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燕太子丹-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很好!你们是大燕的精英,大燕真正的勇士!每人赏一百铢!你们,”姬丹指着前面的六百士兵说道:“每人赏一千铢,从今以后,你们就是本太子的近卫军了!另外,以后的军饷精锐军每人加倍,近卫军每人加四倍!”

    “为太子效力!为大燕效力!”军营中呼声雷动。

    领兵打仗,打的就是钱粮。这些士兵都是平民,要他们替你卖命,钱财是不可缺少的。

    “小人不服!”远处传来一个声音。姬丹顺着声音看去,但是距离太远,那边又有一大堆士兵,分不出是谁。

    “戈二!”

    “臣在!”

    “去把那人带上来!”

    “是!”戈二领命而去,不一会儿,带着一名士兵上来。姬丹一看,此人身材普通,长相一般,但是脸紧绷着,双目炯炯有神,脸上有一道很深的伤疤。

    “你叫什么名字?从军几年了?”姬丹和颜悦色地问道。

    “小人名叫干疤,从十三岁开始从军,到如今已有十年!”

    “你为何不服?”

    “小人只是觉得这次比试比的都是气力,块头大的占优,战场厮杀却不见得有用!”

    “弓马骑射,你最擅长什么?”

    “小人什么也不擅长,小人只会杀敌。”

    “好!干疤,本太子记住你了!嗯,这样吧,你暂时编入精锐军第一旌,赏钱一百铢,只要你立战功,本太子不会埋没你。”此人能口出狂言,必有异能,战场上就是要一个狠字,姬丹从此人身上看到了这股狠劲。

    “太子,末将有一事不明。”等大家都散了,祁康来到太子跟前,说道。

    “何事?祁将军请讲。”

    “自古战车威力强大,骑兵根本无法与战车抗衡,太子舍弃战车,改用骑兵,这是为何?”祁康说道。

    “哦?不会啊!”姬丹沉思片刻,突然想到一事,说道:“快吩咐士兵,连夜把附近的铁匠、木匠都集中起来,本太子有大用!”

    古代骑兵之所以战斗力不强,是因为没有配马鞍、马镫、马蹄铁等物件,如今姬丹有了骑兵却缺少这些必要的装备,军队的战斗力不增反减。幸好祁康提起,否则,拉着这样一支骑兵上战场,必遭重创。

    姬丹集中了数十名铁匠、木匠,两天两夜之后,终于赶制出了所需的马鞍、马镫。

    姬丹就地抛弃了所有战车,交给地方官员去收拾,而那些拉车的马都被集中起来,把差的改成运输粮草辎重的,把好的改成了骑兵。

    “报!相国大军已越过边境,进入赵国境内!”

    “再探!”

    姬丹的军队行动本来非常缓慢,但现在军中多了很多运输车,行军速度一下加快不少。但是他心中又记挂着北边将渠的情况,不敢离蓟城太远,所以走了八天才走出两百里。

    此时前方出现一条大河,横卧大军面前。

    “向导官,这是什么河?”姬丹问道。

    “回太子,这是易水,易水北接五行山,南连大河'注一',横贯燕国中部。”

    这便是易水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位只身赴险,明知必死而为之的壮士今何在?那位为知己击筑,致死不忘为知己复仇的乐师又在哪里?

    望着这湍湍易水,姬丹思绪万千,沉默许久,才将思绪收回来,下令道:“好,就这儿了!命令大军在此驻扎,依河修筑防御工事,多准备渡河船只。”

    历史上鄗代之战,燕军在鄗城和代地都打了败仗。现在虽然姬丹做出了不同的部署,派将渠前去接应代地的庆秦,但是胜负到底怎么样,他心中也没底。此处向南可以防守廉颇北上,向北可以回师助蓟城,正是最理想的地点了。

    蓟城宫中,月姬正在听取太监的汇报。

    “李公公,大王最近身体不好,你要多替大王留心燕军。最近燕军有什么消息吗?”月姬穿着貂皮大衣,慵懒地躺在贵妃榻上问道。

    “禀月姬娘娘,相国已经领兵进入赵国境内,听说与赵**队交上锋了,已经攻下几座城池。庆秦的军队也很顺利,正与赵国的军队对恃。”李公公答道。

    “哦,那倒不错。你还有什么消息?”

    “还有一个天大的消息,是关于太子的。”李公公压低声音,神秘兮兮的说道。

    “什么消息?本宫听着呢。”

    “太子领兵之后,尽改祖宗旧制。将战车丢弃,改为什么骑兵,还组建了数百人的特殊队伍,称为近卫军。”

    “什么?近卫军?他是要造反吗?他现在人在哪里?”月姬一下从榻上坐了起来,问道。

    “太子行军速度极慢,一日不出二十里,现在到了易水就不动了。”

    “他这是要干什么?赵国国都在邯郸,太子为何不南下支援相国,攻打邯郸?难道太子这是想居中调遣,南北两头兼顾。”月姬若有所思,问道。

    “那是明面上的说法,”李公公阴恻地笑了笑,继续道:“太子手握重兵,如果趁着国内空虚,突然反身杀来…易水离蓟城不过二百里,轻骑一日即至,大王又重病不起,到时候,娘娘你便是刀俎下的鱼肉!”

    “这,这可如何是好!”月姬尖声惊叫起来。

    “娘娘莫要惊慌,小人有一计,可以让娘娘转危为安!”

    “公公有何良策,还请赐教,本宫忘不了公公大恩。”

    “娘娘不如乘机向大王进言,夺了太子的兵权。有了这件事情,太子不但兵权不保,日后连太子之位…娘娘也可徐图之。”

    “嗯!”月姬思索片刻,心定了下来,说道:“大王一向宠信太子,现在又重病不起,骤然之间,此计恐怕难以奏效,不如等其反迹败露。李公公,你去找一下蓟城太守剧辛,就说非常时期,教他严加防守,不得放外地军马进城,就是太子回来也不行。”

    “是!小人马上就去!”李公公答道。 

第十章 急行军() 
更新时间:2012…10…22

    这是上午的一章

    此时的姬丹正以日行八十里的速度向南进军。北边探马来报,庆秦与李牧已经交上了手,而将渠也到达北部边境,扼守了重要关口。姬丹心中稍安,将渠行事稳重,带兵经验丰富,即使不敌,也应该能守住北部边境一段时间。

    但是燕国南部根本无险可守,廉颇一旦战胜栗腹,引兵北上,到时候姬丹便要直接面临廉颇的大军。姬丹越想越可怕,便吩咐吴虞留守营中,自己带着新挑选出来的六千精兵,向南而去。

    “报!相国兵马已到前方四百里,正向鄗城进发!”

    “报!相国兵马已经围住鄗城,正准备进攻!”

    “报!相国兵马与赵国兵马交战,大将廉颇亲自领兵。”

    ……

    “果然是廉颇亲自指挥!哼!廉颇也好,李牧也好,我用近代,甚至现代的打法来打你们古老的打法,还有不胜的道理?”姬丹一边指挥军队加速行军,一边心中思索:“秦国没有一刻停止扩张,我们燕国呢?难道就要大败了?这以后让我用什么去跟秦国争啊?不行,我姬丹要反败为胜,扭转乾坤!”

    姬丹突然想到了几天前见到的那个士兵,那个叫干疤的士兵。干疤并没有魁梧的身材,也没有特别发达的肌肉,但是他相信,就是近卫军的士兵也不见得是他的对手。

    “狭路相逢勇者胜!这是我姬丹的第一仗,没有后路,我姬丹也要有一股狠劲,去摧毁敌人的意志,冲垮敌人的防御!”

    马背上的姬丹默默无语,脸紧绷着,埋头行军。渐渐的,姬丹身上凝聚起了一股不同以往的气息,一股杀气,一股能摧毁敌人意志的杀气。

    不仅如此,这股杀气好像传染病箘一样扩散开来,感染了身边的人。然后又从身边的人扩散开去,感染到更多的人。许久,马上的姬丹猛然醒悟,回头一看,整支军队都杀气腾腾,无可遏制!

    “将为军心!!!”这句耳熟能详的兵家名言,此刻,姬丹才体会到其真正涵义。

    “向导官!”姬丹大声叫道。

    “臣在!”

    “此处离鄗城还有多远?”

    “回太子!大军刚刚越过燕赵边境,离苦陉三十里,离鄗城还有两百里!”

    “传令下去,全体急行军!务必要在天黑之前赶到苦陉,到了那里再休息。传令官!”

    “到!”

    “你火速赶到苦陉,命令守城燕军准备好粮草床铺,我们今晚在那里过夜。”

    苦陉是一个小城,也是燕军伐赵的必经之地,早有探马来报,相国已经打下苦陉,现在有一旌的兵力守卫着。不久便会有恶仗,只要赶到苦陉,兵马就可以省去安营扎寨的麻烦,得到充分的休息。

    日近西山,夜幕渐渐降临,姬丹带着军队默默前行。孙子曰:“百里而趋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趋利者军半至。”足见行军不能过快。但是大战就在眼前,姬丹不得不如此。

    等大军赶到苦陉,已是亥时,早有探马报入城中,旌卫已经带着一队人马在城门口迎接了。

    “相国帐下裨将苏举恭迎太子!”为首一人身披铠甲,拱手迎接,开口说道。

    “免礼!苏举,大军的伙食床铺可准备完毕?”

    “太子大军至此,苏举万分荣幸,太子吩咐的早已经备下。”

    “好,你先去将人马安顿好,然后马上来见我。”

    “是!”

    苏举答应一声就走开了。一名侍卫把姬丹带到了早已准备好的大将营帐中,用膳休息去了。

    听说吴起用兵,与士卒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将士才能为其效死力。与古之名将相比,姬丹自问无法做到这一点,而且身份不同,姬丹毕竟是太子之尊。

    不久,苏举前来复命。

    “苏举,本太子叫你来有一件重要的事情交给你做。”

    “太子差遣,卑职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我不要你赴汤蹈火,只要你多准备一些燕军的旗帜,本太子有用处。另外,你明天派人到各处去传播一个消息,就说燕王亲领大军二十万,不日便到。”

    “是!”苏举没有多问,干脆地答应了。

    “报!前方相国大军已与赵军交战,最近的离肥城不足五十里,离此不足百里。”

    “肥城现在是否还在我军手中?由何人把守?”姬丹问道。

    “由相国帐下裨将董操把守,共有五千兵马。”

    “好,再探!传令下去,就地安营扎寨!”

    “不急,栗腹的军队还没有崩溃,不然肯定会遇到逃兵。”姬丹心中想道。大战就在眼前,姬丹反而冷静了下来。虽说救兵如救火,但是栗腹率领的十万大军,不可能马上就崩溃,天色已晚,今日已经急行军七十里,不如好好休整一晚,说不定明日便有一场大战等着自己。

    不过战场的形式发展之快超出姬丹的想象,第二天一大早,大军刚刚行出没多久,便有探马来报说肥城被几万大军围住,现正在攻城。

    “这是要包饺子啊!”

    听到消息,姬丹立即命令大军急速行进。肥城不过是个小城,城池不固,被几万大军攻打,根本撑不了多久。如果肥城有失,栗腹大军的粮路便被切断,大军不战自溃,廉颇用兵果然老辣!

    远方隐隐传来杀声一片。姬丹毕竟是第一次上战场,浑身热血沸腾,身上杀气更甚之前,不停催促大军行军。突然前方一阵脚步声,亮出一支大军,旌旗上书一个孟字。

    “来者何人?赵国大将孟概在此等候多时!”孟概在赵国也算是有名的将领,姬丹虽然没听说过,但是燕国的其他将领却早有耳闻。赵军将他安排在这里就是要截断前来支援的人马,可以安心攻打肥城。

    “谁替我斩了此人?”姬丹没有回答,直接问道。

    “末将愿往!”偃甲提着大刀冲了上去。

    偃甲素有勇名,催马上前更不答话,举刀便劈了下去,孟概举枪架住,错马而过。两人调转马头,继续斗在一起。

    '注一'古人称黄河为大河。 

第十一章 战肥城() 
更新时间:2012…10…22

    三个回合过了,还是不分胜负,姬丹却没有这个耐心,手一挥,大军便掩杀了过去。孟概带领的都是步兵,被姬丹的骑兵一冲,立刻被撕裂了阵型,而后面的步兵又如狼似虎,纷纷杀至。

    眼见情况不妙,孟概大喊快撤,反身向肥城方向逃去。突然唆得一声,姬丹身后飞出一只箭,一下击中孟概,孟概一声不响,掉落下来。姬丹回头一看,原来是骑兵统领祁康。主将一死,孟概带来的三千步兵杀的杀,降的降,没有一个走脱。

    孟概这一支军队本来是为了防备苦陉守军,结果撞到了姬丹率领的大军手中,实力悬殊,全军覆没。大军初战告捷,将士们斗志高昂。

    “太子,这些俘虏怎么处置?是不是…”偃甲上前问道,手中做了一个杀的姿势。

    “太子,”田光一听,急忙说道:“杀降者不详,不如分出一支军队,徐徐前进,到肥城回合。”

    姬丹点点头。“杀降者不详”,原来还有这个说法,看来优待俘虏是自古的传统。

    穿越前,姬丹老是看到毛的军队优待俘虏,战士们把仅剩的食物给俘虏吃,**为什么要这么做?当时想了很久,才终于想通,这样做虽然看起来吃亏了,但是从长远看,可以瓦解敌人的战斗意志,使敌人不再拼命抵抗。日本人就不懂得这个道理,怪不得会输。

    古人用了另一个更加精妙的字来概括,义!这是一个只有智慧高超的中国人才能学会的字,日本人潜心拜师,从中国学走了很多东西,却学不到这个字。

    “太子!”见姬丹一声不吭,若有所思,田光在一旁小声呼叫。

    “好!就这么办!”姬丹很干脆地说道。

    大军继续前进,等姬丹领军到了肥城附近已是日暮时分。远远望去,肥城城小池浅,已有数处损坏,不过城墙上还插着燕军旗帜。赵军几万人,自旦至暮攻了一整天,愣是没攻下来,看来董操也是一员猛将。

    此时赵**队已经停止进攻,营地上无数炊烟冉冉升起,正在埋锅做饭。

    “哈哈哈,敌人已经替我们做好饭了。”姬丹唰的一下抽出佩剑,回头大叫道:“将士们!把敌人杀退,就有饭吃!冲啊!”姬丹把剑一挥,大军立刻杀了过去。

    赵国大军劳累了一天,有的刚捧上饭碗,有的还在煮饭。朝气锐,暮气迟,肥城外整支军队都没有了战意。姬丹的一千骑兵突然杀入,后面跟着五千精锐步兵,顿时如狼入羊群,挡者披靡。

    赵军也有警卫部队,不过数千人,要照顾几万人的军队,铺开来也就薄薄一层。等到赵军反应过来,远处漫天尘土,仿佛突如其来的沙尘暴,刹那间便到了跟前,警觉过来时已经来不及,一下被姬丹的骑兵冲入阵营,一支支银枪穿透还来不及站起身来的赵军士兵身体。

    姬丹的骑兵迅速穿透了赵**营,来到肥城城墙下,又是一个转身,从另一个方向冲刺过去。

    “救兵来啦,救兵来啦!”肥城内兵士看得真切,立刻报告给董操。董操上近前一看,看到前面打头阵的虽然穿着燕国的军服,却不是一般的战车,而是一支近千人的骑兵,心中奇怪,一时拿不定主意。

    “来的可是大燕的军队?”等骑兵再次杀至城边,董操大声叫道。

    “喊话的可是董操将军?我乃是太子骑兵统领祁康,你可快快杀出城来,将赵军杀退!”

    “果然是祁将军,我马上就去整顿军马,杀出城来。”

    不久,董操打开城门,率领了两千步兵,杀了出来。此时姬丹的精锐军步兵也已赶到,正好遇上刚刚整顿完毕的赵国步兵,两下厮杀起来。精锐军虽然战斗力强悍,但是赵国步兵不顾生死,拼命抵抗,精锐军虽然杀敌无数,自己也死伤众多。

    姬丹和他的近卫军,并没有杀入,而是远远观望。田光寸步不离太子,护卫其左右。

    “太子,臣有一个想法。”田光观望良久,开口道。

    “田将军有何指教?”

    “太子的骑兵来回移动灵活,杀伤力极强,所到之处,敌方溃不成军,但是真正灭杀的兵卒却是有限。敌方阵营被冲破,战斗力自然大大减弱,如果继之以精锐军步兵,必可大获全胜!”

    “好,骑兵、步兵配合作战!司令官,传令下去,叫偃甲、祁康配合作战,祁康在前,偃甲在后,双方不可离得太远!”

    祁康接到命令,远远见到精锐军步兵正与赵军搏杀,立刻醒悟过来,反身杀了过去。赵国步兵被骑兵一冲,刚刚凝聚的阵型顿时又散了,见此情形,精锐军步兵一个个奋勇向前,赵国兵卒只好四散逃命去了。

    远远见到燕军战力强悍,赵国的将领不敢再战,纠集了残余部队向鄗城方向逃窜而去。

    姬丹骑在马背上,悠闲地踏着碎步,看着眼前这一切。突然远处一骑直冲姬丹而来。田光手一挥,急忙率领队伍冲了出去,挡在姬丹面前。来者并没有再向前,马上一员大将高声喊道:

    “某乃赵国廉颇将军帐下大将归度,请问阁下何人,某好去回复廉将军!”

    姬丹双腿一夹,越众而出,说道:“原来是归将军,你回去告诉廉将军,燕国太子亲征至此,更有燕王亲率二十万大军即日便到,教他速速投降,也好保全身家性命。不然,我大军杀到,当心性命难保!”

    归度拱拱手,转身绝尘而去。

    看得出,肥城的攻防交通布置得非常合理,怪不得董操能顶住赵军二万大军持续一天的进攻,看来董操也是一个人才。

    “董将军,肥城城池破败不堪,也不是非守不可,想要通过这里只要绕过城池就行。不如你随我同去支援相国?”

    “太子将令,末将遵命!”

    “好,你把战斗力高的士卒都挑出来,明日随我往鄗城进发,其余的将负伤的士卒连同俘虏一起送往苦陉。”

    大军在肥城休整一晚,第二日,董操挑出一千士卒,单独列为一旌,与姬丹一道便向鄗城开拔。 

第十二章 宋子之战() 
更新时间:2012…10…22

    “相国急报!”大军没行出多远,前面传来急促的马蹄声,来人见到董操,立刻大叫。

    “速速禀来!”

    “相国大军遭遇赵军,作战不利,被赵将廉颇亲率二十万大军团团围住,命将军火速率领本部支援!”

    “大军现在何处?”姬丹急问道。

    “大军现在离此一百里的宋子。”

    “你可速速回去禀报相国,本太子已率大军前来,命其坚守待援,不可轻动!”

    “果然不出所料!栗腹折损我十万大军,此人真是可恨!”姬丹心中想道。

    明明知道伐赵不可行,却不得不将错就错,一路错下去,搞不好还要将自己的小命搭上。姬丹现在体会到屈原“世人皆醉我独醒”的痛苦了。

    “大军加速前行!”现在不是发泄的时候,姬丹整理心情,下令道。

    肥城距离鄗城一百五十里,宋子还没到鄗城。大军虽是轻装上阵,但一天也走不了百里,即使强行军到了宋子,也无法进行战斗。姬丹越想越不对,行出半个时辰,再次改变命令,骑兵随自己加速行军,步兵随后赶到。

    没有了步兵,虽然战斗力削弱很多,但是救兵如救火,现在也管不了那么多了。

    没有了步兵束缚,骑兵的速度一下增加了很多,半个时辰之后,已经可以听到前面的杀声。突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传来,远处出现一骑,穿着燕国的将军战袍,额头上,盔甲上,长刀上都是鲜血,而后面则有十数骑紧紧追击。

    来将突然见到前方出现一支军队,一看旗号知是燕国的军队,立刻大喜,喊道:“前方可是燕军?快快助我!”

    “祁康,弓箭伺候!”

    “是!弓箭手,射!”祁康手一挥,立刻有数名骑兵一字排开,弯弓搭箭,唆唆唆,数箭齐发,一下将最前面的追兵射成了个刺猬,掉落马下。

    见此情景,背后的追兵急忙勒住马头,掉头往回。姬丹众人驻马等候,不一会儿,来将到了跟前。

    “末将姜严,请问可是太子亲至?”来人喘着粗气,一脸疲惫之色,在马上拱手问道。

    “本太子在此,听说相国大军被困,你为何单骑至此,难道是想要逃跑不成?”姬丹手握佩剑,质问道。

    “果然是太子!”姜严立刻下马,跪拜道:“末将并非逃命至此,而是受相**令,杀出重围,前来请救兵的。不知太子带来多少兵马?”

    “原来如此,姜将军免礼!”姬丹语气缓和下来,说道:“本太子带领六千精兵前来,听说相国有失,特令一千骑兵先来,姜将军可在前面领路,本太子随你去救相国大军。”

    “一千?”姜严一怔,说道:“太子,相国大军已经被廉颇二十万大军包围,一千骑兵不过杯水车薪。太子地位尊崇,不可轻易涉嫌。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