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燕太子丹-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邓处一怔,问道:“哦?我又如何毫无见识了?”
姬丹收起笑容,说道:“先王遇害之时,本太子远在辽东。我不在蓟城,害死先王又有何用?难道是专门为了给姬贤登基扫清障碍?我若要反,直接反了便是,何必这么麻烦给自己加个罪名?”
邓处沉吟半晌,半信半疑地说道:“这么说,先王不是太子害死的?”
“先王对我恩重如山,我岂会无缘无故去害死他?”
邓处叹了口气道:“看来是老臣愚昧,被人蒙蔽至今尚不自知,还诬陷太子。事到如今,老臣也无脸求太子,还请太子将老臣斩首,以示惩戒!”
姬丹一听知道邓处已经回心转意,急忙上前将邓处的绳索解了,说道:“老将军不必自责,还请老将军助我一臂之力,将真正谋害先王之人擒下正…法!”
邓处看了看姬丹诚挚的样子,深受感动,跪倒在地,说道:“老臣刚才无礼,请太子受我一拜!”
剧辛再次大败的消息迅速传到了蓟城,王宫中一片惊慌。
这次不同于上次,上次虽然大败,但是并没有伤及国本。上次战败,只要燕王一声令下,又能凑出十万兵马。不过这次却是不同了,想要再凑出十万大军,已经很难了。而姬丹的实力却越来越强,此消彼长,强弱易势,不得不令姬贤等人生出担忧之心。
王宫中,姬贤正在聚集众文武,商量对策。
“众爱卿,剧辛再次败于废太子之手,孤甚是担忧。听说姬丹已经攻下蓟城的东边门户潞城,不知诸位有何良策退敌?”
姬贤说完,殿下群臣鸦雀无声。虽然姬贤登基时间不长,但是其残忍的性格却已经暴露无遗。在这个节骨眼上,谁要是触怒了姬贤,轻则丢官受罚,重则召来牢狱之灾,甚至杀身之祸也不是没有可能。
“众爱卿,难道你们要眼睁睁看着废太子攻到城下,束手待毙吗?”看着群臣毫无主张,姬贤心中憋着一股火,说道:“你们平时数黑论黄,一个个自以为无人可及,临到头来,却无一策可用,孤养着你们又有何用!”
“大王!”殿下闪出一人,正是太师栗腹。栗腹本来并不想跳出来,但他知道姬贤的脾气,怕他气晕了头,又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来,只好上前献策。
“如今的局势非常危急,臣以为不如与太子议和。”栗腹虽然精于官场钻营,对于治国行军却不是什么人才,一时之间除了议和,栗腹也想不出什么好主意。
“议和?”姬贤眉头一皱,冷哼一声,说道:“不!我军只是暂时失利,燕国的大部分地区还在孤手中,岂能就此认输?太师,你去给剧辛增兵!”
栗腹摇摇头,说道:“相国两次失利,如今的局势已经不是光靠增兵可以解决的了。”
姬贤也是个聪明人,一听马上便明白过来,说道:“孤给了剧辛二十万大军,姬贤从两辽过来的军队不过两万。二十万对两万,居然大败!这个剧辛真是无用之极!”姬贤越说越气,喝道:“来人!”
一名太监上来低声说道:“奴才在!”
姬贤暴跳如雷,说道:“你去传旨,将剧辛就地革职,押送回京!孤要将他五马分尸!”
“是!”太监战战兢兢,领命退下。
第一百四十三章 议和()
更新时间:2013…01…18
“啊?大王不可!”栗腹一听吓了一跳,知道姬贤又要胡来,急忙劝道:“大王若是将剧辛革职,军队无人指挥,必被姬丹击破。大王不如责令其主动出击,将潞城夺回来!”
栗腹毕竟是老臣,德高望重,又是当朝太师。大殿中文武大臣不少,甚至剧辛的族弟剧要也在场,虽然大家都知道姬贤的命令不妥,但谁也不敢在这个时候去触逆鳞,连剧要也不敢,只有栗腹才敢出来匡正过失。对于姬贤这个王朝,栗腹确实是不可多得的忠臣。
姬贤听了渐渐冷静下来,对栗腹说道:“对于此人,孤已经不指望了。不如劳烦太师,前往督战,如何?”
栗腹不慌不忙,推辞道:“唔,老臣年事已高,不再适合统领大军。督战之事,还请大王另选贤才。”
姬贤思索片刻,说道:“如此,孤便亲自前去督战!”说到这里,姬贤像是找到了一条妙计,用坚决的口气说道:“对,孤要亲征!孤就不信,即使亲征也打不败姬丹!”
年轻人都好强,这本来无可厚非,但是放在国家大事上,那就是刚愎自用了。姬贤比姬丹只小一岁,从小到大,一直是姬丹压他一头。以前输给姬丹也就罢了,如今姬贤坐上大位,还要被姬丹处处占先,姬贤怎能咽得下这口气?
“如果大王亲征,必能取胜。”栗腹深知姬贤的心理,只好先顺着他的气说。下面栗腹话锋一转,说道:“不过老臣斗胆还是反对大王亲征。听说齐国与赵国得知我大燕内战,准备起兵攻打。如果大王亲征,万一齐、赵两国来犯,如何抵挡?”
其实栗腹并没有听到什么消息,只是国中乱成这样,作为一名经验老到的大臣,一直在担心此事。现在拿出来,只是觉得这样可以说服姬贤而已。
“啊?”姬贤一听,更是惊慌,问道:“若是齐、赵两国来犯,那大燕岂不是危在旦夕?这可如何是好?”
“所以,老臣的意思是议和!”
姬贤心中挣扎半晌,问道:“如何个议和法?”
栗腹想了想,说道:“可以封姬丹为辽王,割让右北平、辽东、辽西三郡给他,兄弟俩从此罢兵,相安无事!”
“那渔阳郡…”
“渔阳郡不能给他。”栗腹坚决地说道:“若是连渔阳郡都给了姬丹,蓟城随时受到威胁,大王便永无宁日矣!”
姬贤神色黯淡,说道:“如此,姬丹岂肯答应?”
“可以以释放太子府收押的人作为条件,逼姬丹撤军!”栗腹答道。
“嗯!那就快派人前去。”
商量再三,姬贤决定派李公公前去。李公公一直是宫中太监总管,又是月姬娘娘心腹,足以担当此任。
军情紧急,一旦决定下来,李公公一行人当天便出了蓟城,乘快马往潞城方向进发。
走出五十里,渐渐到了日暮时分。李公公正想找个地方休息一晚,突然听到前方号角齐鸣,鼓声震天。李公公吃了一惊,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急忙骑马上了一个山坡。
凭高眺望,只见前方旌旗招展,一队军马向这边行来。而后面则是烟尘滚滚,遮满了半边天,仿佛有千军万马跟在后面。
“这,这是怎么回事?”李公公吃惊不小,对身边另一名随行的太监张公公问道。李公公年纪不小了,怕自己看花了眼,而张公公正当年轻,所以李公公问他。
张公公张大眼睛,看了半天,说道:“李公公,一定是废太子率领大军前来进攻蓟城了。”
“啊?你看有多少兵马?”
“看不清楚!”张公公咽了口并不存在的口水,说道:“看这架势,至少要有十万之数!不然,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尘雾!”
张公公不是统兵的将领,自然看不清这前面到底来了多少兵马,这十万之数不过他随口说说,来形容极多的意思。不过这随便说说,听在李公公耳中却成了大事。
“十万?!”李公公惊呼一声,对张公公说道:“张公公,事情紧急,我得回去报告大王,速速紧闭城门,严加防守!否则,如此大军前来,若是蓟城没有防备,怕是无法抵挡。”
接着,李公公从怀中取出文书,对张公公说道:“这文书就交予张公公你了。你代大王将文书送到,便可返回。”
“啊!这…”张公公为难地看着李公公。
“张公公放心,只是去递个文书而已,不会有事的!”说着,李公公拨转马头,带了两名随身侍卫,往蓟城方向疾驰而去。
张公公叹了口气,犹豫再三,还是带着数名侍卫,继续朝东迎了上去。不久,张公公遇到了大军前锋。
来到大军跟前,马上有军士上来,将张公公等人制住,带到后面的姬丹面前。到了这里,张公公才发现背后有无数的百姓,有的在焚烧路边的杂草,有的拖着树枝,随大军前进。
张公公顿时明白刚才看到的遮天尘雾不过是姬丹的计谋,虚张声势而已。姬丹真正的兵马并不多,看上去不超过一万五千。
心里明白过来,张公公不但没有高兴,反而更加担心自己的处境。识破姬丹计谋,姬丹岂能容他生还?战战兢兢中,张公公递上姬贤的文书。
“议和?”姬丹看了看,心中想道:“而且要我撤出渔阳?哼,做你的美梦!”
心中想着,姬丹却没有说出来,只是将文书交给他身边的荀达,然后对张公公问道:“张公公,城中情况如何?姬贤有什么安排?”
“回太子,奴才只是个小太监,不懂国家大事。不过刚才路上,奴才听李公公说,大…剧相国作战失利,二王子非常生气。本来要栗太师带兵出战,太师却以年高为由推辞了。后来又说要亲征,太师不许,没有亲征,所以才派李公公和小人前来送文书。”张公公怕姬丹对自己不利,所以也没有隐瞒,以实相告。
“哦?我怎么没见到李公公?”姬丹问道。
张公公回道:“方才半路上李公公见到太子的大军处尘雾弥漫,以为是太子领了十万大军杀到,已经回蓟城报信去了。”
姬丹嘴角露出一丝笑意,冷哼一声,说道:“哦?算他逃得快,不然…”
说到这里,姬丹脸上明显布满了杀机。张公公看着眼里,心中打了一个激灵,急忙把头低了下去。
“太子,”荀达看完文书,说道:“我军进展迅速,今晨又收到祁康的军报,已经占领骊成,挺进雍奴城。这叫我们退出渔阳郡,岂不是太吃亏了吗?”
姬丹冷哼一声,说道:“我行兵讨罪,大业未成,岂能半途而废?凡事以国家社稷为重,岂能因为一些人的性命而失去良机?”
文书中说姬贤愿意将太子府、还有姬丹的亲舅舅吴虞府上被关押起来的人做筹码,与姬丹议和,荀达怕姬丹念及亲情,故有此一说。谁知姬丹对这些人并没有什么感情,而且如今的姬丹经过了战事的磨练,早已对杀伐之事习以为常,哪里还会去顾及这些人的性命?
荀达一直觉得姬丹有些妇人之仁,如今听到姬丹如此说,感到特别的高兴,心中想道:这才是我心目中真正的英主!大器成矣!作为万民之主、一国之君,心中装的应该一国之安危,万民之所望,而不是一小群人的生死。
由于两个时代思想观念的不同,姬丹有时难免显得过于仁慈。不过今天的表现,荀达对姬丹算是彻底放心了。有了政治家的胸襟,加上姬丹天智不俗,可以想见,姬丹日后必能成就一番大业。荀达跟随姬丹,也必定水涨船高,到时候高官厚禄、入阁拜相都不是问题。
姬丹话一说完,突然想起一事,问道:“张公公,我府上有一人名叫鞠武,你可知其下落?”
“回太子,”张公公正自惊惧,见姬丹又突然发问,急忙答道:“小人在宫中见过此人,被二王子软禁在偏宫之中。不过听说二王子对他恭敬有加,不像对待太子府上其他人一样关在大牢里。”
“哦!”姬丹重重松了口气,说道:“张公公,你服侍姬贤,又来替他送文书,本来我要杀你祭旗。不过看你态度还算恭顺,回答也令我满意,我就不杀你。你先留在军中,等我打下蓟城,再送你回老家。”
“谢太子不杀之恩!”张公公大喜道。
蓟城四门紧闭,城内气氛紧张之极。守城的将士已经就位,就等大战开始。此时,蓟城太守孙密肩负着重任,不敢怠慢,正在巡城。
孙密本来不是什么将才,只是因为他是月姬的族弟,才被破格提拔为太守。不过如果月姬看到他的认真劲,一定会觉得欣慰,没有白白提拔此人。
孙密刚刚巡视到南门城墙上,突然有军士大喊:“孙将军,快看,敌兵到了!”孙密大惊,急忙抬头看去,只见城外尘土飞扬。虽然看不大清楚,但是南面有另一支大军迅速的朝这边推进。
“快,紧闭城门,弓箭手准备!”眼看大军越来越近,孙密急忙吩咐道。
不久,城外大军来到南门城墙下,孙密大喝一声“放”,城墙上箭矢如雨点般倾泻而下。城外军士似乎毫无准备,顿时陷入一片哀嚎之中。
“快退,快退!”
一名将领大声叫着,命令大军后退。大军终于退到了弓箭射程之外,但城下却已经留下了一大批尸体。
“哈哈哈!”见此,城上的孙密对左右大笑道:“人言废太子用兵如神,无人可敌,我看也不过如此,啊?”
孙密左右的人马上上来,谄媚地说道:“孙将军神威无比,以一敌百,便是孙武前来,也是受死的命,何况是那废太子?”
此时城下军中出来一名将领,大声喊道:“我乃是相国帐下大将司马先。相国听说废太子前来攻打蓟城,特命我领兵一万,前来支援。你们为何不分敌我,见面就放箭?请快打开城门,放我们进去!”
这下城墙上的人都傻眼了。一名军士眼力不错,叫道:“孙太守,此人确实是司马先,我认得他。”
孙密脸一红,喝道:“我怎么知道他有没有变节投敌?不许开门!”
既然孙密说不开城门,这里的将士也没办法。司马先在城外久久不见开城,又上前叫了几次,都没有人应答,只好静静地等待。
早有人将此事报告了太师栗腹,过了一会,有人持太师旌节,前来传令:“太师有命,开门放司马将军进城!”
栗腹与剧辛向来沆瀣一气,自然知道谁是剧辛的亲信。上次姬丹回蓟城为燕王喜贺寿,司马先便是受了栗腹之命参与刺杀姬丹。虽然没有成功,但是无论如何,司马先也不可能投奔姬丹。
见到是栗腹派人前来,孙密也不得不遵从命令。不久,孙密打开城门,放司马先进城。
在城外等的时间长了,现在突然城门大开,司马先反而不敢贸然进城了。过了良久,城中出来一骑,来到军前,向司马先行了个礼,说道:“司马将军,小人是太师家将,曾在太师府上见过将军,特奉命请将军进城。”
司马先对此人虽说不出名字,但是面熟,在栗腹府中确实见过。司马先行了个礼,问道:“刚才是何人在城上放箭?”
“是太守刘密下的命令。”来人答道。
“哦,原来是这个草包!”司马先骂了一声,但也无可奈何,说道:“好吧,我们进城再说。”说着,司马先手一挥,喝一声“进城”,便领着众人进城去了。
对于刘密,司马先也没有办法。刚才射杀了上百名自己的弟兄,若不是退得快,差点连司马先自己的命也搭上了。但是人家毕竟是王太后的族弟,司马先一个小小裨将,又能把他怎么样?这仇只能先记下,等日后有机会,再为冤死的弟兄报仇。
第一百四十四章 问天()
更新时间:2013…01…19
司马先的军队进城后,刘密又立即下令将城门关闭。不久,城外尘土飞扬,鼓角号鸣,是姬丹的大军到了。
姬丹并没有围城,而是在城外东南方数里处扎下营寨。营寨连绵十余里,旌旗飘扬,擂鼓声震动全城,令本来就处于惊慌之中的蓟城军民更加神经紧张起来。
看这声势,起码有十万以上的雄兵。如此雄厚的兵力,本应将蓟城四面围住,现在姬丹不仅不围城,反而远远下寨,只堵住东南面,大家都觉得奇怪。但是燕国的君臣都知道姬丹用兵诡计多端,虽然一时想不通他为什么没有将蓟城四面围住,却还是将城门紧闭,龟缩在城中。
一连数天,城外大军一直不见动静,甚至连蓟城内信使进进出出,从外地征集来的兵马入城都没有反应。
此时的姬丹已经来到雍奴城外大军帐中,正召集诸将议事。本来姬丹领一万大军进入渔阳郡的时候,在骊成城外安排军士准备各种攻城器具,作出要攻城的样子,目的是要吓阻剧辛,不敢轻易出击,谁知剧辛还是主动出击了。
不过之后的大战中,众将的表现还是令姬丹满意的。众将不但没有惊惶而逃,反而逆势而上,最后反败取胜。姬丹这次来,是要趁着骊成大胜的余威尚在,亲统大军,攻取剧辛在渔阳的最后一个据点雍奴城。
只要攻取了雍奴城,渔阳以东再无后顾之忧,大军便可直取蓟城。
姬丹扫视了一遍帐中将领,目光中自然而然地带着一股威严之气。此时的姬丹已是身经百战,统领千军万马、令敌军闻风丧胆的统帅,身上散发出来的气质与一年前已经完全不同了。
姬丹刚想开口讨论攻城的事情,突然发现这里少了一个人,急忙问道:“干疤将军为什么不来?”
“回太子,”旁边的一名侍卫上前说道:“小人前去传令,结果干疤将军箭创发作,行动不便,所以无法前来。现正在他的帐中静养”
“哦…军医看过了吗?”姬丹关切地问道。
“看过了。”
“嗯,让他好好休息。”
干疤是最早跟随姬丹的大将之一,也是姬丹军中一员难得的虎将。上次军营被剧辛偷袭,若不是干疤孤身一人挡住大营门口,为营中将领赢得时间,这次战役成败胜负还是两说的事。
虽然因此立了大功,干疤也因此身受无数箭伤。姬丹虽然没有亲见,但是其被姬存孝救下的时候,听说铠甲片的缝隙之间挂满了箭头,很多都是刺入肉中的。最厉害的四处分别在大腿、腹部和左臂上,一战下来,浑身都是鲜血,简直像个血人。
饶是如此,干疤也没有因此而退出战场,而是坚持战斗一直到战争结束。可想而知,当时在马上颠簸所经受的痛苦非常人所能承受。
虽然干疤杀敌的功夫与姬存孝相比有差距,但是就凭这一点,干疤在精神上绝对是不比姬存孝差点。
过了一个时辰,姬丹与众将议事完毕,便命众将各自回帐做准备,而自己则带着几名侍卫来到了干疤帐中。
此时干疤正在帐中赤裸着身子,只用一件薄毯盖住身体,以一个极其难看的姿势趴在床上,一动不敢动。倒不是干疤怕疼,而是怕动了就会牵动浑身伤口,这样伤口好了又破,破了又好,影响伤势恢复。大战在即,干疤可不想到时候抢功劳的大好机会白白溜走。
姬丹一进帐,干疤的侍卫便小声说道:“干将军,太子来了!”
“啊,太子!”
干疤正想挣扎着起来行礼,姬丹上前摁住干疤的肩膀,说道:“干疤别动,免得牵动伤口!”
姬丹轻轻掀开薄毯,仔细观察。只见干疤身上密密麻麻,布满了伤口。有几处皮肉模糊,看得姬丹都不忍心看下去了。
“干将军受苦了!”姬丹含泪说道。
“太子千万别这么说。”干疤答道:“自从太子将末将选入精锐军,末将的命便是太子的了。如今只不过受了点皮肉之苦,太子便这么说,叫末将如何承担?”
当年姬丹用比试的方式在全军挑选精锐军,干疤本来是落选了,后来姬丹特别恩准其加入。没想到这件对姬丹来说只是举手之劳的事情,干疤到现在还记得,而且还记得这么深,不仅仅记在脑子里,而且记在心中,甚至用命来报答都在所不惜。
姬丹听了心中更加难受,将身上外衣剥去,露出一件金丝内衣。姬丹沉思片刻,将金丝内衣脱了下来,放在干疤身边。
“太子,你这是…”干疤看着这金丝内衣,不解地问道。
“干将军,此内衣乃是由金丝织成,穿在身上刀枪不入,是件无价之宝。今日我便将这件金丝内衣送与将军,日后将军驰骋沙场,不惧枪戟箭矢,必能如虎添翼!”
“啊!太子厚恩,末将万死不能报答。”干疤再也无法躺着了,挣扎着起来,说道:“但这样的宝物正好给太子防身之用,末将贱命一条,哪里能配得上这样的宝物?”
“哎,干将军不必客气。”姬丹劝道:“我要夺取王位、争霸天下,日后东征西战,总不能老是自己去冲锋陷阵,还要靠像干将军这样的猛将为我出力。”
干疤推辞不过,只好收下。接着,君臣二人又聊了聊当时大战的情景,姬丹便离开了干疤营帐,回帐中休息去了。
再说齐国大夫鲁仲连千里奔波,摇动如簧之舌,终于说动赵、秦两个当今强国,圆满完成使命回到齐国。齐王见时机成熟,便命相国田单为上将,鲁仲连为军师,领精兵十万,北渡大河(黄河),进伐燕国。
“相国,”黄河渡口,鲁仲连指着正在渡河的士卒,对田单说道:“您有雄兵十万,此乃是可见之兵。您尚有十万不可见之兵,我料你并不知晓。”
“哦?”田单疑惑不解,问道:“何来十万不可见之兵?还请鲁大夫教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