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燕太子丹-第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姬丹想起以前桑儿对他的悉心照料,心中更加渴望得到这份柔情了。

    以前怕桑儿地位低,姬丹若是提出这样的事情,群臣必然反对。不过现在好了,既然桑儿已经被隗彦收为义女,自然就算是官宦家庭出身了,诸侯王与官宦家庭结亲,群臣总该无话可说了吧?姬丹如此想道。

    临渝城是辽西境内离辽东最近的大城池,大将曹永曾经在这里驻扎五千兵马,抵抗朝鲜兵。虽然朝鲜兵数次进入辽西,也曾在临渝城下大战,但是最终被曹永、田光等击败,临渝城完好无损。

    临渝城内有一家四海客栈,其中的菜肴味道鲜美,远近闻名。平时辽东、辽西往来客商颇多,都会在这里停留,但是最近生意却不见得好,即使是正在吃饭的高峰期,顾客也只有平时的一半。

    "老板,结帐!"一位身着青衫的中年客商吃完饭叫道。

    "好嘞!"店小二热情地跑上来,说道:"一共二两银子四百六十一明刀币!"

    "什么?"客商吓了一跳,说道:"怎么这么贵?你拿菜单给我看!"

    "这位客官请看,这个价格就在这里!"

    客商接过菜单,仔细核算。此人也是做生意的,自然算盘极精,片刻便算好了,说道:"小二,你是算错了吧?这明明是一两银子六百七十三明刀币。"

    店小二打了个哈哈,说道:"这位客官算得没错,但那是以前的价格。客官请看,"店小二指着菜单下面一行字,说道:"郡守有令,凡是酒水、鱼肉类食物,一律征收一倍的消费税!你点的那些鱼虾,高粱酒,都要征收一倍的税,所以,算下来正好二两银子四百六十一明刀币没错。"

    "怎么这样?"客商将信将疑,说道:"你是不是骗我?从没听说吃东西要收郡税的。"

    "客官不是本地郡人吧?"

    "不是,"客商答道:"我是从上谷过来做点小本生意。"

    店小二说道:"这是本郡郡守田大人的命令。这钱也不是给我们东家的,我们收了之后还得一分不少上缴到郡里。"

    "啊?这不是盘剥百姓的钱吗?"中年客商忿忿不平,想了想说道:"田大人?是不是那个抗击朝鲜兵的田光大人?"

    "是啊?"

    "听说他是个好官哪,怎么要盘剥我们这些客商啊!"

    "谁知道呢!"店小二叹了口气说道:"不光是吃的,还有住的,只要是上等房都要收一倍的税,搞得我们东家啊整日里愁眉苦脸的。"小二顿了顿,继续说道:"也不光是我们开客栈的,那些听戏的、开妓院的都得加税。"

    "哦?田大人已经是一郡之首,要这么多钱干什么?"中年客商问道。

    "谁知道呢!听百姓谣传,田大人派人四处打听谁家有漂亮的闺女没有出阁,想必是要花钱娶亲呗!"

    "我这一路走来,也没有听到其他郡县有这回事啊!"中年客官说道:"不会辽东也这样吧?要是辽东也这样,我这生意也不用做了,直接回去得了。"

    "不会!"店小二很肯定地说道:"听说燕王在辽东,谁敢在那里作案啊!"

    此事旁边过来一为书生打扮的年轻人,对店小二问道:"这位小哥,我听说田大人生性节俭,这事是不是你们太守干的?然后假托是田大人的命令?"

    店小二转过头来,见到此人气度不凡,相貌堂堂,身后还站着数名彪形大汉。再仔细一看,那几名大汉腰间还都带着家伙。店小二知道这人必定是富家公子,才有家将护卫,不敢怠慢,说道:"这位客官也不是本地人吧?这事千真万确是田大人干的,你可以到辽西其他地方去打听,都是如此。我有个表哥住在孤竹,昨天有事过来,也是这么说的。"

    "哦!"

    书生应了一声不再说话。这时中年客商突然大叫起来,说道:"不对啊,海阳城是辽西的吧?我经过那里的时候好像没有这回事啊!"

    "海阳城?"店小二一怔,说道:"此事小的也知道。是海阳太守商直接到郡守大人加税的命令,却死活不肯执行,才会如此。听说商太守与郡守大人还为此闹得不大愉快。"

    "哦?小二!"中年客商想了想,板着脸说道:"你要是骗我,我可是要去报官的!"

    "客官放心,大家挣钱都不容易,如果是我骗你,你尽管报官!"

    刚才那位书生打扮的人便是姬丹。听到这里出了这么奇怪的事情,姬丹心中疑惑,等吃完饭,便结了账,然后带着侍卫往海阳城而去。

    一路上经过几个小城镇,一打听也都如小二所言,那些稍微上点档次的东西都要加税。姬丹越来越疑惑,也懒得去海阳城,掉头直接去了孤竹城。

    到了孤竹城,姬丹派侍卫去打听,居然还真如店小二所说。姬丹想了想,马不停蹄,立即前去太守府。

    要说田光盘剥百姓,作威作福,姬丹是肯定不信的。不过事实摆在面前,姬丹也不得不去要个说法。

    到了郡守府门口,姬丹没有表明身份,而是让侍卫姬智前去送上拜帖,说蓟城故人前来求见。不久,姬智回来报告说田光不在府中,而是去了城北的收容所,叫他们自己去找。

    姬丹没有暴露身份,府中的侍卫也以为是普通朋友前来,只是指给了方向。姬丹一行来到收容所外,侍卫们正想进去通报,被姬丹拦住。几人在外面偷偷观看,此时正好是晚饭的时候,只见到收容所里聚了很多难民,而中间位置放了两个大缸,有官府的差役正拿着勺子分饭。

    "乡亲们尽管放开肚子吃,粥保够!"一个熟悉的声音从里面传了出来:"明天本官去给大家弄些肉食来。现在虽然开春了,但是俗话说春寒料峭,天气却不见得暖和。这么冷的天,大家要多吃,吃些肉食才能御寒!" 

第一百七十五章 冬小麦() 
更新时间:2013…02…18

    一个苍老的声音说道:"田大人,您也吃点吧!我们这些辽东来的难民幸好有了田大人照料,才没有饿死!田大人您也要注意身体啊!我听差役说您自己很久没有吃肉食了,为的就是要给我们这些难民能吃上饭。这样可不行啊,到时候我们是吃饱了,田大人您也倒下了,这叫我们如何安心啊!"

    "是啊,田大人也吃点吧!"旁边的难民附和道。

    "啊,你们不用管我,我不饿!"田光说道:"本官自幼习武,几顿不吃连续拼杀都经受得住,你们不用为我担心。"

    不久,一名年轻壮实大汉闯入所内,径直来到田光面前。田光这次来并没有带侍卫,见此,田光顿时紧张起来,手握宝剑,喝道:"什么人!"

    "田大人勿惊!"

    来人取出一枚金灿灿的令牌,在田光面前一亮。田光一阵惊愕,便要拜倒,来人急忙将其扶住。这扶住的一刹那,田光明显感到对方的气力非常强大,不像是普通的侍卫。田光自己是一流剑客,面对这样的人,竟然也暗暗感到吃惊。

    "大人请随我来!"来人低声说道。

    田光二话不说,跟着来人往外走。走到收容所外,田光见左右无人,问道:"大人是来传王命的?"

    "正是!"来人答道:"田大人可速去郡守府,大王正在府内等候。"

    "哦,大王亲自来了?走!"

    不久,田光回到郡守府,见到一人书生打扮,仔细一看,正是燕王姬丹。田光急忙上前参拜:"臣拜见大王!"

    "嗯,快起来。"姬丹见到田光,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仔细打量了一阵才知道问题所在,问道:"田爱卿,你身为孤的封疆大吏,为何还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难道你的俸禄连几件像样的衣服都买不起吗?"

    田光看了看自己,脸上略显尴尬,说道:"为官而贫,臣不觉得可耻!为官而使民贫,臣才会觉得可耻!"

    姬丹听了不觉得心有感动,一时说不出话来。良久,姬丹问道:"收容所里的这些难民都是辽东过来的?"

    "是,大王!"

    "孤一路走来,听说你对很多东西都征了一倍的税,就是为了安置这些难民?"虽然姬丹已经猜到是这么一回事,但是还是问了一下。

    "是,这些难民从辽东过来,如果不加抚恤便无法过冬,臣便在这孤竹城中设置了收容所,专门安置这些难民!"

    "哦,这可是一大笔开销。你为何不向朝廷问?"

    "哎,大王一直在辽东,蓟城的情况有所不知。"田光答道:"前一阵子财税令王俭来辽西处理大燕钱庄之事,曾经到臣府上来拜访。臣听王俭说这一年的仗打下来,最近国库非常紧张,大燕钱庄几近破产边缘。臣怕加重朝廷负担,所以没有向朝廷要。"

    姬丹心中又是一阵感动,说道:"爱卿为国分忧,孤自然非常感激。只是如此一来,辽西百姓便会不满,是否得不偿失?"

    田光想了想,说道:"不会。臣只征收那些不是必须的货物的税,那些油盐柴米等老百姓必需的货物都不征税。不仅不征税,臣还规定了价格,低于平时的市场价一成,以免有奸商趁机哄抬物价。"

    "哦"姬丹点点头,说道:"爱卿真乃朝廷股肱之臣,国家黎民如此困苦,皆孤之过。爱卿此举固然可贵,不过终非治国之道。你还是取消那些税吧,缺的钱粮孤来想办法。"

    "这是!"田光迟疑了一下,便答应了。

    姬丹想起一件事,说道:"爱卿,孤想把你调回蓟城,做谏议大夫,你可愿意?"

    田光想了想,说道:"臣愿意随朝参政,只是这辽西郡守一职由谁来接替?"

    "爱卿可有什么人选?"姬丹问道。

    "嗯"田光迟疑片刻,说道:"曹永颇具将略,又熟悉辽西事务,可当此任!"

    "不行!"姬丹听了摇摇头,说道:"孤方欲对南方用兵,象曹永这样的将才孤要随军听用。"

    "如此,臣还有一人,正好合适。"田光略显迟疑,说道:"只是此人乃是文官,万一辽西出现战事,却不合适。"

    "哦,你先说来听听。"姬丹说道:"现在朝鲜一平,东胡在数年之间无法为非作歹,辽西任用文官为郡守也未尝不可。"

    "海阳太守商直!"

    "商直?"姬丹吃了一惊,问道:"孤听说他公然反对你的命令,这样的人不撤职查办已经算是对他仁慈了,怎么还能提拔?万一以后连孤的命令都敢违抗,那岂得了?"

    "大王,此话臣不敢苟同。"田光向姬丹拱拱手说道:"臣与商直之间的争执为公不为私。商直能不惧上级,直言反抗,正恰恰说明他大公无私。若不是一心了海阳城的百姓,他又何必和臣作对?"

    听了这话,姬丹陷入沉思。许久,姬丹说道:"田爱卿品性高洁,真万古之人不及也!"

    古之贤者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商直公然反对田光,虽然说不上深仇大恨,但若是田光心胸狭窄,这何尝不是仇恨的开始?田光不但没有记恨,还荐举商直,这样的风格,真是古今少有。

    姬丹在辽西住了一晚,第二天便赶路往蓟城方向赶去。听田光说现在国家财政相当紧张,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万一财政要真的出了问题,大燕钱庄突然倒闭,那些在钱庄存了钱的人都向姬丹来要钱,这整个国家就要乱了。

    堡垒往往从内部攻破。要真是这样,燕国不战自乱,到时候齐国再次前来攻打,那就不是光割让一片地能解决的了。

    姬丹没有走沿海平坦的走廊,而是直接从小路走。除了易水以南为齐所有,现在姬丹肃清了燕国全境,加上姬丹行踪隐秘,所以也无需担心有什么刺客之类的。

    经过右北平郡的时候,姬丹只是稍作停留,没有惊动地方官吏便往渔阳郡进发。经过葫芦口和黑风山,姬丹见到这里已经畅通无阻,心中也是高兴。以前孟霸盘踞这里,成为一大害,虽然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只能算是小事,但总不是好事。现在这里的山贼都从了军,也算是为民办了一件实事。

    黑风山上有孟霸的山寨,姬丹本想上去一把火烧了它,后来又觉得没有必要。

    "天子有道,贼化作民;天子无道,民即是贼。是民是贼,在君不在民!"姬丹心中想道。

    出了黑风山,姬丹想起一件重要的事情,便领着侍卫直奔渔阳城而去。

    姬丹一行骑的都是日行千里的好马,不久便到了渔阳城。进了城,姬丹一行来到郡守府前,门口有侍卫守着,姬丹命侍卫姬勇带着令牌上去。

    "这位老哥,"姬勇对侍卫说道:"在下的公子求见郡守大王,还望老哥行个方便,通报一声。"

    听到姬勇的声音,那名侍卫懒洋洋地低头看了阶下的姬勇一眼,发现是个平民,打着官腔说道:"我家大人每天批阅公文,甚是辛苦,不是随便一个人想见便可以见的。"

    姬勇一怔,知道是怎么回事,便取出五两银子,说道:"老哥,这里是点小意思,回头老哥与弟兄们去喝杯酒。"在做侍卫之前,姬勇也是在下面混过的,自然知道这是要索取贿赂。

    侍卫眼睛一亮,接过银子,在手中掂量了一下,满意地说道:"好吧!你等着。"说着转身便想进去。

    "慢着!"姬勇急忙叫住侍卫,递过一个黄色牌子,说道:"你把这个给曹大人!"

    侍卫接过牌子,仔细看了看,发现是块金灿灿的牌子,脸上一怔,然后又朝姬勇看了一眼,便一溜烟进去了。不久,府中出来一位官员,正是郡守曹温。

    "臣曹温拜见大王!"曹温一出来便跪倒在地,口中念念有词:"大王驾临,臣不曾迎接,还请大王恕罪!"

    "曹爱卿请起!"姬丹没有再掩饰身份,说道:"爱卿无罪。孤只是路过,想起曹爱卿,便进来看看你,希望没有打扰曹大人办理政务。来,我们进去说话。"

    曹温急忙起身,带着姬丹往里面让,只留下那两个侍卫汗流浃背地跪在地上。两人心中认定自己必死,不过直到姬丹离开渔阳郡,都没有任何惩罚,许久之后,两人这才确定自己不会再有事了。

    渔阳郡郡守曹温是姬贤的降臣,因此并非当今燕王的嫡系。虽然姬丹大度,对投降过来的人一视同仁,但是曹温还是一直战战兢兢,恪尽职守,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姬丹知道这一层关系。刚才碰上这样的侍卫着实可恼,如果换一个郡守,比如田光的辽西,姬丹一定会降旨严惩。不过姬丹是懂得权变的人,没有直接去处置他们,毕竟那是臣子的侍卫,如果姬丹随意处置,会引起做臣子的恐慌,尤其是曹温这样心中本来就很不安的臣子。

    "曹爱卿,孤此来是想见一个人。"姬丹在郡守的椅子上坐定,问道:"田农令骆博在渔阳郡内种植从秦国带来的小麦,不知道他具体在哪里?"

    "回大王,骆大人来了渔阳郡之后,考察了郡里各处,最终选了一块地方种植麦种。不过,卑职奇怪的是,骆大人没有在河流密集的渔阳郡南部种植,而是在北部河水相对较少的地方选了一处所在。

    "哦!冬小麦,好像是这么一回事,水分不能太多!"姬丹心中想着,说道:"孤对这么新物种很好奇,还请骆大人带孤前去一看。"

    "臣遵旨!"

    不久,骆博调来了数百名守城士卒充当侍卫,一行人骑着马前去。种植小麦的地方离渔阳城往北不远,一行人骑马一路往北。

    行出数十里,曹温遥指前方,说道:"大王,骆博和他的麦地便在前方。"

    姬丹哦了一声,顺着曹温所指,远远见到前方有一处房舍,旁边有数十名士卒全副武装,警惕地看着四周。

    "这些士卒是用来看守麦地的吗?骆博果然不负我。"姬丹心中想着,策马继续往前,不久便到了跟前。

    麦地的侍卫早已发现了姬丹一行,房舍中出来一人,正是骆博,正远远地凝神观望。此时的骆博一副农夫打扮,全然看不出他是相当于姬丹穿越前的农业部长这样的部级官员。

    "哈哈哈,骆爱卿,孤来看你了!"姬丹心中高兴,远远便高喊起来。

    骆博这才看清是姬丹亲自到来,急忙上前跪下,说道:"臣拜见大王!"

    "快快请起!"姬丹急忙下马,将骆博扶起。

    虽然地上还有残雪,但是这里经常有人走动,雪早就化了,全是泥地,。骆博这一跪,顿时膝盖上留下了一滩深深的泥印。

    将骆博扶起,姬丹继续说道:"骆爱卿好闲情逸致,竟然在这世外之地做起了陇亩民,哈哈!"

    骆博呵呵一笑,说道:"臣托大王洪福,得此方寸之地,培育天下奇种,臣今生之愿莫过于此!"

    "哦,这天下奇种何在?可否让孤开开眼?"

    "大王请随臣来。"

    骆博带着姬丹,来到田头,指着地上说道:"这残雪之下,便是臣所说的麦子!"

    姬丹蹲了下来,仔细观看,透过这残雪缝隙,可见一抹青色。姬丹俯身小心拂去表面的残雪,露出下面三寸青青嫩苗。

    "没错!就是小麦!"姬丹心中高叫着,不禁看着麦苗沉思起来。

    穿越之前,姬丹来自一江南水乡,那里冬天也会种上一季小麦。每当雪后,姬丹便会找上些玩耍的小孩,去野地里四处乱跑,也常常躺在麦地里弄出个人印来。

    等雪化了之后,春风一吹,地里便全是墨绿色,大片大片,此时如果登高远眺,就显得颇为壮观。

    后世随处可见的小麦,在这个时代却只有秦国有。小麦产量高,种植容易,营养丰富口感好,秦国依仗着这种优良的作物,释放出更多的壮丁用于扩充军力,一下子在战国七雄中脱颖而出。如今,燕国也有了小麦,也许今年还只能用于做种,但是明、后年便可以大量种植,成为百姓的主食。

    骆博见姬丹沉默不语,不过看姬丹的神情,便知其欣喜无比,便在一旁等着,不敢打扰。过了片刻,姬丹从沉思中走出,徐徐说道:"孤收取朝鲜,置郡乐浪,不以为喜。独喜得此良种,从此我大燕之民无饥羸之忧矣!" 

第一百七十六章 国制() 
更新时间:2013…02…19

    姬丹没有在骆博这里多停留,回到城中,在馆驿借宿一夜,第二天便回了蓟城。

    到了蓟城之后第二日,姬丹并没有上朝。连日来长途奔走,姬丹也有些困乏,便在宫中好好休息。另外,姬丹也想在上朝之前先对目前的情况摸个底再说。

    姬丹刚休息了一上午,下午有侍卫来报,说财税令王俭前来求见。上次发生了田光的郡税的事情,姬丹心中一便直挂念着国家财政的事情,现在王俭求见,知道必有大事,立刻传其进来。

    王俭一进来便行了大礼:"臣王俭叩见大王!"

    "王爱卿请起来说话!"姬丹打量着自己的这个财政大臣,说道。

    第一次见到王俭时的情景姬丹还历历在目,现在看上去虽然人没变,但是气质完全变了,变得更加成熟、稳重。

    当时的王俭还是个有抱负的青年,如今却成了一名替姬丹理一国之财的实干家,需要妥善处理各种事务,日积月累,人的气质自然不同了。

    "王俭,你来见孤可有要事禀报?"姬丹打量了一阵,问道。

    "回大王,臣这次来,是来汇报一下国库以及大燕钱庄之事。"

    "哦,孤听说现在国库吃紧,不知具体情况如何,爱卿速速详细禀来。"

    王俭略一思索,说道:"大王所言不差,连月征战,钱粮消耗巨大,如今国库之钱银已经用完。"

    姬丹没有太过吃惊,继续问道:"那大燕钱庄呢?"

    "如今国家用途皆是从大燕钱庄来,所以大燕钱庄也有很大的亏空。幸好大王平定燕国之后,来大燕钱庄存钱的人渐渐增多,暂时可保无虞,不过时间长了,钱庄长期入不敷出,"王俭顿了顿,说道:"臣也无法保证钱庄的正常运行。"

    姬丹思索片刻,说道:"孤从朝鲜王宫运来的那近百万两白银可是入账了?"

    "是,那八十三万两白银皆已入帐,不过也化得差不多了。"王俭怕姬丹不信,详细解释道:"国库中原来的钱银被姬贤带走,而维持燕国如此庞大的军队便是一笔很大的开销,朝廷各级官吏都要俸禄,朝廷的开支用途本来就大。加上这一场战争打完,燕国各地战死的士卒有十六万之多,每人十两银子便是一百六十万两。战乱之中烧毁的房屋需要重新修葺,死去的百姓要抚恤,而战乱之后税收锐减,如此只见出不见进,实在难以维持。"

    "嗯,不知王爱卿有何解决的办法?"

    王俭思索片刻,说道:"开源节流,才是正道。"

    "如何开源,如何节流?还请王爱卿明言。"

    "开源,无非是多增加税收。大王在辽东的时候,用制盐来创收,如今天气寒冷,不适于制盐。现在市面上的食盐价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