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古墓贼影:中国盗墓史全记录-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东晋大臣桓温墓、南朝陈武帝陈霸先墓等名人墓都被盗掘过,这是有记载的被盗掘的,没有记载的我们便不得而知了。

    唐朝的皇陵集中于关中。十八陵除唐高宗的乾陵之外,其余的如高祖献陵、太宗昭陵、中宗定陵、睿宗桥陵、玄宗泰陵、肃宗建陵、代宗元陵、德宗崇陵、顺宗丰陵、宪宗景陵、穆宗光陵、敬宗庄陵、文宗章陵、武宗端陵、宣宗贞陵、懿宗简陵、僖宗靖陵等全部被五代后梁的静胜军节度使温韬盗发。

    五代时期的帝王陵墓被人盗掘的也为数不少,后人有记载的就有晋王李克用墓、南汉王刘䶮(yǎn)墓等。

    宋朝,宋徽宗和宋钦宗被金国所掳,囚死于漠北,其余宋太祖永昌陵、宋太宗永熙陵、宋真宗永定陵、宋仁宗永昭陵、宋英宗永厚陵、宋神宗永裕陵、宋哲宗永泰陵七座皇陵都集中于河南巩县(现河南省巩义市)。巩县东依虎牢关,南屏嵩岳少室山、太室山,北靠九曲黄河,伊洛河横贯全境,“山水风脉”俱佳。但这并不能使皇陵摆脱厄运。北宋灭亡后,诸皇陵先是被伪齐皇帝刘豫派兵大肆盗掘。金朝末年,宋太祖赵匡胤的山陵又遭盗贼发掘,从中盗走玉带、宝器等物。金朝灭亡后,蒙古人的铁蹄又踏进了巩县宋陵,将陵园“尽犁为墟”,只留下几尊巨石雕刻。比之北宋,南宋六陵(宋高宗永思陵、宋孝宗永阜陵、宋光宗永崇陵、宋宁宗永茂陵、宋理宗永穆陵、宋度宗永绍陵)的情形更为悲惨。

    盗墓贼的盗墓活动,对逝者来说,是极大的侮辱,对生者来说,是赤『裸』『裸』的挑衅,对于中国文明来说,是一场巨大的浩劫。在明清两代的王陵中,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盗掘与毁坏。

第6章 “风水宝地”选址的玄机:盗墓与风水(1)() 
墓葬风水有奇书

    风水,本为相地之术,即临场校察地理的方法,也叫地相、古称堪舆术,相传风水的创始人是九天玄女,比较完善的风水学问起源于战国时代。风水的核心思想是人与大自然的和谐,早期的风水主要关乎宫殿、住宅、村落、墓地的选址、座向、建设等方法及原则,原意是选择合适的地方的一门学问。

    我们国家是一个讲究风水吉凶的国度。所谓“风水术”,又称“堪舆术”,是一种依照风水、地势、气象择吉避凶的术数。相信风水的人,盖房子、选择墓地、婚丧嫁娶、出行买卖,甚至打灶、挖井,都要请风水先生算吉日,测吉凶,选择吉利的时间和地点。历代中国人对此深信不疑,风水学说经久不衰。

    对中国影响深远的“风水”一词,最早出现在一部名为《葬经》的著作中:“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说得可谓玄之又玄,但这毕竟是“风水”一词的第一次提出,它为中国的『迷』信指引了一条学术化、体系化之路。

    相传,晋代郭璞为《葬经》的作者。郭璞(pu)(公元276年~公元324年),字景纯,河东闻喜县人(今山西省闻喜县),西晋建平太守郭瑗之子。东晋著名学者,既是文学家和训诂学家,又是道学术数大师和游仙诗的祖师。郭璞曾注释《周易》、《山海经》、《穆天子传》、《方言》和《楚辞》等古籍,现今的《辞海》或《辞源》上均到处可见郭璞注释。郭璞代表作是《游仙诗》十四首和《江赋》。作品虽多涉及玄理,然词采绚丽,境界扩大,坎壈(lǎn)咏怀,与当时玄言诗绝不相同。《隋书经籍志》着录有集十七卷,明人辑有《郭弘农集》。此外,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葬经》的作者是汉代的青乌先生。青乌先生,一看便知道不是他的真名。

    今天,我们已经无法考证《葬经》的真正作者究竟是谁,但从《葬经》流传下来的部分看,它是一部关于墓地选择的专着,对各种地相做了详细的介绍,并且列举判断吉凶的具体方法,是中国风水学说之宗,开启了中国的风水文化。

    古书《葬经》中提出的很多思想指导了后世墓址的选择,影响极其深远。比如在提到“坐向”问题时,认为坐向直接影响墓葬的吉凶,坐向决定阴阳,阴阳有失则会谬之千里。

    《葬经》中最重要的思想是“选择”,即如何选择吉凶贵贱。后世很多墓葬都是按照《葬经》中提出的吉凶为依据进行墓葬选址的。

    《葬经》中云“地贵平夷”,就是说墓地最好选择在平坦之处。在中国,一般的中小型墓葬都会在平地选址,这当然是因为平地容易修建墓葬的缘故。但《葬经》一经问世,平地起墓似乎便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做法。一般情况下,平民的墓葬都是修建在平地的。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有人的墓不是建在平地的,那就是帝王陵和一些贵族的高等级墓葬。

    “山者势险而有也,法葬其所会……藏于涸燥者宜浅,藏于坦夷者宜深。”这说的是山中墓葬的埋藏深浅问题。如果墓葬选址在干涸的地方,那么可以埋藏得浅一些;如果选址在山中平坦的地方,则要埋藏得深一些。唐代末年,爵封秦王的军阀李茂贞的墓葬位于今陕西宝鸡市北坡公园,距市区2。5公里,其周围为低矮的小山。李茂贞墓所在之处为山顶的平坦之处,正是《葬经》中所说的“坦夷”之地。在这种地方安葬,需要深挖墓,李茂贞墓墓室距地表竟然深达20余米,做到了深浅得宜,也只有这样才能“风水自成”。

    在古代,很多帝王、贵族的陵墓设于山间,因此《葬经》中对山中如何选择墓址有极为详细的论述。书中明确提到了“葬山之法”。山有巅和谷,那么,墓葬究竟是要建在山巅还是山谷呢?“若呼谷中。丘垄之骨。冈阜之支。气之所随,支欲伏于地中,垄欲峙于地上。支垄之止,平夷如掌。故支葬其巅。垄葬其麓。”这就是说,如果在山脉上选址,则要建在山脊上,如果是在山谷中选址,不能建在山谷最低处,而要建在山腰处。辽代陈国公主墓的选址恰恰印证了这一墓葬选址原则。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通辽市奈曼旗龙山镇的山谷中的陈国公主墓便是一个典型代表,那里山势蜿蜒,陈国公主墓便坐落在龙山的山谷中。1985年,考古工作者在龙山山谷的山麓处发现辽代墓葬特有的青砖,经过勘察,确认为一处辽代贵族墓。其墓葬所在之处便是“垄葬其麓”的典型代表。

    接下来的问题是,适合修建陵墓的山是什么样的呢?哪种山更适合建墓呢?《葬经》中言“若乃断而复续,去而复留,奇而异相,千金难求”,意思是说,山脉断了之后又起伏延续,延伸远去,却又蜿蜒而回,这种奇特的山势视为风水宝地,千金难求。又说“草木郁茂,吉气相随,内外表里,或然或为”,意为草木繁茂的地方有吉气。当然,奇特的山势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山中如果有溪流经过,那是最好的。“山来水回,贵寿而财”。有这样一种说法:山主贵,水主财。也就是说,山中有流水经过,才能给子孙增寿添财。这也就是历代帝王陵墓为什么都选在背山面水之处的原因了。开创贞观之治的一代明君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位于关中九嵕山,其山纵横起伏,巍峨壮美,松柏丛生,更有山溪环绕,正是《葬经》中所描绘的绝佳安葬之所。唐太宗李世民第一次来到九嵕山,便被这里的山势地形吸引,当即下旨,选九嵕山为自己百年之后的长眠之地。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祖陵所在地,据史料记载,也是在一个有山有谷、有泉有溪的风水宝地,经考古调查最后确定,辽祖陵位于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哈达英格乡石房子村西北的山中,那些地表遗留的石像生、石墙等遗迹正在群山环抱间。

    人活着的时候,家是休憩之地,死后,墓葬便是灵魂永恒的安息之所,需要慎重选择,不光是下葬的地点,还有下葬的时间等。这些风水堪舆之说并非先人杜撰,这是中华民族千年文化积淀所生,绵延万世。

    中国古代帝王对于陵墓选址是极其重视的,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对皇帝本人来讲,选择一个万年吉地是一大心愿,他希望死后继续享受帝国的荣华富贵和皇帝的威严,希望他的威严在另一个世界能够延续。其次,对于整个皇族而言,这是关系到龙脉兴旺的重大事情,所以不得不慎重。最后,对于整个国家来说,这也是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一般来说,『政府』会设立专门负责修皇帝陵墓的机构,比如,在明朝主要是工部负责,而负责的大臣,主要是内阁大臣。主持修陵工程不但是一种荣誉,而且也是被皇帝信任和重用的表现,主持者在政治、经济等诸多方面都会获得丰收。

    中国有这样一句古话:生在苏杭,葬于北邙。意思是说,苏杭一带是人世间的天堂,最适宜人居;而洛阳的邙山,自古汇聚帝王将相之陵冢,最适宜『穴』居。北邙,就是今天河南省洛阳市北郊的邙山。亦作北芒,即邙山,也叫郏山、北山。西起三门峡门,东止伊洛河岸。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旧说此山是陇山之尾,乃众山总名,连岭修(you)亘400余里。自东汉城阳王祉葬于此后,遂成三侯公卿葬地。后因泛称墓地。

    新中国成立以来,洛阳地区通过多次考古调查及发掘,在邙山发现九处大型墓地:西郊三山村东周陵区、东周王城陵区、东郊金村东周陵区、邙山东汉陵区、邙山北魏陵区、偃师万安山东汉陵区、偃师首阳山西晋陵区、偃师曹魏陵区、偃师景山唐代陵区。正如唐人诗中所描述的“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郎山之中处处皆有王陵,此地堪称中国墓葬第一风水宝地。

    中国人认为,墓地风水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子孙后代的福社,如果是帝王陵选址,则又牵扯到国运兴衰、百姓苍生。

    相传,唐高宗李治早年命大臣长孙无忌为自己百年之后选择安身之地。长孙无忌经过一番考察,选中了主峰高耸、两川环绕的梁山。但这一提议遭到当时著名星相学家袁天罡的反对。袁天罡认为梁山与唐太宗昭陵所在的九嵕山中有一水相隔,阻断了皇室龙脉的传承,因此李唐王朝三代之后恐有亡国之厄。而梁山本身北峰为高,整个山形看似仿佛少『妇』平躺,如果选择此地安葬帝王,恐怕李唐王朝会被女人所控制。然而,唐高宗并未听从袁天是意见,终于还是将陵寝建在了梁山之上。后来,武则天代唐,建立武周政权,也恰恰印证了袁天是当初的预言。

    这个传说虽是后人为武则天称帝之事穿凿附会,但却从反面说明古人相信帝王陵寝的风水关乎国运乃至历史的发展。

    正是因为古代中国人对墓葬的重视,才会产生墓葬风水之说,《葬经》也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但是,先人们在通过风水选择墓地的同时,也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在告诉后世的盗墓者们,此处有墓。好似此地无银三百两。千百年后,当那些曾经显赫一时的人物坟墓被盗殆尽,甚至暴尸荒野时,他们可能无法想象,当时奉为风水宝地的墓址,会被后人盗掘、毁坏,假如他们地下有知,定会后悔当初的选择。

    名臣调包争墓地

    古人把墓地的风水看得很重,具备好风水的墓地都想要,在这个过程中,难免就会出现一处墓地两家争的情况。而这种情况,曾经就出现在汉代名臣东方朔与汉武帝之间。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字通,汉朝第7位皇帝,汉族,中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民族英雄。汉武帝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十个儿子,其母是皇后王娡。公元前156年生于长安,公元前87年崩于五柞宫,享年69岁。汉武帝4岁时被册立为胶东王,7岁时被册立为太子,15岁登基,在位54年(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建立了西汉王朝最辉煌的功业。曾用年号: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后元。谥号“孝武”,后葬于茂陵。

    汉武帝在历史上是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毛』泽东把他与秦始皇并列:“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可见汉武帝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汉武帝生前威猛无比,死后也风光无限。汉武帝死后葬于茂陵,茂陵北依九嵕山,南望终南山,建筑宏伟、风景秀丽,陵墓本身就是一座高高土丘。墓内殉葬品极为豪华丰厚,史称“金钱财物、鸟兽鱼鳖、牛马虎豹生禽,凡百九十物,尽瘗(yi)藏之”。当时在陵园内还建有祭祀的便殿、寝殿,以及宫女、守陵人居住的房屋,设有5000人在此管理陵园,负责浇树、洒扫等差事,而且在茂陵东南营建了茂陵县城,许多文武大臣、名门富豪迁居于此,人口达27。7万多人。茂陵至今东、西、北三面的土阙犹存,陵周陪葬墓尚有李夫人、卫青、霍去病、霍光等人的墓葬。它是汉代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修造时间最长、陪葬品最丰富的一座,被称为“中国的金字塔”。

    茂陵为什么成为汉武帝的陵墓所在地呢?这与一个传说有关。

    传说,即位不久的汉武帝,有一次,打猎经过茂陵墓址的地方,立即被这里的风水所吸引。正当他赞叹的时候,一只麒麟状的动物朝他走来,他高兴极了,马上搭弓一箭,嗖的一声,利箭呼啸而出。以汉武帝百步穿杨的『射』箭技术,『射』中猎物应该毫无悬念,结果出乎意料,那只麒麟状的动物不见了,倒是突然长出一棵长生果树。汉武帝不明所以,立即找来当时的风水大师东方朔询问。东方朔来到汉武帝打猎的地方,但见地上平旷,绵延不尽,南望秦岭,北依群山,气象开阔,气脉极佳。他立即大呼宝地:“此地气息所集,风水乃千百年来第一吉壤,而且又与渭北诸陵连成一体,则西、北龙脉相连。另外,此地土大盛,您名字里的‘彻’中间有土,居于此,可居中以震四方。”

    汉武帝龙颜大悦,立即下令在此建一亭舍。回宫后,汉武帝下令在此营建陵墓。汉武帝的陵墓前后修建了53年,才最终大功告成。陵墓的选址虽然具有偶然『性』,但是,也反映了汉武帝长寿的愿望,以及希望万年吉祥的意思。

    汉武帝选择了这样的风水宝地之后,部分实现了他的愿望。之所以说部分实现了他的愿望,是因为只实现了他长寿的梦想,并没有实现大汉王朝绵延子孙的愿望。他死后不久就被盗墓贼将坟盗掘,西汉王朝也很快覆亡。这块风水宝地并没有那么神奇,甚至可以说很差,此时,我们不得不怀疑东方朔判断有误。

    而事实上,这儿又有另一个传说在佐证这个事件。

    传说,东方朔看到这样的一块风水宝地之后,也想把它作为自己百年之后的安息地,但皇帝看上了,怎么办?于是,他就来了一个调包计,占尽了茂陵的风水。原来,东方朔在给刘彻看陵址时,发现这里的风水确实很好。他为了让自己的后代飞黄腾达,瞒过汉武帝,把茂陵址故意向上移了一段,而将真正的宝地留给了自己,为了日后能顺利找到这块宝地,他在这里种了一棵小树作为标记。

    这是一个天大的秘密,这个秘密甚至决定了整个西汉王朝的兴衰。因此,东方朔一直将这个秘密隐藏在自己的心底,直到咽气之前才将儿子叫到面前叮嘱道:“我死以后,你在茂陵下面靠塬边上的那个地方找一棵树,那棵树已经六十多年了。找到后一定要把我埋在那里,切记!切记!”说完就断了气。

    东方朔的儿子按照他的遗言找到了那棵树,并按照他的意愿,把他埋在了那里。东方朔被埋在了宝『穴』后,陵墓疯长,第二天,墓就长高了五丈,第三天,又长高了五丈。按照这种速度,很快就要高过茂陵了。天神看不过去了,拾起一块石头就扔向了他的坟,坟被压住,不再长了。后来人们把东方朔的墓称作“压石冢”,并说这儿的风水的确比茂陵好,在压石冢这儿可以“卧看长安”,而在茂陵那儿就只能“坐看长安”。

    英勇神武的汉武帝也许不会想到,他生前看好的风水宝地,竟然被他的臣子东方朔占了去,但此时,他对此事也鞭长莫及了。

    一支响箭定皇陵

    从河南巩义市出发,沿郑洛公路西南行40里,再徒步南行约七、八里,就到了一个名叫“龙洼”的地方。这里,四周台地层层,远处是簇簇青山,中间是一片平川。就在这平川上,有一座古代陵墓高高隆起,它就是『毛』泽东《沁园春·雪》一词中提及的“唐宗宋祖稍逊风『骚』”的“宋祖”——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的墓地——“永昌陵”。

    永昌陵统领着北宋皇帝的陵寝群——宋陵。整个宋陵区的规模不小,散落在巩义市区和下辖的芝田、西村、回郭三镇。北宋有七帝葬于此(除征、钦二帝被掳,死于北国之外),分别为太祖赵匡胤永昌陵、太宗赵光义永熙陵、真宗赵恒永定陵、仁宗赵祯永昭陵、英宗赵曙永厚陵、神宗赵顼永裕陵、哲宗赵煦永泰陵,加上赵匡胤父亲赵弘殷的永安陵,统称“七帝八陵”,还有后妃、功臣如包拯、寇准墓,据考证有300多座,是一个巨大的陵墓群。

    北宋定都开封,为何要将陵寝建于远离国都的巩义呢?这还要从开国之君赵匡胤说起。

第7章 “风水宝地”选址的玄机:盗墓与风水(2)() 
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是五代时的一位高级将领,长期驻军洛阳,所以赵匡胤出生地是在军营——洛阳夹马营。他在洛阳度过了童年,当了皇帝后,常到各地巡视。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春,他又到西就(洛阳)视察,顺便回到夹马营旧居参观,忆起儿时嬉戏情景,留恋之情溢于言表。他指着一处地方对随从人员说:“我幼时有一心爱玩具小石马,后来把它埋藏在这里,不知现在还能不能找到?”说罢命人去挖,果然找到了小石马。赵匡胤拿起来爱不释手,就带在了身边。当他返回东京的途中,行至巩县时,又亲往父母茔地——永安陵进行祭奠(赵弘殷死后,原葬于开封东南隅,赵匡胤即帝位后,于公元963年迁葬于巩县西南40里的訾乡邓封村)。祭毕,他又登上陵园神墙的西南角楼向四处遥望,当看到远处的不老青山、近处的悠悠流水时,顿时引发了今昔之思,不禁一阵唏嘘感慨。于是,赵匡胤抽出一支响箭,搭上弓向着西北方向『射』去,那箭直飞到400米以外才落下。赵匡胤长叹一声,对随从大臣说道:“人生如白驹过隙,终须有归宿之地。你们记住,今日箭落处,就是我百年后长眠之所。”说完,取出石马,命人埋在箭落处为记,又亲自拟了名称——永昌。

    就在这年的十月二十日,赵匡胤独坐宫中太清湖畔,细观夜『色』,只见星光璀灿,和风微至,宁静清幽。可是不久,天『色』大变,他赶忙回到宫中,传旨召弟弟开封尹(京城长官)赵光义入寝宫相见。光义来到后,命令后妃、宫女、宦者等侍候的人,一律退往外院,两人酌酒低语,谁也听不到在说什么。只从窗外透过窗纸“遥见烛影下,太宗时或避席有不胜状”,又见皇帝手持大斧嗵嗵拄地,大声说:“好做!好做!”随后就倒卧床上,“鼻息如雷霆”。光义当晚陪宿屋内。天将黎明时,万籁俱寂,忽听有人报说:“皇帝晏驾了”。

    史学家们认为,宋太祖之死是因其弟赵光义做了某种手脚,但事隔千年,今天已难以澄清真相。而“烛影斧声”也成了历史上的一桩悬案。

    赵匡胤死后,灵柩停放于万岁殿,由皇弟、后妃、皇子、文武大臣每日致祭。第二年四月,灵柩运往皇陵——今巩义市芝田乡安葬。护送灵车的官员、卫士、仪仗队伍及皇宫妃嫔人等共3000多人,二十五日到达了这片太祖早已选好的陵地。

    宋陵有皇帝及皇后、大臣等的陵墓300余座,是中国中部地区规模最大的皇陵群。现地上所存700多件精美石刻,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北宋皇陵的诸帝陵园建制统一,平面布局相同,皆坐北朝南,分别由上宫、宫城、地宫、下宫4部分组成,围绕陵艺术造诣园建筑有寺院、庙宇和行宫等,苍松翠柏,肃穆幽静。西村陵区位于西村乡北的常封村和滹沱村之间,包括宣祖赵弘殷的永安陵、太祖赵匡胤的永昌陵、太宗赵光义的永熙陵;蔡庄陵区位于蔡庄北,有真宗赵恒的永定陵;孝义陵区位于县城西南侧,包括仁宗赵祯的永昭陵、英宗赵曙的永厚陵;八陵陵区位于八陵村南,包括神宗赵顼的永裕陵、哲宗赵煦的永泰陵。

    好风水难保稳固

    在我国,风水是一个非常有诱『惑』力的话题。在古代,特别是汉唐以后,上自帝王宫室、陵墓,下至官署、寺庙和民宅,在选址和营建过程中大多都深受风水理论的影响。

    最初,风水只是古人寻找墓地时使用。它的理论大概是:葬地内有生气,生气可以带来福音。而生气在地里是流动的,遇风吹就会失散,遇水流拦挡就会停止不动。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