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谋略全本-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砸馐兜叫θ荼澈蟮奈;
在明朝的明武宗时期,兵马提督江彬心怀异志已久,被武宗察觉。于是武宗在去世前下了一道遗诏,下令解散威武团练诸营,入卫京师的所有边兵全部迁回原地。明武宗去世后的一段时间里,朝廷大事都是由大学士杨廷和主持。杨廷和入禀太后后,公布了遗诏的内容。此时,江彬因为改组团营,非常繁忙,根本不知道武笑里藏刀:笑以待人,刀藏其内题解说起“笑里藏刀”,人们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口蜜腹剑”这个词。这两个词有相近的地方,都是形容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在军事方面,此计大多用在政治外交方面,通过伪装麻痹对方,掩饰自己的真实目的,友好的表面之下往往暗藏杀机。从古到今,这条计策多用于军事中的游说,其代表人物包括春秋战国时期的苏秦、张仪等人。但是在为人处事上,最好不要用笑里藏刀的小聪明,因为这样很容易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
不管怎么说,笑里藏刀都是一种很好的伪装术。它使别人看不出你的真实想法,起到麻痹对方的作用,此外笑里藏刀还含有阳奉阴违的意思。
经典再现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古文译读设法使敌方相信我方是友好的,从而对我方放松戒备;我方则暗中策划,积极准备,伺机而动,不让敌方有时间察觉以及采取应变的措施。内中刚强而外表柔顺,这是坎卦的原理。
前沿诠释作为三十六计之一的“笑里藏刀”经常被人当做贬义词使用。这一计运用简单广泛,不需要怎么学习就可以掌握。因为笑是人类的一种表情,很容易掌控。“伸手不打笑脸人”,所以“笑里藏刀”这一计屡试不爽,很少有人可以意识到笑容背后的危机。
在明朝的明武宗时期,兵马提督江彬心怀异志已久,被武宗察觉。于是武宗在去世前下了一道遗诏,下令解散威武团练诸营,入卫京师的所有边兵全部迁回原地。明武宗去世后的一段时间里,朝廷大事都是由大学士杨廷和主持。杨廷和入禀太后后,公布了遗诏的内容。此时,江彬因为改组团营,非常繁忙,根本不知道武三十六计
宗死了。等他接到遗诏后,立刻与几个心腹商量下一步该怎么做。有的人说最好趁此机会起兵造反,但是江彬觉得不妥,便派自己的心腹许泰先进宫里打探消息,再做研究。
徐泰的到来在杨廷和的意料之中——“无事不登三宝殿”。几番寒暄后,杨廷和笑着说:“许大人你来得正好,皇上仓促晏驾,事情诸多繁杂,不好处理,本来要请很多人来协调办理,但是又看到遗诏的内容,这些事情还得仰仗江提督多多帮忙,所以也没来得及及时通知,还望许大人见谅。”许泰看见杨廷和态度诚恳亲切,也就打消了内心的疑虑,回去向主子复命,说朝廷方面对江彬的野心毫无知觉。
许泰走了以后,杨廷和立刻与几位志同道合的官员密议,决定捉拿江彬。杨廷和把自己的想法托人秘密告知太后,太后也应允。后来,杨廷和又遇到江彬一次,仍然态度恭敬地与其说了内阁的情况,江彬看他这样客气,也就没有多想。
不久后的一天,江彬带着一些卫士前往大内。魏彬已经在门口等他,看到他来,急忙迎上前说:“坤宁宫正届落成,今天修建屋脊,昨天太后下了懿旨,派大员和工部来祭祀,江大人你来得正是时候。”江彬一听非常高兴,立刻换了衣服进去祭祀。等祭祀完毕,江彬又遇到了张永。张永是杨廷和的心腹,他格外热情地招待了江彬。酒至半酣的时候,忽闻太后懿旨到,江彬才知道太后是要捉拿他,立刻跨马而逃。因为事先有准备,江彬很快被擒入狱。杨廷和用微笑的面容、平和的语言让江彬失去了警觉,最终擒获逆贼,平定了局势。
不论是打仗,还是处理事情,都不要被甜言蜜语冲昏了头脑,一定要谨防笑脸背后隐藏的杀机。“笑里藏刀”还多次被用在军事政治与外交伪装上。
“二战”期间,英美盟军在诺曼底成功登陆,开辟了对德第二战场,预示着德国法西斯败局已定。因为经历了太多的战争和杀戮,德军内部反战情绪急速蔓延,很多人都看到了法西斯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只有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死忠分子还在竭力维持法西斯统治。为了尽快结束这场注定失败的战争,柏林陆军部办公室参谋长施陶芬贝格决定谋杀希特勒。这位参谋长在战争中失去了一只眼睛和一条胳膊,他打算杀死希特勒以后接管德国军队。但是想要谋杀希特勒,首先需要接近他。希特勒平常住在元首山庄,戒备森严,潜入行刺是根本不可能的,只有靠其他江彬(?—1521),字文宜,明代宣府前卫今张家口宣化人,在明武宗时期曾一度专权。
宗死了。等他接到遗诏后,立刻与几个心腹商量下一步该怎么做。有的人说最好趁此机会起兵造反,但是江彬觉得不妥,便派自己的心腹许泰先进宫里打探消息,再做研究。
徐泰的到来在杨廷和的意料之中——“无事不登三宝殿”。几番寒暄后,杨廷和笑着说:“许大人你来得正好,皇上仓促晏驾,事情诸多繁杂,不好处理,本来要请很多人来协调办理,但是又看到遗诏的内容,这些事情还得仰仗江提督多多帮忙,所以也没来得及及时通知,还望许大人见谅。”许泰看见杨廷和态度诚恳亲切,也就打消了内心的疑虑,回去向主子复命,说朝廷方面对江彬的野心毫无知觉。
许泰走了以后,杨廷和立刻与几位志同道合的官员密议,决定捉拿江彬。杨廷和把自己的想法托人秘密告知太后,太后也应允。后来,杨廷和又遇到江彬一次,仍然态度恭敬地与其说了内阁的情况,江彬看他这样客气,也就没有多想。
不久后的一天,江彬带着一些卫士前往大内。魏彬已经在门口等他,看到他来,急忙迎上前说:“坤宁宫正届落成,今天修建屋脊,昨天太后下了懿旨,派大员和工部来祭祀,江大人你来得正是时候。”江彬一听非常高兴,立刻换了衣服进去祭祀。等祭祀完毕,江彬又遇到了张永。张永是杨廷和的心腹,他格外热情地招待了江彬。酒至半酣的时候,忽闻太后懿旨到,江彬才知道太后是要捉拿他,立刻跨马而逃。因为事先有准备,江彬很快被擒入狱。杨廷和用微笑的面容、平和的语言让江彬失去了警觉,最终擒获逆贼,平定了局势。
不论是打仗,还是处理事情,都不要被甜言蜜语冲昏了头脑,一定要谨防笑脸背后隐藏的杀机。“笑里藏刀”还多次被用在军事政治与外交伪装上。
第39章 三十六计 (12)()
“二战”期间,英美盟军在诺曼底成功登陆,开辟了对德第二战场,预示着德国法西斯败局已定。因为经历了太多的战争和杀戮,德军内部反战情绪急速蔓延,很多人都看到了法西斯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只有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死忠分子还在竭力维持法西斯统治。为了尽快结束这场注定失败的战争,柏林陆军部办公室参谋长施陶芬贝格决定谋杀希特勒。这位参谋长在战争中失去了一只眼睛和一条胳膊,他打算杀死希特勒以后接管德国军队。但是想要谋杀希特勒,首先需要接近他。希特勒平常住在元首山庄,戒备森严,潜入行刺是根本不可能的,只有靠其他江彬(?—1521),字文宜,明代宣府前卫今张家口宣化人,在明武宗时期曾一度专权。
准备,甚至拟好了逃跑的路线。几天后,施陶芬贝格去元首山庄参加由希特勒主持的军事会议。
会议开始前,他以换衬衣为借口来到卧室夹破引爆的酸『液』信管,然后就去开会。他偷偷把包放在了桌子底下,并且尽量把包往希特勒的方向放。距离爆炸还有五分钟的时候,他悄悄离开了会议室,按照拟定好的线路离开了元首山庄。但遗憾的是,这枚炸弹没有炸死希特勒,只是让其双腿受伤。原因是一位军官无意中将包挪动了地方,炸弹威力被削弱,希特勒侥幸逃过了一劫。虽然谋杀失败,但是施陶芬贝格的行动本身却无疑是“笑里藏刀”。而且希特勒被炸伤以后,都没有怀疑“忠心耿耿”的施陶芬贝格,而是怀疑是外国劳工所为。
虽然“笑里藏刀”颇有贬义,多用指不义之士或『奸』商宦官之流,但是无论在『乱』世还是当代,一个人要想成功,前行之路往往并不平坦,因此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不可无。
国中级军官,他在策划暗杀阿道夫·希特勒的行动中是一个重要人物。
准备,甚至拟好了逃跑的路线。几天后,施陶芬贝格去元首山庄参加由希特勒主持的军事会议。
会议开始前,他以换衬衣为借口来到卧室夹破引爆的酸『液』信管,然后就去开会。他偷偷把包放在了桌子底下,并且尽量把包往希特勒的方向放。距离爆炸还有五分钟的时候,他悄悄离开了会议室,按照拟定好的线路离开了元首山庄。但遗憾的是,这枚炸弹没有炸死希特勒,只是让其双腿受伤。原因是一位军官无意中将包挪动了地方,炸弹威力被削弱,希特勒侥幸逃过了一劫。虽然谋杀失败,但是施陶芬贝格的行动本身却无疑是“笑里藏刀”。而且希特勒被炸伤以后,都没有怀疑“忠心耿耿”的施陶芬贝格,而是怀疑是外国劳工所为。
虽然“笑里藏刀”颇有贬义,多用指不义之士或『奸』商宦官之流,但是无论在『乱』世还是当代,一个人要想成功,前行之路往往并不平坦,因此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不可无。
国中级军官,他在策划暗杀阿道夫·希特勒的行动中是一个重要人物。
办法。后来,施陶芬贝格听说希特勒因为集中营里千百万劳工暴动而费脑筋,他的脑海立刻浮出了一个办法。施陶芬贝格拟定了一个代号为“女武神”的计划,内容就是关于如何镇压外国劳工的。他想,有了这个计划,希特勒一定会接见他。
果然不出施陶芬贝格所料,不久,元首山庄打来电话,让他去晋见希特勒。
希特勒看完“女武神”计划之后大加赞赏,让施陶芬贝格尽快拿出详细方案。看着这个为战争失去一只眼睛和一条胳膊仍为他分忧的年轻军官,希特勒内心不禁又产生了几分喜欢。这次的顺利晋见更加坚定了施陶芬贝格刺杀希特勒的决心。一个月后,施陶芬贝格拿着详细的方案又去见了希特勒。
这一次,施陶芬贝格的包里除了带着详细的“女武神”计划以外,还有一枚定时炸弹。希特勒对他很热情,也对其方案表示肯定。施陶芬贝格很谦逊地说着“请元首修改”等客气话,但是却没有引爆定时炸弹。因为希特勒的两个死党都不在,他想用一颗炸弹结束这三个魔鬼的『性』命。
不久,希特勒又一次召见了“女武神”计划的全部拟定者,但是会议仅仅半个小时就结束了,炸弹没来得及引爆。
为了使谋杀计划更加完美,再加上原来的失败教训,施陶芬贝格为下一次谋杀做了更充分的施陶芬贝格(1907—1944),德三十六计
李代桃僵:投桃报李,弃车保帅题解“李代桃僵”原比喻兄弟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后转用来比喻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此计用在军事上,指在敌我双方势均力敌,甚至敌强我弱的情况下,用较小的代价,换取较大的胜利的一种谋略。古人云:“两利相权从其重,两害相衡趋其轻。”这很像象棋中“舍车保帅”的战术。
此计有以下五种含义:1。丢车保帅。象棋中,有时候为了保住帅,宁可丢掉最有攻击力的车。
2。弃子争先。围棋中,古人有“逢危须弃”的要诀。从表面上看,弃子是失去了一些棋子,但实际上这样却有利于占据先手,达到全盘棋活的目的。此法亦具有普遍适用『性』。
3。忍痛割爱。壁虎在其尾巴被捉时,会猛力挣断尾巴以求逃生。尾巴断掉是多么大的疼痛,但是跟活命相比,这些疼痛是算不了什么的,相对于人来说,忍痛割爱更容易做到。
4。抓替罪羊。这是一种阴险的手段,自己有罪,却强加在别人的头上,让别人代己受过,这样自己便能逍遥法外。
5。代人受过。自己身边重要的人遭逢灾难的时候,自己主动帮他承担一些,这是一种牺牲自己的行为,当然,不一定牺牲自己就是好的,还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经典再现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古文译读当局势发展到必然有所损失时,应该以牺牲局部来换取全局的胜利。
前沿诠释在象棋战术中,有一招叫做“弃车保帅”,说的是为了保护主要人物,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将责任推到次要人物身上,让其承担沉重的后果。用在军事上,就是李代桃僵:投桃报李,弃车保帅题解“李代桃僵”原比喻兄弟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后转用来比喻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此计用在军事上,指在敌我双方势均力敌,甚至敌强我弱的情况下,用较小的代价,换取较大的胜利的一种谋略。古人云:“两利相权从其重,两害相衡趋其轻。”这很像象棋中“舍车保帅”的战术。
此计有以下五种含义:1。丢车保帅。象棋中,有时候为了保住帅,宁可丢掉最有攻击力的车。
2。弃子争先。围棋中,古人有“逢危须弃”的要诀。从表面上看,弃子是失去了一些棋子,但实际上这样却有利于占据先手,达到全盘棋活的目的。此法亦具有普遍适用『性』。
3。忍痛割爱。壁虎在其尾巴被捉时,会猛力挣断尾巴以求逃生。尾巴断掉是多么大的疼痛,但是跟活命相比,这些疼痛是算不了什么的,相对于人来说,忍痛割爱更容易做到。
4。抓替罪羊。这是一种阴险的手段,自己有罪,却强加在别人的头上,让别人代己受过,这样自己便能逍遥法外。
5。代人受过。自己身边重要的人遭逢灾难的时候,自己主动帮他承担一些,这是一种牺牲自己的行为,当然,不一定牺牲自己就是好的,还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经典再现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古文译读当局势发展到必然有所损失时,应该以牺牲局部来换取全局的胜利。
前沿诠释在象棋战术中,有一招叫做“弃车保帅”,说的是为了保护主要人物,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将责任推到次要人物身上,让其承担沉重的后果。用在军事上,就是“李代桃僵”这一计。“李代桃僵”的本质意思就是用较小的代价来换取巨大的胜利,当然,使用这一计的前提是敌我双方势均力敌或者敌众我寡。
两军对峙的过程中,势均力敌或者敌众我寡的情况是经常出现的,这种情势并不代表没有取胜的机会。如果指导思想正确,就可以把军队的劣势变成优势,取得战争的胜利。打仗和经商一样,要会“算账”,最终的获利才是真正的获利,不能只看眼前,而要懂得趋利避害。田忌赛马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在自己的马总体不如齐王的情况下,却最终取得了胜利,就是因为其谋士孙膑比较会“算账”。古人云:“两利相权从其重,两害相衡趋其轻。”能够以极少的损失换取很大的胜利,这是非常值得的。
春秋末年,齐国的大权落到了大夫田成子手里。但是因为田成子不具有皇族血统,上台就显得名分不正,所以国内怨言四起,其他诸侯国对此也很不服气。
有一天,越国就以田成子谋逆篡位为借口,出兵攻打齐国。这个时候,田成子慌了,急忙召集心腹商量该如何退敌。由于人多口杂,意见难以统一。有人说越国欺人太甚,我们应该全民出动抵抗越国;有人说我们不可以倾城出兵,因为现在国内怨言四起,民众是不会效力的;有人说,不如割几座城池给越国,他们也许会退兵。
他们提出的这些方法其实都不能够真正解决问题,由此田成子非常苦恼。这个时候,他的哥哥完子站出来说:“我有一个好办法,大王请让我率领一批贤良之士出城迎战,我们会拼命地打,但最终还是要战败,并且人人都要战死,这样,越国就会退兵。”这席话让在场所有的人都震惊了。
田成子也对他的话表示不解:“你为什么要带着一批贤良之士出城迎敌呢?”完子回答说:“王弟你刚刚拥有了齐国,老百姓不知道你治国的本领,有些目光短浅的人说你是窃国大盗。所以你让老百姓去战斗,他们不一定会卖力气。只有那些贤良之士,他们觉得自己国家被越国攻打是蒙受了耻辱,才愿意全力出战。”田成子又问:“那为什么要战败,并且全部战死呢?”完子说:“越国出兵齐国,无非就是想捞个‘正义’的名声,在诸侯国面前抖抖自己的威风。
他们其实没有能力吞并齐国,我带着贤良之士出兵抵抗,战败并且战死,叫做‘以身殉国’。我是大王的兄长,越国的人一看杀死我了,觉得他们的威风也赚够了,而且看见齐国还有这么一批肯为大王您效力的勇士,一定会有惧怕之心,所以他们一定会退兵的。”“李代桃僵”这一计。“李代桃僵”的本质意思就是用较小的代价来换取巨大的胜利,当然,使用这一计的前提是敌我双方势均力敌或者敌众我寡。
两军对峙的过程中,势均力敌或者敌众我寡的情况是经常出现的,这种情势并不代表没有取胜的机会。如果指导思想正确,就可以把军队的劣势变成优势,取得战争的胜利。打仗和经商一样,要会“算账”,最终的获利才是真正的获利,不能只看眼前,而要懂得趋利避害。田忌赛马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在自己的马总体不如齐王的情况下,却最终取得了胜利,就是因为其谋士孙膑比较会“算账”。古人云:“两利相权从其重,两害相衡趋其轻。”能够以极少的损失换取很大的胜利,这是非常值得的。
春秋末年,齐国的大权落到了大夫田成子手里。但是因为田成子不具有皇族血统,上台就显得名分不正,所以国内怨言四起,其他诸侯国对此也很不服气。
有一天,越国就以田成子谋逆篡位为借口,出兵攻打齐国。这个时候,田成子慌了,急忙召集心腹商量该如何退敌。由于人多口杂,意见难以统一。有人说越国欺人太甚,我们应该全民出动抵抗越国;有人说我们不可以倾城出兵,因为现在国内怨言四起,民众是不会效力的;有人说,不如割几座城池给越国,他们也许会退兵。
他们提出的这些方法其实都不能够真正解决问题,由此田成子非常苦恼。这个时候,他的哥哥完子站出来说:“我有一个好办法,大王请让我率领一批贤良之士出城迎战,我们会拼命地打,但最终还是要战败,并且人人都要战死,这样,越国就会退兵。”这席话让在场所有的人都震惊了。
田成子也对他的话表示不解:“你为什么要带着一批贤良之士出城迎敌呢?”完子回答说:“王弟你刚刚拥有了齐国,老百姓不知道你治国的本领,有些目光短浅的人说你是窃国大盗。所以你让老百姓去战斗,他们不一定会卖力气。只有那些贤良之士,他们觉得自己国家被越国攻打是蒙受了耻辱,才愿意全力出战。”田成子又问:“那为什么要战败,并且全部战死呢?”完子说:“越国出兵齐国,无非就是想捞个‘正义’的名声,在诸侯国面前抖抖自己的威风。
他们其实没有能力吞并齐国,我带着贤良之士出兵抵抗,战败并且战死,叫做‘以身殉国’。我是大王的兄长,越国的人一看杀死我了,觉得他们的威风也赚够了,而且看见齐国还有这么一批肯为大王您效力的勇士,一定会有惧怕之心,所以他们一定会退兵的。”三十六计田成子听完之后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他虽然觉得这样的方法很可悲,但是又苦无良策,于是只能这样去做。果然,一切都和完子说的一样,他所带的贤良之士全部战死,越国退兵,齐国转危为安。
在这个故事里,完子在权衡利弊之后,果断地作出以身殉国的决定。他用李代桃僵的办法,使齐国避免了一场灾难。而齐国正是通过完子的舍生取义,最终才免受灾难。
当灾难无法避免的时候,总需要有人适时站出来承担责任并且解决问题。通常这都会是非常艰难的任务,但只有这样,方能体现出其忠肝义胆为国捐躯的觉悟。
第40章 三十六计 (13)()
《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四回中姜维弃粮胜魏兵就是典型的“李代桃僵”的案例。蜀将姜维听说司马昭杀了曹髦又将曹奂立为皇帝,于是就以司马昭弑君为由,发兵兴师问罪。他率军兵分三路杀入祁山,当时祁山由司马昭手下的大将邓艾驻守。邓艾手下的参军王瓘假装跑到姜维这边投降,姜维虽然表面接受了他,但是心里却并不信任他,于是就让人暗中监视他的动向。果然,不久他们就抓住了王瓘的小尾巴。
王瓘派去给邓艾送信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