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太平江山-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太平军恐怕又到了风雨飘摇的时候。
而且,他目光年稍微南移,盯着闽浙一带,神色变得无比凝重,因为那里有个更加强大的敌人,左宗棠!
左宗棠是洪天前世最佩服的一名晚清将领,平定太平天国,西部捻军,西北回乱,这些中国内战就不说了,但是收复新疆绝对是功高盖世,而且敢以武力威逼俄国,迫使俄国归还伊犁,当真是一带雄将了。
这样人物,就在太平军南方不远处虎视眈眈,洪天想想都有些头皮发麻。
所以,洪天虽然还有很多关系没有理清,但是刚才依旧当机立断,准许了赵烈文的请求。
深吸了一口气,将所有负面的情绪压下,洪天神色重新变回平静,冯子材、都兴阿、曾国藩、僧格林沁、左宗棠都从他心中放下,他的眸光盯着苏南,脑海中尽量回忆李鸿章和淮军的资料。
因为这才是太平军现在威胁最大的敌人,也是现在最需要解决的祸患。
李鸿章和彭玉麟一样是大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和彭玉麟名声不显不同,李鸿章绝对是名声最为响亮的一个,他的官运是其他三位中兴名臣远远不及的,而且活得也长久,对晚清的影响之大可谓根深蒂固。
他统领的淮军后来演化成北洋军,袁世凯就是靠着他们夺取中国最高权柄的,之后北洋军也统治了中国近二十年,是当时中华最强大的武力,也是中华的权力中枢。
而李鸿章本人则被伊藤博文誉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甚至有人将他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
这样一个人,绝对是个能人,就算签了无数个卖国条约,依旧无法改变这个事实,因为晚清局势几乎是他和北洋团队独自支撑的。
不过,他政治上的才能,洪天并不太理会的,那要对方肯投降自己才有价值,现在他在意的是李鸿章的军事才华。
李鸿章的淮军脱胎于湘军,战斗力绝对不弱,在平定太平天国之时,虽然一直都是在苏南作战,但是战功依旧彪炳,苏南地区的太平军基本被肃清,如果不是忌讳曾国藩,恐怕早就杀到天京城下了。
后来剿灭捻军,淮军的功劳更加巨大,李鸿章也因此位极人臣,官运从此青云直上。
后世人一直有人认为淮军实力不行,理由多是它在对外战争表现中拙劣,特别是中日战争中一败涂地。
但是那个时候,中国其他军队有能力对抗列强吗?如果真有的话,中国就不会被欺负得那么凄惨了。
所以,洪天完全将淮军当作了太平军的一个劲敌,而他的任务就是要彻底的摧毁它!
第70章 赵烈文西进()
摧毁淮军!
没错,这就是洪天所下的决定!
僧格林沁的八旗兵,和左宗棠的楚军,都是洪天极其忧虑的对象,更不要说以后还要面对的列强,这么多强大的敌人在后面等待着,洪天根本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李鸿章的淮军纠缠下去。
将淮军彻底击溃,将他们像天京城外的湘军和江浦的霆军一样,收入自己的麾下,让淮军从这世界上抹去,这是洪天现在的想法。
洪天对熊孩子父亲的诺言,是创造一个没有战争的世界,那他就要击溃所有的敌人,将整个世界都统治在他的权柄之下!
他没有将这个打算告诉任何人,因为无论是谁听闻,都会觉得洪天疯了,但是这个疯狂的举动他依旧想做下去。
他太倦了!
对于战争,对于死人,对于血腥,洪天都感到疲倦,他再也不想看到那样的场景,他不想再见到战争,不想再见到有人在战争中死去,不想再见到有人为了自己的亲人在战争死去而哭泣,不想再让人类自相残杀!
他发觉自己越来越圣母化了,他极其厌憎自己如此,但是却无法改变这个事实,天京之战他已经亏欠天京百姓很多了,就在不久前的江浦之战,也有不少太平军将士死亡,战争哪能不死人啊!
洪天感到自己所犯的罪孽丝毫没有减轻,反而正在不断的加重,让他难以喘过气,他只想快速的结束这一切。
不过,他渴望和平,但是战争却根本不想放过他,鲍超部兵至江浦,随时准备对太平军进攻,迫使他先发制人。
而现在淮军也要西进,战争同样无法避免,未来僧格林沁和左宗棠恐怕也会成为敌人,并且他清楚,列强对于中国垂涎欲滴,如果未来洪天肯出卖中国利益,成为列强在中华的走狗的话,和平也许有一线可能,但是如果洪天坚守中华的利益,那战争恐怕也将接踵而至。
“我将粉碎所有敌人,直至天下一统,和平降临世间!”洪天喃喃自语,发下了宏愿。
江浦城参谋部中,王诩、韦志俊、彭玉麟、杨岳斌和赵烈文五人进行密议。
“王某早就说过,陛下会同意赵参谋的建议,你们之前还不相信,现在应该信了吧!”王诩一副得意洋洋的神色道。
韦志俊苦笑道;“真想不到陛下这么轻易就答应,韦某原本以为就算陛下肯答应,恐怕我们也要花一番唇舌的。”
“陛下之英明真是超乎我们之预料,他应该也想到其中的关节了吧。”彭玉麟道。
“未必吧?虽然湘军和八旗兵之间竞争十分激烈,僧格林沁对我们以前限制他们南下也十分不满,但是所有争端都十分隐秘,根本不为世人所知的。”杨岳斌道。
“不管如何?陛下是答应了,我不日就将启程西进,否则时间延缓了,涤公恐怕真会抵不住僧格林沁的压力,让旗兵南下,那样天国真的可能陷入危机。至于李少荃的淮军,就要靠你们了。”赵烈文道。
“你大可放心,我们定会竭尽全力辅助陛下的。哼!彭某会让李鸿章那家伙知道我们太平军的厉害。”彭玉麟不客气道。
彭玉麟对李鸿章不感冒,因为他和李鸿章是有过节的,他们曾在一次闲聊中起摩擦,并且打了起来。
幸亏当时的彭玉麟武功还没有现在厉害,李鸿章身材高大,力气壮健,才没有出大事情,不过据闻李鸿章依旧在那“一战”中吃了亏。
“淮军这几年风头正盛,雪琴你可不要大意了。”杨岳斌道。
“哼!我们统领的是水师,难道淮军的水师还能抵抗我们不成。”彭玉麟不屑道。
众人闻言都无语了,淮军水师极其弱小的,以前征战都是靠着彭玉麟的属下黄翼升帮衬一二,现在黄翼升也跟着彭玉麟投降太平军,淮军那边的水师基本已经废了,单以水战论,淮军根本无法和太平军相抗衡。
“此事到此为止,我们也该散了,想来各位还有很多事情要处理吧。”王诩道。
“理应如此,不过韦某想知道王参谋长为何会出手相助?我们几人曾属湘军,劝说陛下让赵参谋前往安庆多有不便,甚至可能会引起陛下猜忌,如果不是王参谋长你出言相帮,陛下绝对不会这么轻易答应的。”韦志俊道。
众人也看向王诩,他们都知道王诩在洪天心目中的份量,这位在天京决战前,就跟随洪天的家伙,妙计无双,绝对比他们更受到洪天的重视,他的建议也是众人中最有份量的一个。
“理由?很简单,你们的建议是正确的,王某就支持!而且王某也很想看看陛下,是否会答应下来,原本王某有一番说辞,就算陛下反对也能将他说服,不过显然王某是多此一举了,陛下之英明真非我等所能忖度。”王诩说完站起,也不管他人异样的眼神,径直离开了。
“这个人看不透啊!”韦志俊道。
“只要他真心为天国出力,看不看得透都无妨。赵某出行在即,要准备一番,就先走了。”赵烈文说完,和众人辞行离去。
随后,其他人也各自离开。
赵烈文离开参谋部后,并没有马上离开江浦去安庆,而是直奔囚禁降将之处而去。
不久之后,赵烈文就出现在鲍超的面前。
“怎么?赵军师还想劝降?”鲍超问道。
被一同囚禁的孙开华和曹志忠也凑了过来。
“赵某倒是想如此,不过想来春霆你是不会答应的。”赵烈文道。
“希望赵军师不要怪鲍某让你白走一趟。”鲍超道。
“赵某很快就要去安庆了。”赵烈文道。
“所为何事?”鲍超问道。
“自然是去见涤公。”赵烈文道。
“你想劝他投降?痴人说梦!”鲍超冷笑道。
“这个你就不用担心了,你之前说的话算数吗?”赵烈文道。
“如果你真能劝服涤公投降,鲍超自然俯首听命!”鲍超道。
“那就好,记住今天的话。”赵烈文转身欲走。
“军师你有多大的把握?”鲍超最后,还是忍不住问道。
赵烈文脚步一顿,道:“五五之数。”
语落,赵烈文抬步离开。
鲍超怔怔的看着赵烈文离开,但是却再也没有开口。
孙开华道:“鲍帅,赵军师之言不会是真的吧?”
对于赵烈文这个叛徒,竟然要亲赴安庆,再会曾国藩,甚至还打算劝降曾国藩,这怎么看都像一个笑话。
曹志忠也有些难以置信,道:“曾帅怎么可能投降!”
鲍超神色则凝重很多,他比起孙开华和曹志忠职位高,知道的内情自然更多,曾国藩和朝廷的关系,远没有表面那么和睦,赵烈文既然说有五成的把握劝服曾国藩,那应该不是虚言。
这让鲍超变得心事重重起来,难道真要投降太平军?
他对于太平军真心没有好感,别看他是行伍出身,但是对于儒教极其信服的,所以十分反感太平天国的拜上上帝会,对于这异类排斥之极,这是信仰的冲突,但是如果赵烈文真的将曾国藩说服了呢?
鲍超不禁有些失神,连孙开华和曹志忠的问话都忘了回答。
赵烈文离去是时间很快就定了下来,就在当天的凌晨时分,那样能最低限度的减少他人注意。
这么重大的事情,太平军各位大员自然要相送了,而洪天更是必不可少的一员。
众人见面自然又是一番感人场景,离别愁肠让人伤心,众人的言语不多,皆是一些宽慰的话。
而洪天初时并不言语,仅和赵烈文对视良久,似乎一切尽在不言中。
但是当赵烈文上船之时,洪天还是忍不住道:“赵参谋!你一定要回来啊!”
赵烈文道:“陛下之命,赵某岂敢不从,赵某定然会回来的。”这话他是笑着说的,但是眼中却有泪水。
而泪腺发达的洪天自然更是早就惹不住了。
君臣二人洒泪而别!
当洪天、王诩、韦志俊、彭玉麟和杨岳斌看着赵烈文所乘载的战船离去后,心中都生出一种莫名的感想。
如此一个绝世人物,做出如此惊世的决定,定然会牵起无尽的风雨。
而事实上,赵烈文的西进,对于太平天国而言,的确起到了无比的重大作用,后世很多历史学家都称赵烈文做了一次改变世界命运的远行。
正如后世著名历史学家泰勒所言:“赵烈文的此行,改写了中华地区革命事业的局势,使得陛下可以顺利的取得中华地区的统治权,为他以后征战天下打下基础。可以如此说,赵烈文的此行,直接让陛下早十年完成他那旷古历今的事业,值得我们后世人为之称颂,因为他让我们少受十年的战争之苦,挽救了无数的生命。”
当然,很多人对于这位出身于帝国西欧大区英格兰省的历史学家的这番描述并不赞同,虽然泰勒是战争史的权威之一,但是他个人因为在年轻之时,有幸目睹赵烈文晚年的风采,而对赵烈文推崇备至,使得他的这番描述被很多人认为失去了公正性,夸大了赵烈文此行的作用。
不过,即使如此,依旧无人能反对赵烈文此行,对未来的中华局势,乃至世界局势造成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第71章 李鸿章会威妥玛()
送走了赵烈文,洪天又做下了一个决定,班师回朝。
江浦之战已经结束了,江宁府已经基本平定,江都的都兴阿部,并没有进攻的迹象,皖南的湘军主力已失,没有太大的威胁,至于南部的冯子材部,刘官芳一路军实力占优,应该不会有问题。
江宁战役基本已经结束,洪天这次指挥算是超乎预料的完成了自己的目标,大军继续留在江浦已经没有必要,而且在淮军将要西进的情况下,太平军也必须做好准备,无论是为了防御还是反击。
江浦和天京只有一江之隔,太平军水师在收编了湘军水师之后,实力强大,运力充足,大军回返也相当迅速。
数日后,太平军主力就已经回师完毕,而留守江浦的将领则是李秀成之弟弟成侯李明成,虽然洪天已经较为信任那些湘军降将,但是让他们留守江浦依旧担心引起他人非议,因为驻守江浦的将领主要的任务是,防止西部皖南地区湘军的进攻,拱卫天京的安全,让湘军降将留守,自然不妥了。
常熟县,位于苏州北部,靠近长江,是个战略位置相当重要的地方,不过比起苏州城来自然差远了。
但是李鸿章离开上海后,并没有直接返回苏州城,而是赶往常熟北岸,长江边上,因为他要见一个人,新上任的英国驻华参赞署理公使威妥玛。
说起来李鸿章上段时间的上海之行,十分的郁闷,因为英国上任驻华公使布鲁斯爵士卸任,所他打算和新上任的威妥玛搞好关系,可是他以前和这位威妥玛爵士之间的关系并不愉快。
因为威妥玛和洋枪队常胜军指挥官戈登为好友,而李鸿章和戈登关系则极差。
事情的起因是上年,常胜军与淮军攻苏州,数月无功,伤亡惨重。戈登通过奸细了解到守城的太平军将领纳王郜永宽等“四王””、“四大天将”与主帅谭绍光一直不和。知道纳王郜永宽有投降之意,便主张诱降纳王,兵不血刃攻克苏州。
戈登的建议为李鸿章采纳。经过一番秘密联络,郜永宽在苏州城外亲自与戈登、程学启商议降约,随后郜永宽等八将杀害谭绍光献城投降。
可是之后李鸿章却将郜永宽等八将,以及大批太平军降兵杀害,这让戈登大为愤怒,因为戈登为了诱使郜永宽等人投降,密议之时用人格担保降兵降将的安全,结果却让李鸿章令他失信于人。
当时戈登就想找李鸿章的麻烦,结果李鸿章避而不见,他无奈之下只能忿忿然留下一份最后通牒,要求李鸿章下台,并且向当时的英国驻华公使布鲁斯请求,希望他向清廷施压,让李鸿章倒台。
可是李鸿章略施手段就化解了此事,反而让戈登不再被清廷信任,致使戈登无奈之下主动要求遣散“常胜军”,最后常胜军在昆山解散后,全体军官辞去了在清军中的职务,其部分精锐部队和大部分武器装备被编入淮军,进一步提高了淮军的实力。
可以说,戈登在苏州战役中,被李鸿章给当猴子耍了,让戈登出心出力攻下城池,结果却让他信誉尽失,要知道戈登当时是用自己人格保证降兵降将安全的,并且在郜永宽等人的要求下,甚至以上帝的名义起誓了。
虽然后来李鸿章登布告说此事是他作主,于戈登无关,但是戈登的名声在中国算是臭不可闻了。
而在他的影响之下,新任的英国公使威妥玛对李鸿章也十分不待见,在上海直接避而不见,让李鸿章吃了个闭门羹。
后来威妥玛得知天京之战中太平军逆转,大败湘军,最近更是向外征战之后,就打算西进天京会一会太平天国的新统治者。
得知这个消息的李鸿章,则急忙赶往常熟,请求与西进途中的威妥玛一见,而威妥玛倒不是想见他,但是沿途不断有清军战船阻拦,虽然不攻击但也不厌其烦了,知道如果不见李鸿章,此事无法解决也只能见上一见了。
李鸿章和威妥玛会面,是在英国战舰之中进行的。
这次威妥玛西进自然不是单刀赴会,而是带着远东太平洋舰队中三艘舰船同行,除了保护他的个人安全之外,也有向太平军炫耀武力的意思,至于清军在两次**战争被打趴,早就领略到坚船利炮的厉害,养成了鹌鹑的属性了。
会议室中,李鸿章见到威妥玛的同时,也见到了他不想见到之人,戈登!
刚看到戈登的时候,李鸿章吓了一跳,但是见到对方虽然怒目而视,但是并没有对自己出手当即松了一口气,心想应该是英国政府方面给这个家伙施加了压力,让他变得老实了一些。
毕竟按照李鸿章所知,这个戈登虽然有些小聪明,行军打仗也动脑子,但是根本意义上依旧是武夫,莽撞无比,如果是苏州杀降事件刚刚发生,自己被对方找到的话,恐怕对方会直接动手的,不过事情过去这么久了,应该也淡了不少了吧。
“李大人,我们舰队在江面上前进,已经被你们的战船拦截了十数次,你不会说这些是意外吧。”威妥玛神色不渝道,他从第一次**战争之时就抵达中国,在中国待了二十多年了,极其精通汉语。
“的确是李某所为。”李鸿章并没有否认,他知道外国人的肠子比较直,和国人不同不喜欢转弯抹角的,双方关系原本就够差了,如果再那样只会加深对方的恶感,“不过,威大使你应该明白,这只是李某想见你才不得不出此下策的。”
“那你应该也明白我为什么不愿意见你,你早在半年前就失去我们的信任了。”威妥玛毫不客气道,虽然因为需要和清廷维持和平稳定的局面,没有对李鸿章做出苛刻的惩罚,但是英国上下依旧对其有怨气。
“那李某也只能道歉了!但是那是战争,怎么可能不死人呢?而且你们也看到了,那些发匪又死灰复燃了,可见当初李某人的决定并没有错的。”李鸿章道。
“你”戈登怒道。
威妥玛用手止住了戈登愤怒的言语,道:“此事已经过去,我们也没有必要再提,说说你的目的吧。”
第72章 风起()
李鸿章笑道:“身为大清江苏巡抚,上海也属于李某人的辖区,威大使既然在上海,我们自然不可能没有接触,但是事前你一直避而不见,那对于贵我双方,皆是不利的,所以李某在此希望我们以后可以友好合作,为贵我两国的和平友好而努力。”
“这个自然,还有吗?”威妥玛道。
“威大使你们是打算前往发匪那边吧!他们是我国的叛逆,希望贵国尽量避免和他们接触,更不要和他们建立任何关系,并且我大清希望你们能一如既往的支持我国,征剿这些叛逆,避免贵国商船在长江行走遇到不必要的麻烦。”李鸿章道。
“这关乎我大英帝国的外交自由,贵国不能干涉。而且经过半年前的事情,你以为我大英帝国还甘心被你们戏弄吗?”戈登道。
李鸿章脸上依旧是笑容,道:“前年之事一切过失都在李某身上,李某愿意一力承担!戈登将军刚才之言论,可能牵连到两国关系,无论你我都担待不起。”
戈登欲言,但是又被威妥玛阻止。
“还有其他事情吗?”威妥玛问道。
李鸿章皱眉,刚才威妥玛只是阻止戈登继续言语,但是却没有责备戈登,看来是支持戈登了,他倒是想威胁一下对方,但是江宁军情紧急,说不定以后还要依仗英国人帮衬一二,倒不好将事情弄僵,而且英国人船坚炮利,也不是好惹的,当即也只能吞下一口恶气,默不作声。
“没有那就请回吧,希望之前的事情不要再发生,如果贵国再有战船阻扰我国战舰行进,我国战舰有权自卫。”威妥玛道。
李鸿章的神色更为阴沉,但还是道:“我国可以保证下游的江面安全,贵方战舰绝对不会受到阻扰,至于上游发匪肆虐之地,就暂恕李某无能为力了。”
“此事不用担心,我大英帝国的战舰,无论到达何国,皆可以畅行无阻!”威妥玛傲然道。
李鸿章心中冷笑,怎么听说你们英国人到处都是敌人?
不过,李鸿章这些话可不敢当面说,而是笑道:“是吗?那李某就祝诸位旅途愉快,李某告辞了。”
“不送。”威妥玛起身道。
戈登更是冷哼一声,站都没有站起。
李鸿章下得船来,神色自然更加难看,低声骂道:“哼!英夷,果真野蛮人也。”
恰逢他弟弟李鹤章赶到,听闻此言,当即猜到几分,道:“兄长,大军集结在即,我们快些赶去吧。”
“也好!如果不是发匪死灰复燃,为兄也不用受这趟子气,这次定然尽诛发匪,为朝廷解忧。”李鸿章道。
李鹤章神色有些凝重,道:“发匪此次再起,凶猛之极,不但曾沅甫部惨败,众将沦陷金陵城,而且刚才我受到战报,据传鲍春霆部,已失江浦,尚不知真假。”
“什么?!”李鸿章惊道,他在上海见不着威妥玛,原本打算再等下去的,后来听闻曾国荃部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