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远古帝王谱-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达耳生于帝荷曲十四年(丙辰,前5525),出生在阴康氏部落的政治活动中心蒲峪。
阴康氏首任帝荷曲是达耳的姨母(亦称姑母)。达耳少年时代就勤奋好学,尊老爱幼,在阴康氏部落中口碑良好。帝荷曲认为她是一位可造之才,便把她收留在自己身边,对她进行重点培养。成人后,又让她辅佐自己治理朝政。至晚年时又把她推荐给天神和大伏羲氏族全体臣民,立她为帝位继承人。
荷曲四十三年(乙酉,前5496),伏羲女娲氏政权的第六十四任帝荷曲去世,达耳继承了帝位,成为阴康氏执政的第二代天子。
达耳即位后,依然立都于象城。以丙戌年(前5495)为达耳元年。
达耳执政时期,天下仍为洪水所困,人们只能选择高地和山岗居住;而高地和山岗又水源短缺,生活十分不便。许多部族为了取水方便,冒险临水而居。那时候的人还不知道挖井取水,因此生活用水主要靠有水源的地方,所以他们所选择的居住地都靠近水边。正因为如此,每当洪水来临,他们都深受其害。水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水也给他们带来了无穷的灾难,历史上曾经有无数次大洪水突然来临,许多居住在河边的村落在顷刻间被吞没。
达耳执政时期的事情,我们不得而知。她晚年时重用她的外甥女媒兰,后来便立她为帝位继承人。
达耳在位执政虚记四十六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达耳四十五年(庚午,前5451),享年七十五岁。
达耳死后,遗体葬在象城西南伏羲帝陵(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尊号帝达耳。
达耳在位年表
前5495(丙戌)元年
前5494(丁亥)二年
前5493(戊子)三年
前5492(己丑)四年
前5491(庚寅)五年
前5490(辛卯)六年
前5489(壬辰)七年
前5488(癸巳)八年
前5487(甲午)九年
前5486(乙未)十年
前5485(丙申)十一年
前5484(丁酉)十二年
前5483(戊戌)十三年
前5482(己亥)十四年
前5481(庚子)十五年
前5480(辛丑)十六年
前5479(壬寅)十七年
前5478(癸卯)十八年
前5477(甲辰)十九年
前5476(乙巳)二十年
前5475(丙午)二十一年
前5474(丁未)二十二年
前5473(戊申)二十三年
前5472(己酉)二十四年
前5471(庚戌)二十五年
前5470(辛亥)二十六年
前5469(壬子)二十七年
前5468(癸丑)二十八年
前5467(甲寅)二十九年
前5466(乙卯)三十年
前5465(丙辰)三十一年
前5464(丁巳)三十二年
前5463(戊午)三十三年
前5461(庚申)三十五年
前5460(辛酉)三十六年
前5459(壬戌)三十七年
前5458(癸亥)三十八年
前5457(甲子)三十九年
前5456(乙丑)四十年
前5455(丙寅)四十一年
前5454(丁卯)四十二年
前5453(戊辰)四十三年
前5452(己巳)四十四年
前5451(庚午)四十五年
第75章 媒兰(阴康氏3)()
在位起讫:公元前5451前5417年。
生卒年:公元前5487前5417年。
出生地:蒲峪(今陕西渭南华阴市东)。
立都:象城(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东北)。
年号:媒兰元年(辛未,前5450)。
媒兰,女,姓风,名媒兰,号阴康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氏政权的第六十六任帝。大伏羲氏族风姓阴康氏执政的三任帝。
媒兰生于帝达耳九年(甲午,前5487),出生在阴康氏部落的政治活动中心蒲峪。
阴康氏的首任帝荷曲是她的祖母,二任帝达耳是她的姨母(亦作姑母)。
媒兰是阴康氏部落中一位杰出的女性,她不仅机智多谋才德兼备,而且还精通音乐和舞蹈。据吕氏春秋、古乐记载,当时天下洪水泛滥,天地间阴气过剩,沉积凝滞,阳气受阻,阴阳平衡失调,使人们在精神上抑郁寡欢心情不畅,从而导致身体倦怠,筋骨蜷缩而不舒展。为了改变这种不利的状况,媒兰创造了一种舒展筋骨的舞蹈,称作“宣导舞”,人们一边用手打着节拍一边跳舞,即锻炼了身体,又活跃了情绪,从而增强了战胜不利环境的能力。媒兰的名声很快传开,也得到了她姨母帝达耳的赏识,便让她进入帝都辅佐朝政,后来又推举她为帝位继承人。
公元前5451年,阴康氏二任帝达耳去世,媒兰即位称帝。
媒兰即位后,仍立都于象城。以辛未年(前5450)为媒兰元年。
媒兰执政时期,除了海浸给人们带来的诸多不便外,社会的秩序也不如从前了。从前各部落之间基本上处于封闭状态。除相互通婚的部落外,其余部落彼此相邻,互闻鸡犬之声,却老死不相往来。而如今,海水的入侵逼迫许多部落搬迁,在迁徙过程中,部落之间因为争夺新的领地,时常发生争执,有时甚至发生打斗。
为了平息各部落之间的争斗,媒兰和几位辅政大臣经常四处奔波,调解部落之间的矛盾,减缓冲突。可以说,媒兰的天子当的并不轻松。
媒兰晚年时看中了她的外甥女立路,后来便选拔她为帝位继承人。
一个冬日寒冷的早晨,年过古稀的老人帝媒兰病死在象城的宫中。
媒兰三十七岁即位,在位执政虚记三十五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媒兰三十四年(甲辰,前5417),享年七十一岁。
媒兰死后,遗体葬在象城西南伏羲帝陵(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尊号帝媒兰。
媒兰在位年表
前5450(辛未)元年
前5449(壬申)二年
前5448(癸酉)三年
前5447(甲戌)四年
前5446(乙亥)五年
前5445(丙子)六年
前5444(丁丑)七年
前5443(戊寅)八年
前5442(己卯)九年
前5441(庚辰)十年
前5440(辛巳)十一年
前5439(壬午)十二年
前5438(癸未)十三年
前5437(甲申)十四年
前5436(乙酉)十五年
前5435(丙戌)十六年
前5434(丁亥)十七年
前5433(戊子)十八年
前5432(己丑)十九年
前5431(庚寅)二十年
前5430(辛卯)二十一年
前5429(壬辰)二十二年
前5428(癸巳)二十三年
前5427(甲午)二十四年
前5426(乙未)二十五年
前5425(丙申)二十六年
前5424(丁酉)二十七年
前5423(戊戌)二十八年
前5422(己亥)二十九年
前5421(庚子)三十年
前5420(辛丑)三十一年
前5419(壬寅)三十二年
前5418(癸卯)三十三年
前5417(甲辰)三十四年
第76章 立路(阴康氏4)()
在位起讫:公元前5417前5377年。
生卒年:公元前5446前5377年。
出生地:蒲峪(今陕西渭南华阴市东)。
立都:象城(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东北)。
年号:立路元年(乙巳,前5416)。
立路,女,姓风,名立路,号阴康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氏政权的第六十七任帝。大伏羲氏族风姓阴康氏执政的四任帝。
立路生于帝媒兰五年(乙亥,前5446),出生在阴康氏部落的政治活动中心蒲峪。阴康氏的二任帝达耳是她的祖母,三任帝媒兰是她的姨母(亦作姑母)。
立路小时候也是个乖巧听话的女孩,而且聪明好学,心地善良,深受本部落族民的赞扬。
她的姨母阴康氏三任帝媒兰对她很重视,从几岁时便开始对她进行培养,二十岁时便让她进入朝中熟悉政务,后来又推举她为帝位继承人。
公元前5417年,阴康氏三任帝媒兰去世,立路即位称帝。
立路即位后,依然立都于象城。以乙巳年(前5416)为立路元年。
立路即位之初,大伏羲氏族就已经出现了动乱。一些势力比较强大的部落,虽然没有公开与阴康氏执政的伏羲女娲氏政权相对抗,但已经有了明显地抵触情绪,对阴康氏发布的一些命令施行消极对抗。同时,各部落之间也开始勾心斗角起来,抢占地盘,争夺地方控制权,有时甚至刀兵相见。到立路执政的晚期,立路已经完全无法控制局面了。她只好请负责监国的纯血缘伏羲氏大酋长因康辅佐她。因康是一位有勇有谋的女首领,她在处理各部落之间的矛盾时,因势利导,机智果断,使各部落心服口服。立路心里明白,在这种情况下,她已经无法一不可能再推荐本部落的后人上台执政了,便正式宣布推举纯血缘伏羲氏大酋长因康为帝位继承人。
立路六十岁以后,因体弱多病,政务上的事情基本上都交给了伏羲氏大酋长因康。但因康仍很尊重她,一些重大事情都要征求她的意见。
立路在位执政虚记四十一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立路四十年(甲申,前5377),享年七十一岁。
立路死后,遗体葬在象城西南伏羲帝陵(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尊号帝立路。
立路在位年表
前5416(乙巳)元年
前5415(丙午)二年
前5414(丁未)三年
前5413(戊申)四年
前5412(己酉)五年
前5411(庚戌)六年
前5410(辛亥)七年
前5409(壬子)八年
前5408(癸丑)九年
前5407(甲寅)十年
前5406(乙卯)十一年
前5405(丙辰)十二年
前5404(丁巳)十三年
前5403(戊午)十四年
前5402(己未)十五年
前5401(庚申)十六
前5400(辛酉)十七年
前5399(壬戌)十八年
前5398(癸亥)十九年
前5397(甲子)二十年
前5396(乙丑)二十一年
前5395(丙寅)二十二年
前5394(丁卯)二十三年
前5393(戊辰)二十四年
前5392(己巳)二十五年
前5391(庚午)二十六年
前5390(辛未)二十七年
前5389(壬申)二十八年
前5388(癸酉)二十九年
前5387(甲戌)三十年
前5386(乙亥)三十一年
前5385(丙子)三十二年
前5384(丁丑)三十三年
前5383(戊寅)三十四年
前5382(己卯)三十五年
前5381(庚辰)三十六年
前5380(辛巳)三十七年
前5379(壬午)三十八年
前5378(癸未)三十九年
前5377(甲申)四十年
第77章 因康(伏羲氏18)()
在位起讫:公元前5377前5346年。
生卒年:公元前5408前5346年。
出生地:密城(今河南郑州新密市)。
立都:象城(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东北)。
年号:因康元年(乙酉,前5376)。
因康,女,姓风,名因康,号伏羲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氏政权的第六十八任帝。大伏羲氏族纯血缘伏羲氏执政的十八任帝。
因康生于帝立路九年(癸丑,前5408),出生在伏羲氏部落的政治活动中心密城。
因康是纯血缘伏羲氏部落的传人,因为她年轻时在本部落中各方面表现突出,被族人推举为大酋长。伏羲女娲政权的六十七任帝立路执政的晚年,大伏羲氏族出现混乱,各部落之间时常发生冲突。而帝立路此时已经年老,无力去管理和调解各部落之间的纠纷,便把年轻有为的伏羲氏大酋长因康召入帝都主持朝政。因康上任后,不辞辛苦,多次深入各部落调解部落之间的矛盾,使社会秩序重新稳定下来。于是,帝立路因其功,向天神和大伏羲氏族全体臣民推荐因康为帝位继承人。
公元前5377年,六十七任帝立路病死于宫中,因康正式即位称帝。
因康即位后,仍立都于象城。以乙酉年(前5376)为因康元年。
因康执政时期,各部落之间虽然还时常发生矛盾和争斗,但并没有太大的冲突。整个大伏羲氏族还算稳定。因康晚年时重用朱襄氏大酋长墙烁为执政大臣,因成绩显着,便欲推举她为帝位继承人。但这时,纯血缘伏羲氏的部分族人提出质疑,说伏羲女娲氏政权原本是纯血缘伏羲氏的天下,执掌天下这是天经地义的,干嘛还要转让给别人呢?建议因康在本族中挑选帝位继承人。因康没有同意,她说:“大伏羲氏族轮流执政,贤者继之,这是先朝定下的规矩,绝不能轻易更改。”他没有采纳族人的建议,坚持立朱襄氏大酋长墙烁为帝位继承人。
因康三十二岁即帝位,在位执政虚记三十二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因康三十一年(乙卯,前5346),享年六十三岁。
因康死后,遗体葬在象城西南伏羲帝陵(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尊号帝因康。
因康在位年表
前5376(乙酉)元年
前5375(丙戌)二年
前5374(丁亥)三年
前5373(戊子)四年
前5372(己丑)五年
前5371(庚寅)六年
前5370(辛卯)七年
前5369(壬辰)八年
前5368(癸巳)九年
前5367(甲午)十年
前5366(乙未)十一年
前5365(丙申)十二年
前5364(丁酉)十三年
前5363(戊戌)十四年
前5362(己亥)十五年
前5361(庚子)十六年
前5360(辛丑)十七年
前5359(壬寅)十八年
前5358(癸卯)十九年
前5357(甲辰)二十年
前5356(乙巳)二十一年
前5355(丙午)二十二年
前5354(丁未)二十三年
前5353(戊申)二十四年
前5352(己酉)二十五年
前5351(庚戌)二十六年
前5350(辛亥)二十七年
前5349(壬子)二十八年
前5348(癸丑)二十九年
前5347(甲寅)三十年
前5346(乙卯)三十一年
第78章 墙烁(朱襄氏1)()
在位起讫:公元前5346前5303年。
生卒年:公元前5379前5303年。
出生地:襄城(今河南南阳市方城县广阳镇古城)。
立都:象城(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东北)。
年号:墙烁元年(丙辰,前5345)。
墙烁,女,姓风,名墙烁,号朱襄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氏政权的第六十九任帝。大伏羲氏族朱襄氏执政的首任帝。
墙烁生于帝立路三十八年(壬午,前5379),出生在朱襄氏部落的政治活动中心襄城。
朱襄氏是燧人氏风姓后裔的一个重要支脉,也是大伏羲氏的一个较大的部落。其活动区域主要分布在今河南南阳市方城县和南召县一带,靠近帝都象城。伏羲女娲氏政权初期,朱襄氏部落在整个大伏羲氏族中相对还比较弱,经过了近千年来的发展,势力逐渐强大起来,成了大伏羲氏百余个部落中的佼佼者。
墙烁是朱襄氏部落的一位很有才华的女首领,因她精通文武,又有良好的品德,不到二十岁便被推举为本部落的大酋长。她上任后,带领本部落族民与自然灾害抗争,积极发展生产,重建家园,使族民很快安顿下来。同时,他还十分重视与睦邻部落的关系,保持友好往来,及时调解和处理相邻部落的矛盾和纠纷,尽量避免不愉快的事情发生。伏羲女娲氏政权的六十八任帝因康年老时,任命她为执政大臣,并推举她为帝位继承人。
公元前5346年,六十八任帝因康去世后,她即位称帝。
墙烁即位后,仍立都于象城。以丙辰年(前5345)为墙烁元年。
墙烁在位期间,勤于朝政,关心各部落族民,积极帮助他们发展种植业和畜牧业,得到了各部落的一致好评。
墙烁也是一位音乐爱好者。据吕氏春秋,古乐记载,朱襄氏治天下时经常刮风,天地间阳气过剩,阴阳失调;墙烁使人创造出了五根弦的瑟,弹奏起来能使阴阳二气和谐,安定众生,促进人类的健康发展。
墙烁晚年时,向天神和大伏羲氏族全体臣民推荐她的外甥女泽治为帝位继承人。
墙烁在位执政虚记四十四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墙烁四十三年(戊戌,前5303),享年七十七岁。
墙烁死后,遗体葬在象城西南伏羲帝陵(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尊号帝墙烁。原始初民时代早期的帝陵都十分简朴,既没有奢华的陪葬物品,也没有用人或其他动物陪葬的恶习。他们的陵墓基本上和普通族民一样。所不同的是,这些帝王一般都同葬在一个墓地,以此来区别他们的身份和地位。遗憾的是,由于年代久远,陵墓或塌陷,或被洪水冲毁,如今多数都很难找到准确的尸骨。
墙烁在位年表
前5345(丙辰)元年
前5344(丁巳)二年
前5343(戊午)三年
前5342(己未)四年
前5341(庚申)五年
前5340(辛酉)六年
前5339(壬戌)七年
前5338(癸亥)八年
前5337(甲子)九年
前5336(乙丑)十年
前5335(丙寅)十一年
前5334(丁卯)十二年
前5333(戊辰)十三年
前5332(己巳)十四年
前5331(庚午)十五年
前5330(辛未)十六年
前5329(壬申)十七年
前5328(癸酉)十八年
前5327(甲戌)十九年
前5326(乙亥)二十年
前5325(丙子)二十一年
前5324(丁丑)二十二年
前5323(戊寅)二十三年
前5322(己卯)二十四年
前5321(庚辰)二十五年
前5320(辛巳)二十六年
前5319(壬午)二十七年
前5318(癸未)二十八年
前5317(甲申)二十九年
前5316(乙酉)三十年
前5315(丙戌)三十一年
前5314(丁亥)三十二年
前5313(戊子)三十三年
前5312(己丑)三十四年
前5311(庚寅)三十五年
前5310(辛卯)三十六年
前5309(壬辰)三十七年
前5308(癸巳)三十八年
前5307(甲午)三十九年
前5306(乙未)四十年
前5305(丙申)四十一年
前5304(丁酉)四十二年
前5303(戊戌)四十三年
第79章 泽治(朱襄氏2)()
在位起讫:公元前5303前5274年。
生卒年:公元前5345前5274年。
出生地:襄城(今河南南阳市方城县广阳镇古城)。
立都:象城(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东北)。
年号:泽治元年(己亥,前5302)。
泽治,女,姓风,名泽治,号朱襄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氏政权的第七十任帝。大伏羲氏族朱襄氏执政的二任帝。
泽治于帝墙烁元年(丙辰,前5345)出生在朱襄氏部落的政治活动中心襄城。
泽治是朱襄氏首任帝墙烁的外甥女,童年是在襄城度过的。少年时,因聪明好学,关心氏族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引起了她的姨母帝墙烁的重视,便把她留在身边进行重点培养。她勤奋好学,刻苦用功,很快便学会了许多有用的知识。在她二十几岁时,便开始在朝中帮助舅母,处理一些政务。后来便正式任命她为辅政大臣,辅佐朝政。帝墙烁晚年时,向天神和大伏羲氏族全体臣民推荐泽治为帝位继承人。
泽治即位后,仍立都于象城。以己亥年(前5302)为泽治元年。
此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环境的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个别掌权的村社和部落首领渐渐产生了私欲。当然,这种私欲是极为有限的,因为当时还不存在私有财产,人们居住的房屋和使用的工具都是公共的,一切财产均为大家所共有。
那么,此时的私欲又表现在哪方面呢?
这种萌芽状态的私欲观念主要表现在“特权”上。一些掌管氏族内部分权力的人开始投机取巧,他们利用自己的职权之便,劳动时总想比别人少干一点,分配食物时总想比别人多分一点。这种思想萌芽的出现使人类从原始时代平稳的发展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