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远古帝王谱-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魁隗称帝后不久,便废弃了伏羲氏的都城宛丘,只派一个得力的部落在此驻守。他率领本部精英迁回到故乡陈仓,在那里重建都城,正式立都。
从此,炎帝政权控制了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成为中国远古早期文明的一个最大的政治集团。
魁隗二十一岁即帝位,在位执政虚记五十八年,卒于魁隗五十八年(庚寅,前4951),享年七十九岁。遗体葬在陈仓炎帝陵(今陕西宝鸡市东),帝号魁隗,尊号炎帝。
魁隗在位年表
前5008(癸巳)元年
前5007(甲午)二年
前5006(乙未)三年
前5005(丙申)四年
前5004(丁酉)五年
前5003(戊戌)六年
前5002(己亥)七年
前5001(庚子)八年
前5000(辛丑)九年
前4999(壬寅)十年
前4998(癸卯)十一年
前4997(甲辰)十二年
前4996(乙巳)十三年
前4995(丙午)十四年
前4994(丁未)十五年
前4993(戊申)十六年
前4992(己酉)十七年
前4991(庚戌)十八年
前4990(辛亥)十九年
前4989(壬子)二十年
前4988(癸丑)二十一年
前4987(甲寅)二十二年
前4986(乙卯)二十三年
前4985(丙辰)二十四年
前4984(丁巳)二十五年
前4983(戊午)二十六年
前4982(己未)二十七年
前4981(庚申)二十八年
前4980(辛酉)二十九年
前4979(壬戌)三十年
前4978(癸亥)三十一年
前4977(甲子)三十二年
前4976(乙丑)三十三年
前4975(丙寅)三十四年
前4974(丁卯)三十五年
前4973(戊辰)三十六年
前4972(己巳)三十七年
前4971(庚午)三十八年
前4970(辛未)三十九年
前4969(壬申)四十年
前4968(癸酉)四十一年
前4967(甲戌)四十二年
前4966(乙亥)四十三年
前4965(丙子)四十四年
前4964(丁丑)四十五年
前4963(戊寅)四十六年
前4962(己卯)四十七年
前4961(庚辰)四十八年
前4960(辛巳)四十九年
前4959(壬午)五十年
前4958(癸未)五十一年
前4957(甲申)五十二年
前4956(乙酉)五十三年
前4955(丙戌)五十四年
前4954(丁亥)五十五年
前4953(戊子)五十六年
前4952(己丑)五十七年
前4951(庚寅)五十八年
第90章 炎帝炎居()
在位起讫:公元前4951前4918年。
生卒年:公元前4995前4918年。
出生地:固川(今陕西宝鸡市北)。
立都:古浪(今甘肃武威市东南)。
年号:炎居元年(辛卯,前4950)。
炎帝炎居,姓姜,名炎居,号魁隗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炎帝魁隗氏政权的二任帝。
炎居生于帝魁隗十四年(丙午,前4995),出生在炎帝魁隗氏政权统治区内的固川。他的父亲是首任炎帝姜魁隗,母亲是听訞。远古史书山海经记载:“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訞生炎居”。当然,这里所说的“生”未必就是有血缘关系的父子。因为那个时代炎帝族还没有固定的婚姻,不过母子关系却是勿庸置疑的,就是说炎居确确实实是炎帝魁隗氏政权的第二代执政者。因为炎居从小就聪明好学,一直是晚辈中的佼佼者,炎帝魁隗晚年时把他立为帝位继承人。
公元前4951年,炎帝魁隗氏政权首任帝姜魁隗去世,炎居即位称帝。
炎居即位后,将帝都迁到了祁连山以东古浪河畔的古浪镇。古浪今属甘肃武威市,是中原地区通往河西走廊的门户之地。
炎居为帝时,主要活动区域在今陕西、甘肃、宁夏、四川、贵州等地,而中原和华北的大部分地区仍由伏羲女娲后裔统治和管理着,只是臣服于炎帝政权而已。当时虽然四方各氏族联盟共尊炎帝,但各族团的管理方式仍各行其道,五花八门,参差不一。有的部落以农耕为主,有的部落以田猎为主,有的部落以捕鱼为主,有的部落以畜牧为主。一些地方还出现了专门生产陶器的制陶业,生产麻布类的织造业,生产骨器的制骨业等。
炎居为帝时,除继承了先帝所创立的一切德政外,在天文观测方面,又有了新的发展。他在利用表木观测判断日晷阴阳变化的基础上,又发明了在丘墟上立石圭,南北两侧各立标杆(表),以根据日影的长短变化来测定节气和一年时间的长短,为中国远古文明增添了一项新的内容。
炎居四十五岁即帝位,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四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炎居三十三年(癸亥,前4918),享年七十八岁,遗体葬在居延海(今甘肃武威市境内),帝号炎居,尊号炎帝。
炎居在位年表
前4950(辛卯)元年
前4949(壬辰)二年
前4948(癸巳)三年
前4947(甲午)四年
前4946(乙未)五年
前4945(丙申)六年
前4944(丁酉)七年
前4943(戊戌)八年
前4942(己亥)九年
前4941(庚子)十年
前4940(辛丑)十一年
前4939(壬寅)十二年
前4938(癸卯)十三年
前4937(甲辰)十四年
前4936(乙巳)十五年
前4935(丙午)十六年
前4934(丁未)十七年
前4933(戊申)十八年
前4932(己酉)十九年
前4931(庚戌)二十年
前4930(辛亥)二十一年
前4929(壬子)二十二年
前4928(癸丑)二十三年
前4927(甲寅)二十四年
前4926(乙卯)二十五年
前4925(丙辰)二十六年
前4924(丁巳)二十七年
前4923(戊午)二十八年
前4922(己未)二十九年
前4921(庚申)三十年
前4920(辛酉)三十一年
前4919(壬戌)三十二年
前4918(癸亥)三十三年
第91章 炎帝节并()
在位起讫:前4918前4876年。
生卒年:前4939前4876年。
出生地:西吉(今宁夏固原市西)。
即位:古浪(今甘肃武威市东南)。
立都:偏城(今宁夏固原市西吉县东)。
年号:节并元年(甲子,前4917)。
炎帝节并,女,姓姜,名节并,号魁隗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炎帝魁隗氏政权三任帝。
姜节并的祖父是炎帝魁隗氏首任帝姜柱,炎帝魁隗氏政权的二任帝姜炎居是她的舅父。她的母亲是帝炎居的妹妹。
节并生于帝炎居十二年(壬寅,前4939),出生在今宁夏固原市清水河流域的固原古城。她从小就和母亲居住在六盘山高地守护圭表观测天象,不仅聪明机智,而且勇武善斗,能徒手擒捉猛兽,是炎帝族中出类拔萃的女英雄。帝炎居认为她德才兼备,堪为帝任,便选定她为帝位继承人。
公元前4918年,帝炎居在古浪都城去世,节并尊先帝遗命继承了帝位。
节并即位后将帝都迁至今宁夏固原市以西的偏城,以甲子年(前4917)为节并元年。
节并执政时期,以六盘山为立表木观天象之圣地,其统治区域仍偏重于西部地区。活动范围大体在今陕西、甘肃、宁夏三个省区。
节并二十二岁即帝位,在位执政虚记四十三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节并四十二年(乙巳,前4876),终年六十四岁,遗体葬在六盘山,帝号节并,尊号炎帝。
节并在位年表
前4917(甲子)元年
前4916(乙丑)二年
前4915(丙寅)三年
前4914(丁卯)四年
前4913(戊辰)五年
前4912(己巳)六年
前4911(庚午)七年
前4910(辛未)八年
前4909(壬申)九年
前4908(癸酉)十年
前4907(甲戌)十一年
前4906(乙亥)十二年
前4905(丙子)十三年
前4904(丁丑)十四年
前4903(戊寅)十五年
前4902(己卯)十六年
前4901(庚辰)十七年
前4900(辛巳)十八年
前4899(壬午)十九年
前4898(癸未)二十年
前4897(甲申)二十一年
前4896(乙酉)二十二年
前4895(丙戌)二十三年
前4894(丁亥)二十四年
前4893(戊子)二十五年
前4892(己丑)二十六年
前4891(庚寅)二十七年
前4890(辛卯)二十八年
前4889(壬辰)二十九年
前4888(癸巳)三十年
前4887(甲午)三十一年
前4886(乙未)三十二年
前4885(丙申)三十三年
前4884(丁酉)三十四年
前4883(戊戌)三十五年
前4882(己亥)三十六年
前4881(庚子)三十七年
前4880(辛丑)三十八年
前4879(壬寅)三十九年
前4878(癸卯)四十年
前4877(甲辰)四十一年
前4876(乙巳)四十二年
第92章 炎帝戏器()
在位起讫:前4876前4827年。
生卒年:前4898前4827年。
出生地:将台堡(今宁夏固原市南)。
即位:偏城(今宁夏固原市西吉县东)。
迁都:不周山(今宁夏六盘山的钟山)。
年号:戏器元年(丙午,前4875)。
炎帝戏器,男,姓姜,名戏器,号魁隗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炎帝魁隗氏政权的第四任帝。戏器的祖辈是魁隗氏二任帝炎居,三任帝节并是他的族母(姨母)。
戏器生于帝节并二十年(癸未,前4898),出生在今宁夏固原市以南的将台堡古城。
炎帝魁隗氏政权的第三任帝节并晚年时,立族子戏器为帝位继承人。
公元前4576年,炎帝魁隗氏政权三任帝姜节并去世,戏器即位称帝。
戏器即位于偏城(今宁夏固原市西吉县东),以丙午年(前4875)为戏器元年。
炎帝魁隗氏政权执政后,并没有完全吸收和采纳伏羲女娲氏政权所创建的中原文明,而是习惯地使用着本族保守封闭的落后文化。
戏器即位后不久,便使人在不周山上筑城。城筑好后,他下令将帝都迁至不周山的新城。
戏器在不周山首创六合历法。六合历根据季节的变化,将每年的十二个月分成六组,称作“六合”,孟春与孟秋为合,仲春与仲秋为合,季春与季秋为合,孟夏与孟冬为合,仲夏与仲冬为合,季夏与季冬为合。六合历法使人们能够准确地掌握季节交替的变化,适时安排生产和生活。
戏器二十三岁即帝位,在位执政虚记五十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戏器四十九年(甲午,前4827),享年七十二岁。
戏器死后遗体葬在不周山(今宁夏六盘山的钟山),帝号戏器,尊号炎帝。
戏器在位年表
前4875(丙午)元年
前4874(丁未)二年
前4873(戊申)三年
前4872(己酉)四年
前4871(庚戌)五年
前4870(辛亥)六年
前4869(壬子)七年
前4868(癸丑)八年
前4867(甲寅)九年
前4866(乙卯)十年
前4865(丙辰)十一年
前4864(丁巳)十二年
前4863(戊午)十三年
前4862(己未)十四年
前4861(庚申)十五年
前4860(辛酉)十六年
前4859(壬戌)十七年
前4858(癸亥)十八年
前4857(甲子)十九年
前4856(乙丑)二十年
前4855(丙寅)二十一年
前4854(丁卯)二十二年
前4853(戊辰)二十三年
前4852(己巳)二十四年
前4851(庚午)二十五年
前4850(辛未)二十六年
前4849(壬申)二十七年
前4848(癸酉)二十八年
前4847(甲戌)二十九年
前4846(乙亥)三十年
前4845(丙子)三十一年
前4844(丁丑)三十二年
前4843(戊寅)三十三年
前4842(己卯)三十四年
前4841(庚辰)三十五年
前4840(辛巳)三十六年
前4839(壬午)三十七年
前4838(癸未)三十八年
前4837(甲申)三十九年
前4836(乙酉)四十年
前4835(丙戌)四十一年
前4834(丁亥)四十二年
前4833(戊子)四十三年
前4832(己丑)四十四年
前4831(庚寅)四十五年
前4830(辛卯)四十六年
前4829(壬辰)四十七年
前4828(癸巳)四十八年
前4827(甲午)四十九年
第93章 炎帝祝融()
在位起讫:前4827前4781年。
生卒年:前4851前4781年。
出生地:隆城(今宁夏固原市隆德县)。
立都:不周山(今宁夏六盘山的钟山)。
年号:祝融元年(乙未,前4826)。
炎帝祝融,男,姓姜,名祝融,号魁隗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炎帝魁隗氏政权的五任帝。他的祖辈是魁隗氏三任帝节并,父辈是四任帝戏器。
祝融生于帝戏器二十五年(庚午,前4851),出生在不周山下的隆城(今宁夏固原市隆德县)。
祝融少年时便以才德出众而闻名于世。帝戏器看他是棵好苗子,便对他进行重点培养,使其精通治国之道,晚年时就将他立为帝位继承人。
公元前4827年,炎帝魁隗氏政权的四任帝姜戏器去世,祝融即位称帝。
祝融即位后,依然立都于不周山,以乙未年(前4826)为祝融元年。
祝融执政时期仍主要活动在陕西、甘肃、宁夏一带。中原地区的大伏羲氏族各部落虽然臣服于炎帝政权,但他们除了不公开称帝外,其余完全自行管理,炎帝政权对他们没有丝毫的控制。祝融即位之初曾试图向中原地区扩张,但此时氏族内部出现了纷争,炎帝族的几大支脉都想争夺帝位,祝融担心国内发生政变,便打消了东进的念头。
祝融娶骊山氏女子为妻,生长(太)子长琴。祝融晚年欲立长琴为帝位继承人,但共工氏不服,引发了内乱。
祝融二十五岁即帝位,在位执政虚记四十七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祝融四十六年(庚辰,前4781),享年七十一岁。
祝融死后,遗体葬在不周山,并在临潼(今陕西西安市临潼区)设灵台,帝号祝融,尊号炎帝。
祝融在位年表
前4826(乙未)元年
前4825(丙申)二年
前4824(丁酉)三年
前4823(戊戌)四年
前4822(己亥)五年
前4821(庚子)六年
前4820(辛丑)七年
前4819(壬寅)八年
前4818(癸卯)九年
前4817(甲辰)十年
前4816(乙巳)十一年
前4815(丙午)十二年
前4814(丁未)十三年
前4813(戊申)十四年
前4812(己酉)十五年
前4811(庚戌)十六年
前4810(辛亥)十七年
前4809(壬子)十八年
前4808(癸丑)十九年
前4807(甲寅)二十年
前4806(乙卯)二十一年
前4805(丙辰)二十二年
前4804(丁巳)二十三年
前4803(戊午)二十四年
前4802(己未)二十五年
前4801(庚申)二十六年
前4800(辛酉)二十七年
前4799(壬戌)二十八年
前4798(癸亥)二十九年
前4797(甲子)三十年
前4796(乙丑)三十一年
前4795(丙寅)三十二年
前4794(丁卯)三十三年
前4793(戊辰)三十四年
前4792(己巳)三十五年
前4791(庚午)三十六年
前4790(辛未)三十七年
前4789(壬申)三十八年
前4788(癸酉)三十九年
前4787(甲戌)四十年
前4786(乙亥)四十一年
前4785(丙子)四十二年
前4784(丁丑)四十三年
前4783(戊寅)四十四年
前4782(己卯)四十五年
前4781(庚辰)四十六年
第94章 炎帝共工()
在位起讫:前4781前4766年。
生卒年:前4799前4740年。
出生地:蒲水(今甘肃庆阳市南肖金镇)。
立都:西川(今甘肃庆阳市环县西北洪德镇)。
年号:共工元年(辛巳,前4780)。
炎帝共工,男,姓姜,名共工,号魁隗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炎帝魁隗氏政权六任帝。他的祖辈是魁隗氏四任炎帝姜戏器,父辈是五任炎帝姜祝融。
说到共工,读者一定不会陌生,因为共工氏头触不周山的故事,那可是中国人妇孺皆知耳熟能详的了。不过,此共工非彼共工,他们完全是不同时代的两个人,您可千万不要弄混了。因为在远古文明早期,大多数人是没有名字的,大家都以本部族的名号代称,而本部族的名号又是氏族首领(部落酋长)的称号,所以是最容易混淆不清了。许多年青人之所以不愿意读故纸堆里的远古史,除了不喜欢刻板无趣的单调叙述外,书中人名、地名、族名通用所造成的混乱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共工生于帝祝融二十八年(壬戌,前4799),出生在蒲水流域的肖金(今甘肃庆阳市南肖金镇)。共工自幼勇武好斗,成人后智勇双全,目空天下。
共工是一位很有野心的人,自认为他的才能是天下第一,将来继承帝位非他莫属。但是帝祝融偏偏不买他的帐,晚年时决定立自己的长子长琴为帝位继承人。共工坚决反对,认为长琴少才无德,不堪为帝。帝乃一国之君长,应该是有德者居之。言外之意就是只有我才是当之无愧的帝位继承人。
帝祝融死后,长子长琴即位称帝,共工不服,率本部族众征讨,双方进行了一场恶战,结果,共工击败了祝融之子长琴,长琴被迫放弃帝位,带领着祝融氏一支离开帝都。
共工氏进入帝都,宣布自立为帝,以辛巳年为共工元年(前4780)。
共工氏虽然以武力征服了祝融氏,但祝融氏族并不服输,仍与共工氏所对抗,此后数十年,双方经常因为生活和生产上的一些事情发生争斗。
氏族内部的不合动摇了魁隗氏政权的统治地位,帝共工十五年(乙未,前4766),炎帝的另一个支脉,崛起于洛水流域的炎帝系神农氏一支强大起来,神农氏第九代大酋长姜农以讨伐叛乱为由,率中原各部落联合西征,击败了魁隗氏族,六任帝共工兵败,只好让出帝位。神农氏在中原各大氏族及所属部落的支持下,顺理成章地坐上了帝位。
共工十九岁即帝位,在位执政虚记十六年时失去帝位;失位后,共工仍任本部落大酋长,在大酋长之位执政虚记二十六年时,病死于西川;共工前后共执政虚记四十二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神农二十六年(辛酉,前4740),终年六十岁。
共工死后,遗体葬在西川城外(今甘肃庆阳市环县西北),帝号共工,尊号炎帝。
共工在位年表
前4780(辛巳)元年
前4779(壬午)二年
前4778(癸未)三年
前4777(甲申)四年
前4776(乙酉)五年
前4775(丙戌)六年
前4774(丁亥)七年
前4773(戊子)八年
前4772(己丑)九年
前4771(庚寅)十年
前4770(辛卯)十一年
前4769(壬辰)十二年
前4768(癸巳)十三年
前4767(甲午)十四年
前4766(乙未)十五年
第95章 炎帝神农氏政权简介()
炎帝神农氏的先祖为伏羲女娲氏政权的柱下史,世居秦岭以南的华阳地区。
神农氏的先祖与魁隗氏的先祖同源,皆出自于少典氏,他们早期共同居住在姜水,因比皆以姜为姓。
第一代神农系伏羲女娲氏政权的大典氏,为柱下史,号神农氏。在位虚记约三十二年(前5032前5001)。
第二代神农仍袭柱下史之职,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六年(前5001前4966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