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国远古帝王谱-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峋霾淮印3腥撼挤追宗勺瑁八灰月鸦魇迦舜丛帜选=茇枳灾蘖τ肭看蟮男峡拐悸堑桨傩盏陌参;龈#缓醚鎏斐ぬ荆鹩θ贸龅畚弧5蔷驮谡饽昴甑祝О罨芡蝗坏昧思辈。恢紊硗觯亩蛹⒓坛辛舜笄醭ぶ弧

    榆罔二十六年(戊申,前4513),轩辕氏大酋长姬芒即位后,继承了父亲的遗志,以武力威胁炎帝神农氏政权,逼迫姜榆罔让出帝位。炎帝神农氏此时国力衰弱,已经无力与黄夷轩辕氏族抗争,姜榆罔为了避免给无辜百姓带来灾难,只好交出帝位。于是,这年秋天,姬芒正式即位称帝,以涿鹿为都,国号“黄帝”,史称黄帝轩辕氏。

    黄帝姬芒降封炎帝姜榆罔为诸侯,将他封在洛水卢氏城(今河南三门峡市卢氏县)。

    姜榆罔不肯受封,弃爵率家人迁徙江南,后定居于湖南茶乡(今湖南株洲市茶陵县),以医为业,救死扶伤,深得当地百姓厚爱。

    黄帝轩辕氏政权帝芒二十年(丁卯,前4494),姜榆罔病逝于江南茶乡。当地百姓感念他救死扶伤的美德,仍以帝王之礼将他厚葬于霞阳。他的坟墓初称炎帝冢,后世改称炎帝陵。陵址在今湖南株洲市炎陵县霞阳镇。

    姜榆罔二十二岁即帝位,在位执政虚记二十七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于黄帝轩辕氏政权帝芒元年(戊申,前4513)被罢免,后徙居江南行医二十年病逝,终年六十八岁。帝号榆罔,尊号炎帝。

    本卷到此结束,请您继续关注第四卷史皇仓颉氏政权。

    榆罔在位年表

    前4538(癸未)元年

    前4537(甲申)二年

    前4536(乙酉)三年

    前4535(丙戌)四年

    前4534(丁亥)五年

    前4533(戊子)六年

    前4532(己丑)七年

    前4531(庚寅)八年

    前4530(辛卯)九年

    前4529(壬辰)十年

    前4528(癸巳)十一年

    前4527(甲午)十二年

    前4526(乙未)十三年

    前4525(丙申)十四年

    前4524(丁酉)十五年

    前4523(戊戌)十六年

    前4522(己亥)十七年

    前4521(庚子)十八年

    前4520(辛丑)十九年

    前4519(壬寅)二十年

    前4518(癸卯)二十一年

    前4517(甲辰)二十二年

    前4516(乙巳)二十三年

    前4515(丙午)二十四年

    前4514(丁未)二十五年

    前4513(戊申)二十六年

第105章 史皇仓颉氏政权() 
史皇仓颉氏的先祖也是燧人氏的北方支脉,其族属早期主要活动在渭水(今流经陕西的渭河)流域。

    仓颉的母亲是史皇氏族的一名女首领。传说史皇氏感天地之灵气而生仓颉。仓颉“生而能书”,后来成为创造文字的大师,被后人尊为文字之“始祖”。

    由于仓颉从小聪明机智,成人后被族人推选为大酋长。当时正是炎帝神农氏四任帝姜明执政时期,仓颉认为自己独霸一方,没必要遵从别人为帝,于是拒绝朝拜炎帝,并且率族人东征,占据了太行山以东黄河以北的大片土地,旋即自立为帝,号仓颉氏,立都于阳武(今河南新乡市原阳县东南)。

    史皇仓颉氏政权历五任帝,传国一百一十年(公元前4637前4528年)。

    1、首任帝史皇仓颉氏在位执政虚记四十二年(公元前4637前4596年)。

    2、二任帝仓颉二世在位执政虚记十年(公元前4596前4587年)。

    3、三任帝仓颉三世在位执政虚记二十年(公元前4587前4568年)。

    4、四任帝仓颉四世在位执政虚记二十三年(公元前4568前4546年)。

    5、五任帝仓颉五世在位执政虚记十九年(公元前4546前4528年)。

    公元前4528年,北方的轩辕氏向外扩张,入侵仓颉氏的统治区域,仓颉五世无力抵抗,率族人投降了轩辕氏。旋即去帝号,答应每年向轩辕氏进献粮食和财物。后来轩辕氏称帝,建立黄帝轩辕氏政权,仓颉氏的后人被黄帝封为典史官,负责记录和整理历史典籍。

    因史料缺乏,本卷只收录了首任帝史皇仓颉氏的小传,其余四任帝从略。

    史皇仓颉氏政权在位总年表

    公元纪年(干支)帝王名称在位时间总年数大事记前3617(甲辰)史皇仓颉氏首任帝元年1仓颉正式称帝前3616(乙巳)二年2

    前3615(丙午)三年3

    前3614(丁未)四年4

    前3613(戊申)五年5

    前3612(己酉)六年6前3611(庚戌)七年7前3610(辛亥)八年8前3609(壬子)九年9前3608(癸丑)十年10前3607(甲寅)十一年11前3606(乙卯)十二年12前3605(丙辰)十三年13前3604(丁巳)十四年14前3603(戊午)十五年15前3602(己未)十六年16前3601(庚申)十七年17前3600(辛酉)十八年18前3599(壬戌)十九年19前3658(癸亥)二十年20前3657(甲子)二十一年21前3656(乙丑)二十二年22前3655(丙寅)二十三年23前3654(丁卯)二十四年24前3653(戊辰)二十五年25前3652(己巳)二十六年26前3651(庚午)二十七年27前3650(辛未)二十八年28前3649(壬申)二十九年29前3648(癸酉)三十年30前3647(甲戌)三十一年31前3646(乙亥)三十二年32前3645(丙子)三十三年33前3644(丁丑)三十四年34前3643(戊寅)三十五年35前3642(己卯)三十六年36前3641(庚辰)三十七年37前3640(辛巳)三十八年38前3639(壬午)三十九年39前3638(癸未)四十年40前3637(甲申)四十一年41前3636(乙酉)四十二年42前3635(丙戌)仓颉二世元年43前3634(丁亥)二年44前3633(戊子)三年45前3632(己丑)四年46前3631(庚寅)五年47前3630(辛卯)六年48前3629(壬辰)七年49前3628(癸巳)八年50前3627(甲午)九年51前3626(乙未)仓颉三世元年52前3625(丙申)二年53前3624(丁酉)三年54前3623(戊戌)四年55前3622(己亥)五年56前3621(庚子)六年57前3620(辛丑)七年58前3619(壬寅)八年59前3618(癸卯)九年60前3617(甲辰)十年61前3616(乙巳)十一年62前3615(丙午)十二年63前3614(丁未)十三年64前3613(戊申)十四年65前3612(己酉)十五年66前3611(庚戌)十六年67前3610(辛亥)十七年68前3609(壬子)十八年69前3608(癸丑)十九年70前3607(甲寅)仓颉四世元年71前3606(乙卯)二年72前3605(丙辰)三年73前3604(丁巳)四年74前3603(戊午)五年75前3602(己未)六年76前3601(庚申)七年77前3600(辛酉)八年78前3599(壬戌)九年79前3658(癸亥)十年80前3657(甲子)十一年81前3656(乙丑)十二年82前3655(丙寅)十三年83前3654(丁卯)十四年84前3653(戊辰)十五年85前3652(己巳)十六年86前3651(庚午)十七年87前3650(辛未)十八年88前3649(壬申)十九年89前3648(癸酉)二十年90前3647(甲戌)二十一年91前3646(乙亥)二十二年92前3645(丙子)仓颉五世元年93前3644(丁丑)二年94前3643(戊寅)三年95前3642(己卯)四年96前3641(庚辰)五年97前3640(辛巳)六年98前3639(壬午)七年99前3638(癸未)八年100前3637(甲申)九年101前3636(乙酉)十年102前3635(丙戌)十一年103前3634(丁亥)十二年104前3633(戊子)十三年105前3632(己丑)十四年106前3631(庚寅)十五年107前3630(辛卯)十六年108前3629(壬辰)十七年109前3628(癸巳)十八年110史皇仓颉氏亡国

第106章 史皇仓颉() 
在位起讫:前4637前4596年。

    生卒年:前4666前4596年。

    出生地:衙邑(今陕西渭南市白水县东南)。

    立都:阳武(今河南新乡市原阳县东南)。

    年号:仓帝元年(甲辰,前4637)。

    史皇氏仓颉,男,姓风,(一说姓侯冈),名颉,因其称帝时号仓帝,故而又称仓颉。传说他有四只眼睛,所以人们又称他四眼仓颉。他是中国氏族联盟时代史皇仓颉氏政权的首任帝。

    仓颉生于炎帝神农氏政权帝承二十六年(乙亥,前4666年),他的父系为伏羲氏,母系为史皇氏。仓颉的母亲是史皇氏部落的一位女首领,名侯冈,其祖为伏羲女娲后裔,其先祖为燧人葊兹氏。

    史皇氏侯冈感天地之灵气,生仓颉于洛水衙邑(今陕西渭南市白水县东南)。仓颉从小聪明好学,母亲对他十分疼爱,百般呵护。

    史书上说:“仓颉见鸟兽之迹,体类象形而制字。”(通鉴外纪)

    又说:“史皇(仓颉的别称)产而能书”(北堂书钞卷七引随巢子)。

    史书明明白白地告诉人们:仓颉是天生的神童,他生而知之,所以才发明了文字。

    其实,这只是古人对仓颉的一种盲目崇拜,又经历代文人和史学家炒作,仓颉便成了中国文字发明的始祖。实际上中国的文字史早在仓颉以前数千年就已经诞生了。

    在遥远的上古原始社会时代,人类的祖先和其它动物一样没有语言。相互间交流只是靠手和身体的动作来表示。人类先祖(类人猿)最早的语言是单音叹词,如“咦”、“呀”、“哇”、“哈”等,继而发展成双音词,后来又经过数百万年的进化和发展,到有巢氏时代的后期(距今约10万年)才有了人类的初级语言。

    到了燧人氏时代,人类的语言已经相当丰富。但是这时候还没有文字,如果有什么重大的事情需要记住,只能用摆放石块的方法来记事,我们称它为“堆石记事”。

    “堆石记事”的方法是以石块的大小、多少、堆放的方法和位置,分别代表不同的事物。这种方法既麻烦又不便于管理,而且很容易被破坏。后来,燧人葊兹氏的织女发明了搓绳技术,继而又发明了“结绳记事”。

    “结绳记事”是用柔软而有韧性的树皮搓成细绳,然后将数十条细绳排列整齐悬挂在一处,在上边打结记事。大事打大结,小事打小结,先发生的事打在里边,后发生的事打在外边。为了能够记录更多的事情,织女又利用植物的天然色彩,把细绳染成各种颜色,每种颜色分别代表一类事物,使所记之事更加清楚。由于“结绳记事”更方便,更易于保存,从而取代了“堆石记事”。

    燧人氏晚期(约公元前一万年),燧人氏发明了最早的“符号文字”。

    “符号文字”最初主要由“”、“”、“米”三个符号构成,它的发明源于“结绳记事”的大结和小结,最初有人嫌结绳记事麻烦,便把结绳记事的“结”用符号刻在石头上,大结用“”来表示,小结用“”来表示,重叠结用“米”来表示。人们发现用这种方法记事比结绳记事更高明,它避免了“结绳记事”容易被烧毁和腐烂等不利因素,可以永久性保存。于是人们逐渐改用“符号刻记”来代替“结绳记事”,并且陆续发明了数十种不同的符号来代替不同的事物,这种符号就是我国远古时代最初的文字。

    远古符号文字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约五千余年,远古早期的文化记录基本上都是用符号文字记录下来的。远古时代有专门记录历史的职官,如上柱史、大典氏、少典氏,这些职官都是在黄帝政权以前。可见,中国的文明历史并非如司马迁所说的始于黄帝,司马迁是继承了孔子的“大一统”观念,人为地改造了中国历史。

    符号文字虽然已经有了数千年的历史,但它属于密码性质的文字,只能在少数人中间流传,局外人根本无法破译,因此很难普及。于是民间便发明了图画文字,用简单的画面来表现具体事物,如画一个山形代表“山”,画几个水波代表“水”,画一个圆形代表“太阳”,画半个圆代表“月亮”等等,这种文字不用专门的学习和记忆便可掌握,深受大众欢迎。

    仓颉的功绩就在于,他广泛搜集民间的图画文字加以整理,创造了有系统的象形文字。史书上说:“仓帝史皇氏,名颉,姓侯冈生而能书。及受河图录字,于是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纹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黄氏逸书考辑春秋元命苞)。

    古文河图玉版也载文说:“仓颉为帝南巡,蹬阳虚之山,临于元扈洛汭之水。灵龟负书,丹甲青文以授之。”洛汭在今洛阳市洛宁县境内,今洛宁县兴华乡西北仍留有仓颉造字台,是后人为纪念仓颉帝而建造。

    关于“河图、洛书”,古史记载很多,其中大部分为夏、商、周历代开国君王假借天命托古而伪造。仓颉所见之洛书应该是燧人葊兹氏所创造的原始洛书。其书完全由上古文字符号“”、“”构成。“”代表天,为阳;“”代表地,为阴。该书以简单的符号溶天文、地理、数学、玄学为一体,内涵丰富,高深莫测。

    仓颉是一位极聪明的人,他根据洛书上的符号文字进行深入研究,吸纳从民间搜集来的部分图画文字,从而创立了独特的象形文字,并以象形文字做为本族的正统文字。

    炎帝神农氏的四任帝姜明听说后十分恼火,认为他违逆祖宗大逆不道,便派军队征讨。

    仓颉不服,亲率本族迎战,击败了炎帝神农氏的军队。仓颉继而率族众反击,一路东征,攻占了黄河以北的部分地区(今豫北地区),旋即以阳武(今河南新乡市原阳县东南)为都,自立为帝,号仓帝。以甲辰年(前4637)为仓帝元年。

    仓颉三十岁称帝,在位执政四十二年,卒于仓颉四十二年(乙酉,前4596),享年七十一岁。死后遗体葬在濮地(今河南濮阳市南乐县梁村西北),尊号仓帝。

    仓颉死后又传了四任帝:二任帝仓颉二世,在位执政虚记十年(公元前4596前4587年);三任帝仓颉三世,在位执政虚记二十年(公元前4587前4568年);四任帝仓颉四世,在位执政虚记二十三年(公元前4568前4546年);五任帝仓颉五世,在位执政虚记十九年(公元前4546前4528年)。

    炎帝神农氏榆罔十二年(癸巳,前4582),北方的轩辕氏入侵仓颉氏的统治区域,仓颉五世被击败,率族人投降了轩辕氏。旋即去帝号,答应每年向轩辕氏进献粮食和财物。

    轩辕氏建立黄帝政权后,封仓颉氏的后人为典史官,负责记录和整理历史典籍。

第107章 九黎蚩尤氏政权() 
说起九黎蚩尤氏,读者自然会想到战神蚩尤,因为黄帝和蚩尤大战的神话故事传播的太广了,中国人几乎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就连一些外国朋友都知道这篇神话。

    其实,蚩尤和黄帝都是中国远古时代真实存在的人物,他们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九黎蚩尤氏的先祖为古三苗族人,古三苗族人的先祖为燧人葊兹氏。

    古三苗族人兴起于昆仑山,其三个苗支为柯约山苗支(后世为王姓)、柯乌山苗支(后世为张姓)、柯挪山苗支(后世为杨姓)。古三苗族人从祁连山、古昆仑山进入大地湾盆地,后来逐渐向东发展,进至崆峒山、泾河、北洛水流域,展转进入玉邦河、南鲁河、滹沱河流域。其进入玉邦河(今桑干河)的一支便是起于漾水(今陕西汉中市宁强县北)的蚩尤氏。因蚩尤氏与炎帝同出于漾水,又都以姜为姓,故史书上说:“蚩尤姜姓,炎帝之裔也。”(路史,后纪四)。

    蚩尤氏的父系为太昊伏羲氏后裔,风姓,以枫香树为社树,以蛇为图腾。母系为葊兹女娲黑虎族苗裔,阚姓,以龙为图腾。请注意:中国最早以龙为图腾的是蚩尤氏,并不是黄帝族,我们自称为龙的传人,显然就是承认了蚩尤是我们的先祖。

    其实,中国远古自伏羲女娲氏政权解体后,中华大地形成了三大集团:炎帝族、黄帝族和蚩尤族。这三大集团构成了中华民族的整个体系,因此,几千年来一直有“中华三祖”之说。“炎黄”只是中华三祖的概括,我们自称炎黄子孙,并不排除蚩尤族。

    蚩尤之“尤”是蛇图腾的代号,古时蛇又作“九”;蚩尤族以农业为主,崇拜黑色的海河淤土,古时称黑色为黎色,故蚩尤族又称九黎族。

    蚩尤族约于公元前4620年前后进入今桑干河流域。公元前4584年,蚩尤族大酋长姜虺在龙门涧(今河北保定市涞水县龙门口乡)建都称帝,国号“冀”,后称冀州(古时冀州也代称中国)。

    九黎蚩尤氏政权于三任帝蚩尤时与黄帝轩辕氏发生了激烈的冲突,经过十几年的征战,轩辕氏和神农氏联合击败了蚩尤氏,并将蚩尤残忍地杀死。这场战争便是中国远古历史上着名的涿鹿、阪泉之战。蚩尤族虽然兵败,但并不屈服于黄帝政权,仍与黄帝族展开顽强的斗争,直至七任帝姜蚺才归附黄帝政权。

    帝蚺三十一年(丁酉,前4404),黄帝政权的四任帝姬本征伐蚩尤族,蚩尤族大败,七任帝姜蚺战死,其残余逃入燕山深处隐居起来。

    九黎蚩尤氏政权虽然灭亡了,但他在中国历史上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蚩尤氏政权有十大文化成就:一、明天道授时制历。蚩尤氏继承和完善了伏羲女娲氏的四陆二十八宿系统,进一步发展了伏羲氏的上元太初历。

    二、发明了筑堤防洪和修筑“干打垒”城堡。蚩尤氏的城堡分为城、郭两个部分:内为城,称作“京”;外为郭,称作“邑”。

    三、发明水田犁耕,蚩尤氏利用华北平原的河湖港汊,施行水中稻作农业。

    四、建立三苗少昊联盟,使北方九黎蚩尤文化和中原东夷少昊文化互相交融。

    六、发明冶金技术,开创中国最早的冶炼黄铜和铸造兵器的技术。

    七、建冀州于太行山以东,为天地之中,始为中国。

    八、规定践帝位要具备四个条件灵、威、仰、苍。能通天达地育民叫作“灵”,能冶金制兵执钺叫作“威”,能仰观俯察传天数叫作“仰”,使玄螭位在东方能承太昊之德叫作“苍”。

    九、在冀北设立玄枵虚危天文灵台中心。玄枵即少昊玄枵族,虚、危是两个不同的部族,负责驻守灵台坝。其地在北太行山的灵山台顶上。

    十、开辟冀西南滍水流域。滍水即今流经河南平顶山市的沙河,由于黄河水泛滥,居住在黄河下游东平湖(今山东泰安市西)一带的九黎蚩尤氏居民,被迫向西部山地丘陵迁移,建立了平顶山、鲁山、外方山、伏牛山定居区。

    九黎蚩尤氏政权共历七任帝,传国一百八十年(公元前4583前4404年)。

    1、帝虺在位执政虚记二十八年(公元前4583前4556年)。

    2、帝吼在位执政虚记十七年(公元前4556前4540年)。

    3、帝蚩尤在位执政虚记二十六年(公元前4540前4515年)。

    4、帝蚩啄在位执政虚记二十三年(公元前4515前4493年)。

    5、帝回虻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年(公元前4493前4464年)。

    6、帝螭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年(公元前4464前4435年)。

    7、帝蚺在位执政虚记三十二年(公元前4435前4404年)。

    公元前4404年,黄帝政权的四任帝姬本征伐蚩尤族,蚩尤族大败,七任帝姜蚺战死,余部逃入深山隐蔽起来。九黎蚩尤氏政权灭亡。

第108章 帝虺() 
在位起讫:前4583前4556年。

    生卒年:前4608前4556年。

    出生地:灵山(今河北张家口市涿鹿县解家堡乡)。

    立都:龙门(今河北保定市涞水县龙门口乡)。

    年号:帝虺元年(戊戌,前4583)。

    帝虺,男,姓姜,名虺,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九黎蚩尤氏政权首任帝。姜虺的叔父叫姜鼿(hui代用字),是九黎蚩尤氏的创始人。约在炎帝神农氏帝宜八年(辛酉,前4620),姜鼿率族人从故乡嶓冢山(今陕西汉中市宁强县北)由西向东一路游牧,进入玉邦河流域定居下来。

    姜虺约生于帝宜二十年(癸酉,前4608),出生在距马河以北的灵山脚下。姜虺的父母都是蚩尤氏族的普通族民,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姜虺却从小就聪明能干,深得族民喜欢。他长大成人后,因其才华出众,得到了叔父姜鼿的重用,逐渐提拔,很快便成长为蚩尤族中出类拔萃的人物。

    神农氏帝宜四十五年(戊戌,前4583),九黎蚩尤氏的创始人姜鼿去世,遗命由姜虺出任九黎蚩尤氏大酋长之位。

    此时,定居以后的九黎蚩尤氏族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他们在太行山以东大片肥沃的土地上陆续建立了许多村落,同时以武力征服当地的一些土着人,使他们归顺九黎蚩尤氏,成为蚩尤氏的臣民。因此,九黎蚩尤氏在太行山以东很快形成了强大的势力。

    姜虺是一位政治野心很大的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