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远古帝王谱-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皇娥怀孕后,于师嬟四十二年(戊申,前7573)在稚华之渚(即华渚,也称穷桑,在今山东曲阜境内)生下了少昊。
因少昊生于穷桑,故史书上又称他为穷桑氏,亦称桑丘氏。
少昊在公元前7525年被推选为帝,在位时他承袭了父亲金天氏的历法,并发扬光大,被人们尊称为金天氏,金穷氏。
少昊死后,他的族人称少昊金天氏,世世代代居住在穷桑之地,后来氏族发展扩大,不断对外扩张,成了东夷集团势力最为强大的部族。
少昊金天氏的文化成就主要在天文学方面。约公元前5000年前4500年间,少昊金天氏族人在今江苏连云港朐山将军崖留下了大量岩画,这些岩画都是极为珍贵的远古历史文物。据学者王大有先生考证,这些岩画是少昊鸷鸟氏与勾芒氏的天文日月星象图。
朐山又名锦屏山,是当年勾芒氏与常羲氏观测日月升落的天文台。将军崖上如今还留有当年他们观测天文历法的纪录。与天文历法同时存在的还有云台山东磊渔湾太阳石。太阳石上刻有一组重要的上古符号文字,是中国远古文明的有力见证。
另外,在山东泰安大汶口和江苏邳县少昊族聚居区,还发现了鸟夷、岛夷大山纪历陶文图和八卦太阳历图,在山东及辽东沿海地区还出土了多件璇玑玉衡天文观测仪器。这些出土文物有力地戳穿了历代儒家所炮制的“三皇五帝”伪史。
公元前4436年,黄帝政权三任帝姬豕封少昊青阳玄枵(又名鸷)为东夷鸟师大司马,赐姓为己,称作己鸷。自此,风姓少昊氏改姓为己。己鸷被少昊后裔尊称为帝鸷、帝俊。
帝俊少昊族以今河南的浚县、清丰和山东的曲阜、兖州、高青、青州、高城、长清、临清、临朐为中心区,与句芒、羲和、常羲族人共同联合起来,继续发扬太昊创立的天文学成就,完善天市垣的观测系统,并领导了三苗九黎族的复德复国斗争。
帝俊少昊族在海浸洪涝的灾害面前不屈不挠,与防风氏(方夷)共同开拓了自山东半岛渤海湾向北至东北平原和山地的大片疆域,成为后世的东北九夷;还开拓了大小兴安岭、日本三千群岛至阿留申群岛的广阔地区。
少昊金天氏传百余世,至黄帝轩辕氏政权末期时,已经发展成为拥有二十五个分支的氏族集团,称作东夷少昊集团。
黄帝政权最后一任帝号次执政时期,东夷少昊集团的大酋长清喾(代用字),率本部二十五族,联合炎帝后裔共工、祝融、夸父族和蚩尤氏的九黎三苗族,大举进攻黄帝政权,最终击败了末代黄帝祁号次,迫使其让出帝位,退位称臣。
于是,己清喾于公元前4052年正式即位称帝,建立少昊金天氏政权。
少昊金天氏政权共历七任帝,传国虚记二百六十四年(公元前4053前3790)。
首任帝:清喾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六年(公元前4053前4018)。
二任帝:帝犬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六年(公元前4018前3983)。
三任帝:帝罄在位执政虚记三十七年(公元前3983前3947)。
四任帝:旸珢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年(公元前3947前3918)。
五任帝:帝琨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四年(公元前3918前3885)。
六任帝:畅葵在位执政虚记六十一年(公元前3885前3825)。
七任帝:匠敬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六年(公元前3825前3790)。
公元前3790年,少昊金天氏政权末任帝清阳(匠敬)禅位给外甥颛聆,少昊金天氏政权宣告结束。
历史进入颛顼高阳氏政权时期。
第134章 首任帝己清喾()
在位起讫:公元前4053前4018年。
生卒年:公元前4079前4018年。
出生地:兖州(今山东济宁兖州市)。
立都:穷桑(今山东济宁曲阜市东北)。
年号:清喾元年(戊子,前4053)。
帝清喾,男,姓己,名清喾(代用字),又称少昊、玄嚣、青阳,号金天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少昊金天氏政权的首任帝。
己清喾于黄帝轩辕氏政权昌块二十七年(壬戌,前4079)出生在兖州,因其才华出众睿智多谋,二十岁时就被推选为东夷少昊集团的大酋长。
己清喾继任大酋长以后,积极发展和扩张本部族的势力,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诸方面都取得了不朽的成就。不久,他发现黄帝政权政治腐败,贪官横行,百姓怨声载道,氏族内部出现了混乱。他认为这正是推翻黄帝政权的好机会,于是,便联合炎帝后裔共工氏、祝融氏、夸父氏和蚩尤后裔的三苗、九黎部族等一切与黄帝政权为敌的部族,向黄帝政权发起了进攻,仅用五年多的时间就把末代黄帝祁号次赶回到太行山以东的涿鹿老家去了。
公元前4053年,己清喾发扬痛打落水狗的精神,再次出兵北伐,兵困涿鹿城,逼迫末代黄帝祁号次让出帝位。祁号次见大势已去,只好宣布退位。
于是,己清喾在穷桑即位称帝,建立起了少昊金天氏政权,以戊子年(前4053)为清喾元年。
在孔子和司马迁所编撰的古史中,少昊(玄嚣)成了黄帝的儿子,而且司马迁没有让少昊称帝,而是把他“降居江水”,司马迁说:“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史记,五帝本纪)
汉以后的史学家们觉得司马迁之说不妥,因为如果按照司马迁的说法,黄帝的寿命将超过二百岁,这很难让人信服,所以便又把少昊抬出来当天子,让他管理了八十四年的天下。
如此分配,黄帝和少昊的年龄仍要超过一百。有头脑的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按古时候的条件,能活百岁的人极为罕见,即便偶尔有活过百岁的,也都是清心寡欲之辈;像这些贪欢多欲的帝王,终日俗事缠身,身边妻妾成群,过早的精亏力损,能活六七十岁已经不错了,哪里还能活到一百岁!可见写史的人也是闭着眼睛胡说八道。
据通鉴外纪记载:帝少昊即位时,有凤鸟在王宫上空盘旋。朝中官员认为,这是天帝的旨意,新朝应该以“鸟”为官员的标识。
少昊听从了大臣们的建议,便以鸟记官:任命凤鸟氏为历正,掌管天文、历法;任命玄鸟氏为司分,掌管春分、秋分;任命伯劳(鸟)氏为司至,掌管夏至、冬至;任命青鸟氏为司启,掌管立春、立夏;任命丹鸟氏为司闭,掌管立秋、立冬;任命祝鸠氏为司徒,掌管民政;任命睢鸠氏为司马,掌管军政;任命衔究眨乒芙ㄖ蝗蚊衔究埽乒苄搪桑蝗蚊金衔臼拢乒苡臁
又根据五方设立五雉(五工正),分管五种技工:东方叫鶅雉,掌管制陶;南方叫翟雉,掌管冶金;西方叫鷷雉,掌管木工;北方叫郗雉,掌管皮革;中央伊洛以南叫翚雉,掌管织造和印染。
另外还设立九扈(九农正),分管九种农业:春扈鳻鶞(fen,),夏扈窃玄,秋扈窃蓝,冬扈窃黄,棘扈窃丹,行扈唶唶(ze,ze),宵扈啧啧,桑扈窃脂,老扈鶠鶠。(据左传,昭公十七年)
少昊金天氏文化的发展,是以摆脱黄帝轩辕氏建立的“一统文化”为背景,故而被黄帝政权的拥护者称之为“九黎乱德”。当时居住在长江中下游和东部沿海地区的少昊、九黎等族团,反对黄帝轩辕氏强制推行的黄帝镇星(土星)六十甲子归藏易历,反对其推行的玄武有熊王族图腾制、太微垣中心制、四方宗族领袖朝拜中央黄帝的“五行土德中央制”等一系列制度。
少昊金天氏政权以宽松自由的政策管理天下,打破了黄帝轩辕氏政权创立的“德制”罗网,复兴了原来的三苗九黎文化。这是少昊文化和黄帝文化的本质区别。
己清喾二十七岁正式称帝,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六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清喾三十五年(壬戌,前4019),终年六十二岁。死后遗体葬在云阳少昊陵(今山东济宁曲阜市东北约四公里处),帝号清喾,尊称少昊,尊号金天氏、云阳氏。
清喾在位年表
前4053(戊子)元年
前4052(己丑)二年
前4051(庚寅)三年
前4050(辛卯)四年
前4049(壬辰)五年
前4048(癸巳)六年
前4047(甲午)七年
前4046(乙未)八年
前4045(丙申)九年
前4044(丁酉)十年
前4043(戊戌)十一年
前4042(己亥)十二年
前4041(庚子)十三年
前4040(辛丑)十四年
前4039(壬寅)十五年
前4038(癸卯)十六年
前4037(甲辰)十七年
前4036(乙巳)十八年
前4035(丙午)十九年
前4034(丁未)二十年
前4033(戊申)二十一年
前4032(己酉)二十二年
前4031(庚戌)二十三年
前4030(辛亥)二十四年
前4029(壬子)二十五年
前4028(癸丑)二十六年
前4027(甲寅)二十七年
前4026(乙卯)二十八年
前4025(丙辰)二十九年
前4024(丁巳)三十年
前4023(戊午)三十一年
前4022(己未)三十二年
前4021(庚申)三十三年
前4020(辛酉)三十四年
前4019(壬戌)三十五年
前4018(癸亥)三十六年
第135章 二任帝己犬()
在位起讫:公元前4018前3983年。
生卒年:公元前4045前3983年。
出生地:青城(今山东淄博市高青县西)。
立都:犬城(今山东淄博市高青县南田镇)。
年号:帝犬元年(甲子,前4017)。
帝犬,男,姓己,名犬,中国氏族联盟时代少昊金天氏政权的二任帝。
己犬是少昊金天氏政权首任帝己清喾的少子。己清喾纳青城女子犬氏为妃,于清喾九年(丙申,前4045)生下了少子己犬。己犬从小勤奋好学,能文能武,在帝清喾的诸子中,是一位佼佼者。因此,帝清喾晚年时立下遗嘱,他死后传位给少子己犬。
公元前4018年,少昊金天氏首任帝己清喾在穷桑去世,己犬即位称帝,以甲子年(前4017)为帝犬元年。
己犬即位后不久,便在他的出生地营建新都,名之为犬城(今山东淄博市高青县南田镇)。
帝犬三年(丙寅,前4015),少昊金天氏政权迁都于犬城。
当时的东夷各族,大多数都是伏羲女娲的遗民,因此他们的文明程度要远比其它部族高。少昊金天氏政权保留了先祖鸟官制和太昊历法,又实行金星历、日月阴阳合历,进一步发展了伏羲文化,从而促进了中国远古社会的健康发展。
少昊金天氏政权是中国远古巫政建设的鼎盛时期,太昊、少昊、蚩尤留居在黄河中下游的族裔原来就曾营建垒壁城,就有自己的天文观测中心和各种祭祀天、地、山川、河流、日、月、五星、四时等的灵山、灵台、祭坛、圜丘。少昊时代各氏族分衍后,都在本族的居住区设立自己的祭祀中心,各自设立自己的祭坛、神位,祭祀各自的祖先,按本族的传统行事,神训和政令没有统一的标准。各族的祭祀中心一般都设置在高地,分别称作高、昌、京、个、亭、章等,在祭祀中心立天表,称之为“都”,成为本族的巫、政、教中心。
己犬就是在这一鼎盛时期执政的,当时社会各族独立为政,互不干扰,互不侵犯,社会秩序良好。己犬名义上是天子,统领天下,实际上并无实权,他的主要责任是谐调天下诸侯及部落联盟搞好团结,互不侵犯,共同发展。当然,天子也不是完全的为人民服务,因为他也要吃饭,也要养家糊口,也需要一笔很大的开销;所以每年各部落都要为天子送上一份厚礼,来补给天子的无米之炊。这便是天子的特权,被称作进贡。不过,那时候的进贡是没有标准的,全凭本部落的自愿,它的性质和后来的“贡赋”有着本质差别。
因为天下无事,身为天子的己犬也乐得逍遥自在,与大臣们吃喝玩乐,与妻妾们歌舞嬉戏,转眼间就是几十年。己犬也由风流倜傥的美男子变成了弯腰驼背的老头子。忽一日偶感风寒大病不起,数日后病逝于宫中。
己犬二十八岁即帝位,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六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帝犬三十五年(戊戌,前,3983),终年六十三岁。死后遗体葬在青城郊外,帝号犬,尊称少昊,号金天氏。
帝犬在位年表
前4017(甲子)元年
前4016(乙丑)二年
前4015(丙寅)三年
前4014(丁卯)四年
前4013(戊辰)五年
前4012(己巳)六年
前4011(庚午)七年
前4010(辛未)八年
前4009(壬申)九年
前4008(癸酉)十年
前4007(甲戌)十一年
前4006(乙亥)十二年
前4005(丙子)十三年
前4004(丁丑)十四年
前4003(戊寅)十五年
前4002(己卯)十六年
前4001(庚辰)十七年
前4000(辛巳)十八年
前3999(壬午)十九年
前3998(癸未)二十年
前3997(甲申)二十一年
前3996(乙酉)二十二年
前3995(丙戌)二十三年
前3994(丁亥)二十四年
前3993(戊子)二十五年
前3992(己丑)二十六年
前3991(庚寅)二十七年
前3990(辛卯)二十八年
前3989(壬辰)二十九年
前3988(癸巳)三十年
前3987(甲午)三十一年
前3986(乙未)三十二年
前3985(丙申)三十三年
前3984(丁酉)三十四年
前3983(戊戌)三十五年
第136章 三任帝己箐()
在位起讫:公元前3983前3947年。
生卒年:公元前4004前3947年。
出生地:蒙山(今山东临沂市东北)。
立都:箐城(即观城,今山东聊城市阳谷县西南)。
年号:帝箐元年(己亥,前3982)。
帝箐,男,姓己,名箐(jing,代用字),中国氏族联盟时代少昊金天氏政权的三任帝。
己箐的祖父是少昊金天氏政权的首任帝己清喾,父亲是二任帝己犬。己犬娶北方玄枵氏女子为妃,于帝犬十四年(丁丑,前4004)在蒙山别宫生下一子,取名为箐,称作己箐。
己箐在蒙山度过童年时代后,便进入帝都跟随父亲学习从政,他虚心好学,经过一段时间的打磨,很快便掌握和熟悉了朝中的一些重要部门和各部门的基本工作。他的父亲十分高兴,便让他协助自己理政。他在辅佐父亲理政期间,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挂,得到了朝中大臣们的好评。他的天资和行为举止颇有帝王气质,深得父亲重视,认为他有能力把少昊金天氏政权发扬光大,于是便决定立他为帝位继承人。
公元前3983年,少昊金天氏政权的二任帝己犬去世,己箐便继承了帝位,以己亥年(前3982)为帝箐元年。
己箐执政时期,正值海水回潮的时代,黄河下游大部分区域成为积水的沼泽地,人们只能选择高岗和洲渚之地居住,所以,当时的居住地很分散。
就在己箐即位后不久,黄河水泛滥,淹没了少昊的帝都犬城,城中的许多居民和牲畜都惨死于洪水之中。己箐和部分宗族大臣乘独木舟逃脱性命,在黄河以北的一处高地居住下来,并在那里重建新都,名之为箐城,此都城即后来的观城(今山东聊城市阳谷县西南)。
由于大洪水打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水灾后的氏族生存下来的也都分散在各地,很难再重新聚拢到一起。于是,居住在各丘台高地的居民便自行祭祀天地神灵,人自为巫,家自为政,失去了统一的巫、政、教管理,社会秩序出现了混乱。但是尽管如此,国家的政权还是稳定的,氏族之间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战争和侵略行为。
帝箐二十六年(甲子,前3957),己箐封长子旸珢于海阳(今山东烟台海阳市)。
帝箐三十二年(庚午,前3951),己箐身体极度衰弱,召长子旸珢入都辅政,确立他为帝位继承人。两年后,己箐病死于宫中。
己箐二十二岁即帝位,在位执政虚记三十七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帝箐三十六年(甲戌,前3947),终年五十八岁。死后遗体葬在观城少昊陵,帝号菁,尊称少昊,号穷桑氏。
帝菁在位年表
前3982(己亥)元年
前3981(庚子)二年
前3980(辛丑)三年
前3979(壬寅)四年
前3978(癸卯)五年
前3977(甲辰)六年
前3976(乙巳)七年
前3975(丙午)八年
前3974(丁未)九年
前3973(戊申)十年
前3972(己酉)十一年
前3971(庚戌)十二年
前3970(辛亥)十三年
前3969(壬子)十四年
前3968(癸丑)十五年
前3967(甲寅)十六年
前3966(乙卯)十七年
前3965(丙辰)十八年
前3964(丁巳)十九年
前3963(戊午)二十年
前3962(己未)二十一年
前3961(庚申)二十二年
前3960(辛酉)二十三年
前3959(壬戌)二十四年
前3958(癸亥)二十五年
前3957(甲子)二十六年
前3956(乙丑)二十七年
前3955(丙寅)二十八年
前3954(丁卯)二十九年
前3953(戊辰)三十年
前3952(己巳)三十一年
前3951(庚午)三十二年
前3950(辛未)三十三年
前3949(壬申)三十四年
前3948(癸酉)三十五年
前3947(甲戌)三十六年
第137章 四任帝己旸珢()
在位起讫:公元前3947前3918年。
生卒年:公元前3973前3918年。
出生地:育黎(今山东威海乳山市西北)。
立都:海阳(今山东烟台海阳市)。
年号:(乙亥,前3946)。
帝旸珢,男,姓己,旸珢(代用字),中国氏族联盟时代少昊金天氏政权的四任帝。
己旸珢的祖父是少昊金天氏政权的二任帝己犬。父亲是少昊三任帝己箐。己箐娶羲和氏女子为妃,于帝箐十年(戊申,前3973)在己箐的别宫育黎生下了儿子旸珢。
己旸珢的童年是在育黎度过的,十七岁时父亲把他封在了海阳,让他独自管理一个区域。他为人诚挚热情,和下属及辖区的百姓关系融洽,深受当地群众的欢迎,对他的工作给予大力的支持。于是,他在那里修建城池和宫殿,把海阳建成了一个小都城。他的父亲三任帝己箐见他很有管理才能,便把他调入帝都辅佐朝政。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认为他足以担当天子的重任,便于晚年时做出决定,正式立他为帝位继承人。
公元前3947年,少昊金天氏政权的三任帝己箐去世,己旸珢继承了帝位,成为少昊金天氏政权的第四任帝。他即位后,把帝都迁到了他的封地海阳(今山东烟台海阳市),以乙亥年为旸珢元年。
己旸珢执政时,少昊金天氏政权正处于兴旺时期,虽然海浸和洪水给沿海和依水而居的部落居民带来一些灾难,但经过各部落的自救和互助,最终都成功地进行了迁徙和安居,并没有造成更大的灾难。各氏族迅速发展,族国林立,社会繁荣。
此时的少昊族已经发展的十分强大,已经拥有了二十五个分支。
其他族也都有了很大的发展:羲和阳夷日族有十个分支。
昌意(常羲)兔族有十二个分支。
三苗鸟部有十二个分支。
九黎虎部有九个分支。
蚩尤族又分化为蚩部、尤部、邹部、屠部、邹屠部五个分支。
人夷族分化为人部、修部、儵部、条部、巳部、己部六个分支。
犬夷族分化为宿沙、白犬、天犬三个分支。
重氏族分化为老(耆)童、大章、重氏、薰氏、句芒、东氏、中氏、仲氏、榆氏、程氏、温氏、苏氏、芈氏十三个分支。
该氏族分化为蓐收、奎氏、封豕、封稀、防风、大人六个分支。
熙氏族分化为臣氏、巳氏、熋氏、龟氏、鳖氏、鲧氏六个分支。
其它还有女儿国、月母国、莒国、费国、奢比尸国、君子国、天吴(虞)国、青丘国、黑齿国(黑夷)、凿齿国、危国、雨师妾国、玄股国(玄夷)、劳民国(崂夷)、窫窳(yayu)国、始鸠国、中容国、司幽国(奚人)、白民国(白夷)、女丑国、埙民国、葊兹国等。史称百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