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远古帝王谱-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前3083(戊戌)二十三年
前3082(己亥)二十四年
前3081(庚子)二十五年
前3080(辛丑)二十六年
前3079(壬寅)二十七年
前3078(癸卯)二十八年
前3077(甲辰)二十九年
前3076(乙巳)三十年
前3075(丙午)三十一年
前3074(丁未)三十二年
前3073(戊申)三十三年
前3072(己酉)三十四年
前3071(庚戌)三十五年
前3070(辛亥)三十六年
前3069(壬子)三十七年
前3068(癸丑)三十八年
前3067(甲寅)三十九年
第166章 十二任帝姗先()
在位起讫:公元前3067前3045年。
生卒年:公元前3109前3045年。
出生地:临颍(今河南漯河市临颖县)。
立都:宛丘(今河南周口市淮阳县)。
年号:姗先元年(己卯,前3066)。
帝姗先,男,姓姜,名姗先,号高辛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帝喾高辛氏政权的十二任帝。
姜姗先的祖父是帝喾高辛氏政权的九任帝姜没,父亲是十一任帝姜牡。十任帝姜杜里是他的伯父。
姜姗先是十一任帝姜牡的长子,姜牡称帝前被父亲封在临颍(今河南漯河市临颖县),他在临颍娶当地女子为妻,于十任帝杜里八年(壬申,前3109)生下了长子姗先。后来因防风氏的进逼,十任帝杜里在恐惧中病死,姜牡在大臣们的拥戴下坐上了帝位,为躲避防风氏把都城迁到了宛丘,姗先和母亲也同时被接到了新都。帝牡六年(辛巳,前3100),大将军盘瓠设计刺杀了防风氏的大酋长防王,继而挥师反攻,击败了防风氏,全面收复了失地。帝喾政权平定了外患,天下逐渐安定下来。帝牡十九年(甲午,前3087),帝姜牡将长子姗先封在舞阳(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并在那里娶妻生子。帝牡三十年(乙巳,前3076),十一任帝姜牡将儿子姜姗先调入帝都,命其为辅政大臣,后来又把他确定为帝位继承人。
公元前3067年,帝喾政权十一任帝姜牡去世,他的儿子姜姗先继承了帝位,以己卯年(前3066)为姗先元年。
姜姗先执政时期,天下稳定,社会秩序良好。
和所有帝王一样,姜姗先也娶了多名妃子,但这些妃子只给他生下了三个儿子。不过这三个儿子都非同寻常。长子名叫森浸,次子名叫阏伯,三子名叫实沈。阏伯和实沈皆好武,而且争强好胜。二人时常为争夺第一而打的头破血流。帝姗先很为三个儿子担心,怕他们以后不顾大局,为一己私利而争斗不休。因此他在晚年时便果断地决定:立长子森浸为帝位继承人。为防止两个弟弟与他争位,他把次子阏伯封于商丘(今河南商丘市),封三子实沈于大夏(今山西太原市)。他们在自己的封地有完全的自主和自治的权力。
姜姗先四十三岁即帝位,在位执政虚记二十三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帝姗先二十二年(丙子,前3045),终年六十五岁。死后遗体葬在宛丘城外帝喾陵,帝号姗先,尊号帝喾高辛氏。
姗先在位年表
前3066(乙卯)元年
前3065(丙辰)二年
前3064(丁巳)三年
前3063(戊午)四年
前3062(己未)五年
前3061(庚申)六年
前3060(辛酉)七年
前3059(壬戌)八年
前3058(癸亥)九年
前3057(甲子)十年
前3056(乙丑)十一年
前3055(丙寅)十二年
前3054(丁卯)十三年
前3053(戊辰)十四年
前3052(己巳)十五年
前3051(庚午)十六年
前3050(辛未)十七年
前3049(壬申)十八年
前3048(癸酉)十九年
前3047(甲戌)二十年
前3046(乙亥)二十一年
前3045(丙子)二十二年
第167章 十三任帝森浸()
在位起讫:公元前3045前3025年。
生卒年:公元前3082前3025年。
出生地:舞阳(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
立都:宛丘(今河南周口市淮阳县)。
年号:森浸元年(丁丑,前3044)。
帝森浸,男,姓姜,名森浸,号高辛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帝喾高辛氏政权的。
姜森浸的祖父是帝喾高辛氏政权的十一任帝姜牡,父亲是十二任帝姜姗先。
姜森浸是十二任帝姜姗先的长子,姜姗先称帝前被父亲封在舞阳(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他在舞阳娶当地女子为妻,于帝牡二十四年(己亥,前33082)生下了一位儿子,取名森浸。因为他是姜姗先的长子,被全族十分看重。从小就专门为他请了老师,教他习文练武,学习生存法则,学习治国之道。帝牡三十年(乙巳,前3076),十一任帝姜牡将儿子姜姗先调入帝都辅政,姜森浸和母亲没有进入都城,而是继续留在舞阳。九年后(前3067年),十一任帝姜牡去世,儿子姜姗先继承了帝位,成为帝喾政权的十二任帝。姜姗先晚年时,立长子姜森浸为帝位继承人。
公元前3045年,帝喾高辛氏政权十二任帝姜姗先去世,姜森浸在帝都宛丘即位称帝,以丁丑年(前3044)为森浸元年。
姜森浸执政时期,社会局势基本稳定。但最让他头疼的是他的两个弟弟,两兄弟性情不合,从小到大一直争执不休,有时甚至闹得剑拔弩张,刀兵相见。父亲生前为了避免他们发生争斗,分别把他们封在了大夏(今山西太原市)和商丘(今河南商丘市),让他们一东一西,平时很少见面,免得引起争端。但是三弟实沈认为大夏偏僻荒凉,父亲把他封在那里不公正,始终不肯就封。依然赖在帝都。森浸无奈,只好将三弟改封于宛丘东南的颍水北岸,实沈这才满意地迁徙到新的封地。
实沈到了新的封地以后,旧的封地却依然霸占着,并且在新的封地大兴土木,修宫室,筑城郭,建造了沈丘城。
森浸的二弟阏伯闻三弟自建都城,大怒,立刻前往帝都面见兄长姜森浸,请求出兵讨伐三弟。他认为,天无二日,国无二主,三弟自建都城,自立为王,就是反叛,绝不能姑息养奸,听之任之。但帝森浸却不同意他的观点,也不支持他出兵讨伐。他认为,都是自家兄弟,又何必互相残杀哪,更何况先父生前明确表示,允许两位兄弟独立治理自己的封国,那就更不应该加以干涉了,就由着他去吧。阏伯只是摇头叹息,无可奈何。后来,阏伯也在自己的封地修建了商丘城(在今河南商丘市境内),而且还组建了一支战斗力很强的军队,以对抗三弟姜实沈。
森浸见两个弟弟势力逐渐强大,实力都已经超过了他这个天子,便也开始担惊起来。为了扩充自己的实力,他采用联姻的方式,娶夸父氏女子为妃,与夸父族结盟。借助外族的力量来震慑两位弟弟,以巩固自己的帝位。
姜森浸三十八岁即帝位,在位执政虚记二十一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森浸先二十年(丙申,前3025),终年五十八岁。死后遗体葬在宛丘城外帝喾陵,帝号森浸,尊号帝喾高辛氏。
森浸在位年表
前3044(丁丑)元年
前3043(戊寅)二年
前3042(己卯)三年
前3041(庚辰)四年
前3040(辛巳)五年
前3039(壬午)六年
前3038(癸未)七年
前3037(甲申)八年
前3036(乙酉)九年
前3035(丙戌)十年
前3034(丁亥)十一年
前3033(戊子)十二年
前3032(己丑)十三年
前3031(庚寅)十四年
前3030(辛卯)十五年
前3029(壬辰)十六年
前3028(癸巳)十七年
前3027(甲午)十八年
前3026(乙未)十九年
前3025(丙申)二十年
第168章 十四任帝姜谣()
在位起讫:公元前3025前3003年。
生卒年:公元前3044前3003年。
出生地:宛丘(今河南周口市淮阳县)。
立都:宛丘(今河南周口市淮阳县)。
迁都:亳城(今安徽亳州市亳州镇)。
年号:帝谣元年(丁酉,前3024)。
帝谣,男,姓姜,名谣,号高辛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帝喾高辛氏政权的十四任帝。
姜谣的祖父是帝喾高辛氏政权的十二任帝姜姗先,父亲是十三任帝姜森浸。
姜谣于森浸元年(丁丑,前3044)出生在帝都宛丘,他是十三任帝姜森浸的第七个儿子,是姜森浸宫中的一个妃子所生。姜谣虽然是排行老七,上有兄下有弟,但是由于他聪明伶俐虚心好学,他在十几个兄弟中各方面都独占鳌头。他很快赢得了父亲的青睐,把他封在了亳城(今安徽亳州市亳州镇),让他独力治理这一区域,以考察他的实际才能。姜谣果然是个奇才,放开手脚抓生产,改革不合理的旧制度,充分调动当地百姓的积极性,仅用三年时间便把亳城建设的繁荣昌盛。帝森浸十分高兴,认为他有治国的才能,便把他列为接班人的最佳人选,于晚年时正式确立他为帝位继承人。
森浸二十年(丙申,前3025),帝喾高辛氏政权的第十三任帝姜森浸在宫中去世,他的儿子姜谣继承了帝位,以丁酉年(前3024)为帝谣元年。
姜谣即位后,他的三叔实沈不服,意欲夺位,便率领本部军队征讨姜谣,逼迫他让位。姜谣是个极聪明的人,他深知二叔和三叔向来不和,便巧妙的利用了这一关系,任命二叔阏伯为护国大将军,派他带领本部军队迎战三叔实沈,让两个叔叔互相残杀,他则稳坐帝都,坐山观虎斗。
帝谣二年(戊戌,前3023),姜谣没有征求大臣们的意见,突然决定将帝都由现在的宛丘迁到他原来的封地亳城。群臣很不理解,不知道这位新天子为什么要迁都。原来,他迁都的目的完全是为了自身安全,因为他担心三叔会突然攻打帝都,自己实力不足,继续住在宛丘是很危险的。而亳城以北就是他二叔阏伯的封地,二叔精通兵法,善于治军,部下又有一支能征善战的队伍,迁都亳城,就可以借助二叔的力量抵抗三叔的进攻。
不久,姜实沈果然出兵攻打帝都,姜阏伯奉帝命出兵迎战,经过了数月的恶战,终于击败了三弟姜实沈。
姜实沈兵败服输,表示不再反对姜谣称帝。于是,战乱平息,叔侄和好。
姜谣虽然博学多才精明能干,但体质却很差,经常闹病。加上宫中美女众多,他又天性好色,造成严重的精气亏损,元阳不足,身体很快就垮了下来,刚过四十岁便一命呜呼了。
姜谣二十岁即帝位,在位执政虚记二十三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帝谣二十二年(戊午,前3003),终年四十二岁。死后遗体葬在宛丘城外帝喾陵,帝号谣,尊号帝喾高辛氏。
姜谣在位年表
前3024(丁酉)元年
前3023(戊戌)二年
前3022(己亥)三年
前3021(庚子)四年
前3020(辛丑)五年
前3019(壬寅)六年
前3018(癸卯)七年
前3017(甲辰)八年
前3016(乙巳)九年
前3015(丙午)十年
前3014(丁未)十一年
前3013(戊申)十二年
前3012(己酉)十三年
前3011(庚戌)十四年
前3010(辛亥)十五年
前3009(壬子)十六年
前3008(癸丑)十七年
前3007(甲寅)十八年
前3006(乙卯)十九年
前3005(丙辰)二十年
前3004(丁巳)二十一年
前3003(戊午)二十二年
第169章 十五任帝亲义()
在位起讫:公元前3003前2971年。
生卒年:公元前3033前2971年。
出生地:宛丘(今河南周口市淮阳县)。
立都:亳城(今安徽亳州市亳州镇)。
迁都:高辛(今河南商丘市西南高辛镇)。
年号:亲义元年(己未,前3002)。
帝亲义,男,姓姜,名亲义,号高辛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帝喾高辛氏政权的十五任帝。
姜亲义的祖父是帝喾高辛氏政权的十二任帝姜姗先,父亲是十三任帝姜森浸,十四任帝姜谣是他的兄长。
姜亲义于森浸十二年(戊子,前3033)出生在帝都宛丘,他是十三任帝姜森浸最小的儿子,是姜森浸最宠爱的一位少妃所生。他从小聪明伶俐,帝森浸对他十分宠爱,意欲将来传位与他。谁知姜森浸不到六十岁就死了,他去世时亲义才只有九岁,根本没有称帝的能力。大臣们拥立他的七哥继承了帝位。姜亲义从小喜欢练武,和二叔阏伯很合得来,父亲死后,他索性就住在了二叔的都城商丘。姜亲义喜欢游山,他仗着自己武艺高强,经常独自上山游玩。在他二十岁那年秋天,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当地一名能征善战的少女。
当时姜亲义正带着两名随从在山上游玩,忽见树林间的一片草坪上,有三位少女正在舞枪弄棒,看样子也是一主二仆。那女主人看上去也就十七八岁,柳眉凤目瓜子脸,颇有几分姿色。两名女仆,一个薄嘴片,一看便知道是个能言善辩的主;另一个大眼睛,满眼透着机灵。姜亲义向来不把女孩子看在眼里,而是从旁说三道四,惹得三位女孩子都生了气。那薄嘴片女孩把手中棍一摆,喝道:“哪里来的胆大狂徒,竟敢在小姐面前撒野,你活得腻歪了吧!”姜亲义笑道:“你这小丫头还挺敢说话,这种话可不能乱讲,小心祸从口出,惹来杀身之祸。”薄嘴片女仆哈哈大笑:“瞧你那德性,一看就是绣花枕头,怎么,不服气?那就过来和本姑娘比试比试?”那大眼睛的女孩也摇了摇手中枪,说道:“有本事你就使出来吧,可千万别说你要当缩头乌龟!”姜亲义闻言大怒,挥舞手中大棍就冲了上去。
双方话不投机便打了起来。
两位女仆同时出击,一枪一棍两面夹攻,和姜亲义打在一处。
那小姐却十分冷静,不声不响地站在一边观阵。
姜亲义年轻好胜,见两名女仆武功平常,根本不是自己的对手,越发狂傲起来,冲着旁边观阵的姑娘喊道:“丫头,你也上来吧,让我好好教教你们!”
姑娘羞得满脸通红,立刻恼羞成怒,喝令两名女仆退下,自己操起一根大棍便和姜亲义打了起来。姜亲义完全没把她看在眼里,心想,一个贵族家的小姐,每日里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能有什么本事,不出两个回合就得认输求饶,到时候我在好好奚落她一番。没想到适得其反,几个回合下来,姑娘倒没认输,而是姜亲义自己连着吃了姑娘两棍,一棍打在了上,一棍打在了腿上。虽然姑娘手下留情,姜亲义还是被打的一瘸一拐的。他吃了一惊,这才不敢大意,使出了看家本事,结果还是被人家打败了,只好认输,向人家赔礼道歉。那姑娘也是个通情达理的人,也向他倒了歉,双方和好。
通过相互问讯,姜亲义了解到三位少女果然是一主二仆,女主人名叫云,是黄帝轩辕氏的后裔,也是贵族出身,幼年便从师学艺,练就了一身武功。不打不相识,此后他们便成了好朋友。
不久,姜亲义拜托二叔阏伯为他们做媒,他便娶了那位云姑娘为妻。二年后,云姑娘怀孕,于帝谣十四年(庚戌,前3011)生下了一名男孩,取名上施。
姜亲义在商丘居住的那段时间,一切生活费用都由二叔免费提供,他平时大多数时间是跟阏伯学习武艺,探讨学问。因此,他不仅是二叔的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而且是二叔部下一位远近闻名的大将军。
姜亲义原本已无心于帝位,只想游历江湖,交朋结友,逍遥自在地度过自己的一生。谁知他的七哥短命,四十二岁就死了。因为儿子年幼,他临终前没有确立帝位继承人。朝中群臣便推举他的弟弟姜亲义为帝。
于是,帝喾高辛氏政权的十四任帝姜谣死后,他的弟弟姜亲义便在亳城继承了帝位。以己未年(前3002)为亲义元年。
姜亲义即位后不久,又在亳城以北新建了一处新的都城,他将新都命名为高辛(今河南商丘市西南高辛镇)。
亲义三年(辛酉,前3000),姜亲义正式迁都于高辛。
姜亲义执政时期,非常倚重二叔阏伯,拜他为相,二人关系极为密切。阏伯晚年时热衷于天文观测,他在阎集北筑丘观测大火星。其丘高三十余米,底部周长三百三十米。大火星又称商星,因阏伯在此筑大土丘观测商星,故该地被称作商丘。此地名一直延续至今,已经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今阏伯台上仍存有阏伯庙及大殿、拜厅、鼓楼、钟楼等,皆为元、明两朝后建。
姜亲义三十一岁即帝位,在位执政虚记三十三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亲义三十二年(庚寅,前2971),终年六十三岁。死后遗体葬在宛丘城外帝喾陵,帝号亲义,尊号帝喾高辛氏。
亲义在位年表
前3002(己未)元年
前3001(庚申)二年
前3000(辛酉)三年
前2999(壬戌)四年
前2998(癸亥)五年
前2997(甲子)六年
前2996(乙丑)七年
前2995(丙寅)八年
前2994(丁卯)九年
前2993(戊辰)十年
前2992(己巳)十一年
前2991(庚午)十二年
前2990(辛未)十三年
前2989(壬申)十四年
前2988(癸酉)十五年
前2987(甲戌)十六年
前2986(乙亥)十七年
前2985(丙子)十八年
前2984(丁丑)十九年
前2983(戊寅)二十年
前2982(己卯)二十一年
前2981(庚辰)二十二年
前2980(辛巳)二十三年
前2979(壬午)二十四年
前2978(癸未)二十五年
前2977(甲申)二十六年
前2976(乙酉)二十七年
前2975(丙戌)二十八年
前2974(丁亥)二十九年
前2973(戊子)三十年
前2972(己丑)三十一年
前2971(庚寅)三十二年
第170章 十六任帝上施()
在位起讫:公元前2971前2952年。
生卒年:公元前3011前2952年。
出生地:商丘(今河南商丘市城区南部)。
立都:亳城(今安徽亳州市亳州镇)。
迁都:高辛(今河南商丘市西南高辛镇)。
年号:上施元年(辛卯,前2970)。
帝上施,男,姓姜,名上施,号高辛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帝喾高辛氏政权的十六任帝。
姜上施的祖父是帝喾高辛氏政权的十三任帝姜森浸,父亲是十五任帝姜亲义,母亲是黄帝轩辕氏后代姬云。十四任帝姜谣是他的伯父。
十五任帝姜亲义少年时代居住在二叔阏伯的封地商丘,平时只是习文练武,抽空时常到山上游玩。在他二十岁的那年秋天,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黄帝轩辕氏后裔的一名少女。少女姓姬,单名一个“云”字。姬云姑娘是当地一名能征善战的少年女侠,在当地颇有名气。
当时姜亲义正带着两名随从在山上游玩,忽见树林间的一片草坪上,有三位少女正在舞枪弄棒,看那穿着打扮,就知道是一主二仆。那女主人看上去也就十七八岁,柳眉凤目瓜子脸,颇有几分姿色。两名女仆,一个薄嘴片,一看便知道是个能言善辩的主;另一个大眼睛,满眼透着机灵。姜亲义向来不把女孩子看在眼里,当场说了几句讽刺挖苦的话。一下子惹恼了三位女孩,双方话不投机便打了起来。结果姜亲义被打败了,只好认输,向人家赔礼道歉,双方和好。不打不相识,此后他们便成了好朋友,关系密切,彼此相爱。不久,由二叔阏伯做媒,姜亲义娶了少女姬云为妻。这位姬云便是姜亲义的原配夫人,她于帝谣十四年(庚戌,前3011)生下了一名男孩,取名上施。这个男孩就是姜上施。
公元前3003年,帝喾高辛氏政权的十四任帝姜谣去世,朝中大臣们迎请他的弟弟姜亲义继承帝位。姜亲义便带着全家人离开商丘,前往帝都亳城即位。
因为父母都喜武,姜上施也从小在父母的指导下习武,十几岁时,他便成了能文善武的少年英雄。亲义三年(辛酉,前3000),姜亲义正式迁都于高辛。父亲迁都高辛以后,于亲义六年(甲子,前2997)把长子姜上施封在了旧都亳城。
姜上施没有辜负父亲的希望,在亳城积极领导当地族民发展生产,建设家园,改善族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当地百姓的好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