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跑偏的帝国:大明王朝谁当家-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果我们将陈奉放在正式权力的天平上称一称,他不过就是正八品的小吏,只能相当于我们今天的科级干部。按说他们根本无法与与权力秩序内的官员相抗衡。可事实情况却并非如此,他领着一帮主动投靠来的亲信党羽在湖广地区为所欲为,将征税的过程直接升级为流氓式的拦路抢劫,竟无人可以制衡。

    这种人好像生来就具有做恶人的天赋,他派出手下四处打探富户人家的祖坟位置,探听到结果后,就认定这些祖坟下面有矿,按照皇上旨意要挖。富人只好给陈奉献上金银,来赔偿矿监的经济损失。陈奉在自己作恶的同时还鼓动手下人作恶,其党羽们敢在光天化日之下闯入民宅,『奸』『淫』『妇』女,大胆一点的干脆将『妇』女掠入税监办公的官署。

    矿监税使虽然身负皇命,但他们在地方上的疯狂无异于流氓阶层。也就是说,矿监集团的发展是以网罗利用流氓阶层为前提的。当地官员也对陈奉这种流氓式的做法敢怒而不敢言,更谈不上配合他们的工作。

    由于权力枝节向下层层递延,对于那些长期居于内宫的宦官们而言,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制度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由此他们流氓式的手段也不仅仅只限于牟取皇权利益范围之内,反而以极大的势能向整个权力体系辐『射』。对于陈奉们来说,他们根本没有官家制度的概念,在他们的眼中,只对皇帝一人负责。如今他们是奉了皇命,那么其它的都不在话下。

    一次,陈奉从武昌到荆州征收店税。消息被当地的官员故意散布出去,商人和老百姓得知后,数千人聚集在他必经之路鼓噪起哄。即使沿途有官兵护卫,陈奉也被飞来的石头砸伤。事后,陈奉向万历皇帝告状,说当地官员如何不配合自己在下面开展工作。他提供了五名不配合他工作的官员的名单,然后将罪责全部推到五个人的头上。这不是为难我这个宦官,而是拿你这个皇帝不当回事。

    明神宗一怒之下将陈奉供出来的几个人全都抓到北京关入监狱,其中就有湖广佥事冯应京。

    冯应京是老百姓心目中的好官,在当地有着极高的威望。老百姓给的威望,很多时候在帝国官员们看来是毫无意义的。因为在那样一种权力运行机制下,老百姓既不能决定官员的升迁,又不具备对官员的加害能力。所以在当时的大部分官员看来,能不能得到老百姓的认可是无关紧要的,能够纳入正式权力的运行秩序才是最有效的。

    像冯应京这样的好官,被朝廷派去的锦衣卫抓捕之时,那些认为他是好官的老百姓也只能干瞪眼看着,帮不上忙。

    陈奉无中生有地将冯应京的罪状公布出来后,老百姓难抑心头的怒火,上万人将他的住所团团包围。陈奉心虚,就躲藏到了楚王府里。巡抚支可大从中调停,极力维护陈奉。老百姓一把火烧了巡抚衙门的正门,并捉住多名税官将其捆绑后扔进长江,两名锦衣卫缇骑也在这次『骚』『乱』中也受了伤。

    由于武昌当地『政府』的军事力量已被税使控制,所以陈奉在躲入楚王府里还能够调动地方军队前往平『乱』,由此可见地方权力自主『性』的丧失。民变发生后,地方官府不仅不敢处置违法的税官,甚至还在陈奉的指挥下动用了官军镇压民变。在官兵们暴力相向之下,事态得到暂时的平息。聚众的百姓虽然散了,但就整个事件而言,不仅没有妥善解决,反而使矛盾更加激化。军事镇压不仅没有达到平息事件的目的,反而触犯了众怒,民变向整个湖广地区扩散。

    陈奉在楚王府里躲了将近一个多月,他担心再留在地方会有『性』命之忧,于是请求万历皇帝将其召回京城以避难。事态发展到这种地步,地方『政府』已经无力来左右事态的发展,最后在陈奉的授意下,巡抚支大可向中央『政府』发出求援。

    当万历皇帝将陈奉从湖广地区召回的时候,他携带着从地方收刮来的“金宝财物巨万”,在地方军队的护送下,绵延数里。在陈奉回京的同时,冯应京也被解往京城受审,老百姓十里相送,嚎哭不绝。一边是从地方上收刮来的民脂民膏,一边是从地方上收获的民心民意。收刮民脂民膏的人,成了权力的宠儿;而收获民心民意的人,反而成了权力的弃儿。冯应京穿着囚衣坐在囚车里,用动情的言语劝老百姓不要再闹下去,给皇帝添堵,给朝廷添『乱』。

    冯应京和另外几个阻挠陈奉的官员被押解到北京后,拷讯关押,三年后才被释放。那个阻挠开矿的知县则瘐死狱中。而在地方上捅了大篓子的陈奉回京后,风光依旧,邀功受宠。有两名不识时务的监察官员说他的坏话,也被明神宗撤职法办。

    皇帝不加掩饰的偏袒使得在京科道官员除了愤怒就是无奈,而帝国权力系统内部日趋紧张的权力党争迫使那些高级官员在这件事上保持沉默,他们也不敢贸然表明自己的立场,只能持一种观望态度。这样在无形之中就加剧了皇帝和科道官之间的对立,也消耗了帝国的权力能量。

    明神宗和科道官员对立关系的日趋紧张传递出了一个信号,那就是陈奉这些太监税使们手里把持的才是皇命所在的正式权力;而那些不配合陈奉工作的州府官员就是对抗皇命的逆臣。

    冯应京等地方官员之所以在陈奉来到地方后,表现得如此激烈。固然有维护地方科层权力集团利益的因素在里面,但也是出于地区稳定的考虑。

    当这些地方官员正准备动用自己的权力与之周旋,以万历皇帝为首的中央权力集团就挥动自己手中的大棒,给以沉重的打压。地方官员权力空间被打压得越厉害,陈奉们在地方所占据的空间也就越大,收刮得也就越发厉害,而这一系列行为的最终结果则是国家的衰亡。
://201803 。
手机阅读请点击://201803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