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一把刀-第1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众人这心气开始有些稳了,老者趁势鼓动道:“我蒋家现有八百担粮草,足够咱们吃三个月,只要咱们在这把那杨天主力死死拖住,三月之内,朝廷平乱的王师怎么也能到了,到那时,反贼旦夕可灭,到时候咱们可都是有大功在身的人,皇上论功行赏,诸位,加官进爵,分封田地,可都不是什么难事。”

    老者这一番话讲完,众人更是心气高昂,是啊,那杨天领着主力在庄子外面,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把他们拖在外面,到时,一准是大功一件。

    胖墩地主脸色也不慌了,白里透着红,在那侃侃而谈:“蒋公此言大有道理在,要我说,还是咱们胶州起的义火汹涌,竟烧的那反贼亲自带人来此,必是他恐惧在场诸公一身正气,想来胶州……”

    话头没说完,外面急匆匆脚步声响起,一名皂帽小老头急慌慌的进来,开口语气都打着颤音:“老,老爷,二,二二郎神带人打进来了。”

    “什么!!!”

    “呼啦啦~”

    刚才还心气正盛的众人惊呼一声后,不约而同的往门口跑去,一中年一青年,一左一右扶着那蒋公,也要往外跑。

    庄门口,沈来三人警惕的护着杨天进了庄子,庄子里到处都是哭嚎奔逃的壮丁跟家眷,杨天边走边摇头失笑:“就这庄子,还能阻我杨家军是怎得?真是……痴人做痴梦。”

    庄子里开始响起杨家军的呼喝声:“双手抱头跪地,不杀,双手抱头跪地,不杀。”

    一刻钟后,庄子后宅,胶州众士绅地主一个没跑,还是在那房间里,只不过他们现在是跪着,对着主位上坐着的杨天。

    杨天一个个拿眼扫过,扫到那蒋公左边一青年时,目光顿了一顿,这人面色白皙,长相还算方正,此时脸上却是毫无惧色,一脸愤慨的怒视着自己。

    杨天蓦地起身,哒哒两步跑过去,抬脚就是一踹,正中面门,他踹,踹,踹踹踹……

    “……疼,哎吆,别打,我错了,别打,哎吆。”青年坚持一会,实在受不了身上这疼痛,活了二十多年,娇生惯养的,什么时候他被人揍过?一腔怒意顷刻化为惧意,哀哀求饶着。

    “呜呜,我,小的错了,别打了,呜呜……”

    踹,踹,踹踹踹,杨天丝毫没停脚的意思,踹的倒是不重,但侮辱人,踹的青年满地乱滚。

    沈来李全等亲卫奇怪的看着有点失态的杨天,他们老爷平时不这样啊,今儿是怎么了?

    “呼……”踹够了,杨天长出一口气,瞥了眼畏畏缩缩,蜷缩在地上那青年,平静的扫了一圈跪在地上的众人,有的一脸慷慨就义的表情,只有两人,剩下的,全是谄媚讨饶的看着杨天。

    “杨,杨公子,不,陛下,求陛下开恩,我蒋家万没有要冒犯……”

    杨天静静的一挥手,正在开口求饶的那蒋公以为他有话说,住口摆出一副洗耳恭听的姿态。

    “这些人,还有他们的直系亲属,不论……老幼,全部砍了。”

    “是。”

    说完,杨天负手出了房间,刚出门口,背后突得声音响起。

    “杨天你这狗贼,将来你不得好死。”

    “陛下,陛下!饶命啊,我蒋家愿意诚心归顺陛下,饶了我全家吧,啊!呜呜……”

    半个时辰后,午时三刻正好,日头当空,胶州连着出了两代进士的蒋家庄子,近二百名少中老哭嚎着跪成三排,每人身边两名杨家军,一人压着,一人举刀,目光都看着正负手低头作思考状的杨天。

    “……呜呜,娘,爹,我怕。”有孩子在那哭闹。

    沈有容在旁看着杨天的面色,抬头看了看时辰,低声道:“小天,下命令吧,记住,慈,不掌兵。”

    “……李全,砍吧。”

    “是。”

    近二百把黑红长刀,齐齐落下,哭嚎声嘎然而止,杨天脸色漠然的看了几眼,转身大步向外走。

    “杨先生,下个日程?”

    “老爷,咱们得去胶州红花农庄跟棉纺厂转转。”

    “唔,好。”

    自六月十八日起,到七月五日,短短十七天,四府各地士绅豪强或有心,或被煽动,纷纷‘起义’讨伐反贼杨天,遭到血腥镇压,一时,人头掉落无数,粗略算了算,有近七千人,这还不包括那些受牵连,被罚去做苦役的那些人,有后世民间野史,称此为。

    “血色十七。”

    skbshge

第223章 安民心的笨法子()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哈哈哈,痛快。”

    “石岳贤弟,来,当浮一大白。”

    “顾兄,喝!”

    夏日炎炎,十几辆四轮马车行驶在通往登州府城的官道上,近三百名四府的秀才童生聚在阴凉通风的马车里,大呼小叫,喝着美酒,吟着词,骂着那反贼杨天,骂一声,周边喝一声彩,得意的畅饮一口醇香的美酒,尽显狂士风范。

    马学友,字石岳,是一名来自那反贼杨天家乡潍县的秀才,据他说,他不甘那反贼倒行逆施,做那大逆不道之举,故此,这位义士到处在四府寻觅志同道合之辈,一同到那还没被那杨天攻下的登州府城,与登莱巡抚陶朗先,总兵杨国栋两位大人共襄盛举。

    自五月二十三日起,这位义士一月之内走遍四府,各地县有志向的秀才童生,无不慨然应允,加入他那越来越壮大的队伍,一路上,众人走得‘小心翼翼’,一路与那杨家军无数次擦肩而过,‘险象环生’。

    待见得离目的地登州府城只有三十里的时候,听马学友说,这里已是朝廷的地盘,众人那心中豪情开始澎湃,有人开始学那书中所讲的狂生本色,摇头晃脑,吟诗作对,不时骂一句那反贼,再加上美酒在手,真是快哉,唯独可惜没有佳人呐。

    “石岳,喝。”

    “文坛兄,请。”

    一身儒服,却是五大三粗的马学友慷慨豪迈的仰头看似在那咕嘟狂饮坛中酒,惹得马车上二十几名同伴鼓噪喝彩叫好。

    “哈哈哈,石岳好样的。”

    “哈哈,来,咱们也喝。”

    放浪形骸,方是书生本色。一群人也不过问那美酒是从哪来的,这一路上用的这大车又是从哪来的,反正能者多劳,俨然是他们领袖之一的马石岳,自是那能者。

    美酒再香,他也是酒,很快,大多数人已经醉倒在马车上,倒前,唯一的念头就是,到了登州府城,自有两位大人代朝廷,代皇上犒劳他们这些为国尽忠的义士。

    “平了那反贼后,到那时,呵呵,举人,进士,不再是梦。”

    安丘县秀才顾庭伟,刚才做了一个梦,梦里面,他考上了多年不中的举人,一瞬间,周围乡里献上的万亩田地,府里的美女妻妾,成群的家仆恭敬的磕头高喊顾老爷,鞭炮齐鸣,以前那需要仰视的刘举人关举人,也是笑呵呵的与他把酒言欢,正得意间,蓦地闻听一阵大骂哭嚎声。

    怎么会有哭嚎声?好像隐隐听到那马石岳的名字,马石岳是……啊,是了,顾庭伟有些清醒了,他们刚才正在通往登州府城的路上。

    “唔~哈,咦?”

    揉着困眼,他醒了,眼前天色有些昏暗,酒后口干舌燥,正想出声要碗凉茶解渴,突然身子一阵摇晃,他,终于彻底清醒了。

    这是在船上!

    旁边传来的哭嚎声,大了,能听的清清楚楚了,他知道这不是做梦了:“狗日的马石岳,你个无耻小人,呜呜……”

    半响后,弄明白发生了什么的顾庭伟,呆若木鸡了,他们这些人,全被那马石岳给卖了,他们,被扔在等候在登州军港的一艘大船上,此行,不知去何方。

    马学友看着海面上渐行渐远的十几个小点,嘴里喃喃自语:“别怪我,那反贼……可是我妹夫。”

    三日后,一行船队靠了岸,顾庭伟被船上人粗暴的推搡上来,站在甲板上,他举目四顾,这是一座面积不小的岛屿,岸上正有来来回回怕有千百名的那杨家军在持刀警戒,沿着跳板下了船,站好,当前一名年轻汉子,脸色黑中见红,明显是被海风吹的时间长了。

    汉子一指后面这岛,大声说道:“欢迎你们来到二郎神的领地,以后,你们就在这里修路盖房子,修缮港口,种地养马,要是运气好,还能跟当地的女子配偶成亲,这里是,济州岛。”

    “………………”

    。。。。。。。。。。。。。

    “老爷,俺给你磕头了。”

    “唉,王叔啊,你这是要干什么?快起来。”

    “老爷,俺也给你磕头了。”

    “俺也是……”

    “快,快起来,你们这是做啥嘛,都快起来。”

    胶州一处红花农庄,几百名庄户围着一个人磕头,是他们的二郎神,他们发自真心的感谢二郎神让他们过上了吃饱穿暖的好日子。

    杨天扶起这个,那个又跪下磕头,好一番忙活,本来天气就热,等招呼这些庄户到了阴凉处,杨天已是满头大汗。

    擦擦汗,喝口凉开水润润嗓子,杨天站着,庄户们围坐在杨天周围。

    “咳,叔伯兄弟们,婶娘姐妹们,那个,我来说两句啊。”

    “好。”众人热烈鼓掌。

    杨天娓娓说起,先是回忆了一番以前的苦日子,接着又说现在的好日子有多么来之不易……

    “……按说咱们这好日子都过上了,该可以松快松快了吧?可是不行,没到松快的时候,大家都知道啊,那朝廷,还有那后金跟草原上的鞑子,他们可不想让咱们过上好日子,那么咱们应该怎么办呢?”杨天说到这里,顿了一顿,环视一圈庄户。

    有人猛地起身喊了:“老爷,谁不让咱过上好日子,咱就跟他拼了。”

    众人开始七嘴八舌的附和:“对,拼了,什么朝廷,还有那狗鞑子,不让咱们过上好日子,咱们就跟他们拼命。”

    等庄户们讲的差不多了,杨天摆手示意大家停下听他说,接着说道:“对,大家说的都对,谁不让咱过上好日子,咱就跟他拼了,可怎么拼呢?”

    有人适时喊了:“保卫家园,人人有责。”

    “对,精忠报国,没有强的国,哪有咱的家。”又有人喊了。

    “跟着老爷走,保卫咱们的家园,保卫咱们的国家。”

    “对,跟着老爷走,这是咱们的家,这是咱们的国。”

    几句话一下来,庄户们一听,简单易懂,都能听明白,说得,也是大实话,不跟着二郎神走,跟谁走?

    当下人人自发喊道:“跟着老爷走,这是咱们的家,这是咱们的国,保卫咱们的家园。”

    “这小子……好手段。”沈有容在一边自是看的明白,简单几句话,这大义跟实际切身利益结合在一起,庄户们自是感同身受,这些人的忠心,自是腾腾的往上冒。

    等杨天给他们讲明,这家庭联产承包具体是个什么章程后,庄户们更是兴高采烈,他们以后可以承包田地了,交上该交的租子,剩下的就全是他们的了,不用像现在,虽说能吃饱,可毕竟这地不是他们的,给二郎神老爷干虽然好,可还是将来承包的地,那才叫自家的地。

    沈有容独自在那推敲:“唔,这联产承包,其实就是把地给百姓们种,收租子而已,不过,有了是土地就要交租的规定,这国家,确实不缺粮了,再加上那商税,这小子这些想法看着简单,却实用,就是那些士人不知怎么想,要是让他们知道孔家都被押去朝鲜种地,怕是全天下的士人都不会过来投效,……老夫想这么多干什么,这小子压根就不在乎那些士人,看来我沈家这些小辈,也得改改策略了,凭本事上进,呵呵,合老夫胃口。”

    跟庄户们依依惜别,上了马车,杨天揉揉笑得有些僵硬的脸部肌肉,沈有容打趣他道:“这笑得,假,真假,不过假中有真,算你能耐。”

    “……”杨天颇有些哭笑不得,老人话中那讽刺意味他听得出来:“老伯你这话说的,我也不能冷着脸给百姓们看不是,那些话,百姓们心里明白,可他们说不出来,我只是让人替他们说出来罢了。”

    “你小子这脑子里咋想的,朝堂上的那些道道你也懂,虚虚实实玩的还挺溜。”

    “明朝朝堂上的那些道道我可不懂,呃,”杨天一时语塞,也不能说他是看着电视上学得吧,算了,转移一下话题:“杨先生,下个日程?”

    “回老爷,是去棉纺厂。”

    “唔,好。”

    沈有容异样了,问道:“小子,你要在棉纺厂再来一遍这个?”

    “呵呵,是啊老伯,两个月之内,我要走遍四府民间,跟百姓们唠唠家常,我脑子笨,想不出什么好办法让百姓们把这心向着我,只好用这笨法子了。”

    “……………也许你这笨法子,比什么都好使,这四府民心,稳了。”

    skbshge

第224章 我的条件() 
阳谷县(今属聊城市),兖州府最北端,与东昌府接壤。

    自五月二十日起,红花建筑队就在阳谷县与东昌府莘县接壤地段,运河两岸一百米处,东西各建了两座占地五十亩的军营,到六月十日,短短二十天,军营建成。

    三团团长李涛亲率三团一营二营跟新成立不久的炮营并五十门野战炮二百名炮兵驻扎在此,每天除了训练,就是在运河两边河面上各拴着四条乌篷船,轮值的两排家丁陪着几名红花商会管事到河面上来来往往的船只上查验。

    刚开始几日有船想硬闯,家丁们也不跳帮上前拦着,只是拿起竹哨一吹,‘哗啦’南北相距一百步,两条横跨近二十五丈河面的铁链被拉起,细看,是两岸各有十头牛在那用力拉着,铁链锁江,几十杆鸟铳射击一轮,没船敢不停了。

    只好让他们上船翻看,可奇怪的是,这也算设卡了,这些人却只是‘翻看’,并不收税,问明白身份背景,货物清单,产地哪里,怎么来的,运向何处,价格如何,就挥手放行,船上人奇怪之余,也是暗自庆幸的继续上路。

    “听说兖州府如今不是我大明的地盘了,是叫一个二郎神的地盘,奇怪也哉,那二郎神既然造反了,怎么不堵上漕运?”

    “想必这些人就是那二郎神的人了,虽然霸道,做事倒是规矩的很。”

    “我说二位,就别闲聊了,咱们快走吧,到京城交接完毕,回老家享福去喽,我可再不走这兖州府,现在平静,备不住哪天朝廷就派大军过来平叛,到时候,咱们要是碰上了,反贼咱不去说,那官兵,可不是些好东西啊。”

    “对对对,老方说得对,交完这批货,咱们还是绕远路回家的好,本来我还想从北面进批货回福建,现在看来,这运河不能再走了,回家等着出结果再说吧。”

    来来往往的船只,大多都有了这个自认为明智的判断,这时还没打起来,过几天一定打起来,官兵,反贼,照以往的经验看,双方都不是好东西,挣完这次银钱还是先歇歇吧,省的遭了池鱼之灾。

    慢慢的,河面上来回的船只越来越少,除了硬着头皮继续北上运粮的漕船,南下的船只几乎不多见了,不光是河面上,就是沿着运河两岸南下走陆路的人们也不多见了,二郎神在兖州府造反了,朝廷虽然想掩饰这个消息,却是一厢情愿,北直隶南直隶河南,就连山西那边的官家富户都知道了。

    山咚有个二郎神造反占了兖州府已经月余,朝廷竟然毫无动静,也不说派兵攻打,只是把山西镇边兵三千调到了天津,好像山海关那边也来了三千精兵,更有的神通广大路子广,打听到好像在天津兵仗局,有些海外传教士跟几名官员还有一名太监在那里监造生产红夷大炮,有人推测可能是这个原因?听说那二郎神可是有大炮的。

    六月二十五日,有三四十骑沿运河南下,刚过东昌府,即放慢马速,那小心翼翼探头探脑的作态,就是傻子也看出来了,这行人有问题,李涛当即带人拦住,一问才知道。

    “我等乃是朝廷钦差,来此招安你家老爷的。”

    “…………”李涛一脸纳闷,招安?老爷可没说过要受朝廷招安,明明白白跟他们这些属下说的很清楚,就是造反了。

    “来啊,把他们绑了,押到军营里去。”

    “大,大胆!本官可是钦差,钦差你懂吗?哎吆。”吏科都给事中魏大中刚想再说,‘啪’李涛甩了他一耳光,不耐烦的说:“钦你娘,再啰嗦就把你们砍了,都老老实实在这等着,见不见自有我们老爷说了算,来啊,都给老子绑了。”

    “是。”

    三十名天子亲军加三名钦差,就这样刚到兖州府就被拿下,在军营里,吃的是杂粮馒头,菜是糠腌菜,喝的是凉水,住的是马棚边上的柴房,旁边马棚里那骚臭气传来,别提多‘爽’了。

    “呕……呸……”

    两名实权官员,一名随堂太监,三十名天子亲军,不说锦衣玉食吧,可也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主,什么时候受过这待遇,这天本来就是盛夏,那空气憋闷的像着了火一样,再加上这跟猪一样的吃,住,一行人只觉得那地狱不过如此。

    “我,我怎么这么命苦啊!”

    可不是倒霉催的么,接了这破差事,三名钦差看看彼此,欲哭无泪。

    “老爷,明朝钦差来了,说要招安老爷。”

    “唔,现在在哪里?”

    “一到阳谷县地界就被三团长扣押在军营了,您看是不是把他们接过来?”

    “……不用,告诉李涛,人就放他那,别死了就行。”

    “是。”

    “招安……招安将来再反叛,那不是背信弃义么,这大义名分怎么办?傻子才受招安,一个多月,朝廷那些官员跟朱由校就想出这招?天真。”

    。。。。。。。。。。。。

    钦差们受苦的第三天,六月二十八日,三十艘漕船组成的船队南下,到了兖州府地界,老老实实的停下让杨家军上船查看,一切正常,挥手放行,等过了济宁州城十里后,见两岸四下无人,从两艘漕船上下来十几名精壮汉子,穿着青布短打,每人身上都背着一两个鼓鼓囊囊的包袱。

    一天后,傍晚,十七名行商到了滕县县城,进城门的时候,城门竟无人看守,任人进出,住进一家普通的客栈,悦来客栈,包了客栈一个小院。

    十七名行商住店的时候,客栈掌柜和气但坚决的看了看他们的路引,上面写着河间府景州人士。

    带头那行商说道:“我等乃是想去莱州府潍县看看,听闻那里如今可是一等一发财的好地方,正要去见识见识。”

    那掌柜呵呵笑了,把路引递还给他,一脸和气的说道:“客官好眼光,如今到潍县做生意,十个里有九个发财,那可是块风水宝地,咱们二郎神的家乡,吆,说着这天就要黑了,几位客官想吃点啥?”

    “嗯,一人来一斤牛肉,来两坛酒,肉包子来一百个。”那行商点的满不在乎。

    “好唻,小二啊,领着客人进后院住店。”

    “嗳,几位大爷,里面请。”

    掌柜看一行人进了后院,这才若有所思的喃喃道:“这一个月,哪还有外地行商敢来二郎神老爷的地盘,行商,一般都住那红花大通铺,一人一晚才五文钱,这些人倒好,住客栈,一人一斤牛肉,一百个肉包子……还要酒,有问题。”

    想了想,掌柜叫过一个识字的伙计来替他看会店,推说要回家看看婆娘儿子吃饭了没,若无其事的出了自家客栈,走了一段,加快脚步到了隔了两个街区的红花盐店。

    “吆,孙掌柜,来买盐啊。”

    “不是,那个,吴兄,我来跟你反映个情况,是这样…………”

    “哦,我知道了,孙掌柜有心了,要是……到时自会有孙掌柜的好处。”

    “那,那我现在该怎么做?”

    “回去,一切如常就好。”

    “好,好。”

    第二天,十七名行商退房,结账,走人,

    孙掌柜乐呵呵的跟对方点头致意:“客官们慢走。”

    “唔,好说。”

    一行人出了滕县东城门,路上人来人往,行人不少,也没人注意他们,一群人有些松了口气。

    带头行商嘴里碎碎念了一句:“第一关……算是过去了。”

    继续往东走,一路走走停停,住的是普通客栈,吃的是大鱼大肉,每次结账走人后,都有几个年轻人到客栈掌柜那询问几句。

    等这行人走到安丘县城,找了间普通客栈住下后。

    安丘县红花盐店后院,传出了几道声音。

    “观察了这些日子,都说说吧。”

    “是,我与食指两人有两次与他们并排走了一段,近前观察,这些人手指大都骨节粗大,手掌厚实,很可能是练家子,身上背着的包袱,有短有长,奇怪的很,行商背着的包袱都不大,一般都是些换洗衣物,吃食,再加上银钱,哪有他们这么式打扮的,那长包袱有十个,有三尺半长,很窄,像是兵器,假设他们有问题,冲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