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一把刀-第1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呵呵,好,我的办法有五个,第一个,二位请看,”持着一根尺长短棍,杨天抬手指在中华地图上。

    “京杭大运河……漕运?”沈有容魏忠贤凑近细看,杨天指的是京杭大运河没错,两人瞬间想到了漕运。

    “不错,”短棍在京杭大运河上来回划了两个来回,杨天沉声道:“就是漕运,将来我天朝还会定都北京,不过这漕运我不会再用。”

    “啪”

    沈有容鼓掌赞叹:“好办法,将来会是海运吧?”魏忠贤在一旁有些恍然大悟。

    杨天点头说道:“不错,老伯您在福建山咚沿海都待过,大海其实没有一些人心中想的那么可怕,将来天朝会用海运,运粮的海船会加上人工划桨,沿海北上,方便快捷,省去漕运多少人力物力。”

    “嗯嗯嗯,”沈有容频频点头,“不错,漕运劳民伤财,运八百万石粮,漕船起码得有近五千艘,漕船不是大木做成,船体也小,时间长了,船体容易败坏,这就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再就是人力,明朝漕丁可有近十万人,浪费,对了,天朝工厂到处缺人,这就是个补充,还有吃喝拉撒,加上一路损耗,八百万石,还得加上上千万石,更不用提……哎!”

    老人最后一声叹息,魏忠贤跟杨天都明白,更不用提明朝这些官员上下其手,多报损耗,运八百万石,实际得有两千万石,多出来这些粮食,一方面肥了那些官员,一方面,也就苦了百姓。

    “小天,第二个办法呢?”沈有容现在有了信心,看来杨天是真想出五个办法解决这不可能的难题了,第一个办法,就已经能养活很多人。

    “老伯别急,漕运改成海运的好处还没说完。”

    “哦,还有何好处?”沈有容想了想,好像都说了啊,魏忠贤也是糊涂。

    “呵呵,老伯别忘了,为了使漕运畅通,运河沿岸,严禁民间百姓打井取水,这么一来,很多好地,反而成了中地下地,有的甚至成了荒地,江南咱们不去说他,南直隶北部,兖州府,东昌府,北直隶运河两岸,多少好地欠收,将来有了海运,两岸装上水车,尽情浇地,又会多产多少粮食?”

    “……大帅说的不错。”魏忠贤这回也激动了,就这漕运一项,好处已经如此之多,这就多出得有一千五百万石粮食啊。

    “小天,第二个办法呢?”沈有容更加期待了。

    “第二个办法,就是税赋,将来天朝的税赋分为两大部分,一,粮食当税赋,二,商税收银,”杨天侃侃而谈:“先说一,天朝的田赋不会再是一条鞭法,是粮食,老伯,魏公公,你们想想,没了中间过银子这一项,特别是不再经那些倒买倒卖的奸商之手,老百姓的日子会好过多少?”

    “嗯嗯嗯,说得对。”两人点头同意。

    “再说商税,嘿,将来我天朝会有足够的银子跟铜钱,天朝商税,在天朝做买卖,必须要交税,这是天朝公民的义务,商税会是天朝财政的主力,两位再想,明朝是把一座山压在百姓头上,什么都得农民承担,而天朝,这大山没了,农民这日子又会好过多少?”

    两人俱是同意:“不错,这又是一个好办法。”

    “第三个办法,在于种植方法,”杨天问了两人一个问题:“老伯,魏公公,你们可知这种庄稼什么最重要?”

    “这……”沈有容跟魏忠贤被这问题问住了,他们还真的不知这种庄稼什么最重要,两人俱是摇头表示不明白。

    “呵呵,是肥料的具体施肥方法,二位可知,有些地,不需要多加肥料,有些地,却得多施肥,套种什么的就不说了,二位可知这肥料怎么做?可不是简单的把粪便扔到地里就算完事了,这肥啊,得加上落叶,杂草按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培实了,沤肥,夏天温度高,沤的快,秋冬,我天朝农业部已经研究出温室种菜,这沤肥也可以用在温室里,沤好的肥,里面那害虫卵跟有害物质几乎没有,洒到地里去,庄稼才能吸收好,长的好,产量,自然就会高。”

    “…………”沈有容跟魏忠贤真真是听得张口结舌,没想到这种个庄稼还有这么多学问。

    “那,大帅,第四个办法呢?”魏忠贤现在相信杨天能解决这个在他看来不可能的难题了,他现在反而有些期待,有些惶恐,期待是后面还有两个办法,惶恐,是因为他觉得之前给杨天的评价还是低了,此人怕是真正的千古一帝啊。

    杨天示意旁边听得一脸崇拜的李全等人把刚才拿来的五个盒子打开,拿出来一一摆放在桌上。

    “番薯,玉麦(玉米),薯仔(土豆)高粱,大豆,小天,老夫没认错吧?”沈有容走过很多地方,这些东西都见过,也吃过,那番薯玉麦跟薯仔都是从福建广咚那些海外番子传过来的,高粱跟大豆古已有之。

    “不错,老伯见识广博,”杨天拿起那颗带着土渣的土豆,“这薯仔,我叫他土豆,那番薯,我叫他地瓜,玉麦么,我称呼玉米,高粱大豆我就不介绍了,我只是想问一下二位,这些可是好东西,特别是土豆地瓜跟玉米,玉米还两说,最重要的是土豆跟地瓜,为何在明朝无人推广?只是单单在南方还有京城周边一些地方种着玩?”

    杨天说起这个有些无奈,土豆地瓜是大前年张大牛带人去蚝镜抓罗雅各,顺便带回来的稀罕特产,杨天当时一见就懵了,这不是土豆跟地瓜么,这可是好东西,怎么会没人推广?难道这里面有问题?

    所以他让张尔忠兄弟俩带人在实验田里,实验了两年,确实是土豆跟地瓜,而且习性也摸的清楚了,也没有毒,确定了之后,今年天朝就会大规模种植,而且这两年他也摸清楚了,那土豆跟地瓜在那些读书人看来,只是种着供赏花,偶尔吃两顿当个零嘴,产量确实高,可那些所谓心怀天下的士人,没人主动说去推广。

    想了两年,杨天也就想明白了,推广得有政府去推广才好,一般百姓哪懂的这些,而那些士人官员,他们哪会去亲自种地试验看看,连瞧都不会瞧上一眼,万般皆下品么,除了书本,其他都是下品,下贱,眼高手低,说的就是现在这些明朝士人了。

    “这……这东西怎么?”沈有容一脸不解,魏忠贤更是瞠目结舌,一脑袋雾水。

    “老伯,魏公公,”杨天两手各拿起土豆跟地瓜,“你们可知道,土豆只要是能种庄稼的地,他就能种土豆,而且土豆一亩地可是麦子的四五倍啊,地瓜更是个好东西,几乎什么地都能种,亩产更是吓人,最少是麦子的六倍,二位,这地瓜,一百天左右可熟,而这土豆,在辽东可种一季,在山咚,可种两季,还不耽误麦种,”

    “小天,那,那这玉米呢?”沈有容激动的声音都有些尖利了,这么高的产量,这么高的产量啊!而魏忠贤,早已经痴了……

    “玉米,”杨天拿起这个棒槌,玉米这东西在山咚竟早有种植,只不过种的不多,种的方法也不对,太密了,要种的宽一些才是,而且经过试验,玉米产量确实没有土豆地瓜那么夸张,亩产也就在一石多些,而且还有些伤地。

    杨天想起前世小时候家里种玉米,在两颗玉米的间距内,他们家会种上大豆,到了收获季节,反而玉米产量高了,大豆也可以,他让农业部照着这法子试了试,确实产量高了,中地亩产可以到二百二十斤左右,上等地能到三百斤,而且地的肥料也没流失多少,接着种别的,产量还不错。

    听完杨天的解释,沈有容魏忠贤都是痴了,小麦上等地能亩产二百斤,已是高产,这玉米虽不如土豆地瓜,可也是好东西啊。

    “最后还有这高粱,老伯,魏公公,高粱耐旱,成熟快,”杨天重新拿起短棍,指着地图:“你们看,辽东,山咚,河南,山西,陕西,北直隶,到时这土豆地瓜玉米都可以推广,配上咱们先进的种植方法……”

    “小天,那,那最后一个办法呢?”

    沈有容魏忠贤其实已经满足了,有了前面四个办法,生,随便生。

    “第五个办法,不过老伯,这不是最后一个办法,”

    “???”刚才你不是说有五个办法么,沈有容跟魏忠贤都是一头雾水。

    “呵呵,且听我说下去,”杨天示意两人先别发问,手中短棍指着地图上一处地方,“这里,就是我的第五个办法了。”

    “安南?”沈有容魏忠贤两人都认出来了,杨天指的,是安南。

    “不错,”手中短棍重重的点了下安南,杨天看看一脸迷糊的两人,解释道:“老伯,魏公公,你们可知在安南,水稻一季最少在三熟,有的可以在四熟,只要占领安南,可以养多少人口?”

    越南这么落后的国家,水稻也不是改良水稻,纯凭地理条件,养活上亿人口,这个帖子杨天在前世偶然看到过。

    “呼~~~”

    屋中响起两声悠长的粗重声,沈有容满脸通红,是激动的,而魏忠贤,双手按着桌面,似是有些站不稳了,杨天说的这五个方法,很明显,未来天朝会很是轻松的实施,也就是说,未来明朝,不,天朝会有上亿,上两亿,甚至三亿四亿的人口,都,都能养活,噗通~魏忠贤竟再也站不稳,瘫坐在地上……

    “千古唯有之帝王,千古未有之帝王啊……”老魏口中喃喃。

    “那,”沈有容不想再问,还忍不住好奇:“小天,你不是说,还有办法?”

    “老伯,有!”杨天抬手指着中华地图,“咱们中华的土地太多了,现在还有很多荒地未开垦,将来人口变多了,咱们会开垦更多的土地,同时这庄稼种植会一直努力研究,提高产量,良性循环,咱们汉人人口肯定会越来越多,吃的饱,穿的暖,这是第六个办法,”

    第六个……意思是还有?沈有容快兴奋的晕过去了,“还,还有?”

    “有!”短棍指着世界地图,杨天这时候也有些兴奋了,“老伯,吕宋岛不光产白糖,他也是盛产水稻番薯等物的,还有安南再往西,那边的水果,水稻,也是物产丰富,他们都等着咱们去征服,还有这整个世界!咱们天朝人口会越来越多,将来,整个世界都会是我天朝的粮仓,天朝,会征服整个世界!”

    “好,好……”沈有容不知说什么好了,太激动了。

    “嘤咛~”老魏在一边听得心跳过快,彻底晕菜了……

    注:沤肥,古已有之,只不过很多普通农户不懂。

    玉米大豆混合种植,玉米吃地里的氮素,而大豆可以固氮,玉米在明代产量不是很高,而且确实有些伤地。

    土豆跟地瓜就不需要讲了,书友们都明白,这俩玩意,是真的好东西啊。

    skbshge

第283章 东林密议() 
东林书院,宋已有之,中间败落,至万历三十二年,由顾宪成顾元成叶茂才等人出资修复,并在此聚众讲学论道,书院一时间声名大噪,后人称顾宪成等八位开院讲师为东林八君子,由此,也就奠定了东林一党。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啧啧,看看人老顾创的这对联,一直流传到今啊,当然了,在现代,这副对联有了新的解读,可在当时,这副对联简直就像是一位倾国倾城的绝世美女,吸引了无数士子,低品官员特别是那些言官一窝蜂的往上扑啊。

    东林书院每年开一两次大会,就是全国各地的不少士子官员赶来,等人多了开会,每月呢,开一两次小会,就是那苏松常嘉湖离得近的士子官员,他们每月会聚在一块,讲讲学,拉拉呱,增进一下彼此之间的情谊。

    去空谈,经实事。

    啧啧,老顾他们又创造了一句名言,这话多招人喜欢,多招人稀罕呐,脚踏实地,是每个人都喜欢嘴上说说的,所以啊,一群人更是找到了组织,那些士子官员,人人都认为自己不是在空谈,是在做实事,好嘛,一副对联,一句政治抱负,就把多少读书人,士子,低品官员给聚拢到一块了。

    这两句话啊,就像那指路明灯,如果在下面定下严格,而不是松散的会规,如果那所谓八君子以身作则,真正的脚踏实地的话呢,那么东林党可能真能成为一个政党,真正为民请命的政党,可惜他们不是。

    顾宪成,八君子的带头大哥,此人在京为官多年,这人有一个厉害的地方,就是善于结交那些落魄士子官员,还有那些品级低微的言官,家里又有钱,经常资助一下周围那些‘朋友’,一年,两年,三四年,时间长了呢,老顾这在京的名声就起来了,慢慢的,嗳,别说,人老顾的影响力了不得啊,别看没当过尚书,也没入过阁,可人‘群众基础’好啊,在京官员,四品以上,才有多少?四品以下,又有多多?

    下克上,这才是真正的下克上啊,啧啧,各位书友佩不佩服?反正作者是佩服的,要知道,以前朝堂上,基本是内阁跟六部各大尚书说了算,如今倒好,老顾就等于那些在京低品官员的代言人啊,有大佬不服气?雪花片般的折子淹死你。

    老顾在京城呼风唤雨了几年,终于惹得万历不开心,一脚把他踹家里去了,眼不见为净,可万历踹晚了啊,人有了诺大的名声了,回了老家,重开这东林书院,啧啧,凭着开头说的那对联跟‘脚踏实地’的政治抱负,无数官员,数不尽的士子蜂拥而至,一时间真可谓风头无两,这影响力,真可以说是遥控朝堂走向,说是布衣宰相也不为过。

    可问题来了,老顾他们真的是去空谈,经实事了么?答案显而易见,他们只是慷慨激昂的大言而已,他们,是好大言的钻营之辈而已,他们,没做过一件为民的实事。

    八君子,嘿,八位被逼离开京师,还有就是仕途不得意的官员罢了,开了书院,聚拢一群‘小弟’,年年有人替他们上折子,说好话,为他们请命复起,复起的官位不好,人还不稀得去赴任。

    有个美好的抱负,人又多了,势力自然大了,可,又没有严格的会规,那靠什么维系彼此之间的关系呢?显而易见,利益,八君子家里至少有三家是豪富,迎来送往,银子花出去,再加上那好大的名声,慢慢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已经可以左右一些朝堂的走势。

    轻徭薄役,发展东南地区经济,是老顾他们提出来的,乍看,好像是为国为民。

    可东南,也就是苏松常跟周边地区了,这里历来都是明朝财政收入的重中之重,这里赋税减轻了,那么明朝就越加穷了,而苏松常这些豪族,也就越富了。

    所以啊,东林党慢慢就变成了南直隶特别是苏松常三府这些士绅封建资本家的代言人,东林党势大,也就惹得其他地方,比如齐,楚,浙几个地方的官员抱团与之对抗,本来明朝朝堂,只是有些混乱模糊的相互攻诘,自从有了东林这个朋党,明朝廷争也就变成了清晰明白的朋党之争,为了相互之间的利益,日日斗,夜夜斗,连那些六部尚书跟内阁大学士都开始相互攻诘了,明朝,也就干不了什么实事了。

    。。。。。。。。。。。

    正月十九日上午,地处常州府无锡的东林书院,亭台楼阁,假山流水。

    书院东北角有座独门独院,门口上书,修文院。

    修文院里,几名书院仆人正在持着好大的铁剪,修剪院中的花丛。

    院中正屋,装饰的古色古香,屋中桌椅,无不显示出一股年代感,此时正有八位打扮儒雅的中年文士,相对而坐,喝着各自右手边的香茗,有的轻摇手中鎏金折扇,貌似悠闲,却俱是盯着正中过道上一名低头弯腰的小厮。

    小厮面相平常,青衣小帽,年纪在三十许间,看似极为小意的站在那里,被八名一看就很是不凡的人物盯着,也不显得局促,屋中无人说话,很是安静。

    过了约有一刻钟,八位文士俱是满意的点下头,右手第一位的文士长着张驴脸,他开口了:“小拓,说说吧。”

    “是,”那小厮,小拓还是小意的弯腰站在原地:“老爷,还有七位老爷,小的带着两名兄弟,先到了徐州北,经小道进了那天朝,走了不到十里路,碰见一个关卡,检查极严,他们天朝人有一个用铜片打造的身份证,上面体貌特征,生辰年月都有,而且还有姓名书册,过关卡的时候,身份证,体貌特征生辰年月还要跟那册子上一致,才能通过,小的三人……被发现了,两名兄弟拼死断后,小的才翻山越岭逃了回来。”

    驴脸文士一直拿折扇轻拍手心,听的眉头皱起:“照你这么说,进这天朝还是老大难了?”

    小拓脸色沉稳的躬身回道:“回老爷的话,其实也不难。”

    “哦?说来听听。”

    “无他,找个体貌特征跟小的相似的天朝人,弄清楚他的籍贯,杀了,或者做个跟他一样的身份证就可以。”

    书院重地,这小厮说到杀人,语气很是平淡,屋中八位文士,听得也是脸色毫无波动。

    啪~啪~啪

    驴脸文士轻拍手中折扇,半响后开口吩咐道:

    “好了,你先下去吧,回家领百两纹银,先休息着。”

    “是。”

    等那小拓出了屋门,驴脸文士环顾一圈剩下七位文士,“诸位,对那天朝有何看法?”

    驴脸文士对面那文士一脸精明相,他沉吟着,缓缓开口:“天朝……杨天……此人据说灭了孔家满门,杀了四府士绅,这人,跟咱们不是一路啊,眼看再过两月,河上跟海上就要化冻了,嘿,一成过路费……诸位,可记得徐家是怎么没得么?”

    此言一出,其他人脸色俱是一沉,这天朝平白收取他们一成的过路费,还把松江府徐家家主徐本高三兄弟给灭了,使得徐家一蹶不振,平白便宜了其他几家,当然他们也占了徐家一些生意,可占便宜归占便宜,徐家之事,不能再发生在他们身上。

    最重要的,就是这不是一路人上了,杀士绅,灭孔家,收那一成什么税,无所顾忌的到了松江府灭了徐家,要是让此人得了天下,绝没有他们的好果子吃。

    这人,必须死!

    “诸位,咱们必须要想办法除掉此人,”驴脸文士皱着眉头,似是在想着什么东西,其他人都是看着他,过了好大一会,他像是想到了什么不好的事情,脸色变得要多难看有多难看,“诸位贤弟,你们可还记得徐家是因为什么跟那杨天结仇的?”

    “顾兄,是棉布。”

    “对,就是棉布,”驴脸文士脸色很是沉重,“当时那杨天的棉布已经是大范围生产,这才有了跟徐家的冲突,”

    “???”那七位文士听得有些糊涂,他们发家靠的是丝绸,好像跟这不沾边吧。

    可接下来那驴脸文士的一句话,让他们脸色瞬间大变。

    “诸位可别忘了,登州的绸,山咚的桑蚕。”驴脸文士缓缓说道:“此人既然有了生产大批棉布的能力,这丝绸……诸位,这天朝可已经成立一年多了,要是将来……”

    “顾兄,不必说了,此人,必须要死!”

    “对,这反贼,必须要死!”

    屋中众人纷纷慷慨发言,一定要杨天死,政治立场,敌对,家族生意,敌对,还要被天朝收一成税,一成啊!如此高的税额,杨天,生死大敌!!!

    驴脸文士最后做了总结:“先派死士潜入天朝,看看能不能刺杀此獠,同时联络那些海上人,包括那些海外番子,到时候,在山咚沿海登陆,一定要让天朝疲于奔命,不能让此獠安稳发展,”驴脸文士此时正气凛然,“啪”一收折扇,起身慷慨激昂的说道:“诸位,为了我大明,我等有志之士,务必要诛杀此獠!”

    唰唰唰~

    那七位文士脸色激动的一同站起,庄严肃穆的喊道:“为了我大明,我等务必要诛杀此獠!”

    skbshge

第284章 看似平淡的正月底() 
不知不觉,时间到了正月底,辽东还在扫荡,今吉林黑龙江广大区域,正在被天朝军队征服,而杨天带领亲卫团坐镇的沈阳城,却是一时有些安逸。

    城西十里外,一处校场兼马场,科尔沁各部的骑兵共一万一千骑在这接受整训,经检查,退回六千骑,只剩下近五千名三十岁以下的青壮,那些年纪大的,另有安排。

    天朝正式设立骑兵营,一共四营,营规制跟其他步兵营一样,目前只有一个营长,即一营长吕风,曾经平度盐贩子的儿子,从小在马匪中长大,在亲卫团历练了四年,如今已是一名出色的亲卫连长,物尽其用,杨天这次提拔他为骑兵营一营长,也是让他发挥他的长处。

    “立正,向左转~齐步~走!”

    正月底干冷的寒风吹过校场,响起一片此起彼伏的口令声,四个营的蒙人在那笨拙却认真的学着队列,走的笨拙,却真的很认真。

    他们来到这里的第一天,就被集合起来,看了一遍亲卫团的作战演练,看完后,俱都脸色煞白,实实在在被亲卫团那恐怖的实力跟冲天的杀气给震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