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一把刀-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懂了,大哥。”
“今天回去,都给我分好组,把名单递上来。”
“是。”
训完话,杨修跟着杨天往回走。
“老爷,这些话,小生已经写下来了,是不是在家丁们面前宣读一下,好让他们放心,特别是那句,与之生死与共的战友,您看?”
“唔。”
(闹了个乌龙,这莱州卫我又仔细查了查,没说革去,应该还是有的,昨天那段话我已经删了,对感到混乱的书友们再次说声抱歉,真对不住^w^,最近一有空就查来查去,快查傻了,还有请书友们放心,本书虽然成绩不好,不过作者不会写着写着就草草结局,我的构想是写一百五十万到两百万字,没办法,偏执狂,就想尽力写好,对得起关注本书的书友,啰嗦一大堆,抱歉。^^)
第116章 人心 服()
“你是说兖州府滕县那边有规模不小的马市?”
“对,啊,是,团长,我们去了周边几个府州,大多都是散养的马户,马少还干瘦,可看不上眼,我琢磨着不能空手回去吧,我们几人就饶了一大圈,就这样到了兖州府滕县,县城西北方向不远有个黎家集,那有个相当有规模的马市,这几匹马就是了,团长请看,这马都是好马啊,别看有点瘦,这才是好马。”
杨家军军营,专门划的马场上,杨天正跟吕风在那一问一答,时间到了十月三十日,吕风几人出去月余终于回来了,带回来几匹有点瘦的马儿。
“驾~”
杨天骑上去绕着马场跑了两圈,不错,挺温顺,驯养的很好。
下了马,杨天先表扬了下吕风等人的辛苦,这马确实不错,原先一直以为这作战用的战马不说从马里百里挑一,起码也是七,八里挑一吧,可听了吕风的解释,才知道原先的想法错了。
只要这马正常成长,健康的马绝大多数都能用来做战马,而杨天以为的那种十里挑一也有,不过大都是当今马政上的官员贪污钱财,糊弄人所说,还有什么精料必须天天喂养也是胡扯,平时一半精料一半草料就可以把马养的膘肥体壮,天天精料,马儿不得肥成球,不用骑了,全成脂肪马了,全用精料是在战时,消耗过大才用。
心情不错,杨天笑道:“这马什么价位?”
吕风恭敬的回道:“一匹马十六两银子。”
“吕风,”杨天在心里算着:“你估计滕县那边马市上有多少匹?”
“得有将近三百匹左右。”吕风推算了一会,谨慎的道。
三百匹,这就是四千八百两,一匹马要好好养的话,一年下来差不多得耗费八两银子,加起来就是七千二百两。
“唔,你们干的不错,功劳本上给你们记着了,去休息吧,随时准备着,到时候还要你们带路去买马。”
“是。”
这马贵,可是得必须买,不光买马,这养马之人也要多招。
。。。。。。。
平度州城,红花商会平度分会在最热闹的东城区挨着南城区那条槐街上开业已月余,大门口上高挂红花商会四个字的匾额,开业后,有道上不长眼的想做个局,可刚占了点便宜就被一群拿着长矛的年轻人打上门,有不服气的当场被戳死几个,有同伴呼喊想报官,可这些年轻人后面就跟着知州衙门的衙役,二话不说,直接铁链木枷栲身上带走,其他人再没见进去的人出来过,过了半个月,这红花商会就没人再敢招惹了。
商会二楼是一些雅间,供来往客户谈事歇脚,一楼除了东边大厅,隔成三个有二十平方的铺子,其中盐铺早早的就开业了,如今平度州城跟州城附近五里的百姓都来这盐铺买盐,价格比以前低两文,而且绝没有短斤少两,还体贴的用洁白的纸张给包起来,十斤的还能得个瓷罐,别提多方便了。
十一月初一这天,盐铺边上一直空着的一间铺子开业了。
噼里啪啦一顿鞭炮,揭开匾额,简单两个大字,布店。
几个年轻伙计在门口对围观的人群喊着话:“各位大爷大娘,叔伯兄弟,我们这红花布店开业了,认字的请看门口旁边的告板,不认字的请听我们给您介绍啊,本店经营如下,一,上等棉布,面料细密紧致,一尺布才三文钱啊,二呢,本店隆重推出过冬棉衣,这棉衣可不一般呐,最低档次五档二两,最高档次一档的要十两银子一件,这位大叔,您别吸气,本店既然有这么贵的棉衣,他就有贵的道理,老少爷们们好奇吧?好奇就进来看看啊。”
众人真的好奇,十两银子一件,十两可够一家四口美美的过一年了,当下那些有钱有地位的当先领着孩子仆人进去,有些普通老百姓实在是好奇,也进去看个新鲜。
“嗯,这布确实不错,不比那些南布差,价钱更便宜一文。”
“咦,这什么羽绒衣真轻嗳,别说还挺暖和。”
“吆,这件绸子棉衣最轻,而且好看还暖和。”
铺子东边是棉布柜台,西边挂着五档棉衣,都是绸料在外,棉衣上左胸口略往上绣着一朵小红花,从五档二两递增,一直到一档十两,一档纯鸭鹅绒,五档就有棉花鸭鹅绒鸭鹅毛掺着了。
“这十两的棉衣穿着有点小。”
一个个高的富态员外摇摇头,遗憾的把棉衣放下,旁边一个布店伙计上前微笑着说:“这位老爷,本店有三种型号的一档棉衣,有比这个大的,您要不要看看?”
“唔,好,拿来试试。”
伙计从后间拿出一件大号的递过去:“如果老爷还不满意,本店还有专门的裁缝量身定做,不过这费用就要再高一点了。”
“这件正合身,要了,还有,那件也给老夫捎上。”
“好唻。”
伙计态度亲切的把棉衣装好,笑眯眯的送这员外往外走。
“小哥,这什么羽绒棉衣是谁做的?”员外忍不住好奇,问道。
伙计一脸自豪的道:“这当然是我们家老爷,红花商会的会长,潍县二郎神了。”
同样的情景在潍县合五县一州同时上演,杨天这二郎神的名头开始在这周边的民间普通百姓家打响。
。。。。。。。。
潍县县城的布店也开业了,不过杨天没去那边,此时他正跟县衙三老还有林松等手下走在南北大街上。
“三位叔父,如今这潍县县城里,一定要部署好明线暗线,从县太尊到市井九流,有一点风吹草动,我希望第一时间三位叔父就能知道,这县城就拜托三老了,林松他们任凭三位叔父调遣。”
三老的孩子都在杨天那里有了出息,这银钱跟着杨天挣得又多,这权嘛,杨天会做人,把县城让给三老做主事人,他只是派些人在旁协助,这让三老更加满意,权,钱,感情,都有了,杨天跟他们的关系就更是一家人了。
“小天放心就是,”马京大咧咧笑着说道:“上到太尊,下到贫户区,整个县城如今尽在咱们掌握之中。”
“唔,好。”
一行人边聊边往前走,不多时到了一座破旧的大宅子前,说他破旧是这宅子确实年久失修,大门都没有,说宅子大,确实大,从洞开的大门口看去,光那院子起码有一百来平方,七八间北屋。
“这是?”杨天有点稀罕了,这么大的宅子如此破旧,为什么没人买下来。
“哦,”任大同轻描淡写的说道:“这是养济院,牌子已经被人偷走几十年了,里面现在大都住着些孤儿老人。”
杨修低声在杨天耳边解释一番,杨天听完明白了,原来是明朝的官方福利院。
吱呀!
一间北屋那破门开了,出来两个干瘦的少年,刚走出两步,看见大门口一群大人盯着他们,吓得转身跑回去,砰的一声关上房门。
“李全,把屋里这些人都叫出来。”
“是。”
杨天看着院里这五六十人,有七八个是四十以上的老人,其他的都是在十岁到十五岁的孩子,男孩多女孩少,个别几个有些腿脚残疾,这些人都是衣不蔽体,干瘦的身上臭气隔着一丈远都能闻到。
“任叔父,”杨天侧头看着身边任大同:“这些人,我带回去没关系吧?”
“这可是善事,带回去吧,这养济院当初老夫年轻的时候还有官府拨粮救济,如今,哎,”任大同身为户房老书,其实养济院开不下去他也有责任:“算了,不提也罢。”
杨天点点头,转过身来看着冻的瑟瑟发抖的这些人,尽量和善着说道:“你们愿意去我那么?我那能吃饱穿暖,不过可不能白养你们,你们人人都得干活,去不去?”
“去。”“俺去。”
这些人没什么犹豫的,都喊着要去。
“林松,去商会那边叫一些人来,拿些旧棉袄,先给他们喝两天热粥养养胃,洗个热水澡,好好整治一下,先在商会那边住下,三天后送到杨堡去,明白了吗?”
杨天细心的讲完,三老跟林松还有些衙门跟道上的人都用有点异样的眼光看着他。
这杨二郎杀人如麻,没想到还有这么善的一面。
除非真是丧尽天良,不然大多数人真的都有一些或多或少的良心,他们跟着杨天干,是因为不是被杨天打服了,就是慑于杨天的强势,或者想跟着强者混日子。
大都多少有些不情愿在心里,如今目睹这件事,大多数人的心理悄悄发生些变化,这些无家可归的人,杨二郎都能不放手,那跟着杨天的他们呢,有人开始,心服了。
第117章 马车 去兖州()
“马福,一会去领十两银子,你教的不错。”
“小的多谢老爷打赏。”马福喜气洋洋的回道。
养殖场门口,杨天勉励了马福几句,养殖场二厂在李家村开了有月余,逐渐上了轨道,李家村那边挨着白沙河,水势比较平缓,更加适合养殖,马福尽心尽力培训的那些养殖工,上工后不到一个月就成了熟手,这必须得奖励。
“这羽绒棉衣的点子,年末会给你发一百两的奖金,”杨天拍拍更加喜出望外的马福的肩膀,接着笑道:“养殖场目前猪羊鸡鸭鹅俱全,回去多想想怎么把这些家畜给充分利用起来,想出个好点子,再重奖。”
马福乐的嘴都合不拢了:“请老爷放心,小的一定多动脑瓜子。”
木工作坊,如今人越招越多,已经有了五百人的规模,目前主要做大型弩机,连环弩,手榴弹,还有配合铁匠作坊跟火器作坊做些刀把鸟铳托之类的工作。
作坊外不远处大空地,杨天孙征等人正在看着马宝孙途两人在那忙活。
是一辆四轮马车,四个木轮都包着羊皮子,车板很长,比普通四轮马车长一半,前面是立着四匹马,都用软皮索相连,两两一排,两边两根长长的车辕伸在第一排马的马头位置。
忙活完,马宝孙途两人上了马车,“哥哥们请看,驾。”
“唔,走的好稳。”
杨天有点惊讶又有点开心,别看这些东西好像简单,可却实用,而且你得有这个往前摸索的心态,他时刻给马宝他们喜欢搞研究的这些匠人,灌输的就是不要怕失败的观念,这手榴弹,弩机纺车织机,还有这马车,都是在一次次失败中走过来的,当然这失败的耗费有点大,为了这个,马春娘还专门找过杨天。
“搞研究哪能不费钱,紧着他们花。”
马春娘不乐意了:“哥,马宝也太能花钱了,他这什么研究就不能想好了再试试?”
“光想不实践怎么会成功,”杨天笑着解释了句后,正色道:“这是正事,一定要紧着马宝他们花,懂了吗?”
“好吧。”马春娘满脸不情愿的走了。
马车平稳的跑了一会停下,杨天对下了马车的马宝竖了个大拇指:“阿宝啊,你真是天才,又研究出个好玩意。”
“天哥,”马宝拉过清秀的孙途,说道:“不是我自己想的,那软皮索是阿途想的。”
“阿途也是人才。”杨天赞了个。
“嘿嘿,”孙途也很是兴奋,“哥哥们请看,这车板加长加宽,运货量就会增将近一倍,这木轮包皮,里面可不是单单包皮,里面还有一层锻打紧实的棉花,这样车走起来就会平稳很多,厢板包了一层铁皮,很是结实,还有这用软索连接的四匹马,速度比两匹马更快,车辕延长,到时这控制马匹会更加方便。”
“嗯,嗯,”杨天听得频频点头:“所有细节都把握了,阿宝阿途你们两人做得好,我要给你们发奖状,奖金。”
马宝跟孙途开心的一拍手,奖金他们不在乎,从小都不是穷人家,不缺钱,这奖状他们却在乎,马宝已经有了好几张了,很是珍惜,轻易不让人摸,孙途加入的晚,可眼红那奖状了,现在他也有了,兴奋的来回转头不知如何是好。
孙征一把把他弟弟抱住,大笑道:“好小子,没想到我这亲弟弟是个天才啊。”
“嘿嘿。”孙途高兴的挠挠头,待的越久,这里的学术研究气氛把他深深的吸引住了,他是真心喜欢上这里了。
“对了,朱五,咱们目前有多少马?”
“团长,目前一共有一百九十六匹。”
“拿出一百匹来,先配这马车。”
“是。”
“阿宝阿途,”杨天看向两人,询问道:“这马车能不能尽快配备好?”
“几乎都是现成的,没问题天哥。”马宝自信的说道。
“好,这几日这马车放在第一位,木工作坊全力做这工作,懂了吗?”
看杨天正色的表情,马宝急忙立正站好:“是,保证完成任务。”
。。。。。。。。
十一月三日,马学风带人回来了。
“天哥,那朝鲜李家很是热情,听他们说,他们那国王在这生意里占了大头。”马学风正在办公室里做汇报。
“国王。”这朝鲜还真的是小,这么个生意都能做到国王那边,杨天有点无语,不过这是好事。
“天哥,临走前,李家说明年想要更多的棉布。”
“那没问题,从现在开始给他屯着就是,学风你这一路辛苦,先回家休息吧。”
“是。”
杨天有点欣慰,自己这小舅子出去一趟,脸上神色少了些稚气,多了些坚毅,毕竟他不像自己还有张大牛任贤他们,经历的太少。
“报告团长,杜生回来了。”
“让他进来。”
杜老虎一身疲惫之色的走进来,当先磕了几个响头:“小的见过老爷。”
“起来,”杨天微笑着把他扶起来,亲自倒了杯茶:“外面天冷,辛苦你了,来,喝点茶暖暖身子再说。”
“谢,谢过老爷。”杜老虎有点受宠若惊,恭敬的双手接过。
“老爷,是这样,灵山盐场那边,主事方国华跟逄猛堡巡检司巡检李本两人相互勾结,把持了即墨县胶州州城诸城县莱阳县的盐道,本来还有高密县,另外,他们还跟兖州府那边来的商人做私盐生意,小的亲眼看见他们一船一船的往外运盐,那李本虽然有些手下,实力跟老爷却不能比,所以小的大胆推断,他是不敢跟老爷厮杀的。”
“你做的不错,对方情况摸得很详实,下去领十两银子,好好休息两天。”
“谢老爷,小的告退。”
右手手指无意识的敲着书桌,这是杨天正在思索中的习惯动作。
‘这李本私盐生意的大头多半在这兖州府商人身上,要不然他不会忍下一个县的盐路被抢,对,看来自己也得找找西三府那边的商路了,兖州府,马,盐,看来必须要走这一趟了。’
。。。。。。
京师紫禁城,司礼监值房。
上午的天气不错,难得得没有风,日头晒着,李进忠坐在值房门口,品着香茶,看着房里这些亲信手下忙碌的批着奏本折子,这就是权力的滋味啊。
他正在那摇头晃脑呢,李永贞拿着一张奏本走过来,小声说道:“大哥,你不是吩咐下去,山咚那边要多注意么,你看。”
接过奏本,李进忠虽没有多少大学问,这普通的童生水准还是能达到的,打开本子:“疑似造反,图谋不轨,潍县杨天,这名字有点眼熟。”
当即匆匆回到他那独院,进屋翻找一番,从一个不大的箱子里翻出一叠信件,扒拉了一下,抽出一张。
“弟亲启,征儿如今与一潍县英杰少年杨天结为了异姓兄弟,此人救过为兄还有征儿途儿的性命,加之调教家丁有方,可谓是兄仅见的少年英杰,本打算推荐给吾弟引为助力,奈何此人只关心商事,无意从戎,兄甚是可惜,征儿与此人结为兄弟之后,变了很多,不再沉迷赌博,专心练武,处事为人都有很大进步,这杨天今年方满十七,却有大智慧,加之勇武仁义,当是征儿途儿的良师益友,兄甚是欣慰,不知吾弟在京城一切可好?兄这有千两金子奉上”
“看来就是这杨天了,十七岁造反,哼,”李进忠再傻也不信十七岁的孩子就想造反:“八成是这莱州卫指挥使看上这孩子开的什么商会的钱财了。”
不过孙家跟他的关系可是深厚无比,有些事还得亲眼见见。
“看来得派人亲自去看看这个少年,别误了征儿还有途儿的前程。”
十一月五日,清晨京师刚开城门,十几骑大红袍飞鱼服出了京城。
此时,杨天带着一行人乘着马车刚刚离开杨堡,往西而去。
第118章 不安分()
“这兖州府听说是山咚最富的两府之一,如今看来也不怎么样嘛,看看这路,还是官道,坑坑洼洼,路上这些没拿行李的是本地人吧,穿的些什么破衣服,还不如咱们潍县那边呢。”
“大爷,兖州府富户多,至于普通百姓,哪里都一样,咱们潍县是因为有老爷管着,填路挖渠可都是花的咱自家的银子,如今潍县的物价都由红花商会制定,老爷心善,这物价可比其他地方低不少,还有收购棉花,提供老百姓能吃饱饭的工作机会,等等太多了,小生都数不过来了。”
杨天一百多号人骑马跟坐着马车走了三天,十九日来到了兖州府滕县地段,一路上所见所闻,让孙征有感而发,自家兄弟管的潍县民间可比这什么兖州府民间强多了,杨修也在旁捧了杨天几句,不过孙征张大牛等人却知道杨修说的是实话,这潍县还有周边四县一州确实都在发生着变化,待在杨堡没什么感觉,出了杨家军的势力范围,一路上经过青州府,兖州府,都是号称比莱州府富多了,两下一比较,实际却大大不如潍县。
“老爷,”吕风骑马上前说道:“还有半个时辰就能到黎家集了。”
“嗯,好。”
黎家集,挨着有百十户黎姓大族的黎家庄,黎家庄周围的田亩都不是好田,草地林子倒是不少,这百十户庄民大多都是养马户传家。
明代中后期,马政荒废,养马破家破财,或者落草为寇的不少,而黎家庄历来都是良民百姓,只能重新耕田辛苦过日子,三十年前,在当时还很是年轻的族人黎明风带领下,重新拾起祖传的养马手艺,他们负责养,黎明风负责找买家,日子渐渐过的好起来。
慢慢的,黎家庄有马的名气越来越大,很多去草原交易来马匹的商人也慕名而来,在这挂号卖马,黎家集就这样形成了,中间当然免不了有番别人见钱眼开的血腥争斗。
咦~唏~嘘~(表现下众马儿的叫声,请别笑。)
“这就是个小镇嘛,还挺热闹。”
杨天看看天色:“这都申时过半(下午四点半)了,先找个大车店住下。”
二十五辆马车,一百五十匹马,一百多人,这黎家集的大车店竟然轻松吃下,包了一个大院,收拾一番,杨天带着孙征张大牛他们出了店,往大车店东边不远处那马市走去。
咦~唏~嘘~
走的近了,一股马臊味扑鼻而来,几百匹马吃喝完那拉撒的味道,加上人来人往,尘土飞扬,令人闻之作呕。
“黎老叔,”走到马市深处,吕风热情的跟一个走路罗圈腿,穿着破羊皮袄的老汉打着招呼。
“喔,是你个娃子,还真来咧。”老汉看样子有点意外。
“老叔,我不是说了么,下回来,可是大生意,这是我们家老爷。”
吕风在杨天旁边低声道:“老爷,这人就是马市的马头黎山。”
杨天拱手微笑着,和气的说道:“黎大叔请了,在下杨天,是来买马的。”
“喔,”黎山打量下杨天,一身半旧的青布棉衣,穿着很一般:“这位小哥,你想买几匹?”
“黎大叔,你们这马市现在有多少匹马?”杨天淡淡问道。
“你个小哥儿说话口气还奇大,”黎山竖起四根手指,“四百匹健马,你能全买咧?”
“一匹马现在什么价?”
“十五两,原先贵儿,不过现在便宜咧。”
“那,要是多买点,是不是能再便宜点?”
“吆喝,”黎山看着他身前这年轻人:“你要是买五十匹,我给你减一钱,你要是买一百匹,减一钱半,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