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一把刀-第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纬〕龅拇盅坞缰葡逃悖谢嶙鲅獾目纯茨懿荒茏鲅恪!

    等两人分别记下该记的,杨天接着道:“北海盐场也要扩大,盐田能扩多少是多少,对了,派人去找船匠,去了没有?”

    杨修回道:“回老爷,已经出去四五日了。”

    “棉纺厂各地都有了分厂,这桑蚕各地都报上来没有?”

    “报了,哥,派人去看了,跟那些民间桑户已经谈好了。”

    “好,马宝他们已经研究出丝绸的纺车织机,这部分女工就让那些辽民妇女顶上,一年内不开工钱,只管饱。”

    “好的。”

    吩咐完,杨修出了办公室去忙,马春娘脸上有些愁意:“哥,今年这麦子恐怕收成不好啊。”

    这一年,天气不是干旱就是极冷,杨天从登州府回来的路上就发现了,地里的庄稼太稀疏了。

    “所以这渔场咱们一定要做好,”杨天宽慰着马春娘:“海里的鱼无穷无尽,加上鱼塘养鱼,到时咱们粮食少吃点,实在不行就花银子买,今年会挨过去的。”

    马春娘崇拜的看着自家哥哥:“哥就是厉害,眼看要饿死人的事,被哥这么轻松就解决了。”

    “拍马屁,回去工作去吧。”

    “是。”马春娘做个鬼脸,转身出了房间。

    这开渔场,捕捞加养鱼的主意,是杨天灵机一动想出来的,眼看这麦子收成确实寥寥,到时要是没饭吃,百姓还不知闹出多少乱子,死多少人。

    “海里粮食无数,可惜这时代没人重视啊。”

    。。。。。。。。

    “天哥,呃,新招的一个狼牙跟咱村里的人快要打起来了。”

    杨天刚要出军营看看,张大牛过来跟他禀报这个。

    “我说过多少遍,”脸色一沉,杨天开口冷了几分:“当我的兵,就得遵守纪律,特别是狼牙,更该严格遵守纪律,这人是怎么回事?偷鸡摸狗了?”

    张大牛脸色有些古怪:“确实跟狗有关系,不过不是偷,天哥你过去看看就知道了。”

    “走。”

    新马家村,村口围着一群人,从人群里面传出一道骂声。

    “你个辽狗子,俺们杨二郎发善心留你们在这,可不是让你们过来偷俺家狗的。”

    “俺,俺没偷,是你家狗愿意跟着俺。”

    人群里面有两伙人,一伙是三个狼牙,其中一个面相憨厚的小伙一脸涨红的在那解释。

    “哼!这话谁信啊,俺家养的狗,它会跟你走?”对面是七八个马家村汉子,当中那人也是一脸老实相,怀里抱着一条不大不小的黑毛狗,黑毛狗狗眼挺大,不解的看着围观众人,看看对面那长的憨厚的狼牙,汪汪两声,看那架势,好像要挣脱开主人的手,扑向对方。

    “大家让让,二郎来了。”

    众人一听杨天来了,纷纷打招呼,杨天跟他们客套一番,才到了人群里面。

    看着眼前这情况,杨天冷着脸:“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老爷,是这样。”一个老狼牙把事情经过说了说。

    原来这新狼牙是辽人,叫范进,今天他们轮值休息,老狼牙就带着两个新狼牙出来逛逛,逛到这新马家村村口,几条狗在村口汪汪汪玩耍,范进用手招了招,吹了几声口哨,突然一条不到三个月的黑毛狗像撒了欢似的蹦到范进怀里,看那架势是不想再下去了,不过这狗在民间可是贵重东西,过了一会,狗的主人出来找,以后的纠纷杨天不用听也猜到了。

    “二郎啊,你可要替俺主持公道啊。”

    杨天宽慰着那村民:“三叔啊,你放心,要是我的人真偷了你家狗,老子非打断他的腿。”

    “说吧,”杨天看向那范进,知道这里面有蹊跷:“到底怎么回事?”

    “老,老爷。”范进指着那狗,有些委屈的解释着:“俺从小跟着俺爹俺哥上山打猎,俺也不知道怎么,从小就跟家里的狗亲近,慢慢的,俺就会养狗了,牵着它们上山,碰见熊瞎子老虎,这些狗儿都能帮忙,刚才俺看见这狗,不瞒老爷,这狗有跟俺亲近的意思”

    马三当即打断他的话:“你胡说,这是俺家养的狗,怎么会跟你个不认识的人亲近。”

    “这是真,真的,”范进脸色涨红的指着那狗:“老爷,这狗有灵性,它真的想跟俺亲近。”

    汪汪!

    “三叔啊,这样吧,你把狗放下,让咱们大家看看,中不?”杨天觉得这事有趣,和气的劝着马三。

    “好,俺就放下。”

    汪汪汪!

    黑毛狗刚落地,就颠颠的摇着尾巴扑向范进,汪汪汪,很是欢快的在他腿边打着滚。

    “哎,还真的哎,老三,你家狗不认你哎,哈哈。”

    众人看的有趣,这狗根本就不鸟马三,竟在范进身边晃悠,看那架势,是在乐呢。

    “这”马三愣神了,懵了,还真的是自家狗上赶着去甜沫(方言,讨好)对方。

    汪汪汪!

    范进手一摆,黑毛狗嗖得跳到他怀里,翻滚,跳跃,真是神了,众人看呆了。

    杨天掏出一两银子,笑眯眯的跟马三打着商量:“三叔啊,你看这样吧,这狗看来跟我这家丁有缘,一两银子买了它如何?”

    “那,好吧。”马三有点窃喜,这破狗竟然值一两银子,双方皆大欢喜。

    回到狼牙基地,杨天把范进叫过来:“你这养狗,是不是也挑狗?”

    “老爷明白人,确实如此,这狗得有灵性才行。”

    “那,它们能不能找人,寻物,或者攻击咱们指定的目标。”

    “请老爷放心,这些都没问题。”范进说的很是自信,这可是他的拿手绝活。

    “好,大牛,”杨天吩咐张大牛:“你抽出一个小队狼牙,带着范进把五县一州咱们的势力都走一遍,范进你要是觉得这狗可以养,咱们就买下来,以后狼牙单独列出一个警犬队,由范进挑人,记住,这狗一定要好好训练,我要它们将来起码能做到精确的找人寻物。”

    “是,请老爷放心,俺,不我一定把狗养好。”

    大名鼎鼎的二郎神终于名正言顺了,有了哮天犬,还是成队的哮天犬,当然这是后话。

    。。。。。。。。

    四月四日,杨堡会客室,七八十位登州府各地的豪强士绅衙门吏胥齐聚一堂。

    “黄县刘兄,你也来了。”

    “吆,这不是府城陈老爷么,您老也来了?”

    “来了,有登莱巡抚跟总兵两位大人作保,老夫当然要来看看了。”

    “是吗,看来陈老爷还不知这二郎神的名声啊,跟着他可有大把的银子赚。”

    “哦,仔细说给老夫听听。”

    “是这样”

    登州府城做药材生意的陈伟民听完熟人的介绍,眼睛放光,感叹道:“要是果真如刘兄所说,那老夫可要入这红花商会了。”

    “各位,抱歉来迟。”杨天推门进来和气的拱手不迭。

    半个时辰后,听完杨天商业计划的众人,没什么犹豫的,纷纷要求入股。

    “各位,请回去各自准备,我红花商会,不日就要进军登州府。”

第134章 开化VS野蛮() 
本章名:一个兵

    制衣厂内,杨天正在跟几个裁缝比划着什么。

    “眼看要夏天了,这短裤短袖就照着我刚才给你们说的做,上面那商标千万不能马虎,这红花标志一定要绣好。”

    “老爷,小的们明白了。”

    短裤短袖不难,重点就是围边多了穿扣,布带可以穿上系紧,几个裁缝自是听得明白,只是心下感叹他们怎么没想到这么个制衣法。

    王金梅带着一批针线活剪裁都做得好的妇女在单独一个大的作坊里,这些妇女都在认真的做着活,手里有连衣裙,有四角内裤,还有三角女士内裤,剪裁缝扣子,不过男女内裤上部都多出大约十厘米长的布来,围边上缝上六个穿扣,方便用布带系上,看着有点滑稽,其实却实用,这年头可没松紧带穿在上面。

    “小姨,剪裁,针线一定要把好关,特别是绸料的。”杨天认真的叮嘱着王金梅。

    “知道了,姨会看着她们的。”事关赚钱,王金梅可是很上心,没见那羽绒服都卖出十两银子了么。

    用了两天工夫,杨天去每个厂子都认真检查了一遍,有不足立即改正,活的越来越像头牛,只知道干活,无形中,给周边其他人带来了压力和动力,自家老爷都这么勤奋,他们也不能偷懒了。

    不分类型,每个厂子,杨天都鼓励这些工人动脑子想新事物,如果有实用的发明,奖金最少五十两银子,还可以当管事,这下子,氛围空前高涨,谁不想挣大钱,当个领导。

    “王顺,你做的不错。”

    “都是小的应该做的。”

    四月七日,杨天来到了北海盐场,他之前派王顺带人过来规划盐田,招渔民开渔场,做的不错,已经有两百多渔民愿意来渔场工作,一月五钱银子对他们可是大钱,加上五百辽民,武老蔫已经在那手把手的教他们编网放网,这些人都是熟手,上手快,已经开始下海成规模捕鱼,上岸后,分门别类,开膛破肚,清理内脏,用粗盐腌制上,那些渔民的婆娘都过来愿意做这个工作,没有工钱,但是可管饱呢。

    “记住,那些大个,品相好的海鱼,用木桶装着海水运到饭堂去,还有这海草,以后就叫海带,晾干了,成捆运回去,这东西做汤加上几片,可鲜的很,明白了吗?”

    “明白了,老爷。”

    周边人都听傻了,这杨二郎咋什么都懂呢,就连这海鱼该怎么剖肚怎么腌制放得久,还有这什么海带等等,武老蔫更是佩服,有些方面他都不明白,可杨天却说的明明白白。

    回去的路上,孙征是越想越佩服,来了杨堡一年多,自家兄弟好像啥都会,相处的越久,他越发相信,杨天就是传说中的宿慧之人。

    ‘传言宿慧之人无所不能,果真如此啊。’

    。。。。。。。。。。

    “都有,向左~转。”

    咵~咵。

    杨家军营训练场上,到处都是新兵队列训练的口号声。

    如今已经是新兵班长的吴小,纠正着他们班唯一一个练了一个月还分不清左右的新兵。

    “吴二根,看,你手脚上绑着的红布条,这是左。”

    吴小耐心的给这个十七岁面相还很是稚嫩的新兵讲解队列动作。

    “班长,对,对不起,俺又错了。”

    吴小温声道:“没关系,不会咱们慢慢来,别人练一时辰,咱们就练两个时辰,还有,在这里要说我,不要说俺,记住了吗?”

    “俺,不我记住了,班长。”吴二根慢慢抬起头来,眼中多了丝坚定。

    “好,都有~向右~转。”

    咵~咵。

    吴二根又慢了一拍,继续训练着,到了休息时间,吴小拉着他单独练习,当了新兵连长的吴麻子远远看见两人,嗤笑一声:“这小子,怕是想起自己那时候了。”

    上午训练完毕,很快到了吃饭时间,一个班为单位,一大盆肉菜,一箩筐热气腾腾的馒头,一大盆大骨头蛋花汤。

    “吃饭。”

    哗~狼吞虎咽,只听见一阵阵咀嚼声。

    吃完午饭,各自回宿舍休息半个时辰。

    宿舍里,五张桌子横排,两两坐在桌边学习,吴二根拿出一根炭笔和本子,坐在吴小身边,吴小亲自教他识字算数。

    “二加三等于几?”

    “等于四。”

    “不对,再算算。”

    “等,等于五。”

    “对了。”

    吴小给他个鼓励的眼神,吴二根傻笑着挠挠头,他知道自己笨,从小在深山沟里长大,啥都不会,可吴二根知道在这里当家丁,学到那大老爷才能学的文化是多么难得,虽然笨,但是他却努力着。

    学习了小半个时辰,又到了下午训练时间。

    “杀!”

    下午除了队列训练,还有新兵们单独的长矛刺杀训练。

    吴二根双手紧紧握着长矛,眼睛直盯着对面十丈处的靶子,小跑上前,双手狠狠的把长矛推出去,“杀!”嗓门不小,长矛却刺偏了。

    噗噗噗,班里其他人没忍住,笑了两声,都一个月了,吴二根还没能刺中靶子,真够笨的。

    吴二根臊的脸皮通红,不过还是退回去,再刺了九次才回到队列,结果,吃了个鸭蛋。

    吴小没说什么,过去拍拍他肩膀。

    晚上吃完晚饭,趁着天色还好,吴二根又跟着班长学了一个时辰的识字算数。

    “”

    漆黑的训练场上,借着围墙边上的火把,一个身影在那做着队列动作,嘴里小声嘟囔着:“向左~转,对,这是左,向右~转,哎呀,又错了,再来。”

    一个兵,执着的努力着。

第135章 魏忠贤 仁祖反正() 
“知府大人,有劳了。”

    “好说好说,杨巡检年轻有为,以后可要多来本府走动走动。”

    “一定,一定,在下告辞。”

    莱州知府韩石清亲自送固堤店巡司杨巡检出了莱州府府衙,实是礼遇上之,韩石清不知杨天北镇抚司百户的身份,不过有如今当红的登莱巡抚陶朗先的书信加上之前蔡士堂活动巡司时的交情,红花商会开到莱州府城就成了顺理成章,大把银子可赚,这位韩知府当然愿意了。

    当初想求见知府大人都不可得,老爷却被他亲自送出门口,哎,人比人气死人啊,马朝心下感叹。

    “马总管想什么呢,明日就要启航了,食水一定要准备好。”

    “请老爷放心,属下已经办妥。”

    四月十日,两条武装商船两条六百料的广船,扬帆起航,目标朝鲜海州港。

    此时的朝鲜汉城,东城区一户二进仿照明式的宅院后宅,正堂上有几人正在小声交谈,明明外面空空荡荡没人。

    一个穿着绸缎,面相扁平小眯缝眼典型的思密达说道:“金大人,如今王上跟李尔瞻关系越发亲密,李尔瞻前两日上书污蔑我等,眼看要有大祸,咱们不能再忍了,一定要加快动作。”

    另一个长的差不多的小眯缝眼思密达点点头,说道:“李贵贤弟说的不错,咱们是该要加快了,训守大将李兴立已经被咱们收买,到时金大人带着七百义士直闯昌德宫,捉住捉住那孽王,金大人,到时你可就是大功一件。”

    那金瑬也是一副思密达长相,此时一脸兴奋,几人凑在一起,叽里咕噜思密达。

    “就这样说定了,把殿下(此处指的是光海君的侄子,后来的朝鲜仁祖李倧)接出来,咱们就起兵讨伐孽王。”

    “嗯。”

    几个思密达重重点头,那金瑬想,等把光海君跟李尔瞻全抓住,到时这跟那明朝大商人做棉布生意的就是他们家了,金勾日死的好,一个庶子而已,得罪了那大商人,死就死吧,到时陪个不是,把家中养的美女送给那商人,再送些银子,不信他不跟我金家合作,想到得意处,西人党的魁首之一金瑬心里那个美啊。

    。。。。。。。

    “哈!”

    “喝!”

    京师紫禁城,校场上密密麻麻怕有万人,在那手持长矛,随着教头的动作,嘿哈不停。

    仔细看,这些穿着棉甲实际就是棉袄的人,都没有胡子,原来是一群阉人。

    “不错,进忠你有大功。”

    天启皇帝朱由校高兴的在校场台子上看着,在他看来,这万人就是虎狼之师了,这精气神,比京营那些乞丐兵厉害多了。

    李进忠弯腰谦卑的回道:“不敢当万岁爷的夸奖,这都是老奴应该做的。”

    禁宫大内,竟有上万武阉,张问达赵南星等东林党人物当即炸了锅,一月之内,上书奏本无数,朱由校看了都是留中不发,统统不理会,他现在对朝堂这些文官可是没了信心,同时对京营那些乞丐兵也没了信心,身边缺乏安全感,这事被客氏察觉到,告诉了李进忠,李进忠跟王体乾李永贞他们商量来商量去,想出武阉这个办法,朱由校果然龙颜大悦。

    李进忠如此懂进退,在自己面前谦卑至极,朱由校很是满意,自家的奴才,就该是这个样子。

    “唔,朕记得乳娘说过,你想改回本姓?”

    心中一喜,李进忠面上还是恭谨的回道:“万岁爷圣明,老奴老奴如今蒙万岁爷恩赏,身居高位,确实想改回本姓好光宗耀祖。”

    “嗯。”朱由校很是满意李进忠这一番坦诚忠心的话:“朕准了,准你改回本姓。”

    李进忠顿时喜得愣住了,入宫后,阉人名声不好听,他又是个要脸的人,只好弃了爹娘给的本姓,如今,终于可以光明正大的姓魏了。

    王体乾悄默声的在后面捅捅李进忠,怎么还不谢主隆恩。

    “老奴,老奴多谢万岁爷恩典,”李进忠回过神来,突然福至心灵:“老奴还想请个恩典,请万岁爷赐名。”

    朱由校更是满意,想了想,道:“进忠进忠,忠心可嘉,忠字留下,朕看你可比那些文官贤德多了,就叫忠贤,本姓是魏吧?就叫魏忠贤。”

    “老奴忠贤谢主隆恩。”李进忠,不,魏忠贤郑重的磕头行大礼,以后,他就是司礼监秉笔太监魏忠贤了。

    “忠贤你与乳娘伉俪情深,这样吧,朕准你与客巴巴结为秦晋之好。”

    魏忠贤哽咽着道:“老奴,老奴谢主隆恩。”

    。。。。。。。。

    甲板上,海风吹的没有冬天那么冷了,杨天打了一套拳,活动活动身体,这次四条船,装的货多了,人也多了,以后海贸会占红花商会的大头,杨天这次带了有千人,都是老家丁,锻炼一下。

    “马总管,这船匠到底去哪找?”

    “老爷,这会造大船的船匠山咚真不好找,南直隶那边应该有会造大船的船匠,福建广咚那边也应该有,不过他们都在那些海主的手里。”

    “登莱水师那边倒有些船匠,不过他们只会造渔船。”杨天很是郁闷,堂堂登莱水师,连个会造大船的船匠也没有。

    “老爷,属下想到了,”马朝想起点什么,有点拿捏不定的说道:“朝鲜那边好像有会造大船的船匠,在仁川那边,当年朝鲜也有大船,就是在那造的。”

    杨天感兴趣了:“那得去看看了,仁川,是个大港口吧?”杨天印象里,韩国仁川海港好像挺出名。

    “老爷说笑了,就是几个渔村而已,位置倒是不错,离朝鲜的京都汉城不远。”马朝不知杨天从哪听来的大港口,那破地方,比海州都差远了。

    “还有两日就到海州了吧?”

    “是。”

    。。。。。。。。。

    四月十二日清晨天光乍亮,朝鲜汉城西郊,一批可以称之为军队的乌合之众,身上穿着破烂棉衣,手里拿着刀枪等物,没几个脸色红润的,大都面黄肌瘦。

    “出发。”穿着一身锁子甲的金瑬,神气的一甩手中单刀,他身边一个勉强算是壮汉的手下,走到那伙乌合之众面前:“叽里咕噜思密达!”

    汉城彰义门一群守兵见一群人来到,视而不见,还没到开城门的时辰,彰义门却大开着。

    “思密达!”

    一群人举着火把算是浩浩荡荡进了城,一路畅通无阻。

    “王上,金瑬李贵等人谋逆,已经要打进宫里来了。”李尔瞻衣衫不整的跑到昌德宫,此时的光海君还在搂着妃子睡觉。

    “那怎么办?”李晖有点六神无主,这些西人党怎么会如此大胆,早知今日,就悔不该提拔他们。

    李尔瞻虽慌却不乱,沉声道:“王上,不用担心,快随臣去海州城,从那走海路,到上朝找天启陛下申诉。”

    “对,对,海州。”

    天启二年四月十二日,朝鲜国王光海君与大臣李尔瞻仓皇逃窜,金瑬李贵李适等西人党,勾结汉城训守大将李兴立,攻入昌德宫,却一无所获,查知光海君去了海州,当即大急,可不能让他们走海路到明朝去,此次光复的领头人绫阳君李倧,即历史上的朝鲜仁祖,派金瑬带兵赶紧去追,务求不要让光海君等人上船。

    注:朝鲜仁祖反正,本该是于天启三年发动,因为与杨天做棉布生意,光海君无意间与狗腿子李尔瞻重修旧好,李尔瞻气焰越发嚣张,时刻都想弄死西人党那些人,光海君又借着棉布,把国内一些权贵家族笼络到他手下,西人党很多人当初都差点死在光海君跟李尔瞻等人手里,心中时时恐惧不安,加上想掌权的心思,行险谋逆,一举成功,不过就是没抓到光海君。

    明末朝鲜朝堂上比明朝还荒唐,全些废物,双方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第136章 平反闹剧() 
四月十二日下午,船队到了海州港,杨天这次带了五个连队家丁加上五个狼牙小队,留两排家丁在船上看守。

    李继庭刚看见这千人队伍的时候,心里一阵不高兴,这是把他李家当冤大头了?管这么多人,得花上百两银子,这胖子可心疼了。

    两万匹布,两百斤生丝,一百把朴刀,值千两银子的药材,等马朝报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