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一把刀-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人才啊,这就是人才啊,可惜这时代不论是明朝还是朝鲜都对人才不重视。

    杨天当即拍板:“以后朴实你就是这些人的主管,一年领一百两银子,做得好会有奖金,我这赏罚分明,做事公正,好好干。”

    “多,多谢老爷的赏识,小的一定会好好干。”朴实有点心潮澎湃,自己一身本事看来遇到伯乐了。

    船队当天就到了海州,李家恭敬的把这次交易的一万八千两银子奉上,杨天下了船,跟李继庭提了个要求。

    海州城第二天满城都是敲锣打鼓的衙役。

    “叽里咕噜思密达。”

    意思就是谁要是能把城外那些大树砍倒,一颗一两银子,哗~城里这些思密达沸腾了,一两银子啊,可够一家四口过两个月的日子了。

    只看见海州城外东北跟西北两个方向,思密达们拖家带口的拿着斧头菜刀砍柴刀等各式工具,往那两个方向涌去,那边是参天的老林子。

    四月二十七日,杨天这四条船拖着二十根大木回到莱州,不过没在莱州那边停下,径自沿着海边往西走,到了北海盐场附近。

    “老爷,这里水位深,咱们可以在这建个自家的港口。”马朝指着的区域在北海盐场往西十里处,岸上杂草丛生,五十里内没有人烟,不过确实水位深。

    “朴实,你看如何?”杨天对这方面不是很懂,身边有专业人才,那就问他们。

    朴实没有立即回话,从大船下去,坐着舰板到了岸上,来回走了半个时辰,这才回到船上,恭敬的道:“回老爷的话,这里确实可以建港口,而且这里周边无人烟,造船也适合,不过,这港口要是建成,不瞒老爷,这花费却是得要上万两银子。”

    “既然你们都说能建,那就建,银子不是问题。”

    杨天说的很是干脆,自家造船对朝廷来说是明令禁止,在登莱那边的港口要是造船,备不住就被人拿了口实,这里正好,自家地盘,就是几万两银子杨天也做了,他不知的就是,这地方跟后世的潍坊港位置大体相同。

    马朝凑趣的说道:“还请老爷给这港口赐名。”

    “嗯我从潍县起家,就叫潍港吧。”

    “好名字,老爷高明。”朴实这思密达在旁边竖着大拇指拍马屁,在朝鲜可不能光有能力,这逢迎的功夫也要有。

    马朝异样的看了他一样,潍港这么简单的名字被这思密达说的好像有多深奥,真尼玛马屁精。

    “咳,咳,回家。”杨天有点不自在的干咳两声,他这马屁拍得,可不高明。

    把二十根大木留在如今起了厂房的北海渔场那边海域放着,船队又回了莱州港,下了船,马不停蹄的回家。

    “哇,依布达(思密达美丽漂亮),潍县,好地方。”

    “思密达。”

    到了潍县,这些船匠跟他们的家属看着这繁荣的景象,快要乐疯了,这里怎么会如此繁华,朴实也是开心的在路上看来看去,就是汉城,也没有这里繁华啊,看看来往的明朝百姓,脸色红润穿着体面,让这些思密达即兴奋又羞愧自卑。

    等到了杨堡,大小思密达更是要乐疯了,这就是将来他们要住的家了,每户一家白墙黑瓦的砖瓦房,完了,乐晕了,这里就是天堂啊。

    “你是说,闻香教五月中旬就要造反?”

    “是的,老爷。”

    一间普通的房间里,杨天任贤还有手下一个绣衣卫,那绣衣卫正在禀报着什么。

    这绣衣卫年纪轻轻,面相憨厚:“属下当初到了邹县那边,想打听一下那沈智的消息,没想到阴差阳错,沈智的堂兄沈德误以为属下是哑巴,看我可怜,领我回了他家,属下将计就计,到了他家三个月,平时他只要有什么事就在属下面前毫无顾忌的讲出来,两月前,听他说那闻香教教尊徐鸿儒要在八月十五中秋造反,没想到前几天他说不到一个月就要造反了,属下分析过真假,沈德最近一直骂骂咧咧,说眼看这今年没收成了,大家伙家里都没余粮,眼看要活不下去了,属下大胆猜测,也许是这个原因,闻香教才会提前造反。”

    “你是绣衣卫三队食指沈明吧?”

    “是的,老爷。”

    “阿贤,看见了没?”杨天指着沈明,对任贤笑道:“这就是人才,收集情报,分析情报,人才啊,要重点培养。”

    “好唻,天哥。”

    “多,多谢老爷夸奖。”沈明有点激动了,杨天别看平时和和气气,可很少夸人。

    “兖州府那边今年二月份有场地震,加上今年这庄稼几乎颗粒无收,百姓们没有余粮,就会饿死,人到了要死的地步,什么事都能干出来,民间这种邪教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

    老爷就是老爷,说的比自家清楚多了,沈明佩服的看着杨天。

    任贤问道:“那,天哥,咱们是不是应该早做准备?”

    “不急,出去的绣衣卫都回来了没有?”

    “都回来了。”

    “且等着吧,咱们静观其变,现在第一要紧的,是把商会开到登州府。”

    注:主角基础基本开始打牢,开始往外发展,顺境,逆境,请书友们拭目以待,作者相信后面的章节会越写越好,请书友们继续支持,本书一百五十万字打底,绝不太监。

    作者的座右铭:只要有一个看我作品的书友,我都会努力越写越好。

第139章 粮食危机() 
天启二年前三个月,山咚极寒,到了四月底五月初,天气突然开始极热,温度已经到了三十度以上。

    兖州府滕县一处普通的村子,周边的庄稼地,稀疏的人进去,光看见人了看不见麦秆。

    “贼老天,你娘个腚的,这是要把俺们饿死啊。”有村民咒骂着这老天爷。

    “狗日的朝廷,有水不让俺们用,狗日的皇帝,天天吃大白馒头,俺们连个面汤都喝不起。”

    有的村民开始骂开朝廷跟皇帝了,滕县离运河不远,可朝廷为了使漕运畅通,运河沿线府州县不能随便挖井打水,当然这是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沿线那些有权的士绅跟那些朱家藩王,他们家的田地想用多少水就用多少水,这样两下一比较,百姓们心中更是不岔。

    “狗日的贼老天,狗日的皇帝,狗日的知府,狗日的县太尊,不,县太尊个屁,狗日的芝麻官。”山咚西三府民间百姓们的怨气开始升腾。

    。。。。。。。。。。

    “这今年的麦子算是毁了。”

    马家村周边的庄稼地里,杨天一行人在地里考察,杨天手捻着一根矮小枯黄的麦秆,去年这个时候,地里的麦秆应该能长到齐腰这么高,今年不行了,马家村周边还是好的,有足够的水浇地,可这一年的天气不是极寒就是像今天这样热的人大汗淋漓,这庄稼再怎么伺候,这长势也是了了。

    “阿天,怎么办,看这势头一亩地能出八十斤就算是好的了。”马红玉在一旁跟着犯愁,去年一亩地还能出一担(约一百六十斤)的麦子,今年这收成直接减半,可人口却增加了一倍,十六万人口啊,有八万辽民可是直接由杨天负责的,再加上如今为红花商会工作的得有三万人,十一万人口,这一天三顿管饱,可是极大的消耗。

    马春娘把她的建议说出来:“哥,要不改成一天两顿饭吧?以前大家伙一天能吃两顿饱饭,那已经够知足的了。”

    “是啊,老爷,马姑娘说得对。”马瘸子跟王顺等人也是纷纷附和。

    “阿天,家丁们可以一天三顿,其他的工人,我看就依春娘所说吧?”马红玉也是同意道。

    “不行,一天三顿管饱,”杨天沉声道:“收成不好,咱们可以想别的办法,饿肚子却不行,”马春娘有点尴尬,杨天微笑着示意她别多想,继续道:“民以食为天,咱们商会的宗旨就是让人人最起码能吃饱,既然缺粮,咱们就花银子买!”

    杨天这句话就定下基调,上次从那些盟友手里低价买粮,这次不能再低价了,现在时价是一两二钱一担,商会如今有登莱两府十几个州县地的盟友,通过他们跟当地的地主买粮,这粮食一定要囤够,杨天计划里还有别的用处。

    “这次最少要买十万担。”

    杨天手下十一万人口,三万人口各自都有工钱跟家里的地,这个消耗不多,可那八万刚来不到三个月的辽民却是外地人,一人两天耗费一斤粮食,一月就是十五斤,八万人就是十二万斤大约八百担,等到来年开垦的地出粮食,一年就要耗费将近万担粮食,再有登莱两府这些没有余粮的百姓。

    “好机会。”杨天觉得这是个机会,一个商会大肆扩张的机会。

    。。。。。。。

    “刘兄,那杨二郎要用一两二钱的价格买咱们的余粮,你说咱们该不该提提价?”

    “糊涂,那二郎神是什么人?你吃了豹子胆了,你是不是还没听过从登州府城那边传来的传闻。”

    “什么传闻?”

    “登莱总兵跟巡抚两位大人因为安置辽民跟砍杀了一百多那女真鞑子人头,皇上特此明旨嘉奖,可实情是那二郎神带着手下家丁去辽东砍了一百多鞑子人头,那两位大人只是沾了杨天的光而已。”

    “那二郎神竟如此厉害?”

    “你说呢,勇武仁义,做生意还公道,那红花商会要进军咱们登州府,找到咱们做盟友,盟友盟友,互帮互助才是盟友,杨二郎用时价买咱们手里的粮食,已经是让咱们发财,你要是不知好歹,还想再占他的便宜,那你自己去占吧,别拉上我。”

    “别,别走啊刘兄,我这不跟你商量么,好好,咱们一两卖给他如何?也算结个人情。”

    “这才是咱们该做的,等商会开到登州府,你就知道跟着杨二郎做生意的好处了。”

    “哈哈,兄弟等的都心痒痒了。”

    。。。。。。。。。。。

    杨堡养殖场东南方向一里外,湍急的潍河边上不远处,月前起了个有三亩方圆的池塘,引水灌溉进来,堵上口子,武老蔫已经在这忙了有二十日,带着五十来人天天起早贪黑的忙东忙西。

    “武主管,这河鱼养的如何了?”

    五月三日,杨天带着人来到这鱼塘,这天是真热,烤得人裸露在外的皮肤发干,身上出汗出的粘乎乎的。

    武老蔫光着脚穿着如今潍县时兴的大裤衩,手里拿个木把渔网往鱼塘里一捞。

    扑棱扑棱!

    三只力气不小的巴掌长的河鱼在网里使劲扑棱着。

    “老爷你看,这鱼再有半月就是个头最大的时候,到时一条鱼怕不起码得有四五斤。”

    “做的不错,真的不错,”杨天看网里的鱼应该是鲤鱼跟草鱼,这东西好养活长的大,“杨修,记下,等回去支五十两银子,这是武主管的奖金。”

    “是。”

    “多,多谢老爷打赏。”武老蔫激动了,五十两啊,一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银子。

    “这第一个鱼塘开了,武主管还要加把劲,还有第二个第三个鱼塘要开,到时不光是银子了,我保你个黄花大闺女做媳妇。”

    “这,这,这,老老老爷,您看着吧,俺一定好好干。”武老蔫开心激动的不知如何是好了,媳妇啊,婆娘啊,做梦都想抱媳妇。

    “老爷,最近饭堂推出的炖鱼很火爆,很多人排队都吃不上。”

    回去的路上,杨修给他禀报最近各项生意的情况,说到这炖鱼,民间百姓很少吃肉,更别说吃鱼了,特别是海鱼,那可都是有钱人才能吃得起的。

    “唔,不错,等将来这河鱼上了,应该会更好。”杨天兴致颇高。

    “老爷,我看这河鱼”

    “怎么?”杨天奇怪的看着他。

    “小生斗胆说了,这河鱼民间几乎没吃的,有股又苦又涩的怪味。”

    “放心吧,我有解决办法。”前世开小饭店,要是连个水煮鱼都做不好,还开啥呀。

    “小生孟浪了,请老爷恕罪。”

    杨天笑叱道:“别给我酸溜溜的,以后你要是觉得有问题,可以问,对错不论,光做个应声虫,我带着你干什么。”

    “是,小生明白了。”

    回到军营,杨天让人把杜老虎叫过来。

    “杜生,你带人再去逄猛堡那边看看,多查查那那巡检李本跟盐场管事方国华手下有多少人,他们的运盐路线。”

    “是,老爷,小的明白。”

    。。。。。。。。。。

    “魏贤弟亲启,兄在此祝贺贤弟改回本家,家里一切都好,对了,杨天给兄写信,说是兖州府民间那边好像有异动,有个什么闻香教据说要造反,不过他也只是耳闻并无实证,只是托为兄跟贤弟你提一句兄此次随信附去两千两金子,权当贤弟大婚的贺礼。”

    五月八日,洞房花烛夜,由天启皇帝赐婚,司礼监秉笔太监魏忠贤跟客氏终于成了名正言顺的夫妻,虽是无根之人,身在宫中,不过该有的还是要有,走完成亲流程,魏忠贤读着今日刚到了他手里的这封信,没当回事,那闻香教二月份就有折子说要造反,区区民间无知村夫村妇,能成什么气候,东林党魏忠贤天启都没当回事。

    “嘿,这等事也值当提?大惊小怪,不过那杨天确实是个能干之人,吾兄给吾找了个好手下啊。”

    把信撇过一边,魏忠贤走向早在床上等着他,一脸喜色跟满足的客氏。

    “娘子,为夫来了。”

第140章 开会 金矿() 
“哎吆,这不是关兄么?当年咱们可还是同年,可有十几个年月没见了吧?”

    “刘尚刘贤弟?哈哈,可不是,当年你我两人同场乡试得中,岁月不饶人啊,贤弟还是壮年,为兄已经老了。”

    五月九日,杨堡会客室,真可以说是人满为患,有一百来平方的空间内,密密麻麻全是人,这些人举手投足间自有一些官气或者贵气,登州府全境的府县各地豪强吏胥,再加上潍县寿光县等五县一州的各地盟友,房间里总共得有百人左右。

    刚才打招呼的两人一个是安丘县关举人,一个是黄县(今龙口市)刘举人,当年一同中举,一别间就是将近二十个年头,地方上的豪强士绅都如此,更不用说乡间百姓了,可见这时代的地域局限性。

    “各位,都到了吧?”

    杨天推门进来,房间众人纷纷起身闹哄哄客套不迭,费了好大一会,众人才一人一个圆凳坐下看着杨天,这可是第一次登莱两府红花商会所有盟友聚头,人人都知道必是这二郎神要带大家发大财了,特别是登州府这些盟友,入股的银子交了,各地的地主豪强县衙势力分布,这两个月也配合红花商会派到当地的人调查清楚了,就是这生意还没开始,今天见到莱州府这些盟友,个个红光满面,说挣了多少多少银子,心里跟抓挠似的痒痒。

    “咳,”干咳一声,杨天看着目光殷勤看着他的众人,微笑着道:“各位股东,咱们红花商会第一次全体参加的会议开始,首先我得说句咱们的商会宗旨,那就是大家一起发财。”

    “好。”一阵热烈的鼓掌声,众人热切的看着杨天,知道接下来就是正戏了。

    “先说下青莱两府商会的情况啊,各地分会已经运营半年,饭堂赌坊盐铺已正式营业,棉纺厂只等秋后开工,马场已经初步建成,等到来年,红花车马行会开业,养殖场各地已经开始供给饭堂,还有这桑蚕,已经成规模的养殖了,”

    众人仔细的听着,杨天接着道:“目前成果报告就是这些,下面咱们说说这商会进军登州府的计划。”

    登州府这些人来精神了,终于到他们了。

    “进军登州府,第一项生意就是这盐,以后,登州府全境,只能用红花商会的盐!”

    呼~来了,终于来了,登州府众人情不自禁喘了口粗气,上来就是这一定能长久发财的盐,好啊。

    “第二嘛,是赌坊,以后登州府的赌坊只能是金钩赌坊,其他的赌坊全部取缔,第三是红花饭堂,每个县预计县城一家,乡间东南西北共四家,至于这棉布,今年登州府各位只能先建厂,等来年投入使用,第四是养殖场跟马场,争取今年在登州府各地开起来,”

    杨天越说,登州府这些人越兴奋,盐赌饭堂,这都是只要开了,以后就是指定有大利的生意,特别是这赌跟盐,一本万利啊。

    “咳,好,说完计划,我再说说今年大家共同上的项目,就是这桑蚕,把咱们登莱两府民间桑蚕集中起来,莱州府已经集中了,登州府到时也要集中,各位,我已与海外谈好价格,一斤生丝三两二钱,”

    呼~~~

    房间里突然刮起一股有点温热的风,这是众人情不自禁喘了口粗气,三两二钱啊,从民间这些桑户收上来只需要六钱银子,硬生生五倍暴利啊,人人眼睛里冒金光,他们这些当地豪强顶多就是做个当地的生意,吃个佃户的租子,一年有两千两那就是顶天了。

    杨天只是在他们面前画了个饼,不过这饼到时肯定会砸在他们头上。

    “好,接下来咱们商议下具体细节”

    细节商议完毕,由杨天手下的建筑队奔赴各地盖各式厂房,最后杨天似是无意间说了句:“各地州县的乡间百姓们还好吧?”

    “一切都好,杨爷。”众人纷纷不在意的说没什么异常。

    “呵呵,那就好,对了,诸位手里还有余粮的话,我杨天手里有银子,各位尽可过来换银子啊。”

    “哈哈,我家倒是还有几百担陈粮,那就到杨爷这换银子吧。”

    有银子不赚是傻子,那些是地主的盟友当即表示再卖一些粮食,同时人人都对杨天的财力感到震撼,之前要买十万担粮食,这就是十二万两银子,这又要买,他杨二郎得赚多少钱啊。

    ‘看来等商会开到我那,这银子是少不了喽。’人人心里美滋滋,会议圆满成功。

    “大哥,春娘,这些人卖多少,咱们就收多少,粮仓平时一定注意卫生,千万不能让老鼠进去祸害粮食。”

    办公室里,杨天对马学清马春娘严肃的做了交待,买来的粮食可不能坏了。

    “阿天(哥),你放心吧。”

    等马学清马春娘出去,杨天看着手里的账簿,从汉城那边搜刮了三十万两银子,有这额外的银子,他才敢买买买。

    “商会地盘这么大,我竟然连一百亩庄稼地都没有,这次,就做个大地主。”

    。。。。。。。。。。

    五月十二日,杨天带着孙征孙途马宝他们到了招远县中庄孙家。

    “嗯,征儿壮了,途儿又长个子了。”

    孙家后宅正堂,孙守文左右拉着两个儿子不停端详,孙征这一年的苦练,越来越有军人的气质,张大牛跟杨天提过:“天哥,征哥适合狼牙,要不让他进狼牙吧。”

    杨天问了问孙征的意见,孙征本性不喜欢那种按部就班的军营生活,倒是狼牙这种特种部队的生活,他更习惯,杨天来问,他当即表示愿意当狼牙。

    “大哥,你要是当狼牙,以后我有些事可要公事公办了。”

    “行,”孙征痛快的道:“阿天,不,团长好。”

    事情就这样定了,孙征成了如今管着五个狼牙小队的二中队长。

    “叔父,”双方落座,杨天笑问道:“您老叫我来,可是有什么要事?”

    “是啊,爹,你这信上写着让我们来,到底有什么事?”孙征也在旁说道。

    “呵呵,”孙守文捋捋下巴上的美须:“小天,你该知道招远县这里的金矿是我大明最大最好开采的金矿吧?”

    “小侄知道。”

    “这就是老夫叫你们来的原因了。”

    “叔父,您是说”杨天有点激动,又有点拿不准。

    孙守文含笑点头:“对,老夫想让你管这金矿。”

    孙守文仔细说来,原来这招远金矿近两年矿工逃的太多,虽有无穷宝地,却没人愿意去干这淘金的工作,究其原因,还是待遇问题,一个矿工一月才二钱银子的工钱,这两年特别是今年物价涨了一大块,一下子这些勉强能糊口的矿工家里揭不开锅了,干这个还不如给地主家做长工,所以最近三个月招远金矿的矿工大批逃亡,不干了,孙守文派人抓回来一些,可转眼又走了,他不是个好杀之人,震慑不住这些矿工,说要给矿工们提工钱,矿工们早就被之前那些矿监忽悠的麻木了,鬼才信呢。

    “小天啊,叔父是镇不住场子了,”讲到这里,孙守文苦笑道:“想来想去,只有小天你才是自家人,又有能力,这金矿你帮着叔父想想办法,只要完成一年该给宫里的金额,其他的,咱们自家人,你拿大头,老夫一年有个千两金子就满足了。”

    “既然叔父信任小侄,那我就替叔父管管,不知这一年该给宫里多少金子?”杨天想了想,诱惑力不小,决定接下这金矿。

    “一年给内务府也就是皇上用的是两千两,还要给,给老夫那兄弟留两千两,不过今年已经给过了,还有这招远县矿监,一年也得给个五百两,就这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