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商闲臣-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啥呀?

    因为陈长生来见白行龙之前,三生教就已经和漕帮摩擦起来了,只差一点星星之火!

    之所以陈长生要来见白行龙,也是因为不想多一个敌人而已。

    谁知,唉……

    然而真当见了林沐白,他们就毫不犹豫地跪了下来。

    并非他们没骨气,而是在这个时代,商人面对官府时,根本不能有骨气!

    虽然漕帮可以称之为江湖门派,但是漕帮还是以做生意为主,所以应该称作是商人吧。

    按常理,他们应该是要仇视林沐白一行人的,正所谓官官相护,但是等看到林沐白来救他们,他们的怨气就立即消散,反而感恩戴德。

    完全忘了就是因为白行龙,他们才沦落至此的。

    这是不正常的,但是在这个时代,却是很正常的。

    看到这一幕,林沐白更加心酸。

    不管是商人、农民还是任何人,都不该被这么对待。然而,即便他们真的被这么对待了,凭借勤劳和智慧,他们依然创造了伟大而灿烂的文明,并且创造了这个时空二分之一的财富。

    林沐白心中感慨万千,立即命牢头开了门,然后先扶起那个七十多岁的老者,再扶起陈长生、使者等人。

    “陈帮主,本差已向张大人说明情况,你们可以回家了。”林沐白冲陈长生说道,“本差是代表朝廷、代表国法正义,专程来跟你赔罪的。”

    陈长生涕泪满面地说道,“大人,长生不敢,此事是长生自己的错,若是知道有此一劫,长生当初就不该来见白行龙那个狗贼。不过,长生自从知道来了钦差,就知道钦差大人一定会帮我们漕帮洗清冤案的!”

    张主簿也对漕帮帮主拱了拱手,说道,“陈帮主,漕帮使者,本官也代表杭州府向你们陪罪。”

    他并非真心实意赔罪,到现在仍然认为自己做的没错。而从事实看,确实不能说他有错。只是林沐白赔罪了,他也不好干站着,这就是官场上的学问。

    漕帮人哪敢怪罪钦差,陈长生立马说道,“不敢当不敢当,林大人折煞老头子了。此事本就是我之错,又怎敢怪罪林大人和主簿大人?”

    主簿立即命人扶漕帮一行人出去,然后又当着林沐白的面吩咐牢头把漕帮资匪一案的所有人等全部无罪释放,至于手续他会稍后补办等云云。

    林沐白扶着被打得走路都困难的陈长生走到牢外,又问道,“长生帮主,若是本差让你与我一道剿灭三生教妖人,你可愿意?”

    话音刚落,漕帮使者就立即抢着回答道,“大人,漕帮愿意!漕帮愿意!”

    林沐白在扬州赈灾的手段,现在天下谁人不知?

    谁不知道,当今寿王和林沐白关系极好?

    在扬州短短几个月治理水患、流民的消息早已传到了浙中,现在谁不知道杭州府的灾情也快要跟着完了?

    只不过突然出了阴兵借粮这个篓子。

    不过,大家都相信,林沐白能够处理好。

    林沐白让漕帮为朝廷效力,那是想补偿漕帮,要是这点门道都看不出来,就不配做个漕运了。

    陈长生紧紧地握着林沐白的手,说道,“大人,使者说的,便是我说的。”

    林沐白拍了拍陈长生的手背,说道,“好!长生兄,本差不会忘记你们漕帮为朝廷所做的一切。”

    陈长生隐隐感觉,漕帮从此要在江河流域中一飞冲天了!

    凭什么?就凭大商朝廷的钦差大人、当今寿王的师父喊自己一声“长生兄”!

    两日后上午,姑苏城早已经开拔的大军已经到了杭州城外,原地集合,大军的统领一行人屹立于城下!

    队伍出姑苏,经过四天的长途跋涉,终于到了杭州外围。

    同阴兵借粮案刚发生时一样,此时杭州城已经全面戒严了,就算是在外围五十里之内,也一律戒严。如临大敌。

    或许应该把字去掉,因为大敌三生教就真真切切地在300里之外!

    不过姑苏府支援大军到来的消息,让杭州府附近驻防的部队都精神为之一振。

    林沐白一身锦衣长袍,腰间配着一把长剑,这是礼节,在杭州府外十里处,长辛镇,亲迎姑苏袁督师的援军。

    看着袁督师手下这群虎视眈眈、昂首挺胸的骄兵悍将秩序井然地进入镇子,寿王的心情非常复杂。

    当初他向皇爷爷推荐袁督师时,只认为他是一个有些见地又敢于直言的热血少年,兴许能对圣上有所启发,却从未想过这个少年在短短四年多的时间里,摇身一变,变成了可以左右大商一隅的人。

    在这个年轻人的麾下,现在有三万千锤百炼的强兵,数次镇压了一个历朝历代都忌惮的红莲教,以及想想就让人后背发凉的整个武林。

    而更令人不安的是,这个年轻的督师又一手平定了去年的江浙之乱,平定沿海的匪患了,解决了姑苏城的征税问题,商乱。

    去年,他更是率精兵三万北上,一举击溃犯境的蛮族!

    如今军中人人皆视他为“战神”,江湖上人人心里奉他为盟主,尊称一声袁督师!

    老百姓则人人视他为江浙的救星。

    福耶?祸耶?

    如果知道有今天,我在当初还会将他推荐给皇上么?但是如果不把他推荐给皇上,如今江浙会是什么样子?

    呵呵,大概这就是所谓的“气数”吧。现在阴兵借粮案能不能彻底解决,除了自己足智多谋的师父林沐白,还系于此人一身哪!不过,现在林沐白都选择信这小子,我又何必杞人忧天?

    就在寿王走神的瞬间,只见前方徐徐走来一匹健马,健马之上正是风尘仆仆却意气风发的袁督师。

    “林大人,幸会!”袁督师远远地冲林沐白喊道。

    林沐白手下一个随从忙扯着嗓子回应袁崇,道:“林沐白大人奉天子之命,特在此地欢迎袁督师大军准时来援哪!”

    袁督师快马走到林沐白跟前,然后下马拱手行礼,道:“袁某何德何能,敢劳烦钦差大人亲自相迎,实在是罪过罪过!”

    接着又朝寿王一拜。

    林沐白呵呵一笑,道:“本差听闻,袁督师在北疆破蛮族灭匪患,为我大商社稷再立大功,便是皇上不遣本差来,本差自己都要来!”

    一番话中有诚心,但是也有客套话的成分。

第180章投诚() 
第180章投诚

    因为,调姑苏的大军前来,是林沐白和寿王两人商量了的。

    而现在林沐白作为钦差大臣,自然有局部小规模调兵的权力,只不过林沐白没有想到,姑苏城的部队居然来了?还这么快!

    袁督师倒是很给自己面子啊。

    眼下大军到达,剿灭三生教的事情自然刻不容缓。

    而在大军即将开拔的时候,城里突然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来人叫王海,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人物,三生教玄武堂的香主。

    王海拱手道:“林大人,小人自知天威不可冒犯,三生教倒行逆施,盗窃国粮,实乃禽兽之为,因此,我决定助官军一臂之力。”

    林沐白呵呵一笑,倒是很开心,眼下有人要投诚,自然最好不过,只不过要弄清楚是不是真的投诚。

    袁崇很鄙夷的看了王海一眼,直接不理会,大概在袁崇心里,投不投诚都一样,自己都能全杀了……

    林沐白淡淡道:“那白行龙在白石山吧。”

    王海急忙答到:“前不久,白行龙杀了杭州府巡逻使和一些比较顽固的官军统领,直接带着杭州府的卫军上了白石山了……”

    闻言,林沐白也不吃惊,因为,从白行龙擅自带兵出城,林沐白就已经感觉事情不对劲了。

    不过林沐白也不担心,白行龙手下那点卫军,又能掀起多大的风浪?

    王海表达了自己的意思后,又悄悄地回去了。

    而林沐白一行人和袁崇结束了庆功宴之后,又详细地讨论了关于三生教的事情。随后直接点齐大军,合共两万人马。

    其中袁崇从姑苏带来的士兵有一万一千余人,这些个自然是精锐之中的精锐,跟着袁崇打了不少硬仗,战斗力还是其他什么的都是一流水平。

    剩下的八九千人马之中,有六千是林沐白这几日在杭州府强硬的执行募兵制度招募来的,有民间的乡勇,也有一些武林人士,质量参差不齐;其次剩余的就是杭州府仅剩的几千卫军,这些都是平时巡逻站岗的。

    真拖出去打仗,是什么效果,还是个未知数;毕竟,在林沐白看来,这些卫军也只能吓唬吓唬老百姓了。

    袁崇作为一个身经百战的老将,对于行军打仗,自然有其独特的见解;为了不暴露行踪,防止三生教妖人逃窜,林沐白和袁崇一致决定夜间行军。大军轻装上阵!

    当夜,戌时,两万大军随即开拔。

    其中,姑苏城备使贺军宏及、袁崇手下副将徐人龙带着六千人马立即前往城西,星夜兼程,从陆路出发。

    直奔白石山。

    林沐白和寿王、袁崇带了八千人马,从城南出城,沿墟镇方向前进,而林沐白的大军到达白石山后,将会在白石山的北山脚下。

    因为有当地人的领路,加上大军星夜兼程,轻装奔行三百里,所以林沐白很快就赶到了三生教崔山虎驻扎的白鹤岭下。因为距离不算远,才区区三百里地,林沐白花了一晚加上半个上午的时间就赶到了。

    第三路大军乃是姑苏总兵祝成周,七千人马,目的是白石山东山脚。

    为什么还留了一个缺口?

    兵家有云:“围城有阙,其心不尽。”

    也就是说吧,你围城的时候,留下了一个缺口,城里的人就会在心理上感觉还有逃跑活命的机会;反之,如果你把城围得水泄不通的话,城里的人为了活命,或者说,抱着死也要拉一个垫背的想法,那么攻城的代价也必定会更大。

    三路大军到达白石山山下的时候,是第二天临近中午时分。

    随即,袁崇和林沐白根据地图,和手下诸将一起讨论了一条目前看来还算比较好的进攻路线,根据王海提供的最佳进攻路线,他们先分派出的两路军队,出一万人,分别从白鹤岭的南坡和北坡两面包抄而上。而剩余的人马,则分布在白鹤岭周围,防止岭上的流寇跑下来。

    林沐白和袁崇方面,也将带着大军直奔白石山北的上北坡,很快就到了上北坡下,开始有条不紊地实施包围。

    三股大军根本没有进行任何隐蔽,甚至林沐白的八千人还直接从白石山山下的官道上大摇大摆地经过,任对方探子看个够。

    三生教,教中大堂内,探子一波又一波地前来报告。

    “报!启禀教主,官军有一部约六千人忽然从西山方向而去!”

    “报!启禀教主,有一股约八千人的官军朝北山来了!”

    “报!启禀教主,官军似乎直奔白鹤岭!”

    青衣少年的眉头越皱越紧,从官军的行动看,分明是他们已经知道白鹤岭和上北坡中已经埋伏大军了。

    九条龙和崔山虎的人早在几天前就已经躲进山中了,他们不可能自己暴露,那么官军又是如何知道的?另外,官军是否也知道了其他友军的藏身之地?

    若是如此,那可就麻烦了!

    青衣少年成隐隐感觉,自己一方之中出了叛徒!究竟是何人出卖了弟兄们?

    这两天,教中高层也只有执法长老进过杭州府一次。

    他不动声色,鹰隼般锐利的眼神,缓缓地扫过了教中护法、执法长老、各堂香主、旗主等人。

    最后,他的目光停留在了执法长老身上。

    这么多人之中,只有执法长老与他最为不合。青衣少年对于这个曾经的师叔,情绪是十分复杂的。

    一方面,他很欣赏自己这个师叔的才能。

第181章青衣少年的疑惑() 
第181章青衣少年的疑惑

    作为一个志在天下的枭雄,青衣少年自然是求贤若渴,并且自己在朝廷中还有人支持,他希望执法长老可以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而另一方面,他又厌恶执法长老总是与自己唱对台戏。虽然自从自己登上教主之位以后,执法长老比以前收敛了许多,并且事事都听命于自己,但是他始终觉得执法长老并非真的服自己。

    执法长老端坐在位子上,见青衣少年看向自己,于是也神色坦然地看向他。

    青衣少年收了目光,他并不能确定是否是执法长老所为。而且,动执法长老可不是小事,弄不好杀了这个师叔,他手下就立即叛变,出城去迎官军了。

    另外,在座的各堂、旗主,这些人以前可都是杀人不眨眼的,他们的底细自己也不是完全清楚,因此,他们的嫌疑也不能排除。

    青衣少年定了定心神,提醒自己,现在不能在这里制造猜忌,否则你怀疑我我怀疑你,军心势必大乱,就更不能与官军相抗了。

    想到这里,青衣少年说道,“众兄弟,若官军确是奔着崔山虎和九条龙去的,我等当如何?”

    右护法说道:“教主,属下以为我军的当务之急还是在于坚守大军的营地四周,其次,占领北面东面的险要地带;

    再分出精锐于西面布防,若是下山与官军决战,未免过于冒险。但是,若是不去救援崔山虎和九条龙,恐怕教中各堂又有嫌话。”

    这话说了等于没说,青衣少年都懒得评价,转而问护法道,“护法,你怎么看?”

    护法刘九思叹了口气,说道,“这事确实是两难哪!出,则必然要与官军在野外决战,不出,则各堂口恐怕对我们会大感失望,到时候跑的跑,降的降……”

    又等于没说。

    这时,白虎堂香主说道,“教主,如今我山中有弟兄近两万人,那些官军什么货色大家还不清楚吗?俺就不信俺们两万精锐大军,还打不过官军两万人!依俺看,不如跟官军拼他个球的!”

    这位粗犷的香主刚说完,另一位香主说道,“教主,不可啊!我看那山下的官军甲胄鲜明,旌旗列列,貌似是精锐之师;

    并且,据说姑苏的袁疯子也派援军来了,官军的战力今非昔比,并且那钦差大臣林沐白城府极深。我认为我们还是应该稳妥一点,之前蛮族的人都尚且战袁疯子他们不过,现在凭我教的实力,根本不足以与其硬拼啊!况且,眼下探子只是看到官军去西山和北山,未必是去打崔山虎和九条龙的,咱们还需再观察谋划才是!”

    青衣少年阴沉着脸,显然这些答案都不能让他满意。

    于是他转头看向了执法长老,说道,“长老,你的意见呢?”

    执法长老沉吟了下,说道:“我教精锐与不假,但是那袁崇手下的兵,不是征战蛮族时候的精兵,就是由武林好手组成的强兵,这些兵连战连捷,目前士气正盛,所以若是在野外决战,我军凶多吉少。况且,据白知府所言,那林沐白诡计多端,没准另外还有伏兵,正等着我们出山呢。所以,我们此刻应仍以固守为主。”

    青衣少年又问:“长老的意思,是不救了?那各堂兄弟、朝廷的那位今后会怎么看我们?”

    执法长老呵呵一笑,说道:“咱们可以不救九条龙和崔山虎,但是驻扎在营地的那一万多教众可以救啊。派人去通知他们,让他们趁官军攻打九条龙和崔山虎之际,悄悄进入北山和西山城。如此一来,九条龙和崔山虎固然是死,但是其他各堂也受了我们恩惠,自是感激在心。我们再与他们好言抚慰,告诉他们为何不能与官军在野外决战,想必他们是能明白的。”

    青衣少年听罢,微微颔首。这是他目前听到的最靠谱的方案之一了,跟他心里想的差不多。

    如果官军真的开始攻打崔山虎和九条龙,那就证明官军已经知道白石山的伏兵位置了,所以内外夹击之计是行不通了,倒还不如把外头的兵马全部都收进城来,据城死守。

    这样一来,各堂之间的怨气可以化解,高层也不必出山去打。至于崔山虎和九条龙,反正他们也必定会被剿灭,且不管他们有没有怨气了。

    按照兵法,孤城被围是极危险的,但是考虑到林沐白撑不了半个月就得北上回京,所以这招还是可行的。

    因为林沐白现在丢了粮草,朝廷肯定有人参他一本,别的不说,回京述职是肯定的。

    所以,林沐白在杭州府还能待多久?

    青衣少年深信如果给自己两兵,自己一定能守住白石山。况且,大批高手昨晚也刚刚入山前来助战,而且城里不是还有几万石粮草么?据说这林沐白极为小心,极为护犊,到时候为了他的王爷,关键时刻没准能派上用场。

    鉴于执法长老并没有出什么馊主意,青衣少年对他的疑心又稍稍减轻了一些。

    就在他们讨论对策的时候,林沐白和祝成周的大军分别已经抵达上北坡和白鹤岭。

    上北坡的九条龙在半刻多钟以前就收到官军赶来的消息了,但是因为距离太近官军来得太快,他根本来不及把弟兄们撤走。所以他只好命令所有人原地呆着别动,然后寄希望于官军只是“偶然”路过,并不知道上北坡有他这三千人。

    这有点像鸵鸟心态,不过他也确实没办法——三千人的部队,难道还能在短短半刻钟内撤走?

    白鹤岭的崔山虎也是同样境遇,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官军在白鹤岭下停住。而当他召集主要头目商讨对策时,官军已经兵分两路开始包抄白鹤岭了。

第182章自我感觉良好?() 
第182章自我感觉良好?

    此时天已微黑。

    围剿行动正式开始。

    在白鹤岭,祝成周和手下副将先分出几千兵,从南坡和北坡两面夹击。其余人则在杭州府找的那些“带路党”的引领下,快速地封锁了上山下山的各处要道。

    崔山虎的手下大都是农民和破产的小商贩,之前因为袁崇的“好政策”,他们基本没打过什么大仗。不过,崔山虎的部队之所以能成为比较“著名”的杂牌军之一,是因为他们曾两次击溃过官军。

    两次的阴兵盗粮案,崔山虎及其手下都充当了主力,据他们自己说两次下来至少杀了两三千官军,不过事实上他们遇到的只是官军小股部队,两次下来也就杀了两三百而已。

    但是崔山虎认为,自己手下这些兵大都是上过战场的,而且平时自己对他们的训练也挺严格,所以凭借居高临下的优势,未必一定会输。而且,在刚收到情报之后,他就已经派人去总舵通知教主了,他认为青衣少年一定会派人来救,要不然他无法跟其他堂口的弟兄们交待。

    不得不说,乐观的性格是好事,但是盲目乐观,就很要命了。

    官军从南北两侧上山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搜寻,很快找到了崔山虎的人马,双方立即展开交战。

    崔山虎的兵,只有一半配备的长矛、长刀等兵器,而另一半用的还是最原始的锄头、铁耙等“兵器”,至于盔甲之类的装备,对他们来说更是奢侈品了。这样的队伍,如果以多打少,欺负欺负官军中战力最低的当地屯田军还行,但凡碰上官军精锐,那可就是以卵击石了。

    至于崔山虎的部队为啥装备那么差,也是有原因的。

    首先,崔山虎这个新堂口,主力几乎都是以流寇为主,比不得真正的三生教精锐。

    其次,青衣少年一向谨慎,运送东西都是夜间从水路,速度慢,东西也少。

    并且三生教立教时间尚且很短,根本没有那么多时间。

    武装到牙齿的官军看到崔山虎的兵马后,先是弩兵一顿扫射,不由分说地先扫倒一片,随后穿着盔甲、顶着大盾的武林联军士兵一拥而上,凭借个人修为冲得流寇兵阵脚大乱,随后官军的步兵再从两翼包抄,展开屠杀。

    无论是兵器、训练、士气还是单兵素质,历经数次大战洗礼的这批官军,都是大商之中的佼佼者。而崔山虎的兵马,充其量只是二流的流寇兵。

    这些流寇兵有的拿锄头,一锄头下去,官军只要向前一步就能避开,然后等他拎起笨重的锄头准备发动第二次进攻时,官军雪亮锋利的长刀就已经插在他肚子上了。

    有的流寇兵也拿了大刀,不过没有盔甲,结果就是他对面的官军被他砍了一刀,只是盔甲开裂,在胸口产生了一条浅浅的伤口,而他被官军砍一刀,则直接连肠子都出来了。

    双方的差距过于巨大,战斗从一开始就呈现了一边倒的局面。

    在山头,不少流寇兵连滚带爬地跑来向崔山虎报告,告诉他哪哪又失守了,谁谁的部下被全歼

    了。

    崔山虎这才领略到,传说中袁崇的部队是何等的能打。

    他坐不住了,准备带人突围!

    既然南北两处都已经被官军堵住,那就从西面的一条小路过去。那条小路很少有人知道,他觉得官军肯定找不到。

    此时,崔山虎的三千“大军”,已经战损了一千多人,其余的兵马早已无心恋战,投降的投降,躲草丛的躲草丛,有些别出心裁的甚至还爬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