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商闲臣-第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哭声凄厉惨烈,直刺人心。
约半个时辰之后,宫内太监总管王化贞才姗姗来迟地出门询问何事,蒋唤以礼部尚书的身份,直言“皇上不遵祖制,擅改朝纲,竟将中书令之位封于一个未冠小儿,长此以往恐将礼崩乐坏,国将不国!”
他一边哭,一边说,一边又以头“砰砰”撞地,撞得额头血流一片,殊为惨烈。
其他官员见状,无不齐声痛哭,哭声震天。
事实上,蒋唤并非纯正的赵党人,因为他不是从赵王手下出身,只是与赵王关系不错而已。
第223章讨逆()
第223章讨逆
但是,奇怪的是,赵王几次拉拢,蒋唤也没有明确的表态。
但是,蒋唤也没有妨碍赵王。
所以,蒋唤的存在,很微妙。
但是王泽,他身为礼部尚书,眼看老皇帝光武帝老糊涂了,不遵祖制将中书令之位擅自封给一个未冠小儿,自认无法坐视不理。
礼部管什么?不就是管这些吗?
而且,他在心底里也认为,光武帝这么做是极其危险的。
其一中书省的势力很大,且是君权之屏障,重要程度无可置疑,所以才要由久经考核、德才兼备、有功名之人来统领,这样的人才少有私心,就算有私心,也不敢轻举妄动,可以一心为皇上。
其二,新政在即,林沐白先后受封太子少保,又总理主持今年的京察。
如今已经权势滔天,要是再领了中书令一职贴近天子,今后他若要反,岂非如虎添翼?
所以王泽虽然身为赵党人,但是来哭谏,并非为了赵党,而纯粹是因为他的职责所在!
但是新政反应最大的浙党看准他这一点,暗地里联络了大量浙党官员,来陪他一起哭谏。
这是他们的第一招,目的一方面是向光武帝施压,但更重要的是,他们要做出朝中大臣纷纷反对此一任命的姿态,来影响各地官员与将领。
不过,诡异的是,这次哭谏,内阁首辅大臣竟然没有出现。
然后,这仅仅是赵、浙两党组合拳中的第一招。
一大早,京城之中有数十缇骑秘密就出发,奔赴各个方向。
与此同时,各地百姓联名上奏的陈情书也辗转到了林沐白手里。
怎么个意思?不收你税你还不乐意了?
然而,这就是这个时代的可爱之处。
这个时代,做人凭良心!
后世常说人心不古,那么“古”时的人心是什么样子的?
林沐白认为,大概就是这样,凡事凭良心!
朝廷这些年为了保国安民,殚精竭虑,燕王等一大批“好官”带着无数将士血洒疆场,他们看到了。
大商刚刚经历三世,战争不休,眼下天下初定,朝廷为再启盛世,让大家伙儿过上好日子,不断减赋,他们看到了。
所以,他们也想让朝廷好过些!
他们觉得,让朝廷好过的方式,就是交税——只要别像以前那么沉重,适当的税他们认!
可这特么也太实诚了!
如果连农民都对这个新政有“异议”,那还让林沐白还怎么搞?
说真的,林沐白听了想打人。
果然,这个势头一起来,除了太武殿外哭谏的官员外,其他大批官僚趁机上书,直言新政的种种弊端。
矛头自然不会指向给他们加薪的事,而是指向分权,以及向大地主收“额外税”的事。
光武帝和林沐白在这个关键时候也不会手软。
在林沐白看来,反正现在已经和赵、浙两党撕破脸了。
那么,拿你几个人,也无所谓了。
第一个月,光武帝收到一百二十三个大小官员的联名奏疏,妄议新政之弊。
他立马把奏疏全部转给林沐白和内阁,要林沐白等内阁大臣酌情办理。
林沐白二话不说,马上在这些官员的京察考核上写上大大的“浮躁”两个字。
古代京察时,对官员的考核评语是很讲究的。一般而言,被发现任上有过错但不大的,会被评上“不谨”两个字。得到这两字评语的,对不起,你可以辞官回家了。
但,这还是轻的。
最严重的就是“浮躁”二字。
得到这两个字评语的,你连辞官的机会都没有,而是立即就地摘去乌纱帽,并由大理寺差吏押往京城三司会审。
结局很明显——不但丢官,还得脱掉一层皮!
按程序,评语下定之后立即发内阁审议。
除了赵、浙两党反应激烈外,内阁首辅李承宗自然对此无异议,随即通过。
之后就是大理寺的事了。
大理寺办事的效率很高,二话不说就从各地拿了这些官员,押送京城。
林沐白替光武帝表明了新政势在必行,绝不妥协的立场!
但是,在这个时候,京师各门,都有几十骑飞奔而出。
他们全部都是赵王府中豢养的死士,每个人怀里都揣了一封公文,乃是赵、浙党连夜起草的《讨逆臣林沐白檄》。
檄文上,通篇直斥林沐白为“窃国大盗”,挟持皇上欲号令天下,督请各地官员一同抵制林沐白,同时呼吁各地武将务必按兵不动,把住军权,防止为林贼奸逆所用!
上头不仅有赵王、帝室的公主、一些尚未有封号的皇子等帝室宗亲大佬的署名,甚至还有王泽、孙蒋唤、孙海等三省六部官员的签名。
当然,除了赵、浙党人的签名是真的,其他人几乎全部都是伪造的,因为除了赵浙两党外,其他朝中大佬如中书省宰相等人虽然对光武帝封林沐白为中书令有所不满,但并未觉得现在已经到了可以判断林沐白为“窃国大盗”的地步——毕竟人家刚刚才住持赈灾回来,岂能如此不分青红皂白就给功臣扣帽子?所以他们拒绝署名。
第224章讨逆臣林沐白檄()
第224章讨逆臣林沐白檄
那两名汉子见势不对,暗道不妙,就想分头行动。
就在这个时候,忽然又从左和右两边,杀出两队官差,大概十多个人,把这几个鬼鬼祟祟的人死死围住。
一队官差的领头鼻子下面八字胡,他骑着马饶了两圈,细细一看,突然乐呵呵一笑。
抱拳行礼,向右边来的那对黑衣官差中,一个面色冷酷发白的汉子,朗声说道:“幸会,原来是张百户来了,大理寺好手段,小弟佩服。”
答话的这个汉子眼皮往上一抬,毫无血色的脸上挤出来一道比哭还难看的笑容。
然后一字一句,道:“阁下太过谦虚了,你们狱司的小子们动作也不慢呀。”
原来,他们是邢狱司和大理寺的人。
八字胡是狱司丁颗档头应马,而白脸汉子则是大理寺一张姓百户。
不过,论正式官职的话,张姓百户却要比应马要高一阶。
但是,两人见面,却很融洽。
应马没有再接大理寺白脸人的话,收起笑容,马鞭抽了一下马屁股。
纵马上前几步,脸上露出一丝丝残忍,然后对被包围的那两个人说道:“两个兄弟,你俩身上藏了东西,还是交出来比较好。要是等等我们狱司动手了,你俩是求生不能,求死不得。”
风呼啸着吹着,卷得满地的树叶漫天飞舞,冷!
北风刺骨,旁边的路人都看到这边形势不对,脸上带着畏惧的神色,绕路而走。
不免指指点点。
官差们一个个脸色凶狠,牙关紧咬,喘着粗气。
右手已经探到了左边腰间的刀柄上了,只等顶头上司一个命令。
就要把这两人碎尸万段。
人群之中,被围住的两个人并不答话应马。
互相对视了一眼,紧紧只是一瞬。
两个人心神意会,要决然反扑。
人如闪电,腾空而起,一脚踏在马背上。
借力猛地从马背跃起,在空中抽出了藏在袖子的兵器。
剑光闪烁,飞快的一剑,朝一个大理寺差吏头颅砍杀而去。
那差吏不慌不忙,用一种看死人的眼神盯着两个人。
忽的一声冷笑,飞快地拔出手中钢刀,同样腾空而起。
与此同时,他左右两边的官差弟兄见状,兀自一言不发,神色稳重,提刀直奔那两人而去!
兵器碰撞的声音,官差的嘶吼声,夹杂着北风。
一剑又一剑,带起满地树叶尘土飞舞,官差们身形展动,各自拿出看家本领。
但是,被围住的两人,武功相当强悍。
两队官差加起来虽然有近二十人之众,打斗之中占了上风,但是一时竟不能把这两人生擒拿下。
应马和张百户都很清楚,久则生变。
这件事事关重大,林大人和寿王等人早已经下了严令。
必须堵住这些人,否则一旦引起天下动荡,自己几个人小官差,定是没有活路!
两人不敢马虎,各自相看一眼,从马上飞身而出。
两个都亲自上阵,加上两人常年厮杀,办案拿人的时候。
少不了和人打斗,所以,在这种环境下,两个人的打斗经验和武功都极其丰富、高强。
双方又鏖战了一会没事,这才把两个贼人制服。
不过,这种生死相拼的情况下,从两个官差头子动手之时,就注定活捉是不可能的。
所以手下的官差们把两个人砍成了肉泥。而大理寺人手方面,几个人轻伤,一个弟兄重伤。
人死了之后,大理寺差吏马上搜身,很快从两个人身上搜出来两个信封。
两贼一人带了一个纸封,官差头子拿过来仔细一看,正是《讨逆臣林沐白檄》!
应马低低的语气咒骂了一声,怒道:“贼?赵王狼子野心,才是国贼!若不是忌惮燕王,他早就反了,哼,林大人我看就好得很,才不是什么国贼。”
张百户把密信拿过来一看,接了应马的话,说什么?
“呵呵呵,林大人此次主持新政,陛下为了新政的顺利推行;先是给林差授予了内阁大臣,后面林差又被天子钦差为新政总理大臣。”
“为了给新政开道,陛下甚至不惜开启京察,甚至让林差主持,诶……”
“这些人,是不是傻呀?”张百户戏虐一笑,喃喃道。
应马重重点点头,道:“这八百里京师谁不晓得勇冠三军的燕王是个大孝子?哈哈哈,皇上要这么干,谁还能挡着不成?”
挡呢,怕是挡不住了。
毕竟,军方的最强势力是天子的,这,就足够了。
至于赵王,现在要掀起什么风浪,难。
信现在截到了,不过,谁去交了?
这,可是一份大功劳!
截住一封檄文,赏银可有五十两,这是寿王和林差亲口应允的。
林差说得清清楚楚,又一向说一不二。
应马双眼放光,不过犹豫了一会儿,还是选择了江湖规矩。
于是面露一笑,诚恳的对张百户说道:“百户大人,这两个家伙是你们大理寺拦下的。
而且,你们大理寺还受伤了不少兄弟,兄弟我就不贪功了,你们去交吧,嘿嘿,回头领了赏可别忘请弟兄们喝两盅。”
天大的功劳到手,一百两银子,应马说让给自己,而张百户竟然很淡定。
凭应马和张百户现在两人的俸禄,一年都没有这么多的。
按理说,张百户应该是一顿狂喜的。
沉默了许久,张百户抬起头,死人一样的脸色依旧淡定。
他摆了摆手:“档头客气了。刑狱卒司更迭不止,档头正需要做些事显手段,在下怎可抢你的功劳?
再者说,在下一向对银子也不感兴趣,够用够吃饭就行,反正我这条命是皇上的,说不定哪天就没了。”
“诶。”应马摇摇头,严肃道:“百户大人高义,下官佩服,不过,日子还是要过好呀!”
百户笑而不语。
应马哈哈一笑,拱手一拜,道:“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等这件事办完了,下官一定百户大人还有大理寺的兄弟喝酒!”
第225章红颜祸水()
第225章红颜祸水
“客气。”
应马回头看着自己的一众兄弟,大声道:“都愣着干嘛呀,还不给百户大人道谢?”
闻言,狱司八九个大汉抱拳,齐声拜谢道:“谢百户大人。”
于是,双方人马互相抱拳道了声谢,然后又各自回去值守了。
京师氛围紧张,赵浙两党狗急跳墙,无所不用其极。
意图勾结地方军政大员,引起帝国动荡,借此反扑,阻止新政推行。
这一场事关帝国权力之争的国本之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但是却比任何一场百万大军交战的战争都要可怕,赢,自不必说;若是输了,皇帝要倒下,林沐白和寿王等主张新政的官员,一个也甭想活下去。
而燕王也定会率军南下,到时候各方混战,诸侯割据,中土崩裂!
林沐白,就是千古罪人。
所以林沐白也在心里告诉自己,无论如何,都要把赵浙两党按下来。
只要这段时间他们做不了什么,后面,他们就更做不了什么。
因为,林沐白在后面,也会逐渐剥夺地方军政大员的权力。
特别是总督、巡抚、布政使,这些大官,手中权力滔天;在地方几乎都是开着一言堂,手下的人也不敢顶撞。
因为,地方的基础官员知道,天子固然威严,但是山高皇帝远。
皇帝不可能随时管着自己,随时能要了自己的命的,是自己的顶头上司,而不是天子。
林沐白对这些事,实在是太清楚了。
在他自己那个世界的古代,多少王朝亡于内乱?
大商帝国立国之初,承继前朝体制,但其地方行政体制更加严密。
大商太祖皇帝,在商初废除了前朝权力过大的行中书省。
然后在文武百官的建议下,改置布政使司,下设左、右布政使,总掌一省之政令。
管理民政事务。
同时,又设有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分别负责一省之刑名按劾与一方之军政。
虽然三司长官在品级上虽有差别,但同为地方大员,彼此分权独立,各自直属中央。
林沐白来到这个世界这么久了,对这些事情也算相当理解了。
十多年前,大商朝北疆乌蛮族人崛起,屡次兴兵犯境。
先帝在位时,几乎是集齐全国之力对抗乌蛮人,谁知不但没有打压乌蛮下去。
反而被乌蛮大军连破数十州县,先帝驾崩后,光武帝继位,一直是奉行韬光养晦之策略。
收缩战略防御,不出动危机,但是也没有解决问题。
后来,储君亲自带兵北征,却不曾在,在困龙原,兵败自杀!
后来,勇冠三军的燕王崛起,才暂时把乌蛮人挡在了关外。
但是,随着南倭、北“虏”以及各地农民起义纷起,地方分权的原则越发不适用于时局,所以就有了巡抚、总督的设立。
巡抚虽总揽一方军政,但名义上并不是三司的上级机构,且还要受到巡按或者其他钦差御史的监督,此时的巡抚还并不能完全视作执掌一方的大员。
相比巡抚,最初因军事需要而设立于边疆地区的总督,其临时性更加明显。总督掌管一方,总兵、巡抚等俱受其节制。
因关系到边境的治乱安危,故而光武帝对于总督的委任较为慎重。然而囿于目前几派党争,政局的混乱。
总督设置作为一种制度在现在并不算普遍,但是,林沐白却必须把这个东西扼杀于摇篮之中。
地方官员和皇帝老儿又没有什么血缘关系,一旦权力过大,后果不堪设想!
即便是雄踞天下的汉唐,也是被地方嚣张跋扈的刺史、节度使给因此,地方行政长官的权力,必须削弱。
不仅仅是要对付赵浙两党,也是为了瑞清和这个庞大帝国的长治久安。
今天,林沐白和寿王亲自坐镇寿王府,指挥此次行动,他的院子里不时有人进进出出,每个人都紧绷着脸,行色匆匆。
一名黑衣官差快步冲进王府,面带喜色,大喊道:“禀告林大人、王爷,城东官道大理寺百户翁世方又追到一封檄文。”
林沐白哑了一口茶,面色依然沉重。
寿王开导道:“林师,放心吧,大理寺和狱司的行事效率,很好的。”
话音刚落,一匹飞马停在寿王府门前,一名官差又跑了进来。
“急报!急报!启禀林大人,城南一处小道,刑狱司及门人又追到两封檄文!”
林沐白手捧茶盏,呷了一口,然后对坐在右手边的徐大梁说道:“真是多亏了云逸兄啊,要不是你两年前就在赵王府安插了那两个美人,怕是这些檄文就一封不漏地要出京了。如此,天下可真要大乱了!”
徐大梁呵呵一笑,轻描淡写地说道,“林大人过奖了。
早年,林差微末无名之时,赵王一向骄奢淫逸,贪图美色;于是我就挑了两个女子,送去应征王府丫鬟。
原本我以为,以赵王的精明,不一定会上当。结果你猜怎么着?呵呵,对那两双胞胎爱不释手,下官还听说,二丫头还给他生了个儿子。
呵呵,红颜祸水,祸水!赵王虽然精明,但是在这方面,看来还是没看透。”
坐在林沐白左手边的许为情笑道,“赵王有野心,也确实有能力,不过好色……人也就这样了。
不瞒林差、李大档头,这美人计咱们刑狱司可也没少用。尤其是对朝廷上浙党那些个伪君子,格外好用。”
林沐白听得也是心中一叹,大理寺果然是大理寺啊。
那俩姑娘年纪轻轻十八九岁,跟在赵王身边那么久了。
一个还给他生了孩子,竟然还不忘使命,把他们密谋檄文的事情给透露了出来。
哪个男人能想到夜夜睡在枕头旁边的女人,和自己有了骨肉的女人,会把自己给卖了?
“呵呵。”林沐白由衷一笑。
“呵呵呵!”徐大梁和许为情也都跟着笑了笑。
深夜,最后一匹快马在王府前停下,交上去了截获的最后一封檄文。
第226章赵王失算()
第226章赵王失算
与此同时,在赵王府内,可谓是殿陛之间,满目高官!
赵王府里,戒备森严,三步一岗,五步一哨。
这些,都是赵王府豢养的死士,除了明面上的,暗中,那些阴暗角落。
潜伏着很多几乎感知不到的高手,他们就像一条毒蛇,盘踞在阴暗的地方,只要你从这里经过,就狠狠的咬你一口。
赵王端端地正站在高堂首座,背对着众人。
“下官拜见王爷!”户部尚书王泽跪在地上,高声参拜。
其他官员纷纷跪下,行礼。
赵王的权势、威严,可见一斑!
大厅之内,无一不是朝廷大员,但是都成了赵王的心腹。
赵王转过身来,龙行虎步,声如黄钟大吕,大袖一挥,道:“起来。”
众人起身。
下方,一个看起来很年轻的少年,站起身来,脸上带着怒气,喝道:“王爷当真是优柔寡断!”
话音落地,其他十几个人无不胆战心惊,胆子也太大了!
王爷都敢骂?
徐哲辉,也就是新任的内阁大臣,站起身来,一声怒斥,“大胆燕悔之!放肆!怎敢以下犯上?”
出言责备赵王的,正是那三生教教主,那天晚上大摇大摆去万军之中见林沐白的――燕悔之!
“呵呵。”燕悔之轻笑两声,脸上带着不屑,道:“前次刺杀林沐白失败,没想到王爷居然就此放过,让林沐白活着到了京师,到了今天这个局面,难道不是王爷一时决断失误的后果?”
徐哲辉接不上话,赵王坐在那里,也不说话。
这时,又有人站起身,点点头,表示肯定,说道:“燕教主所言不虚,下官所知,林沐白根本不会武功,他身边也没什么像样的高手;离了扬州,就靠寿王的那几个侍卫?不足为虑!
如果王爷能够在林沐白到京师的路上,再次派人出手,林沐白绝对活不到今天!也就不会现在这些麻烦事了。”
这个老人说完,回到位置上坐下,又有人叹息。
“唉……”
“够了!”赵王一声威严的呵斥,原本哄闹的大厅,突然安静了下来。
赵王顿了顿,道:“林沐白之前在杭州府,不过是夺了我们的粮食而已,最后被他查到了三生教;这些事,在你们看来,很大,是么?”
众人不语,表示默认。
那么多粮食,如果卖到了北蛮,又是黄金万两呀!
谁都知道,北蛮人现在又穷又饿,根本没什么粮食。
但是这么多粮食最后被林沐白弄回去了,还杀了三生教上万教众!
赵王实在是,唉,优柔寡断呀!
赵王又道:“阴兵借粮案,轰动全国,连光武那老小子都注意到了;但是林沐白查出了三生教后,并没有继续纠缠下去的意思,我们杀了一次,失败了也就算了。
如果在他来京师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