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商闲臣-第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林沐白打断周有财的话,说道:“唉,本差现在是有心无力呀!新政要是弄不好,满朝文武和陛下都不会放过我,到那个时候,本差定是小命不保,死无葬身之地。

    唉,没银子,新政现在可落到了一个尴尬的境地呀!”

    林沐白两次叹气,周有财鼻孔里出了一口气。

    你作什么作?

    一直叹气……

    眼见,银子的事拖也拖不下去了,只得连连称是,然后又给桌子上其他的商户掌门司使了一个眼色。

    另一个大盐商,也就是有名赫赫的孔仁德。

    扬州盐赋案的主使之一,这个人何等的投机聪明,当下心领神会。

    从袖子里掏出来一个精致的盒子,看起来,已经是提前准备好的了。

    孔仁德上前几步,靠在林沐白身边,悄声说道:“林差使,扬州十三郡县,上下商户感谢您的再造之恩。

    这次事出突然,见面见得也十分匆忙,咱们呀,也没带什么像样的东西,倒是这产自家乡的小特产带了一些,还望林差使不要嫌弃。”

    林沐白呵呵一笑,接过盒子。

    一掂分量,轻地很。

    顿时就反应过来了,哪里是什么家乡特产,里头分明是银票。

    于是收起来,走了两步,道:“孔先生家乡的特产,倒是人人喜爱的好东西啊!”

    话音落地,林沐白摸了一下下巴,笑道道:“本差在新政总署中任总理大臣,本差原本还打算建一些衙门呢,奈何囊中羞涩,有心无力啊!

    加上国库空虚,本差实在是想不到办法啦。

    呵呵,这下好了,有了你们捐给朝廷的这笔银子,新政定然能够顺利实施下去!”

    一桌子的人又惊又纳闷。

    “林差使,这建衙门能花那么多银两?”周有财问道。

    孔仁德接话道:“哪怕是大商朝全国都建衙门,钱也够了吧。”

    语气中,已经有三分不快。

    心道,你林沐白的吃相也太难看了吧。

    这个盒子里的银票就是两百万两了!

    本来拿这个钱买个平安也就够了,你现在还想要?

第230章吃相() 
第230章吃相

    孔仁德说完,林沐白摇摇头,道:“孔先生此言差矣,新政官员要建衙门,可不是一般寒酸的衙门,县有县衙规模,府有府衙规模;还有,大商边防几十万军队的军饷、粮草开支,实在是数额庞大呀!”

    一桌子人听罢,都是一愣,林大人要拿这笔钱去建衙门么?

    要拿去发军饷?

    不过,这也不对嘛,就算要给边防的大军发粮饷,那也应该是朝廷拨款才对嘛!

    国库再穷,我就不信连军饷都不发不起!

    周有财暗自腹诽道:“狗日的,那我再拿一点,希望别再狮子大张口了。”

    于是假装惊讶,一拍脑袋,装作一副想明白了的样子。

    大笑道:“将士们保家卫国,我们身为大商子民,义不容辞;还有,国公爷说的对,为朝廷培养新政人才正是我辈当仁不让之事。这样,关于朝廷粮饷开支和新政开支,我周家再认捐一百万两!”

    这句话,周有财几乎是咬着牙说出来的。

    一下子拿出去一百万两银子,肉疼……

    他很清楚,林沐白刚才那番话,是在暗示他再出点钱呢!

    不过虽然嘴上这么说,心里却多少也有些不快。

    这盒子里可足足有两百万两银票呢!这林差明着拿了一波,还想暗着再来一波,吃相着实难看了些!

    这波,正中林沐白下怀,对于他的慷慨捐赠,林沐白拍了拍周有财的肩膀,很大方的接受了。

    林沐白说道:“周先生捐了一百万两银子,也着实不是小数目,但是,对于国库巨大的亏空,还是不够的。朝廷现在,至少需要六百万两银子!”

    一桌的人都是一愣。

    周有财瞬间感觉酒醒了一半!

    妈的,听你这口气,这六百万两银子,是全要我们出了?

    滚蛋,虽然我们商人没啥地位,但是到了我这个身份,朝中大员还是认识几个滴!

    你要是死定要我们出,那我们一个子儿也不给,看你拿我们怎么办!

    还有这种操作的?

    我跟姓朱的一不沾亲二不带过,这是什么套路?

    只听这时,林沐白又开口说道:“诸位稍安勿躁。”

    后面,又给这些人说了一大堆。

    大概意思就是吧,他代表朝廷向他们借钱,总共要借350万两,预计三年后还清,年利息是值百息八。

    为了让他们放心,林沐白提出以大商新政的新税做抵押——如果到时候朝廷换不清,那么新政当中新增的税收,收多少给他们多少,直到还完为止。

    林沐白相信,这些商人一定会干的。

    这在自己那个世界,可是国债呀。

    没想到他们不约而同地沉默了。

    倒不是他们不相信,而是不敢。

    谁敢让朝廷担保,这不是摆明了不相信朝廷,不相信内阁大臣?

    而且,回头要是林差不管这事儿了,咱找谁拿海关的银子去?

    350万两可是大数目,他们自然有各种各样的担忧。

    这就是商人的本性,很现实,但你无可指责。

    林沐白无奈,最后只好以燕王手下人经营的码头做担保。

    燕王手下做生意人的码头,可不算朝廷的。

    而且光武帝这次也拿出了很多筹码的,作为天子,作为燕王的老父亲。

    光武帝是对自己儿子做的生意,是有做主的权力的。

    所以,林沐白就把燕王的码头生意拿来做抵押了。

    这个条件一出,七大苏商就立即同意了——他们宁愿相信朝廷会毁约,也绝不相信堂堂北疆战神,一代帝室王爷――燕王,会失信于人。

    一切都很顺利。

    只听林沐白又道:“对了,既然这些钱是你们出的,那么也请诸位放心,这个钱本差保你不会白花,最起码一个御赐牌坊是少不了的!”

    一桌子的人这才明白,林沐白不是在跟他们玩套路,也不是在跟他们说笑!

    以后,做生意,终于不担心了。

    周家,无忧也!

    并且,此后二十年,只要周家不犯错,有林沐白当差的一天,就有周家一天!

    二十年富贵,跑不了!

    只不过,这些都只是周有财自己的想法罢了。

    以周有财这些作为,林沐白又岂会放过他?

    周有财都重重地吐出口气,这可能是自林沐白出现以来,他们最放松的一刻了!

    “林大人,草民……草民当真是词穷,不知说什么好了!”周有财感激涕零道,“总之,从今往后报名的命就是林大人的!”

    林沐白心道,呵呵,小子,扬州盐赋案还没找你算账,等新政的事缓缓,再给你一并问罪!

    林沐白表面上却是哈哈一笑,“可别这么说。

    对了,大商现在实行新政了,过去党争那一套你就别搞了。你给本差的银子,本差会全部交给皇上的。至于京中其他官员,本差提醒你一句,可千万别去塞银子。现在的监察御史可狠着呢,要是被他们发现你们搞这套,本公都保不了你们!”

    倒不是林沐白喜欢说教,而是他不想大商刚刚转好的风气又从自己这里开始败下去了。

    试想,他钦差大臣都收了钱,下面的官员会不收?

    所以他必须做出清正廉明的姿态,大抵以后去敲诈大官这类事情也与他无缘了。

    新政在如火如荼中,扎根、发芽。

    时间,一晃就到了六月份。

    六月,新政后的第一笔商税收上来了。

    盐税、捐税、矿税、茶税、银税(银号交易的税收)以及各行各业的“契税”,加起来总计两百七十万两。

    因为新的税务司基本是在四月底才覆盖完长江以北地区,所以可以看作是五月份一个,长江以北地区所交的税。

    两百七十万两,差不多接近往年全国半年的税赋了。

    但是这次,却只用了一个月,而且只是在一半不到的国土内收的。

第231章中兴之兆() 
第231章中兴之兆

    但是这次,却只用了一个月,而且只是在一半不到的国土内收的。

    另外,海关总理大臣张馥也发来奏报,称五月份总计收到关税八十万两!

    不得不说,让张馥去总理海关是选对人了。

    这家伙以前自己就搞走私,所以对海关的业务了如指掌。

    他上任后,凭借自己的经验,首先把苏杭浙闽沿海一带的走私路线全部堵死,然后开辟了十一处海关码头,规定国内外货物必须从这些码头上岸,否则一旦抓到不但货物没收,而且当事者全部严办——不管你哪国人。

    这个规矩,让以前搞走私的国内外商户,不但毫无怨言,而且欣喜若狂。

    为什么?

    因为这代表大商正式开放通商了啊!

    但凡正经想做生意人的,谁愿意偷偷摸摸地、冒着砍脑袋的风险做生意?以前他们走私,那是因为大商朝全国海禁,他们不得不冒生命危险干这行。

    如今只要付出值百抽三十的税,就能光明正大地与大商朝做交易,简直好得不能再好了!

    话说值百抽三十的税高吗?

    低,简直低到爆了!

    大商的茶叶、瓷器运到蛮夷之地,价钱起码翻二十倍到五十倍,区区值百抽三十的税算什么?

    而且说句难听的,以前他们为了走私,要打通多少关节,这其中付出的费用,也远高于此!

    所以张馥的海关刚刚一开张,就有无数进出口的商户前来海关公署报备。

    张馥明知道这些商户基本都是靠走私起家,但是一个都不追究,全部都给了“执照”。

    于是短短三四个月,当南方沿岸的海关运作起来后,江浙地区的走私现象就基本绝迹了——即便有,也是那些贪心不足、连一毛钱税都不想交的亡命徒。

    而不巧的是,张馥本来就是走私大军中的行家里手,所以这些走私犯想在他眼皮子底下走私,简直是自己作死。

    因为海关在闽南地区尚未正式建成,所以这八十万两,仅仅只是南方沿岸的。可想而知,当大商开放对外口岸的消息传遍全世界,以及海关数量的增多,未来关税的收入必然会继续飙升。

    对于以上种种,光武帝尽管有些心理准备,但还是被大大地震惊了。

    照这么下去,大商国赋一年收入破亿两,基本没有悬念!

    一亿两,这是林沐白说的小目标!

    本来光武帝在心里是给这个“小目标”打了折扣的,认为能达到五千万两就已经够惊天动地的了。

    然而他现在无比确信,一亿两是可以实现的!

    最重要的是,光武帝特意出宫去看了下,惊讶地发现市面上的物价基本上没怎么涨。盐、铁、布三项关乎民生的东西自不必说,因为林沐白设定了“朝廷指导价”,价格哪怕是一文钱都没涨。

    更让他稀奇的是,连米、面、油以及包子、肉、蔬菜等老百姓日常所需的东西,也基本没涨。

    甚至,有些还呈现了降价的趋势。

    这就让他实在想不明白了。

    朝廷收的税多了,民间的物价反而下降了?

    在一个包子铺,光武帝买了几个包子后,忍不住问老板,为什么包子的价格比年初的时候还低了一文钱。

    包子铺老板笑眯眯地说道,“这位老先生,现在粮商都在拼了命地卖陈米陈面,价钱是一跌再跌。咱们包子是用啥做的?可不就是米面吗?米面价格跌了,咱可不得跟着降价?做人得讲良心是不?”

    光武帝又问,“那你们不用交赋么?”

    “呵呵,交哇,怎么不交?不过咱们卖包子的,才交值百抽三的赋税,便是交了又有什么打紧?赚多少是多,多少是少啊?我在老家还有薄田二十亩,现在一分钱田赋都不用交,我这区区一月交个几钱银子算什么?你说说,要是咱都不交赋,那朝廷的大军谁养啊?谁给咱安生日子过啊?”

    光武帝明白了。

    因为今年种地的农民大幅度增加,精明的粮商已经意识到今年全国产粮会大增,所以为了避免陈米陈面到时候卖不出去,就主动降价提前抛售。

    同时,跟降低的米面价格比起来,包子铺值百抽三的税赋根本微不足道。

    这么一来,包子的价格可不就下跌了么?

    林卿啊林卿,你可真会算计啊!

    只要盐、铁、布、粮这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东西不涨价,其他的就算涨点价又何妨?

    这时,旁边一个买包子的插话道,“说得好。我啊,真希望这免赋永远免下去。只要免上十年,可真就又是一出盛世喽。”

    “呵呵,免咱三年就咱乐的了,还十年?你当皇上不用吃饭哪?”又一个顾客说道。

    大伙儿顿时都乐了。

    光武帝也笑了,发自肺腑的那种。

    忍不住说道,“要是时机成熟,皇上没准会真的宣布永免赋税呢,你们就瞧着吧。”

    说完,转身离去。

    脚步无比轻松。

    盛世!朕要的盛世,正在缓缓走来!

    新政半年,最高兴、最感恩戴德的自然是农民,尤其是原先没有地的农民。

    自从新政后,大批流民回归故乡安心种地,更有大批佃农摇身一变变成了自由身的农民。

    而原本家里只有几口薄田贫地的农民,也有好多以分期付款的形式买来了不少良田,乐得晚上睡觉都能笑醒。

    没有农赋,让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爆棚了!

    同时爆棚的,还有他们对朝廷的感激之情。

    其次高兴的,是涨了薪的士兵。现在士兵的俸禄,是以往的两倍,而且还不带拖欠的!

    此外,大部分新上来的基层官员也是很高兴的,因为朝廷给了他们以往三倍的薪水,让他们一个个都过上了体面的日子——如果他们的权力欲没那么强的话,这足以让他们高兴了。

第232章擒贼先擒王() 
第232章擒贼先擒王

    剩下的人当中,至于商户,就要看哪一类人了。

    大部分的小商小贩,因为朝廷收的税率很低,按照行业不同,仅在值百抽二到值百抽五之间,所以没什么好抵触的——就像那个包子铺老板一样,大部分小商小贩家里还是种着地的,跟以前的田赋比起来,他们交的那点税根本就不算什么,高兴还来不及,还有什么好抵触的?

    而那些卖茶叶、卖丝绸的商家,则有些不高兴了。

    对于茶叶、丝绸、瓷器等暴利行业,本身的利润十分夸张。

    但是新政突然一下来,税率一下子猛然升高,从新政颁行开始,这些东西全部都收值百抽十五的“重税”,多少会让他们利润受损。

    甚至说,损失不小。

    当然,这些人还要排在第二名。

    帝国上下,对于新政最不满的,就要属大地主阶级了。

    这些超级大地主,包括赵王、越王、秦王、晋王等各地藩王,以及在三派党争过程中并没有受到波及的大官僚。

    这些人数量不多,大约三千余户而已,却占了大商至少一半以上的耕地。

    到目前为止,只有蜀王、周王等三四个藩王宣布接受新政,把多余土地卖给农民,其余的二十余个藩王以及大部分的大官僚,依然选择观望。

    甚至赵王还公然放出话来,他的田是先帝所赐,谁敢打他田的主意,就是对先帝的大不敬,他要上告宗人府。

    赵王的骄横贪婪,在现在的大商朝,谁人不知?

    他的脾气,可是鼎鼎大名的。

    其他藩王见赵王如此硬气,于是也就以他为首,抱成一团,以不合作的态度对抗新政了。

    没办法,林沐白只好准备去趟留阳,亲自去会会赵王。

    擒贼先擒王。他相信,只要赵王肯服软,那么其他藩王也会跟着服软,而那些大官僚自然也不会再硬抗了。

    另外,还有更重要的一件事。

    眼下已是六月,扬州的盐商,该处理了。

    当年的扬州盐赋案轰动一时,几大盐商囤货,垄断销售,世间早有民怨。

    整治大商的商业情况,是势在必行的!

    所以,在京师呆了半年的他,又要出门了!

    临走之前,瑞清设下酒宴,给林沐白壮行。

    此去,还是有些凶险的,赵王何等人?会这么简单的把地卖出来吗?

    答案是肯定不会。

    说不定,把林沐白杀了泄愤,也是几有可能的。

    “林师,你当真想好了?”瑞清吃了一口菜,放下筷子问道。

    林沐白点点头,心道,你明明巴不得我去,还要搞这种面子工程。

    林沐白轻叹一声,道:“赵王如果不就范,其他大藩王也不会支持新政,到时候,我们忙碌了这么久做的,可就算功亏一篑了。唉……难受……”

    瑞清趴在桌子上也学着林沐白的样子,有模有样的叹了一口气。

    颓然的说道:“赵王在帝国上下的威望极高,手下的党羽也是遍布各地州县,在这些大地主当中,几乎是领军人物。师父你可想好了什么手段来对付他?”

    林沐白点点头,算是默认了瑞清的说法,我特么好歹也在京城混了这么久了,不说完全了解赵王,五五六六总有吧。

    于是说道:“手段嘛,自然是有的,但是对付赵王这种人,事先规划也没用,去了他的封地再说吧。”

    这时,坐在旁边一直没有说话的侍卫统领,也就是从扬州到杭州,再到扬州、京师,这一路上给瑞清和林沐白保驾护航的那个大内高手。

    他端端正正地坐着,目光犀利,看着林沐白,说道:“在下有一点看法,不知道该不该说。”

    林沐白呵呵一笑,点头示意;心道,你倒是说呀,有想法是好的嘛;管他有用没用,先说出听听呗。

    统领嘴角一狞,道:“赵王这个人,表面上正义感爆棚,实际上干的却是一些没良心的事情;属下以前在宫里的时候,也认识一些留阳的朋友。

    知道那些人说出来的小道消息是什么吗?”

    林沐白一伸脖子,道:“什么?”

    “嘿,这狗日的,明知大商已经有了禁令,禁止和北蛮人通商;但是这家伙被猪油蒙了心,和北蛮人做起了生意,每年都在边境地区向北蛮人出售了大量的粮食、盐铁、布匹。

    狗日的,燕王恁的不弄死他的杂种!”

    瑞清和林沐白瞟了一眼统领,眼神再明显不过了,你丫的说的都是我们知道的……

    有屁用。

    统领被林沐白鄙视的目光一瞅,忙悻悻一笑,道:“这不是重点,重点还没到。”

    他低头沉思了一会儿,整理思路,然后说道:“据说呀,赵王这么些年来,一直在江湖上广泛的招募奇人异士;现在都有很多能人在给他卖命,听说前几年的阴兵借粮案,有人猜测就是赵王干的,加上林大人之前在扬州遇刺。刺客武功之高,世所罕见;所以,属下认为,刺客背后的主使应该就是赵王。”

    听罢,林沐白呵呵一笑,端起一杯酒一饮而尽,小声道:“统领大人的想法和本差不谋而合呀。”

    统领一惊,慌忙从饭桌上离席,单膝跪地拱手道:“林差使明鉴,属下据实相告,万请恕罪!”

    “并且,林差现在虽然贵为钦差、千户、少保,但是和赵王比起来,实力还是不够啊。

    并且,林差任新政总理大臣,已经得罪太多人了,所以,属下以为,林大人还是应该暂避锋芒,韬光养晦。”

    林沐白静静地听着,没有打断统领的话,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瑞清担心林沐白的安危,不想林沐白以身犯险,也开口劝道:“师父,我觉得你暂时还是不要去留阳;你的安危是大事,而且,你现在总理新政推行,若是你有个好歹,新政必然失败,皇爷爷如何面对天下士大夫?三思哪!……”

第233章黄金之剑() 
第233章黄金之剑

    林沐白不语。

    赵王手下,奇人异士、能人众多,他记下。

    从现在看来,三生教真正的掌门人,阴兵借粮案的制造者,想杀自己的那个人。

    可能是赵王,但是现在没有证据,他记下。

    扬州盐赋案,必须翻案重新审理,他记下。

    赵王也必须办,必须惩处,否则,王法何在,林沐白记下。

    可是,自己现在不是赵王的对手,林沐白也很清楚。

    “师父?”瑞清见林沐白出神,轻轻呼唤道。

    林沐白猛然回过神来,重重地出了一口浊气,决然道:“明天出发!”

    瑞清一声大喊,“师父!不可呀!”

    “林差三思!”统领嘶吼。

    “都干嘛,干嘛?林沐白哭笑不得,我特么话都还没有说完呢,林沐白接着说道:“明天出发,去扬州,先把扬州的几个盐贩子解决了。”

    ……

    两人无语,瑞清鄙夷地看了林沐白一眼,就差骂娘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