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商闲臣-第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除了这些,还包括光武帝,他已经恨透了浙党人。

    为什么要把浙党人给灭了,首先就得知道他们都干了些什么恶事。

    大商朝的浙党人除了大搞党争之外,真正的误国误民体现在假公济私上,也就是在税收方面的一系列措施。

    之前林沐白也了解过,浙党强烈反对向工商业征税,这样一来,不但严重加剧了大商朝廷的财政赤字。

    更糟糕的是,废除税监之后更是导致朝廷官员贪污情况加剧,而三边农民起义一定程度上也源于浙党的所谓“节流”。

    浙党对大商朝税收的影响实在太多了。

    自大商立国以来,纵观整个四代皇帝,由于朝廷制度的原因,可以说是严重的重农抑商,这也造成了几代皇帝的财政主要以农业税为主。

    前几个皇帝在位的时候还好一点,比如赵王已经去世的老爹,隆庆皇帝。

    隆庆皇帝即位的那几年,大概三四年左右,大商朝每年的财政收入大概还能收到三千万两银子。

    平时皇室的吃穿用度,朝廷养兵,北蛮战事这些支出,大概还能凑活,不至于连军饷都发不出来。

    但是,要知道,这三千万两银子中,其中农业税占比高达八成近九成,工商杂税只占总收入的一成多。

    隆庆皇帝在位的时候,那时候的内阁首辅法文正改革税制,开始逐渐加重工商税的征收,然而由于浙党人的干涉,工商税先后三次被废。

    第一次的时候,貌似是法文正去世,工商税一次被废。隆庆初年,法文正主持改革,而税收方面的改革重点,就是加大了工商税的征收。

    这极大的触动了江南的工商利益集团,这种情况下,浙党开始形成。

    法文正死后,浙党人开始对其进行清算,法文正一派官员遭到严重打压,清算完毕后浙党人立即废除了法文正的税收制度。

    至于第二次,林沐白也了解过,好像是隆庆皇帝去世,工商税二次被废。

    法文正税收制度被废除后,隆庆皇帝明显感觉到了国库的紧张,因此仍然想方设法的从江南征收赋税,但由于遭到掌管外库的户部阻挠,隆庆只能将征收工商税的人物交给内库。

    这便是所谓的隆庆皇帝贪财之谜,而实际上,隆庆皇帝三大征所用的钱,大部分是由内库的工商税进行支撑的。

第293章故技重施() 
第293章故技重施

    不然,打北蛮子的银子哪里来?

    你不给士兵发军饷,他给你打个屁!

    然后好景不长,在红丸案、移宫案之后,浙党开始在在隆庆皇帝死后再次把持朝政,掌权后的他们立即逼迫内阁首辅废除了各地工商税收,再次导致国库开始吃紧。

    国库吃紧,北疆军的军饷都是拖欠着的,并且一度引起了兵变,那一段时间啊,北蛮子是天天在关外厉兵秣马。

    吓得长城沿线的百姓纷纷逃难。

    第三次,好像就是光武皇帝这一朝,上一届内阁首辅魏进荣去世,工商税三次被废。

    由于当时太子出征北疆,最后惨败,北疆战事吃紧,空虚的国库根本无法应对巨大的军费开支,于是魏进荣出现了,他再次开整工商税,使得国库又开始充足起来。

    恰恰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这个内阁首辅没活多久,又病死后,于是乎,浙党、赵党、阉党纷纷掌权。

    几大派倾轧不止,于是工商税再次被废,至于北疆战事吃紧,则是怎么省钱怎么搞,再加上将领的层层盘剥,导致北疆军缺饷愈演愈烈,甚至激起兵变。

    而浙党则将责任全部推到了北疆军军官身上,指责其贪污军饷、指挥不当。

    当然,最近的一次向工商业征税,则是林沐白搞的。

    现在的几个浙党大佬,对林沐白极为不满呢,就想着哪天找个机会参林沐白一本,把他弄下去。

    反正一扑啦子的事情,渐渐都和浙党人有关,说他们身上背负着亡国之道,这话还真不假。

    你说说,这样的腐朽之辈,不除行吗?

    言归正传。

    光武二十九年六月二十七这天黄昏,林沐白单枪匹马,乔装打扮,往寿王府里去了。

    管家一看面罩下的林沐白,就知道是何人,马上开门送林沐白进去。

    寿王也在前两天收到林沐白的消息,说这两天就会抵达京师。

    故而,早就已经在府中收拾准备等候了,林沐白一到,管家直接领着他去了书房。

    推开房门,林沐白才发现,屋子里坐满了人。为首是竟然是光武老皇帝,其次,就是狱卒司、大理寺自己其他部门的帝党官员。

    林沐白丝毫没有犹豫,马上不折不扣的行了一个君臣大礼。

    行礼结束,其他官员也纷纷向林沐白寒暄打招呼,林沐白也不抬架子,很客气的和每一个人见了礼。

    这些结束就该到正题了。

    其他的什么话也没有说,光武帝只道:“林卿可做好准备了?”

    林沐白点点头,胸有成竹道:“皇上,这不过是一群迂腐书生,何足道哉;对了,之前安排的舆论攻势,可有效果?”

    光武帝没有答话,寿王接过话来,道:“已经完全按照你的要求去做了,文奸传已经讲到了第三期,咱们现在动手的话,舆论导向在我们这里。”

    林沐白点点头,走到桌子跟前,摊开地图,深吸一口气,郑重道:“现在,开始安排行动。”

    众人纷纷点头。

    “狱卒司指挥使以及四大诏卫统领何在?”林沐白低声一喝。

    随即便有五个人从人群中跨立而出,单膝跪地,道:“属下在,但凭林差驱驰!”

    “着你们五人,于今天深夜,派出精锐诏卫看住钱谦益、李廷儒、顾宪成这三个头目的府邸,进去了什么人,出来了什么人统统都要立即汇报。

    并且这三个人的府邸,你们五个人商量一下,三个人亲自去潜伏观察,事关重大,不许出任何差错!否则提头来见!”

    “是!”五人领命,随即快步走出去,着手安排自己的事情。

    林沐白点点头,出了一口浊气,道:“高公公,命你率龙骧营、神机营、御马监等五大营精锐禁军,占领皇宫各个进出口,还有外城的所有城门,所有人进出,严格搜身。

    除此之外,凡是我们之前点名的浙党官员及家属,不得以任何理由出城,直接抓捕!

    明白?!”

    高重士重重点头,虽然是一介宦官,但是也颇有威严,道:“咱家明白!若有意外,提头来见!”

    “另外,所有大理寺差吏、京师尹兵其部,尽数出动,搜捕内奸,全城戒严!”

    众人纷纷领命!

    翌日卯时四刻,北平城突然戒严,进入了临战状态。

    高重士御马监所属的腾骧营、勇士营以及特别成立的神机营、龙骧营全体出动,占据了出入皇宫的各处城墙与大门。

    而与此同时,燕王手下的一部分部将也手持圣旨,在燕王部将张啸的统领下飞速赶入了禁宫皇城,巩固防守。

    城外驻扎的三大御林军大营也接到圣旨,要求他们原地驻扎,没有圣旨不得擅动。

    太武殿外,和上次一样,又有一百多名官员哭谏。

    也不知道他们从哪里得来的消息,说是林沐白回京了,这不,把这些人可乐坏了,趁着卯时上朝,又在太武殿外哭谏。

    狱卒司的指挥使通知一名诏卫档头,带着一大批诏卫,突然从四处如狼似虎地冲了出来,瞬间就将跪在门外哭谏的那些大臣包围了。

    苦谏的官员有人一惊,立即指着这名档头斥道:“狱卒司的混球,你要作甚?”

    这名档头脸色残忍,一声冷笑,随后掏出圣旨,当众读到道:“查,工部侍郎、文渊阁大学士祖安白,兵部侍郎陈尚、督察御史王贺、翰林学士齐雍等,不思君忧、不体时艰,长期以来结党营私、肆意妄为、祸乱朝纲!

    尔等自恃浙党之望,凡事皆以浙人逆首李廷儒、钱谦益、顾宪成等为马首是瞻,而目无君上,以为天子可欺!

    自朕登基以来,尔等处处掣肘、时时误国,概党同伐异、陷害忠良、荼毒百姓等无所不为。

    以致民不聊生,白骨处处,岂非欲亡我大商乎?其心可诛、其行可杀,殊实人神共愤,天地不容!

    着,诏卫拿下逆党,一概人等全部打入天牢,以待钦差审查!”

    圣旨洋洋洒洒写了一大段,其中大部分都是骂这些文官的,足见光武帝这些年心中所憋之郁气!

第294章你方唱罢我登场() 
第294章你方唱罢我登场

    这名档头读完,立即对属下挥了挥手,说道,“全部拿下,如有反抗者,格杀勿论!”

    这些哭谏的大臣一个个都惊得呆若木鸡,浑身冰凉,他们打死也没想到,皇上竟然会做出了如此雷霆决绝之举!

    直到诏卫冰冷的镣铐扣在他的脖子时,他们才反应过来——皇上这是要正式清洗浙党了啊!

    皇上他,难道真的不怕天下士子群起反抗吗?他真的不怕天下悠悠之口吗?屠杀士子,国本动乱,这可是亡国之道啊!

    皇上,皇上他真的不怕了?

    皇上不怕,他们怕!

    圣旨中皇上直斥浙党为浙人逆党,那便是定浙党谋逆之罪了,这可是要满门抄斩的!

    这些平日里道貌岸然的大臣,不少人在此时禁不住瑟瑟发抖起来。他们大都是听了李廷儒的安排来哭谏的,本以为这既能为浙党贡献一把力气,又能作为自己“忠臣”的功绩记入史书流芳百世,却没想到换来了这个效果。

    他们这才想起,往常这种事情都是李廷儒亲自领头的,这次李廷儒竟然没来?

    所以他知道可能会有此祸?

    那么,我们是被利用了?

    想到这里之后,他们顿时绝望而撕心裂肺地嚎了起来。

    “皇上,臣并非浙党哇,请皇上明察!皇上明察!”

    “李廷儒,你这个阴险小人,你利用我们!”

    “皇上,臣冤枉啊!臣绝非浙党啊!”

    除了哀嚎的,却也有不少“铁骨铮铮”的,他们慷慨起身,任由诏卫戴上枷锁,随后哈哈大笑,口称“快哉”,甚至还“提醒”这名档头,要好生照看年纪大的大臣,否则待“时转之后”,由他好受的!

    这些人,有几个是真被浙党洗脑洗得连死都不怕了,但更多的则是认为,皇上是不敢真杀他们的,因为天下士子大多都是浙人的附属。

    皇帝能杀了这一部分官员,但是能堵住天下悠悠众口么?

    不可能。

    甚至到了这一刻,这些人还认为光武帝只是来一次雷声大雨点小的行动,整饬一下,最多关一段时间,还是要把他们放出来。

    可惜,这一次,他们对事情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整人束缚在家中养尊处优,过着骄奢淫逸呢生活,或是在早朝议事的时候高谈阔论,实际上却毫无作用。

    这样的生活,可以说已经让很多浙党人渐渐地失去了思考的能力,失去了对于时事的警惕性。

    幸乎?哀哉。

    太武殿门口终于安静了。

    “启禀皇上,宫外一众浙党逆贼皆已擒获,请皇上发落!”诏卫档头对光武帝说道。

    光武帝的脸上泛着兴奋的潮红,飞快而果决地说道:“全部收押在镇抚司大牢,严加看管!”

    “臣遵旨!”

    于此同时,李府。

    “让开,都让开!”

    一大队凶神恶煞的官兵穿过熙攘的街道,引得街道两边鸡飞狗跳,民众无不愕然侧目。

    这些官兵飞速赶到了李府,随后将它团团包围!

    为首之人正是张啸。

    如今紫禁城的防卫由皇帝的人,高重士的御马监掌控,而紫禁城外则由林沐白从燕王部将中带人控制,至于驻扎在此地的三个御林大营已接到圣旨全部原地待命——生死攸关,光武帝不信他们,只信林沐白和燕王。

    李府大门紧闭,张啸亲自上前,一脚踹开了大门。

    却见门内出来一个管家和几十个家勇,管家上来一指张啸,喝道,“大胆,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你们是何人手下?”

    张啸二话不说,拔出佩刀一刀就砍飞了那管家的脑袋,随后对身后北疆军士兵说道,“进去,搜!”

    那几十个家勇见这副架势,哪里还敢阻拦,纷纷丢下兵器,退开两边。

    大队士兵进去后,立即展开了搜捕,李府里头的人很快都被集中到了院子里。

    张啸进去一看,并没有李廷儒、钱谦益等人,顿时暗叫不好。

    他气急败坏地吼道:“叫外头的狱卒司诏卫滚进来,问问他们是怎么看人的?”

    狱卒司的人早在两天前就已经密布在李府附近,就是为了防止李廷儒逃跑,没想到李廷儒还是跑了,张啸岂能不怒?

    诏卫一名档头进来后,得知李廷儒等人不在屋内,不可思议道:“怪了!咱们的内应昨晚子时还说李廷儒仍在府上,这一整晚咱们也没见李府有人出来,怎么就没了?”

    张啸大怒:“你们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密道这种东西吗?诏卫就是这么办事的?”

    那名档头道:“张将军,咱们的内应报告,府中并无密道!”

    “你们的内应难道可以事事尽知?李廷儒挖个密道也要跟你们的内应说吗?还是你们的内应早已被李廷儒策反了?”

    那名档头也怒了:“张将军,我狱卒司诏卫个个精忠为国,你何以如此血口喷人?你要是真想拿李廷儒,前几日为何不拿?”

    狱卒司的诏卫现在也是由林沐白临时执掌,所以那名档头也不惧张啸。

    张啸被噎得够呛,指着那名档头吼道:“你懂个屁!林大人这么安排的,是不是还要跟你解释?”

    眼看两人吵起来了,一同前来的一名副将忙上来道:“老张,稍安勿躁,且搜搜看有没有别的线索吧。”

    那名档头深吸了一口气,平静了些,又说道,“跟我来。”

    张啸不明所以,不过还是跟着那名档头出了院子。

    那名档头带着他们来到东厢,找到一间门前种着梅树的屋子,踹开门进了去。屋子是一个女人的屋子,那名档头径直走到床边,拿起一个枕头,在枕头下果然看到了一页纸。

第295章李已去梁() 
第295章李已去梁

    张啸一看,一个闪身上前抓起了那张纸。

    只见纸上云:李已去梁!

    显然,这是诏卫派来的那卧底当中的其中一个丫鬟的房间。想必是这个丫鬟已经跟着李廷儒逃亡了,来不及通知诏卫,故而只能在枕下留书。

    这一招,和当初对付赵王何其相像?

    诏卫的人也给赵王的枕头边上安上了两个美人,还给他生了儿子。

    诶,没想到,同样的战术用到李廷儒身上,还是这么好使。

    都说红颜祸水,红颜祸水,英雄难过美人关,这话,不假!

    诏卫档头和北疆军一众部将见到这四个字,大吃一惊。

    李廷儒入梁,此事非同小可。他敢去梁州,那么梁州的军政大权必然全权掌控在浙党人之手。

    关键是,梁州位于大商朝南端,靠近益州,梁益之地天险处处,出去和进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且,梁益之地民殷国富,山河大川阻隔,自古以来就易守难攻。

    如果李廷儒到了那里,以“天子被劫、国贼当道”的名义拒不遵诏而自立,那便如同割据,麻烦就大了!

    张啸一想到这就背后发凉,赶紧冲那档头拱了拱手,说道:“兄弟,方才多有得罪,这里就先交给你们了。”

    那名档头也回了个礼,“好说,且快去禀报林差吧。”

    没等他话说完,张啸就已经窜出屋子去了。

    他一刻都不敢耽误,出门上马,也不管禁令直接策马穿过闹市,飞快地跑到寿王府,将信交到了林沐白手里。

    林沐白一看,亦是大惊!

    参与这次行动的其他人考林沐白的脸色突然一下变得难看至极,心道出事儿了,于是便问何事,林沐白据实以告。

    两人顿时齐声惊呼:“李廷儒不可入梁!”

    林沐白马上说道:“必须截住李廷儒。大理寺的兄弟、李指挥使,张将军,你们各出一队人马,我和寿王这边也出一队,咱们兵分四路一起去追!”

    众人纷纷点头,诏卫档头道:“好!对了,如果咱们的内应还活着,她们应该会在沿途留下记号。咱们诏卫的记号是二横一竖,或者在地上撒白色的珠子。”

    “那好,告诉去追击的弟兄们,让他们注意。”

    一刻多钟后,诏卫、大理寺、北疆军,三股人马各带一千余人,立即飞驰而出,分三路前往去梁之路堵截!

    即便这么做了,林沐白仍然不放心,又立马骑马飞驰进宫。

    要求天子发一道诏书圣旨到秦周府,这封圣旨是发给秦周巡抚高志忠的,林沐白先是阐述了为什么要这么做。

    不过,这也很好理解,光武帝很快照办,让翰林院拟旨去了。

    天子让秦周巡抚接到圣旨之后马上带兵挺进梁州,以震慑梁内诸军!

    不久,圣旨拟好,盖上朝廷兵部大印之后,光武帝命宫中内人带了一队好手,即刻出发!

    梁州不能有变!

    如果梁州被周延儒所据,一旦他在那宣布“拒不奉诏”,那么其他各州的浙党很可能也会纷纷效仿,与之呼应,如此天下必将大乱,一发而不可收拾!

    林沐白怎么也没想到李廷儒竟然会跑得这么快。京城四处早已戒严,诏卫和大理寺的官差早在两天前就已埋伏于李府四周,本以为拿下他易如反掌,没想到还是被他轻松逃脱了!

    除了李府有密道外,恐怕李廷儒有江湖人士相助,要不然李廷儒不可能跑得如此顺利。

    会不会是赵王?林沐白在心里想了一下,不敢确定,但是也不能完全否决。

    无论这件事怎么发展,对于赵王来说都是好坏摊一半。

    李廷儒如果倒了,那么在赵王看来,他在朝廷的权势就能更进一步,但是很有可能皇帝解决了李廷儒就会对赵王下手。

    这一点,赵王不确定,毕竟自己藏的很深,皇帝手里怕是没有证据。

    想到这个赵王,林沐白顿时感到头疼,关于他的谋反之事,自己怎么说?

    说白了,这是他姓朱的自己的家务事,自己没必要管,可是,管的话,自己也没证据。

    要是你直接跳出来说赵王要谋反,那别人就要说了,好啊,既然这样,证据呢?

    林沐白拿不出来证据,很有可能被安一个诽谤皇亲的大罪,被反咬一口。

    想到这,林沐白觉得自己又想偏了,现在事解决赵王的时候。

    现在,林沐白的心里倒是有些失落柯,不过转念一想,又庆幸了一下。

    好在,李廷儒儒虽然跑了,但是在京的其他浙党官员都没跑,大理寺差吏和狱卒司只需按图索骥,一家家过去抄就可以了。

    在京的浙党官员多达一百七十多人,大多在六部及鸿胪寺、大理寺等地供职。至于怎么辨别他们的身份,很简单。

    据寿王说,在林沐白回来之前,朝廷有个四品官员找到他,叫诸葛青,写了一本《浙党祸国录》。

    想拿这本书,跟寿王换个前程,上头就记载了大多数浙党党人,而且光武帝那也有记录,但凡以前跟着李廷儒一块上奏的,其是一块弹劾过林沐白的,八成是浙党没跑!

    京城之内,腥风血雨顿起。

    这一整天里,各大衙门缇骑四出,大队官军来往于浙党各大官员府邸,就如同一群索命鬼,进门后二话不说就拿着绳索往他们头上套,稍有反抗就格杀勿论。

    一时间京城处处哀嚎时时啼哭,一个又一个的浙党官员被装入囚车押往镇抚司,而那些官员家属,但凡三亲之内者亦无可避免,统统被带走。

第296章老爷他还没睡醒() 
第296章老爷他还没睡醒

    囚车络绎不绝地经过闹事,看得百姓目瞪口呆。

    不一会儿,安民告示出来了。

    告示上说,浙党祸国殃民,欺君罔上、陷害忠良,皇上已下令彻查!百姓之中但凡知道浙党不轨之事者,或曾受浙党欺压者,皆可去大理寺公署报案,朝廷必为他们讨回公道!

    除了这些,告示还说,近日民间盛传浙党官员陷害前任扬州转运使柳庆元一事已查实为真,朝廷必将严惩相关人等,为柳运使讨回公道。并且,三日后,礼部官员将亲自主持陈总兵祭奠,以慰忠魂!

    百姓闻之,无不奔走相告!

    这就如同在现代,一件公愤之事引爆网络后,当局迅速、从严从重地处理相关官员,能引发全民欢呼一样。

    而在这件事上,未必是大商朝法治的胜利,但却是林沐白与寿王的舆论胜利!

    此前近两个月的舆论攻势,终于收效了!

    浙党官员大面积被逮捕、被抄家,所引发的百姓恐慌,迅速被正义得以伸张的氛围所取代。

    民心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