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抗战之特战兵魂-第2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广州沦陷,卢作孚压力倍增,整个人都愣在那里。全国的工业精髓汇集宜昌,如果这些工业物资不及时运回后方,中国也就完了。

    “是真的。”

    这时,赵宏飞突然说道:“日军第18师团、104师团早就在台湾澎湖出发,在大亚湾登陆。这是一个星期前的事情了,难道你们就没得到消息吗?”

    一高层说道:“可是,这也太快了吧。”

    赵宏飞无言以对,也不想多费口舌,不战而退能不快吗。

    他对正在沉思的卢作孚说道:“卢先生,广州沦陷是千真万确的事情。武汉已经失去了战略意义,不到三天武汉就会弃守。可这些不是我们该考虑的问题,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全力抢救物资和人员,保住中国最后的希望。卢先生,希望你能振作。”

    卢作孚缓过神,开始振作:“赵宏飞说的没错,当务之急是全力抢运,保住我们最后的希望。”

    此时的赵宏飞不但要想抢运的事情,还有卢作孚的安危。中国的工业命脉系于宜昌,抢运的关键在于民生航运,民生航运的灵魂人物就是卢作孚。日军特工怎么会做事不管,任由卢作孚把重要的工业物资运回后方。

    日军7万部队偷袭广州,委员长也大为震惊。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日军竟然还有多余的兵力分兵广州。

    震惊之余,委员长又无比的愤怒,这么重要的港口城市,国军竟然没有抵抗,轻易拱手送于敌人。后来的战报显示,日军只阵亡了一百七十多人,连一个中队都不到,这简直就是历史的耻辱!

    1938年十月中旬,日军兵分三路在大亚湾登陆,继而攻陷惠州、博罗、增城,直扑广州,广州守军弃城,广州沦陷。

    广州沦陷谁之责!?

    这次日军轻而易举攻陷广州,损失甚微。他们的战报显示:其作战兵力约7万人,共战死173名,伤493名。

    (Ps:有水分,但不大。战争伤亡数据是最不可信的。杀敌数量都会夸大,自身伤亡会缩小。)

    广东部队与其他地方的国民党部队比较,一般来说装备较好,有相当数量的炮兵、装甲兵、坦克兵配合,轻武器中连发武器较充足。但战前有6个师和几个补充团被抽调北上参加武汉会战,这时留驻广东的部队约为6万人。

    然而,这6万部队在日军进攻面前,未能有效发挥,反而损失惨重。据日方公布的数字,此役共缴获中国军队步枪2371支,轻重机枪214挺,火炮134门,战车及轻装甲车21辆,汽车151辆,俘虏1340名。

    这次战役造成中方惨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武器装备太差,战斗技术不足等客观原因除外,主观原因主要有四点:

    第一,国民党最高军事当局对敌情判断失误,认为日军在短期内不会大举进攻华南,所以抽调了大批精锐北上参加武汉会战,这严重削弱了华南地区的防御力量。

    第二,战前广东军政当局麻痹大意,疏于防范,前沿阵地的官兵根本没有进入战备状态,有的甚至还在广州、香港等地玩乐,以至于在日军的突然袭击下,措手不及,被动挨打。

    第三,广东地方军政当局指挥不灵,措置不当,各部之间不能密切协同,相互支援,而是互不配合,联络失灵。许多部队在战场上都是孤军奋战,以致被日军各个击破。

    第四,间谍、汉奸活动造成极大危害。在日军登陆前,他们截断各县的电话线,破坏我通讯设备,接应敌人大部队登陆。因此,日军登陆后消息隔绝。

    日军侵占广州后,再次干起了强盗的勾当。杀人放火、奸淫掳掠无恶不作。

    最叫人痛恨的还是汉奸,带着鬼子兵四处做恶,残害自己的同胞,四处掠夺。商业区光焚烧的大火就烧了五天五夜,广州繁华区一半成了废墟。

    随即,日军速加强对广州的控制,“华人制华”利用汉奸重建广州统治秩序,以便其殖民统治和掠夺,并作为进一步侵略中国的据点。

    在广州以及附近的县镇,鬼子还到处抓捕妇女送往前线充当“军妓”,人数在2000以上。

    “余汉无谋,吴铁失城,曾养无谱

    当时在民间出现一歌谣用来讽刺第十二集团军司令余汉谋<;//baike。baidu/item/%E4%BD%99%E6%B1%89%E8%B0%8B>;、广东高官吴铁城<;//baike。baidu/item/%E5%90%B4%E9%93%81%E5%9F%8E>;、广州市长曾养甫<;//baike。baidu/item/%E6%9B%BE%E5%85%BB%E7%94%AB>;。

    听到一个个噩耗,国人无不愤慨。而武汉的沦陷也进入了倒计时。

    “一定要严办!”

    委员长已经愤怒到了极点。广州失守带来的恶果是深远的,它宣告了中国的海运线彻底被日军封锁,外援彻底被杜绝。在迫于无奈之下,才有后来的滇缅公路。

    然而,委员长再愤怒、再无奈、再严惩也已经无济于事。现在想想,宜昌滞留的物资变的更为重要。一但有失,仗就没法再打下去了。

    随即,委员长问道:“宜昌的情况怎么样了?”

    边上的陈诚回道:“卢作孚开始全力抢运,但困难还是很大。”

    “他向我保证过,会将全部物资运回后方,一个机器零件也不留给日本人。希望他能兑现承诺,那里可是我们最后的希望。”

    说着,委员长有指示道:“命令戴笠、黑虎全力保护卢先生的人生安全。”

    陈诚点下了头,道:“我明白。就件事要向委座汇报下。”

    “什么事?”

    陈诚回道:“猎鹰也去宜昌。委座知道,邵飞和卢先生的关系密切,卢作孚向军方请示叫邵飞负责宜昌的治安、交通,军委会已经通过。可是,在就任的当天,邵飞枪杀了原保安团团长。”

    委员长神色一边,问道:“到底是怎么回事?邵飞我见过,他不会无故枪杀一名团长的。”

    陈诚道:“就职当日,邵飞发现那团长在自己的办公室嫖妓,二话不说直接给毙了。邵飞这么做实在是鲁莽,就算有错,也应该交军委会处决。枪杀同级军官,这么做……”

    “非常时期,非常处理。这样的人就该枪毙,不要在追究其责。就让那团长的死让宜昌的官员引以为戒。关于邵飞的事就不要汇报了,虽然身份特殊,但我对他是信任的。”

    委员长直接打断了陈诚的话,现在当务之急就是尽快撤走物资,保住中国工业的命脉。

    武汉即将沦陷,还一件事是委员长要做的,那就是烧毁武汉的工厂等一些重要设施,绝对不能留给日本人。这就是委员长所倡导的“焦土政策”。

    (本章完)

第797章 贪天之功() 
?    自10月中上旬,万家岭战场沉寂下来了。淞浦师团长虽率近千名官兵冲出铁网,避免了被全歼的厄运,但106师团作为一个能征惯战的师团,已不复存在。

    但出乎国军意料的是,10月中旬,日军突然分兵华南,以一个舰队加2个陆军师团的兵力,在广东大亚湾强行登陆。中国守军余汉谋部战前准备不周,抵抗无力,不出10日,华南重镇广州便陷落日军之手。

    海外支援中国战场的南大门被封闭了。武汉即使守住,也失去了战略价值。

    10月11日,冈村宁次渡过长江,来到了盘踞田家镇的第6师团。他在田家镇的突然出现,预示着江南及至整个武汉战场将面临一个突然的变化。

    冈村是侵华日军高级将领中的佼佼者,事到如今行此下策,也是万般无奈之举。

    他要改变11军的主攻方向,以第6师团为骨干,沿长江两岸溯江西上,进取武汉。他实在没有勇气再让第2军捷足先登,再让东京的军部要员看自己的笑话。

    促使他下决心的是淞浦第106师团在万家岭的覆没,但又不仅仅如此。江北大别山,东久迩第2军已接近信阳、宋埠、麻城等地,距离武汉仅咫尺之遥。而他的第11军主力,仍在南浔线上被薛岳死死缠住,已明显落后于第2军。

    第6师团虽一路顺利攻下田家镇,但因损耗过大,又无后援,无法向武汉方面挺进。

    改变战略,把主力投入第6师团方向,自然有利于11军争得头功,早日进入武汉。但作为一名军人,他知道这种破坏战役协同的后果。合围如果不能达成,几十万中国军主力将从掌心溜掉,即使拿下武汉,军事目的也只达成了一半。

    但不改变战术,南浔方向看不出能击溃薛岳这20多个中国精锐师的迹象,战事久不能决,拖了全军的后腿,对他这个老军人来说也是耻辱。

    司令部里,冈村宁次绕室彷徨,前思后想,就是拿不定主意。焦躁烦恼,使他对薛岳既痛恨又无奈,怎么偏偏碰上这么个冤家对头。

    淞浦师团几乎全军覆没。消息传来,尤如当头一棒,几乎把他打倒。这是他几十年指挥生涯中从未有过的惨重失败,从未遭受过的耻辱。

    正在这时,身边的参谋长看出了冈村的彷徨,于是道:“要能先进入武汉,就立下头功。有了头功,眼前的一切过错也就不为过了。”

    一语点醒梦中人,冈村宁次立即打定了主意。加强第6师团和半壁店方面波田支队,如果11军的这两支先锋部队能先进入武汉,11军在整个会战中就是有功的。

    冈村宁茨是个不错的军人,但仍未能摆脱名利世俗。南浔方面虽仍与薛岳部接触,但冈村已完全放弃了击溃薛兵团的企图。主力被大量调整至稻叶第6师团和波田支队帐下。

    田家镇的稻叶师团,先后3次得到加强的兵力超过万人。补充的新锐,战斗力甚至已超过第6师团本身。

    随即,第6师团牛岛旅团开始沿广济——浠水大道攻击前进。

    自田家镇失守后,上至武汉的蒋委员长,下至第5战区的军、师将领,都已成惊弓之鸟,意识到武汉终难再保,各军残部都带着警觉的双眼,防止被日军包抄,陷入合围。

    所以一个小小的牛岛支队,就撼动了江北第5战区的数十万守军。这也算是武汉会战后期一大奇观。

    10月18日夜,一路未遇激战的牛岛支队到达界岭。一夜猛攻,即突破中国守军防御。

    22日,身材粗矮强壮的牛岛满少将趾高气扬地率队继续开进。

    冈村宁次的贪功让整个合围孙连仲、李品仙两大军团的计划破产,东久迩十分恼怒,带着第2军直直的朝武汉抢攻去,绝对不能叫冈村宁次先进入武汉。

    冈村与东久互相争功,完全置大局于不顾。导致中国第5战区几十万大军顺利的越过平汉线。

    常言道: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冈村既然争得头功,先进武汉,就必然有第6师团的孤军突进,最终落得个竹篮打水一场空。

    冈村宁茨虽然出色,但仍难免世俗名利的缠绕,并最终为此所累,失去了一呜惊人的战争良机。

    至于东久迩,身为助攻军司令官,所部攻势凶狠,反客为主。但第2军身为助攻部队,没能与冈村的主攻军密切携手,仅以匹夫之勇独自猛攻,也是缺乏远见的近视战术家。

    田俊六大将,虽为武汉战场最高统帅,但协调两军不力,任由第11军中路突进而未加节制,只是一味默许,导致全局失调,结果使李宗仁再次循徐州足迹,从日军铁网中安全澈出数十万大军。

    国军一方,李宗仁虽未能再扭转武汉战局,但再次安然撤出被围大军,也算是再创奇迹。而这奇迹是冈村、田俊六、东久迩这些统帅目光浅近,胸无大略所带来的。

    看来李宗仁是中国军虎将,却也是一员福将。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都能有惊无险的安全撤离。

    武汉会战,尤其后期,数十个中国师都有过与上级失掉联系,与日军缠斗在一起险遭全军覆没的经历。但日军太注重功利,太看重近在咫尺的武汉空城,因而无论是冈村,还是东久迩,都一次又一次错失歼灭中国整军、整师的机会。

    武汉后期是一场大乱战。无论对中国军还是对日军,乱战中奇异的场面层出不穷。

    比如,日军俘虏了国军一大批俘虏,可一转眼俘虏就不见了,看守俘虏的鬼子全部都死翘翘。

    比如,罗山失守,信阳弃守,宋希濂部队已经没了后路,可一夜之间,已经跳出了包围圈。就连东久迩都敢到莫名其妙。

    再比如,第五战区的指挥部设在东村。李宗仁莫名其妙的感觉不安,连夜带着指挥部撤离东村。两小时不到,日军2千骑兵赶来,李宗仁逃过了一劫。

    …………

    武汉外围是混乱不堪,我乱,敌更乱;而武汉城还忙碌着开会紧急军事会议,准备撤离武汉的事宜。

    (本章完)

第798章 胜利?失败?() 
?    广州的沦陷对武汉会战影响是巨大的,乃至整个全国抗日其影响也是深远的。委员长想到一片火海的广州和哭喊奔逃的军民,他那张削瘦的脸上还是流露出缕缕伤感和痛苦。

    一年了,这一年丢的地方实在太多了,以致委员长最初丢土失地时的伤感、痛苦,如今已变成了麻木,似乎一切都是情理之中的事,只是时间的早晚而已。

    可是广州的失陷,还是使委员长受到了震动。他不会忘记国民革命起于广州,他的发迹直至日后统治江山,都与这座中国最南端的大城市密不可分。

    可如今,一切都从他手中一个接一个地滑落出去,落在了东瀛蕃邦的手里。这深深地刺痛了他那颗民族气度未泯、泱泱大国尤盛的心。

    烦恼,痛苦,折磨着委员长辗转反侧,竟夜未眠。

    上午,军委会就召集尚在汉口的军界要人,探讨武汉的命运。这问题此刻已是刻不容缓,日军震耳的战炮和咔咔作响的军靴声正一步步逼向武汉三镇。

    此刻长江以北,日军第3、第10师团和日前由华北方面增援而来的一个骑兵旅团已攻占应山,正马不停蹄地扑向武汉西北面的安陆;武汉东北,第13师团已拿下宋埠,他们身后的麻城,是兵强马壮的第16师团。而蒋委员长一直密切注视着的稻叶第6加强师团已抵近黄陂,直窥武汉三镇。

    江南战局也好不了多少,打不完的波田支队,依仗江中日舰,直逼武昌城,看来是非圆首进武汉城的梦想,而第9师团、第27师团,则直插占阳新、攻崇阳、抵达贺胜桥,咸宁地区,粤汉线被截断,已是早晚的事。

    滇军精锐184师在排市阻击战遭到重创,孙渡的58军、张冲的新三军全部是新兵,根本不堪一击。

    日军像一团越聚越浓的乌云,从东、南、北三面向武汉猛压过来。武汉近郊,随着外围天险和沿江要隘的纷纷陷落,已是到了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的境地。武汉已成兵家死地。

    蒋介石汲取了上海、南京血的教训,早在9、10月,就已开始有步骤地分批撤离党、政和地方政府机关,疏散百万民众。10月中旬,武汉几乎已成空城。

    正因为此,今天到会的高级将领很少。除军令部长徐永昌,从前线返回不久的白崇禧、陈诚外,再就是武汉警备司令郭忏等几名中将、少将。会场也像战场,失去了往日的威严、壮观。

    战况到此,放弃武汉已是明摆的事。但蒋委员长对城市的眷恋,或者说对自己权威、脸面的眷恋,又往往使他很少能痛痛快快地放弃一座城市。上海如此,南京如此,徐州也是如此。但到头来,不但城池不保,还要殃及军民。血的教训已使众将领寒透了心。

    坐在蒋委员长身旁的武汉卫戍司令陈诚比起别人尤其担心。如今武汉外围各部队已经失控,只要能跳出日军的合围圈就算万幸。

    蒋委员似乎看出众将的心思。他口一张,说道:“诸位,武汉我准备放弃了。”

    此话一语惊人,却惊得众将放下了心里的一块石头。从众将变得轻松的脸上,他也分明看出了一切。

    “诸位,武汉会战,已近5月。寇军受到空前未有之消耗,我军战略企图已达。而且,日军偷袭广州,华南数地失守,粤汉线已被切断。因此,武汉之战略地位已失。如我军免强保持,则最后必失,不如决心自动放弃,保留若干力量,以为持久抗战与最后胜利之根基。”

    陈诚不失时机却是发自内心地赞叹道:“委员长高见,武汉死地,断不能与日军死拼。”

    委员长扫了陈诚一眼,继续说道:“今日武汉,厂矿、机关、团体、学校、难民诸项都已按计划撤退完毕,武汉只是一座空城。放弃武汉,及战略需要。但政治上,吾人决不能让敌寇坦然踏上我神圣故地。诸位不会忘记吧,武汉乃具革命传统之地。因此应予一部兵力作象征性抵抗。”

    说罢,转向白崇禧和陈诚,问道:“健生、辞修,你们说说,留多少兵力为妥呢?”

    陈诚不愿再为这种门面上的事乱分兵,当下应付道:“可留1旅兵力。”白

    崇禧对这类事显然也没兴趣,当下点点头,敷衍了事。

    会议结束后,陈诚当着众人面建议道:“委员长,武汉战事日紧,军委会已撤退完毕,您和夫人还是尽快离开武汉吧。”

    委员长看看众人,不置可否地答道:“这个我自有安排。”

    24日,武汉统帅部正式下令放弃武汉,撤退武汉外围部队,计划定了集结地点:长江以南各军撤至湘北及鄂西一带;长江北岸部队,第33集团军撤至荆阳门、宜城一带,第32集团军撒至襄阳、樊城、钟祥一带,第11集团军撤至隋县、唐县镇、枣阳一带布防。汤恩伯第13军进入桐柏山,刘和鼎第39军进入大洪山担任游击,第21集团军及徐源泉第10军统由廖磊指挥进入大别山担任敌后游击。第5战区长官部移往樊城。

    下午,军委会召集了尚滞留在汉的中外记者数十人,举行了最后一次新闻发布会。

    会上,发言人代表中国政府强调指出:“中国军自动放弃武汉是出于战略需要。中国政府抗日决心并无改变,而且更加坚定。只要日军在中国一天,中国抗战就将一天不止。中日战争将长期化,直至中国彻底驱逐侵略者为止。”

    蒋委员长离开武汉前,没忘记了警告东京。当然,这发言也是他向全国、全世界作出的一种姿态,

    日军在为进入武汉作种种准备。

    九江。华中派遣军前进指挥部里,出现了司令官田俊六大将瘦小的身影。他几天前才从南京赶来九江的,他既想早日亲眼目睹武汉三镇的风采,但更重要的还是对部队放心不下。

    上年底,松井大将率部进驻南京。由于对部队约束不严、对各级官佐恣意纵容,导致日军在南京烧杀淫掠,犯下滔天罪行,引起举世公愤。为此,日本政府威慑于国际舆论,被迫将松井,谷寿夫等一批高级将领召回国内。贬的贬,转预备役的转预备役。

    松井之流的劣迹使世人将日本皇军与“禽兽”二字连在了一起。

    比起南京,武汉还不仅仅关系到日军面子上的事。东京执意打下武汉,就是要使蒋政权降为地方政权,乘机扶持亲日势力主政,早日结束对中国的战争。

    如果日军一再施暴,南京的后遗症恐怕永无消除之日,扶持新政权,也只能是一座没有根基的空中楼阁。这一点,已在南京呆了半年多的田俊六知道得清清楚楚。

    从军事上,田俊六更是感到对武汉不能破坏太甚。外围战部下的极大消耗和东京方面调兵的捉襟见纣,早已明白无误地告诉他,日军在中国战场的兵力调用已达极限。武汉也许将是他日后卡住西南出口,与中国大军周旋的基地。他自然不能自己先毁了这块基地。

    10月24日,经过全盘考虑后,日本华中派遗军司令官田俊六大将向进抵武汉郊区的各部队颁布了入城注意事项:

    ……部队宿营地区,避免设于市内,应选在郊外大建筑物内,以便于维持军纪、风纪;在武昌的粮道街、汉口的大五庙至下码头、汉阳的朝宗门,设置难民区,须保护汉阳、汉口、武昌的建筑物、庙宇、大学、图书馆、陈列馆……,武汉有各国租界及使馆,本军一举一动,世界瞩目,因此是以实际行动宣扬皇威,使其理解皇军真姿的绝好时机,所以每人对此务须慎戒,且鉴于过去之教训,防止因日久而松懈。再,武汉为本军今后常驻和作战之基地,一切建筑、设施,严禁破坏。……

    田俊六用心良苦,八方关照。但最后一句话,透出了他的苦心所在。

    隆隆的枪炮声已震动武汉三镇,大武汉经过4个半月的拼死抗争,终于大厦将倾,沦陷在即。

    军委会被日机炸得残破不堪的灰楼里,蒋委员长仍稳坐高台,丝毫没有走的意思。珞珈山上,宋美龄可没有他这么沉得住气,电话一连催了几次,可每一次都没有结果。

    (PS:谁说老蒋一打仗就跑,他可是武汉会战战斗到最后的人。)

    蒋委员长到底想显示什么呢?没人知道,也没人敢问。

    论“勇”吧?委员长的属下,甚至苏联顾问都夸过他“身处枪林弹雨而面不变色”,他没必要再此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