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超神大军阀-第2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罗斯柴尔德家族是谁?只要在金融界混的人都很清楚,那可是个绝对的金融巨无霸,金融炒作方面几乎从未失败过的存在。不过这还不是最震撼康宝恕的,因为他所能动用的资金,几乎是西部特区所能调动的全部钱财,接近一百七十亿白鹰元的资金,这是何等庞大的一笔钱啊。此时康宝恕感觉到了肩膀上的重担是如此沉重,而他则必须要挑起这副重担。
对于金融市场的残酷,以及失败后特区可能遭受的损失,康宝恕心里非常清楚。他的全家也都在特区中生活,即使为了自己家人的幸福生活,他也会全力以赴的。正是因为这份责任感与使命感,康宝恕立刻带着自己的团队投入到股市的研究之中。有情报部门的全力支持,他们得以了解到对手的每一个动向,也因此能够提前做出反应。
对于特区财政部专门成立一个部门,紧盯着罗斯柴尔德家族动向的事情,那些顶级操盘手们茫然不知,现在他们只知道做好充分准备,等待着有利时机的到来。
西大陆再次爆发了经济危机,国家建设资金匮乏,无力承担重建工作,也无力让人民吃上饱饭。这次危机首先从条顿国和原奥匈帝国分割而来的几个小国开始,很快波及到整个西大陆。
因为战争赔款太过沉重,条顿国不得不以自残的方式,大肆贬值条顿马克,以减轻需要付清的赔款数额。但是贬值本币造成国家信誉的丧失,条顿马克的市场地位急剧下滑,很快就成了一文不名的废纸,条顿国政府可谓得不偿失。
本来指望赔款重建国家的撒尔帝国和高卢共和国政府没有想到,他们拿到手中的赔款已经形同废纸,结果两国的重建资金链断裂,国内经济出现了巨大的危机。重建被迫停止,政府连发工资的钱都拿不出来,银行因为政府贷款无法归还而倒闭,连带着罗斯柴尔德家族也受到了不小牵连。
不过金融市场就是有得有失,尽管罗斯柴尔德家族在高卢国损失了部分力量,却因此成功撬动了世界的金融杠杆。依然是世界金融之都的伦敦因为国家动荡了出现了问题,伦敦证券交易所各支股票急剧下滑,造成了一次新的股灾。
比伦敦证券交易所晚开门五个小时的白鹰国华尔街交易所也受到牵连,超过五百支股票应声下跌,国家经济陷入了恐慌之中。因为两大金融中心的动荡,世界各国的金融市场都出现了问题,光海证券交易所也不能幸免。
第八百八十七章转战伦敦()
已经从电报中知道了伦敦的局势,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操盘手们立刻行动起来,着手准备行动了。1921年1月19日早上九点,光海证券交易所才刚刚开盘,当工作人员刚刚在黑板上写好今日的开盘价后不久,他们就忙碌了起来。
在股市驻守的商人和散户们吃惊的发现,光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四百多种股票里,有超过三百股都在下跌。尽管因为证券交易所的条例,这些股票只要下跌十分之一就会停盘,但损失已经相当大了,因为在短短一个小时之内,这些股票七成都已经跌停。
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攻势还不止于此,在期货市场上他们同样在做空,钢铁、石油、棉花等大宗商品纷纷被抛出,却没有人接盘。因为世界大战中,西大陆诸强的民用工业几乎全部转型,让这些商品方面留下了极大的缺口。这些商品缺口让商人们趋之若鹜。各国商人纷纷盲目扩大生产,以便生产更多的民用产品。
这样的疯狂扩张在战时的确没有问题,但在大战结束之后,西大陆各国强大的工业能力再次转回民用市场,他们的厄运也就到来了。
大量产能的加入,让民用市场变得饱和,尤其是钢铁和石油等资源。因为战时对此类产品需求量很大,其扩产幅度也最大,如今它们的最大消耗者武器制造因为战争的结束而极度萎缩,这些产品的过剩也就变得非常明显。
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操盘手们抓住这个问题,专门进攻死穴,可谓手段高明。不过期货市场同样有限制,因为每个客户所能使用的资金量有限度,他们只好分开许多户头,联合开始炒作。
康宝恕心里非常清楚,对方的进攻已经开始,而他不可能在期货和股市同时护盘,否则必然是两样皆败。为了防止国内的经济遭受冲击,康宝恕决定不管股市,将全部资金投入了期货之中。
罗斯柴尔德家族疯狂买空卖空,康宝恕的团队全面接单,然后挂出更高价格的多单求购,很快将期货市场的整体价格拉升了起来。双方都竭尽全力用手中的资金拉动价格,但是康宝恕等人作为沈若雪训练的高手,资金量又足,他们自然占据着上风。见到炒作钢铁、石油等产品效果不大,他们立刻将矛头转向了粮食。
因为现在已经接近春荒时节,最近几年的世界大战又让农业遭到巨大破坏,所以各国粮食价格始终比较高。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操盘手就借着这个机会,大肆打压粮价,借以引起期货市场的动荡。
因为粮食价格较高,打压起来也容易,结果短短三天之内,粮食价格就被打压了近五成。粮价的低落引起了期货市场的恐慌,其他大宗商品纷纷应声下落。康宝恕感觉相当的棘手,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操盘手们果然不是普通高手,他们借助粮价下跌制造的恐慌,引导整个期货市场下跌,连带着让股市低迷。
如果政府不出面救市,很容易造成经济崩溃的情况。可是在对方开始打压粮价之后,沈若雪却出奇的命令他们不得在进行护盘,而是将大部分资金抽调到了伦敦证交所。
当初财政部的战略是利用本土优势,在光海城与罗斯柴尔德家族对决,但沈若雪当初并未想到,对方以先以高卢国为突破口,引发全世界的金融动荡。在这样的大趋势下,西部特区想要以一己之力护盘,逆世界潮流而动是吃力不讨好的。
沈若雪心里非常清楚,华兰国的经济体量还不够大,就算股市崩溃也难以影响全世界的经济,但伦敦市场的动荡,却能够影响光海城股市,因此罗斯柴尔德家族才如此肆无忌惮。在股市上护盘永远是吃力不讨好,因为你等于是在向所有股民同时宣战,所以沈若雪决定主动出击。
在西部特区之中,占据经济总量四成的汉兴集团公司没有上市,它是不会受到金融市场波及的。而与汉兴集团公司有联系的各个工厂与商家,占据了特区超过七成的经济体量,有这样一棵罗斯柴尔德家族并不知晓的定海神针,特区经济根本不怕动荡。
光明集团公司是上市的,不过他们资金实力雄厚,哪怕自行护盘也不会轻易被击倒。而且光明集团公司的股票数量有限,只占公司总额的四成,根本不会伤筋动骨。
与光海证券交易所不同,伦敦证券交易所是罗斯柴尔德家族的老巢,同时也是世界经济的晴雨表。一旦此地的金融情况动荡,势必造成全世界的经济崩盘,那样的情况就不是任何人所能预料了。
依照罗斯柴尔德家族的计算,进入华兰国的庞大资金会造成对方疲于应付,根本没有余力对付自己。因此罗斯柴尔德家族在伦敦的资金并不算多。大为出人意料的是沈若雪破釜沉舟,采取了主动进攻。
你要砸盘就一起砸盘,看看罗斯柴尔德家族敢不敢冒让全世界陷入大萧条的风险,与西部特区同归于尽。沈若雪带着这样的目的,将大量资金通过白鹰国的好莱坞财团送入伦敦证券交易所,开始了全面砸盘。
撒尔帝国政府本就因为大战而资金匮乏,经济陷入动荡之中,股市也是接连下挫。然而华兰资金的到来,加剧了这种形式,大量资金投入期货市场,对各种大宗商品进行打压,借以牵动股市的下跌。
对于这股神秘资金的进入,撒尔政府和罗斯柴尔德家族都没有预料到。因为资金匮乏,他们就算想要护盘都难以做到。伦敦股市和期货价格直线下滑,很快就跌破了证券商们的心里底线。等到罗斯柴尔德家族从西大陆各地调集资金,开始为伦敦护盘的时候,那里的情况已经变得难以收拾。
罗斯柴尔德家族在伦敦投资护盘,沈若雪的团队却在大肆敛财,从中赚取差价。而在光海证券交易所,情况却截然相反,抓住了粮食这个突破口之后,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操盘手们开始穷追猛打。
第八百八十八章政策导向()
资金被大量抽调的康宝恕等人苦于资金不足,只能依靠较为完善的股市规则苦苦支撑。在获得胜利之后,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操盘手们将目标又对准了光明集团公司。作为西部特区总领赵守宏的产业,光明集团公司在特区内部的地位相当重要,而在之前的砸盘中,这个规模庞大的集团公司却依靠自己的力量稳定股价,始终逆势上扬。
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操盘手们心里很清楚,作为光海证券交易所的定海神针,只有彻底击破光明集团公司的股价,才能获得完全的胜利。只要这个大公司倒下来,不但可以打击正在崛起的特区经济,还能攫取其在战争中所收获的利润。更重要的是光海证券交易所没有了支柱,华兰国的资金也就由着他们予取予求了。
正因为对光明集团公司的重视,罗斯柴尔德家族开始集中力量,打压光明集团公司的股价。他们先以高价收购市面上的所有股票,然后进行低价出售。虽然前期比较赔钱,他们却借此给了市场一个信号,这家大公司已经不行了。
面对着罗斯柴尔德家族疯狂打压股价,沈若雪却发出了全面放弃对抗的命令。当对方开始高价收购股票的时候,他们将自己的股票全部放出,沈若雪甚至以临时配股的方式,将光明集团公司的股盘增大了三倍。
对于资金充足的罗斯柴尔德家族来说,这样的增加配股等于是让他们无法投入的资金派上用场,而对方的护盘难度却因此增加了数倍。就在操盘手们欢呼于对方的失误,起劲的进行股价打压时,沈若雪却指使康宝恕陪着他们低吸高卖,慢慢吸取着对方前期投入的资金。
光明集团公司这种不护盘的做法,极大打压了自身股票,让整个股市都陷入了下跌通道。就在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操盘手们弹冠相庆,庆祝他们打垮了光明集团公司,准备开始低价收购股票大赚一笔的时候,一则消息很快出现在了报纸上。
由光明集团公司研制的新式电器在白鹰国热卖,好莱坞财团与其联手出售,上架第一周就卖出了空调二十一万台,冰箱四十七万台和一百七十九万个电热水壶的好成绩,两大公司净利润超过三千万白鹰元。
这样的消息犹如一个炸雷,在光海证券交易所引起了极大的波澜。第二天早上一光海集团公司为首的一百多支股票开盘涨停,紧接着这个股市大幅被拉升,全天交易额超过了四十亿华元,大盘涨幅7%。
在这样的强势反弹之下,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团队慌了手脚,他们知道如果任由这种情况发生,他们前期投入亏掉的资金就回不来了。这些人连忙进行操作,希望打压光明集团公司的股票,让其重新开始下跌。可惜这些新推出的电器在白鹰国掀起了一场电气化旋风,各种新电器的优势被一一展现,报纸上通篇都是溢美之词。
借着不断涌现的利好消息,光明集团公司的股票一连十二天开盘涨停板,让罗斯柴尔德家族的资金根本插不上手。这些人开始着慌了,股市已经无法再进行炒作,他们只好继续转战期货市场,希望能够借助粮食价格的继续打压,将股市的上升势头也压下来。
此时金融大战已经持续了一个半月,眼看着就要到春天了。作为撒尔帝国的殖民地,斋尼是热带地区,那里的粮食一年四季皆可种植,如今已经是三月底了,再有半个多月,斋尼的粮食就会丰收。
因为伦敦和纽约的证交所距离太远,斋尼的大宗粮食期货向来是放在光海证券交易所的。只要斋尼今年的新粮上市,借着这股东风他们将继续打击粮价,扰乱光海城的期货市场。
罗斯柴尔德家族的高层们进行了精密的计算,虽然他们因为遭到偷袭,在伦敦损失了接近三十亿白鹰元,如今又在光海城股市上损失了接近二十亿白鹰元。但只要借助斋尼的粮食丰收,在期货市场进行操作,他们至少能够获利八十亿白鹰元以上,加上之前在期货市场上的斩获,就算扣除那些损失,他们也能赚取六十亿白鹰元以上的资金,这已经相当于白鹰国全年gdp的十分之一了。
如此巨额的回报,怎么能不让这些犹太商人眼红,因此他们继续加大资金投入量,全面打压期货市场粮食价格,但很快他们就知道商人无法与政府对抗了。就在粮食价格受到全面打压的时候,赵守宏突然宣布西部特区开始执行储备粮政策。
这个政策要求西部特区下辖各地县级以上政府开始储备粮食,每个地区必须将政府资金中至少十分之一投入储备粮食和建设仓库之中。储备粮任务分为十年完成,最终要达到各地区的储备粮,足以在颗粒无收的情况下,提供当地百姓三年食用。
这样一个政策,很快收紧了市场上的粮食价格,加上正是华兰国的春荒时节,本来被罗斯柴尔德家族打压的粮价开始缓慢回升。尽管操盘手们投入大笔资金继续打压,但面对这样的国家形式,他们的工作收效甚微,现在他们唯一的希望只有斋尼的粮食了。
为了让期货市场再次按照自己的意志运转,操控了撒尔帝国经济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出奇的高调了一次,宣布在斋尼粮食收割以后,将有超过一百万吨各类粮食运入华兰国内进行销售。
斋尼的粮食收割在即,有这么多粮食即将进入华兰市场,自然会让货源十分充足。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声明一出,期货市场的粮价应声而落,其价格跌幅甚至超过了西部特区发布政策时的涨幅。
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体量不可谓不大,他们的一个声明竟然比西部特区的政府发布政策还要管用,但他们并不知道,这一次的行动已经进入到了沈若雪布置的圈套之中。
第八百八十九章冷门的汇市()
就在罗斯柴尔德家族家族的操盘手们投入全部资金大肆做空粮食价格,打算在斋尼粮食进入华兰国之后大捞一笔的时候,一条惊人的消息出现在了各国报纸的头版头条,尼赫鲁造反了。
早在数个月前,转变了思想的尼赫鲁就在甘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掩护下,开始了招兵买马。短短几个月内,随着华兰商人大量武器的运入,尼赫鲁手中的利郎越来越强大,如今已经超过了二十万名士兵。
这些士兵分散在斋尼各地,以和平集会作为掩护,加紧军事训练。然而尼赫鲁是个思维缜密的人,如今人员和武器都已经满足了需求,唯一让他担心的就算粮食问题。
一支军队哪怕士兵再强悍,武器再精良,如果没有粮食也只能解散。如果没有粮食,这场看似轰轰烈烈的大起义,恐怕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被打压下去。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尼赫鲁选择了蛰伏,等到粮食丰收的时候再给予撒尔军致命一击。
对于已经爆发数年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撒尔人早已放松了警惕。他们只是与斋尼人耗着,看他们什么时候坚持不住自动解散,至于这些人是否会出现问题,他们是不会关心的。
令撒尔人没想到的是秘密的武装力量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随时都会发动。似乎历史上的每次起义,都会因为突发状况而泄密,最终造成尚未准备完成的起义军不得不仓促发动,最终功败垂成。但是以尼赫鲁缜密的思维和组织能力,这次大起义竟然没有发生任何意外,直到起义决定发动的这一天。
1921年4月2日,尼赫鲁率领的起义主力军共三万多人,首先在德里向撒尔驻军发动了进攻。当时刚刚凌晨时分,为数不多的撒尔士兵都在营房里睡觉,而那些斋尼土兵则分批站岗。
作为斋尼的重要城市,卧莫尔王朝曾经的首都,德里城恰好处于斋尼次大陆的中心地区。对于这个交通要点,撒尔人也非常重视,他们在这里驻扎了两千名撒尔士兵,以及高达两万名斋尼土兵。
世界大战胜利之后,撒尔军队显得比较松懈,尽管斋尼殖民地面临西部特区的三面包围,但警惕的只限于边境地区。对于德里这样的中心地带,撒尔人是没有多少警惕性的。也因为军队的松懈,所以撒尔人将夜晚站岗的任务,全都交给了斋尼土兵。
尽管斋尼土兵以听话肯干著称,但他们的脑子实在不够灵活,应付起突发状况更是一塌糊涂。当城内多处起火,拿着步枪的数万起义军突然发动袭击的时候,他们显得不知所措。等到三千撒尔士兵集结起来,城内已经失去了控制,就连那些斋尼土兵也溃散了大半。
拥有武器优势的起义军在尼赫鲁的带领下占据了城内多处战略要地,他们将机枪搬上楼顶,居高临下的扫射撒尔士兵。面对着强大的敌人,撒尔人只好撤出德里向附近的驻军求助。
可惜这些撒尔守军并不知道,在德里被占据之后,各地的起义军蜂起,他们根本找不到援军。原本尼赫鲁掌控的起义军有二十万之众,这些人出了在德里的三万多人之外,其他人都分散在各地,每一支部队的人数并不算多。
尼赫鲁显然低估了民众的抵抗情绪,在各地起义军揭竿而起的时候,当地许多民众纷纷支援起义军,由不少青年人加入其中。仗着粮食刚刚获得丰收,起义军迅速的壮大起来,在附近地区开展打击撒尔人势力的战斗。十天之内,起义军的人数就扩大到上百万,声势比十几年前的那次起义要浩大十倍。
撒尔殖民政府彻底傻眼了,因为数万撒尔军队在伊拉克被歼灭之后,斋尼殖民军始终没有得到补充,此时四百多万平方公里的斋尼大地上,撒尔军队总数还不足三万人。
以区区三万军队,哪怕是装备精良的撒尔军队也没办法镇压百万叛军,他们只能龟缩在孟买港内,小心的保护着总督府安全。起义的烽火很快波及到全国,整个斋尼都陷入了混乱之中。
斋尼爆发大起义,这重重的一拳打在罗斯柴尔德家族身上,简直是伤筋动骨。斋尼的粮食告吹,光海期货市场应声而涨,粮食价格一路飙高,很快突破了最高历史价位。
罗斯柴尔德家族操盘手们已经无力回天,因为他们之前投入了全部资金做空,在价格一路飙升之后,他们的钱被全部平仓,输的分文不剩了。面对已经不可能获胜的局面,罗斯柴尔德家族只好撤回人员资金,收缩回保伦敦证交所的地盘,然而真正的金融大战才刚刚开始。
在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因为国内资金匮乏,黄金储备急剧下降,撒尔帝国不得不放弃了数百年的金本位传统,宣布撒尔镑与黄金脱钩,改为浮动汇率制度。西大陆诸国本就已经疲惫不堪,在撒尔帝国领头之后,原来的各大强国纷纷放弃金本位制度,将本国货币改为了浮动汇率。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条顿共和国政府才能将本国货币压低,借以摆脱了赔款。
浮动汇率制度是全世界从未有过的新生事物,各国都没有操作汇率的经验,而还依附于股市的汇市也不为人所知,而沈若雪这一次就盯住了这个突破口。就在罗斯柴尔德家族大笔资金进入金融市场,稳定了伦敦股市和期货市场以后,沈若雪抽调资金转入了汇市。
罗斯柴尔德家族毫不知情,沈若雪却以后世的各种金融手段,突然开始打压撒尔镑的汇率。沈若雪的这一手让所有人都出乎意料,没有人知道原来货币也是可以作为金融产品赚钱的。
因为数百年来的金本位制,各国货币之间的币值都相对固定,除非本国资金的含金量变低,否则根本不会出现货币价格的变动。上次倭元的贬值只是国内购买力的降低,实际上对其他货币的比值并未变动。
第八百九十章反胜一场()
但是在大多数国家将货币转变成浮动汇率制以后,单纯以金融手段,实际打压货币含金量成为了现实,而大多数人因为惯性思维的关系,还没有这方面的的考虑。
与这个时代的大多数人不同,来自后世的沈若雪对汇市所能造成的金融危机相当清楚,因为在后世各国的货币早已与黄金脱钩,成为了真正的信用货币,而全世界的金融战中,汇市早已成为了最重要的战场。
大量资金突然注入到伦敦汇市,这些钱本就是之前沈若雪兑换而来的撒尔镑,直接利用它们砸盘再容易不过了。这一次由好莱坞财团的金融团队运作,它们将撒尔镑换成白鹰元,大肆打压撒尔镑的币值。短短三天之内,撒尔镑对白鹰元的比值从一比五直线下降到十比一。
币值的改变引发了巨大的金融动荡,比股市和期货市场的震动更加强大。撒尔帝国的经济因为货币大幅贬值而应声下落,连带着股市出现了崩盘。在查看了国内资金流向之后,罗斯柴尔德家族的精英们才恍然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