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铁骑无双-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短短的三天之中,曹操向函谷关发动了十八次进攻,在伤亡了万余人之后,曹军的锐气已挫,只好停止了攻城。
然而,可怕的事情发生了,函谷关下,可怕的瘟疫终于开始漫延。先是一些中箭的伤兵感到身体不适,起先随军医师还没怎么当回事,以为是小毛病就随便下了点药,不想第二天,有好几百中箭的伤兵都感到身体不适,开始上吐下泄,随后,一些其它方式受伤的士兵也开始上吐下泄,然后这种奇怪的疾病很快就向身体健康的士兵漫延。此后的几天,瘟疫继续扩散,患病将士的人数迅速增加到了千余人。
到了第五天上,陆续有体弱的士兵死去,曹操手下的地大将乐进,在攻打函谷关时受了伤,身体已经极为虚弱,终于死在了瘟疫之下,更为可怕的是,关东联军的主帅袁绍,也已经染病卧床不起了。
曹操这才感到事情不妙,慌忙来找袁绍商议,袁绍拖着病体出席了会议。
“我们荆州军要撤退了,再晚了,如果我们的军中也有人感染了瘟疫,那不光是这三万士兵受害,恐怕荆州百姓也会受害。”蒯越说道。
“不能撤,现在撤了,就前功尽弃了!”袁术说道。
“的确,我们不能撤兵。”说这话的是刘备,刘备一顿,口中说道:“联军一旦撤兵,势必会将瘟疫带回治地,如此一来,这场瘟疫很可能就会席卷整个大汉,造成一场史无前例的浩劫啊!”
袁术愤怒的说道:“不撤兵,难道守在这里等死吗?”
刘备应道:“这场瘟疫来的太快,再不撤,恐怕关东联军将全军覆没在这里,所以我以为,当务之急是还没有传染的军队马上离开这里,而传染的军队,如曹操大人的军队,千万不要回到治地去,否则,将瘟疫传染开来,那恐怕谁也控制不住了。”
“要撤你们撤吧,我是不会走的!”袁术大喝一声,袁术现在是存了私心,想攻下函谷关,占据关中,他可不想前功尽弃。
“对,我们也不走。”曹操坚定的说道。对于曹操来说,自己已死了万余士失,又有几千士兵染病,如果就这样走了的话,那么损失太大了,而攻下关中,吞并司隶的想法也在诱惑着他。所以,曹操坚决主张留下来。
“好吧,即然如此,那我们就留下来。”实力最大的袁绍做出了决定。就这样,在袁绍、袁术、刘备、曹操的坚持之下,关东联军并没有撤军,而是留了下来。
函谷关上,辽东军的情形比关东军也好不到哪里去。虽然贾诩已经吩咐人在军营之中洒遍了白灰,又禁止士兵饮用生水,吃生的食物,可是这些预防措施并没有有效地阻断瘟疫的漫延,函谷关内,很多士兵已经病倒了。
“军师,已经有几十个兄弟病倒了,我们该怎么办?”张绣问道。
“少将军,把他们都秘密处决,记住,做的一定要干净点。”贾诩寒声说道。
“那可是我们自己的兄弟啊。”张绣动容道。
“难道你想我们所有的兄弟都死吗?”贾诩冷声说道。
张绣无语,他知道,贾诩的做法是对的,可是,心里真的有些接受不了。
“少将军,做完了这件事后,你立即退到三十里外的军营去找管亥,这函谷关,就交由我守吧。”贾诩淡淡的说道。
张绣的眼眶湿润了,他知道,贾诩这是将生的希望留给了自己,而他自己却要与死神搏斗。
“万一关东联军攻城怎么办?”张绣说道。
“攻城?你看看城下,光是曹操军中,病倒的就有上万人,再加上其它军中病倒的敌军,现在染上瘟疫的关东联军足有五万人,而且,瘟疫还在不断的扩散中,他们哪里有能力来攻打函谷关呢?就算来攻打,我们这关上,不是还有九千将士嘛,少将军不必担心,以后见到了主公,你就和他说,贾诩,尽力了。”
“是,军师。”张绣郑重的一抱拳,扭身向外走去。
函谷关上,瘟疫很快就失去了控制,到最后竟有两、三千人得了瘟疫,贾诩无奈之下,不再处决得了瘟疫的士兵,只是将患病的士兵进行隔离,可是,瘟疫仍在扩散着。
函谷关上,贾诩不断的咳嗽着,他也已染上了瘟疫,然而,贾诩依然在勉力坚持着。
“曹操有没有攻城?”贾诩问道。
亲兵一抱拳,口中说道:“禀报军师,关东军已经五天没有进攻了,现在,城下的曹操军已倒下了两万多人。”
“城下的尸体怎么样了?”贾诩问道。
“现在正值盛夏,城下的万余具尸体已高度腐烂,现在,整个关东联军,连最后面的荆州军和刘备军都已开始沾染上了瘟疫,关东联军,已经有上万人死在了瘟疫之中。”亲兵说道。
“嗯。”贾诩点了点头,又是一阵剧烈的咳嗽,完了才有气无力地说道,“好啊,如此一来,他们也就没有能力来攻打函谷关了,主公,贾诩也算完成了你的嘱托了。”
曹军大营。
荀彧出了一身的臭汗,从昏睡中醒了过来,只见点点的烛火在眼前闪烁,曹操正用手支着头在自己的床前闭着眼睛,在曹操的身后,夏候渊、夏候惇、曹仁、曹洪、曹休等将领与荀攸、戏志才、程昱等谋士正在看着自己,脸上尽是焦急之色。
“醒了,军师醒了!”夏候惇大吼了起来。
曹操连忙擦了擦惺松的睡眼,口中说道:“军师,你终于醒了。”
“我躺了几天了?”荀彧问道。
“军师,你已躺了七天七夜了。”曹操勉强笑了笑说道。
“我看看。”一个医师走了过来,给荀彧把脉,片刻之后,那医师长出了一口气,口中说道:“荀彧大人的病已经好了,只是身体有些虚弱,而且,他的身体从此有了抵抗力,再也不会惧怕瘟疫了。”医师说道。
“呵呵,军师吉人自有天向啊。”曹操乐呵呵的说道。
“荀彧让主公牵挂了。”荀彧一叹气说道。
“文若,现在你病好了,我也了却了一件心事,你说,接下来,我们该何去何从呢?”曹操问道。
“主公,这里不能再停留了,现在,我们的五万大军,已死了一半,再留下去,恐怕要全军覆没了,依我看,不如全军转移动洛阳附近,占据洛阳和河东,也就等于占据了整个司隶,我们在那里熬过这场瘟疫,能活下多少人算多少人吧。”荀彧说道。
“可是,袁绍已占据了我后背,他会放我们过去吗?”曹操说道。
“这个,主公只说,损失惨重,需要修整,想来,袁绍也会网开一面的,毕竟到了这个份上,我们的损失也是太重了点儿。”
“那好,我这就去见袁绍。”曹操心里有了主意,立即拍马向袁绍的军营奔去。
袁绍军营当中,袁绍的病在医师的调理下也好了一些,开始能议事了,田丰与沮授就站在他的身旁。
“将军,曹操来了,要见将军。”有亲兵进来禀报。
“主公,曹操此来,必为撤兵而来,千万不可让曹操撤兵啊。”田丰说道。
“噢?怎么说?”袁绍问道。
“现在正是削弱曹操实力最好的机会,他这次带来的五万军队,全部是他的精锐,如果全死在这里,那曹操一定会实力大损,如果曹操自己也染上病那就再好不过了,最好一起死在这里,那兖州,主公就可轻易的获得,有什么比这个更好的呢?如果主公放曹操回去,那曹操就如游龙如海,再想控制他,就难了。”田丰说道。
第133章 元气大伤()
“我与孟德是打小的朋友,一起偷过新娘子,这样做,有点不好吧。”袁绍说道。
“主公,成大事者,不可有妇人之仁啊,而且,一旦曹操经过我们的后背,一定趁机袭取司隶,那司隶我们也就得不到了。”田丰说道。
“嗯,你说的对,那就这样干吧。”袁绍点了点头。
“主公英明。”
“主公,我认为,我们现在应该派出一支精兵,从背后袭取整个司隶,如此一来,整个司隶就尽在我们的手中了。”田丰说道。
“好,这事你们安排吧。”袁绍说道。
“就让张合将军带兵两万,去控制整个司隶。”田丰说道。
“好,元皓(田丰字),我得到你,天下何愁不平啊。”袁绍哈哈一笑,对亲兵说道:“你就对曹操说,我得了瘟疫,无法与他相见,让他回去吧。”
“诺。”亲兵点头走了出去。
此时的曹操,真是进退失据,前进,有函谷关拦路,后退,有袁绍把守后背,无法后撤,如此一来,曹操被夹在了中央,进退不得,曹操不由仰天悲呼,难道,是老天要灭我曹孟德吗?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贾诩的病也日益深重起来,甚至开始咳起血来。
当陈玉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吃了一惊,立即叫来了军中最好的医师,要他去救贾诩。
“大将军,军师可能是得了瘟疫,以我的能力,治疗外伤还可以,可是如果说起治瘟疫,那就不行了。”医师说道。
“那你说,谁能救得了军师?”陈玉问道。
“这天下间,能治得了瘟疫的,只有张机而已。”医师说道。
“张机?你是说张仲景?”陈玉问道。
“正是此人。”
陈玉点了点头,前世的记忆告诉他,张仲景是一个有名的神医,陈玉还记得这样一件事,张仲景看到了侍中王仲宣时,王仲宣才有二十多岁,张仲景就说:“你有病,四十岁时眉毛会脱落,眉毛脱落后半年后会死,你可以服五石汤,这样,这病就治好了。”王仲宣以为张仲景在欺骗自己,虽然得到了药,却并没有服下。过了三天,张仲景又见到了王仲宣,问他:“你是不是服了药了?”
王仲宣就说:“我已经服了药了。”
张仲景说:“看你的气色,并没有服用汤药,你为什么这样轻视自己的生命呢?”
二十年后,王仲宣果然眉毛落了,眉毛落后一百八十七日而死,与张仲景说的一模一样。
这样的一位神医,如果由他治疗贾诩,想来,一定可以治好的吧。想到这儿陈玉问道:“可知道张仲景现在在哪里?”
“这个,张仲景现在就在三辅之地,据说在右扶风一带行医,大将军可以派人将他找来。”
“好,典韦何在?”陈玉主道。
“典韦在此。”典韦走了过来。
“洪飞,你马上带人去找张仲景,一定要把张仲景给我找回来,把军师的命救下来!”陈玉说道。
“诺!”典韦点头而去。
望着典韦的背影,陈玉目光若有所思,贾诩可是东汉末年超一流的军师,这样的军师在自己的手中可不能早早就死了,一定要把他救活过来,有了贾诩的帮助,自己平定天下的大业才能更多一份的把握。
再说典韦,自从得到了陈玉的命令之后,就马不停蹄的来到了右扶风,在当地官府的帮助之下,很快打到了张仲景,然后两个人快马加鞭的经过长安直奔函谷关,只是这么一折腾,十几天已经过去了,这十几天,对于函谷关前的两军两说,无疑都是灾难性的。
“咳咳,典韦将军,还是歇歇吧,这瘟疫虽然厉害,可患病的人并不会立即死亡,体质好地甚至能坚持两个月之久,甚至还有些人能够不药而愈!贾诩大人是文人,体质也许会差些,不过想来坚持个八月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张仲景在马上不断的喘着粗气,他也四十六、七岁的年纪了,经过这样的颠簸,身体也有些受不了,一边伸手拭去额头的汗水,一边极力给典韦宽心。
听了张仲景的话,典韦那颗焦急的心也略微的缓解了一下,不过一想到贾诩患病已经二十多天了,心里又急了起来,军师到底能不能挺过这一劫呢?
想到这儿,典韦不由加快了速度。
“将军,等等我!”张仲景无奈,只好拍马加鞭韩来。两个人闷头赶路,沿着长安古道前进,约行了几日,雄伟的函谷关豁然呈现在两人眼前,关前平坦浩渺的荒原上峙立一座巨大的军营,军营里营帐连绵、旌旗密布,雄伟的辕门上。一杆大旗迎风飘扬,上书斗大一个“汉”字。而关上也插着面大旗,上书陈字。
“看来,函谷关并没有丢。”想到这儿,典韦不由松了一口气。与张仲景进了关,只见一些士兵有气无力的守着关门,典韦立即大声问道:“贾诩军师在哪里?”
“在府中。”一个士兵有气无力的指了指贾诩府中的方向。典韦一点头,拍马扬鞭,与张仲景来到了贾诩的府中。
贾诩府中,贾诩躺在床塌之上,不断的咳着。
“咳咳咳”
“军师,主公命我把大夫给你请来了。”典韦大声说道。
贾诩点了点头,口中虚弱的说道:“多谢主公惦念。”
张仲景为贾诩把了把脉,口中说道:“军师没有大事情,只要喝了药,就会康复的。”张仲景说道。
“张先生,救救城里的士兵吧。”贾诩说道。
“贾大人放心,这次来,我准备了很多的药材,这两天就会运到,足够救活关内外的患病的人了。”
“你是说,你要救关外的关东联军?”贾诩的眼中闪过一丝阴霾。
“是啊,他们也是生命啊,一定要救活他们。”张仲景说道。
“嘿嘿,即然这样,那我也不勉强你,你想救,就去救好了。”贾诩冷冷一笑,闭上了双眸。
没来由地,张仲景心里感到了一丝不安,贾诩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两天后,几十车的药材终于运到了函谷关上,张仲景立即展开自己的回春妙手,将关上那几千得病的士兵全都治好,随后,张仲景说道:“现在,我们到关外去看一看吧,把那些关东联军也治一治,他们也是生命啊。”张仲景说道。
“那好吧,即然张先生有慈悲之心,我典韦愿与你走上一遭。”典韦说道。
“嗯。”张仲景点了点头。
第二天,张仲景赶着几十辆车出了函谷关,向关东联军大营走去,然而,原本应该吵杂热闹地联军大营此时竟然静悄悄的,从远处吹过来的轻风中更是透出一股浓浓的恶臭,让人作呕。关前,无数的尸体已经高度府烂,近于液化,随着距离的接近,曹洪惊恐地发现,联军大营外的荒地上,竟然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关东将士的尸体。
许多将士的尸体已经残缺不全,血肉模糊,有受伤所致,但大多数,是被野兽咬掉的。
绝大多数关东联军死者的身上没有伤痕,但是他们脸上地表情显出非常的痛苦,显然。在临死之前。这些士兵曾经承受过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和折磨。
很显然,这些士兵都死在了这一场可怕的瘟疫之中。
张仲景与典韦一路走来,一直走到了关东军大营,一路所及、伏尸无数,许多将士地尸体已经高度腐烂,空气里充满了令人窒息地恶臭,还有嗡嗡飞舞的绿头苍蝇,二人甚至看到,远处,成群的野狗正在啃食着尸体,这些狗的眼睛血红血红的,那是吃了人肉之后所散发出来的光芒。目睹如此惨烈的景像,张仲景脸上不由得掠过了一丝浓浓的阴霾,而典韦也是心中一动,第一次,他感觉到,也许,张仲景要救这些关东联军的做法是正确的,他们,也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啊。
张仲景心中一颤,天气这么炎热,而自己只有一个人,就算再能干,恐怕也救不了关东联军的几十万人,现在,瘟疫已经完全失去控制,自己也没有了别的办法,只有尽力而为,能救几个算几个了。
二人终于来到了关东联军的营前,然而,他们却发现,关东联军一点声息也没有,连个巡逻的人都没有,典韦心中一动,拍马直奔着关东联军的大营而去,只见大营的门口倒着四、五名士兵,士兵们的身上已经肿了起来,变成了黑色,完全变了形,身子蜷缩着,显然死前受到了极大的痛苦。大营里一片死寂,只有绿头苍蝇漫天飞舞的嗡嗡声,简直让人发狂。典韦看了看关东联军的灶房,从灰烬上来看,关东联军,应该已经撤走好几天了,不过放眼这满地的尸体,恐怕,三十万关东联军,最终撤出去的,不会超过五万人。
典韦的估计很准确,在经历了大规模的瘟疫之后,关东联军损失惨重,三十万联军,最终,只剩下了不到五万人,其余的,都死在了这场瘟疫之中,这其中就包括曹操的谋士戏志才,由于戏志才的死,曹操痛哭了一场。
关东联军之中,占了便宜的只有袁绍,趁着这个机会,占据了司隶地区,然而,袁绍也是元气大伤,十万大军,损失了八万多,只剩下了不到两万的人进入了司隶地区,袁绍本人也幸免于难。
其余的人中,袁术只剩下了九千人,刘表剩下了八千人,刘备剩下了七千人,最惨的要属曹操,五万大军,最后只剩下了六千人,各路军队几乎全军覆灭,而函谷关的九千守军,也只剩下了两千人,就连远在三十里外的张绣和管亥军也不能幸免,九千军队死了一半,只剩下了五千人,只这一战,陈玉就损失了一万多人马,也是伤了元气,不过与诸候比起来,到底要好上很多,用一万人马拼掉了对方二十几万人马,陈玉这笔帐,算是值了。
时间已到了兴平二年(公元195年)。这一年,包括陈玉在内,各路军阀元气大伤,而有一路军阀却异军突起,这就是孙策。
孙策自从离开袁术之后,领着兵马渡江转战整个江东,他的目标,首先对准了扬州刺史刘繇的身上。扬州刺史刘繇与太史慈是同郡的老乡,这个太史慈,可是一个厉害的人物,曾经单枪匹马救过孔融,太史慈离开辽东回到家中之后,还没有与刘繇见过面,于是太史慈就渡江到曲阿去看刘繇,还没有到孙策就已经攻打到了曲阿。
刘繇手下有知道太史慈才能的人,就劝刘繇可以任用太史慈为大将,以对抗孙策,刘繇并不是一个会用人的人,他没有同意这个建议,只是以让太史慈侦视军情等一些轻微的事情。
太史慈也没有说什么,上司让干什么干什么,侦察就侦察,太史慈毫无怨言,不过老天还是给了他一次扬名立腕,声名大显的机会,有一次侦察到了神亭,太史慈与一队骑兵小队遇上了孙策。当时孙策共有十三名从骑,都是像黄盖、韩当、宋谦这样的勇猛之士。太史慈身边只有几个小兵,不过太史慈却毫不畏惧的杀了上去,正好与孙策战在了一处。
啊!太史慈喊声如山崩地裂,勇不可挡,而小霸王孙策也武力高强,毫不示弱,这两个青年英雄打在了一起,杀了个难解难分,孙策枪舞梨花,纷纷扬扬,太史慈毫不相让,大枪如蛟龙出水,威猛异常,孙策目中精光一闪,一枪刺倒太史慈的座下的战马,太史慈翻身耐卢,不颈后的手戟却落在了孙策的手中。太史慈大枪一挥,孙策不由一惊,一闪身躲过这一枪,不过头盔却落到了太史慈的手中。直至两家军队一起杀到神亭,二人才罢战。
面对着强势的江东小霸孙策,刘繇还是败了,由太史慈保护着逃进了山里,这时,孙策已经平定了宣城以东一带,只有泾县等六个县城还忠于刘繇,于是,太史慈进入了泾县,在这里建立了政权,附近的山越人都来归附他。
第134章 又见史阿()
孙权看到太史慈的势力大了起来,就亲自带兵来征伐太史慈,经过一场大战,这一次,太史慈终于被小霸王孙策给抓住了。孙策一看见太史慈,立即为他亲自解开缚绳,握着太史慈的手说:“你还记得神亭那一战吗?如果你当时把我活捉了,你会怎样处置我?”
太史慈说:“我也不知道。”
“哈哈哈。。。。。。”孙策一阵大笑,口中说道:“以后的路,我们就一起来闯吧。”
孙策得到了太史慈很高兴,也很信任他,让太史慈做了高官,还给了太史慈兵权。
后来,刘繇死在了豫章郡,他的部下有上万人没有人可以依附,孙策很想得到这支力量,于是,他想到了太史慈,就把太史慈派去安抚这支兵马,以收为己用。
孙策身边的人都说:“太史慈这回一走,一定不会回来了。”
孙策却很有信心的说:“子义(太史慈子)他舍弃了我,还可以投奔谁呢?”
于是,孙策排除众议,将太史慈一直送到了昌门外,临分别时,孙策深情的拉着太史慈的手腕问:“你什么时候能够回来?”
太史慈回答说:“不超过六十天。”
后来,太史慈果然没有超过六十天就如期返了回来。
孙策善用兵,军纪严明,又得到了周瑜、张弘等名士和太史慈这样的猛将支持与辅佐,先后攻占了江东很多地方。
孙策为人阔达,善于用人,并使江东迅速蓬勃发展,为自己的基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孙策之所以能够有如此成就,最主要得益于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周瑜。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