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祭明-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宗义不由分说,便是细致的安排起来,他也不再想刺客的身份问题。皇帝遇刺,乃是个突发事件,而张宗义作为护卫没有保护好皇上,事后的麻烦恐怕难以想象。为今之计,只能速速处理,否则的话皇上一旦有生命危险,自己的这颗脑袋就得搬家了。

    “张生全,还愣着干嘛,快把皇上背进龙辇啊!”

    张宗义看着早已吓呆了的张生全,不由得呵斥了一声,今儿个的事情,在宫门前的众人,谁也跑不了!

    半个时辰后的重阳宫,众多大臣正焦急的等待着众多太医会诊的结果,他们接到朱勉遇刺的消息后,便是立刻赶了过来。

    “听说这个刺客是太平道的?”

    “今儿个可是弘光元年的第一天啊,皇上就遭了这么个祸事,要说这背后没有人指使,我压根就不信!”

    “现在的问题不是要追究背后有没有指使的事,而是要想想办法,万一皇上挺不过这一关,大明国该何去何从?”

    “你这是什么话?难道你希望皇上怎么样?箭头上虽然有毒,但你没听见刚刚胡太医说吗?这毒的量不大,还不至于致命!”

    一些朝臣脸上显示出担心来,而另外一些朝臣,则是神色凝重。平日里他们也许会因为小皇帝和外戚之间的种种矛盾而选择站队,但面临着眼前的这种状况,他们的心思还是放在小皇帝的身上的。

    因为小皇帝的生死,关乎着皇位的传承。

    “娘希匹的太平道,早知道当年就建议神宗皇帝将这伙贼人赶尽杀绝好了!”

    “何将军,你就算是这么说,又能怎么办?那太平道乃是一个暗中潜藏的组织,来无影去无踪的,怎么赶尽杀绝?”

第59章 太平道() 
众人正在议论之际,为朱勉诊治的胡太医等一众太医院之人,已然是走出了重阳宫宫门。众臣见此,赶紧停下话头,走上前去询问:“胡太医,皇上究竟如何?”

    被围在中间的胡太医,脸色些许沉重,与左右助手打了个眼色后便说道:“毒素已经被清理干净了,但皇上仍然处于昏迷状态!”

    “这……却是为何?”

    听着胡太医的话,众臣不由得疑惑起来,既然箭头上的毒药已经清理干净,怎么皇上还昏迷着?

    “从脉象上来看,四平八稳,没什么大碍!”胡太医脸上也有些不解,很显然他对朱勉的情况有些拿捏不准,“若是李太医在的话,也许有什么办法。”

    他口中的李太医,就是当初宣告宁祯皇帝驾崩的那位,而今正在外地公干。太医院之中,除了李太医以外,就属胡太医的医术最高了,如今众臣听着胡太医的判断,脑门上不由得渗出滴滴汗珠来。

    “就没有什么办法,让皇上醒过来吗?”众臣仍然不甘心,“是不是中毒导致的?过几天才会醒来?”

    皇上昏迷,太医却看不出什么状况来,众臣自然是十分的担忧。这种担忧,并不是因为皇帝遇刺这件事,而是来自于外部。若是皇帝长久的昏迷下去,谁也不知道镇守在各地的藩王会闹出什么乱子来。

    毕竟,小皇帝的叔伯辈们可都盯着他屁股底下的皇位呢!这一件事也许没有摆在明面上,但在众臣的心里都清楚,暗地之中,小皇帝的众多叔伯为了皇位,可没少活动。当然,这在晋王朱桂认罪之后,各地的藩王的活动也逐渐隐匿起来。

    而今生出了太平道教徒刺杀皇帝的事情,任谁心里都不由得怀疑起来,这是不是那些心怀鬼胎的藩王后们干的好事?

    “都是那个太平道惹得乱子,哼!”

    一些大臣不由恨得牙痒痒,这其中最数包义了。此时此刻的包义,脸色比之在天坛的时候更难看。

    太平道的教徒刺杀皇上,那么揪出太平道这一暗中组织的任务,也就落在了包义的头上。这肩头上的压力可想而知?

    更何况,今日祭天的场景上,包义已然得罪了徐家这一大外戚势力,往后的朝堂生活,恐怕也不好过。

    两大因素之下,包义的脸色能好看才怪!

    “好了,众位大臣,皇上虽然昏迷不醒,但所幸龙体并无大碍,也许正如张大人说的那样,只是因为之前毒素扩散的缘故才昏迷不醒的,躺上几天可能就醒了!”胡太医见着众臣担心的样子,不免说出安慰的言语,“我还要去太皇太后那儿禀报!”

    “辛苦了,胡太医!”

    众人听着胡太医这么说,也就不再多做关心,便是客气了几句,陆续散去了。

    “包大人,你看这一件事,该怎么处理?”待得其余散去,唐浩一个人留了下来,拉住了包义,“若是处理不好,恐怕难以有个交代啊!”

    包义站住了脚,望向众人远去的背影,他自然清楚唐浩所言究竟指的是什么。刺杀皇帝的凶手虽然抓到,但隐匿在背后的太平道,却行无影去无踪。如果包义不查出太平道的行踪,那么他这个刑部尚书,也就当到头了。

    “那些藩王们可不是吃素的!”唐浩见着包义的眼神,就明白他听懂了自己所说的话,“前两天我还看见汉王朱珞来了京城呢!可是,这么几天的功夫,怎么没来朝拜皇上,也没去参加祭天呢?”

    唐浩的话像是在点醒着包义,包义闻言,心中一愣,不由得做出判断来,这个太平道行刺皇上的事情,该不会真的是藩王们背后做出来的吧?

    但他又是不敢妄自确猜测,毕竟太平道作为一个隐秘性很强的民间组织,要想和藩王们搭上界,还差得远呢!

    纵观古今历史,隐藏在暗中的民间力量一直存在,而这种力量,通常是以某种组织的形式出现,譬如说这个太平道。神宗朝以前,太平道一直都是做着散财施药、救治穷人的事情,作为一个组织,它也在吸收着这些人成为自己的一员。

    也许这些事情看上去没什么,甚至是某些地方的县衙,还褒奖过太平道为国分忧,谁曾料想。神宗年间发生了大规模的天灾,一场由太平道领导的民变就此爆发。

    这一场民变在当时波及到了数个省份,但最终被官军平定了下去,也是自那个时候起,太平道这一民间组织,最终转到了暗中活动。

    不管怎么说,这个组织只要存在一天,对于大明国的人来说,都明白自己是如坐针毡,谁也不能够确定这来无影去无踪的太平道会不会再积蓄力量,发动一次大规模的民变。

    时至今日,皇上朱勉的遇刺,已经摆在了台面上,是太平道所为,那其中的目的,作为久经朝堂的包义,自然是能够猜测得出来的。

    大明国当今的皇上朱勉,登基还不足一年,而且也没有大婚,这也就意味着没有嫡亲血统的继承人。如果朱勉一旦暴毙而亡,那么大明国的皇位继承问题就暴露出来了。

    关键就在这里,小皇帝朱勉一旦死了,谁来继承皇位?如果让父辈的叔伯们来继承,那么那些德高望重的祖父辈的藩王岂能同意?而如果让祖父辈的藩王来继承皇位,那从理论上的血缘关系来讲,大明国的大臣们又岂能会轻而易举的同意?

    如此这般,大明国必定会陷入一个争夺皇位的混乱时代!常言道:乱世出英雄,时势造良才。混乱的时代一旦降临,那么太平道就能够借此机会复出……

    想到这里,包义就不敢继续往下想了,不管怎么说,这个太平道的阴谋也太疯狂了。这完全就是一种赌博,可惜现在赌博的结果,却不是藩王、太平道、大臣三方都不能接受的。

    “你是说,汉王可能和太平道有关?”包义掩饰住自己惊疑神色,“但这似乎说不过去啊!”

    “总之,作为辅政大臣的我,还是要给你提醒一下,至于你最后的调查结果,那就要等时间的答复了!”唐浩背着双手,沿着重阳宫前的石阶往下走去,“太平道的隐匿性太强了,想要找到它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

    包义闻言,便是不由得点了点头,心道唐浩的话说得在理,鬼才知道太平道到底藏在什么地方呢!更何况,神宗朝以来,官府也不知道花了多少力气,最终也没能找到这个组织的藏匿地点,现在轮到自己,难道就能找出来了吗?

    一时之间,这些问题,不断地环绕在包义的脑海中,他最终明白过来,唐浩这是话里有话啊!他可不是让自己去查什么太平道的藏匿地点,反正也是查不到的,与其这样,不如去查查那个汉王的事情。

    “现在,我大概明白你的意思了,只是这一件事确实有些麻烦。汉王不朝,十有八九跟徐家有关系!”包义做出了自己的结论,他已经清楚,眼前的唐浩很有可能在将来,会以某种雷霆手段夺取朝堂大权,谁让人家的孙女,是未来的皇后呢?

    “只是,皇上现在昏迷不醒,一月十五日的大婚,能够如期举办吗?”

    “你觉得呢?”

    问题再一次抛给了包义,包义一下子愣住了,似乎自己的判断出了问题。

    “下官愚钝,还请唐大人多多指点啊!”

第60章 汉王() 
唐浩听着包义这么说,便是呵呵一笑道:“你尽管办公去就是了,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来找我即可!”

    这就相当于是给包义交了底,不用去管一月十五日的大婚怎么着,做好本职工作就行了。而且作为辅政大臣,唐浩还能暗中支持包义,一旦有什么人阻拦其办公,就是天王老子,他也敢碰一碰。

    “有您这句话,我就放心了。这一趟浑水,看样子是不得不淌一淌了!”包义郑重的点了点头,徐家势力就算是再大,可一旦牵扯到刺杀皇上这一件事上来,就算是有心护佑汉王也不敢摆在明面上来。

    唐浩之前说的再清楚不过了,这明摆着的就是希望自己去调查一下那个汉王,是否和太平道有所瓜葛。而且听他的口气,这汉王十有八九是跑不掉了,要不然进了京城蓟州,怎么又躲着不见人呢?

    事实上,对于汉王朱珞来到京城蓟州的事情,包义也是知晓的,甚至是皇上朱勉也是知道的。只是最近忙于祭天一事,汉王不朝的事情,在当时就不了了之了。现在再提出来,却是时机恰当,而且理由充分。

    此时此刻,包义心中已然清楚自己该怎么做了,便是告辞了唐浩。望着包义远去的身影,唐浩嘴角不由得弯了起来,却是转身进了重阳宫。

    “皇上,龙体康健否?”

    重阳宫中,张生全侍立在床榻旁边,见着唐浩进来,便是赶紧咳嗽了一声,旋即众多婢女与侍卫赶紧离开,顺手带上了宫门。

    “你来了!”

    原本躺在床榻上紧闭双眼的朱勉,此时此刻却是缓缓坐了起来,只是眉头依旧紧皱,显然是肩头上的伤口疼痛引起的。

    “这装病都快成习惯了!”

    朱勉并未真的昏迷,正如他所言的那般,只是在装模作样而已。而这一切,只有张生全知道。唐浩见着朱勉坐了起来,并未感到惊讶,显然他在胡太医说出朱勉脉象平稳这个结论的时候,就已经判断出朱勉这是在装作昏迷的样子。

    那支黑箭确实有毒,但却没有达到置人于死地的量,也就是为什么太平道的刺客,在箭射命中朱勉后,却仍然要手持佩剑去斩杀朱勉的原因了。说来也算是朱勉庆幸,若是两支箭都命中了朱勉,恐怕现在的他已经是一命呜呼了!只是,朱勉还不清楚这么一回事罢了!

    而至于朱勉昏迷的目的,唐浩也能够猜测的出来,皇上这是在放长线钓大鱼,想要看看这太平道后面,有没有徐家的影子。甚至是更深一层次,假装昏迷的背后,实际上是要观察各方的反应。

    眼前的少年天子可不是表面上的那么纯粹,其内心所想,就是唐浩这个老臣,也难以琢磨透,这也是唐浩自那一日朱勉到府访查之后,愿意效忠朱勉的原因。尽管如此,但唐浩的表现,却是具有一定的迷惑性。这自然是为了配合少年天子朱勉。

    “皇上说的哪里话!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飞来的横祸,谁能够预测得到呢?”唐浩毕竟是阅历广阔的人,说起话来有板有眼的,“这一次太平道刺客的出现,背后必然跟某些势力有关!”

    听着唐浩的话,朱勉自然明白他指的是哪些势力,但朱勉关心的不是这个:“作为一个民间组织,主要是救济穷苦百姓,现在它们派遣刺客刺杀朕,这里面的缘由,难道唐大人你就没有想过吗?”

    唐浩闻言,不由得一怔,他是个人精中的人精,怎能不明白朱勉所指?太平日子里,这种暗地组织,难道会闲的没事来刺杀朱勉?纵使这个组织跟某些势力有关系,但毕竟是一个以传道为主要目的的组织,根本没必要招惹官府,甚至是派遣刺客刺杀朱勉。

    然而,刺杀皇上的这个事情,人家太平道就是做了。此时此刻,唐浩的身躯不由得颤抖起来,脑海中冒出一个词“民变”。

    “下面的那些官吏太不像话了,趁着边关打仗的日子,却是借口战争税的幌子,来压榨老百姓!”朱勉有些生气,只是身子刚一用力,肩头上的疼痛便是传遍了全身,“百姓困苦,自然是没处去了,那太平道也就在一些暗中势力的怂恿之下,前来京城蓟州刺杀朕了!”

    “皇上说的极是啊!”对于朱勉的话中意思,唐浩是深有体会的,他毕竟是一步一个脚印,从下面的官府之中升上来的,“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大明国就算是再怎么强大,也挡不住下面的那些蛀虫啊!”

    常言道,官字两张口,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这也就是为什么那些下层官吏,敢于借口战争税来欺压老百姓了。上面规定了收多少银两,轮到了下面的州府郡城,便是要多上好几倍才肯甘心。这样子一来,那多余的银两,便是进了官吏的口袋。

    说的浅一点,那就是找借口,蒙蔽百姓;说的重一点,那就是擅自篡改圣旨,中饱私囊。一个字“贪”!这是吏治上的事情,也是最为紧要的。只可惜朱勉现在没什么实权,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事实上,朱勉每天都能从进奏院院正陈安那里得知很多类似的事情,只是不方便处理罢了。好在,各地的民变闹得不大,也在当地官军派遣之下,被平定了,否则的话民变规模之大,就会拿到朝堂上与兵部讨论了。

    “刚刚你们在外面说的事情,张生全已经禀报朕了!”朱勉在张生全的扶持之下,缓缓从床榻上站了起来,并示意唐浩平身,“藩王们来朝的时间,本是定在了朕的大婚之日的。然而这汉王朱珞,却不知为何提前到了?”

    一般来说,各地藩王前来蓟州城的第一件事,不是去拜见什么大臣,也不是去参加什么集会,而是要去朝拜皇帝的。不管这个藩王究竟是什么身份,哪怕他是朱勉祖父辈的,也得照这么做,这是老祖宗们留下来的规矩,也是礼仪!

    唐浩一听朱勉所说,就明白朱勉也在怀疑着某些事情。然而,怀疑终究是怀疑,但没有确凿的证据,也不能对汉王朱珞多说什么。

    “听说汉王的封地是河东省的一些郡城?那里的民变,也是闹得最凶的?”对于汉王朱珞,朱勉这个小皇帝,还是有一些了解的,“与晋王相邻,之前晋王所做,只不过是贪污了户部的赈灾银两,现在倒好这个汉王,直接擅自更改圣旨内容,将战争税的额度提高了五倍不止!”

    听到了这里,唐浩的嘴巴就在不断的咋舌起来。一户人家原本只需要交一两银子的,现在被汉王朱珞这么一折腾,就得五两。那这河东省的那些汉王封地,岂不是要多贡献出四倍战争税的银两?问题的关键,这些银子没有运到户部,去支援边关,而是进了汉王的囊中!

    一个藩王存那么多的银两干嘛?这才是可疑之处!

    你要说藩王们的俸禄不够吃喝,确实是这么一回事,然而俸禄之外,却是有着不计其数的赏赐之物,这些东西的价值,可远远高于俸禄的。这便是产生了矛盾,汉王朱珞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唐浩思考着,很快他的心中便是有了答案,只是这个答案有些让人惊恐罢了。很明显,汉王这是在偷偷的存军饷,目的自然是为了朱勉屁股底下的那个皇位。如此推断的话,太平道与汉王之间联系,为汉王创造一个天下大乱的时机,合情且合理。

    “这一件事你暂时先记下,到时候汉王前来朝拜的时候,朕再去说一说!”唐浩能猜到的,朱勉也自然可以猜到,只不过两人都没有点破罢了,“今日的事情暂时保密,朕要看看,这背后会隐藏着哪些事情!”

第61章 孙世宁回归() 
宁祯十七年已然结束,祭天之后,大明国便是进入了弘光元年。今年的开春比往常来的早,前几天祭天的时候还在大雪纷飞,而现在却是阳光明媚的日子。

    气候的反常,让朱勉感到了一丝的不安。依照道理来说,一月十日刚刚化冻而已,也绝不像现在这么温暖。

    此时此刻,在外人眼里,朱勉已经昏迷了十天的时间,至今没有醒来。这期间,太皇太后徐氏前来探望过几次,徐长恭也前来问安过几回,但每次来,朱勉都是双眼紧闭,就像是一个活死人一般。

    “太皇太后姐姐,皇上昏迷到现在,龙体欠安啊!胡太医也不知道用的什么药,到现在皇上还没醒!”慈宁宫中,徐长恭拄着拐杖,站在大堂之上,望着收拾花木的徐氏,“前几天包义来到国公府,说是为了调查者太平道的背后势力!”

    “这件事我听说了,结果包义什么也没调查出来,就灰不溜秋的回去了!”

    太皇太后徐氏,一边修剪着花木,一边跟徐长恭说着话。这几日,因为天气的回暖,一些花木已经是露出了花苞。

    “听说汉王朱珞在国公府上,可有这么一回事?”

    “确实是的!”徐长恭点了点头,这一件事也不是什么能瞒得住的,“姐姐,您说也真是的,这礼部的人,前几天还在金銮殿上,为汉王不朝一事,提请刑部治罪呢!”

    “本宫说的不是这个!太平道的起源地,似乎就在汉王封地吧?”徐氏将话题一转,便是直起了身子,放好修剪花木的工具后,继续说着,“我听说这汉王的封地了,战争税征收的额度,可比朝廷规定多了好几倍呢!”

    见着徐氏一开口,徐长恭就明白她要说什么话。这一件事,徐长恭也是有所耳闻,只不过下面弹劾汉王的那些奏章,都被徐家的人压着了。

    “下面的藩王,总会有那么几个不称职的。就像去年的晋王一样,无非就是想攒点银子罢了!”徐长恭笑了起来,嘴角边的两小戳白胡子一动一动的,“只是,太皇太后姐姐啊,皇上一直这么昏迷下去,可不是个好事情啊!”

    “哦?”

    太皇太后徐氏也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她听得出来徐长恭的意思,不过她却并不着急点破:“我儿宁祯皇帝只有他这么一个皇子!”

    听着徐氏的这一番话,徐长恭便是明白过来,这是不同意自己提议废立皇帝的措施。徐长恭自己确确实实不想当皇帝,但却是有着废立皇帝的心思,尤其是自从上一次朱勉反对和亲之后,这门心思越发强烈了。

    从朱勉的身上,徐长恭能够感受到,这个小皇帝,表面上是顺从外戚力量,不谈废除外戚干政的,而在背后却未必可知。更何况,宫里的一些耳目时常传来消息说,这个小皇帝自从反对和亲失败以后,就常常唉声叹息外戚误国之类的言语。

    既然皇上有这样的牢骚,那等自己这把老骨头死了,小皇帝又是亲政了,指不定他会对徐家下什么毒手呢!

    徐长恭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他的岁数有些大了,没有多少年活头了,所以他要为徐家进行下一步的规划。

    虽然自己的三个儿子,都在朝堂上担任重要的职务,而且自己百年之后,兵权也会自然而然的轮到他们掌管。然而,作为一个在朝堂上掌握大权二三十年的老臣,也是明白这掌舵人一旦死了,后继之人必然会遭受到皇帝的削弱这一规律。

    徐长恭想要做的,就是要打破规律,不说让徐家长久的强盛下去,至少也要让徐家不会败在自己孙辈手里,为此他也只能考虑废立皇帝的事情。找一个傀儡皇帝,要远比控制现在的这个不安分的小皇帝简单得多!

    实际上,徐长恭是在害怕,一旦自己入土为安了,自己的那三个儿子,恐怕压不住这个不安分的小皇帝。

    “那万一皇上真成了活死人怎么办?远的不说皇位继承问题,就说近的吧,这二月二日可是和大金国约定好的婚嫁日子啊!”徐长恭的脸上显示出一抹的担忧,他抛出这个问题的目的,就是想要确定太皇太后的真实想法,“大金国可不是吃素的!”

    “你提到这一件事,本宫倒是想了起来,一月十五日唐家的那个小姑娘要入宫,众多藩王会前来朝拜皇上。现在看来,只能要求太医院拿出办法来,看看能不能赶在这个日子前,把皇上给治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