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将相-第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两人坐在赵六的破茅草屋中,赵六看着孙敕拖家带口的,不由问道:“你这是犯了什么大事了?”

    “李洪义记起来了。”孙敕也不打算瞒赵六,实话道,“当年不是邵安的错,是我带着西瓯军队,围堵了李洪义他们。”

    这个消息的确是惊人的。赵六怎么也没想到,邵安替孙敕背了黑锅。也难怪,五年前孙敕要暗杀李洪义了。赵六愣了半晌,才笑道:“呵呵,皇上一定不会放过你的。李洪义和邵安,也不会放过你的。”

    “我知道。”孙敕自嘲了一下,“所以这不是投奔你来了嘛。”

    赵六道:“我都自身难保,这五年来,东躲西藏的,唯恐被张三手下发现了。现在你还带着妻儿,如何逃的掉?”

    “是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可是西北往西,就不再是皇帝的‘王土’了。”

    “再往西?”赵六不由向西边望去,“那是西瓯,你一个中原人,在那里会被他们抓起来的。”

    “你还记得,曾经的户部尚书,董疾董如风吗?”孙敕突然提及到一个早已化为尘土的人。

    “董疾?”赵六仔细的回想了一下,才恍然大悟,“哦,当年通敌案中的主谋,晋王党的那个?”

    “对,是他。”

    赵六不知道孙敕突然提及这个人是做什么,他疑惑道:“那个人,都死了多少年了,提他干什么?”

    孙敕徐徐道来:“当年董疾临刑前,我曾去狱中看过他。你知道的,他是淑妃亲信,江恒宇的得力臂膀。他知道很多晋王党的内幕。淑妃为了助晋王上位,多年前与西瓯里应外合。可惜最后关头,被当今圣上夺得了先机。后来,董疾想趁边关战事,引起混乱,拉皇帝下马。可又被冯彻和邵安及时发现,阴谋告破。他死前不甘心,故而将他知道的所有事,都告诉了我。”

    “他告诉你什么了?”赵六听后心有余悸,原来当年淑妃就已经通敌了,而皇帝的皇位,也非看上去的那么稳当。

    孙敕回忆道:“他告诉我,晋王有个玉佩,拿着它可以与西瓯线人取得联系。还说了一些如何找到线人,如何传递消息的话。”

    “你……传递过吗?”赵六试探道,他其实真正想知道的是,孙敕以前有没有通过敌,有没有做过谋反的事。

    “没有。”孙敕冷笑一声,“并非我多么忠君爱国,而是我不敢啊。这么多年,我守着秘密,战战兢兢,从来不敢和邵安对着干。谋权篡位,胜则荣登九五,败则诛灭九族,我下不了决心啊。要是李洪义能永远都不要想起来,哪怕一辈子待在副相的位置上,我也知足了。”

    “我看你没什么不敢的。”赵六嘲讽道,“明知自己犯下死罪,还敢在朝廷做官。要是胆小的,还不得赶紧辞官回家了。你呀,官瘾太重,舍不得权势,才会这般犹豫不决。”

    孙敕要是放得下权力,辞官归隐,那就不是他孙敕了。他拼尽一身才学,不过就是想求名求利,可是多年前的那场战事,差点毁了他的一生。如今虽然也是紫袍玉带,官居一品,可午夜梦回时,心中永远不得安宁。

    “现在我不会再迟疑,不会再犹豫了。反正已是无路可退,不如拼了!”孙敕恶狠狠说道,“赵六,你如今也是皇帝的弃子,要不要和我一起反?”

    “反?”赵六还是有些心动的,他听到孙敕讲诉那么多前尘往事,深觉此人心机深沉,且沉稳隐忍。跟着他拼一把,也不是没有胜算。

    “反就反!”赵六狠下决心,“事已如此,我也只能把身家性命交给你了,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吧。”

    “好。此事不成功便成仁,我们拼了!”孙敕道。赵六武艺高超,如今终于被他拉下水,便可以保他逃亡路上,一路平安了。

121倏忽梦醒形影参商,再掀风云朝露日晞() 
赵六急切的问道:“现在我们要做什么?”

    “第一步,我们先要逃出边境,投奔西瓯。”

    “没问题。”赵六武艺高强,偷渡什么的,还是能做到的。只是赵六突然想起一事,问孙敕道:“我记得通敌案时,玉佩都上交给刑部了,你现在手里有玉佩吗?”

    “我曾经骗当时的刑部尚书蒋嘉闵,把玉佩给我偷偷拿出来了。后来,为了陷害晋王,我把玉佩交给了晋王府的张文柏,张文柏按约定将玉佩交给了晋王,取得了晋王|信任。但是玉佩,事后却不见了。”

    孙敕哪里知道,那玉佩原本的主人是邵安。他更不知道,邵安认出了玉佩后,就把玉佩自己保管起来了。

    “晋王谋反,也有你的参和?”赵六瞪大了眼睛,真没看出,一向不引人注意的孙敕,背地里能做出这么多大事。

    “是啊。当年晋王私下离京,我就派张文柏作为晋王府属官,以备不时之需。后来,也是通过他,告诉晋王他母妃被杀的内幕。晋王被激,想要和太子联合谋反。可惜,最后还是被邵安搅黄了。”

    “你自己不敢谋反,却唆使晋王和太子谋反?”

    “其实我并非想让太子谋反,而是想神不知鬼不觉的杀李洪义。邵安好不容易要回家丁忧三年,我也想趁他不在,搏一搏,或许真能除掉李洪义。”

    “你想怎么除他?”

    “陷害他和晋王一起谋反。”孙敕说道,“当时是我提议圣上,让李洪义去平叛的。到时候大军一到杭州,西瓯再一介入,李洪义不死也会被皇帝猜疑的。”

    “真是诛心之计。”赵六简直要为孙敕鼓掌了,怪不得当时皇帝翻遍了杭州和京城,都没有找到晋王的兵马。原来所谓兵马,是李洪义和西瓯的兵马啊。

    如此好的计谋,却被邵安和冯彻再次搅黄了。真的是既生瑜,何生亮,孙敕估计要被气吐血了。而邵安恐怕至今也不知道,晋王谋反一事不是冲他来的,而是对着李洪义的一招杀机。

    孙敕摇摇头,叹道:“可惜啊,邵安太过聪慧,太难对付了。想瞒过他去杀李洪义,毫无胜算。还有那个冯彻,居然从断案上,就能猜到邵安和李洪义的关系。我千防万防,却没想到会是冯彻,把一切给捅破了。”

    赵六也不知该如何安慰背运的孙敕了,只好说:“现在玉佩也没了,我们怎么能取得西瓯信任?”

    孙敕却道:“放心,我自有妙招。”

    ※※※※※

    一切真相大白后,在场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中。所有人都没有想到,居然是孙敕背后捣鬼,而邵安却背了黑锅。他们想起那年大败之后,高巍不分青红皂白,职责邵安。想起邵安在悲痛之中,还要被流放。想起邵安回来之时,对他的孤立和排挤。

    李洪义问道:“你们当时,怎么就觉得我‘死了’呢?”

    “西瓯为了全部绞杀,还放了一场大火,将士们的尸体,都烧的面目全非。我们根本分不清谁是谁,只找到了你的玉佩,所以以为,你……被杀害了。”

    李洪义想了想,回忆道:“我当时被砍了好多刀,就昏迷了。后来……后来我就在金城一家姓吴的老先生救治下醒来,就是我的岳父大人。”

    众人本以为李洪义没死,是因为他武艺高强,逃了出来。现在才得知,他当时是昏迷的。昏迷后居然能逃脱那一场大火,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了。

    张三摸着下巴,开始分析:“难道是你岳父路过战场,发现你还没死,就救你回家?”

    “可能吧。”李洪义当时失忆了,前因后果都不清楚,也没多问吴老爹是如何发现自己的。现在吴老爹已死,再也无法得知了。这个解释虽然疑点重重,但众人现在也没心思刨根问底了。

    “那安儿呢,知道我‘死了’,肯定很伤心吧。”

    李洪义还是问到了这件事,很多人此时,都无颜面对李洪义。尤其是隐卫和军方的人,他们都干了什么啊?非但没有去安抚丧失哥哥的弟弟,还将一切怪罪在那人身上。张三想起那时候,自己初闻李洪义的死讯,只觉得天崩地裂,哪里还有心情顾及邵安的死活。也就是皇上,还愿意替邵安减刑,改为流放,保他一命。

    虽然大家都希望李洪义不要问后面的事,但李洪义丝毫没有察觉到周围死气沉沉的气氛,继续问道:“他肯定很伤心吧,你们有没有替我哄哄他?他脾气不好,又任性,给你们添了很多麻烦吧。我不在他身边的时候,他过的好吗?”

    看着李洪义期待的眼神,所有人都不敢随便乱说话。他们没有安抚过邵安,没有照顾过他的弟弟,甚至……

    “他……”张三一开口就哽咽了,他眼中满汉愧疚的泪水,泣不成声道,“他过的不好,非常不好!他……他流放黔州……两年。”

    流放?这简直是晴天霹雳,李洪义如遭当头棒喝,被击的晕头转向。他竟不知道,在自己不在时,他的弟弟,竟然过的是这般日子。

    “为什么啊,为什么要流放?他做错了什么?”李洪义厉声质问,感觉胸中燃气熊熊烈火,快要把他逼疯了。

    “我们以为,是邵安决策错误……”张三突然朝李洪义跪下,“是我们错了,我们不应该那么武断,没查明原因,就判他的罪。是我的错,我应该一直都相信他的,你要怪就怪我吧。”

    李洪义的两个副将也“噗通”一声跪下了,他们一直不喜欢邵安,暗地里在军中说邵安坏话,对枢党和相党的纷争推波助澜。现在想想,他们干了什么,挑拨离间人家兄弟,真是罪大恶极。

    皇帝也陷入了沉思中,他想起邵安在辕门戴枷跪了三日,那时他才刚刚得知哥哥的死讯,心如死灰之时,还得承受施压给他的荒谬责罚。皇帝想起安儿被押走时空洞的眼神,他根本不敢想象邵安在黔州,过的是什么日子。

    没有人安慰他,没有人同情他,更没有人想着去黔州看看他,看看他是否还活着。那两年,皇帝忙着夺嫡,张三陷入自己的悲伤中,顾不上邵安,其余人更是把邵安当作罪魁祸首,谁还会在意他的死活呢?

    李洪义悲痛的抹抹泪,气愤道:“给我跪有什么用,起来!将来见到我弟弟,去向他请罪。”

    走出养心殿后,所有人都不敢招惹李洪义了。李洪义也懒得多说,直接跑回邵府,再次拿出邵安留给他的那封信,看了一遍又一遍。“庭中花草,园中树木,郁郁葱葱,犹胜从前”,信中一字一句,饱含深情。李洪义不敢想象,邵安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照料昔日两人种下的花草,去写下这一封诀别信。

    他在责怪其他人的同时,何尝不在痛恨自己。他想起自己和邵安每一次的针锋相对时,邵安眼中闪过的隐忍和痛苦。可是他傻,什么都没有看出,只是跟着高巍,把他当作是奸相佞臣。

    他想起和弟弟刚刚重逢时,不分青红皂白的,直接打了邵安一拳。他想起朝堂辩论时,他质问邵安是否通敌。他想起侍卫司事件时,他带着人在邵府门前大吵大闹。

    然而他还想起了,当年和邵安第二次在御花园相见时,他说:“不要再见了。”他想起突厥议和时,安儿担心他比武受伤,深夜来营帐,给他上药。他想起赛马当日,他和他一起吹响了草原上古老的马哨。他想起在落日余晖下,安儿轻声说,“我有一个……结义大哥,他以前教我吹的。”

    安儿暗示过,暗示了那么多次,可是他太笨了,什么都听不出来。

    要是他没有失忆就好了,要是他一直陪着安儿身边就好了。是他这个做哥哥的无能,才让邵安经历了这么多的苦难。

    ※※※※※

    张三遵照皇命,派下人手四处打探邵安的下落,而李洪义则一边等消息,一边收拾东西准备出发。他不知道自己该如何面对邵安,不知道弟弟得知真相后,会不会原谅自己。

    还好有李洪辉和徐磊这两个挚友,过来开导李洪义。徐磊后来是通过李洪辉,知道了所有的真相。他现在终于明白了,邵安、高巍、皇帝等人对李洪义那种暧昧不明的态度,到底是为什么了。如今李洪义恢复记忆,解开一切谜题的钥匙终于找到了,却没想到,谜底居然令人如此悲痛。

    怪不得所有人都在隐瞒李洪义,原来真相,真的如此残忍。

    李洪义现在经常来旧居坐坐,他呆坐在窗户边,窗外是那棵高大茂盛的枣树。李洪辉见状,知道他又在睹物思人,轻轻走上前,安抚他道:“等张三查到地址,你就可以见到他了。”

    “他……会不会怪我啊?”李洪义懊恼道。

    “邵安不会怪你的,他一直默默帮你,怎么可能怪你?你能有他这个兄弟,你真幸运。”徐磊语气中透出丝丝羡慕,这世上有多少兄弟,能像他们这样,彼此相互扶持。甚至有很多亲兄弟,为了利益,反目成仇,兄弟阋墙。

    然而李洪义和邵安,却做到了。无论是在王府当书童马夫,还是后来出将入相,他们从来没有离心离德,从来没有真正的反目过。

    “要不是他暗中相助,我怎么可能当上将军,坐上这个位置?”李洪义叹口气,自嘲道,“我知道,我就是一块木头,而安儿,是玉。”

    “别这样说,你也是翡玉。”李洪辉劝解道,“即使你不通文墨,上天却会让另一个人走入你的生命中,你和他一文一武,辅助互补。”

    “我也觉得,安儿是上苍赐予我的,没有他就没有我。可是我,却帮不上他什么,净给他添麻烦了。”

    “要不是你,当初皇上怎么会发现安儿。要不是你,安儿可能早就死在战场上了。当年你护着他,帮他打架,带他玩耍。这份情谊,他不会忘记的。”

    “真的吗?”李洪义疑惑了,他叹气道,“我不是一个好哥哥啊。”

    “是不是好哥哥,你说了不算。等你见到邵安,听他说才算。”徐磊说道。

    李洪义点头,“对,我要去找他,当着他的面求他原谅,希望能够,再听他叫我一声哥哥。”

    李洪辉欣慰的笑了,这个愿望,一定能够实现的。而后他问道:“那你呢,你会不会怪我,毕竟是我……夺了邵安的位置。”

    李洪义摇摇头,“不怪你,我只怪我自己,都是我的错。二哥,幸好有你,这些年陪着我。”

122错因果过往徒留恨,定乾坤前事付烟尘() 
张三查了几天,才找到了邵安的落脚点,原来他去了颍州。随之而来的,还有一个坏消息,半个月前,西瓯卷土重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连破西宁、永靖、金城三座城池,剑锋直指长安。

    “金城失守了?”皇帝看着军报,简直不敢相信。金城乃西北门户,失守的后果,简直不可估量。

    养心殿中,所有的文武大臣都惊呆了,此次西瓯来势汹汹,而且还多了几分“神机妙算”,所有的攻击点都打在了防守最薄弱处。除了有人通敌,不做其他解释。至于通敌之人是谁,自是不言而喻。

    “孙敕,是孙敕。”皇帝怒道,“他是个疯子,他真的疯了。”

    兵部尚书赵维启奏道:“皇上,此次西瓯聚集二十万众,且攻势迅猛。我军除去各地必留的驻防军,也就只有四十万兵力可以调动。”

    “禁军随时可以应战。”李洪义作为禁军统领,十分有把握的说道。

    宋綦老将军却泼冷水道:“不过禁军只有几万余众,而地方上的厢军调动,还需要时间。”

    “可我们最缺的,恰巧就是时间。圣上,孙敕身为丞相五年多,掌握了太多朝廷机密。此次形势不妙啊。”赵维忧心忡忡的说道。

    丞相掌管军政大权,虽然不直接领兵,但对军事布局也大致是清楚的。哪里兵多将广,哪里防守虚弱,孙敕皆心知肚明。孙敕完全可以避开难啃的骨头,专挑弱点攻破,不费吹灰之力,便可打到长安城下了。

    皇帝皱眉,“如今敌暗我明,却是不妙。他们已经打到了金城,我们必须尽快发兵阻截。”

    “皇上,不如先派禁军去前线支援,再调集厢军准备迎战。”宋羿提议道。

    “可行。”皇帝同意了,“宋羿,调兵的事就交给你了。”

    “末将领命。”

    “此次出征……”说到此,皇帝停顿了一下,殷切的望向李洪义,而后接道,“何人愿往?”

    李洪义还是站出来了,放弃去找邵安的念头,选择了保卫国家。他请战道:“末将愿往。”

    “好,辛苦李将军了。此次还是由李洪义挂帅。”皇帝再扫视了一圈台下众人,继续说道,“李洪辉、徐磊随军出征。”

    “末将领命。”李洪辉和徐磊异口同声道。国难当头,他们也无法再顾及什么儿女私情了。

    西北的确战争如火如荼,然后江南地区,依旧风平浪静。战事起的突然,朝廷又严密封锁了不好的消息,故而南边的百姓并不知道西瓯已经连下三城,攻入中原了。

    清早,阿瑞又去颍州采购食材了。他回来时神神秘秘的跑到刘汝卿跟前,对他说:“听说,朝廷又要打仗了,最近在调兵呢。”

    “打仗?你听谁说的啊?”刘汝卿心想西瓯已平,突厥又签订了和约,按理说不会发起战事啊?难道皇帝又要刚愎自用,举全国兵力再次讨伐西瓯?

    “卖菜的刘大爷说的,他儿子就在军营当兵呢。”

    刘汝卿半信半疑的看着阿瑞,叮嘱他道:“这事先别告诉你家主子,免得他又要担心。”

    阿瑞点头,表示一定不说。

    ※※※※※

    李洪义率兵出征数十日,局势并没有因此平定下来,反而更加危急了。西瓯现在一不攻城,二不掠地,专挑乡间人烟稀少处行军,导致李洪义无法判断西瓯的具体位置。他带着大军*,刚摸到西瓯的影子,西瓯就率兵逃走了。

    早朝上,兵部尚书赵维,根据前线战报,分析道:“敌人一直在避免和李大将军正面交锋,也不再耗费兵力攻城。此次西瓯目的已经很明确了,就是长安。”

    “先前二十万敌军不过是先锋部队,据说后面还有二十万大军。据探子来报,此次西瓯王亲自领兵,倾全国之力,以报当年丢失西宁之辱。”

    “厢兵调集的怎么样了?”皇帝问道。

    赵维愁眉苦脸的回禀道:“回圣上,宋将军还没有消息。”

    “皇上,西瓯离京城不过百里,恐怕等不到宋将军了。”

    此时殿中也是议论纷纷,人心涣散。这么多年以来,长安还未曾面临此等危急时刻呢。很多胆小怕事之徒已经开始打算起,万一打起来,自己该往哪里躲了。

    皇帝干咳一声,制止下面的议论之声,直接问道:“诸位爱卿,有何看法?”

    “皇上,不如议和吧?”吏部尚书彭源平最是胆小怕事,想了半天也只能想出一个令人无语的法子。

    “不可!”宋綦老将军最见不得这种缩头乌龟,他厉声道,“皇上,禁军还有一万守兵,末将请战,定不会让西瓯踏入京城一步。”

    彭源平讥讽道:“一万对四十万,哪里有什么胜算。”

    “西瓯不过是强弩之末,有何可惧?说是四十万兵马,也是临时征集西瓯牧民,没什么战斗力。”

    “西瓯全民皆兵,且此次是为了复仇而来。”彭源平抱怨道,“这全怪李洪义杀戮太甚,西宁一役杀死敌兵三十余万,才激起了西瓯全民的怒火。”

    刑部尚书冯彻抓住了漏洞,突然说道:“彭大人都说了,西瓯是复仇来的,怎么可能同意议和?臣认为,当务之急,是调回李洪义的大军,保住京城为重。”

    彭源平被堵的哑口无言,然而礼部左侍郎蒋偲却说道:“微臣以为,西瓯来势汹汹,没有粮草支援,坚持不了多久。臣有一计,可解当下危局。”

    皇帝眯着眼看向蒋偲,此人向来只会投机取巧,怎么会突然开窍?他懒懒问道:“蒋爱卿有何计谋?”

    “臣请圣上暂避锋芒,迁都南下。”

    “放肆!”皇帝拍案怒道,“自开国来百余年,从来没有过避战迁都的前例。让他们来打,朕无所畏惧。”

    蒋偲哆哆嗦嗦的跪下,“皇上,只是暂避……”

    “闭嘴。”皇帝知道现在人心动荡,南下避难也是在场很多人心底,想说却不敢说出的话。然而国难当头,他绝不容忍有这种消极思想作祟。

    只听皇帝掷地有声的说道:“来人,将彭源平、蒋偲押入大牢。以后乞和、迁都这种言论,谁敢再提及,就是他们两人的下场!”

    “臣知错,臣知错!皇上,饶命啊!”彭源平、蒋偲如撕破喉咙般,大呼着求饶之声,被侍卫无情的拖下去了。众人皆冷汗淋漓,可见皇帝是下来天大的决心,以天子之身,守卫京城。

    众武将接连请命,然而兵力问题,却无法解决。皇帝急下几道命令,“命李洪义率兵回京,准备防守。命宋羿将军调集周边厢兵,支援京城。命浙江、江西等地将领,就地征兵,以备不时之需。”

    众将领命,然而皇帝还是不放心,他又想起一人,说道:“此外,朕想起一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