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新吕布-第1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北又有燕州、羌州。此数州之地,数百万蛮夷,皆因吕布布武天下,而惧从朝廷。吕布以武里镇四方,若其人在世时,四方蛮夷皆畏惧,自不敢生异心。但此时吕布命在旦夕,北面数州之地,千百万蛮夷闻之,心中焉能不暗喜。此时若是有人从中起事,于东至西,万里疆域,千百万蛮夷,必然群起而反之。北方蛮夷,自古彪悍不已,那时何人能镇压。吕布屠人灭族,不计其数,蛮夷惧骇不已。今命在旦夕,蛮夷闻之,必然奋起。那时千百万蛮夷南下洛阳,寻吕布报仇。何人能抵挡此滔天之势。”
诸葛亮凭三寸不烂之舌,说得侯成、宋宪二人心中惶恐不已,浑身打颤。
的确。吕布对蛮夷非常苛刻。一不屈服,就灭人满族,这当然能一时吓住蛮夷。可是蛮夷心中未必就真的屈服。如今吕布重伤不治,生死难料。东面倭州、汉州,东北辽州,北方卑州,西北燕州,西面羌州,哪一州不是吕布用武力征服来的。而且这几州皆幅员辽阔,蛮夷比汉人多许多。要是吕布真的死了,难保这几州就真的趁机造反,联合起来,南下报仇。那时洛阳就危险了。
诸葛亮见侯成、宋宪二人,被自己说得惊恐不已,心中窃笑。急忙继续忽悠:“那时洛阳不保,朝廷自顾不暇。江南四郡之地,于朝廷而言,不过南番野蛮罢了,朝廷岂会在乎二位将军生死。二位将军若是无朝廷粮草支助,如何抵挡周郎与卧龙联合进攻。”
宋宪此时心理已完全崩溃。忙起身对诸葛亮拱拳致意到:“以先生之见。我兄弟二人当如何处之?”
诸葛亮听后暗笑:呵呵。戏来了。只是表面依旧叹气到:“鄙人虽有明路一条,只是如今二位将军位高权重,怕是不肯屈就。”
宋宪急道:“先生之见解,独处精辟。今日闻先生高见,方知我兄弟二人,虽衣表华贵,然险途在前,却茫然不知。先生若有明路,不凡指点一二,若能教我二人脱得险途,吾兄弟二人感激不尽。”
诸葛亮见宋宪说得这般真切,又见侯成也是满眼期望。便点头到:“既如此。鄙人且指一明路。”
宋宪请到:“吾等洗耳恭听。”
诸葛亮连绵说来:“吕布看却强横,实则外强中干。汉室四百年基业,焉能一时便易主他人。今北方百姓屈服吕布,乃畏惧其威也。今若吕布身亡,天下百姓必然心盼汉室皇尊归位。前刘协公遭难,避祸西蜀,刘璋拱手相送巴西,遣送兵士,此乃尊刘公皇嗣之尊也。刘公入主巴西,义士关平便领三万精锐相投。由此可见,刘公深得天下义士之心也。此时吕布命不久矣,二将军若趁此时,弃暗投明,归附刘公,乃义士投明主也。”
侯成听说明路是投刘协,不禁眉头大皱。嘀咕到:“刘协虽先帝子嗣,只是今唯一巴西……”
诸葛亮看出侯成担心刘协地盘小,不等侯成思绪理清,便继续到:“古人有言,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今刘公虽兵力不多,然得天下民心,此时正需义士相助。二位将军若是此时投靠,方显诚意。他日复国之时,封王侯不在话下,此等道理,将军当知晓。”
宋宪与侯成听后相对而视。的确。多一份诚意,将来邀功的时候就多一份资本。可是投靠刘协明智吗?
诸葛亮看出二人犹豫。便再说道:“此时吕布命将不保,周瑜、孙策皆智勇双全,赵云虽有勇有谋,只是顾虑太多。将军且不见,长沙之兵,时时被那周郎牵鼻而行,疲于奔命。如此下去,早晚疲惫不堪,被周瑜所败。那时长沙不保,武陵焉能独存,武陵不能自保,早晚必为刘公所占。即如此。二位将军不如就此将武陵献与刘公,将军有此等功绩,必能得刘公重用。那时吕布命散黄泉,北方大乱,将军随刘公联合孙坚,一同北上。大汉复国,便在二位将军手中矣。”
宋宪、侯成二人被诸葛亮说得,好像他两已经带着刘协复国了呢。只是侯成也算明白一事,还没完全糊涂。听说诸葛亮要他们献武陵,乃摇头到:“以先生之言,若我兄弟二人投刘公,尚且可议。只是……若要献上武陵,恐怕……吾二人力所不能及也。”
诸葛亮听到这话,心中知道说服二人来投,已成定局。只是侯成说献武陵力所不能及,疑惑到:“二位将军乃吕布近臣,权力当不在武陵守将黄忠之下。若有心弃暗投明,献上武陵有何难哉?”
侯成未说话,宋宪却苦笑到:“先生不知。吕布极为忌惮部将全掌兵权,故而每二三年,各处守将便轮防一次。然守城兵卒则就守原地,将帅轮防,不能带走一兵一卒。如此治下,戌守之兵,只从军令、兵符,不从将帅。若先生要我兄弟二人献武陵,怕是武陵未献出,吾兄弟二人已被守城之卒,斩于城下矣。”
侯成也无奈到:“唉……吕布甚得军心,故而前者倭州郝萌、司隶魏续造反,皆死于非命。”
诸葛亮听后,心中暗惊吕布如此深得军心。不过现在只要能说得侯成、宋宪二人来投,日后要夺武陵也不难。于是便说道:“若如此,不献武陵也无妨,只需二位将军来投足矣。”
此时侯成、宋宪的话都说成这样了,自然也没有余留之地。于是侯成与宋宪便与诸葛亮约定投降日期,等待二人设法将各自至亲家眷,暗中送出洛阳后,便带着亲卫部下去投刘协。
侯成、宋宪叛变,又一次给汉军士气带来不小的冲击。消息传回洛阳,朝廷大惊。
一直以来。大汉政务虽然有荀彧、贾诩等人理政,可是军务上一直都是吕布亲自打理。宋宪、侯成乃吕布心腹,如今却叛逃,朝中大臣震惊不已,纷纷不知如何处理。群臣只好由荀彧、贾诩等重臣代表,进宫来见吕布。便是郭嘉也因得知宋宪、侯成叛变,知道非同小可,搞不好江南四郡便不保,也随之进宫来见吕布。
第222章 洛神有赋,有情好似宓妃宗布()
第222章 洛神有赋,有情好似宓妃宗布
此时吕布已时有昏迷,荀彧等人知道不该打扰吕布,可是侯成、宋宪二人乃吕布身边近将,这事非同寻常。众人衡量再三,只好如实禀报。
华佗还未寻来,吕布身体本已一日不如一日,每日多有昏迷。现在又听闻宋宪、侯成叛变,心中大震,一时血气积压,差点就被气得闭气了。
好在南华子刚配制好一颗速成的‘九转衍神丸’,急忙送进吕布口中,吕布才稍微缓过气来。
此时吕布自感命将不保,乃气若游丝的唤道:“来人……传太子……高顺……来见……”
众人听闻吕布要传太子,心中大惊,预感大事不好,急忙如实去做。且左右不敢离开半步。
太子吕赐今已七岁,十分懂事,现在又在宫中,很快便来见吕布。不久高顺也到。
吕布再问到:“文和……文若……奉孝……可在?”
贾诩、荀彧、郭嘉三人都在场,听吕布呼唤,急忙上前回到:“臣等皆在。”
吕布见众人都在,便唤道:“赐儿……”
吕赐虽年止七岁,却聪颖如斯,听吕布呼唤,不用严妮教授。急忙跪在吕布床前呼道:“父皇。赐儿在这。”
吕布对儿子说到:“为父……平身所学。唯以前……在军中学得……一套七十二路……擒拿手。可惜。现在怕是没时间……教你了。只能告诉你,武功精髓……在于……实战中……自行领悟。其基础,乃随机应变,重在速度……力道。故而……最佳练武方式,便是实战。武艺……三要数领……乃机变……速度……力量……”
吕赐一一点头。劝道:“父皇。赐儿记住了,父皇当多休息。”
吕布无力的摇摇手,继续到:“武者,可以武力自保。智者,寻自保之道,此莫过于……贾文和。赐儿当多学之……”
吕赐听后乃起身对贾诩拜到:“还望先生日后多教赐儿,自保之道。”
贾诩见状,急忙扶起太子到:“太子快快请起,折煞老臣了。”
吕赐起身又回到吕布床前,吕布继续交代到:“国家保全之道……百姓为重……社稷次之……君王为轻。若要大汉不乱……当先设法……保全百姓……”
吕赐点头到:“赐儿记得了。”
吕布再说道:“天下间,阳谋之善者……当为荀文若。谋划全局……规划天下,今天下者……非文若不可取之……”荀彧听后乃对吕布无言作揖。
吕布继续说:“论阴谋,知晓权术……断人心思……牵制众人,为贾文和……不可取也……”
贾诩不知道吕布这样说自己,是赞还是贬。可还是对吕布无言作揖。
吕布再说道:“而得阴阳之结合……谋算出神鬼没,料敌在先,预算在前……当鬼才郭奉孝不可……”
郭嘉也无言行礼。
吕布拉着吕赐的手,望者三人说道:“赐儿若能学得此三人……十分之一本事,朕百死无憾矣……”
说到死。重臣急忙劝慰到:“皇上保重。”
吕布苦笑的摇摇头,看着吕赐。吕赐极为机灵,起身来到郭嘉、贾诩、荀彧三人面前。依次跪拜道:“赐儿不才,求三位先生收赐儿为徒。”
三人急忙扶起吕赐。齐声到:“太子快请起,臣等敢不效死力。”
吕布看三人收吕赐为学生,心中算是了了一桩大事,人也轻松了许多。
随后吕布再唤道:“高大哥……”
在场中,只有高顺姓高,也只有高顺才被吕布称为大哥。所以高顺忙拱拳致敬到:“皇上。臣在。”
吕布看着高顺笑道:“高大哥为人……布深知晓。陷阵营……乃高大哥,一手训养而成。布夺高大哥之兵权……高大哥可曾有怨言。”
吕布突然问这话,众人大惊。这是什么意思啊?试探?摊牌?还是顾虑高顺位高权重,要找借口除掉?众人都惊疑的看着高顺。
不想那高顺依旧面色坦然,不轻不重的回到:“天下之民,皆皇上之民。国家之兵,尽皇上之兵。臣训养陷阵营,乃取国家之钱粮,为皇上训兵也。兵威即成,自然归皇上调遣,臣如何会不满。”
吕布笑道:“呵呵……呼呼……高大哥清白威严,骁勇有智,衷心仁义……布早已熟知。只是不知,高大哥可曾知道……布为何要收……高大哥兵权?”
高顺坦然到:“此非臣之职责所在,故而不曾去参详过此事。”
吕布心中明白高顺为人,知道高顺说的不会假,可旁边的人却十分想知道为什么。
现在吕布也不想瞒什么,便挑白到:“唉!自古道,一将功成……万骨枯,无情最是帝王家。只是……布不想做那……无情之人。古往今来,君臣之间,多有逆道……故而。时有那,兔死狗亨,鸟尽弓藏……之罪恶。布以为,此乃……君臣间……互有猜疑所致。为臣者,功高盖主。故而……为君者,便心生顾虑,此皆兵权之祸也。布不善理政,故而国家政务……尽交与文臣处理……只是。唯此兵权……不可交与他人。布此番作为,非眷恋兵权,乃不忍于……他日有君臣相攻之时。布遣工部,往那臧羌无人之地,探山测水。所为者,乃欲于雪山高原……修建千里明陵,在布与诸公,百年之后……且同葬于……那雪山之巅。布之愿。人生在世,与志同道合者,同舟共济,征服天下……便是诸公,在百年之后,亦陪布……于阴间……去做那冥王鬼臣,一统阴间。唉!只是人生在世,十有**……皆不如意。前有郝萌……魏续之乱。今又有侯成……宋宪之祸……”
众臣听后,吃惊不已。一方面是知道,原来吕布收兵权,是为了日后不想出现那种鸟尽弓藏,兔死狗亨的局面。要知道。汉高祖刘邦做皇帝后,像韩信、英布、彭越这样的大汉开国功臣,都被各种罪名,治罪致死。可吕布却不想出现这样的局面,为此而收兵权。
再者。在这时代,死后能与皇帝同葬的,千古来也只有皇帝最宠爱的女人才有资格。可吕布却想修千里皇陵,要与功臣在死后同葬。便是到阴间,也要带众人去做那冥王鬼将,统治阴间。这等荣誉,这等心胸,千古以来,任何一个帝王都不曾做过的。
众臣听后,无不跪伏在地,感铭肺腑,泣不成声。
吕布再交代到:“众卿听令。”
众人见吕布传令,急忙拭泪恭听。
吕布传令到:“今朕身体欠安……不能理事。特命高顺为大汉大都督,除御林军外,统帅举国之兵。郭嘉为大汉大监军,监督全军。二人于军事,相互参详。”
高顺、郭嘉双双伏拜受命。
吕布再传令到:“命。荀彧为左丞相,贾诩为又丞相,二人共掌辅政八臣内阁,万事皆以协商为主,共理朝政。”
荀彧、贾诩也双双伏拜受命。
吕布又到:“太子年幼,以学业为主,待弱冠成礼,方可理政。太后理事后宫,后宫嫔妃,不得擅自干涉朝政。”
严妮与吕赐也受命应是。
吕布今日说得特别多,人便累得很。只是朝政大事都交代了,要死也没什么牵挂了,人反而轻松了许多,便又沉沉的睡了过去。众人不敢打扰,便默默的退出吕布寝宫。严妮也要出去交代一下宫女办事,便只留甄宓一人服侍。
众人离开后不久,吕布又醒了过来。见内室只有甄宓一人趴在床沿瞌睡,便轻轻的抚摸甄宓发鬓,不想却吵醒了甄宓。
甄宓见吕布醒来,忙问道:“皇上。可是腹痛睡不着?臣妾再去寻老仙取药丸?”
吕布摇头微笑到:“整日昏睡,反倒不自在。我无事,只想看看你。”
甄宓听说吕布想看自己,面带娇羞,却也忙用手理了理秀发,端坐在吕布床沿上,任由吕布观看。
吕布见甄宓正直芳龄,才十**岁,想到自己都快死了,那时这美人儿不就成了小寡妇。再想到这些日子,甄宓日夜服侍,劳累受罪,几日下来,瘦得比自己还厉害。心中不忍,便想对甄宓说,要她在自己死后就改嫁,别枉费了青春。可是后来想想,这显然是不现实的,先不说甄宓自己同不同意。自己死后还真没人敢娶他的皇妃。于是便对甄宓说道:“宓儿。去取笔墨来,朕有旨意要下。”
甄宓听说吕布还有旨意,急忙出去唤人取来纸笔,并叫侍中陈琳进来执笔。
吕布拉着甄宓一手念到:“中山甄家,有女洛雅(甄宓字),贵为皇妃,贤淑知礼,持宠不骄,贤惠守规,九元随朕,南征孙氏,朕伤不治,命将不久,洛妃劳苦,日夜服侍,无怨无悔,朕心欣慰,然。洛妃年轻,朕不忍其在朕归天之后,长苦守寡。特令。洛妃待朕长逝之后,可持旨改嫁……”
甄宓本在为吕布擦拭额头冷汗,突然听到可持旨改嫁,急道:“不……皇上。宓儿只愿生生死死与皇上厮守,宓儿不要改嫁……”
吕布怜惜的抚摸着甄宓的脸蛋儿,微笑到:“傻宓儿。我自觉时日无多……宓儿还年轻,不改嫁……便要长守空房……”
甄宓摇头道:“皇上。宓儿所言句句真心,宓儿只愿追随皇上左右。”
吕布还想劝:“宓儿年轻,来日方长……”
吕布话说一半,甄宓却突然起身,一把夺过侍中陈琳手中起草的旨书,三下五下便撕碎。伤心到:“呜呜呜……宓儿只想追随皇上。便是皇上离宓儿而去,宓儿也不想独活于世间……呜呜呜……”
第223章 许褚说华佗,求医暴身份()
第223章 许褚说华佗,求医暴身份
吕布听得心中大是感动,便是敬候在一旁陈琳也感动不已。
吕布摇头苦笑,心中暗叹:女儿初恋,当真刻骨铭心。
吕布不忍再叫甄宓伤心,于是便挥退陈琳,不在说什么改嫁之事。
甄宓这才破涕为笑,半躺着依偎在吕布怀中。可惜吕布现在肚子是鼓得难受,要不肯定再来个老汉 推 车什么的。
而那陈琳离开后,却感于甄宓对吕布真情,回到翰林院,便挥笔写下一首洛神赋,以记甄宓:中山有女,洛雅为妃,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耀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莲花出清波。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ji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裳襟秀逸,骨象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玉。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有三日之余香。钟情兮不念生死,怀君兮不顾恶苦。洛神之宓妃(相传伏羲氏之女)有灵,愿兮与宗布(相传后羿死后的尊称)长相厮守。
洛神赋一出,先传遍洛阳,不久又传遍天下。至此天下人皆知,洛神甄宓与皇帝吕布情意绵绵,生死相随。
这边吕布与甄宓情意绵绵,长沙四郡却危机重重。
却说诸葛亮说服侯成、宋宪来投。却没想到武陵还有个难缠的南阳黄忠。
侯成、宋宪暗中将几名至亲家眷带出洛阳后,便寻了机会,带着亲卫投靠了刘协。随后二人才知道,来说服他们投刘协的人,竟然就是卧龙诸葛亮。
此时侯成、宋宪二人,才知道中了诸葛亮的离间计。只是此时二人已无回头路,只好带着诸葛亮往武陵杀来。
侯成、宋宪投敌。武陵守军得知消息,士气更加低迷,守将黄忠也知道此时不宜出战。可如今诸葛亮领兵来攻城,为提升士气,黄忠便叫张允带兵守城,再令城门兵打开城门,自己单刀匹马出城来会蜀军。
诸葛亮见黄忠单刀匹马出城来。便问侯成:“此人便是武陵守将黄汉升?”
侯成回到:“回军师。便是此人。”
诸葛亮见黄忠单刀匹马面对数万蜀军,面不改色,心中赞赏不已,有心拉拢,便叫随从推着他的轮椅往前数步,对黄忠说道:“久闻南阳黄汉升高义,何耐为贼……”
诸葛亮还没说完。黄忠便将赤焰刀往马鞍上一横,张弓搭箭。对着诸葛亮骂道:“呸。诸葛村夫。汝巧舌利箭,亦如侯成、宋宪此等不忠之徒,方中汝离间计。今日若欲得武陵城,先问问某手中赤焰刀。且叫汝先吃黄忠一箭。”
黄忠说完,便朝诸葛亮射去一箭。诸葛亮只感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只好由侍从护着,逃回阵营。
宋宪见诸葛亮狼狈而回,有心在诸葛亮面前卖力,便引马上前,对黄忠说道:“黄将军。何苦来着。吕布暴戾,命将不保,北方欲乱。黄将军不如随我等,弃暗投明,归降汉室宗嗣刘公,留得千古美名,何必为篡汉逆贼卖命。”
黄忠怒道:“宋宪。枉费皇上待汝恩厚。此国家危难之时,汝不思报国,却卖主求安,早晚必将报应。”黄忠说完又要张弓搭箭去射宋宪。
宋宪知道黄忠射技厉害,赶忙打马而回。不想黄忠先前要射诸葛亮,因为气恼宋宪二人卖主求安,一时失手。现在见宋宪就在眼前,哪能叫宋宪逃走,连手便使出绝技‘五珠连射’。
可怜宋宪还没来得及回阵,黄忠弓箭便接连射来。宋宪情急下挥刀去拦,却只拔开前面两箭,随后三箭正中宋宪后心。宋宪落马时,苦到:“早知今日……我不投敌了……”随后便落马身亡。
侯成见宋宪被黄忠射死,气得挥马来为宋宪报仇。
只是侯成才与黄忠交手十来回,便不敌败走。此时关平见黄忠强悍,杀一人,败一人,心中气恼,也打马来战黄忠。黄忠沉着应战,与关平斗了三四十回合,关平不敌,又再败走。
此时城上汉军见守将黄忠杀一人,又连败两人,士气大振。在偏将糜芳带领下,呼啸着冲出城来。
大汉铁骑威力不可小觑。诸葛亮见武陵兵士士气大振,看着铁骑呼啸而出,那阵势十分骇人,料定今日难于占到便宜,便下令回营,再寻计策。黄忠趁机挥兵掩杀。只是此时汉军处境不是很好,黄忠也不敢追太远,一阵弩射后,便带兵回守武陵城。
诸葛亮来取武陵,宋宪却在城下被黄忠一箭射死,侯成来报仇,却也不敌黄忠败回,关平也不敌黄忠。诸葛亮见黄忠厉害,为人又谨慎。且武陵守军士气有所振奋,诸葛亮便领兵先退回大营。要再想计策,用计来夺武陵。武陵虽一时无碍,却也频频可危。
再说洛阳。吕布临危,令高顺为大都督,郭嘉为大监军,两人离开皇宫后,便招齐几位重臣,商议日后如何处事。
荀彧先到:“皇上病危,今要紧处,当设法稳住军心,不使再有侯成、宋宪之辈投敌,而后方可徐徐图之。”
贾诩苦到:“军士皆视皇上为军魂,今皇上病重,举国士气低迷。孙坚又与刘协结盟,吾恐长沙四郡危矣,当多调兵马往去援助才好。”
郭嘉却摇手到:“非也。长沙四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