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抗日之不败战神-第1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354章 滇军增援()
率先赶到大场接防的猛虎团,只是休整一个晚上的时间,第二天清晨时分,初秋时节,天气突然就开始转凉,大雾弥漫,正当猛虎团进行部队集结之时,突然就听到了日军坦克车队所发出来此起彼伏的轰轰声,从北面的方向传了过来,可谓是声声入耳,震耳欲聋。
过了不一会儿的时间,已经晋升为猛虎团团长的孙文武,便负责在大场阵地最北边构筑的第一道防线,带领着一个赵大勇那一个营的八百多名士兵们严阵以待。
虽然,在这个时候,雾气迷蒙,孙文武拿着手中的望远镜,还是可以看到近百米的距离,在这个时候,他看到小日本鬼子的几十多辆敌坦克,从大场北边的方向朝着他们所在的前沿阵地缓缓行驶了过来。
由于雾气比较浓烈的原因,孙文武觉得他们的视线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阻碍,与此同时,驾驶着坦克车的小日本鬼子的视线,肯定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受到阻碍。
正当孙文武拿着望远镜,观察着距离前沿阵地近百米开外的小日本鬼子十几辆坦克车的一举一动之际,突然发现在这个时候,小日本鬼子几乎每一辆坦克车都打开了炮塔,上面站立着一名小日本鬼子使用手中拿着的手旗来指挥行动,这才让刚才一团乱阵的小日本鬼子几十辆坦克车,慢慢变得井然有序。
根据孙文武的观察,他觉得小日本鬼子的坦克车,以及站在坦克车炮塔上面的小日本鬼子,并没有发现他们猛虎团这一个营士兵们所在的位置。
于是,孙文武当即就下达了命令,把他们这一个营八百余人,分成了差不多二百人一个的加强连,让一连和二连、三连和四连在前沿阵地向左右两侧散开一百米的距离,对从正面行驶过来的那几十辆小日本鬼子的坦克车进行放行。
在人员分配方面,孙文武带领着一连和二连向前沿阵地的左侧一百米开外进行撤退,赵大勇则是带领着三连和四连往前沿阵地的右侧一百多米开外进行撤退。
与此同时,晋升为混成独立旅旅长的李文峰,原本带领着另外一个营的八百多名士兵,正驻守在大场东侧的阵地原地待命呢,突然在这个时候,发现了从江湾方向赶来了一个大队的小日本鬼子,在不得已的情况之下,为了不让大场在他们刚成立不久的混成独立旅的手上失守,便打响了一场阻击战。
等到在前头开路的那几十辆小日本鬼子的坦克车,行驶到阵地前沿的时候,赵大勇就带领着二连和三连的士兵们,向尾随着坦克车的小日本鬼子的步兵进行了突然袭击。
紧接着,孙文武也带领着一连和二连的士兵们,大踏步地扑向了小日本鬼子的那几十辆还在往南行驶的坦克车,瞄准了站在炮塔上的拿着手旗的小日本鬼子就进行了鸣枪射击。
一时之间,尾随在坦克车后面的小日本鬼子被打得是溃不成军,而站在坦克车炮塔上面的小日本鬼子,也尽数被击毙,再一次把小日本鬼子坦克车搞得是一团乱。
战斗打响了以后,大雾还未消散,小日本鬼子的步兵和坦克车无法进行协同作战,在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战之后,孙文武和赵大勇他们两个人,各带着两个连的兵力,就把从北往南方向活动的小日本鬼击溃。
把这一支从北边发动进攻的小日本鬼子击退了以后,李文峰也率领着另外一个营的士兵们英勇作战,把从江湾方向前来增援的小日本鬼子也同样进行了击退,就此,猛虎团在大场的第一次战斗,就给想要一口吞下大场阵地的小日本鬼子一个下马威。
原本跟猛虎团一起协同作战,并且,编入混成独立旅的那三个滇军团这才风尘仆仆地赶来,从云贵两地开赴上海作战滇军多支部队,经过了四十六天的长途跋涉才于今日拂晓时分到达了昆山。
得知大场告急的消息之后,便由三个团的滇军在当天晚上,就乘坐着汽车到达大场的附近原地待命。这里接防的、领弹药给养的、运送伤病员的,人涌如潮,你推我挤,可谓是乱成了一锅粥。
大场附近的很多村庄都已经被炸毁焚烧,门窗梁柱还有烟火缭绕,这三个团的滇军士兵们就只好找竹林和棉花地露营。第二天一大早,他们就开赴了大场第一线跟猛虎团进行了会合接防。
由于日军此前发动了一次规模不小的攻击,在被坚守阵地的猛虎团击退了以后,小日本鬼子的飞机就开始对大场的中国军队阵地进行狂轰滥炸,枪炮整日不停,还没有正面交锋,一天下来的话,伤亡就达到了百余人之多。
为了躲避小日本鬼子飞机大炮的猛烈轰炸,担任混成独立旅旅长的李文峰,在跟猛虎团团长孙文武商议了一番之后,随即决定将大部分的兵力都集合在距离前沿阵地不到二百米的一大片竹林内宿营。
新成立的混成独立旅,包括猛虎团和三个滇军团,共计一万余人刚在当天晚上进行了会合,担任旅长的李文峰,还没有来得及向三个赶来不久的滇军团的官兵们介绍大场阵地的有关情况呢,突然接到传令兵的通报,大场东侧的阵地遭到了小日本鬼子的突破。
情况如此紧急,李文峰赶紧命令滇军的一个团,即可投入到大场东侧阵地的阻击战,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都要阻击住小日本鬼子的进攻,绝对不能够让小日本鬼子占领了大场的东侧阵地。
滇军那个团立即就投入到了跟小日本鬼子的战斗当中,向小日本鬼子的左侧背突击,该团官兵奋勇争先,几经肉搏,终于夺回阵地。事后点检该团,幸存官兵不到五百人,他们作战之英勇,牺牲之壮烈,无不让混成独立旅的全体官兵们竖起大拇指,交口称赞。
当时,一个团的编制有两千多人,经过这次时间长达整整一晚上的激战,从两千多人的兵力,一下子阵亡了一千五百人以上,还活着的人不足五百人,不得不说,这一次阻击战打得非常惨烈,付出的伤亡代价也非常之大。
第355章 大场失守()
前来增援猛虎团的这三个滇军团的部队武器装备,可谓是简陋到了极点,整整一个连将近二百人的兵力,仅仅只有三挺机枪,一百多支老掉牙的汉阳造,还有士兵连正儿八经的枪都没有摸过,就上了战场参加此次的淞沪会战,没有枪的士兵们,就只好抡起他们手中的大刀片子,准备与前来接进攻的小日本鬼子进行肉搏战。
可以说,淞沪会战自打九月份开始,就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地方军的支持,光靠中央军的那几万人的兵力,也远远不足以应对派遣多个师团参战的小日本鬼子。
连中央军的武器装备在参加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以后,军事物资在后勤方面供应不上,就不用说长途跋涉而来的滇军,他们部队武器装备不仅性能落后,而且,几乎两个士兵才伙一杆老枪,一旦被拉到了战场上面,尤其是对阵武器装备性能相对先进的小日本鬼子,只能够凭借人数的优势,以付出巨大的伤亡作为代价,死守住他们的阵地。
就拿这一天晚上大场东侧阵地的阻击战来说,日军派遣了一个大队的兵力,从江湾的方向发起了进攻,这一个团的滇军共计两千余人,所镇守的阵地距离那一个大队的小日本鬼子,仅仅只有两百米而已。
对大场东侧阵地发动进攻的那一个大队的小日本鬼子,前方有十余辆坦克车开路,而且,还配备了好几门大炮,火力是相当的凶猛,令刚就位支援大场东侧阵地哪一个团的滇军有些难以招架。
发动疯狂进攻的小日本鬼子,那十几辆的坦克车碾压过去了以后,遭到了那一个团的滇军弟兄们采用飞蛾扑火的方式,手持炸药包给小日本鬼子的坦克车同归于尽。
看到这种情况,还剩下几辆的小日本鬼子坦克车不敢贸然前进,而是选择了原路返回,撤退到小日本鬼子部队的后面原地待命。
对于进攻受阻的情况,小日本鬼子自然是非常不甘心,为了能够尽快拿下大场,打通长江南北两岸小日本鬼子之间的互相会合的目的,就开始把带来的那几门大炮给拉了上来,朝着滇军哪一个团的阵地上面发动了猛烈的炮击。
一时之间,滇军哪一个团的阵地上面,炮声隆隆,那一颗颗炮弹落在了阵地上面以后,掀起地那一片片的泥土就像浓烟大雾,密集的炸弹轰坍了今个儿白天刚修筑好的简单防御工事。
面对小日本鬼子猛烈的炮火,镇守在阵地上面的滇军这一个团的士兵们,自然是无力招架,而发动进攻的小日本鬼子,距离这一个滇军团大概有一百米,小日本鬼子猛烈的枪炮开火,打得这个滇军团的士兵们都抬不起头,阵地上到处是残臂断肢,战壕中满地堆积血水,其惨烈的程度令人无不感到痛心疾首。
当然了,需要指出的是,小日本鬼子在进行完猛烈炮击之后,他们再一次组织发动冲锋,这个滇军团阵地上面幸存的士兵们一个个俱都宁死不退。
等到小日本鬼子冲锋到阵地前沿时,还活着的滇军团的士兵们俱都冲出战壕,用他们手中的刺刀,跟战壕上方的小日本鬼子的白刃展开格斗和厮杀,拼得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只见从战壕里面冲上去的那一个个滇军团的士兵们,他们在跟小日本鬼子拼刺刀的过程当中,发现自己手中的刺刀刺弯了,就改用拳头、枪托,甚至牙齿跟小日本鬼子继续批命厮杀。
更加值得一提的是,滇军团的士兵们当中,有的人全身捆上手榴弹,与小日本鬼子同归,以死相拼。
还有不少英勇无畏的滇军团士兵,被炸弹掀起的泥土掩埋了以后,手臂即便是负了伤,他们也都慢慢地从泥土下爬出来,又上了战场跟小日本鬼子进行肉搏,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经过一个晚上的战斗,镇守大场东侧阵地的那个滇军团,在第二天一大早,击退了从江湾方面赶来那一个大队小日本鬼子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伤亡代价,两千余人的滇军团,最后,剩下可以继续参加战斗的兵力不足五百人,其战斗惨烈的程度可见一斑。
鉴于,这一个滇军团为了镇守阵地所付出的伤亡代价如此巨大,担任混成独立旅旅长的李文峰,当即就把这一个滇军团从阵地上撤下来,让这个滇军团前往阵地后方进行休整,再派遣另外一个滇军团顶上去。
再次进攻受阻,小日本鬼子可谓是着急上火,气急败坏之下的小日本鬼子,连续炮火轰击了几天的大场阵地,可是,中国军队混成独立旅的阵地岿然不动。
黔驴技穷的小日本鬼子乘着黑夜又一次向大场阵地发起了攻击,这一次,小日本鬼子驱赶了几十头水牛闯进了猛虎团所镇守的阵地,小日本鬼子步兵紧随着牛屁股后呐喊冲锋。
作为中国守军的猛虎团,刚开始的时候对此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应对,等到看清楚了小日本鬼子的阴谋以后,便开始进行了机枪扫射,步枪阻击,被打伤的那些个闯入阵地的几十头水牛乱叫乱跳,在小日本鬼子的阵中四散奔逃,反而踩伤和撞倒了不少小日本鬼子的步兵。
吃了大亏的小日本鬼子,在强大的火力掩护之下,小日本鬼子只好狼狈败退,猛虎团付出了极小的伤亡代价,就成功挫败了小日本鬼子的又一次进攻。
接下来,战事越来越吃紧,小日本鬼子的主力部队,开始大举对大场发起了猛烈的进攻,混成独立旅的全体官兵们勇敢奋战不怕牺牲,多次打退了小日本鬼子进攻,还抓了不少小日本鬼子的俘虏,多数为伤兵。
即便是如此,在小日本鬼子的猛烈炮火袭击之下,经过一一个晚上的血战,大场至南翔的公路被小日本鬼子的主力部队突破了一公里远。
次日,一百七十余架小日本鬼子的飞机,在大场投下了一百六十多吨炸弹,大场四周被毁殆荆当夜再度血战,中国守军白刃肉搏,毙敌千余。
小日本鬼子增援反扑,以四十余辆坦克在前方开道,再攻胡家宅和塔河桥,另一部日军强渡走马塘。中国守军虽奋勇还击,但寡不敌众。守军斗志高昂,组织敢死队多次逆袭。战至深夜,大场至南翔公路上的陈家宅、梅园宅又被敌攻占,日军多路围攻,中国守军伤亡惨重只好撤退。
于是,经过小日本鬼子主力部队的凶猛进攻,在拂晓时分,小日本鬼子的主力部队最终攻占了大场镇,就此,大场失守。
第356章 上海沦陷()
在大场镇失守了以后,中国守军在日军部队强大的炮火攻击之下,疲于迎战,节节败退,而此前,多次击退日军主力部队进攻的中国守军,由于陷入到了孤军奋战当中,在付出了极大伤亡的代价之下,也只好选择往南撤退,以此来保存实力。
原本新编混成独立旅共计拥有一千余人的兵力,经过跟日军主力部队的几番交手之后,在缺少重型武器装备,以及弹药奇缺的情况之下,在往南撤退之前,只剩下来了两千余人,由此可见,为了镇守大场战地,所浮出来的伤亡代价何其之大,即便是如此,全旅官兵们依然坚守阵地,几乎每天都要跟进攻的日军主力部队打一场残酷而又血腥的白刃战,坚守阵地毫不退缩。
多支士气低迷的中国守军,纷纷沿着沪太路向南奔逃,在清晨时分,日军使用八辆战车开道,只派遣了三百余名步兵向南追击,在日军的飞机在空中配合地面部队向中国守军阵地大肆轰炸,还未从阵地上撤退出来的中国守军几乎全军覆没。
为了最大限度地保存军队的实力,进而达成持久作战的目的,十月二十六日,负责镇守大场阵地的中国守军主力部队开始向南翼转移,由此而影响到中央作战军侧背的安全,第三战区于是决心放弃北站——江湾间的阵地,组织部队向苏州河沿岸之江桥镇——小南翔一线撤退。
看到中国军队大撤退的情景之后,苦战多日的日军部队,当即就派遣多支主力部队向南乘胜追击,出动飞机空中猖狂十足地低飞扫射,一时之间,位于上海的闸北地区变成了一片火海。
在十月二十六日这一天,日军部队终于如愿以偿地占领了大场,而坚守大场阵地的混成独立旅在陷入到日军主力部队的包围之前,接到了撤退的命令,从当初的一万余人的兵力,在此时锐减到了两千余人,但是全旅官兵们的战斗意志却丝毫未减。
接到撤退的命令之后,伤亡惨重的混成独立旅,随同中央军德械师第八十七师一起撤到了苏州河的南岸,以北新泾为中心沿河据守。
穷追不舍的日军部队继续往南追击最后撤出大场阵地的混成独立旅,位于苏州河北岸的日军部队,曾多次强渡苏州河,均被位于苏州河南岸的混成独立旅成功击退。
十一月初,日军集中火炮和飞机沿河滥施轰炸,弹如雨下,企图掩护步兵强渡。新编混成独立旅的两千余名官兵们,在北新泾外围占领阵地,阻止日军深入,相持多日,有力地阻击了苏州河北岸的日军主力部队。
由于日军后续大量的派遣军,在金山卫登陆,陷松江,趋青浦,当时作为主力部队的中央军侧背受到威胁,隶属中央军的第八十七师奉命于十一月九日夜向昆山方向撤退,在撤退的过程当中,却因为道路阻塞,秩序混乱,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损失。
中央军德械师第八十七师自八月十三日开战到十一月九日撤出上海,整整三个月,无日不战,其间补充兵力四次,每次都是二三千人,共伤亡官兵一万六千多人。
激战中,团、旅长不亲临第一线与部署共同作战,阵地就不易守住,就连旅长都曾两次投过手榴弹,开过轻重机枪,可见战况之激烈,世所罕见。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即便当时中国军队的武器装备落后,但官兵士气旺盛,浴血奋战三个月,以巨大牺牲打破了日军速战速决的迷梦,写下了抗战史上可歌可泣的一页。
刚新编成立不到一个月时间的混成独立旅,从上海撤退以后,就只剩下了一千余人,担任旅长的李文峰在撤退的过程当中,被日军的流弹打中胸部,受伤非常严重,火速被送往南京的中央陆军医院接受手术和治疗。
由此,混成独立旅在人员不整的情况之下被撤编,改编为中央军新一团,编入到了人员伤亡严重的中央军地八十七师,而孙文武依然担任新一团的团长,保留少将军衔。
在这里需要补充的是,十一月八日夜,日军凭借强大火力从东、南、西三面突入松江城,国军第六十七军全军覆没,日军遂占松江。
紧接着,日军随即兵分两路,一部沿太湖东岸,经浙江、安徽直趋南京,主力则指向枫泾镇、嘉兴、平望,十一月九日,日军部队切断了沪杭铁路及公路。
与此同时,日军第十六师团在中岛今朝吾指挥下,在江苏太仓境内的白茆口登陆成功,前锋直指京沪铁路和公路,形成合拢之势。
苏州河北岸的日军六个师团于十月三十一日强渡苏州河后,迅速向两路登陆日军靠拢,淞沪地区中国七十万大军顿陷危险境地。
十一月八日晚,老蒋下令进行全面撤退,所有部队撤出上海战斗,分两路退向南京、苏州——嘉兴以西地区。由于命令仓促,指挥失控,大撤退结果演变成全面大溃退。
自十一月九日起,日军击退中国军队零散抵抗,连占虹桥机场、龙华、枫泾、青浦。
十一月十一日,日军进至苏州河岸,南市及浦东我担任掩护任务的部队奉令撤出阵地。当日,上海市长俞鸿钧发表告市民书,沉痛宣告远东第一大都市——上海沦陷。
对于从上海撤退的几十万中国军队来说,他们几乎没有时间进行任何喘息的机会,接下来,就要参加南京保卫战,这对于损兵折将的中国军队来说,将又是一场残酷的战役。
从上海撤退出去以后,编入到中央军第八十七师的新一团,自然是作为主力部队之一,誓死捍卫当时的民国首都南京城。
作为新一团的团长,孙文武带领着全团一千余名官兵,在补充了一些武器弹药以后,负责镇守南京城的光华门阵地,而新一团的阵地就设在了位于光华门不远处的工兵学校之内。
当然了,在南京城光华门外边的工兵学校之内,不仅只有新一团这一千多人的兵力,为了不让城外的日军部队攻入光华门,在工兵学校里面安排了一个旅的兵力,可谓是重兵把守。
第357章 保卫南京()
说到在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初进行的南京保卫战,就不得不提五年前的一二八淞沪抗战,正是因为一九三二年一月二十八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淞沪抗战,这才引起了当时国民政府极大的警觉,直接促成了国民政府开始拟制国防计划的同时,也认真仔细地考虑首都南京的防守问题。
当时国民政府的参谋本部做出判断认为,一旦中日战争再度在上海地区爆发,日军必将在其强大航空兵掩护之下,以陆军沿京沪铁路、海军溯长江向当时的民国政府首都南京发起猛烈进攻。
于是,一九三二年十二月,在国民政府参谋本部内成立了一个城塞组,由当时的参谋次长贺耀祖兼任主任,在德国顾问的指导之下,开始整修长江沿岸的江阴、镇江、江宁等各个军事要塞,并准备在南京以东构筑起坚固的国防工事。
但问题是,由于当时的国民政府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因此,随着《淞沪停战协定》的签署生效,当初拟订的防御计划并未严格贯彻执行,拟筑的国防工事自然也未能完成,完成了半吊子工程。
三年之后,一九三五年夏天,华北事变发生,接着又出现一场使华北脱离国民政府中央的所谓“华北自治运动”,这才使得当时的国民政府,对日本蚕食侵略中国的政策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开始积极地进行了很多抗战的准备工作。
一九三六年二月,国民政府中央令张治中将军,负责南京和上海之间主要防御方向上构筑了吴福线和锡澄线两道国防工事线,组成了南京外卫线防御阵地。
在南京地区,则构筑了外围和复廓两道阵地:沿大胜关、牛首山、方山、淳化镇、青龙山、栖霞山至乌龙山要塞之线为内卫线的外围阵地;以南京城垣为内廓,环城以雨花台、孝陵卫、紫金山至幕府山要塞炮台之线为外廓。
以上构成复廓阵地,在南京城内北极阁、清凉山等高地则筑成坚固的核心据点。
当淞沪战场日军大批增援部队由张华浜、川沙强行登陆后,面对日军由守势作战转为强大攻势作战的情况,中国大本营不得不认真考虑首都的防御问题。
一九三七年九月二日,一方面责成军事委员会执行部与南京警备司令部迅速修整南京地区工事及制订防御计划;一方面责成第三战区派军修整、加强吴福线、锡澄线工事,以备淞沪作战部队在“万不得已时,则退守后方既设阵地,作韧强之抵抗”,以“巩固首都”。
日军大部队在杭州湾登陆后,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