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骠骑天下-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蒙毅心中很是得意,但是看到远处河边一片红光之后,他的脸色再次变得阴沉起来。
第七十四章 初捷()
当天色开始明亮之后,蒙毅也将这河谷边上的粮食清点完毕。这里共有有四十五堆满满的粮食“小山”,每一座小山都有两万石粮食,也就是说,光是这里,就有九十万石粮食。除此之外,还有六万石粗盐,十二万匹棉布。除此之外,还有堆积如山的肉干尚在清点当中。这些食物,足以让十万大军生存数年。
清点完了这些物资之后,蒙毅心里松了一口气,同时从那些苦役的口中得知,在这个地方运转走的粮食,至少是这一批粮食的四五倍之多。让蒙毅心中狂喜之余,心中又多几分凝重。要是查找这一批粮草,那五十万南征大军的口粮就有着落了。但是蒙毅也知道,想找到其余的粮草,绝非容易的事情。
张良逃走了。虽然昨天晚上陈胜以最快的速度率领了禁卫扑向河边,但是鼻子比狐狸还要灵活的张良,见势不好,马上开溜,溜得比兔子还要快。溜走之前还下令烧了上百条船只。不过幸运的是,由于陈胜的及时赶到,部分船只一起火就被扑灭,上面的粮食都大部分保存了下来,保存了将近万石粮草。陈胜倒是让人通知蒙毅派人到下游截人,但时间太过于匆忙,蒙毅根本来不及做出布局,张良就已经逃之夭夭,让蒙毅嗟叹不已。
不仅是张良逃走,项梁也没有了踪影。被俘虏的守卫,凡是最初的熊罴内卫的,都选择了咬舌自尽,而剩余那些滥竽充数的,根本不知道蒙毅所关心的东西。
不过陈胜在粮仓附近所偷听到关于那胖男和张良之间的对话,却让蒙毅和扶苏眼前一亮。两人的对话之中,彻底地肯定了帝国高层有人参与了这一件事情,而且隐隐还牵涉到了长公子扶苏的头上。
听完了陈胜的讲述,扶苏的额头泌出了一丝吸细汗。他可不知道,这么大的一件事,竟然还有部分原因是针对他的。
扶苏年少聪惠,宅心仁厚,在帝国大臣之间颇有口碑,得到不少大臣的拥护支持,其中最大的支持者,就是蒙氏兄弟,还有军方的各大将军们,比如王翦王贲父子,冯去疾冯劫父子,都是扶苏背后的支持者。众人对皇帝忠心耿耿,他们的观点实际上也代表着皇帝的立场。假如皇帝驾崩时也没有立下太子,那他们也是坚决拥护扶苏上位的。
武将们直爽,爱恨分明。在选择拥护的皇子时候可以不用顾及太多,他们跟随了皇帝数十年,其忠心皇帝是心知肚明的,就算皇帝心中有所不悦,也不会轻易表达出来。好在扶苏的表现也是中规中矩的,才让皇帝没有太多的顾虑。
文官集团们行事可不像武将随意。他们总是隐藏着自己的心思想法,揣摩皇帝的心思同时,又兼顾各自的利益。扶苏身边的能人已经够多,占据的职位也多是高位,投奔扶苏将来未必能够得到想得到的权益。再说,部分人所代表的利益,跟扶苏的立场根本就是相反的,彼此之间根本就没有调和的可能,所以这些人根本不可能聚拢在扶苏的麾下。他们更愿意扶植另外的皇子。
所以这些人都巴不得削弱扶苏身边的力量,制造出一系列的事端,让扶苏身边的力量不断地削弱,深知直接打击扶苏本人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
扶苏清楚自己在朝廷之中是众矢之的。但是他却不清楚,哪些人才是他的敌人。实际上,朝野之上的势力纠缠纷杂,每一个人都可能是他的敌人,也可能是他的盟友。所以扶苏也不清楚,究竟是哪个有心人故意在给他下绊子,还是如此巨大的绊子。
“你所说的这人,我似乎有些印象。”蒙毅沉吟了一下,但是又摇了摇头。事情涉及到帝国高层人员,蒙毅虽然贵为咸阳令,但是也不敢随意说出来。站烧得半焦的甲板上,蒙毅显得心事重重。
陈胜也不追问。他和蒙毅扶苏认识并不算久,对方肯定不会把如此重要的事情说与他知。就算他知道了,以他现在的身份,也不帮不了什么忙。
“这一批粮草的具体数目整理出来之后,以最快的速度禀报皇帝,然后组织人手快速运往前线,前方军粮已经吃紧,帝国上下十二个仓廪都已经差不多见底,无力再筹措军粮,再不补充军粮,那五十万大军可就得溃退啊!”蒙毅感慨道。”
扶苏脸容肃然,凝重地点了点头,然后说道:“当务之急,我们还要加紧追查其余的粮草,不然张良这个逆贼继续往南蛮之地输送粮草,那南征大军就会更加艰苦。如果我们能够找到那一批粮草,大军至少能够熬到七八月,到时候新粮补充进来,大军就无忧了。”
两人的对话不避讳陈胜,但陈胜知道,这里没有他插嘴的余地。静立无话,陈胜望向辽阔的江面。肩膀上受的伤不轻,按照陈胜自己的判断,肩胛骨至少已经出现裂缝,不过蒙毅拿出秘制的药膏,给陈胜敷上,伤楚顿减。
有着精湛医术的陈胜对这秘药大感兴趣,询问起这药的时候,才知道这是皇帝御赐下来的灵药,采集天下各种珍贵草药炼制而成,专门赐予军中的大将使用,治疗创伤极其有效。若不是陈胜此行立下大功,蒙毅还舍不得用这秘药呢。要知道,这秘药,皇家一年也就只有二十来瓶左右,蒙毅能够被赐药,还是因为这一次出行,皇帝怕他和扶苏出现什么危险,才会降此大恩。想不到最终却是便宜了陈胜。陈胜仔细辨认了药膏里面气味,发现至少超过三四十种草药他是不认识名字的,心中不由大惭,更知道一山还比一山高,在博大精深的中医学上面,他所知的知识还是太少了。不过陈胜心中也暗生念头,将来一定要把这个药方给弄到手,这药方绝对是至宝啊!
第七十五章 赐爵()
缉拿张良项梁的文书很快就散布开来。经过稽查之后,两人的身份也就显现。陈胜这才知道,张良原来早已经列入了帝国的黑名单之中,早在几年前新郑的叛乱,他就已经参与其中。不过那时帝国尚未统一六国,也就没能有力地缉拿他,此后张良销声匿迹,再也没有出现过。若不是陈胜知道张良的真实名字,蒙毅也不清楚这张良的身份。
除此之外,那项梁的档案也让陈胜吃惊,经查明,项梁竟然还是楚国大将项燕的次子,去年还因为杀人,被官府追缉。但是一直都没有落网。
得知这两人身份之后,蒙毅也不由大叹可惜,想不到这两人原本就是重犯,现在竟然又被他们给逃走了。不过陈胜对于这个并没有太大的惊讶,像张良和项梁这一类人,哪有这么容易被抓着的道理。
随着张良的逃走,又审查不出什么线索来,这事情再一次陷入了僵局。不过有了类似的经验,追踪张良和粮草的下落就变得容易多了。
蒙毅、扶苏给皇帝上书,先是报告了现阶段的成成果,然后奏请皇帝下令沿江河地区的郡县上报过往半年是否有船队频繁往返,同时还要调动黑水阁,对沿河郡县的官员进行侦查,看看是否被逆贼勾结。最后还轻描淡写地指出,张良此举可能得到了朝廷某些势力的支持。但是蒙毅和扶苏自然不会蠢到把自己的猜测汇报上去。隐藏在奏章上的意思,皇帝一眼就可以看穿了。
皇帝的批复也很迅速,数天之后,皇帝的旨意也下达了。圣旨里除了对蒙毅扶苏大肆表彰了一番之后,连带陈胜,也获得了赏赐,而且赏赐还不低,被赐予了五大夫爵位。
帝国爵位一共分为二十一个等级。寻常百姓也能够获得赐爵,只要立下军功,或者应和朝廷奖励耕织的,抑或者对朝廷捐赠财货的,都可以被赐爵,当然,其中含金量最重的,便是军功爵了。五大夫爵位不过是个中等偏低的爵位,排名倒算第九。但是朝廷当中,很多位列三公九卿的官员,都没能够捞到一个这样的爵位。而陈胜是直接以军功入爵,才十六岁的年纪就已经封爵,如无意外,陈胜在仕途上的前程该是非常坦荡。
当然,陈胜却是知道,自己这个爵位,未必是自己挣回来的。说不定老师也在其中出了一份力。虽然有了爵位,陈胜依旧没有官位,所以还是寻常百姓一个。
泗水亭长刘季、樊哙和凌素韵的护卫马烈等人,也得到了蒙毅的奖赏,扶苏甚至还看上了樊哙的勇猛,想聘请樊哙充当他的护卫,但是生性孝顺的樊哙却以家中老娘年迈,不愿远游拒绝了扶苏的好意。
扶苏也只能作罢。不过樊哙的堂叔……那个将人轮转如飞的黑壮铁汉,却跟在陈胜身边,寸步不离。
樊哙的堂叔名叫樊跖,虽说是堂叔,但是年龄也就比樊哙大三四岁而已,可能是因为生养他的时候,父母年龄已经很大,所以樊跖的脑子不大好使,为人比较愣。那天晚上之后,陈胜对他印象尤深,第二天搞来一个大锅,弄了一大锅红烧肉犒劳樊跖,以感激那夜樊跖的帮忙。
陈胜烧肉的方法非常普通,但在大秦这时代里,他烧的红烧肉却算得上是一绝,把樊跖的魂儿都勾走了。吃完肉一抹嘴,樊跖就把陈胜当亲人一般,赖着陈胜给他煮肉,赶都赶不走。樊哙连哄带骗,都没能够将樊跖从陈胜身边给领走,最后樊哙也是无奈,只得请陈胜待他这个脑子不大好使的堂叔好一些。
这哪用樊哙吩咐,陈胜自忖樊跖这种货色,十个八个他都能够养得起。当扶苏看到樊跖这个大块头的时候,心中也大是惊羡。心里惊疑这樊家之人怎么个子都如此庞大威武?好几次他都想开口问陈胜要了樊跖当护卫,但是君子不多人之所好,扶苏也只能将自己心里头的想法给藏起来。
皇帝的诏书下达到的时候,陈胜已经跟随蒙毅扶苏,乘船赶往九江郡了。老师也附送了信札过来。从信札的内容里得知,老师已经跟随皇帝北巡陇西了。北巡的目的,一方面是表示皇帝对北边军防的重视,另一方面,是皇帝对于陇西乌家的一次敲打。虽然蒙毅的奏章里有说明这两家人是受到了欺蒙,才糊里糊涂地参与了进去,但是皇帝却是从中发现这两个家族的所掌控的力量有些难以掌控了。在皇帝看来,这是绝对不被允许的。所以皇帝必须有所表示。
当然,皇帝完全可以下令乌家家主乌倮亲赴咸阳领罪或者什么的,但是皇帝并没有这样子做。他亲临乌家领地,就是为了给乌家留一个颜面,不把乌家逼得太急。当然,圣主降临,无论如何,乌家这一回不大出血一回,是绝不可能的了。
凌家也同样不好过。收到凌素韵的急报之后,凌家家主巴清,更是吓得魂飞魄散,马上下令备下一份厚礼,亲自赶往咸阳面圣请罪。皇帝倒是好言抚慰,但是巴清却是留在咸阳,不再回巴郡,以示对皇帝的忠诚。
尉缭简短的言语里就不动声色地将朝廷的局势告诉了陈胜。陈胜看完之后,也陷入了沉思。
这里面并没有提到到帝国高层人员涉案的的内容。这样就有些玩味了。皇帝知道有人在搞鬼,可是却不作声音。皇帝这个态度代表着什么?没有人知道。陈胜对于皇帝完全陌生,他根本无法揣度皇帝的心思。而尉缭也没有提及这一点,显然是有着极大的顾虑。这更让陈胜好奇,这个幕后的操纵者,是谁?
陈胜想破脑袋,都不可能想得到这个人是谁。因为他对朝廷上那些官员都是两眼一抹黑。不过不管此人是谁,陈胜都知道,此人苦心设计下来的圈套,却被张良给利用了。
由此陈胜知道,这个谋划着可能是一个阴谋家,但是却不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之人,玩阴谋或者可以,但是治理国家什么的,绝对就是一个废物。
第七十六章 品茶赏花()
对于帝国上层的政治漩涡,陈胜并不热衷席卷进去。从老给他的信札里,他也读出了相关的信息。老师不反对他和扶苏、蒙毅走得很近,但是老师却很明确地指出,皇帝还很年轻,只有忠诚于皇帝,才是最好的选择。
陈胜对于老师的话,非常赞许。不管是那一个朝代,皇帝都不会喜欢手下的大臣跟他的儿子们走得太近。要知道,皇帝本人才是给大臣们发薪水的老板,而员工跟老板的儿子打得火热,这肯定会引发老板的警惕。要知道,觑视皇位的皇子们可着实不少,他们和这些大臣沆瀣一气的话,那皇帝的皇位可就有些危险了。哪怕是胸怀四海、一统天下的始皇帝,看到手下大臣们和皇子们如此熟络,也是心存芥蒂的,不过眼下他还有大力依仗手下群臣的地方,所以才一直按捺着心中的不满与怒火而已。
数日无事。十余艘改装过后的大趸船,从泗水进入淮水,然后掉头南下,朝着九江郡的辖地奔去。皇帝虽然北巡,但政务却没有落下,一批批政令下达,九江郡、长沙郡、甚至会稽郡的郡县都受到了严密的调查。黑水阁在尉缭的率领之下,重新发挥出了昔日在六国潜伏时候的巨大威力,将有嫌疑的地方官长迅速调查了一番,至少超过十个有嫌疑的县令、数十个县丞、县尉们卷入了这一场风波当中。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是沿江河附近的郡县的官长,被张良重金收买,为张良的运粮船队打掩护。
得到确定信息的蒙毅,自然不会轻松放过这些领着大秦俸禄,却和六国余孽合作的蛀虫们。船队沿所到之处,禁卫就大肆出动,将渎职犯罪之官员全部缉拿,秦法严苛,这些犯事的官员必然不会有好果子吃。
随着官员越抓越多,一个线索也悄然浮出水面。
朝廷在任免地方官员的时候,并不是很随便的事情。每一个县令以上的官职,都是由大臣举荐,丞相府议定,最终由皇帝确定任免的。其中涉及到的可是朝廷各方势力的博弈出来的结果。所以每一个官员,背后都带着明显的某方势力的烙印。
发现这一条线索,蒙毅开始纠结。
因为这些证据都指明于当近朝廷之中,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李斯大人。
然而蒙毅却非常清楚,李斯完全没有这个动机来做这样的事情。李斯为人虽然气量不大,但是在政见上却还是非常有眼观的。帝国南征兹事体大,是关系到帝国安危,千秋万代的事情,热衷名利的李斯,自然也希望帝国南征成功,到时候,他也能够在史书上多留下浓重一笔。所以肯定不可能在这种事情上犯糊涂。他李斯贵为丞相,绝不会缺少钱财啊!再说了,粮草征集调度,本来就是丞相应做的事情,粮草不继,本来就是要追究他的责任的。倘若大军败北,皇帝肯定会迁怒于他。到时候他这丞相的位置也就到头了。所以李斯没有任何动机要去做这样事情的人。
但是从抓捕的官员来看,这些官员恰好就是李斯势力的嫡系力量,虽然谈不上是核心,但也算是李斯阵营里的一些后起之秀。有些原本就是李斯在秦国经营时候就追随他的小吏,有些甚至还是李斯家族中的后辈,受到李斯的提携,才分配到各地任职官员。出了这样的事情,李斯难辞其咎。
“按我的想法,李丞相估计是被人黑了。”陈胜把茶水往口里一倒,咂了咂嘴。茶水淡雅清香,入口之后,一股泌人心肺的感觉就散发出来。这种顶级茶叶,他也是第一次喝。“这黑他的人胆子可不小啊,竟然敢给堂堂异国丞相上眼药。”
他对面坐着凌素韵。也只有凌家的大小姐,才会随身携带着茶叶点心之类的东西上路。被凌风渡带走的商队物资,蒙毅已经分拣出来归还给凌素韵,凌家商队继续上路,但是凌素韵却自作主张,跟随着陈胜等人一起南下。这倒不是因为陈胜的魅力所在,而是因为张良所雇佣的是她凌家的船队,有她帮忙,一路南下的时候,可以从凌家分布在各地的商铺里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而凌素韵的本意,更是为了抓捕胆敢羁押她的凌风渡。以凌素韵的性格,不把凌风渡抓回家族,以族法处以极刑,不能发泄她心头上的怒火,也不能震慑家族当中那些心怀鬼胎的叔伯兄弟们。
凌素韵近来对陈胜的态度改变了不少。虽然陈胜之前给她的印象不佳,但是随着陈胜救了她的性命脱离虎口之后,凌素韵对陈胜已经改观很多。加上陈胜有着尉缭亲传弟子的身份,也让凌素韵对陈胜眼高一着。陈胜的眼界见识也不低,所以两人在这狭小的船舱里面,无事可做的时候,便是喝茶聊天。蒙毅和扶苏可没有两人这般清闲,每当船队到达一个地方的时候,就得逮人审问,忙得不亦乐乎,只在偶尔事情遇到瓶颈的时候,才会询问一下陈胜。从扶苏的表现来看,陈胜也发现扶苏不是一个平庸之辈,遇事喜欢自己开动脑筋想办法,实在是无法可想了,才会去求助他人。
凌素韵淡然一笑。她煮茶的功夫不着实不赖,看着陈胜把茶水一口喝光,眉头皱了起来,心疼地说道:“这茶可不是这样子喝的!”轻抿了小口茶,凌素韵才说道:“帝国的能人多着去了,李丞相为官多年,在朝野上树敌也着实不少,敢祸害他的人,也着实不少。”想了想,凌素韵有些失神地说道:“再说了,这事情未必就是专门针对李丞相而去的,你们看问题,太过于片面了。”
“哦?”陈胜不解凌素韵为何出此言论,只好盯着凌素韵的眼睛看着。
看到陈胜炙热的双眼盯在自己的脸上,凌素韵脸上一阵发热,嗔道:“看什么看,我脸上又没有长花。”
陈胜看到凌素韵这娇嗔的样子,魂儿都飞到半天去了,直直地叹道:“花儿哪有这么漂亮啊!”
第七十七章 底气()
凌素韵心中一阵羞怒。好不容易最近陈胜才开始变得正经起来,但是没有过几天他又变得油嘴滑舌起来。好在两人关系已经不像之前那么陌生,加上凌素韵也知道陈胜的脾性,只是白了陈胜一眼,没有跟他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下去。她说道:“你看这些郡县的官员,凡是被抓的,都是沿江河附近的地方官。这就说明,贼人收买的官员,只要还是朝着地域性的方向的,并不是刻意针对某一人,只有打通沿江河各地的官员,船队往返频繁,就算被注意到了,也不可能往朝廷里报。”
陈胜点了点头,凌素韵的分析最为合理。从蒙毅审讯出来的结果,也没有找出能够直接指证李斯的证据,倘若李斯涉案其中,就算这些官员们再努力掩饰,也还是留下一些蛛丝马迹可供追寻的。
“陈大夫,船已靠岸,公子有请两位一同前往余干大营,视察军务。”两人还在就此问题思索的时候,胡会永轻敲舱门,恭敬地唤道。自称陈胜被赐爵之后,这些禁卫们对他就格外客气。刚开始获得爵位的时候,陈胜还以为自己这个排名第九等的五大夫只是一个微末小爵位,浑不在乎的。他只对帝国各种官职很熟悉,但对帝国的爵位高地排布,却是两眼一黑,抓瞎不已。
后来经过凌素韵的仔细的解说,他才清楚,自己这个五大夫爵位虽然不算高,但是朝廷之中,不是军中将领,能够获得此等殊荣的人着实不多。从商鞅变法之后,秦国爵位,素来只颁发给有军功之人。不管官职多大,即使身贵族,若无军功也不能世袭长辈爵位。比如当今朝廷之上,最高爵位是第二十一等的彻侯,有此爵位的人,有王翦王贲父子,因为父子两人主持灭六国之战,战功显赫;但是朝廷之中的丞相李斯大人,爵位却只是排名十一的左庶长,这还是皇帝特赐的,若按照军功大小,恐怕李斯大人连最低等级的公士爵位都捞不着。这就是文臣与武将的区别。有爵位,就可以得到应有的赏赐,陈胜现在的爵位,每年至少都有三百石的俸禄,跟一个县令一年的俸禄相等。
在船上颠簸了约二十天,船队已经到达了九江郡的余干。余干是朝廷大军挥师东南的起点,赵佗将军率领朝廷的十万大军,从此地攻入东瓯、闽越,与当地的土著正在激战当中。赵佗的军事指挥能力不弱,若不是粮草供应不足,恐怕早已经彻底击败当地的抵抗力量,将东南南蛮之地,纳入帝国的版图之中了。
“这么快?”陈胜微微惊愕了一下。
“还快?”凌素韵反驳道:“若不是沿河一路走走停停,十天之内就可从彭城那边直达余干了。”凌素韵家族当中有着一支大船队运输货物,对于船只的航行速度掌握非常清楚。这这方面,她就是权威。陈胜只是耸了耸肩膀,嘿嘿一笑。这一段时间跟凌素韵相处着,时间过得飞快他也不知。
走上甲板,陈胜这才发现,出发之前,泗水郡那边残雪仍为溶消,但到这里的时候,江畔已经绿草茵茵,阳春三月的样子了。
扶苏和蒙毅正扶在船舷之上,眺望远处。见陈胜走了出来,蒙毅脸上浮现一抹玩味的笑容。看着陈胜像狗皮药膏一般黏着凌素韵,他不由地感慨万千。这陈胜年纪轻轻的,可胆子着实不小,脸皮也很厚,而也很聪明,竟然能够天天找得到理由留在凌素韵的身边。要知道,凌素韵面对着他这个堂堂大秦帝国内史郡的郡守兼咸阳令蒙大人都不假辞色,语气甚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