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骠骑天下-第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建议皇帝在此停留,勒石表功。
好大喜功的皇帝对于这种进言自然欣喜,于是登山玩赏,让李斯撰写碑文,在山上刻石表功,把自己一统六国的丰功伟绩刻在山上,供后世瞻仰。
峄山不过短暂停留了三五天,东巡的车队便赶往了此次巡狩最主要的的地方:泰山。
皇帝要在此地,进行封禅大典。当然,实际上,封和禅是两部分。封是登山泰山,祭拜上苍,而禅礼,则还要到梁父山祭拜大地,才算是完成的封禅大典。
在这封禅大典上,还发生了一点曲折的趣事。皇帝东巡封禅,儒生们可是出力不少。皇帝平定天下,始称皇帝之时,便有儒生上书皇帝,天子须举行封禅大典,得到上天的承认,才是名副其实,成为人间的主宰。皇帝对这一番说辞很是感兴趣,于是对封禅一事也颇为上心,因此有了此念头。
当然,儒生上书皇帝求封禅,自然不会只因为古礼如此,他们便乐此不疲,鼓动皇帝封禅。他们也有着自己的动机。试图用儒家的礼法套到皇帝的头上,让皇帝将儒家立为邦国要术。这个理想过于宏大,是否能够实现并没把握,但儒生们却知道,能够争取在皇帝面前露脸,便是天大的好事,自己能够得到升迁,放任一个实缺,那便是皇恩浩荡,夫子保佑。
因为皇帝封禅之事,儒生们们自诩精通礼法,因此制定了一系列的礼仪法规,想让皇帝遵循他们依照所谓的“古礼”所制定下来的繁琐法则进行祭天仪式。比如登泰山的时候,必须要乘坐蒲车,以免伤害了山石草木,采用的贡品更是五花八门,即使从各地调集,也难以办到,再者让皇帝无法忍受的是,儒生要求皇帝少带武将,多带儒生上山,彰显皇帝的仁爱厌兵之心等等。
看着儒生们那峨冠博带裹束着的一张古礼不可违的嘴脸,皇帝便像吞食了几十颗苍蝇般恶心。杀伐果断的皇帝做出了一个让人瞠目结舌的决断:把所有儒生赶下山去,自己带着一干文武大臣上山去举行封禅典礼!爱怎么来便怎么来!
得知这个消息的儒生如闻噩耗。对皇帝多有愤懑怨怼之心。虽敢怒却不敢言,只得私底下造谣生事,多发诋毁皇帝言辞。最广泛之谣言,莫过于皇帝祭天下来,遇大雨,在一棵松树下避雨之事。因老松遮雨有功,皇帝一时兴起,给这颗老树加封了爵位,位列五大夫。故此松又名“五大夫松”。
那穷极无聊之儒生,因被皇帝拦在山下,心存不满,便借此造谣,说皇帝不遵古礼,轻慢儒生,触怒山神,降下了大雨,皇帝因大雨所阻,并没有登上泰山而行了封禅之礼云云……
对这些尖酸腐儒的刻薄言论,皇帝不以为意。在泰山山顶之上,他可是勒石铭文,将随行的文武功臣的功绩名字,一一刻录下来,以彰其大功。可惜的是,在十数年之后,帝国动荡,这些石碑被有心人悉数毁去,再无痕迹可觅。
泰山封禅之后,皇帝按照既定路线,往琅琊、彭城、湘山等地巡狩而去,一路水陆并进,舟车劳顿,甚是辛苦。
巡狩,并不是为了游玩。皇帝每一天停下来,都会调集当地的官员进行问话调查当地的风土人情,并且派出大量的密探,调查各地的民生概况,和访查六国余孽势力等等,一路的巡狩,除了考核各地官员外,还有震慑六国复辟势力的任务。
当然,整个帝国的中枢,实际上也随着皇帝的巡狩而四处流动着,每一天从帝国各地纷沓而来的奏章便有好几车。在旅途上,皇帝和朝廷的政要们,每一天也得在颠簸的马车里面,继续处理着朝廷的政务。
那些花钱买了名额伴游的大商巨贾们更是苦不堪言。初时他们还以为,跟随皇帝到处游玩,是一件舒适而倍有面子的事情。但事实上根本没有这么一回事。队伍里的达官贵人不少,这些商贾怎么可能有可能得到更好的特殊待遇?几个月下来,不少人瘦了好几圈,权当是减肥了。
即使如此,也没人胆敢抱怨,能够陪着皇帝出巡,是何等荣耀的事情,以后回到咸阳;这段时间的遭遇,将会是他们一辈子的谈话资本。只要大声道出当年大爷我可是跟着皇帝陛下东巡过天下的,足以让其他人羡慕妒嫉恨。虽然追随皇帝陛下的脚步的时候,他们只能在队伍的末端远远地跟着皇帝的车屁股而已,龙颜也就只能远远地膜拜两眼罢了。
……
皇帝乘坐的车驾很宽敞,长近三丈,宽约一丈,里面可以容纳十人以上,而且铺着厚厚的软毯,能够将马车疾驰时候的颠簸感抵消。车厢里面,车厢里面,除了皇帝本人之外,还有两个沿途负责他起居饮食的女官。
“赵高。”皇帝倚在舒坦的蒲团上,随手把一份奏章扔在了榻前,声音略显疲惫:“今天岭南发来的奏章呢?”
岭南战争已经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任嚣每一天都会把战争推进以简报的形式上报皇帝,所以对于岭南的局势,皇帝是了如指掌的。
月前南越王孟黑龙被部属所杀,岭南反秦大军大势已去。其子孟青山和秦军在龙川城下激战数天,最终惨败,弃城突围,率领不到两千人的残部,逃窜到了深山之中。秦军已经加进时间进行围剿。如今秦军主力已经突入西瓯地界,和西瓯王貊敌展开了战争,曾经和孟黑龙部血拼数战的西瓯军不是秦军对手,已经向后败退。
章 二零七三 秦皇看演义()
赵高弓着身体,钻进车厢里面,赶紧把手上的奏章放在了案前,说道:“陛下,这是任嚣大将军十一天前的战报,黑水阁刚刚送至。”
皇帝点了点头,漫不经心地拿起了战报扫了几眼,微微点了点头,拿起旁边的一支狼毫,沾了些墨,在末端写了个大大的“阅”字,然后说道:“把这奏章拿去丞相那里,让他过目,快些把下个月的军粮准备妥当,前方在打战,耽搁不起。”
赵高小心翼翼地提醒道:“陛下,王丞相病了,处理不了政务呢。”
皇帝哑然失笑了一会,挥手说道:“老家伙不是病,是跟朕赌气呢。先拿去给太尉看看,反正这些都得经他手办理的。”泰山封禅,皇帝不遵儒礼,驱赶儒生的事情,让王绾非常生气。他自己本来便是儒家子弟,辅助皇帝数十年。本是想天下大定之后,能够在大秦施行儒家仁政,实现数百年来,大儒先贤们无法实现的伟大梦想。但没想到的是,灭六国之后,皇帝一是否定了他分封建国的建议,再否决了他以仁礼治国的方针。为此王绾忿然辞去了丞相的职位。复起之后,对于皇帝此次封禅大典,王绾也是用心良苦,精心考据了上古圣王的封禅形式,并因此制定了不少礼仪法规,企图通过这一次封禅大典,把皇帝引导到以儒治国的思想上来,却没想到,他的计策根本无法实施,手下的那一群儒生们,基本都被皇帝驱赶下山了,整个祭天典礼进行,哪有半点儒家的雍容肃穆,都是按照老秦人拜祭祖先的粗犷礼仪进行,让王绾气得说不出话来合金皮囊。
下山之后,王绾便赌气称病,对皇帝可是满肚子怨言。尽管如此,但皇帝在这方面却丝毫没有退让半步,泰山祭天完毕之后,到梁父山拜祭大地,也一样不让儒生接手,一意孤行,彻底让王绾和诸多儒生们心灰意冷。他们明白,皇帝意志如钢铁,坚持以法家苛刻的律条治理国家政务,根本不会随他们的意愿所转移。
又处理了几件政务,皇帝忽然说道:“岭南还有没有新的奏章出?”
赵高跟随了皇帝数十年,当然明白皇帝所指,连忙说道:“陈郡守最近所发的奏章,昨天已经呈给陛下了啊!”
皇帝眉头微蹙,欠了欠身子,说道:“那小子不是每天都有奏章发过来吗?怎么今天的还没到。”说着,皇帝眉宇略显不耐烦,对赵高说道:“你去黑水阁那里翻一下,看看有没有。”搓了搓两手,皇帝吩咐身边的女官:“去拿昨天陈胜发的那小册子过来,对,就是那《武王伐纣传奇》第五十二卷。”
赵高略略无语,低头道了一声“是”,便离开车厢,给皇帝去翻找所谓的《武王伐纣传奇》的第五十三卷。但一离开车厢,便赶紧找了个隐蔽的角落,从怀里探出一卷薄薄的册子,赶紧翻看起来;一边翻阅着,一边嘀咕道:“赶紧赶紧,陛下已经再催了!陈胜这厮,怎么不多写几卷,让本令追得好生辛苦!”
这种现象已经不是头一次发生。在皇帝出巡不久,皇帝便收到了陈胜发来的《武王伐纣传奇》一书,说是给皇帝旅途上解乏消遣用。不过此书并没完本,而是只有开头十卷。以昔者武王伐纣为背景的神魔小说,勾勒出了一个神仙、凡人和鬼域的世界。全文几乎是白话,通俗易懂,风趣入胜。对寻仙问道已经颇有兴致的皇帝,对这书一看便入迷,便让陈胜闲暇时间,继续书写给皇帝御览。因此每隔上一两天,陈胜撰写的新篇便会出现在皇帝的案头上。
这所谓的《武王伐纣传奇》,实际上是陈胜照搬了《封神演义》的内容,再加以自己的创造,最终出现了这么一本“奇书”。要知道,在这个时代,小说一次的定义还不是后世所理解的那般,更没人写过类似的文章。文章只有诸子百家那满怀哲理大道的鸿篇巨著,想看点通俗易懂的东西,基本是没有的。毫无疑问,陈胜开拓出了这个时代的新文学方向,而他的读者更牛逼,是这个国家的皇帝陛下……和绝世奸臣赵高同志。
皇帝每一天晚上,都会追问赵高有没有章节到达,而赵高更会中饱私囊,拿到之后,第一时间不是想到给皇帝过目,而是自己偷偷看一遍。因为落入皇帝手中之后,想借来过目的可能性可不大。
每每看完书中里面那些呼风唤雨的神仙魔怪的大能之后,皇帝抚书长叹:“这世上,是否真的有神仙呢?”召来方士询问,方士们信誓旦旦认为,世上真的是有神仙的。只不过这些方士们所描述的神仙却是那么不着边际,虚无缥缈,哪能和陈胜笔下那些神仙有血有肉,真实如耳闻目睹。
想到陈胜在闽中的所创造的奇迹和在岭南的战功显赫,皇帝心里不禁怀疑,莫非这陈胜乃仙人转世,才有如此大能。也只有如此,才可能将神仙妖魔的世界刻画得如此详细。想到如此,皇帝心中难免一阵激动。心道倘若这陈胜便是仙人转世,自己何需要这些方士们去觅仙,找陈胜教他长生之法,不就可以了么?皇帝想到这里,心中不由一热,在看完了《武王伐纣传奇》第六十卷后,皇帝便下了诏令:因陈胜治理闽中、转战岭南有功,特调回咸阳,另有他用。
秦始皇帝二十八年夏天,秦国最年轻的左更兼郡守,便被一纸轻飘飘的诏令调回咸阳。
收到皇帝的诏书之后,陈胜欣慰无比,心想自己这一招果然好用,利用皇帝对寻仙问道方面的喜好,剽窃了《封神演义》一书,果然把皇帝的目光吸引住,无需老师在背后操作,便调回咸阳,让老师有着更多的回旋余地和政治资本。只是陈胜有些担忧,如果皇帝的目光只停留在这肤浅的层面上,回到咸阳,他陈胜也就只能沦为一个弄臣,以糊弄皇帝度日了。
这种生活,可不是陈胜所想要的。想到自己在过去大半年里的部署,陈胜脸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章 二零七四 义结金兰()
和一干手下交代了一番之后,陈胜带着黑狐营的十余名护卫,离开了岭南这一片热土。整个黑狐营,实际上陈胜抽走了近两百人,让其乔装为凌家的家丁,从各地赶往咸阳聚合。陈胜相信,到了咸阳这个利益斗争无比严峻的地方,手里没有一支可靠的力量,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这一次去咸阳,陈胜没有带上李左车,也没带上季布和貊龙等心腹。随行的只有樊跖和灵珠儿,此外还加上了从沛县聘来的萧何。和萧何一起来到闽中的周昌,早已经在岭南军里出类拔萃,成为了南勇军的一名头领,此时正率领一支南勇军攻入了西瓯,成为一名悍将,陈胜相信,假以时日,这个说话都结巴的周昌,必然会成为帝国的名将之一。而留在岭南和闽中郡的力量,更会构成陈胜日后最强大的依靠。
韩东清毫无意外的成为了闽中郡的郡守,皇族出身的赢霍,虽然没有加官,但爵位却是往上升了两级爵位,成为了十七等的驷车庶长,在皇族里面,地位甚是显赫,相信在闽中郡再过两年,便会调回咸阳委以高位。
南越灭亡,土地纳入了秦国的疆土,设置成了南海郡。任嚣兼任了南海郡的郡守一职。龙川城一带设县,赵佗成为了龙川县第一任县令。这并不是皇帝对赵佗不重视,而是龙川的地理位置险要,必须要有彪悍的将领巩固,所以才让赵佗屈就其位置,实际上,这个龙川县的县令,手里可是掌握十万雄兵的。
灵渠的修筑工程已经完成的大半,帝国的水师也组建完成,只要灵渠一通,帝国的粮草军队便可从灵渠源源不断运入西瓯,西瓯灭亡,也指日可待……
“大人,此去咸阳,有何打算?”身材消瘦的萧何,坐在马车上,对着陈胜笑眯眯说道美女大佬爱上我全文阅读。放弃县吏的身份,追随在陈胜的身边,萧飞并没有后悔。陈胜虽然年轻,但表现出来的气度和能力,都让萧何深感折服。良禽择木而栖息,萧何自诩才华过人,又岂会甘心只当一名小小的县吏。之前朝廷有御史举荐,他本可升迁为一个县令,但萧何却断然拒绝。他深知即使就任县令,像他这种没有背景之人,也不过是发配到穷山恶水之地,难有大作为。所以干脆当个小吏,逍遥快活一些。带着陈胜的诚意而来季布,却深深让他感觉到陈胜的热心,更是让他感觉到,陈胜是他的知己,知道他有所抱负,才极力邀请他辅助。加上家中老母的规劝,萧何便上了陈胜的贼船,成了陈胜的谋士谋士之一。
“打算?”陈胜苦笑了一下,说道:“皇帝巡狩归来,朝廷官员应该会有大变动,而我,想当治粟内史。”
“呃……”萧何讶然一声。面对陈胜坦然的诉说,萧飞反而有点无话可说的感觉,陈胜在谋划治粟内史一职之时,萧何还在闽中郡当赢霍手下打杂,对此事并不知情。但萧何却深知陈胜想当治粟内史,难度与上青天无异。治粟内史一职,可以说是,三公以下,九卿之首,论排位,也是朝廷里位列第四的重要位置,更是天大的肥缺,谁不眼馋这个位置,以陈胜这点功劳资历,便想染指这个位置,简直是痴人说梦话。
“这个,难度似乎有些大啊……”萧何吸了一口气,小心翼翼得说道:“治粟内史,如今由右丞相隗林兼任,即使朝廷里有更换,也会由一名德高望重的官员补缺,大人是不是有些好高骛远了?”
“倘若当不了治粟内史,至少也得混个少府卿当当吧。”陈胜并没有死盯着一个位置不放。但听到这个,萧何脸又绿了。治粟内史管的是朝廷税赋,国库开支的事情,而少府则是管理皇帝的私人钱包,山川河泽,盐铁专卖的事情,这更是一个大肥缺,如今掌管少府的是章邯。在章邯的掌管之下,皇帝的钱包一年比一年鼓。若章邯没有大过失,皇帝没有更换章邯的理由。
萧何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后,陈胜点头称是,说道:“眼下皇帝召我回去,皇帝或许心里已经有了想法。我也不求马上上位为治粟内史或者少府卿,过一两年也是好的。”
听到陈胜这一番话,萧何心里才松了一口气。“据说皇帝已经进入南郡了,估计在七月底八月初便回到咸阳。”陈胜皱有些兴奋道:“我可是很期待见到皇帝呢,要知道,当了大秦的臣子这么久,我还没见过皇帝的样子。”说到这里,陈胜搓了搓手,显得有些迫不及待的样子。对于这个千古一帝的模样,陈胜打心里好奇,想到不久之后,便可以见到皇帝的模样,陈胜心里就难以抑制地激动。
萧何虽见陈胜眼中的兴奋,但听陈胜提及皇帝,语气里鲜有敬畏,更多的是好奇和神往之色,令萧何颇为不解。
“大人真奇人也。”萧何淡淡一笑,说道:“对于皇帝对大人的新任命,萧某有一点自己的见解,不知大人想听否?”
对萧何的智谋,陈胜绝无怀疑之处,实际上,每每看到萧何,陈胜眼中偶尔还会闪现仰慕的神色,对萧何更是待若兄长,见到便行礼,让旁人纳闷,萧何更是惶然不安,不知自己哪一点被陈胜所看中,以至于陈胜竟然对自己如此特殊待遇。在萧何的再三请求下,陈胜才收起那礼贤下士的客套。萧何也倍感荣幸,士为知己者死,自己身无长计,却得陈胜如此厚待,只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竭力为陈胜出谋划策了。
“萧大哥,请讲!”陈胜大喜。萧何并不清楚,陈胜因为被后世历史典故所惑,对他有着近乎盲目的信任。
“大人,尊卑有序,这一声大哥,萧何可受不起啊!”萧何感慨一声,朝着陈胜重重一拜。闻言,陈胜却皱眉道:“萧大哥严重了,大丈夫于世,岂能有贵贱等级之分,我对大哥素来敬仰,若大哥不嫌弃,小弟愿意和大哥义结金兰。成结义兄弟,大哥以为如何?”
二零七五 咸阳已近()
在这个时代,结义金兰一词,可是一件郑重严肃的事情。陈胜位高权重,却屈尊和一介布衣结拜金兰,如何不让萧何心折感动。想到自己地位卑贱而陈胜官高爵厚,两者地位差异太大,萧何只能连声推辞。
见萧何推辞,陈胜变色道:“君子相交,岂能以外物所累乎?我本阳城布衣,躬耕田亩,尚未遇我师尉缭之时,便与友人说过‘苟富贵,勿相忘’之言。大哥心怀鸿鹄之志,如何却拘泥俗世,令人费解!”
被陈胜一顿正气凛然的抢白,萧何对陈胜更为心折,只好依言,和陈胜结为兄弟。萧何已经年过三十,自然是大哥,陈胜这个二弟,便当得顺理成章了。费尽心思把萧何绑在自己的战车之上,陈胜喜不自禁,良久才想起,萧何对于自己的前程,有着不同的见解,便仔细询问起来。
萧何淡淡笑道:“二弟你年轻有为,无论在闽中处理政务还是在南海打战,表现都令人叹为观止。这些政绩,足以让你在朝堂获得立足之地。但是。。你最大的缺点,也是你太过于年轻,即使表现再突出,进入朝堂之后,也得座一阵子冷板凳。”
陈胜点头称是。朝廷里三公九卿也就那么几位,占着位置不放的,都是追随皇帝多年的老人,这些人或年富力强或老谋深算,绝不会轻易放弃奋斗了几十年才混来的位置,想让他们任何一人下野好让自己上位,几乎都是不可能的事情。即使朝廷不久之后有大换血的可能,他能够扶摇上升的可能性也不大,大秦帝国正处于最辉煌鼎盛的阶段,武将文臣,哪一个不是极其优秀的存在,自己一个后起之秀即使再闪亮,放在这一群跟随皇帝数十年的猛人里面,也会变得平凡无奇。想到这里,陈胜才隐隐担心,自己过去的种种设想,是不是太过于天真了点?
萧何继续说道:“不过皇帝既然下令召你回来,便是在心里已经有了盘算,早已经安排好了你的位置。”陈胜点头称是。对于这个,他心里也是有所揣度召唤神兵。
“二弟,不知你有没有注意到,前段时间,你给皇帝撰写了一部《武王伐纣传奇》,皇帝对此赞赏有加?”
陈胜自然记得,这本就是他精心策划的计谋,皇帝对求仙问药大感兴趣,他干脆投其所好,剽窃了后世《封神演义》这部奇书的内容,进给皇帝。当然,除了为吸引皇帝眼球外,陈胜还另有打算,为以后一些算计埋下点伏笔。
“不错。”
“皇帝近来沉湎求仙访道之上,二弟你算是在投机取巧,引起了皇帝的注意。不过你这书写得太好了,所以皇帝必然会把注意力放在了书里的世界里面,所以,皇帝对你的官职安排,可能会与之相关。”
陈胜心中一凛,一股冷汗从背后冒了出来。“该不会派我到处去寻仙问道吧!”陈胜心里直道自己鲁莽了。倘若被皇帝摊派了这么一个闲的蛋疼的职位,他满腔抱负如何实现?这还不算,找不到仙丹仙人,皇帝会不会一怒之下把他砍了,这才是最大的问题。
“这倒不至于吧。”萧何微微一笑,说道:“但与之相关的,只有两个地方,一是咸阳学宫,里面收集了不少儒生方士,皇帝一时兴起,派你去管理这些神棍骗子,酸腐士子,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我何德何能啊……”陈胜一听,浑身一颤。他可是清楚,皇帝陛下后来似乎因某些缘故,焚书坑儒,杀的便是儒生。若把他扔在这些儒生群里,他日历史事件倘若真的上演,那么他会不会是那些被坑杀者的其中一员?
“贤弟无需谦虚。”萧何深知陈胜博学。身为尉缭的亲传弟子,博览群书,诸子百家,上古礼法,都熟知无比,还自己开创了一门“小说家”,如此奇才,放在咸阳学宫里,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