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一个人的甲午-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奴才谨领太后懿旨。”刚毅躬身说道。
光绪只是拿着茶碗随意的吹了口气,似乎无动于衷的样子。过了好半天,才忽然抬起头,目光空洞的盯着半空中说道,“朕心中也是很奇怪啊,当真杀了朕,天下就太平了?”
说罢,目光猛地转向孙毓汶和刚毅,冰冷的像是要刺穿两人的心脏一般,吓得两个人情不自禁的打了个哆嗦。
“皇上这是什么话啊?不过是些乱臣贼子罢了,朝廷该抓就抓,该杀就杀。”慈禧皱着眉头,看着光绪有些不悦的说道。
“亲爸爸说的是。”光绪挺直身体,语气冷淡的说道,神情当中竟然是从未有过的坚决和阴郁。
生死关头,他已经没有心思再玩什么亲近关系的花样,他现在要做的,就是要弄清楚,究竟是谁,想要刺杀自己。这件事情背后,又隐藏着什么。
——
第二十七章 疑惑()
皇上遇刺的消息,虽然朝廷里面死死的压住,但是这样的事情又怎么可能压得住。再加上刑部和步兵衙门的人,全城缉拿形迹可疑的人,不到三天时间,就抓了1000多号人关在刑部大牢里面。很快,整个北京城都开始风传这件事情。
皇上遇刺,这可是天大的事情。一时之间,京城内外谣言四起。有说是白莲教的匪徒,有说是洪杨的余孽,茶馆酒肆里面是热闹无比。反而是朝中的大臣们,隐约看出陆军学校和京师大学堂背后牵连着的帝后之间的矛盾,这一时节,都忌讳莫深,彼此之间除非关系要好,轻易不敢谈论这个话题。
刚毅兼管着刑部,由他牵头负责此次案件的查办,明面上光绪也不好过多反对。但是他心里清楚得很,让刚毅来查办,一多半都不会有什么结果,他也不指望刚毅能够查出什么结果出来。
度过了最初的震惊、惶恐和愤怒之后,光绪把满腔的怒火狠狠的压下来,把这件事情从头到尾理了一遍,但是究竟是何人所为,光绪自己也想不明白。天底下敢刺杀皇帝的人,恐怕找不出几个出来。这其中是否牵连到自己和慈禧之间的矛盾,光绪真的有些拿捏不准。
从朝局上看,虽然光绪先后开办陆军学校和京师大学堂,引起了后党一系的猜疑和戒备,但是眼下的局面,后党的人还牢牢的把持着局面,似乎不应该也没有这样的胆子,敢玩出刺杀的花样。而慈禧就更加不会了,她要动自己,是绝不会用如此拙劣的手段的。
生死之间,光绪是绝不敢轻率大意的。为此,在事发后的第二天,光绪就将杜怀川召进玉澜堂,秘密的叮嘱了一番。杜怀川在京城中的布置和经营已经一年有余,上上下下都已经铺设了一张网,此刻正是要用到的时候了。而陈卓的陆军学校,光绪也特意交代了一番。这个节骨眼上,那里绝对不能出什么问题。
夜深人静,光绪批阅完需要急办的奏折,抬眼扫了一下站在旁边肃立不语的太监小德子和小恭子,淡淡的说道,“不用你们伺候了,都下去吧。”
小德子和小恭子答应了一声,恭着身子倒退着便要离去。光绪似乎又刚刚想起似的说道,“小德子给朕打盆热水过来,朕要烫烫脚。”
不多一会儿,小德子便端着盆热水毕恭毕敬的走了进来,服侍光绪将脚泡在热水中,一边给光绪按摩着脚底,一边低声说道,“奴才按照皇上的吩咐,暗地里已经秘密查过了,当夜知道皇上离开颐和园的,除了奴才外,便只有小恭子。但当夜正是小恭子当值,奴才问过侍卫了,当夜小恭子并未离开半步,也没有和人见过面。”
“你去向太后禀报朕出宫的时候,她是怎么说的?”光绪望着半空,静静的问道。
“太后似乎有些恼怒,却也并未说什么,就打发奴才离开了。但是奴才听说,得到皇上出宫去杜大人家的消息后,太后马上就召见了孙毓汶和刚毅。”小德子依旧低着头,压着声音说道。
光绪皱了皱眉头,目光变得有些阴冷。半响后,光绪又问道,“李莲英没有对你怀疑什么吧?”
“应该不会,此刻宫中都知道奴才对皇上心生怨意,李总管还打赏了奴才50两银子,让奴才小心办差,决计不会疑心到别的事情上面去。”
从光绪打发小德子到浣洗局去,便是暗中在宫里布下了一个局。原本是想着为将来安插下的一个棋子,估摸着最少也要大半年时间,才慢慢把小德子从浣洗局弄出来。没有想到的是,慈禧居然也想到了这一步,只是她终究还是慢了这一步。
水慢慢的有些凉了,光绪抬了抬脚,小德子便立即拿过一旁的毛巾,给光绪擦拭起来。耳边却忽然听到光绪低沉的声音说道,“其他的事情你先不要管,暗地里给朕仔细查查景铭。他是什么背景,太后为何如此信任他,都要给朕查得清楚明白。”
停顿了一下,光绪叹了口气说道,“这些事情,少不得会让你受点委屈,你自己要学会熬下去,不要露出分毫的破绽出来,明白吗?”
小德子抬起头,望着光绪有些温和又有些无奈的目光,咬着嘴唇坚决的点了点头。
光绪也点了点头,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猛然一抬脚将水盆踢翻在地,大声呵斥道,“你这个狗奴才,就是这样办差的吗?”
小德子有些错愕的一愣,随即明白过来,马上跪在地上大声说道,“奴才一时不小心,还望皇上恕罪。”
里间闹出的动静,让外面值守的太监跌跌撞撞的跑了进来,看见小德子跪在地上不停的磕头谢罪,皇上却赤着脚站在地上,一副雷霆大怒的样子,顿时也吓得跪在地上不敢说话。
“连伺候朕都是这般的不用心,你长了狗胆了?来人,把这个奴才叉出去,就让他在门外给朕跪一晚上,好好想想该怎么办差。”
两个小太监吓得大气都不敢出,上前拖着小德子到了门外,隐约便听得小德子一阵抽泣声。
小恭子今晚也在外面值守,见此情状,悄不言声的走到光绪身边,伺候光绪穿上鞋子。光绪似乎也慢慢平缓了怒气,看着小恭子恭谨的样子,微微感慨道,“还是你合朕的心意啊,好好办差吧。”说罢,便挥手示意小恭子退下。
明天早上,小德子受罚的事情便会传遍大内,慈禧那边自然也会有所动静。眼下正是出不得半点差错的关头,更加不能让人疑心小德子是自己的人,虽然如此小心谨慎,光绪心中也是愁云密布。
杜怀川那边动用了在京城中的全部关系网络,暗地里往朝廷中的那几位军机府上都安插了眼线,可是时至今日,仍然没有得到丝毫确切的消息。
而光绪自己也仔细琢磨过这件事情,自己偷偷出宫的事情,除了身边的几个太监和侍卫知道外,没有别人知道。那个刺客能够对自己的行踪了如指掌,必定在宫中有耳目。可是刚刚小德子也回了话,消息似乎不应该是从宫里走漏的。这可真是奇了怪了。况且这个刺客一击不中,马上就闪人,连一点痕迹都没有留下,分明是训练有素的高手。
留着这样一个人在暗中窥视自己,光绪是决计不会容忍的。要是这样稀里糊涂的就挂了,还甲午个屁啊。
越想光绪心里越是烦闷,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望着那盏宫灯发呆。
…………
京城内的那间密室里面,四爷阴沉着脸端坐在椅子上,眉头紧紧的皱成一个川字。
一旁的沈天奇也是一副触了霉头的样子,苦着脸不敢说话。
“他怎么会想到要去刺杀皇上,既没有禀报少爷,也没有告诉我们,就作出如此荒唐的事情出来。老二怎么养出他这样一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混账出来。你也是,这种时候,居然还敢暗中相助于他,你不想活了?”四爷微闭着眼睛,神情透出些说不出来的落寞和疲惫。
“我也不知道他怎么会闹出这件事情出来,当夜全城大索,满街都是步兵统领衙门和顺天府的人,他找到我,我怎么可能不管他的死活,只好把他安顿在我那里,第二天一早悄悄送他离开。”陈天奇带着些委屈解释道。
“少爷已经知道这件事情了,要不是看老二的面子,说不得当场就给他一个了断。我也没有想到他居然会如此糊涂,要是稍有闪失,丢了性命不说,少爷在京城苦心经营的这盘大棋,恐怕就要全盘皆输了。”四爷叹了口气,神情一肃又说道。
“少爷已经发话下来了,今后要是再有人敢擅自行事,无论他是谁,一律杀无赦。你回头把话传下去,也给下面的人打打招呼,这个时候一定要万事小心,绝不能让朝廷的人闻出半点气味出来,明白吗?”
沈天奇神色一肃,饶是跟随了四爷许久,今日也被四爷话中那股冰冷的杀气震的心中一紧,低垂着头说道,“四爷放心,天奇已经给下面的兄弟交代过了,谁也没有胆子敢轻举妄动。只是这件事情天奇心中也有些想法,刺杀皇帝虽然太过于冒险了,但是一旦成功,满清的天下必当大乱,到那时候,我们不管是揭竿而起,还是守时待变,都可以从容展布。再说了,我们这些年苦苦经营,不也是为了这一天吗?”
“这么说来,你心中也是赞同刺杀皇帝的?”四爷哼了一声,目光冷冷的看一沈天奇一眼。
望着四爷像刀光一般锐利的目光,沈天奇心中情不自禁的打了一个冷战,低着头也不敢多说什么。
“愚蠢!”沉吟了片刻,四爷低声呵斥道,“他刺杀皇帝,不过是私心作祟,根本不是为了少爷的大计,不仅荒唐,而且愚不可及。所以少爷这次才震怒不已,倘若不是想到他身上还有大用处,不责罚他,也要把他打发回老二那边。你们以为把清朝的皇帝刺杀了,天下就乱了?现在颐和园里面还住在一个太后,她才是掌总的人。大不了到时候她再扶起一个皇帝,就像当年把光绪皇帝推上位一样,朝廷依旧运转,天下还不是跟过去一样。你以为这天下是那么容易乱得了的吗?”
说到此处,四爷站起身来,缓缓的走到沈天奇面前说道,“少爷交代下来,让我们把屁股擦干净,不要留下什么尾巴。你再好好想想,那天他到你那里,以后你又把他送出去,中间有没有露出什么破绽出来?”
沈天奇皱着眉头想了一会儿说道,“他的身手四爷你也是知道的,那天晚上他在屋顶上见刺杀没有成功,马上就离开了,朝廷里的那些个侍卫连他的影子都没有看到。送他出去也没有招来什么怀疑,再说了,又怎么可能疑心到他身上啊。”
“大意不得啊,当年我们护送少爷和大嫂出城的时候,就是一时大意,留下了一个尾巴,被堵在了山里面,最后连大嫂都没有能够保全。每次想起这件事情,我心中都是一阵隐痛,对不起大哥当年临终的嘱托啊。这件事情你要从头到尾再好好想想,每个细节都要想周全了,万一要是不慎牵连到少爷,我们就是万死都弥补不了这样的罪过。”
沈天奇见四爷话语郑重,不敢怠慢,把那天晚上到第二天的情形又细细的想了一遍,整个过程都没有第二个人知道,也没有留下什么破绽出来,正要答话,忽然间听到四爷又问道,“他刺杀皇帝用的是什么兵器啊?”
“我也曾问过他,他说是飞镖,就是镖师们行走江湖用的那种,应该没有什么问题。”沈天奇回答道。
“他平常又用不着飞镖,怎么会有这个玩意啊?你回去后马上带话给他,要是他身边还留着这样的东西,马上就毁了,不要让人抓着什么把柄。”四爷还是有些不放心,又叮嘱了一句。
“他的飞镖是上次进京的时候,见着老五的飞镖一时性起,从老五那里拿来玩的……”说到这里的时候,沈天奇忽然愣住了,心中咯噔一声说不出话来。
“怎么了?有什么不妥当地方啊?”见沈天奇神色有些古怪,四爷追问道。
“坏了,这件事情我倒是忽略了。”沈天奇眉头一皱说道,“我记得当年老五行走江湖的时候有个绰号,叫一枝梅,所以她的飞镖上都刻了一朵梅花。”
“此事当真?”四爷也有些紧张起来,狠狠的盯着沈天奇。
“千真万确,那次他就是见着老五的飞镖上刻着一朵梅花,觉得稀奇就要了一支。当时还开玩笑说拿着去防身,将来出去就报一枝梅的名号。”
“你啊,跟了我这么久,居然还如此大意……”四爷眼中闪过一丝凌厉的光芒,咬了咬牙说道,“老五不能再留在京城了,明天一早就打发她回江南。这件事情绝不能出什么纰漏,少爷的性子我是知道的,看起来文质彬彬,做起事情来却是半分容不得纰漏。倘若在老五身上露出什么破绽出来,恐怕连老五都保不住。这件事情你马上就去办,顺便也叮嘱一下她,真要是从她身上露出些什么来,到时候我都保不了她。”
“天奇明白,我今晚就去办这件事情。只是万一要是被朝廷查到什么,需不需要找个人顶替一下?”
“用不着,那样做反倒是不打自招。这件事情怎么善后,少爷也还没有想清楚,不过刚毅在刑部抓了那么多人,到时候,自然会有个说法。”
沈天奇不敢再多话,点了点头,悄无声息的走出密室。
——
第二十八章 借力打力()
刺杀光绪皇帝这样一个惊天大案,刚毅从一开始便明白这是一个烫手的事情,可是兼管刑部的身份又是半分推卸不开,一连半个多月守在刑部,人抓了不少,可案情不仅蹊跷,而且太过于扑朔迷离,连一点蛛丝马迹都没有留下,任是刚毅把刑部的那些个官员逼得脚不沾地,却一直都找不到头绪。】
案情迟迟没有进展,让慈禧也大为光火。这其中的凶险,她比别人看得更加清楚明白。倘若有人借机挑拨,或者是帝党一系的人抓住这件事情不放,在里面大做文章,而各地督抚以李鸿章为首,都纷纷上折子希望朝廷彻查此案,真要是到了最后不清不楚,要平稳的善后,恐怕很难。
朝局绝不能乱!这就是慈禧一贯的主张。所以连着三天,她把军机上的几位大臣都召进仁寿殿商议,连皇上也请了过来。
刚毅那里没有进展,军机上再怎么商议都是一堆废话,而光绪的态度也让慈禧大为恼火。自始至终,光绪都是一副淡然的样子,冷着脸坐在那里也不说话,无论慈禧说什么,都是一句话,“亲爸爸说了算。”便再无更多的语言。
慈禧心里也明白,光绪心中是藏着一肚子的怒气和猜疑,只是现在这个光景,她也没空去计较光绪的态度,只能是催促着刚毅尽快查明真相。
然而真相,始终都像是藏在雾里面一样,不仅慈禧半分没有头绪,就连光绪自己也是一片茫然。
他也不相信慈禧会用这种手段向自己下手,甚至是刚毅、孙毓汶等人,都不可能这样去做,问题是,谁会如此仇视自己,非要置自己于死地呢?
杜怀川那里虽然也是调动了全部的关系人脉,在京城中铺开了一个大网,可是和刚毅那里一样,丝毫没有头绪。唯一的线索便是景铭从那个刑天身上取下的飞镖,但是要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使用这支飞镖的人,好比是大海捞针,纵然有百般手段,也是施展不开。
这日下午,正在一筹莫展之际,杜怀川忽然进宫请见。
“莫非是有了什么进展?”光绪望着杜怀川一脸奇怪的神情,问道。
“按照皇上的吩咐,我在京城的人暗中仔细的盘查了一遍,进展并不大。江湖上面使用这种飞镖的人很多,至于飞镖上面刻的梅花,一时也难以确定究竟是谁。”杜怀川将这些日子盘查的情况写了个条陈,呈给光绪。
没有进展,光绪微微有些失望的接过条陈,翻开看了起来。
“不过微臣倒是有的想法,想禀明皇上……”杜怀川忽然压低了声音,目光中闪烁着一些奇怪的神情。
哦,光绪有些差异的抬起头,看了他一眼,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皇上可还记得那日吴绍基曾经提到过,载漪在城外有个园子,里面养了好些个江湖上的人物?”
“莫非这些人和刺杀有关?”光绪猛地坐直了身子,盯着杜怀川问道。
这件事情光绪也想到过,只是载漪能有这么大的胆子?他心中很是怀疑。
“这次出了这个事情后,微臣立即派人把这个园子盯了起来,只是目前微臣还没有确凿的证据去证明这些人和刺杀有关。但是微臣的人只能在外面,根本进不去,要想找到线索非常困难。只有抓到人审问明白,才好下定论。”杜怀川注视着光绪,神情中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
光绪沉吟了片刻,问道,“你是意思莫非是要派人进园子拿人?可要是那些人和刺杀并无关联,拿错了人,太后那里恐怕也不好交差啊?”
“微臣是这样想的,如果这件事情是载漪干的,只要把那些人抓回来,一定能查出一些蛛丝马迹。到时候,载漪想推脱恐怕都难。如果不是的话……”杜怀川沉吟了片刻说道,“微臣以为,载漪养着那么多人在园子里面干什么啊?留着这些人终究是心腹大患,就算这次不是他们干的,将来说不准哪一天也会生出些麻烦。不如乘这次这个机会,把他们一锅端了,省的给日后留下后患。”
闻听此言,光绪不觉一愣。杜怀川的这个想法太过惊人了,他心里一琢磨,便明白了杜怀川的真实用意。查案是假,借机断掉载漪的老窝才是真。倘若再往深里想,借着这些人把载漪,更或者是刚毅这些人牵连进去……
这个事情太大了,由不得光绪不犹豫再三。他对载漪倒是没有多少担心,一个在朝廷中并无实权和影响的贝勒,能有多大的能量。关键是这件事情一旦动手,势必会牵扯进去很多人。而现在,还不是和慈禧摊牌的时候。没有一支自己可以掌控的住的军队,贸然行事,是很容易引起慈禧的警觉,如果到时候控制不住局面,后果不堪设想。而且,光绪的心中最重要的还是甲午。任何人,任何事情,都不能影响他对于甲午的一番布置。
“这个事情朕不能同意,载漪居心叵测,但是一直都没有真凭实据,一旦拿捏不好,就会把这件事情搅入帝后之争中。那样的局面,对我们是很不利的,这一点,你心中一定要有数,没有到生死关头,绝不能轻举妄动。”光绪摇了摇头。
“微臣倒是不这样认为……”杜怀川微微一笑,低着头轻轻说道,“私蓄死士,仅凭这一条,说破天去,载漪恐怕都是难以辩白。再说了,这件事情其实也用不着我们动手,皇上只需给微臣一个手谕,微臣立即到步兵统领衙门调集人手,先把载漪的园子密密实实的围起来。到时候,微臣再请刚毅出面,他负责查办这个案子,查办不查办,怎么查办,就看他怎么做了。”
“但是你莫要忘记了,载漪私蓄死士,太后可是知道的,也并没有查办他,没有太后的旨意,刚毅会动手吗?”光绪摆了摆手。
“天下太平无事,太后自然不会动他。可是眼下京城发生了这样骇人听闻的大案,太后如果不动他,对满朝文武如何交代,对天下人又如何交代?那岂不是说刺杀皇上和太后有关吗?微臣以为,太后决计不会在这样的时候包庇载漪。而且……”杜怀川目光一闪,又徐徐说道。“微臣已经让人比照着行刺皇上的那支飞镖打造了一支一模一样的,到时候趁乱放进去,借力打力,太后那边自然就说不出什么来了。
光绪猛然抬头,盯了杜怀川看了半天,心中微微有些吃惊。杜怀川的胆子确实太大了点,他的意思光绪再明白不过了,就是要借这个事情,把载漪这个后患拿开,至少也要让他无法翻身。而怎么去做这个事情,却又是把皮球踢到了慈禧那边,看她如何表态。这个意思确实也没有什么错。
想到这里,光绪神情一肃,头脑里飞快的想着这件事情的前前后后,来回的踱了片刻后,光绪回身果断说道,“朕立即给你下一道手谕,让你去步兵统领衙门调集人手,但是有一个要紧之处你一定要把握好了,通知刚毅的时间一定要恰当好处,早了容易走漏消息,要是抓不到人,被载漪反咬一口,你和朕恐怕都难以善后。要是迟了,朕担心会让太后疑心我们擅自行事,所以进园子拿人,必须得刚毅到来后方可。就让刚毅去烧这把火吧。”
“微臣明白。”杜怀川躬身一礼,神情肃穆的说道。
“还有,刺杀朕的人,你一刻也不能放松,必须给朕查个水落石出,朕总觉得这里面藏着些古怪,必要的时候,让吴绍基协助你。”光绪走到御案前,一边写手谕,一边叮嘱道。
“吴绍基?”杜怀川一愣,抬起头望着光绪,有些茫然的样子。
“吴绍基如今是站在世铎那边,还是站在朕这边,朕心里也不是很清楚。但是有一点你不要忘记了,世铎可是和载漪有点水火不容的架势,让吴绍基出面,就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