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个人的甲午-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连夜进宫?托合泰愣了片刻忽然明白过来,今夜闹出这么大的乱子,背后的事情又复杂万分,自己怀里还揣着皇上的密旨,不抢先一步向太后和皇上禀明情况,拖到后面要是再有什么变故,那就真的说不清楚了。

    “陈卓大人所言极是,请少待片刻,我整顿住局面后,即刻随陈卓大人进宫。”托合泰沉声说道。

    ………………

    听到宫外传来的隐隐的枪炮声,乐寿堂里的每一个人都顿时变得神情严峻,目光不时的望向殿外。即便是光绪,此刻虽然面上竭力表现的平静坦然,心中却是紧张的说不出话来,一颗心砰砰直跳。

    该布下的棋已经布下了,该用的手段也使出去了,或生或死,能不能把局面扳转过来,都在今夜乐寿堂中的这一场生死之间的心战了。

    此刻最忙碌的还是世铎,他以领侍卫内大臣的身份,急忙赶出殿外调集宫中人手,严密各处的关防,又连着增派侍卫出宫打探消息。一番安置停当后,世铎又匆匆回到乐寿堂,向慈禧请旨,让刚毅调动步兵统领衙门、前锋营、神机营等处兵马,掌管整个京城内的布防和戒备。

    慈禧一一准奏,面上的神情并不显得多少焦虑。从宫闱政变一路走过来的她,是见识过刀光血影的,此时她担心的不是这个,她心中有数,李鸿章的淮军一到,再乱的局面顷刻间便会扭转过来。她琢磨不透的,是此刻坐在自己身边的光绪。

    一盘原本已是清楚明白的棋局,下到这会儿却忽然看不清楚了。倘若果真如光绪所言,包围颐和园纯属是子虚乌有的事情,而是有人在暗中兴风作浪,那么这个人………

    她看了一眼坐在下面的孙毓汶,此刻孙毓汶也是一脸的惊惶和茫然。孙毓汶此人,慈禧还是信得过他的,对自己绝不会有二心,正因为没有二心,才让慈禧感到更深的一层忧虑。

    今夜过后,无论孰是孰非,朝局必然动荡不安,要收好这个局,稳住朝廷不至于起太大的波动,这些事情现在都要计较清楚,可此时又万般找不到下手的地方。

    乐寿堂中的几人,便这么沉默的端坐着,从太后到皇上谁也没有说话,此刻谁也说不出什么来,能够做的便是等待。

    眼看着子时都快过去了,宫中侍卫忽然进来禀报,丰台大营提督托合泰和陆军学校总办陈卓在颐和园外求见。

    “他们带了多少人过来?”世铎一个激灵站了起来,看着侍卫问道。

    “回王爷的话,只有他们两人,连随从都未带。”侍卫回答道。

    世铎悬着的一颗心这才放了下来,细细一想才发现自己也是一着急糊涂了,倘若托合泰和陈卓带着兵马过来,负责京城防务的刚毅必然会有通报进来,又怎么会让两人带着兵马悄无声息的就到了颐和园呢?

    众人的目光都齐齐的投向慈禧,“宣他们进来吧。”片刻后,慈禧静静的说道。

    谁都没有注意到,就在此刻,端坐于上方一直镇定自若的慈禧,忽然看了一眼孙毓汶,暗暗的叹了口气。

    过了一会儿功夫,托合泰和陈卓匆匆的从殿外走了进来,一脸凝重跪在大殿中央。

    “今夜外面那么热闹,想来也是精彩万分,说说吧,等了一晚上,也该有个结果了。”慈禧望着两人说道。

    托合泰和陈卓不敢迟慢,分别将今夜丰台大营哗变和陆军学校平息哗变的事情,细细的说了一遍。当说到陆军学校六百余名学员击溃丰台大营舒穆禄的四千余人时,慈禧、世铎的脸上都是掩饰不住的震惊,惊愕的说不出话来。

    而此时,一直有些茫然坐在一旁的孙毓汶,忽然间呆呆的一动也不动,像是被人狠狠的在心坎上扎了一刀,全身上下顿时全然没有了半分力气。

    “这么说来,你们两人都是奉了皇上的旨意了?”听完托合泰和陈卓的话,慈禧沉吟了片刻,忽然转头向光绪说道,“皇上倒真的是用心了,一口气下了两道旨意,军机上不知道,我这个太后也是蒙在鼓里,皇上用心良苦啊……”

    光绪早已知道今夜之事,慈禧必会有此一说,此刻坐在椅子上面平静的说道,“回亲爸爸的话,儿臣或许有些鲁莽,但却并非事急从权,来不及向亲爸爸禀告,而是儿臣刻意为之。儿臣得到丰台大营即将哗变的消息时,也获知了朝廷中有人暗中挑动丰台大营哗变,乃是想搬弄出一个儿臣意欲让陈卓带陆军学校的学员夺取丰台大营兵权,兵围颐和园的事情……”

    说到此处,光绪忽然站了起来,满脸都是激愤之色。“儿臣陡然闻听之下,愤懑之极,心寒之极!儿臣所以没有立即向亲爸爸禀明此事,而是直接颁旨给陈卓和托合泰,就是想让那些居心叵测之人,让天下人都看清楚明白,此事到底是真是假,儿臣的孝心又到底是真是假?此刻水落,石已出,真相已然大白,孰是孰非,请亲爸爸圣裁。”

    光绪的这番话,看起来只是在解释这件事情,但是字字句句都是斩钉截铁,没有丝毫回旋的余地,坐在乐寿堂中的这几个人,何尝听不出这里面的意思。

    “皇上今夜说了一晚上的有人居心叵测,皇上说的到底是何人啊?听皇上的意思,倒像是连我也信不过了?”慈禧冷冷的问道。

    “不是儿臣信不过亲爸爸,而是亲爸爸信不过儿臣……”光绪忽然幽幽的叹了口气,“倘若亲爸爸不疑心儿臣,又怎么会调李鸿章的淮军连夜入京呢?儿臣还是刚才的那句话,亲爸爸对儿臣的恩情天高地厚,倘若亲爸爸认为儿臣举止失当,有违圣心,儿臣即刻颁布逊位诏书。儿臣此举并非惺惺作态,而是儿臣心中忧谗畏讥,无以表白。”

    世铎、孙毓汶听皇上忽然提及调李鸿章的淮军入京一事,都是大惊失色。这件事情除了他们俩人和刚毅知道外,朝中再无人知晓。如此隐秘,皇上从何得知的呢?

    而此时的慈禧,却没有丝毫惊诧的神色。皇上从何得知调李鸿章的淮军入京一事,她还没有愚蠢到在这个时候深究这件事情。反倒是皇上如此直白的把这件事情说了出来,让她很有些意外,也隐约的察觉出了皇上此时的心思。皇上这是在借事说事,这出戏到此时,终于让慈禧看出些端倪出来了。

    今日的皇上,大大出乎慈禧的意料,由不得不让她感到惊心。暗中用了那样的手段和心计,一举平息丰台大营的哗变,此刻又将调李鸿章的淮军入京之事直言不讳的说了出来,明日朝廷必将掀起轩然大波。而眼下的情形,皇上并未做错任何事情,也无有落下丝毫的把柄,今日之事,一旦处置不慎,不要说满朝的文武大臣,恐怕就连星夜入京的李鸿章,心中都会有所不服。名分大义,天下人之口,皇上的心太深了……

    “调李鸿章的淮军入京,为的也是平息丰台大营的哗变,这件事情皇上多心了,京城内外,又能调动何处的兵马来做这件事情呢?不过我确实是没有想到陆军学校六百多学员,居然就能一举平息哗变……”说着,慈禧忽然转头望着陈卓说道。

    “陈卓,你的才干我早就听世铎提起过,今日看来,确实是能够担当大任的人。刚才皇上说有人暗中造谣,说是皇上让你带人夺取丰台大营兵权,包围颐和园,不知道这件事情你怎么看啊?”

    慈禧忽然转过话题,向陈卓发问,让在场的人都有些意外。思忖了片刻,陈卓跪在地上静静说道,“微臣只懂得兵事,也说不出什么忠孝的话来。太后如此问微臣,让微臣惶恐不已。微臣只有一句实话,微臣用六百人就能击溃丰台大营四千人,这样的兵权微臣拿来何用?丰台大营虽然乱了,但是微臣的心没有乱。”

    慈禧看着跪在下面的陈卓目光一动,良久,缓缓说道,“好啊,这句话才是今日我最想听到的一句话。没有说半个忠字,却字字都是忠心。什么是忠心啊?就是明白厉害,懂得得失,顾全大局。天下任何事情都可以乱,惟有心,不能乱啊!”

    说着,慈禧神情一肃又说道,“挑动丰台大营哗变的舒穆禄、黄姚等人现在何处啊?”

    “回太后的话,因天色已晚,现在关押在丰台大营里面,明日一早就押往刑部,等候朝廷派人彻查。”托合泰赶忙禀报道。

    “彻查?”慈禧冷冷的哼了一声,“不用等朝廷的旨意了,托合泰,你立即回去,将这几个乱臣贼子就地问斩。世铎,即刻拟旨,军机大臣孙毓汶处置丰台大营一事,举止失措,酿成大变,着即革去军机大臣,念其多年尚有微劳,令其在兵部尚书任上待罪留任。军机大臣刚毅,蒙朝廷拔擢未建寸功,兼管刑部处置乖张,着即革去军机大臣。”

    这一番处置,来得如此突然,仿若惊天霹雳,让乐寿堂中的众人都有些回不过神来。

    紧接着,慈禧又徐徐说道,“户部尚书翁同龢办事勤勉,着授协办大学士,在军机上行走。奕劻识大体,明大局,忠心可嘉,特旨赐奕劻亲王头衔,在军机上行走。”

    罢免了两个,随即又升迁了两个。此时,众人都是半分也回不过神来,原本是说丰台大营的事情,怎么忽然转到这上面来了。

    惟有光绪一脸的平静,这出戏刚刚到了忽然被慈禧嘎然而止,让他忽然明白了,这一盘棋,还没有到真正收官的时刻,这只是心战前传。

    政治就是一个动态的平衡,政治最高的境界其实也就是妥协,懂得在何时,如何去妥协。望着慈禧开出的价码,光绪的嘴角露出一丝冰冷的笑容。

    慈禧确实深谙其道,然而在政治的漩涡中,退一步未必就是海阔天空。她太看重手中的权力,太热衷于保持平衡了,所以当一个人过份在意一些东西的时候,她的心,其实已经乱了。

    今夜还没有结束,有一样东西是慈禧挡不住的,那就是,风继续吹。

    ——————————————

    更新太迟了,现在已经是凌晨三点过了,今天参加研究生考试,最近事情真的太多了,只能如此深夜坚持更新,来说声抱歉。

    

第四十六章 树欲静而风不止() 
天边的一抹微亮,伴随着清晨鹅毛般的大雪,带走了动荡而漫长的一夜。

    新的一天开始了。

    昨夜京城内全城戒严,步兵统领衙门的人如临大敌,连带着城外响了大半夜的枪炮声,让整个京城都陷入一种莫名的恐慌中。京城是什么地方啊?天子脚下,朝廷中枢,京城要是乱了,全天下都得乱了,就算是普通百姓都明白这一点,闹出这么大的动静,是有人造反,还是洋人打进来了?

    一大清早,便有人急不可待的推开家门,然而印入眼帘的除了一片白茫茫的大雪外,便是满大街背着洋枪的淮军官兵,在京城各处设防盘查。而往日在街头巡逻的步兵统领衙门的官兵,这会儿据说都被换了下来,躲在大营里面烤火玩牌九。

    李鸿章的淮军入京了!这个惊人的消息迅速在京城内传了开去。天子脚下的百姓毕竟和朝廷离的最近,多多少少也嗅出了一些不同寻常的味道,纷纷猜测朝廷中莫非出了什么变故。

    紧接着,让人目眩神迷的消息便一个接一个的传来。昨夜,丰台大营闹饷哗变,被陆军学校的六百多学员轻轻松松的就给扑灭了。丰台大营死伤两千多人,溃不成军。

    军机大臣孙毓汶、刚毅被太后罢免了军机大臣的职务,取而代之的是庆王奕劻和户部尚书翁同龢。

    街头巷尾,传言四起,却又像是雾里看花一般,半分也看不明白。朝廷真的出大事了,可是到底是什么事情会让朝局如此震动,连带着两个军机都被免了职,还引得李鸿章的淮军昼夜兼程从津门赶了过来?

    京城贤良寺内,黎明时分匆匆进京的李鸿章,正带着些深深的疲惫靠在椅子上,一旁的张佩纶依着李鸿章的习惯,精心调制好一杯法国波旁咖啡,恭谨的递到李鸿章手中。

    宫里已经带出话来了,昨夜太后老佛爷熬了一夜,身子骨有些受不了了,这会儿正在颐和园乐寿堂里休息,让李鸿章午后再进园子里问安。

    太后没有立即召见,李鸿章便明白事态已经得到了控制,并非像召他入京的密旨里那般十万火急了。无事自然最好,但是一夜之间,朝廷中便发生如此重大人事变动,还有陆军学校平息丰台大营哗变的事情,这其中的种种厉害纠葛,由不得老于朝局的李鸿章不悬着一颗心。

    “看京城内的情形,丰台大营闹饷哗变的事态已经平息下来,中堂大人如此忧心忡忡,莫非朝廷中的这些变故还隐藏着什么文章?”这番星夜入京,可入得京城内却又是波澜不惊,淮军除了帮步兵统领衙门维持一下京城内的治安,半分事情也没有,饶是精明的张佩纶也有些摸不着头脑。

    “平息?……”李鸿章偏着头看了一眼张佩纶,入自己的幕府已经有几年了,较之以前张佩纶老成练达了许多,也不像过去做清流时的满身都是读书人那份迂腐气了,可对朝局政争终究还是欠了些火候。

    “幼樵啊,你来说说看,孙毓汶、刚毅因何获罪,被太后罢免了军机大臣的职务啊?”

    “当然是丰台大营闹饷哗变一事,身为军机大臣,不能未雨绸缪为朝廷分忧,酿成如此大变,自然惹得太后震怒……”张佩纶面露不解的神情。

    “是,然而也不是。”李鸿章轻轻一笑,又问道,“那你再说说看,太后为何忽然调淮军入京啊?”

    张佩纶略一思忖,接口答道,“幼樵以为当是和丰台大营闹饷哗变有关,太后担心京城内的步兵统领衙门控制不住局面,太后的旨意上不是也这样说的吗,丰台大营哗变一触即发,恐有人心怀不臣之心,所以掉淮军来弹压局面,稳住京城内的局势。”

    “丰台大营哗变?”李鸿章冷冷的一哼,“何为不臣之心?不臣之心就是谋反,就凭丰台大营那些没有银子便闹饷生事的家伙,借他们一万个胆子也不敢。他们想谋反,谋谁的反啊?”

    太后的密旨张佩纶并未见到,只是听李鸿章转述了其中的意思,内心深处并未多想,当时心中还多少有一些天下只有淮军能担当大任的念想。此刻听李鸿章这么一剖析,心中不由得也是一沉。

    有人?这个人是………再一联想到昨夜平息丰台大营哗变的,是皇上一手新建的陆军学校,张佩纶陡然打了个冷战,面露惊惶之色。“难道太后疑心……”

    后面的话他不敢说出来,然而李鸿章此时却仿佛看穿了他的心思,平静的点了点头。

    帝后之争,从皇上亲政开始,这便是李鸿章心中最大的忧虑。朝局不同于一家子闹家务,大不了把家一分一拍两散。如今外有洋人的虎视眈眈,于内则是积弊丛生,衰弱而不自知。这样的时候,朝局不能乱,也不敢乱。然则时至今日,朝局终究还是露出了一丝乱象,更或者是一丝异象。

    太后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以退为进,稳住大局。然而皇上的意思呢?如此大动干戈,难道仅仅是想将孙毓汶、刚毅等人踢出局?正是这一丝把握不住的异象,让此时的李鸿章忧心不已。

    “中堂大人,幼樵还是有些不明白,太后接连罢免孙毓汶和刚毅,这两人一向都是太后的心腹重臣,如此这般,难道是说帝后之间的这盘棋,皇上已经占据了上风?”张佩纶忍不住问道。

    “这盘棋才刚落子,何谈胜负二字。照我看来,太后没有赢,皇上也没有输。可惜了,这盘好局,我李鸿章终究还是想躲也没有躲过,逼迫着要躬身入局了……”

    “中堂大人此话何意啊?朝廷今日不是已经下了旨意,三日后,淮军开拔回津门吗?到时候中堂大人一抬腿回北洋,朝廷中的事情于我们何干?”

    “我不回去,太后和皇上都不会放我在这个时候离开的。”李鸿章不觉怅然的叹了口气,望着屋外白茫茫的大雪长叹一声,“树欲静而风不止啊……”

    ………

    这一夜是如此的漫长,直到慈禧猝然出手,接连颁下几道旨意,才似乎让人看到了这个动荡不安的夜晚即将过去的征兆。然而从走进这个夜晚开始,光绪就没有想过要去结束,因为慈禧还没有看明白光绪究竟想要什么,而慈禧的心思,光绪却已经看得很清楚了。

    事态的急转而下,逼迫着慈禧必须做出抉择。这次慈禧表面上罢免了孙毓汶和刚毅军机大臣的职务,其实为的正是保全孙毓汶和刚毅。让托合泰将舒穆禄、黄姚等人就地问斩,而没有彻查此事,也是这个意思。向慈禧密奏光绪将夺取丰台大营兵权,包围颐和园的就是孙毓汶,这件事情一旦查下去,必定牵连出孙毓汶和刚毅,光绪身后,多少还有志锐等帝党一系的清流,到时候举国震动朝野物议,那就不是罢免军机大臣那么简单的事情了。

    所以光绪是料定慈禧不敢查也不能查,才在之前便让杜怀川拔除陆军学校里孙毓汶的眼线,连孙毓汶都没有查,陆军学校的事情慈禧自然也没有办法去查。

    至于拔擢翁同龢进军机,光绪起初也是有些意外。过后细细一想便恍然了,看起来是对自己的安抚,其实却是因为翁同龢和李鸿章是死对头,这一手棋是不经意间便将李鸿章放到了光绪的对面。再加上一个奕劻,朝廷的格局并没有多大的变化,慈禧依然稳稳的把持着朝局。

    三日后,匆匆入京的淮军又匆匆离开京城回到了津门,果如李鸿章所想,太后和皇上都嘱咐军机处将他留了下来,表面上是因为李鸿章车马劳顿,朝廷以示勉励慰问之意,实则却是丰台大营哗变后,朝局由此引出的诸多变数中,让满朝大臣争论不休的一份折子。

    这份折子,正是兵部侍郎、陆军学校总办陈卓所上。

    此次陈卓率领陆军学校学员一举平息丰台大营哗变,除了让朝野内外震动不已外,也让慈禧赞赏不已。第二日便让军机处拟旨,原军机大臣孙毓汶所奏,调陈卓整顿吉林练军一事毋庸再议,着即授陈卓钦差大臣关防,以兵部侍郎身份整顿丰台大营。

    然而朝廷的旨意刚下,陈卓便向朝廷上了份折子,《恭请裁撤丰台大营编练新军折》,力陈丰台大营兵骄将惰因循疲顽营务糜烂,更兼动辄以闹饷哗变威胁朝廷,已成朝廷心腹之患,非裁撤丰台大营编练新军不足以稳定京畿。

    此折一上,朝野震动。

    丰台大营闹饷哗变确是事实,又加之在哗变中遭到重创,从上到下军心涣散,确实已经不堪敷用。然而在京畿重地编练新军,乃大清建国以来未有之事,更何况上这份折子的是皇上的心腹陈卓,其中的意思颇让人耐人寻味。

    慈禧和光绪留住李鸿章,便有垂询之意。李鸿章久历军务,又是朝廷重臣,这样的事情朝廷自然要征询他的意思。

    然而就在满朝大臣彷徨顾盼的时候,李鸿章却是终于看清楚了这盘棋背后的文章。连日来的疑惑顿去,忧虑却更深了一层。

    这盘棋下到这里,局面已经明朗了。丰台大营闹饷哗变,孙毓汶等人想借机剪除皇上羽翼,恭请太后训政,而皇上却抓住这个机会,重创丰台大营,所为的正是今日编练新军。

    一旦皇上兵权在手,又是京畿重地……一年前李鸿章还不会有如此的想法,但是今时不同往日,如今皇上的心计和手段绝非寻常人可以揣度的,想到此就连李鸿章也不禁心中一震,这盘棋太深了。

    光绪十七年十二月二日,太后皇上在乐寿堂内,传见世铎等全部军机大臣,并将李鸿章和陈卓也召了进来,商议编练新军一事。

    去年在贤良寺,陈卓就向李鸿章上过一个兴武备,建新军的条陈,当时李鸿章并不以为然,想来不过是个读过几年洋墨水的狂生,只是按照皇上的意思,将陈卓安置在了北洋武备学堂,却万万没有想到,才一年的光景,陈卓居然做出了这样一番局面,新建陆军学校,平息丰台大营哗变,此时更是不顾朝廷猜疑,上折恭请编练新军。

    “陈卓,折子是你上的,还是你先说说吧。”见众人都闷声不响,谁也不敢先说话,慈禧压住心头的烦闷对陈卓说道。

    陈卓此举,大大出乎慈禧的意料。这次平息丰台大营哗变,陈卓没有让陆军学校的学员踏进丰台大营半步,平息哗变后又马上进宫禀明原委,并非像孙毓汶所说的有夺取丰台大营兵权的情状,这一点,慈禧心中是很满意的。然而没有想到,陈卓会忽然上折子恭请朝廷裁撤丰台大营,编练新军。这到底是皇上的意思,还是陈卓自己的想法?

    “启禀太后,微臣以为丰台大营已经糜烂不堪,这次又以闹饷哗变威胁朝廷,倘若不裁撤,天下八旗、绿营纷纷效仿,朝廷何以处置,这是其一。其二,京畿重地,没有一支可以倚重的军队,一旦有变,后果不堪设想。其三,朝廷目下的局面,外重而内轻,丰台大营哗变,京城内外无兵可调,朝廷只能匆忙调动淮军赶来平息哗变。微臣以为,长此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