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先烈血-第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还带领几个参谋从眉首赶到瓢背第5军军部督战,杜律明如何会通知史迪威的想法,杜律明当即坚决反对,下令两百师于29 日晚经同古以东突围,沿锡唐河东岸到叶达西归还建制,车辆经毛奇公路归还,主力撒出同古后即将大桥破坏。另令新22师于30 日向南阳车站之敌佯攻牵制敌人。

    戴安澜接到突围命令后。为了确保全师安全撒退,沉着镇定地进行了周密的部署。当时师部与城内的通讯联络已被切断,戴师长派两个通讯员化装为缅民,于29日黄昏入城。将他的亲笔命令交给郑庭笈。命令说:“奉杜军长令,全师向锡唐河东岸撒退,尔后转移到叶达西集中待命。当天夜里。郑庭笈派第599团一个营由锡唐河大桥对敌佯攻,掩护主力渡河。”

    戴安澜与张子文现在大桥边上,看着经历了十多天战火的弟兄们一个个走过去,走不动的被抬着回去,至于已经起不来的只能就在这里了。

第两百一十六 “空”城() 
第两百一十六“空”城

    两人一直站到到了第二天拂晓,大部队终于安全渡河。

    “掩护部队已经就位,请师座撤退。”

    戴安澜忍住眼眶的泪水,

    当天,戴安澜率部队摆脱敌军。到达叶达西东面约6公里的锡唐河上游东岸。日军不知情况,步兵撤退,围住同古空城,在30 日上午以步炮空联合向城内大举进攻,弹如雨下。

    两百师牵制敌人的小部队完成任务后,在敌军狂轰滥炸,步兵尚未冲锋之际乘隙渡河,安全转移。

    8时50分,日军右翼部队的工兵爆破部队从复廊阵地攻入城内同古城失陷。

    日军与从东面攻入的平井搜索联队取得联系,才发现同古已是座空城。因为师在转移时部署周密,指挥有力。连一个伤兵也未丢失,只有伙食担一度走错路失去联络,后来也全部归队。

    同古保卫战虽然是第二战却已经是缅甸防御战期间作战规模最大,坚守时间最长、歼灭日军最多的一次战斗。

    两百师师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千里跃进。深入下缅。

    在仰光已失的不利形势下坚守同古,同兵力和装备都占优势,并拥有制空权的故军苦战12 天加歼敌5000余人。

    掩护了英军的撤退,为中国远征军后续部队的开进部署赢得了时间,最后全师秩序井然地安全转移。

    戴安澜于3 月29日发自同古前线的电报对整个战况有简要的叙述。

    “敌与我接触战始自19 日。迄今已经一旬。当开战之初,只敌军第55一个师团之兵力,至24 日。即发现敌军五十六师闭其骑炮兵团各番号。激战至29 日。我仍固守同古铁路以东之阵地。当交战之初,敌势之猛,向所未有。尤以24 至28日敌机更不断轰炸。掩护其战车纵横驰骋,其炮兵且使用大量毒气弹,昼夜更香向我阵地猛攻。然我军皆预有准备。故敌未得逞。综合战果,在最近6日间,敌军在我阵地前遗尸在5000以上,我军亦多伤亡。”

    这封电报是在撤向瓢背的路上发出的,如果不是怕对不起死去的弟兄,戴安澜怎么也不会发这封电报。

    这封电报是几千弟兄的念想,是几千个家庭的念想,他不得不去做啊。

    两百师师的英勇善战,获得了盟国的同声赞誉,极大地振奋缅甸的士气。

    3月29 日。蒋介石驰电“寅艳奖电”,通令嘉奖戴安澜率两百师师保卫同古的战绩。

    4 月1日,印、缅英军司令书维尔和亚历山大飞抵第5军司令部瓤背,赞扬“同古中国军队英勇善战,并对中国军队在同古掩护英缅第1师安全撒退表示感谢。以英国《泰晤土报》发表文章写道:“同古之命运如何,姑可不论,但被围守军以赛敌众,其英勇作战之经过。

    实使中国军队之光荣薄中增加一些荣光,英方各界对于华军敢死。像以手榴弹消天敌坦克车之壮举。以及华军射击敌人之准确,无不给予赞扬。”

    在美军战史中也记载两百师是缅甸战役中防御最久的那队。后撒时也是全师而退,很有秩字。

    在同古之战中被击毙的日军大佐横田尸身上所遗之日记写道:“南进以来,从未遭遇若是之劲敌。劲敌为谁即头顶青天白日徽之支那军也。”

    侵缅日军司令饭田中将也不得不承认。“当面的敌人是中国军中最优秀的第200师。其战斗意志始终旺盛,尤其是担任撤退收容的部队直到最后仍固守阵地拼死抵抗,虽说是敌人也确实十分英勇。”

    国日军记录更称闻古之战是缅甸战役中最艰苦的一战。

    蒋介石于4月5 日再度入组视察战局,第二天即召见戴安澜间古保卫战经过。甚觉满意,慰勉有加。他吩咐戴安澜加紧整理部队,准备参加平满纳会战。

    会见后,不但共进晚餐,而且安排戴安澜留宿于蒋的卧室隔壁之屋,表示了特殊的嘉勉之意。

    虽然两百师师出色地完成了固守同古的任务,但由于全军未能适时集中主力进行同古会战,既未达到击破当面之敌进而收复

    仰光的预定战略目标。

    又放弃了同古“战路要地,并暴露了同古至毛奇的公路,致使敌军后来得以沿该路向远征军大后方腊戍长驱直人。

    这是远征军指挥者在战略指导上的大失误。因此,同古的失守,是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第…一次重大失利。

    戴安澜总结结古一战的教训说:“同古之失,因我军赶到太晚,该处平原一片,建筑工事极感困难,前线‘缅奸’出投,耗我力量不少,又因英方运输不能配合关系,致本师在同古被围;又无空军配合作战,制空权为敌人获得。致我军未能达成预期之战果。”

    英国军事评论家亦承认:“继甸方面,日军沿伊洛瓦底江推进,可能成为更严重之因素者,即英军之散退已使司古以北华军之侧翼暴露,华军亦必须随之尼退,以免后军被敌切断。”

    不论风雨满城,亦或蒋委员长的嘉勉,在戴安澜的眼中都还不如张子文这一场面南背北的纪念仪式更让他注重。

    张子文罕见的换上一声新军服,配上枪,将皮鞋擦的锃亮。

    “齐步走……”

    青天白日旗从方阵西侧缓缓而出,每个弟兄拖着一个盘子,盘子里是每一个战死弟兄的衣物,大多只是一枚扣子之类的,可在张子文眼中这样便是他的兄弟。

    “入土……”

    当年同样有一个姓戴的将军看着他亲自将一个个弟兄埋入土中,可这一次他只能埋一些衣物。

    戴安澜拿过铁锹,把每一个坟茔之上都填上一锹土,总共十六个坟茔,一共是一千零八十六人。

    张子文等弟兄们都盖上了“被子”才大声说:“弟兄们,一千零八十六个弟兄走了,他们就在缅甸,可我们要将他们的英魂带回故乡,带回那个我们魂牵梦萦的地方。”

    张子文说完全场寂静,没想到张子文的讲话会如此简短,如此明白。

    戴安澜看了一眼眼眶通红的张子文,往前一步,走到张子文前面,对着游击支队活下来的三千人鞠了个躬。

    “敬礼……”

    三千人齐刷刷的回了个礼。

第两百一十七章 平满纳() 
第两百一十七章平满纳

    人死不能复生,可还是要继续死人。

    早在3 月26 日戴安澜与张子文死战之时,蒋介石就有那么一封电令。

    “侵缅之敌,似有以主力向东吁(即同古)曼德勒进攻之企图。我军目前应以第5军之第200师、新22师及军直属,在东吁、彬文那(即平满纳)间与敌作第一次会战。

    如会战不利,应行持久抵抗,以逐次消耗敌人,务期在此期间,迅速将第66军全部,及第96、暂55 师,集中于曼德勒、杂泽(即塔泽)司地区,为第二二次会战难备完成,以期举击破深入之敌。”

    而杜聿明则认为,远征军既不能适时适地集中主力与敌决战,那末予敌以一定打击之后放弃同古,保持战力,选择另一个有利的时间地点集中去力与敌决战,这是合乎战略战术的。”

    当两百师师于3 月30日成功突围转移后,入缅军参谋团提出第5 军应以一部与敌保持接触。主力在平满纳附近准备会战的意见。

    当晚杜聿明军长令新22师以一营在叶达西占领前进阵地,掩护主力在斯瓦河南北岸构筑逐次抵抗阵地。。目的是以新22师为阻击兵团,利用斯瓦河沿岸狭长地带迟滞敌人,争取时间集中第5军主力于平满纳地区,完成会战准备。

    3第二天16时,杜聿明在瓢背军部F 达作战命令:“当面之敌第55师团,似有继续北进之企图,军决以有力之一部,利用斯瓦河两岸及其以北之森林狭长地区拒止敌人,以主力在平满纳占领阵地,依火力推毁敌人。转取攻势。将敌包围而歼灭之。”

    兵力部署悬以新22师为阻击兵团基F,配属炮兵、战车各一部,在斯瓦河沿线依托既设阵地逐次抵抗,节节消耗敌军,以第96师为防守兵团基干,配属炮兵、战车各一部,坚守平满纳阵地,吸引敌人;以两百师师为机动兵团基干。亦配属炮兵、战车各一部,待故军在平满纳与我固守兵团胶着时,发动攻势。同时阻击兵团由敌之侧后尾击,将敌军包围于平满纳地区夹击面歼灭之。

    令第6 军暂55师主力集结于黑河附近,防止敌军沿毛奇公路前往棠吉,威助平满纳我军左侧背,请英军固守阿蓝庙(亚兰谬),掩护中国远征军右翼。

    而当蒋介石得到同古失守消息后,即电林蔚转告史迪威,应将中国军队撤到平满纳附近、与普罗美相互策应。不久又听说普罗美南方20里发现敌踪,遂又电林蔚转告史迪威,应以有力部队扼守平满纳附近据点。并不准将第66军新38师开往前线使用。必史迪威对歼灭之。

    史迪威对存介石的遥控非常不满,史迪威这样说:“蒋介石一心想守住曼蓓勒,而且看不到守住曼德勒的办法是在同古吃掉日军。”

    完全不想想怎么收住同古,同古是中国人的责任。

    因此4 月1日,史迪威直接从缅甸飞回重庆,他不便指贵蒋介石,就对蒋抱怨杜聿明和廖耀湘等远征军的军长和师长们不服从命令,而我没有足够的权力迫使他们服从命令。

    并以强烈的措辞表示,要么解除他的职务,要么赋子他指挥全权。

    蒋介石为了安抚史迪威,于4 月2日告诉他。新22师师长已交付查办。加派罗卓英为中国远征军司令官,第5、6两军军长服从罗卓英,罗卓英则服从史迪威的命令。

    而这样。在中国远征军本来已经重重叠叠的指挥系统中义增加了一个层次,不但没改进,反而降低了指挥效率。

    4 月5 日,史迪威和罗卓英随同蒋介石夫妇前往缅甸。

    7 日,蒋介石在眉苗召集远征军高级将领宜布:“史迪威将军为余之参谋长,共以下五点。各员必须注意遵守。一、史迪威负责指挥国军在缅作战之资。二、罗长官卓美应受史迪威将军之指挥,第5军、第6军两军军长以及其它在维中国军官,则皆应受罗长官之指挥。三、余授全权与史迪威将军作一切最后决定。四、史迫威将军有贯罚之余权。五、对英一切同题由史迪威将军接治。

    蒋介石还答应给史迪威一枚刻着他的正式头衔的大图章。以确认他的权力。

    可老蒋哪里会把十万精锐的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一周后史迪威收到的图章上刻的是同盟军总参谋长,而不是“赴缅远征军总司令。

    蒋介石这种玩弄政治手腕的作法,非但不能消除误会,反而加深他与史迪威的矛盾。

    这种矛盾的产生导致可中美英三国将底下的暗斗变成可明争,英军不想守,守不住。

    美国人随时准备上飞机跑路,只有听从命令踏踏实实的坐着工作。

    史迪威更为这件事在私底下直接称呼蒋介石为花生米,原因是蒋介石是个光头,头型就跟花生米差不多。

    史迪威本就看不起中国,不过是想用中国拖住日军大部日军而已。

    现在中国已经拖住日军百分之九十的日军陆军,导致日军将支援大量倾斜,减缓日军海军的扩张。现在目的已经达到,中国再次如同一只无奈的羔羊,继续接受宰割。

    中国出兵入缅,帮助英国阻击日军,从而保住印度,减少美国对欧洲战场的支援,而且还能光明正大的挣上一笔,史迪威想到自己手中的十来万吨物资一下便拿捏住了中华民国的七寸。

    而无奈的蒋中正同样在日记中写到,今而复知所谓同盟与互助皆为虚妄之言,美国亦不能此外乎?辛而今日我国尚有一片土地,与想当兵力以图自存,而未为帝国主义牺牲耳。

    这时的中国已经列为世界四强,却只是一只老虎,两只狼,一只羊,而中国则是一只羊。

    而正是这只羊,为了保住自己的牧场,不断的从自己身体上一点点把羊毛送出去,还要帮着守住隔壁的水塘,为了有水吃。

    这只羊还要帮助西欧的狼劝服印度的甘地,不要搞革命。

    这只羊啊,已经被咬的伤痕累累,还要在别人扯羊毛之时,忍着痛帮别人打架。

    再看北面的狼,只不过是一条公路,就敢开口运送一车物资便要交付等重的农产品。

    正如蒋中正之言,哪里来的什么能有,不过都想吃肉而已。

第两百一十八章仁安羌() 
第两百一十八章仁安羌

    日军第15军在3 月15 日制定的作战计划中,预定以东枝(堂吉)、敏铁拉、仁安羌一线作为进攻发起线,但在同古遭到中国远征车两百师师的顽强抵抗,非根据情报判明中国远征军主力正向曼德勒以南地区前进,于是将进攻发起线后退到南面50 公里之外的乐可(罗衣考)、央米丁(羊米典),仁安羌一线。

    4月1日,第15军下达了向这一线前进的的令,4 月2 日,该军战斗指挥所由仰光推进到问古。

    4 月3 日,制定了曼德勒会战计划,其作战方针是:“本军以精锐兵团切断腊戍方面敌人的退路,以主力沿同古一曼德勒公路和伊洛瓦底江地区向虽德勒方面前进,包国敌军主力的两翼。在曼德勒以西、伊洛瓦底、江地区压倒并歼灭该敌;然后在腊戌、八莫、杰沙一线以西捕捉,歼灭残敌,同时,不失时机地以精锐之一部向怒江一线追击。”

    这时,侵缅日军已经不把缺乏战斗意志的英军放在眼下,其攻击矛头主要指向正在曼德勒与平满纳之间部署的中国远征军主力第5军。日军的兵力部署是以第56师团前出至罗衣考,并向腊戍突进,切断中国军队的退路;以第55师团从仰曼铁路以西、第18师团从仰曼铁路以东向曼德勒突进,围歼中国远征军主力;以第33师团沿伊洛瓦底江东岸实进,捕捉歼灭企图向西北方退却的英军我第5军新22师以一部在叶达西占领前进阵地,以主力在斯瓦河沿岸构筑纵深梯次阵地。

    该师利用从斯瓦到平满纳道路狭窄,两侧森林密布的有利地形。在沿途预设据点工事,以便层层阻击敌人。

    4 月1日至4日,新22师与敌第55师团对峙予南用车站与叶达西之间。

    仅有小部队搜索战及断续炮战,两百师师由平满纳南面的沙瓦特移至北面的开当冈休整待命。

    第96师在平满纳附近构筑工事。第6军哲55师主力在黑河、他希一带。

    第66军新38师到达曼德勒接防,第5军补充第1,2团在敌军侧后方游击并搜索。

    英军于4 月1日放弃普罗美后,屯力尽散至阿蓝庙地区。敌第33师团前锋亦跟踪迫近阿蓝庙。

    第96师派一个营赶沙斯瓦筑工警戒,以保障平满纳右侧背安全。英印第17师及装甲第7旅也转移到沙斯瓦。敌机连日轰炸平满纳。

    4 月5 日至10 日,日军第55师团以步、炮。战车联合,全力向我新22师阵地猛攻,新22师主力利用隘路和纵深阵地逐次抵抗,吸引敌人,并以小部队从侧面反击,不断消耗敌人。这种灵活战术使敌入道到重大伤亡。又摸不清我军虚实。

    4 月S5日傍晚。新22师

    主动放弃南阳车站的警戒阵地后微到叶达西阵地。4 月6 日,敌军出动步、骑、炮兵和战车,自拂晓开始三面图攻叶达西新22师阵地。双方争令激烈,到晚上仍在对战中。

    4月7 日。敌我双方在叶达西徽战。守卫该地的新22师第66团主动出击。予敌重创。敌军进行反扑,句我军阵地迂回,集中炮兵髅击叶达西东北。我军阵地一部分被突破。第66团伤广重大,由叶达西逐次向斯瓦转移。同古之敌大部集结于克永冈,加紧修复被我军破坏的道路、桥梁,由仰光增调援军。敌第5 5师团在同古之战中伤亡惨里。义经连日作战

    的不断消耗。战斗力大大下降。第15军令4 月8 日在仰光登陆的第18师团迅速北上增握。该师团由铁路、公路运往同古集结,于11日加入斯瓦前线战斗。第5 军军部及时侦知了这一敌情。第5军军部一个名叫马山的便衣侦探化装成缅甸人,混进日军第55师团司令部挑水打杂。

    他发现办公桌上,有循地图,绘有部队番号位置,便乘敌人吃饭时假装送开水到办公室,拿到地图后垦夜跑回半满纳。

    杜隶明审阅地图。得知敌援军为第18师团第56、125两个联队,山炮、重炮各…一营,当即转告前方注意。

    4月11日至16 日。敌增援部队在炮、空掩护下轮番猛攻我斯瓦阵地,并不断袭炸半满纳。

    11日夜23时,新22师第65团按原定计划,留两连兵力掩护团主力撒至萨加雅(沙加那)第线阵地。

    12 日以后。敌军以优势兵力连续猛攻。连陷萨加雅、沙瓦特等地。

    新22师各部节节抵抗,逐次迟滞敌人。到16 日,新22师在第96师…部掩护下。安全转入平满纳既设阵地。

    新22师按照预定计划,在斯瓦河一带阻击敌军半个多月,运

    用灵活的战术完成了迟带敌军攻势,消耗其有生力量,掩护我军力集中的任务。将敌军主力逐步引自我军在平满纳的设伏地区。

    蒋介石在4月5 日入缅视察时已经批准第5军在半满纳会战的计划。第5军各部已按3 月31日的预定计划部署就绪。4月11日。罗卓英正式接掌中国远征军指挥权,杜隶明军长专任平满纳会战总指挥。全军只待一声令下就转守进攻,准备打一个大胜仗,一举扭转缅甸战局。

    正在这关键时刻,东、西线的战况急剧恶化。使平满纳会战功亏一篑。4月中旬,日军第15军判断中国远征军第5军作为保卫缅甸北部的骨干,右翼由英印缅军,左翼由第6军负责,拟坚守平满纳一曼德勒公路沿线地区。鉴于平满纳附近的战略价值,企图尽量长期保持该地区。”

    关于第6军的企图军虽不甚明了,但可以判断其一一部在直接协助第5军方面的战斗主力继续担任警戒来自萨尔温江上游的日军及缅军的进攻。英印缅军由于节节战败。丧失士气,今后将不会有大的抵抗,

    根据上述判断,第15军司令官决定以军主力第55和第18两个师团,先捕歼平满纳附近的中英联军主力第5军。

    4月17 日,第15军下达命令,于18 日黄昏开始行动的攻击命令。

    西线英军自4月1日弃守普罗美之后,主力后撤至阿蓝庙化地区布随。中国远征军在部署平满纳会战时,再要求英军坚守阿蓝庙。

    蒋介石入缅视察,当面对亚历山大强调了固守阿蓝庙的重要性,亚历山大则主张放弃。

    蒋介石又嘱史迪威转告亚历山大务请不惜一切代价据守约定地区。

    日军第15军4月1日的命令下达给第33师团的任务是“继续执行原任务的同时做好得以沿伊洛瓦底订地区向八莫方面突进的准备”。

    所谓“原任务”是指攻占仁安羌,阿蓝庙在普罗美以北约50公里,仁安羌以南约100公里,是保卫仁安羌油田的重要屏障,敌第33师团进占普罗美后继续向北进追击。

第两百二十章仁安羌大捷() 
第两百一百一十九章仁安羌被围

    仰光失守后,在缅英军各部北撤至距仰光约240 公里的普罗美一带。3 月中旬,英军各部合编为缅甸第一军团,在同古的中国

    远征军第200 师策应下,担任西线(右翼)伊洛瓦底江方面的作

    战。

    该军团编成内有英缅第1师(师长斯科特少将)、英印第17师(师长史密斯少将)和装甲第7 旅。两个步兵师各有三个步兵旅,第7 装甲旅有战车约150辆。军团长是斯利姆中将。空军战斗机和轰炸机共52 架。英军各部总数约6 万人。

    英军自缅甸战役开始以来连连溃败,士气日益低落。此时虽仍有相当实力,但缺乏战斗意志。用斯利姆的话来说。要想让英军守住一个阵地,“就象引诱只胆小的麻雀到你窗槛前栖息那样地困难”。

    当中国远征军主力在中路准备平满纳会战时,负责西线防务的英军却抵挡不住日军第33 师团的进攻。

    自4 月1日英军弃守普罗美之后,英军一与日军接触即行溃退,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