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元末的快乐青年-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听着下面七嘴八舌的议论,朱亭又点起一支烟(自己发明的,用纸

    包着烟丝,插在一个叫人特制的烟嘴上。)

    人才,人才,缺人才啊,听了半天还得自己想主意。

    朱亭又皱着眉头,盯着地图,脑中一片浆糊。自己也没打过仗啊……

    不过没关系,没吃过猪肉,也看过小猪跑步啊。朱亭又仔细回忆看过的电影,hold的住。

    不过蒙古铁骑的威力朱亭又还是猜的出来的,当年二三十万人就能吞并中原,自己这点子实力,无异于以卵击石么。况且还有五千人的正规步兵。但打是一定要打一场的,敌人一来撒腿就跑,对军民的士气影响多大?这也是不言而喻的。

    怎么打呢?

    脑中还是一团浆糊……

    朱亭又命令:“三连佯攻上饶城,元军的铁骑必定加快行军速度,一连,二连选一处,敌人援军的必经之地鹰嘴岩,打次伏击,务必全歼援军铁骑。警卫连做预备队。总指挥部设在鹰嘴岩,分头行动吧。”

    “是。”

    全体起立,整齐而又有力的声音,给了朱亭又一点信心。

    兄弟们都有模有样的,令他宽慰少许,输了就带着胡婷婷钻小树林,他已经想好了后路,有钱,有美女,进山里也照样快活。

    鹰嘴岩是一处狭长的山道,朱亭又的想法是到时蒙古铁骑来了,只要一连放下拒马桩子,铁链在,阻击住蒙古铁骑的前进道路,二连再用同样的方法不认蒙古铁骑后撤,然后预备队从山上扔下滚木,礌石,必定是一场大胜。计划的不错,心里满是得意,嘴角不自觉的挂了微笑,不过,计划永远不如变化快。

    战前的准备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朱亭又去附近山上的观音庙拜拜,朱亭又上辈子是信佛教的,这辈子也依然不改信仰,而且他成立的党也没有什么反对宗教信仰。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朱亭又在庙里拜菩萨的时候,攻打饶州城的战争开始了。。。。。。

    骄阳似火的日子,几个守军躲在树荫下打着瞌睡,没落的政府,没落的士兵。。。。。。

    打饶州比想象中的简单多了,元军怎么也想不到人民军敢来打县城,因此并没有实行戒严,县城任然可以自由的进出,胡老十连长亲自带了一个排的突击队员提起摸进了城。

    城门楼子,在内外夹攻下……

    城门很快的,就被拿下了。

    守城门的元军甚至都没有反应就被包围了,这伙元兵也是没有打过仗的。一看情况不对,马上全部跪在地上。

    胡老十派了一个班看守这帮俘虏,带着其他人继续向城里突击,一路无阻碍的就来到了府衙大门外。

    胡老十学着朱亭又的口气,“里面的人听着,赶快放下武器出来投降,否则全部杀光,一个不留!!!……”

    不一会,知府就带着剩余的两百多汉族元兵,和大大小小的官吏,衙役,出来接受招降。

    妈的,这也太简单了吧……

    胡老十舔舔嘴唇,心里想道。

    “把俘虏,兵器,钱财,各类物资,能搬走的统统搬回山寨,速度要快。”

    又喊了知府过来,知府吓得浑身直打哆嗦。

    胡老十一拍知府的肩膀,“哎,你立即写封书信,就说人民军已经在攻打饶州城,让元军的援军加快行军速度。”

    那肥胖知府点头如捣蒜,“是是是。”

    书信很快写好,还盖上了知府的大印。

    胡老十即刻差遣手下一个比较精明的通信兵骑马给元军的援军送去。

    胡老十又让三连的指导员胡十三带一个排押着物资和俘虏先回山寨,自己带了剩下的两个排,赶往鹰嘴岩。

    这边元军前来增援饶州的统帅,查查额。

    一接到饶州知府派人送来的书信,眯着眼看着送信的人。

    “既然打起来了,你是怎么过来的。”

    信使还是比较沉着的:“启禀大人,小人,是在弓箭手的掩护下冒死突围的,匪军没有马匹,因此侥幸将信送到大人的手里。”

    “恩,他们大概多少人马?”查查额眼睛睁大了点。

    信使:“一千左右吧。”

    查查额:“好,退下吧。”

    查查额对随行的几个百夫长,千夫长问道,“你们怎么看?”

    铁骑队长面目狰狞的挥舞着大若磐石的铁拳:“大人,区区千把匪军还不够我塞牙缝的。末将愿意率领铁骑先行一步,为全军打先锋。”

    查查额满意的点点头,“好,那你带着你的铁骑先去吧,记住务必要全歼匪军,如果让他们窜进山里,到时再想歼灭就不容易了。”

    铁骑队长:“是,将军。”

    铁骑队一转眼就将大队甩在后头。向着饶州方向飞驰而去。

    山坡上,山坡下,所有的人民军都进入了指定的作战地点,等着统帅部的号炮。

    远处尘烟滚滚……

    马蹄声隐约可闻……

    朱亭又的一颗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摸了摸自己的老二,似乎那里都因为流汗太多,黏在一起了。

    炎炎的夏日,没有一丝风的天空,整个世界都被烈日烤得一片煞白……

    大地就像被太阳光顾着的女人,尽情的挥洒着火热的情怀,在**的摇曳。

    这是他自己第一次亲历战争,而且还是作为一场战斗的总指挥。

    上辈子别说打仗了,打架也是难得碰上一回。电视里倒是经常看见,但电视和现实真正的战争毕竟不同,这是要死人的啊。

    铁骑队到了包围圈的口子上突然停了下来。

    朱亭又暗道:难道被发现了?

    铁骑队长,人虽然长得五大三粗的,但很有经验。

    铁骑队长闪烁着阴沉的目光,“此处山势险要,三百骑兵,分作三队过去。”

    突前的一百铁骑全部进入了伏击圈。

    “不对啊,大哥,情报是有三百铁骑,这才一百啊,怎么办?打不打?”胡老七虽然也是第一次打仗,但为人颇为冷静。

    朱亭又满脑门子的汗。

    声音略微的有些颤抖,“等等,再看看。”

    一百骑兵全部出了山谷,又一百骑兵进入了包围圈。

    这下朱亭又就清楚元兵的意图了。

    怎么办?脑子飞快的转着各种念头。

    不能在这个时候打,再等等。。。。。。。脑门子上汗如雨下。

    最后一百骑兵进入包围圈,铁骑队长也在这一波里。

    朱亭又猛的锤了下面前的泥土,学着李云龙的口气大喝一声,“放炮。”

    砰。

    打猎用的一个鸟铳响了,虽然没什么威力,但响声很大。

    整个山谷都是砰的一声的回声。

    受惊的战马发出京京的叫声,大部分铁骑勒着缰绳原地打转转。

    胡老四率领的一连迅速冲下山放上早已准备好的拒马,又放上沙包。切断了骑兵的退路。

    马十一率领的二连也迅速的冲下山,但他们只能防守一面的拒马,沙包。

    马十一还是按照原定计划对着山谷那面。

    山上滚木雷石疯狂的往山谷里扔。

    战斗全面打响了……

    骑兵队长本能的指挥着往回冲。

    人在混乱的时候总是会选择往回退。

    山上在扔滚木雷石,一连在射箭。

    骑兵队长所在的这队骑兵很快就全军覆没了。

    二连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过去的两百骑兵听到炮响,知道中了埋伏,但还是疯狂的向二连的阵地反扑回来。

    二连急忙跳到阵地靠山谷的这侧。

    蒙古铁骑的勇悍真的不是浪得虚名的。二连虽然躲在沙包临时搭起的阵地后,但还是被铁骑的弓箭压制的没法抬头,露头就要挨箭。骑兵一靠近就跳下马用马刀和二连展开肉搏。

    都是新兵蛋子的人民军那里是蒙古铁骑的对手,很快就死伤了大半,抵挡不住了。一伙人不管不顾的向山上跑。这二百铁骑在基本没伤亡的情况下就冲破了二连的防线,继续向一连的阵地冲锋。

    给我扔,扔死这帮狗娘养的。预备队去一连阵地。

    由于刚才已经丢过一轮滚木雷石。现在差不多还剩下一半。

    这二百骑兵又是有备而战,滚木雷石的威力明显没刚才的大了。全部丢完,也才杀死一半的骑兵,还剩差不多一百骑兵,疯了似的向一连阵地猛冲。

    一连,警卫连,一起合力还是难以支撑。费尽全力打退了一波进攻。

    两个连合起来还剩不到二百人了,而骑兵还有六七十人。

    这时,这时胡老十带着三连的两个排赶来了。

    朱亭又看了眼重伤的马十一,让胡老九接替马十一的连长职务。带着二连剩下的一百来人和三连的二百多人,又凑出四百人的队伍。

    一众人民军战士呼叫着:“冲啊,全体冲锋。人民万岁,人民万岁。”

    许多战士拿着菜刀,斧头,铁锤,这些非常规的武器,奋不顾身的抱着敌人在肉搏!用嘴咬着一个胳膊就不撒口,头被砍飞了,还是咬着敌人的胳膊,几个月的政治教育初见功效,洗脑的成果是每个人都舍生忘死,没有一个临阵退缩的。

    所有的人都像打了鸡血一样冲下山,冲向蒙古铁骑。

    一连和警卫连也冲出了战壕,所有人混战在一起。。。。。。。

    六七百人对六七十人任然打的时势均力敌,天昏地暗,难解难分。

    朱亭又紧张的看着山下的一切,把自己的三十人的贴身警卫也派出去了。

    此时除了阿弥陀佛……念个不停,别的什么也做不了。

    他不敢看下面发生的一切,觉得不看屏幕可能会增加防御力和攻击力,这是他打dota时候,经常干的事情。没声音了,朱亭又眯着眼,看下面。

    战斗终于结束了。

    寂静的战场上空,几只乌鸦来回盘桓,发出嘎嘎的刺耳的呼声,死神的呼声……

    虽然赢了,但是望着只剩下一百来人伤痕累累的队伍,朱亭又没法高兴。

    一将功成万骨枯。

    一将攻成万女舒服。

    朱亭又现在才体会到了此中的悲愤慷慨的情绪……

    但现在不是多愁善感的时候。

    朱亭又哽咽道:“赶快打扫战场。”

    没有时间悲伤。有时侯,悲伤,也会成为一种奢望。

    他自己都不知道,在这个绚丽的朝代,他将成为一位战争狂人。 

第三章 进饶州() 
等到所有人全部撤回山里的营寨。清点人数,只剩下不到三百人了,而且有一百人是重伤,一百人左右是轻伤。

    还有饶州城里带出来的四百俘虏。

    朱亭又让人将这一百多重伤员先安排在山下群众基础比较好的村子里修养。

    至于这帮俘虏,人民军刚和元军打了场生死大战。大家火气都很大,都要求杀了这帮家伙为死去的弟兄报仇。

    朱亭又制止了弟兄们激动的情绪,“元军弟兄们,我知道你们很多都是汉族兄弟。你们为啥要帮助蒙古人残杀自己的同胞?我们人民军的政策是优待俘虏。天下穷人都是一家人,我们人民军就是穷人的军队,是为穷苦老百姓打天下的队伍。你们如果有人想参加我们的军队,我们热烈欢迎,如果想回家我们也发给路费。”

    就这样,差不多有二百人就地参加了人民军,其余人都发了三钱银子,放他们回家。

    交代完这些事情,朱亭又带着这四百多人的队伍和一百二十匹战马继续向深山老林里迁移,防备查查额带人来围剿。

    这次的战斗震惊了查查额,自己的三百铁骑被干掉了,饶州府衙也被洗劫一空。

    这就使他不得不将这场剿匪进行到底了。否则一点战果没有回去不好交差啊。虽然可以贿赂,虚报战果,但毕竟需要做做样子。

    现在人民军全部撤进了深山老林,查查额召集部下开了几次会,都没商量出结果。

    循例,他将五千人分出四千,每一千人一队,进山搜索,搜了两个月,鬼影都没看到一个。其实,他也没有真心想打,人马少了他的官位就不稳了。

    玩了一阵子,想念家里的一百多个小妾。只好打道回府,向朝廷交差的时候,少不得夸大歼敌人数。说饶州境内的匪军基本全歼,少数残匪逃去无踪。把罪过全部都推到被人民军释放,又举家潜逃的知府身上。

    这两个月,人民军虽然每天在山里和元军绕圈圈。但是也没闲着。

    经过这次战斗洗礼的人民军虽然人数减少了,但是部队通过重新整编,实际的战斗力却增强了。

    一支部队如果没有参加过战争的老兵是永远不会成长的。

    一些轻伤员的伤完全好了,也有山下的重伤员陆续的归队。只是大部队都藏在山里,山外的进步团体遭到了元军极大的破坏。地主们又从新的获得了土地。和人民军过从甚密的老百姓也被抓了很多。

    朱亭又制定了后来人民军一直尊崇的十六字方针: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敌疲我扰,敌跑我打。尽量避免在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和敌人正面硬碰。

    查查额虽然撤走了,但是留下了上千人的正规军。这使得朱亭又的人民军,近期不能有大动作,以免激化和朝廷的矛盾。

    朱亭又于是决定将现有的部队一分为四。原先的三个连长各自带领一百人马,向赣西,赣东,和赣南开发新的根据地。朱亭又带领营部及警卫连继续留在饶州。

    这是个大胆的决定,因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部队一旦脱离了统帅部的直接指挥就会有两种可能,要么好,要么坏。好就是发展壮大。坏又可分为两方面,一是被敌人吃掉,又或者是背叛。

    千古不变的是人心,而最叵测的也是人心……

    朱亭又的胸怀还是比较宽广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嘛。而且朱亭又也已经想好对策,可以不定期的让下属部队的指挥官调动岗位。这样就可以避免有的人在一支队伍呆的时间久了,将部队看做是直接的私有财产。另外增加了一个人人都可以举报的机构,真真做到了民主。

    在军官们临行的前一晚,朱亭又举行了简单的宴会。

    朱亭又语重心长的举起酒杯,“弟兄们啊,真是舍不得你们离开,但是为了革命,短暂的分离也是必要的。我最不放心的不是你们是否能够开拓出新的根据地,壮大咱们的队伍。我是担心你们这一走,天高皇帝远的会不遵守纪律,我丑话说在前头,谁要是破坏了群众纪律,是要砍脑袋的。这点,各个连队的指导员一定要经常的给干部战士敲警钟,政治工作就是要不厌其烦。”

    “大哥,你就放心吧。兄弟们绝不给你丢人!!!”几个即将踏上征途的兄弟都坚定的说。

    朱亭又欣慰的点点头,“来兄弟们,今晚不醉不归。”

    人的感情就是很奇怪,尤其是男人们之间的感情,很纯洁。甚至比男女之间的感情还要纯洁。

    兄弟们的手紧紧的握在了一处。

    这就是信任……

    “为了表彰你们在这次战斗中的贡献,我决定。”

    朱亭又说话的时候顿一顿,手下立刻全体起立,各个都站的笔挺,这是朱亭又要求的,他自己对军官们的表现也很满意。

    “凡是这次参加了鹰嘴岩战斗的干部战士,都光荣的成为了人民党的正式党员。”

    兄弟们都是异常的激动,拼命的鼓掌,鼓掌鼓得头发都翘起来,每个人的脸上都透着兴奋的红光。虽然都还不是很清楚党的意义,但几个月的宣传影响,让他们觉得能够正式的入党是一件无上光荣的事情。

    这一顿酒饭大家喝的是百感交集,既有对未知前景的顾虑和美好的憧憬,又有分离的惆怅,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从小就在一块长大的一帮子弟兄还是难舍难分,仿佛有着说不完的话。

    次日,朱亭又亲自为三路将士送行,祝愿他们马到成功。每支队伍授予一面绘制着一颗大大的五角星的旗帜。这颗五角星,每个人的看法不同,朱亭又认为它代表党,军人认为它就是朱亭又的化身,老百姓认为这枚五角星代表的是人民军。

    望着将士们远去的身影,朱亭又百感交集,他们能很好的完成预期的目标吗……

    天知道,成大事靠自己,绝大部分也要靠旁人,靠靠运气。

    风云变幻的时代,每天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朱亭又自己也不知道。因为他对这段历史本来就没多少的记忆,而且对于一个重生的人来说,历史已经是注定要被改变的,不可能会按照原本的故事发展。不变的是人心,千古不变的往往只是人心……

    朱亭又看胡婷婷,越看越是从心底里喜爱。刚享受了云雨滋味的美人真是我见犹怜,朱亭又恨不得天天的和美人腻在一起才好。但大局为重啊,朱亭又对婷婷说想亲自去城里打探敌情。婷婷自然不愿意。哭的梨花带雨的,朱亭又也不忍让美人担心。

    就开始了漫长的摆事实讲道理的过程。

    男人只要将一件事往复杂里说,女人一听的晕头转向的,自然就会答应,这是朱亭又两辈子对付女人的精华了。

    床上的协商以朱亭又的胜利而告终。在床上,男人还是比较容易胜利的,毕竟,男人是出力的一方,惹得男人不高兴了,可就不让女人享受了。

    接下来,朱亭又将饶州人民军的所有事情都交给胡老七和李丰年管理。

    自己想进城熟悉熟悉环境。

    胡老七坚决不同意朱亭又离开军队。他的理由是朱亭又现在是全国通缉犯。太危险了。

    朱亭又有自己的理由,虽然现在自己名声在外,但真正认识自己的人只有军队里的少数上层军官而已。

    拧不过朱亭又,胡老七又提出让朱亭又多带贴身侍卫。朱亭又嫌人多惹眼。只同意带三个精明强干的。

    朱亭又想在在夜里偷偷的走,怀里美人死抱着不肯放手。

    朱亭又轻轻的抚摸着美人的青丝,在胡婷婷额头上深情的一吻。

    “婷婷,白天不是都说好了么?”

    “我还是舍不得你走。再说我们还没有正式的拜堂成亲呢。”胡婷婷语毕,呜呜的哭了起来。

    女人,麻烦。

    朱亭又皱皱眉。

    “我肯定是要娶你的,现在先派人将你送回家,到时选好日子,我八抬大轿迎娶你,现在我总不成把你娶上这破庙吧?”

    胡婷婷歪着头,想了一会,破涕为笑了。“那拉钩钩。”

    朱亭又看着美人,头一阵晕。

    勾着胡婷婷纤巧的手指,又蠢蠢欲动了。

    夜,无边的夜。

    独自一人的夜好还是两人在一起的夜好?……

    一人靠自己,两人,谁也睡不好……

    这不一定,最主要的是看当事人的心情是否愉悦,朱亭又此时高兴的要飞了……

    好像云端的一只飞鸟,不停的进进出出。

    朱亭又安排好人,明早送胡婷婷先回家之后,就踏上了进城的路。

    进了城朱亭又看每样事物都是那么的稀奇,和现代人的生活状态差不多,但又有所不同,具体要说哪儿不同,却又说不清楚。

    朱亭又先是进了家饶州城里颇为讲究的饶州锦绣楼吃饭。叫了一大桌子的菜。卫士侍奉在一旁站着。朱亭又为了不让人起疑,让他们坐下一道吃,三个警卫的头都摇的向拨浪鼓。朱亭又也不勉强,他知道古代的尊卑之分那可是相当的严格的。就让他们坐在另外一张桌子。

    在锦绣楼的顶楼包厢可以望见饶水,蜿蜒的乐安江千百年来都哺育着这里的人们。朱亭又突然觉得对故土的感情是那样的执着。

    不敢想念家乡,只因对它爱的深沉。

    正坐在雅座欣赏着浪漫景致,吃着美味佳肴的时候。酒楼老板慌慌张张的跑过来。

    “对不住了,客官,刚才新任知府吴大人派管家来吩咐,中午要在这里摆下家宴,这层要清场子,您看是否能通融通融,到楼下去。”

    三个警卫豁的一下就站了起来,朱亭又摆摆手,示意他们别作声。

    “没问题,老板,我们到楼下吃。”

    老板满脸堆笑道:“谢谢了您呐,这顿饭我请。”

    朱亭又很有风度的说,“小事一桩嘛,老板你太客气了。”

    朱亭又突然发现古代人和现代人的最大区别,礼数太多,不管这人有没有学问都是文绉绉的。

    到二楼也是一样的吃饭,朱亭又并没有因为此事影响心情。

    过了会儿,只听楼下高喊,“吴知府,吴大人到。”

    朱亭又抬眼望去,一个五十左右,长相富态的中年人穿着元朝的官

    服。带着十来个女眷上得楼来。

    官家美眷真说得上是仪态万千啊,朱亭又暗道,老小子怪会享受的。

    只见那吴姓知府拉着一个妙龄少女的手,“婉儿,这锦绣楼的红烧鲤鱼,那可是天下闻名啊,今天爹爹特意带你出来吃个新鲜的,喜不喜欢?”

    只见这小姐轻点头道,“谢谢爹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