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第三帝国-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曜与陈群庆、贾小六三人,在刘一与刘二的护卫之下,站在作坊凉棚下,正等待着。
“庄主,是否进食之后再来?”
陈群庆忍不住问了一句。
在他眼中,刘曜虽然是庄园之主,又是他认定的家主,权力与地位皆在他之上。
但是有一点却改变不了,那就是,刘曜毕竟是个还在长身体的青年人,即便再忙再累,饮食也不能含糊。
刘曜叹了口气,道:“吃不下,再等等,才一个时辰而已。”
这时,他瞥见贾小六身子发软,若不是靠着陈群庆,估计已经倒下了。
“陈掌柜,你安排小六下去休息吧,班通已派人轮流打探北城门动静,今夜应该没有什么大事。”
“多谢少主(庄主)体恤!”陈群庆与贾小六一起行礼道。
贾小六刚走,刘彪就大步的跑了过来。
“大兄,众雇农已妥善安抚,目前已从谷场散去,各自回归家中待命,就等你一声令下了!”
刘曜道:“很好,这件事你做得不错!”
刘彪憨笑:“都是大兄教的好!”
“禀庄主,木弩造出来了!”
刘彪话音刚落,张勇低沉的声音从作坊里传了出来。
“快快呈上!”刘彪急道。
陈群庆也连忙凑了上去,欲一睹张勇手中的木弩成品,只有刘曜十分淡定,站在原地不动。
“射程如何?”刘曜问道。
这时张靖也从作坊里走了出来,他接着刘曜的话道:“该有五六百步,还需测试一番。”
“那还等什么?”刘彪急道。
刘曜道:“景玉,这新式木弩就由你来测试!”
“多谢大兄!”
刘彪开心地从张勇手里接过木弩,兴奋异常的走到凉棚外面,借着棚子里油灯散发的微弱灯光,瞄准了附近田地里的一个草人。
只听“嗖”一声,下一刻,那个草人身上就多了一支箭。
“怕是有六百步不止!”陈群庆惊讶道。
刘曜点了点头,他对自己改良的木弩还是很有信心的,所担心是张家兄弟能不能做出来罢了。
“幸不辱命!”张家兄弟见新式木弩的成品射程很好,连忙向刘曜行礼道。
刘曜却没有夸奖他们俩,而是反问道:“今夜不眠不休,你们能造出来几张弩?”
张勇想也不想,随口道:“制造这新式木弩,所需材料都很普通,最为耗时的乃是配件的制造,组装却耗时不多,故而连夜制造,最多不超过三十张。”
刘曜没有评价,却是看向张靖道:“你有何见解?”
张靖想了想道:“庄主是希望能在数量上取胜,否则新式木弩再犀利,也抵不过反贼人多。”
见刘曜点头,他继续道:“庄主可将其他工匠全部召集,由我兄弟二人教会他们制造木弩的配件。我们把木弩的制造流程分解,让众工匠每人负责制造一种到两种配件,最后再一起组装!”
此刻,在刘曜的眼中,张靖就像发光的宝石,是难么耀眼!
“宗师风范啊!”刘曜内心感叹,嘴上道:“大善!正该如此!”
转过身,刘曜看向刘彪,道:“景玉,你去叫上程昱,通知所有雇农与匠人,让大家一刻钟之内全部到谷场集合。”
“张家兄弟,你二人暂且休息一下,等一会也去谷场。”
庄园之中居住的大都是匠人与雇农,程昱是负责农场事务的,刘彪与他负责此事,应该没问题。
“陈掌柜,你去通知班通兄弟二人,率领众镖师与家丁也去谷场集合。另外,去庄子外面把餐馆与商场的众多雇工也喊上,一起到谷场集合。”
自从商场开张,且餐馆整合之后,两个产业所雇佣的伙计已经数以千计。
因此,刘曜派人在金钟庄园边上又购了一块地用来建造房屋,于是一个新的村子就这样形成了。
陈群庆主要负责商场之事,也负责部分餐饮事务,对于动员和安抚商场及餐馆雇工也非难事。
一刻钟后。
谷场高台之上,刘曜如一鹤独立,面对着台下四千多人。
这些人由已经扩充到五十人的家丁队伍,和三百五十人的镖师队伍,还有一百三十多人的工匠队伍,以及农场、商场、餐馆的数千名雇农、雇工共同组成。
他们有老有少,有男有女,但总体以青壮为主。
“就在今早,有反贼千人,攻打北城门,射杀了县丞!”
刘曜此话一出,现场一片哗然。
“数个时辰前,反贼再次攻城,又射杀了县尉,射伤了太守!”
“跟反贼拼了!”
“干反贼他母的!”
“……”
人群顿时沸腾!
却如刘曜所料想的一样,大多数人第一反应是杀贼!
因为刘曜几乎没有听见有人喊“怎么办”、“逃命吧”之类的话。
由此可见,众人潜意识里并没有把“反贼千人”当回事,也自动把县丞与县尉的战死忽略掉了。
毕竟,眼下谷场集合了四千多人,至少从人数上就占了优势。
况且,他们自从加入刘曜麾下产业之后,基本可以说是衣食无忧,每个月还有稳定收入。
谁要破怀他们的利益,谁就是他们的敌人!
“既如此,除了老人和孩子,在场愿意杀贼的,一律留在原地不动,其他人可以回去休息了!”
“庄主,老农虽然不能杀敌,但可以摇旗呐喊助威!”一个老伯高呼道。
“庄主,小的也要摇旗呐喊,给大伙助威!”贾小六难忍心中热血,对着台上大喊道。
他刚刚仅休息了片刻,身体实际上仍很疲惫,但听了老伯的话,他感到胸中一股气直窜脑门,浑身似乎有了使不完的力量!
面对如此场景,刘曜一时豪情万丈,觉得自己开这个战斗动员大会开对了!
次日,天刚放亮。
当第一缕晨光刚刚散落在城门上,蓄势待发的洪保保立刻率领七百多人,再次向滇池县北城门发动了进攻!
“干他母的!攻破城门,整个滇池都是我们的!为首领报仇,跟我杀啊!”
洪保保把手中碗口粗的木棍甩给了身后的人,他以横扫千军之势,冲向城门。
他似乎被死去的常阿猛附了体,拥有了万夫不当之勇的战斗力,当奔跑到城墙下时,借助强大的冲刺力量,一跃而起,跳上了离他最近的云梯。
七百多人一起奔跑,产生了巨大的声响,以至于城墙上的守兵立刻发现了敌人!
有个守城县兵,反应仅仅慢了一点点,就被凶残阴狠的洪保保拉下了城墙,摔的不知死活。
“为首领报仇!干他母的!”
洪保保大喊着,为身边其他登上云梯的反贼壮胆。
“为首领报仇!干他母的!”
另一个反贼也攻上了城头,立即学洪保保那样大吼。
洪保保在大吼的同时,不忘从背后取下随身携带的短刀,扑向城头的守兵!
“不好了,城门破了!”
洪保保用刀砍倒一个守兵,并将对方推下城墙,然后面朝城内大喊大叫。
“快逃啊,城门破了!”
其他冲上城墙的反贼也跟着这般喊叫,让正在战斗的守兵士气暴跌!
城里那些旁观战斗的人,一个个见情况不妙,有人回屋紧关门板,有人回屋收拾行礼,还有两个家伙躲在门后,透过门缝继续偷看。
就在这时,县城主干道上出现了一队战兵。
“快看,太守府的护卫!”
“你怎么知道是太守府的?”
“看见那五名骑兵没?除了太守,谁养得起马?”
“有多少人?”
“肯定是一百人!”
“你不是不识数么,怎么知道?”
“益州郡谁人不知太守府养着一百名勇猛的护卫,那可是太守府私人部曲,听说一个能打五个!”
“咦?怎么又来一队人?”
第28章 刘县尉()
与此同时。
太守府。
“府君,别犹豫了,反贼势大,刚刚派去的一百名部曲护卫恐怕坚持不了多久。我等还是收拾东西,走水路逃吧!”
幕僚正劝张太守逃命。
张太守面对大堂,跪坐在首席,脸色铁青,一言不发。
他憋了半响,轻声问道:“刘孝廉还在滇池县城之中么?”
“刘孝廉?可是府君数月前举荐给朝廷的青年刘曜?”幕僚愣道。
张太守点头道:“就是他!”
“呃!”
幕僚突然感觉自己的脑仁有点疼!
他不明白张太守在这紧要关头问这个人干嘛,于是弓腰谦声问道:“府君唤他何事?”
张太守意味深长的道:“郭主簿你有所不知,据华医师所说,那刘曜师从南阳太守王畅,他从家乡高平县,辗转数地游历至此,却数月不归,所谓者何?”
“此外,其不惧滇池之彪悍民风,借陈姓商贾之手开设餐馆,修建庄园,更能令众多从外地流动来此的灾民归心,显然不是寻常之辈。”
“十几天前,有陈姓商贾开设了‘商场’与‘镖局’,短短数日便从城内与城外招募了上千雇工,而这些雇工之中距家远者,多数租房住在临近金钟庄园边上的村子里。”
“本府不信一个小小商人有如此能耐,定是那刘曜背后操控!”
“再者,在刘曜没来滇池之前,全县治下共有八乡,但千人规模的庄子却只有三个!”
“他来了之后,借陈姓商贾餐馆之便利,招收灾民,购地组建村落,短短三四个月的时间,便在城东南打造出了一个三四千人的村庄!”
“说是村庄,实则乃其私人之庄园!”
张太守气鼓鼓的道:“想我张建拼搏近二十年,方才坐上这益州郡太守之位,他十六七岁便有如今成就,未来不可估量啊!”
郭主簿偷偷看了一眼席位上的张建,看见了对方眼神之中的贪婪,与脸上写着的嫉妒!
于是他心中禁不住猜想,若不是张建忌惮刘曜的老师,估计早就动手了。
张建感觉自己有些失态,顿了顿,整理下衣裳,摆出一副十分威严的模样,对郭主簿道:“如今反贼攻城,县丞与县尉皆不幸战死,为保滇池之安危,本府急需征辟一名有实力的人担当县尉,组织乡勇抗敌杀贼!”
“本府观孝廉刘曜可堪此之任,你速速草拟一份征辟文书,派人传令给刘曜,让他赶紧组织乡勇保卫滇池,否则以违抗上官命令而犯上作乱论处!”
“府君,属下、属下有句话不知该说不该说?”郭主簿小心谨慎的问道。
张建道:“如此紧要关头,何必啰嗦,你说便是!”
郭主簿心中嘀咕道:“你既然知道现在紧要关头,还整什么征辟文书,赶紧逃命才是正理啊!”
“快说!”张建见对方没开口,急道。
郭主簿弓腰恭声道:“属下愚见,还望府君见谅!属下认为,如今正值祸乱之际,估计他早和城内那些大户一样走水路跑了!”
“况且,况且,况且——”
“况且什么?”
“况且,洪保保如今成了反贼首领,他与府君有旧恨,若他攻破城门,我等危矣!”
洪保保的名字成了压垮张建的最后一根稻草,他无奈的叹息道:“也罢,我张建好不容易才坐上郡太守之位,决不能死在益州!走水路!”
当张建决定逃离之时,忽然想到一件事,忙问道:“对了,你派人去请华医师来,让他跟我们共同离开。有他在身旁,若我等身体不适,也好有人诊治。”
郭主簿急切的道:“府君,还是别找华先生了,这外面乱哄哄,一时间怕是找也找不到!”
“哎——!”
张建一脸可惜的叹了口气。
忽然,他犹豫了一下,忙道:“你还是草拟一份征辟文书,派人去寻刘曜,同时派人去寻华医师。”
“至于本府,则带着你我的家眷先行一步。半个时辰后,我们在南城门外大湖边汇合。”
此时此刻,郭主簿的内心是拒绝的,但一想到他的家眷也会跟着张建逃去湖边,他便放弃了阳奉阴违的打算,老老实实去执行命令了。
半个时辰后。
当张建带着家眷站在船上,左顾右盼仍然不见郭主簿踪迹,正打算逃命时,耳边忽然听到一个声音。
他问身边的妻子道:“你说什么?”
“什么?”他的妻子一脸懵逼。
他又问身后的儿子道:“你听见了什么?”
“回父亲大人,孩儿并没听见什么声响。”他的儿子道。
张建摇头道:“不对,肯定有人在喊。你,再听听!”
他的妻儿带着焦急的心态,无奈的侧耳细听。
“反贼……投降了……”
“反贼……投降了……”
“反贼投降了!?”船上的众人异口同声道。
张建指着自己的右脸颊,对妻子道:“你掐我一下。”
他的妻子果真掐了一下。
“疼!”他叽咕道:“原来不是做梦!”
一刻钟后,两辆牛车一前一后赶到了湖边。
郭主簿跳下牛车,弓腰行礼道:“启禀府君,反贼投降了!”
张建苍白的脸瞬间变的红扑扑的,整个人又充满了神气,问幕僚道:“你且细细说来,反贼为何投降?”
郭主簿吞了口唾沫,道:“刘县尉率领乡勇杀的反贼屁滚尿流,反贼眼看要败,索性就投降了。”
张建不满的道:“刘县尉?!”
郭主簿立刻改口道:“多亏府君慧眼识珠,征辟刘曜任县尉,从而击败反贼,守住滇池!府君英明,属下佩服万分!”
“本府的一百部曲护卫何在?”张建想起了他的私人武装道。
郭主簿尴尬的垂下头,低声道:“不敢欺瞒府君,此事属下的确不知,需派人去打听消息,方可确认。”
“那你还等什么,还不快去?!”
张建忽然抬脚踹向郭主簿,后者屁股挨了一脚,忍着痛跑了。
他说着话,不管牛车上的灰尘,也不顾自己目瞪口呆的妻儿家眷,麻溜地登上牛车,然后对车夫道:“速速回城,本府要召见刘县尉!”
第29章 降贼庆功宴()
东汉乃西汉的延续,故其朝廷各种制度也与西汉基本类似。
行政划分上,由高至低分为州刺史部、郡(郡国)、县三级。
其中一郡之主官为太守,秩二千石。
唯一例外的是河南郡,因乃是京师帝都所在,所以其河南太守称河南尹,位比九卿,秩中二千石。
其余内地诸郡各置丞一人,位次太守,秩六百石,负责民政事务。
至于设置在边境地区的边郡,由于其位置特殊,另置长史或都尉一人,秩六百石,负责军政事务;长史或都尉之下设司马一人,负责具体军事指挥。
由于内地郡不设郡都尉,故而太守领兵,统摄军事。
边郡置都尉或长史外,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属国都尉领军并辖县,地位略与内地较小的郡相仿罢了。
比如汉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置西河属国都尉、上郡属国都尉;永和十五年(公元105年)置辽东西部都尉;汉安帝置右扶风都尉、京兆虎牙都尉等。
说到地方上一郡太守的权力,就绕不开两汉时期的幕府制度。
所谓“幕府制度”,即中国古代权臣、戎帅、疆吏、牧守引荐亲信士人以入府署参与行事决策的制度。
“幕府”原指古代将军的府署,因军队出征,使用帐幕,故称,亦指运筹帷幕之大将;后世将地方军政大吏的府署称作幕府。
幕府中的僚属称幕僚,故幕府制度也称幕僚制度,幕僚同编入正规官制的官吏有明显的区别。
幕府制度主要功能为置备顾问、咨议谋划、参与决策、掌握机要、典属文书,乃至迎接宾客、经办庶务或代主巡行出使等,其中尤以参议决策和掌握机要为重。
幕府制度上可溯到夏、商的家臣,西周的命士,战国的养士。真正意义上的幕府制度,形成于秦汉,成熟于魏晋。
秦汉是封建官制体系草创时期,分工不细,机制不完备,各级长官难以单独完成朝廷赋予的职守。
于是,三公郡守开府自辟椽属、令史以为辅佐差使,就成为一种制度而保存下来。
这些属官,初为官内编制,但在实践中逐渐与正规职官有别,尤其在地方上更为明显。
西汉州刺史为朝廷派出巡察郡国的官员,不能像郡守那样设置开府。但一个刺史统数郡国,照顾不过来,遂“皆有从事史假佐“《后汉书·百官志》,人员大多由刺史自己招聘。
东汉时,刺史正式成为州级行政长官,更有了“皆自辟除”僚属的权力,幕僚机构随之膨胀。
由于东汉的郡太守、长史、郡丞、县令、县长、县丞、县尉皆由中央任免,故而郡太守等地方主官,皆可根据自身职务需要征辟和任免自己的属官。
比如说益州郡太守张建,总管全郡行政、财赋、刑狱、军队,集一郡军政大权于一身!
其佐官丞、尉、长史由朝廷任命,属吏功曹、主簿等皆可自行辟任。
其属吏与太守形同君臣,属吏每称郡府为“本朝”、“郡朝”、“府朝”或尊称“府君”、“郡公”。
太守除了不能直接认命郡治下各县之县令、长、丞、尉之外,其他大部分太守属官的任免全由他一言而决!
通常,一郡太守可以征辟的属官有长史、主簿、主记、记室等。
其中,长史在地方上位同郡丞,在幕府中为公府最高佐官。
主簿在地方上是太守助手,以典领文书,办理事务,在幕府中是重要幕僚,参与机要,总理府事。
益州郡太守张建没有征辟长史,手下郭主簿便成了他名副其实的最高佐官。
然而,由于东汉中后期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力日益减弱,各个位临边境的内地郡太守,往往能够直接任免郡治所之县尉、县丞,甚至任免其佐官丞、尉、长史也仅仅只需要向朝廷报备!
比如说益州郡位于西南,靠近边境,又因山多林众,夷汉混居,且远离中枢,因此张建对其佐官、属吏皆有任免权!
但是,也正因为当地形势复杂,张建并没有足够的钱粮去养活足够多的部曲和郡县兵,对全郡的控制力并不算多强,自然也做不成土皇帝。
十月初十,戌时。
秋夜,细雨绵绵,凉风习习。
金钟庄园。
宽敞的议事厅被临时改造成了餐厅。
刘曜麾下各大产业的负责人、中层管理者皆汇聚一堂,按主次分坐两排,共同庆贺今天的抗敌胜利与祝贺刘曜成为县尉!
“吾等恭贺庄主!”
刘彪、陈群庆、华佗、程昱、班通、班恭率先站起来,其余在场众人也尾随其后,皆端起酒杯,向刘曜表示祝贺。
刘曜也随之起立,端着酒樽,豪气干云道:“饮胜!”
“饮胜!”众人共同举杯道。
现场诸人之中,只有士人刘曜、刘彪身穿爵弁(bian)服,其他人皆着深色却不失庄重之褐服。
所谓弁服,乃是中国古代华夏服饰之一,仅次于冕服的一种服饰,是华夏族士人助君祭及亲迎礼贺等时所着之服,同时也做士冠礼三加之礼冠,为士之最高礼服。
弁的形制上锐小,下广大,一若人之两手做相合状,象形字即似之。
弁与冠自天子至于士都得戴之,到周代,冕与弁遂分其尊卑,即冕尊而弁次之。
刘曜与刘彪所戴的爵弁服就是士人所用的一种!
爵弁服比冕服次一级,形制如冕,但没有前低之势,而且无旒。其色如雀头,赤而微黑;其形广八寸,长一尺六寸,前小后大,用极细的葛布或丝帛做成。
这里说的长与宽指的是爵弁顶上的板状物的长宽。
简单来说,爵弁服乃是黑色上衣配红色下裳,即所谓的玄衣纁(xun)裳,较之普通冕服,仅无章采文饰。
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故称夏!
华夏族之服饰,历史悠久,别具一格,乃是文明与礼仪的体现!
“此番能够击败反贼,除了有犀利的新式木弩助攻之外,还多亏了诸君的勇猛奋斗与协力作战!诸君,饮胜!”
刘曜回敬了众人一杯。
直到现在,他的右臂仍在微微的颤抖,他双目之中的血丝仍未散尽,他的脸上仍泛着红色,他的双腿仍有点哆嗦。
而他身上这一切的异常表现,皆是由于第一次杀人、第一次上战场的缘故!
所幸刘曜在见到遍地的残肢死尸时,忍住了没吐出来,不仅用弩射杀了三个反贼,并且在近战时凭借熟练的剑术和两倍于同龄人的力量,又斩杀了两个反贼!
如此战绩,实在令众人佩服万分!
就连刘曜自己也非常惊讶,他只是觉得多亏了平时的坚持训练。
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因穿越之初吸收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