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战国霸天下-第1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根本上让赵国强大起来,虽然不寄希望于他人,但听听他人所献之策也许会有奇效也不一定。
心无疑虑,赵雍口直心快的说道:“方下,先生可以说说如何强赵国以弱秦国?”
“吞中山国,去赵国隐患以固国;北伐林胡、娄烦,取地千里,亦可藉此机会拿北疆狼族当赵国新军骑兵军团的磨刀石,秦国已拔宜阳,目下正猛攻韩国武隧要塞,如此一来,秦国再无崤山之危,中原再也难以对秦国腹地构成威胁。但赵国若是灭林胡、娄烦而夺取九原之地便可对秦国形成泰山压顶之势,九原之地南下秦国可直达秦境腹地,可谓一片坦途。”
“届时,配合骑兵可日行数百里乃至千里的机动部队,大军便会如义渠人那般肆无忌惮的在秦国后院奔袭。赵王定然知晓每当秦国面临山东诸国发兵压境之时,秦国总会献大礼安抚北境的义渠人以防止其趁机滋扰守备空虚的秦国北境,而今义渠国已经被灭,如若大军换上卫国和赵国的铁骑军团南下秦国北境会有如何局面?”
说道这里,赵雍面色终于开始了变换,而苏代炯炯有神的凝视着赵王继续道:“秦国一旦敢造次,那么三晋之卫国与赵国合力,一路卫赵两国骑兵自九原南下,一路两国步卒战阵发兵迫境,再临函谷,孤立无援的秦国必陷入腹背受敌之境,且不说弱秦,灭秦亦未尝不可!”
殿内只闻苏代铿锵有力的声音,就连肥义老相国也瞪大了眼睛,而赵雍更是当场从王座上应声而起,片刻,赵雍大声的说道:“来人,取地图!”
不一会儿,几个宫中侍从扛来一个硕大的锦帛地图在殿中铺开,赵雍当场踏在了地图之上,一双迸发精光的眼目顷刻间就锁定在了赵国西北境的一带,这片地区正是黄河“几”字形的最上方流域,那便是九原之地,目下是林胡、娄烦两个游牧名族占领之地。
赵雍从黄河“几”字形的正上方由上而下的扫视,最终看到了秦国的疆域……
大军南下果然是一片坦途,若是在扶持一下义渠人复国……
“哈哈哈……”赵雍看着地图,竟是毫不掩饰的纵声长笑了,片刻之后他当即转身看向了苏代:“寡人欲拜先生为相,留在赵国助我,如何?”
显然,赵雍在这一刻已经彻底认同与卫国的这个协议,但也没有被冲昏头脑,而选择拜苏代为相不过是名义上的,实际上也是要把苏代留在赵国,一来可以作为人质,二来也能请苏代这个卫国之臣在此期间为赵国出谋划策,暂时在赵国效力为他赵雍所用。
“臣,拜见王上!”苏代毫不犹豫的面朝赵雍行以大礼。
……
第76章:临二周、窥神器()
——
秦都,咸阳宫。
话说秦攻韩国宜阳苦苦鏖战两年有余,终于拔掉了秦国东出中原天下的最后一个锁秦阻碍,甘茂最终不负秦王重托为秦国打通了三川要道。
秦军在宜阳大捷的消息传入咸阳宫之后,兴奋的秦武王便要迫不及待的亲自驾临东都洛邑。
昔日楚王只是问鼎中原,而今秦武王嬴荡更是豪迈万丈,此番亲临洛邑周王城更是扬言要取了九鼎神器,而非楚王那般问一问。
这一日,秦武王已经在咸阳城布置好了一切,秦国的王离开王城绝非小事,秦武王虽然好大喜功但也知晓分寸,咸阳城内命令秦国年轻一代闪耀升起的将星魏冉镇守咸阳,另一方则是命秦国老将当今秦国右丞相樗里疾镇守蓝田大营。
如此布置倒也知晓平衡之理,而秦武王则是要亲往周王城洛邑,完成他窥九鼎神器的愿望。
奉命镇守蓝田大营的樗里疾本不知道秦武王何意,但王命在身只能遵从诏命,当得知秦武王要亲自前往东都洛邑的时候,樗里疾火急火燎的从蓝田大营赶回到了咸阳,回来之际正好是秦武王要出行之日。
“禀报王上,右丞相求见!”咸阳宫内,一个侍从低首入御前秉承。
“王叔?他怎么从蓝田回咸阳了?”秦武王拧着眉头自言自语,本来心情澎湃但听到这个消息后顿时热情骤减,樗里疾自打秦武王继位以来就与新君政见分歧不断,这还是要从张仪被嬴荡赶出秦国开始。
虽然总与新君发生政见分歧这些矛盾,但只要秦武王执意要做都会恪守尽职的执行,秦武王虽然生性好武,对樗里疾频频反对的意见很不喜,却也知道非常需要倚仗这个王叔的。
“快请王叔进来!”秦武王道。
“臣拜见王上!”樗里疾进来见到秦武王便拱手礼道,嬴荡顿时随和的笑道:“王叔不必在私下行君臣之礼,对了,王叔此来有何要事?”
话是这么说,但秦武王的心里基本猜到了樗里疾的来意,无非就是不知道从哪里得知他要去中原的消息,果不其然,樗里疾直截了当的说道:“臣恳请王上还是坐镇咸阳为好,不要去周王城。”
“寡人就知道王叔从蓝田赶回咸阳就是为了阻止我去周王城。”秦武王面挂笑容的说道,而樗里疾确是一副凝重之色始终不减。
秦武王见其未语,便又说道:“两年前,寡人伐韩国以拔宜阳,王叔便竭力劝阻,生怕秦国因此遭来列国群起攻之,尤其卫国,结果如何?竟是无一国敢出兵援助韩国,再说旬日不久我大秦锐士再破韩国武隧要塞,三晋卫、赵两国非但没有如王叔预言那般出兵援助韩国,反而相互结铁盟冷眼旁观。当真好笑的是,卫王竟是匪夷所思的把长平关隘拱手送给赵国,据说卫军已经陆续撤出长平而赵军已然进驻,哈哈,此举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当今卫国之主绝非等闲之辈,此事臣也知晓一二,卫国赵国近来的举动臣也知晓一二,卫王甘愿将长平关隘献出,而赵王亦允诺卫国驰道、直道疏通致邯郸,从此朝歌、邯郸两城南北之间皆互不设防,等同卫国赵国互不设防。”樗里疾无比郑重的说道:“这正是臣担忧之处,而今卫国与赵国虽仍旧两国,且各自为政,却因此等同一国,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卫王此举等于放弃了韩国而得到赵国铁盟,此等不战而屈他人之兵之策……卫王和赵王皆有此雄略、魄力,此两国绝非韩国之流可以比肩,王上万万不可大意啊!”
樗里疾到底是一代秦国国之支柱,出将入相皆可,更比秦武王看的透彻,深知秦国目下苦战久矣,这种关头即便与卫国角力也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遑论而今卫国赵国抱团取暖,秦国若是执意东出怕是要撞得头破血流,偏偏摊上了个好战的秦武王,真的不是秦国之福啊,樗里疾不禁心怀先王再是的清醒,那时的秦国何其耀眼,再看眼下的秦王,樗里疾也由衷感觉,自己看不透秦国的未来会怎样。
樗里疾的警告在秦武王这里却不以为意,他嘿然笑道:“王叔多虑了,秦为天下首强,正因如此三晋之流才有此举动,不过王叔有一点倒是说对了,卫王、赵王懂得抱团取暖,这点比韩王聪明多了,然而抱团又能如何?再我秦剑兵锋之下只有一种结果……”
樗里疾仍旧不甘心的劝阻道:“还请王上慎重行事,万不可图表面虚名,王上要去周王城把九鼎神器从周天子手里夺走,等同于告诉天下人秦国要挟天子以令诸侯,届时天下列国皆会背离秦国,我大秦必会陷入失道寡助的危险局面。”
年轻的秦武王再也没了耐性,当即罢手道:“王叔不要说了,吾意已决,我大秦安危不系于外人,但凭秦剑、凭的是我大秦锐士!”
说完,戎装一身的秦武王便与王叔擦肩而过,留下来樗里疾在宫殿内独自发愣。
半个时辰后,秦武王亲率一万秦军护卫浩浩荡荡的开拨出咸阳城,一路东出函谷,直奔刚刚不久被攻下来的宜阳城,而此地目下坐镇的便是甘茂,已然率领五万秦军于此静候秦武王驾临。
秦武王离开咸阳城一路浩浩荡荡,跟本瞒不过天下人的眼睛,而他本就没有打算要隐瞒。
消息很快就被各国的耳目探子们迅速传到列国王侯诸君的耳朵里,秦王驾临周王城的消息像是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播到列国,一时间,秦王东出的消息让天下为之震动。
……
卫都城,朝歌。
“秦国此举简直无法无天!”
“秦王意欲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心,昭然若揭!”
“真是岂有此理!”
盘龙殿前,朝堂上此刻是一片嘈杂的议论声,就在刚刚不久,一个斥候送来了秦国最新消息后退下去了,传来的消息赫然便是当今秦王已经离开咸阳城,并抵达了宜阳与甘茂的五万大军汇合,之后便一同浩浩荡荡的率领大军驾临东都洛邑。
盘龙殿的王座之上,卫峥确是一语不发,义愤填膺的群臣也发现了国君的异样表情,就连陈珍等人也倍感好奇,因为他们看到卫峥在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先是默不作声,随之情不自禁的露出了笑容,接着毫不掩饰的把笑意挂在了脸上,最后更是纵声长笑而响彻大殿。
王上肆无忌惮的笑声很快就让嘈杂的大殿安静了下来,群面面相觑,不知所以然,过了一会儿,一个臣子出列拱手说道:“王上,臣斗胆敢问王上因何笑的如此酣畅淋漓?”
卫峥看向了那位臣子,终于收敛了笑声,群臣便听到王上言:“自然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啊,你问我因何而笑?寡人便告诉诸位,五年之内卫国必无秦国之患了,哈哈……”
(Ps:反正节操碎了一地,懒得捡起来,没错,是这么言而无信,去TM的JJ,切了便是,别问为什么,本宫也不知道。)
第77章:这便是天下!()
国君在大殿之上酣畅而笑是因为五年之内卫国无秦之患吗?那么根据何在?这是卫国群臣心里的疑问。
“王上此言,何以见得?”右丞相居辛好奇的问道。王座之上,卫峥看向了文臣序列,道:“太史,周携苍生吊民伐罪取商而代之,定鼎天下之初,可否有一占星师给大周王朝占卜一卦之事?”
“确有此事。”太史出列秉承道:“相传周立之初,太公望命占卜师为大周国运占卜一卦,周立八百年!”
“八百年……”卫峥喃喃自语,“也就是说仍有五六十余载,岁月如斑驳铜镜经年啊,周失其鹿而天下共逐之,方今天下虽群雄并起,大周王朝却也没到气数已尽的地步。呵呵……秦王逆天行事,天不佑之,必遭天谴,一切皆为命数,自有定数,秦王危矣,秦国要内乱了,哈哈……”
“王上的意思是,秦王驾临东都洛邑凶多吉少?”陈珍说道。
“等着看好戏吧!”卫峥并没有回答,而是如此说道。
总不能告诉你们我是可以预知未来的吧?他秦武王嬴荡要去作死举龙文赤鼎?要让你们相信我的话,那就只有搬出太公望占星术来了。
不过说来也很神奇,周王朝定鼎天下之后确实有人为大周国运占卜一卦,得出的结果便是周立八百年,而周王朝也的确延续了八百年的时间。
这也让后来的列朝列代都为国运占卜,使得后来取而代之者无论如何也要让前朝吊着一口气把命续满才会正式取代前朝,或许就是因为秦武王举鼎绝膑而亡之事让古人坚信天命所归,不敢僭越。
不过卫峥也不大敢有十足的把握这秦武王会不会如历史那般在东都举鼎绝膑而亡,所以才有了与赵国的结盟,以便做好双重保险。
秦武王若是死在了洛阳城,年轻的嬴荡至今尚无子嗣,秦国必然内乱,对于卫国来说这是无比珍贵的喘息之机。卫峥表面上在群臣眼里始终是一副运筹帷幄的姿势,但只有他自己明白自阳山大战而与秦国交恶后,卫国处于怎样凶险的地位。
同时面对秦国的记恨、齐国的忌惮,一个在西边、一个在东面,卫国夹在中间,其中凶险非常人难以承受。
而卫峥非但要独自扛下所有的压力,还要在群臣面前保持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而今秦国眼看就要发生内乱,这才难以忍住心中的振奋而于朝堂之上酣畅大笑。
……
话说秦武王亲率数万秦军锐士,甘茂并行护驾,大军从宜阳拔营一路浩浩荡荡开赴东都周王城。
至于老巢早已布置妥当,嬴荡的谥号是一个“武”字,足以见得并非昏主,离开老巢的时候秦国的兵力被他一分为二,一路由其王叔樗里疾坐镇蓝田,以防备楚国,另一路则是镇守咸阳城,以防备北疆狼族,此外这股部队由魏冉和季君嬴壮分而统之,咸阳老巢内的军队被他一分为二,整个秦国的军队也被他一分为二,从而相互制衡。
老巢布置的妥当,这一路上自然走的放心,秦武王可谓意气风发。
在大军开往东都之际,竟是任何势力都未出面干预,远的楚国、齐国、燕国都没有反应,近的三晋卫国、赵国更是无动于衷,韩国就更不用说了,而今韩王匍匐在新郑战战兢兢。
秦武王君临天下之势,各路诸侯竟是无一人敢发兵勤王,这更加让嬴荡坚信山东六国惧秦已经到了深入骨髓的地步。
而今东都洛邑已经不再有往昔的辉煌,这座王城里里外外都散发着沧桑之息,尽管已经破败,却也无法掩盖他的君临气象,只因这是天下共主周天子的卧榻之侧,天子脚下,洛阳城就散溢着尊贵而庄重的气息。
这一日,随着一支黑甲铁军浩浩荡荡的兵临洛阳城下,洛阳城的老百姓纷纷闭户不出,而王城守将自然知道来者不但是大秦军队,随行的还有大秦国君一同驾临王城。
这支军队是清一色的黑色甲胄,不像寻常的秦军带着各种颜色的服饰。秦国尚黑色,作为秦武王的护卫大军,清一色的甲胄更是让大秦锐士锋芒毕露。
这次秦武王名义上是亲自来周王城朝贡周天子,但这君临姿态分明就是来者不善。
周天子再也没有了往昔的威仪,在七雄眼里不过是个吉祥物而已,鸟不鸟他还得看心情。而今数万秦军兵临城下,周王城的守将哪里敢抵抗,周天子也根本没有打算想要拒之城门外。
就这样,秦军畅通无阻的开拨进了周王城。
从城门入口到王宫,秦军并排成双行。秦国号声顷刻间响彻整个洛阳城,王城里的国人都能听见。
天子驾六,诸侯驾五。此时,一辆奢华的五驹王车缓缓走向王宫殿前而去,侧面是以甘茂为首,王龁、乌获、任鄙两个副将尾随。
王车在王宫门前停下了。
“大秦万年!我王万年!”
“大秦万年!我王万年!”
“大秦万年!我王万年!”
秦武王走下奢华的青铜王车的一刻,秦军顿时奋勇高呼,声音回荡在整个洛阳城。
周王城的宫殿巍峨耸立在洛阳城内,层峦叠嶂的宫殿楼宇如高山耸立,预示着它往昔的金碧辉煌,而今却是笼罩着空谷寂静的幽暗气息。
秦武王的到来打破了这种氛围,得入空旷的王宫正殿广场,步入眼帘的是一片荒凉破败的景象,青砖缝隙里漫溢出了碧绿的荒草。
当首次看到这正殿广场上矗立着的九鼎神器。秦武王停下了步伐,站在原地仔细的端详着九鼎,忽然情不自禁的脱口而出:“这便是……天下!”
就在这时,秦武王及其甘茂等人立刻被正殿廷前的一幕吸引目光投去,便见一群周室王臣拥簇着一个少年天子走出大殿,天子身边的老朽之人微微向前跨步并带着苍老之音高声而宣诵:“天子驾临!”
末了,这位老朽王臣退至一侧,少年天子头戴平顶珠帘玉冠,秦武王一看便知道这就是继位不久的周王了,也就是历史上的周赧王,周王的亡国之君。
秦武王旋即直视着年轻的周赧王,随意一拱手:“周天子在上,嬴荡见过天子!”
……
第78章:王朝兴衰皆显于此()
——
嬴荡如此随意,在繁琐的《周礼》当中这是僭越至极,秦武王名义上是来东都朝贡天子,实际上这么无礼至极,无疑是来扫周天子颜面的。
一干周室王臣面对秦武王如此姿态竟是敢怒不敢言,年轻的周赧王却不以为意,拱手而笑道:“免礼。秦王莅临东都,让洛邑蓬荜生辉,本王不甚荣幸。当年西戎来犯,列国诸侯无一人勤王,唯独秦人毅然发兵秦王,力助先王东迁洛邑,秦国功不可没,周秦更是情如手足,如今秦王远道而来,本王自当亲自设宴为秦王接风洗尘,秦王请入大殿!”
秦武王见这少年周天子如此姿态,不由得对其高看了三分,便再次拱手而道:“嬴荡不请自来,天子请勿怪罪啊。”
说完,秦武王却仍旧一动不动,之前高诵的老朽之人便是周赧王的老师,见此情况未避免天子难堪,顿时抢先一步代天子而道:“老臣为秦王引,恭请秦王入殿。”
秦武王这才挪动步伐,甘茂等秦将领也纷纷尾随在后,秦武王一步步走上台阶,不等周天子和一众周室王臣而率先直入殿内,这一幕看得周室王臣愤愤不平却又不敢言多,年少的周赧王看到秦王如此姿态只能一脸无言苦笑,此情此景,天下目无大周天子、王朝兴衰彰显的淋漓尽致。
进入大殿的秦武王毫不含糊的坐在了主案,而甘茂等秦将领也在秦王座下后紧随其后入座,这个时候周赧王和周室王臣们才刚刚入殿,对此,周赧王平静的来到另一席主案便席垫而坐。
双双坐定,秦武王于周赧王同坐面南主案,名义上周天子乃天下共主,秦武王要向天子俯首称臣,可这般座序确是等同与天子平起平坐。
而秦国丞相甘茂和周赧王的老师则是分别陪坐于两侧,其余周室王臣与秦的文臣武将们则按照爵位等级分坐在两侧。
虽说此刻是为恭迎秦王设宴洗尘,但大殿之内却没有一丝迎宾喜气,周室群臣也无可奈何,时也势也,命也运也,为之奈何啊。
不过,既然是接风设宴,规矩还是不能坏,这时,周室的司礼大臣进而大声高宣:“为秦王奏,起乐!!!”
随着宫中乐师敲打编钟,悠扬高雅的乐声顿时响彻大殿,年轻的周赧王旋即举起青铜樽爵:“秦王,诸卿同干此樽,为秦王接风。”
接着,周室群臣恪守《周礼》制度面朝秦武王高颂:“恭祝秦王,再建不世奇功!”
这时,甘茂等一众秦国文武陡声高呼:“我王万年,大秦万年!”
话音一起,周室群臣一片惊愕,众人面面相觑,高举的青铜樽爵定格了,不知如何是好,而秦武王哈哈大笑的单手持樽爵环顾四周:“我老秦人是乡野粗民,没有中原诸多规矩,干了便是,哈哈!”
说完,嬴荡便独自一饮而尽,秦国将领和大臣们也也纷纷酒灌咽喉,顿时人人手中的青铜樽爵空空荡荡的滴酒不剩。与秦人截然不同的是,周赧王和周室王臣们则是拂袖慢慢饮尽,位列两排的人显得格外不协调。
这时,酒灌咽喉的秦武王确是毫不客气的说道:“这天子之酒,本王怎么觉得索然无味?洛邑的周天子当真如此不堪了吗?”
大殿之内响彻着秦武王的声音,这等侮辱简直是……但周室群臣除了忍着也只能忍着。
周赧王的老师连忙拱手,带着赔罪语气说道:“秦王有所不知,周室素无土地国民之治权,至今百余年来列国诸侯皆断绝朝贡,王室赋税尚且难以支撑,万不是有意怠慢秦王。”
席垫而坐的周赧王不禁环顾周室王臣们,皆衣衫褴褛,此情此景不禁苦笑的一声长叹,似是水目盈眶。
秦武王一脸嫌弃的看着案上的酒肉,忽然拍案高悬:“来人,把寡人朝贡天子之物统统搬上来!”
话音一路,王龁便从案前豁然起身走出了大殿,没等多久便见王龁带着一队秦军甲士再入大殿,甲士们搬来了几十个黑色的酒坛子,接着又一队甲士捧着散发浓郁肉香味的盘子入殿,都是美酒美肉。
秦王看向了年轻的周赧王,笑意浓浓的说道:“这些都是西岐的特色风味,本王请天子品尝!”
“多谢秦王美意……”话音一落,始终平静如一的周赧王心身一颤,言语吐露间,周天子竟是忍不住而怅然泪落,周室群臣无不面色涨红,所有人都羞愧的低首不语。
秦武王此举再也让周赧王无从淡定,西岐是大周王朝的龙兴之地,是周人心中的圣地,当年西戎犯境,周幽王惨死异族之手,周平王为感念秦襄公举族倾兵以勤王东迁洛邑,将陇西包括周的龙兴祖地都分封给了秦人。
沧海桑田,物是人非,而今秦国称群雄之首,而大周王朝已然淹淹一息,此情此景可谓睹物思情,又如何不让聪慧坚毅的周赧王感慨悲嘘?
秦武王见此情景,心下竟是少有的流露出了同情,不由拱手而道:“是本王之过,还望天子恕罪。”
周赧王勉强干笑,止住了泪目,道:“秦王如此盛情,何罪之有?既有美味,便放开了吃!”
秦武王见状朗声大笑:“不愧是天子,本王钦佩,来呀,吃!”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