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战国霸天下-第1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十九个月以来,王龁也收到了咸阳魏冉传来的信报,也知道三晋意图用水攻之法破宜阳城,可即便知道了又能如何?秦国只给了他王龁三万秦军,据守宜阳城能够万夫莫开,缩在城内魏缭的三十万联军不敢消耗在这里,所以奈他不何。
可王龁也对三晋开渠引流同样也无可奈何,魏缭巴不得他出城迎击,王龁自然不会傻到用三万秦军与魏缭三十万联军战于野,那等于是自寻死路,也就只能龟缩城内眼巴巴的看着三晋开山通渠。
另一边,乘势追击的乐毅当即下令道:“传令下去,直扑绳池。”副将顿时疑惑道:“将军,为何要北上绳池?我军要追击的王龁残部不是要西进崤塞吗?”
策马飞驰前行的乐毅长笑一声,道:“王龁乃是久经沙场的老将,我联军有骑兵,以他的心性如今弃城西撤,断然知晓我军极有可能派出骑兵部队追击。”
“卑职不解!”
乐毅信心十足的说道:“哈哈,探马回报只是说王龁所部弃城西撤,可我军确是不知王龁行军路线,我虽不知秦军此时在何处,却也知晓他王龁必达绳池。”
“请将军明示!”
“此事不难预料,我联军水攻宜阳乃是阳谋之举,秦军奈我不何,如今水罐宜阳,王龁率众西撤,能带走人却带不走粮食,大水已经把城内的一切毁于一旦,自然包括粮食。秦军既早已知晓我联军欲行水攻,可见王龁撤离宜阳是早有准备,定然也料到撤离时带不走粮食,那么西撤路线必有一处囤积粮食,这绳池便在崤塞东北方向,秦军也是人啊,也是要吃饭,王龁这两万人马不吃不喝断然到不了崤塞,所以我料定他必达绳池。”
……
第055章:兵陈崤山()
——
从宜阳赶往函谷关,星夜兼程也要两日路程,王龁所部并非骑兵,若是骑兵部队半日即可。
乐毅的判断没有错,王龁也的确想到了魏缭可能派骑兵追击他们,但他的这两万人马是守城的步卒,片刻不息的长奔了大半天,将士们早已经疲惫不堪。
“将军,休息一下吧,将士们又饿又累,着实跑不动了。”副将小跑到王龁跟前,气喘吁吁的说道。
“不行!不进崤塞我寝食难安,敌有骑兵,如果所料不假,身后怕是已有三晋的铁骑在疯狂追击我们,一旦被追上,我们一个也跑不了。”王龁摇了摇头,旋即接道:“命将士们速速前进,到达绳池便有粮食了。”
秦军一听马上又粮可吃,顿时卯足劲了继续前行。
王龁所部继续进行长达三个时辰的急行军,如今距离绳池已经不过十里地,可谓近在咫尺。
就在这时,王龁突然面色惊变,下意识的朝着身后望去,片刻之后他立即下了战马便趴在地上,耳朵紧贴地面。只听大地传来了沉绵的嗡嗡声,王龁陡然色变,刹那间他领悟了,竟是捶胸顿足:“我军无粮之窘境,敌军必然也知此事,我军行踪就此暴露,不应直奔绳池,理应反其道行之,是我糊涂,是我糊涂,以至连累三军啊!”
话音一落,秦军将士还在为王龁突发此举而感到错愕之际,身后的一座小山包的绕道处,但见一支尽显肃穆之气的铁骑大军从山脚下露头了,紧接着便如长龙一般涌出,为首的醒目“樂”字战旗落入秦人眼中,乐毅带队的三万铁骑追来了。
“骑兵,是三晋骑兵!”
一道惊呼声即出顿时在秦军当中疯狂蔓延,这两万秦军惊慌了,下意识的紧握着手中的器械,长矛顿时倒转指向了身后。
原野之上,乐毅带着三万铁骑奔袭而来,在距离秦军一箭之遥便停了下来,三万铁骑并排而立与之相互对望。
看到这一幕,王龁知道在劫难逃了。
中军阵前的乐毅牵动着缰绳策马跨出了几步,目光在秦军战阵前扫视了一遭,立即便锁定了王龁,再见故人便拱手一礼:“王将军,你我又见面了,别来无恙啊。”
王龁自然也认出了乐毅,不禁忆起当年往事,当年秦武王举鼎绝膑,遗诏立远在燕国为质的嬴稷为新王,赵王正是遣乐毅护送嬴稷母子返国成王,王龁也与他一道并行,与函谷关外告别。
此时,遥看策马而立的乐毅,王龁感慨唏嘘的道:“多年一别,不想你我再见竟是此情此景,悲夫啊,奈何我哉……”
乐毅确是不动声色的道:“你我虽有故交,然各为其主,在下断然不会手下留情,如今形势想必将军比谁都明白,秦军的确勇猛,如今却也为疲惫之兵,我身后乃是天下一等一的精锐铁骑,正是这支军队与阳山灭十万秦军,如今将军已然陷入绝境,断无翻身之可能,不若就此归降,以免遭屠戮之苦。”
王龁若降,这是乐毅最愿意看到的,不战而屈人之兵乃兵家上上之策。王龁闻此一言,忽然大笑一声,喝到:“秦人降不降——?”
“誓死不降——!”
“誓死不降——!”
“誓死不降——!”
两万秦兵齐声怒吼,面朝三万骑兵列阵。
见此一幕,乐毅无奈的叹息一声,“秦人果然有血性,不愧是秦之锐士,在下深感佩服,你若归降反倒是让乐毅瞧不起了。”
王龁长声一笑,大声的道:“既为军人,战死疆场马革裹尸乃我辈宿命,何足道哉!”
乐毅不再多言,大手高举又猛然落下,并排而立的三万铁骑看到将军的手势纷纷提弓取箭,三万铁骑即刻一分为二对王龁所部形成左右夹击之势,在侧翼奔袭中对包围中的秦军发起了一轮又一轮的骑射。
结果毫无悬念,据守宜阳的这些秦军进行最后的殊死抵抗也在不到一个时辰后便十不存一,秦将王龁意图拔剑殉国,千钧一发之际乐毅亲自提弓射出一箭,箭矢不偏不倚的穿透他持剑的手臂,手中长剑瞬即滑落,王龁自裁不得最终被生擒。
这是一边倒的局势,哪怕是秦军,战事一结束便火速打扫战场,乐毅带兵占领了绳池便静候主力大军开拨而来。
……
三日后,魏缭统帅三十万三晋联军终于陈境在函谷关脚下,为了这一日等待了将近两年。
这一日清晨,崤塞异常的壮阔,一轮红日将天幕照耀的如金波粼粼,原野风物顿成朦胧的红色剪影,苍莽的大地翻滚着金红色的长波。
联军终于兵临函谷关脚下。
“风——!”
“风——!”
“风——!”
三十万铁军怒吼如惊涛拍岸。
兀鹫在天际盘旋嘶鸣,函谷关外是连绵不绝的各式军帐、战车、幡旗、矛戈结成的壮阔行营,悠扬沉重的号角伴着萧萧马鸣此起彼伏。
联军帅帐之内,魏缭及其诸将汇聚一堂,如今大军已经压境函谷关,与秦决战已经刻不容缓。
“上将军意欲如何破关?”廉颇好奇的询问道。
“拖——”魏缭凝视着关塞地形图,只此一字回应。
拖?众人面面相觑,魏缭点点头,喃喃道:“华阳君有二十万大军镇守关塞,崤塞天险岂能轻易破之?强攻关塞必败无疑,惟有逼迫秦军主动出关求战,致两军决战于野,方能克敌制胜!”
“我军来势汹汹,秦人怎会放着函谷天险不守扼守,华阳君又岂会主动出关求战?”一个将领疑惑道。
魏缭悠然一笑,淡淡的说道:“此番我三晋合纵伐秦,本帅出征之前便说过,这是一场旷日持久之战,秦国被动防守,自然不会主动求战。话虽如此,可我就是要逼着华阳君出来跟我决战!”
“两军对垒,可不仅仅是在战场上互相拼杀这么简单。”魏缭遥指地图上的函谷关说道:“秦军据守关内,我军强攻势必损失惨重,这绝非我愿意看到的结果。”
“可是,若不攻关如何破关?”
“疲秦之计!”魏缭言简意赅的说道。乐毅思量一番,不由得眼睛一亮,道:“末将明白了,我三晋兵强马壮,粮草充沛,大可以逸待劳,而秦国以一国之力与我三晋对耗,必然国力不支,久而久之必然急于与我展开决战。”
魏缭笑了笑,便道:“当是如此。传令下去,我军对函谷关进行佯攻,差不多就撤,但不要真的攻关!”
显然,魏缭已经准备好带着三晋这几十万大军就在函谷关脚下常年不走的架势,只要三晋联军赖在函谷关不走,秦国就不得放松警惕,可关内的二十万秦军也是人,是要吃饭的。
魏缭所谓疲秦之计在于“拖”,其战略精髓就在于此,目的无比明确,那便是以三晋之力与秦国对耗国力,函谷关内的二十万人马天天都要吃喝,还无法务农,长此以往下去,总有一天秦国的粮食要被消耗殆尽。
三晋虽然也同样在消耗粮草军资,但三晋最大的优势就是耗得起,秦国一定会先支撑不住,久而久之,国力不支的秦国必然开关主动求战。
如今的秦国还没有修都江堰,汉中蜀地仍旧是西僻之地,更无天府之国一说,如此秦国何以与三晋拼国力消耗?
时间就这么日复一日的流逝,三晋联军在函谷关外安营扎寨,隔一段时间就发起进攻,不过每一次都是试探性的进攻,几乎没有什么力度,显然拼尽全力猛攻。
……
第056章:崤塞之战()
——
须臾间,半年过去了。
函谷关内,守将华阳君辛戎(芈戎)遥望着关外三晋联军的大帐忧心忡忡,副将蒙骜来到了他身边,遥望了敌军营帐一眼便道:“将军,魏缭此人果真难缠。”
“此战关乎我秦之国运,不能败啊!”华阳君凝重的说道。这时,军需官来了,“禀华阳君,我军粮草所剩不多,目下尚能维持十五日。”
“即刻飞信咸阳,请求我王调拨粮草。”华阳君道。蒙骜焦急的说道:“如此拖下去……秦国国力必耗不过三晋,魏缭正是看中我秦国短处,以其之长攻我之短,可恨……久拖下去可如何是好啊!!”
“报……禀华阳君,齐国信报!”就在华阳君与蒙骜面色凝重时,一个兵士带着一份信笺而来,华阳君一听精神微振,喜道:“看来齐国动手了,齐国若能在中原战场牵制卫国,迫其压力,我看他魏缭还能不能继续以逸待劳。”
言罢,华阳君打开信笺开始浏览,一看之下原本高兴的面容陡然消失,下一刻竟是大怒:“齐国误我,齐国误我啊!”
“怎么了?”蒙骜惊道。震怒的华阳君看着对方愤愤道:“齐国竟然不全力西进伐卫,反而兵分两路,更可恨的是将主力部队南调伐宋!”
“哎——!”华阳君长叹一声拍腿便是一屁股坐在了地上,连连怒道:“齐国果然靠不住,齐王竟是乘诸国混战之际图谋吞宋,可恨!着实可恨……”
且说中原。
田文、匡章所部这一路齐军在三晋联军迫境函谷关时便兵出马陵道、观津一线,开始对卫国东境进犯,不过孟尝君这一路伐卫大军并没有讨到多少便宜,因为阻击他们的不是别人,正是武安君白起。
面对白起,匡章和田文可谓谨慎万分,毕竟杀出来的滔天威名岂是浪得虚名?而齐军根本讨不到半点便宜。
卫峥坐镇朝歌统战全局,当此之际整个卫国都在为战争服务,多年积蓄的国力正在疯狂的消耗,库府粮仓无不大开,一方面源源不断的对函谷关一线的魏缭大军输送粮草,整个国家都成为了一部庞大的战争机器。这一次,卫峥是下了大魄力,把家底倾囊一注也在所不惜。
与此同时,齐军另一路,即苏秦率领的齐军主力已经兵出南长城,三晋联军兵陈函谷关之时他已经率军解决了莒城之围。
齐国开始灭宋了。苏秦率领齐军解了莒城之围后便沿着沂水乘势南下,破阳都、临启阳,大军一路向南剑指下邳,对彭城虎视眈眈。
此时此刻,整个天下战火四起,同时牵扯进来的诸侯便有三晋韩、赵、卫,加之秦、齐、宋,六国彼此相互征伐。
乱!
现在的天下是一片混乱。
朝歌。
正当举国战事吃紧之际,妫夫人再次为卫峥降下一子嗣,这些年来她为卫峥生下了四个儿子,太子驭、公子建、公子平和现在的公子赟。
……
却说函谷关战场。
不知不觉三晋联军与秦对耗了两年,秦军国力终于临近透支的边缘,耗不起了。
此时,魏缭坐镇中军帅帐之内,但见一甲士奔入营帐之内:“禀上将军,秦军有异动,疑是出关意图与我军决战于野!”
闻此言,魏缭狠狠的拍案道:“秦国终于耗不住了,哈哈。传令三军,入夜拔营,大军退避一舍(三十里),翌日在函谷关外与秦一决雌雄!”
翌日破晓。
太阳初升,大雾尚未消散,缩在函谷关内的秦军终于出动了,秦国国力耗不起,匡章、田文所部也根本没有对卫国构成致命威胁,要知道此次合纵伐秦卫国才出动了十万兵,而以卫国如今的国力,倾举国之力出三十万兵马亦不在话下,只不过如此穷兵黩武一旦兵败便会动摇国本,加之有武安君白起坐镇东境,田文打不开局面也是情理之中。
只是如今的局势,华阳君已经不得不被迫急于与敌求战了。
函谷关外的原野上,秦与三晋联军对阵而立,对垒两军将近五十万兵马屹立在原野之上,两军间距不过只有一箭之遥。
东面的联军,中央步军二十余万,两翼骑兵五万,便如秋色中的枫林,火红火红。
骤然间,一阵嘹亮劲急号角响彻天际,秦军率先吹响了号角,华阳君辛戎额头暴起青筋,奋力大吼:“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秦军大军随即出动了,秦人尚黑,只见得那漫漫的黑色如同遍野松林,秦军的阵势与三晋联军大体相同,这是两支实力堪堪抗衡却又风格迥异的军队:秦军皆持阔身长剑,三晋联军中的卫军,五万步卒皆披盔戴甲,手持横刀,而赵军步卒的兵刃则有些杂陈,有持黑铁剑的也有持青铜古剑的,深知还有军士持着颇具胡风的弯月战刃。毫无疑问,三晋联军当中,别看卫军只有五万步卒,可装备整齐成建制,卫军士卒皆一片肃穆,一看便是精锐之兵,强于韩、赵两国的军队。
联军中阵的帅车上,魏缭陡然拔出了悬腰的佩刀直指秦军,大喝:“伐无道、诛暴秦,我军必胜!”
“伐无道、诛暴秦——!”
“伐无道、诛暴秦——!”
刹那间,两军鼓声号角大作,纛旗在风中猎猎招展,一场血战在所难免。
与此同时,由乐毅统领的五万铁骑率先出动,中军大阵之内,弓弩手引弓齐射,魏缭履行了承诺,一声令下五万卫军为前军发起了冲锋。
战场之上,两军的战车与步卒如山岳般向着彼此推进。
终于,对垒的两军如山岳般相撞了,瞬间如隆隆沉雷炸裂了函谷关原野,犹如万顷怒涛扑击着崤塞,长剑与横刀铿锵飞舞,呼啸飞掠,沉闷的喊声与短促的嘶吼使山河颤栗。
这是两支战国最为强横的铁军,不论秦军锐士还是卫军斗士都拥有常胜不败的煌煌战绩,都是有着慷慨赴死的猛士胆识。
铁汉之间碰击,双方都是死不旋踵,两军士卒带着狰狞的面孔彼此凝视。
战场之上,带血的刀剑、低沉的嚎叫、弥漫的尘土、整个崤塞原野都被惨烈的厮杀气息所笼罩。
战国之世两支最为强横的铁军正面碰撞,展开了势均力敌的浴血搏杀,三个半时辰过去,两军都是精疲力尽死伤惨重,战场上尸体累累,血流成河。
浑身鲜血的蒙骜发现三晋联军最为悍勇的正是那五万装备精良的卫军,秦军竟是被压得死死的,尤其是他们手中前所未见的佩刀,秦卒手中的长剑与卫军的佩刀相互碰撞,秦剑竟是被一刀两断。
战场之上,五万卫军硬生生的压制了不下十万秦军,韩、赵两国之兵的确逊于秦军,可两国之兵却也以数量取胜,导致整个战局使得秦军渐渐的被压缩生存空间。
天色已经渐暗,黄昏即将来临,按照战场传统,这仗无论如何也要到天亮后再打了,不过魏缭却不想,但见他突然大喝:“秦军战力已疲,全军乘势压上去,一举克敌!”
……
第057章:崤山函谷再成锁秦铁链()
——
话音一落,魏缭跳下帅车抢了鼓手的棍棒亲自登台擂鼓。
骤然间,战鼓如雷,联军将士看到统帅亲自鸣鼓,士气大振,崤塞原野之上顿时如天崩地裂般,一阵雷鸣战鼓混淆着军卒们沙哑的呐喊,三晋联军以卫军将士为首一鼓作气的压了上去。
卫国色尚红,卫军士卒红色衣甲、浑身酱红的鲜血,恍如连天彻底的血色汪洋兜底翻了过来。
如此气势,便是有天下“锐士”名号的秦军也是大为震惊。
已经是匪夷所思的连续勇猛厮杀了三个半时辰,普天之下何曾见过如此血战三个多时辰还能雷霆猛攻的大军?而三晋联军一刻不停的连续猛攻扑来,仓促之间,不待华阳君将令下达,秦国的将士便是惊雷般炸开,无奈而被迫迎击。
当东方的曙光从崤塞山巅冒出时,函谷关脚下的战事终于平息了下来。
这一刻,魏缭仰天长啸,饶是一向持稳示下在此时却是纵声长笑,笑的肆无忌惮。
良久,魏缭压制内心激动的心情,传令道:“修整半个时辰,即刻向函谷关内挺进。另,飞马快报朝歌速秉我王,函谷关破了——”
斥候飞报咸阳。
咸阳宫殿之上,斥候连滚带爬的进入庙堂,嬴稷下意识的站起来,不好的的预感涌上心间,不待他开言,那斥候惊颤着道:“大王,华阳君兵败了,函谷关失守,魏缭率三晋联军已向函谷关内进发!”
话音一落,秦廷如惊雷炸裂,群臣无不惊骇色变。
王座上的嬴稷愣愣的瘫坐在了王座之上,双目六神无主,喃喃自语:“自秦先祖立函谷关以来,山东诸国屡屡发兵进犯,从未有一回攻入我关内,而今在寡人这一朝……在我嬴稷手上竟把函谷关给丢了……”
与此同时,朝歌。
一身常服的卫峥在后宫别苑,此外狐殷、灵妫两位嫔妃静静的站在一旁,卫峥抱着刚满一岁的小儿子公子赟笑哈哈的调教着走路,而另外两个儿子在一群侍女的照看下也玩的起兴,公子建正环抱竹马,而公子平荡着秋千。
好一副其乐融融的景象。
狐殷见卫峥蹲着的时间也有一段时间了,便道:“好了,王上,可别累坏了身子。”
卫峥却不予理会,继续逗弄着公子邕,狐殷见状无奈便不在多言。这时,老内侍来到卫峥跟前恭敬的说道:“禀大王,右丞相有急事求见!”
“准——”卫峥一听顿时起身,旁边的侍女识趣的前来抱住了公子邕。
不消片刻,居辛带着兴奋的神采来到卫峥跟前,拱手喜道:“王上,大喜啊,魏缭将军亲率联军与秦军在函谷关外展开决战。”
“决战?战况如何?”卫峥连忙说道,可见他对此役的重视程度。
“大胜!大胜哪王上!联军斩首十五万秦军,秦军主将华阳君、副将蒙骜皆被生擒。不过我三晋联军也损失惨重,这一战折损八万,我卫军五万步卒近半战死。”居辛凝重的说道这里,旋即又精神大振,接道:“不过我军大胜是事实,魏缭将军目下已经向函谷关内进发,破秦指日可待啊,恭喜我王,贺喜我王!”
卫峥一听函谷关破了大喜若狂,“好!好!好!函谷关破了,秦国东境从此门户大开,河西之地已成坦途,崤山函谷再成锁秦铁链,秦国元气大伤啊,哈哈哈……”
居辛也是由衷的兴奋,末了,君臣二人来到了亭台之内纷纷座下,居辛欣喜的说道:“如今形势于我卫国可谓一片大好,函谷关一破,我三晋联军可对秦国关内虎视眈眈,加之赵主父的十万铁骑顺势南下,灭秦指日可待啊!”
一句灭秦汇入卫峥耳里让他顷刻间醒悟了过来,连忙对居辛道:“子辛,你且过来!”
居辛不解,却也连忙来到了卫峥身边,后者对其一番耳语,居辛突然愣住了,不解的看向了卫峥:“王上,此乃灭秦不世良机,为何……”
言及于此,居辛不知从何说起了。
卫峥双手一张摆了摆长袖,淡淡的说道:“子辛哪,寡人当然知道此乃灭秦绝世良机,然则寡人此番力促合纵伐秦,意在弱秦而非灭秦。秦若灭国,寡人得不到半点好处,只会便宜了赵国、韩国啊,尤其是赵国啊。”
此话一出让居辛幡然醒悟,是啊,秦国灭了谁能得最大利?显然是赵国,即便灭其国而分其地,对于卫国来说陇西秦境根本没有精力统治这块飞地。如今的赵国自胡服骑射以来,一日强过一日,国力已经十倍昔年,此次合纵伐秦之后,赵国国力势必更上一层楼。
一旦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