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战国霸天下-第1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复国,怕是放虎归山,养虎为患啊。”
“相国!”秦王顿了顿又说道:“寡人是不是做错了?本欲扶持一个搅乱山东局势的棋子,若扶持出一个小霸,岂非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秦王的心思还真有点后悔了,本以为尽在掌控,然而此番消息传回来,秦王知道大为小看卫峥了,原先还在考虑要不要继续给卫峥一些实质性的资助,现在看来是万万不可的了。
“我王大可不必担心,即便卫侯成了一小霸短时间对秦国仍旧利大于弊。”张仪想了想拱手而笑道。
“哦——?”秦王略感讶异,便问道:“相国何出此言?”
“我王想想,卫侯若成了山东一小霸,最担忧的是何人?”张仪如此问道。
“山东诸国?”秦王不确定的回道。
“我王英明——!”张仪夸了一句又问道:“其下最甚者,又为哪国?”
“齐国!”秦王毫不犹豫的说道,此言一出一下子便是豁然开朗,张仪紧接着继续说道:“正是齐国——!大王曾把卫侯比作春秋霸主晋文公重耳,如今卫侯一鸣惊人,便已展现雄主之姿,最担忧的怕是非齐王莫属,齐卫相壤,齐王能容许家门口出现一小霸呼?”
“于秦国而言,卫国若成小霸,是以利大于弊也!而今秦卫更是互为铁盟,齐国会怎么看?必然会惧怕我大秦利用卫国而弱齐。”张仪说着最后反问而自答道。此番言语倒也不是为了念及旧情而袒护卫国,完全是站在秦国利益的角度去看待。
秦王顿时顺着思路说道:“秦齐两国互不接壤,秦齐必有一战,齐国本可无忧,如今周边却有一个可能成为小霸的卫国与秦国互为铁盟,齐王定以为是我大秦于背后博弈,相国所言不差,实为寡人多虑了,这步棋无错,此刻最担忧的怕是齐王罢,哈哈~~”
秦王一扫前端的阴霾,不过与秦国对望的另一个强大的国家,正好被秦王说对了,远在东方的齐国却是另一番情绪。
卫峥三围大梁以天下分魏之论于魏国朝堂之上,大军浩浩荡荡而至,乘兴而来,不费一兵一卒便尽得城池小邑,地两百三十里,使得卫国的疆域一夜间扩大几倍。
齐国收到的消息远比秦国还要早,可以说就生在距离家门口不远处,自然比秦国更快得知。
此时的齐国,在位的国君便是赫赫有名的齐威王,亦是齐国历代国君之中,田氏代齐以来少有的一代雄主,齐威王在位用孙膑两度围魏救赵,魏国一蹶不振,齐国威震天下,至此成为东方强国,一度无人与之争锋,即便是被天下视为虎狼之国的秦国,桑丘大败之后也不敢轻易与齐国交恶。
不过,直至当下已经是前323年,齐威王在位三十多年,如今已是暮年之姿,大限将至。
此次消息传回临淄,齐王大惊,自卫峥名扬天下之初,齐王便留意了一下这个家门口的卫国,若不是卫峥的出现,齐威王都差点忘了齐国西境还有一个卫国,还是曾经的附庸之国。
三围大梁之后,对于卫峥,齐王有三大理由重视,其一是秦王赞叹之,并比作春秋霸主之重耳、其二便是师承鬼谷,当年孙膑事齐,齐威王仰慕其才华,两次与魏国大战,孙膑功不可没,为齐国的霸业奠定了基础,鬼谷传人天下有名,现在名动天下的秦相张仪同样也是鬼谷门徒,鬼门一派尽皆天下大才,这卫峥岂能平庸?其三便是卫国地界,与齐国接壤。
现在卫峥悄无声息就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其雄略已然彰显,初出便是锋芒毕露,又如此年轻,卫国在他的治理下,过个几十年怕是会成为一小霸。
卫国就在齐国西边的家门口,齐威王怎能不重视,更重要的齐王自晓已然暮年,若是春秋鼎盛到也不怕,齐王便不由自主的把齐太子与卫峥相比较。
有所不及也——!
齐王便是下了这样的判断。卫峥如此年轻便做了许多国君都不敢做并做到的了事情,太子田辟疆这个接班人怕是有所不及。
得想个办法将其扼杀在萌芽中,齐王顿时心生这样的念头,要不要派兵直接灭了卫国以绝后患,齐王心中有些犹豫,齐国固然有灭卫国的能力,可现在的卫国是秦国的铁盟,无缘无故的伐卫,师出无名,还得罪秦国。
桑丘之战虽然大败秦军,但却于强秦却不是什么大事,齐王也怕秦国与楚国联合起来攻齐啊。
一想之下齐王顿时明了,这卫国就是秦国插在齐国家门口的一根刺,一个陷阱,是来膈应我的,贸然攻打便会给秦国借口,南边的楚国最近也不安生,师出无名而伐卫给了秦国借口,到时候联合楚国攻齐就是大麻烦了。
列国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牵一而动全身,齐王有灭卫国之力亦有灭卫国之心,同样也担忧祸齐国之虑。
此番左右为难之际,齐王不免想起了孙膑,要是孙膑还在世该多好。
卫峥并不知道这一番举动已经致使天下大震,并引起了秦王的高度关注,齐国的警惕。
……
第030章:一言定邦,论功行赏()
——
“快开城门——!君侯亲征大捷——!快开城门——!”
帝丘南城。.城外一策马疾行的斥候扯着嗓门大吼不断,守城之将一看便道:“开城门——!”
斥候策马呼啸而至,刷的一下奔袭飞驰般的进入帝丘城内,一路上高呼不断:“闪开——!闪开——!君侯亲征大捷——!不费一兵一卒尽得城池小邑无数,地两百三十里——!大军已班师回朝,不日还都——!”
城内的百姓一听先是一愣,不可思议,紧随而至的便是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大军出征,凯旋大捷,不费一兵一卒而大胜。
城内的百姓怎能不欢呼,此次倾国之兵,卫国上下每家每户都抽了男丁,无数人都在祷告自家儿郎能够安然回归,这消息对于百姓而言简直是莫大的喜闻。
一时间,帝丘都城上下一片欢呼,无数人弃活欢庆,城内的百姓从各自的门框鱼贯而出。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样从四面八方疯狂扩散,奔走相告。
天下大震动——!
诸侯尽侧目——!
姜牧在魏国庙堂之上的天下分魏论更是广为流传,天下士子对此议论不断,卫侯之名更是盛若空前。
卫峥从出名之始不足五十日,如今便已经名动天下,如雷贯耳,无人不以侧目之。
卫峥不知道的是,这一次他以弱小的卫国对抗强大的敌人满载而归,这梦幻般的战绩就此流传后世,派遣姜牧出使魏国的事迹更是在后来出了一篇极负盛名的文章《论天下分魏》,收录在《战国策。卫策七》流传千古。
洋洋洒洒不足四百字文章,却是道明了卫侯对天下大势洞若观火,对时势的把握无出其右,其魄力更是令人叹为观止。
这些都是后话了。
消息传回帝丘城之后,负责镇守卫国的孙谷又惊又喜,如此战果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不费一兵一卒便尽得朝歌、殷墟等大城小邑无数,使卫国疆土不过一百里地一下子膨胀数倍,疆土扩充至四百里有余,这可不是荒凉的西部秦川之地,而是中原天下最富庶之地。
一下子把两百里失地收回来,卫国的人口就要直逼百万关口,相当于魏国近5oo万人口的五分之一。
都城城南之外,成千上万的庶民百姓汇聚在城外,街道两边亦是人满为患,几乎全城的人都聚集在了一起,城外以孙谷为卫国群臣在前静候遥望。
算了算时间,根据斥候消息,大军今日便可抵达都城。
临近未时,艳阳高照之际,终于看到了大军旗帜,全城百姓顿时兴奋的相互传递消息。
王师凯旋——!
卫峥随同宁元等将领策马在前,身后近四万大军浩浩荡荡奔袭而来,场面宏观之至。
这一次大军出征,除了白起率领的部将有些许可忽略不计的伤亡,以及以雷霆手段拿下桂陵有些伤亡之外,其余人尽皆安然回归。
白起率领八千兵马作为先锋已经从宿胥口度过河水,接下来便是接收朝歌等城池,白起便是先行而去作为后续接应,以防不备。
大军兵临城下,以孙谷为的卫国群臣顿时急忙上前。
“君侯万年——!”“卫国万年——!”
以群臣为,城下臣民尽皆匍匐在地,声音震耳欲聋。
此情此景,卫峥的内心也难以抑制心中的波澜,豪气油然而生,大争之世,凡有血性,必有争心。
马背上的卫峥一身戎装,俯瞰着前方无数的臣民,悠悠敞开双手。
“君侯万年——!”“卫国万年——!”
一众臣民先后起身,而山呼海啸般的声音再次响彻,犹有过之。
万民齐呼,卫国群臣难以置信,三卿五味杂陈,每一个人的心思皆有不同。
姜牧心生敬畏亦是敬仰之至,只有他清楚这年轻的君侯雄略几何,那算无遗策的能力近乎妖孽,宛如一切尽在掌控之中,姜牧不过是照办而已,正因为如此方才敬畏使然。
策马而立的卫峥牵动缰绳回望身后的大军,此时此刻万民齐声高呼戛然而止。
“本侯有言在先——!凡参战者,一人得百亩良田——!凡战死者,其户免税——!凡斩敌甲士一级者(军官),得百顷良田——!论功行赏,拜将听封,君无戏言——!”
嘹亮的声音落下之际,又是山呼海啸的齐声高呼。
“君侯万年——!”“卫国万年——!”
“驾——!”
再转身,卫峥策马飞驰入帝丘城,全城百姓高呼之际一分为二,大军随同卫峥及其众将领浩浩荡荡的进入帝丘城,紧随而至的便是粮草辎重,黑金甲胄等重要物资尽如都城府库。
今天的卫国,已经不再是昔日的卫国了。
数万大军6续进城,兵卒器械逐一上缴,中原卫国虽然国弱势微,却也富裕,居天下中而地处富庶之地,倒也不会出现秦变法之前那般穷困潦倒,尤其是世卿贵族的家底殷实的很,这次卫峥以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方式让他们毫不吝啬的拿出来力助此战。
除却必要的武卒甲士,三万五千壮士纷纷卸甲归田,各自领赏,各回各家,有战征集,无战务农,这一点充分的体现了这个时期耕战的特色。
此番倾国之力出征,乘兴而出,大胜而归,可谓圆满。
卫国上下一片欢腾,百姓更是欢呼雀跃,等于出去走了一遭便得百亩良田。
卫峥对于赏罚之事极为重视,有功必赏,有过必罚,如此才能做到上下一心,回归的第一件大事便是论功欣赏,先便是对此次参战的士卒。
有道是“民心向背定一国兴衰”,师承鬼谷,亦是两世为人的卫峥怎能不明白这样的道理。
刚刚班师回国的卫峥卸下戎装不到一天,第二天的朝会便出现在卫国庙堂大殿之上。
今天的卫国朝堂可谓是一片喜气,出征前竭力反对的那批人悻悻然的不再多语,仅此一役,无形当中卫峥的威望便在悄然提升。
“拜见君侯——!”“君侯万年——!”
朝堂之上,卸下戎装而身系一席侯冕服七章的卫峥再入大殿。
“诸卿免礼。”座上的卫峥便道,待得一众朝臣文武尽皆席地而坐于蒲团之上,便言简意赅的说道:“此番大胜,尽收失地两百里有余,得财货无数。本侯欲复旧都,还都朝歌,以彰显复武公基业之决心。”
“诸卿以为如何——?”
还都朝歌?此话一出大殿之上的群臣面面相觑,私语不断,卫峥也任由他们讨论。
朝歌古城,殷商古都,亦是自康叔祖以来建立卫国之际,朝歌古城也成为了卫国的旧都,只不过魏国兴兵伐来,无以拒敌之兵,便割地以求和,卫被迫迁都于濮阳(帝丘),卫峥那便宜祖父也自贬为侯,卫成公也变成了卫成侯。
迁都本是大事,总有人喜欢安于现状,不想。
但座上的卫峥携大胜而归,卫国上下臣民无不知晓当今君侯,此时此刻的卫峥可谓是内外皆服,君威正盛之刻,空前。
又以还于旧都而立武公志向彰显其决心,只要有脑子的人都不会傻到这个时候跳出来反对。
“卫之大幸,还都朝歌,老臣无异议——!”群臣无言之际,左司徒孙谷便说道。
“臣等无异议——!”带头大哥都说话了,自然无人异议。
“好——!”卫峥正襟危坐,面向一众朝臣,不动神色的道:“宣——!”
只见一宫廷近侍手持一锦帛文书,宣:“此番伐魏,本侯挂帅亲征,以倾国之力出征,大胜而归。左司徒孙谷摄朝政、统国野,调度有方而至前线无后顾之忧,是为功。今封卿为君于濮阳,号,濮阳君,加封食邑五千户。帅其属而掌邦治,佐其主而均邦国,总摄国政——!”
宣召一出,满堂皆惊,封孙谷于濮阳,号濮阳君,这是仅次于国君的地位了,真正的位极人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座上的卫峥仍旧带以笑容面向诸卿,没人知道他心中在想什么。
当事人孙谷先是一惊,又是意外,进一步便是感觉理所应当,当下谢命。
宫侍携宣召继续道:“……姜卿使魏以兵不血刃而立大功,加封食邑三千户,位列亚卿。掌百司,佐司徒:以正百官均万民,以经官府纪万民,以教官府抚万民,以富邦国生万民——!”
宣召一停下,姜牧强忍着内心的激动而遵诏。掌百司,佐司徒,从今天以后便是百司长了,名义上的顶头上司便是孙谷,不但有了实权,而且位高权重,地位实权仅次于三卿。
论功行赏逐一进行,很快结束。
此番封赏,卫峥自己的目的很明确,借此机会在朝政之上用姜牧分化孙谷的势力,军政上便用白起分化宁元的势力,让白起带兵中道截获粮草辎重,又让其率兵先去便是要给他立功的机会,封赏的时候即可堵其悠悠之口,这些都是为后续的卫国变法和集权行动先埋下种子。
接下来的要事宜便是迁都朝歌城,主要的精力便是修内政,为的“濮阳君”孙谷此刻更是飘飘然,卫峥这前脚刚刚大肆封赏三卿,后脚便开始准备琢磨着要整肃朝野。
全然不知,朝野危危,山雨欲来!
……
第031章:天地为棋,何人执子()
——
“来人,摆棋盘,拿酒来——!”
宫廷深处,刚刚从朝堂大殿下来的卫峥回到府邸换下了朝服便下了这样的一道命令,重生战国后的卫峥活的倒是越来越像战国时代的古人了。 .
不一会儿,玖儿等几个侍女便准备好了弈棋和酒水,大胜之际的卫峥亦是踌躇满志,惬意使然的慵懒坐在蒲团之上,要是被一群恪守礼仪之道的人看了指不定要数落君不君的样子,不过这里可没有公室宗族和那些腐儒,无需担心被指指点点。
此刻的卫峥虽是一身惬意,但他的大脑正在飞快的运转着,凝视着棋盘一语不的落下一个个黑棋子。
一人而弈,不停的思考下一步棋该怎么走,既是走想着棋盘该怎么走也在想着自己今后的路该怎么走。
名分在这个时代太重要了,时代不一样格局便不一样,在春秋战国时代,对于出身可以说是决定了极限的成就,庶民布衣士子登高一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样的言论在这个时代毫无用处。
这个时代出现的牛人够多了,吴起、李悝、子贡、子夏、张仪、商鞅、苏秦等等数都数不过来,然而即便是有着通天本领,没有宗室公族的合法身份一生成就的极限也不过是位极人臣,还要看君主要不要重用你。
卫峥感到有些幸运的是重生在了卫国公族嫡系后嗣,有了这重身份便截然不同了,等于有了创业的“牌照”。
此番大胜而归,从魏国手里得到了大片土地,卫国的疆土不说比肩七雄,甚至连宋国都不如,也就比中山国要大那么一点,不过土地也不小了,而且都是好地段,经营好了力量不容小觑。
地盘有了,而且不算小,接下来便是要如何经营,毫无疑问,现在的卫国要的当务之急便是要摆脱命运被七雄随意摆布的局面,不是说要灭便翻手可灭的棋子。
然而想要摆脱这样的局面却不容易,卫峥一想到这个层面来便现更大的麻烦和事务也紧随而至,此时此刻,用内外皆敌来形容丝毫不为过。
外部得罪了魏国,就在家门口,实打实的实力才是硬道理,这一点卫峥是坚定不移,别看现在杨杨得志,实际上手头没有“过硬铁棒”的卫峥也是虚的很。
万一这老魏王突然想不开铁了心要灭你,现在的卫峥即便是尽得鬼谷大成之学,在对手绝对的硬实力面前,卫国还真只有被灭的分。
这是外患,想要解除这样的外患只有一条路,强大自己,手握铁棍,有了“棍子”就不虚了。
然而内忧,卫国内部的世卿世禄贵族不清理,卫国想要强大自己几乎是不可能的,变法革新修内政,最大的阻碍便是世卿贵族,尤其是以三卿为是最棘手的绊脚石。
内外尽皆是敌且不说,良机不可能等人,错过了就错过了,两世为人的卫峥很清楚接下来的几年对于卫国来说是唯一能够崛起的天赐良机,绝不能错过。
然而面对这一系列的困局,要破这个局,还真是感觉非常棘手,左右一看现没一个能分忧的,只有两个侍女。
卫峥一看这身边的侍女,赫然便是玖儿,长相比不得惊艳如西施、妲己却也五官精致,身躯玲珑娇柔。
“呀——!”
卫峥忽然兴致一来,毫无征兆的转身便将那玖儿揽入怀中,惹得小丫头猝不及防而惊呼,
“君侯~~~”
入怀之际声弦软绵无力,犹若小鹿一般顿感全身无力,惊惊慌慌地瘫软在卫峥怀里一动不动。
见怀中的妹纸有些低拘礼,面容之上难以掩饰的红扑扑,卫峥忍不住一笑,心中不免感慨弱不参与天下大争,这样的生活倒也美味惬意。
也难怪古来帝王无数,昏君尽占九成,深有体会啊。
古代真美好啊!
当个昏庸之主固然挺有诱惑力,不过这样的片刻心思很快在卫峥心里打消,怀中抱着小美女惬意使然,玖儿本以为君侯要“兽性大”之际欲说一句愿君怜惜,却不料卫峥抱着一动不动,而他的注意力早已转移到了棋盘之上,心思也转移到了别处。
怀抱着玖儿的卫峥盯着棋盘思量着目前的处境和局势。
现在仅有的两个左膀右臂,白起是个将才帅才,有白起可以迅训练一支亲信精锐,能搞出个奇货可居的姜牧到也是个人才,但是不是王佐之才,能否堪大用还得留待考察。
让现在的卫峥感到有些棘手的是这唯一两个心腹在卫国基本无根基可言,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卫峥要是离开了世卿贵族,基本是寸步难行。
目前,还得靠那些世卿贵族出力尽力。
唯一的好消息是不论哪个时代,利益永远不会改变,即便已经视为敌人,但消灭敌人并非唯一的选择。即便是敌人,只要是维系在利益这个纽带上,让那些卿族看到有利可图,卫峥倒也不怕他们们不尽力,这次出征上下一心便是最好的证明。
唯一的区别不过是到最后谁是真正的猎人谁又是猎物罢了。
凝视着已经被大量黑白棋子铺满的棋盘,寂静的双目中透着深邃的光芒,凝视棋盘的双眼欲从盘织交错的棋局中寻求破局之法,便是一语不。
脑海中不经又浮现出了师尊王祤的影子,昔日云梦山演兵岭的画面历历在目,师尊鬼谷子的声音在脑海中响起:“捭阖之术,天地之道。捭之者,料其情也,阖之者,结其诚也。结其诚而后料其情,便可随情而取利也。”
捭阖之术在世人看来,明面上不过就是一种谈判游说之术罢了,然而真正这么认为那便是大错特错,未得其精髓。
捭阖之术不但适用于兵法,在兵谋之略上主张在动武之前便可达到军事目的为上策,与兵家“不战而屈人之兵”和“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再次伐兵、其下攻城”的原则不谋而合。
人生亦是如此,捭阖有度者,可知进退,明得失而收放自如,即便是为人立身处世亦是深含捭阖之道。
得起真意者便可纵横天下。
卫峥一手揽着怀中的可人儿,另一手两指便夹着一枚黑棋,双目凝视着纵横相间的棋盘,心中呢喃道:“师尊,今之局面,我该如何破局?”
苦思冥想之际,脑海中忽然又浮现出了师尊曾经讲过的一段话:“……或捭而出之、或捭而纳之;或阖而取之、或阖而去之。阖而捭之,以求其利耳——!”
“捭与阖”的意思同“开与合”近似。
合,是为了要去除不利之后再开,目的是为了从中得利。亦或者,合,是为了在内部有所取、有所得,之后再开,是为了在实际当中的利益,目的仍旧是得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