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战国霸天下-第1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并解决内忧外患的机会,起弟!你只需要死死的掌握这支精锐新军!待我再次重归朝歌便以秋风扫落叶之形式率军而来,施以雷霆之,一锤定音——!”

    “白起领命——!”

    一切都是套路,一切都是算计!

    密谋结束不久,卫峥便整理装饰卸下戎装随同一小队帐下斗士营的亲兵策马驰奔出军营大帐,目标直指朝歌宫廷而去。

    翌日,朝歌城,卫廷大殿之上。

    一个多月未曾理政的卫峥再次临朝听政,今此之时,六国相王的事情难以掩盖,已经在天下士子间闹得沸沸扬扬,无人不论之,卫国上下也是人心浮动,概因为六国相王之中卫国赫然在列,这是卫国庙堂上的群臣极其出乎意料的事情。

    一时间议论纷纷,对于卫国要不要称王的这一件事,朝堂之上的群臣已经争吵的不可开交。胆大者支持称王,希望卫国改换王制,胆小者拒绝称王,认为卫国国小势微不能去参合那趟混水。

    然而争吵不断却是没人能做得了主,即便是代掌国政的孙谷在这件大事情上也做不得主,还得看国君怎么想,怎么觉得,卫国是国君的国,是卫峥的国。

    大殿之上,卫峥面对殿下议论纷纷的声音,觉得差不多之后便开口说道:“列位——!”

    刷的一下朝堂之上顿时便安静了下来,一双双目光纷纷望向座上的君主。

    “此番公孙衍力操六国相王之事,卫国到底要不要参合称王,诸卿以为如何——?”卫峥不急不缓的说道,实际上心中早就有了决断。

    “启禀君侯——!”不一会儿便有一朝臣出来参奏,说道:“卫国不能称王!”

    “如何不能称王——?”卫峥反问,言语间不动声色。

    “禀君侯,臣以为今之卫国,称王为时尚早,恐天下人不服反而惹祸上身,委实不妥!”参奏的朝臣说道,倒也不卑不亢。

    “启禀君侯——!臣有事启奏——!”这时,又跳出一个朝臣来。

    “可——!”卫峥言简意赅。

    “回君侯,臣以为卫国应当称王!”

    “为何称王——?”卫峥反问。

    “万万不可啊君侯!卫国称王是祸非福矣——!”反对六国相王的朝臣连忙说道。

    “一派胡言——!”支持称王者被其打断心有不喜,当即呵斥道:“卿之此言甚是大谬!”

    言及于此,旋即转向座上的卫峥俯而礼道:“回君侯!卫国必须称王,如今六国相王有大势所归之向,此等境况我卫国若是拒绝,却也如了陈觅之愿,然而卫国必然得罪三晋、燕国、中山国等五国。”

    说罢,这臣子看向反对者,戏谑的说道:“陈大夫既然知道卫国如今国小势微,竟然还力主君侯做出得罪诸强这等吃力不讨好之事,岂非误国——?”

    相对于卫国而言,参与互相称王的这些诸侯的确是强国。

    “你——!”反对者一时间语塞,脑瓜子一转旋即面向卫峥说道:“回君侯,卫国若称王,却是与三晋为伍,若如此其必然得罪于秦国。”

    “卫国不称王,难道就不会得罪五国吗?”支持称王的朝臣当即反问,反对者一时间无以言对,支持者旋即又道:“启禀君侯,卫国倘若不称王,固然不会开罪秦国,然五国合纵若拿我卫国开刀,秦国未必会出兵相救,卫国必然任人宰割。称王,或许开罪秦国不假,却也让三晋无口实以出兵伐我卫,以解今之危局,也是迫于无奈。君侯有武公之志,届时举国奋休养生息数载,卫国无患矣!望君侯三思——!”

    就在反对者哑口无言之际,一直未曾说话的孙谷开口了,“老臣力主君侯称王——!”

    “臣等附议,力主君侯称王——!”一下子便有半数以上的朝臣异口同声的说道,这架势让座上的卫峥心中一冷。孙谷的势力还真是不小啊,没有一半也有三分之一了。

    很快,力主称王的一番以绝对数量压倒反对者一方。

    “好——!”沉思了片刻的卫峥旋即起身而道:“既然如此,卫国称王——!”

    卫国同意六国相王,卫峥一言便是一锤定音!

    朝散之际,卫峥私下召见了姜牧秘密交代了一件事务,莫不郑重至极,而等姜牧离开的时候,面色一脸凝重,脑子里死死的记住卫峥所交代的事情,这一次简直比出使魏国更加惊心动魄。

    就在卫峥刚刚宣布卫国参与六国相王的事情上,朝野上下风风火火的准备要改换王制,及其主持卫峥前往东周洛阳会盟的事情时。

    卫峥忽然称病了!

    这等境况可把卫国朝野吓了一大跳。正直春秋鼎盛的卫峥怎么突然就卧病不起,最重要的是在这等节骨眼上,那如何前往洛阳参与六国会盟之事?

    尤其是孙谷等人又急又惊,生怕误了大事。

    卫峥藉此集权卫国的金蝉脱壳之计开始进行了!

    ……

第045章:卫有猛士,号为孟贲() 
——

    “太医,君侯所患为何疾?情况如何?快说!”宫廷入口处,孙谷等一干卫国重臣刚刚过来,去见卫峥之前便把太医拉过来先询问一番。 .

    “回濮阳君——!”那太医旋即趴在地上微微颤抖的说道:“微臣未能查出君侯所患怪疾——!”

    “废物,要你何用?”孙谷一听顿时一怒,冷瞪了一眼地上的太医怒哼一句便拂袖了去,进入廷内前去觐见。

    “老臣拜见君侯——!”匍匐在地的为大臣,赫然便是孙谷,得知卫峥忽然病重,卫国的实权重臣孙谷、宁元等卿族大臣同时来见。

    此时此刻,卫峥仰卧在床榻之上,额头一块布锦,双目恍惚无神而口唇白,乍一看都是得了重疾的样子。

    “诸卿免了——!”卫峥似乎有气无力的说道,微微侧头一看,孙谷等人见卫峥的眼神扫视而来不由自主的低。

    “君侯患疾,切勿莫动!”孙谷见卫峥要起来的架势连忙说道。

    却见卫峥罢了罢手,在近侍玖儿的帮助下坐了起来。

    确实是累,是演的累!

    这是最后一次和他们周旋,再累也得演下去。

    只见卫峥坐卧在床榻之上,过了许久才摆着无所谓的语气说道:“流亡在外患上的寒疾,年年春季便会来一次,老毛病了,修养几个月便可安然!”

    这卫峥说起假话来那是丝毫不含糊,那演技怕是后世演员拍马不相及啊。

    “臣等有罪——!”忽然之间孙谷等人刚刚站起来不久,听到卫峥这么一说流亡之事,便想起了卫峥流亡在外近二十年的经历,旋即一个个再次匍匐跪在地上。

    卫峥一愣,看着一个个脑袋额头贴着挨地的手背,算是看出来了,这几个老家伙也是会演的主儿。

    “诸卿何罪之有?”卫峥一笑道,和这般卿族还得继续周旋下去,旋即补充道:“都给我起来——!”

    “本侯如今旧疾复,两三月之内怕是理政不得,如今六国相王之事恰巧事,多事之秋啊,本侯患病之事切不可对外传言。”卫峥郑重的说道。

    “老臣谨记——!”孙谷拜而道。

    卫峥微微点头,继而又说道:“六国相王之事,照常进行,不可更改,卫国朝政便要孙卿多多担待,为本侯分忧!”

    “老臣领命——!”孙谷再应允。

    “本侯乏了,都退下吧!”卫峥侧过头去,似是无力的挥了挥手。

    孙谷见状欲言又止,看卫峥的模样只好作罢,再俯后便先后退去。此刻孙谷等卫国诸卿并不知道卫峥已经给他们挖了一个大坑,就连孙谷都没有察觉这一次卫峥再次授权他摄政的时候未有任何诏书。

    显然,在孙谷潜意识里这已经是理所应当的事情,有了前面的一次铺垫,卫国朝臣也没有不服者,现在的孙谷已然把自己视为是卫峥的肱骨心腹,不得不仰赖的人,尤其是在卫峥重病的时候。

    从这一刻起,卫国的卿族已经半只脚跳进了卫峥所设下的万劫不复的圈套之中了。

    待得这帮卿大夫离去不久,一个身穿甲胄的士卒走了进来。

    “卑职孟贲拜见君侯!”这甲士见到卫峥旋即单膝跪地说道,声音沉雄有力。

    “准备的如何?”卫峥罢手免礼,随即问道。

    “启禀君侯,万事已准备妥当——!”孟贲旋即回应道。

    “好——!”只见卫峥豁然从床榻之上起来,此时此刻那里像是在见孙谷等人那般奄奄一息的君主,简直生龙活虎一般,卫峥当即道:“按计划行事!”

    “卑职领命——!”孟贲双手抱拳应允道,刚刚转身准备离去,卫峥再次提醒了一句:“且慢!孟贲。此事重大,做事切勿一根筋……算了,你这榆木脑袋跟你说了也是白说,总之别给老子出岔子就行,否则我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君侯竟然都暴起了粗鄙之语,孟贲一愣之下便信誓旦旦的说道:“此事若出了纰漏,孟贲提头来见!”

    “本侯要你头颅作甚?”卫峥旋即微怒,看着孟贲一脸茫然呆萌的挠挠头以掩饰尴尬,无奈之下旋即又说道:“切记不可逞匹夫之勇,下去吧——!”

    “遵命——!”

    孟贲抱拳一离去,卫峥旋即又回到床上,唤来玖儿揉揉太阳穴。

    这孟贲是个了不得的勇士,卫峥没有想到秦武王坐下的三大武士之一孟贲竟然会在新军帐下。

    起初在斗士营训练的新军之中,孟贲的勇武过人便第一时间展现出了非常人之处,很快便落入了卫峥的视线中,后来得知了此人名为孟贲。

    卫峥最初对这个名字有些似曾相识却又一时间想不起来,直到一个月的时间孟贲的表现越来越耀眼,有万夫不挡之勇。

    这个时候的卫峥忽然想到了一个人,那便是秦武王帐下的一员勇猛的武士,赫然便是叫做孟贲,一模一样的名字。

    这下明白了。

    根据《史记秦本纪》的详细记载:秦武王有力好战,武士任鄙、乌获、孟贲皆至大官,王与孟贲皆举鼎绝膑而亡。

    赫然便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秦武王洛阳举鼎的事迹,秦王和孟贲死于九鼎之下。

    能让卫峥确认此孟贲必定时秦武王帐下的孟贲还有另一大原因,便是孟贲也是卫国人,历史上也有说是齐国人,但相差不多,卫齐本就接壤,如今的孟贲不到二十岁,和历史上秦武王帐下的孟贲所在的时代相吻合。

    这些证据足以说明,此孟贲就是历史记载的孟贲。

    这样一员勇武之士竟然出现在自己的帐下,卫峥也是乐了几天,历史相传:卫人孟贲,水行不避蛟龙,6行不避虎犀,能生拔牛角,怒吐气,声响动天,尤为勇猛。

    前面两句是夸张的修饰,但后面几句却是在军营中有所表现,这段记载虽然有些夸张却也说明非常人可比。

    孟贲这个人与历史上的记载如出一辙,也是个莽夫,直白的说便是有勇无谋。

    不过,卫峥不需要他来谋,孟贲的勇猛足够了,加上这些时日以来,此人虽然天生仿佛少根筋,不过却也是忠心耿耿,如此便足够了。

    这样的好手,如今来到自己帐下,归心与己,断然不能让他出走卫国而入秦,秦武王错就错在把这样的尖刀用在了不该用的地方,不过卫峥却不是秦武王,很清楚孟贲这样人该处于什么位置才能挥他应有的才能。

    随着时间的推移,卫峥二十几日卧病不起,孙谷总摄朝政、掌卫国社稷公器,六国相王之事也在他的主持下有序进行着,不过孙谷也如实遵循了卫峥的嘱托,毕竟这样的事情非国君不能主持。

    一切只能等卫峥的病情有所好转才能顺利进行。

    只不过,怕是这群卿族们盼不到了。

    这一日也是卫峥称病不起将近二十六天之后,夜深人静之际,卫峥忽然换上了仆役的装束连带着随身伺候他的侍女玖儿离开了宫廷府邸并出了朝歌城。

    城外的接应者赫然便是孟贲带领了一支便衣小队,此时此刻,出城了的卫峥已经从仆役的服装换上了一套士子装。

    夜色之下,侍女玖儿一脸茫然无措,不知道生了什么,一路上只得默默无言的跟随着卫峥,玖儿也现这一刻的卫峥面色并不怎么好看,她不知道生了什么事情,但潜意识告诉她此时此刻的君侯,心情并不好。

    “君侯——!”孟贲走到马车旁边,向卫峥最后请示。

    卫峥犹豫了许久,最终还是下令:“立刻执行——!”

    “遵命——!”孟贲抱拳领命之后旋即模仿飞禽的声音吹了个口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色下忽然又出了一小队人马直奔城内而去。

    “君侯,该出了——!”一名便衣侍卫提醒的说道,这里的人都是从新军斗士营大帐中白起亲自精挑细选出来的精锐,卫之斗士,卫峥在新军大帐的表现深得军心,这些新军虽然入他麾下不久,却是忠心耿耿,毋庸置疑。

    卫峥幽幽叹息一声,看了一眼夜色下的玖儿,不由自主的想起了这些伺候他的那些侍女近侍,今夜,朝歌城内的宫廷府邸除了带到身边的玖儿,其他人都会无辜的死去,甚至不知因何而死。

    他们都是无罪的,但他们却又不得不死——!

    而杀死他们的不是谁,正是卫峥——!

    卫国的那些旧势力还未开始清算铲除,血便开始流了!

    原地站立许久,卫峥终于转身,旋即将玖儿揽入怀中,抱着惊慌失措如小鹿一般的良家少女一同上了马车。

    “集权斗争,从来都是腥风血雨,这只是一点血光而已,真正的血流成河还未到来,卫峥!你自恃雄主而居之,优柔寡断绝非雄主该有的性格——!”马车上的卫峥不断的在心中对自己说,脑海中忽然浮现出了演兵岭的场景,师尊王祤的声音在心中悠悠响起:“捭阖者,天地之道,捭阖之术,静心为,则可纵横披靡。”

    抛开所有的思绪,当下心底一横,转而恢复了那个要在大争之世行大争而从容不迫的卫峥,低声一吼:“走——!”

    车行不过半里路,卫峥再回望朝歌城,夜色之下的城内忽然亮起了冲天火光,大火燃烧的方向赫然便是卫国的宫廷。

    “不好!宫廷着火了——!”

    “着火了——!”“宫廷着火了——!!”

    “完了!君侯在里面——!”

    “君侯——!快救君侯——!”

    “来人呐——!君侯在里面——!快来人呐——!”

    ……

第046章:宫廷大火,卫国内乱() 
——

    一场在夜间生,既突然又离奇的宫廷大火!

    这便是卫峥的金蝉脱壳之计谋,此时此刻的卫峥已然朝着卫国东面的齐国而去。   .

    就在卫峥走出朝歌城,孟贲带着一队人马内外接应之下回到宫廷内,一把火将卫国的宫府给点燃,所有人都未曾料到卫国戒备最森严的地方竟然会突大火。

    除了内部有鬼,绝不可能会是外人得手的,但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是,命令纵火的人赫然便是卫国的国君,没有卫峥在幕后主使,火烧卫国宫廷的事情是绝对不可能生无人知晓的。

    卫峥本人在这次大火中“殁了”,也可以摆脱是卫峥的嫌疑,说给谁听都不会相信,卫峥会自己烧死自己,定然是有人陷害。

    弑君——!

    一想之下,细思恐极!

    金蝉脱壳之计便顺利实施了。

    然而,这个计策是有代价的,夜深人静下的宫廷,突大火,无辜被烧死的人不再少数,宫府内的人无人生还。

    孟贲等人放火成功之后便立刻撤退,同时还杀死了原本疏通的守卫,这些人是无辜的也是奉命行事的,但这些人必死,不死,计划必然会出纰漏,届时可能功亏一篑。

    从他们参与到这次计划并身在其中便已经注定了他们的命运,而这些人的死不过是才刚刚开始而已,是预示着卫国朝野即将到来的集权整肃,注定血流成河的预兆。

    “大事不好了——!左司徒——!”“大事不好了——!”

    宫廷大火几经照亮了朝歌城,再也瞒不住任何人,见到这一幕者,无不面色惨然巨变。

    卿大夫有家,便有家臣,在此半夜之际,孙谷的家臣一路连滚带爬,惊慌失色的将入睡的孙谷于半夜唤醒。

    “何事慌慌张张,成何体统——?”草草穿上衣着的孙谷面色极为不喜,面容带着的困意仍旧略显几分。

    那家臣当即跪趴在地上战战兢兢的颤声到:“回左司徒——!宫府突大火,几乎照亮朝歌都城!”

    刷的一下,孙谷猛然站起身,犹若木雕一般一动不动,双眼死死地盯着家臣,厉声的说道:“你说什么?”

    “回左司徒——!”那家臣强咽一口涂抹,口齿不清的说道:“宫廷突…突…大火……火势蔓延宫廷府邸,无……无法制止,君……君侯……君侯他……”

    “……怕是殁(mo)了——!”说出这句话的家臣整个人如同瘫软了一般。

    “君侯殁了……”孙谷双眼无神而呆呆的呢喃自语,脚步颤颤巍巍的不断后退,整个人差点晕了过去,若不是家臣眼疾手快忽然爆出潜能本能拔地而起将其扶住,孙谷怕是要仰头摔倒在地。

    家臣刚刚将其搀扶起来,孙谷便竭力的大声道:“卫国危矣——!卫国危矣——!”

    孙谷并不是毫无见地的人,他很清楚一旦消息传至天下,怕是西面的魏国得知卫峥葬身火海,定会在卫国大乱之时以最快的度挥军东进。现在的卫国与梁国(魏国)刚刚结仇,老魏王断然不可能放过如此天赐良机。

    卫国亡,卫国的贵族也要亡,他孙谷不亡命也要亡了富贵,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道理他岂能不懂?他这不是悲卫峥,而是悲此祸及己身的大难啊。

    这还只是其一,大火为何会烧了宫廷?难道有人弑君?

    卫峥死,谁获利最大?

    细思恐极啊!

    孙谷内心惊起一阵恶寒,全身难以自制的颤抖。

    ……

    斗士营。

    月夜之下的白起并未入睡,而是站在一高地石台之上遥望朝歌都城所在的方向,此刻月夜之下,大火照亮了都城,新军帐外的白起能够看到都城方向在夜色中传过来的火光景象。

    白起并未停留太久,重回营地旋即命令斥候火赶往都城询问生了什么事情。

    实际上,他自然知道生了什么,但派遣斥候前去是为了后续的动作以及此时此刻应有的表现,这一切都与卫峥早已提前商量好了的谋划。

    一把大火烧了两天两夜才熄灭,什么都没有了,无一人生还。

    而卫峥也不知所踪,见证这一幕的所有人的内心尽皆一沉,都知道卫国生了天大的祸事了。

    以孙谷为的诸卿大臣纷纷站在了废墟之下,踉踉跄跄的濮阳君哪还有前段时间那般意气风的时候。

    “报——!”

    “启禀濮阳君,斗士营将白将军来报!”来报的探子一说,孙谷心下一惊,连忙说道:“白起?新军大营出事了?”

    此时此刻,孙谷明显有些慌了,这是内乱的迹象吗?新军帅将白起与君侯的关系孙谷可是很清楚,卫峥在这场大火中丧生,尸骨未存,若是白起失去了理智,带着那近万大军杀过来,再有西部虎视眈眈的梁国,内外交困,卫国就真的要亡了!

    “回濮阳君,白将军称卫国宫廷大火,国之存亡时刻,敌国魏梁必然会趁此卫国虚弱之际雷霆出击,白将军现已统帅新军拔营出动直奔平阳、于宿胥口驻防,以便防守魏国在我内忧之时滋扰我国境!”

    此话一出,大大出乎了孙谷的意料,就在这时,那白起新军的斥候又说道:“白将军还说——!”

    “快说!”孙谷连忙说道,心下对白起这个人有了一个大致的断定,便是认为此人亦有追逐功名的心,这是在表忠心吗?

    如此大善耳——!

    “白将军说,敌军势大,我新军兵寡恐难御敌,请求司马将军抽调半成兵力火驰援宿胥口,余下军队护佑朝歌以震慑宵小。白将军还说,请濮阳君务必彻查纵火案,替君侯雪恨!”

    “好好好!!!”孙谷一听连连大喜,本以为是乱兵,没想到局势会是这样,看来这白起是个可造之材,待此事度过一定要将其招揽过来,有功名心,很好,老夫便可以给你功名。

    “宁将军,快快抽调兵力驰援白将军!”孙谷当下便下令道,现在卫国无君,濮阳君孙谷,摄政左司徒孙谷的威望无人能及。

    “宁将军,切记稳住白起,稳住边境,白起此人深得君侯称道,是个将才,我等立刻合力稳定内局,国不可一日无君——!”说到这里,孙谷立刻又补充道:“公族宗子呢?”

    孙谷也知道,这个时候要是让宁元率军他肯定不答应。宁元也非常乐意,若是孙谷命令他亲自出兵御敌的理由派遣出去,这卫国朝野局势正直变幻莫测的关键时刻,很有可能就没有了宁氏的立足之地了,拥立新君势在必行,此等境况怎可能离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