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战国霸天下-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卫峥这么一说,孙谷也觉得极有可能。

    卫峥心中有目的,但说的这些话的确是不假,撤军之后便一直在想魏国若是报复会以怎样的形式报复,而己方又该如何应对,这样的问题已经想了很久。

    真真假假,孙谷是看不出一点破绽。

    “依君侯所言,该当如何?”孙谷把话反推给卫峥,说道。

    “整备、强军,以备战,是以为存国之道耳——!”卫峥毫不犹豫,言简意赅的说。又道:“孙卿,本侯决定了!当务之急,本侯欲亲自训练卫国新军一支,大将军(宁元)统帅原军镇国,孙卿便在本侯操练新军期间代本侯执掌朝政一切事务,如非重大事宜,孙卿可全权决断——!”

    此话一出,孙谷先是一愣,又是一愣,再一愣。

    卫峥这一言便是彻底放权的意思,让自己全权代国君执掌卫国朝政,这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又是合法之至,无人不服啊。

    孙谷一听这个顿时怦然心动了,虽然本就是卫国的权臣,位极人臣,然而有卫峥这位国君的明令,那便是名正言顺了,尤其是哪个全权决断,实在太有诱惑力了。

    权力是毒药,不可抗拒的毒药。

    卫峥看孙谷久久一语不发,心中淡然一笑之,便再次说道:“孙卿?孙卿为何不回话?难道孙卿想要推脱吗——?”

    卫峥说着同时展现一脸期待、忐忑、郑重,看不出丝毫破绽。

    “回君侯……”孙谷亦是犹犹豫豫,演技不再卫峥之下,实际上的内心振奋有之,怦然心动有之,表面却是一脸迟疑的说道:“……老臣谢君侯信任,只是如此大任,非君侯不可担任之,老臣惶恐,不敢僭越之,怕……!”

    孙谷的内心是一万个愿意啊,可若坦然受之实为不智,必然要一推再推,然后答应。

    “岂有此理——!”卫峥忽然大声一喝,气势十足又是突然,把孙谷吓了一大跳,紧接着义正言辞的说道:“孙卿不必多虑,谁敢舌燥本侯便砍了他的脑袋,孙卿乃国之栋梁,肱骨之臣,卫之能臣。”

    孙谷再言推辞,卫峥便慷慨言辞道:“孙卿,今之卫国乃事处危急存亡之秋,外敌虎视眈眈,内部国力羸弱无力,国何以存之?本侯纵使有强国之心,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矣,首尾不可兼顾之。”

    “如此艰难之际,难道孙卿这等肱骨之臣,不愿为本侯分忧?不愿为卫国分忧?”卫峥旋即一动不动的注视着孙谷,言语间甚是痛心疾首。

    “老臣不敢,只是委实难堪大(任)……”孙谷再推辞说道。

    “本侯说卿能担待便可——!”

    “孙卿不必推脱了,卫国上下能为本侯分忧者,唯有孙卿一人耳,我亦知晓孙卿年事已高,但卫国需要你,还请多多为国分忧,万万不可再推辞——!”卫峥打断他的话,旋即又说道:“即日起,本侯便不再临朝听政,本侯要将全部精力置于新军训练,以防御敌国之事而去其隐患,此间孙卿便代本侯执掌国政,你我君臣二人举头并进,一切以度过难关为当务之急。”

    “本侯已经拟定好了诏书——!”卫峥说罢,挥了挥手,近侍很快便拿来一****帛,手持着便是走到孙谷面前。

    孙谷一看略微惊讶,竟然连诏书都拟定好了,想不到卫峥竟是真的要放权,竟是对己如此仰赖之至?

    卫峥便一语不发的看着,大有一种你要接也得接,不接也得接的架势。

    决心这么大,那就勉为其难的接了!

    老来成精的孙谷已然被权力迷失了心窍,一种飘飘然的感觉油然而生,接下这份诏书,日后便是卫国权倾朝野的权臣,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无敢人不服。

    孙谷毕竟是老来成精者,这一切全部都很好的掩饰在了内心,未曾表露一点。只见他迟疑了片刻,似是一声长叹,最终还是接下了诏书。

    这样也好,孙谷内心也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卫国疆土扩大了,人也就膨胀了,卫国今后若是再开疆拓土,那么大将军宁元便会更显的重要,到时候建立功勋多了,他宁氏岂不是要骑在我孙氏头上了?

    卫峥这么喜欢掌军那么便由他去吧,正好可以削弱宁氏的势力,卫峥本就师承鬼谷,善统兵打仗,要是亲征伐战,他宁元大将军的功劳也不会捞到多少。只要我总领国政,掌握军队的命脉之粮草供应,及其卫国的财富,卫峥必然始终要仰赖我孙氏。

    越想越深入的孙谷,贪婪在内心疯狂蔓延,他想到了什么?他想到了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故,彼可取而代之——!

    春秋战国这个时代就是以下犯上作乱的时代。

    周王朝自步入春秋以来,以下犯上作乱的风气横行在各个贵族阶层,西周“众星拱月”的时代一去不返,变成今天“群星闪耀”的局面。

    本来,周天子分封天下,周为天下共主,将土地分封给各路诸侯以建国,而诸侯内部又将一部分土地分给卿大夫为家,其下地位最低的贵族便是士。

    周王朝的贵族结构便是: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除了最低一等的贵族士没有封地和人民之外,另外三个阶层都有世袭封地。士以修身为主、卿大夫有家、诸侯有国、周天子掌天下。所以才有了推崇周礼旧制的儒家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说法,四个主张分别代表了四个贵族阶层该干什么。

    然而,春秋以来,以下犯上作乱成为常态,诸侯强大了便想要替代周天子,便有了春秋五霸;而诸侯内部的卿大夫世家强大了便想要替代诸侯,便有了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卫国卿族轮番持政,乱国五百多年等等,例子数不胜数。

    而到了现在的战国时代,天下诸侯更是直接称王,要知道诸侯为公至极而终,只有周天子才能称王。是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王只能有一个,那就是天下共主,然而现在的战国时代,各路诸侯胳膊一硬便都想要称王,摆明了就是要做天下共主啊。

    孙谷接下诏书,这君臣二人又畅谈了不少的“国事”才离去,一副上下一心,齐心协力的景象。

    卫峥目看着孙谷的背影,眼眸深处尽是冷笑,这些世卿大夫的心思在想什么又怎肯能不了解?卿大夫这些家族做大了到最后会是什么结果,不需要考虑多少,以史为鉴知兴替,三家分晋、田氏代齐,还有三桓****的鲁国,再看看自己这便宜祖上的卫国祸乱几百年,一切不言而喻。

    孙谷离去是志得其满的离去,全然不知道已经跳进了卫峥挖的大坑,和师承鬼谷的卫峥,和能够将《韩非子》倒背如流的卫峥,更是两世为人的卫峥玩权术之谋,孙谷即便是老来成精也是万分不急。

    韩非何人是也?集法家大成者,秦王政派兵伐韩就是为了要把韩非子抢过来,先秦诸子最后一位大师,更是世界上第一个阴谋学家,不是阴谋家而是“阴谋学家”,还是鼻祖的存在,前世专研这个时代历史的卫峥很“不幸”的把韩非子的所有著作读了个遍,孙谷就算再活一个轮子也斗不过满肚子“坏水”的卫峥。

    此番让孙谷全权执掌卫国朝政,这边对孙谷亲近,而另一边则是对宁元疏远,宁元即便对卫峥有所不满也不敢表露出来,否则便是卫峥和孙氏联合,所以宁元想要破局便是要想方设法破坏卫峥和孙氏的关系,如此一来宁氏和孙氏便自然而然的就产生不对付的结果了。

    石氏这一卿大夫家族,相比较另外两大卿族,势力要相对小些,是属于站队的角色。

    只要孙宁两大卿族从抱团到失和,乃至互为仇敌,到时候便可挨个收拾,以铁拳行动携雷霆万钧之势瞬间铲除这些阻碍。

    搞定了内部的问题,孙谷入局,宁元被迫入局,卫峥接下来便是全力整备新军,心里虽然有满肚子的“坏水”,但更清楚一切的谋略计策都是要建立在拳头硬不硬的基础上。

    一支全新的军队,一支在今后令天下诸雄闻之色变的军队从卫峥的手里正式登上天下战国的历史舞台。

    卫之斗士横空出世,诸雄精锐亦不可与之争锋。

    ……

第40章 朝歌黎明() 
——

    翌日,卫国朝堂之上,卫峥果然没有前来临朝听政,而孙谷正式在一众文武大臣前颁布了国君的诏令。

    宣召一出,满堂文武都知道濮阳君孙谷今后便是卫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而且是名正言顺,权倾朝野的权臣、宠臣,如日中天。

    刚刚不久被封为濮阳君,今天又成为了代国君执掌朝政,在卫国已然成为只手遮天般的人物,卫峥如此仰仗孙谷,里里外外无不说明现在的孙谷是卫国的权臣,卫峥的宠臣。

    今日朝会散去,孙谷的府邸前前后后便有无数人走动,祝贺者有、议事者有、巴结者亦有,大权在握的濮阳君处于飘飘欲仙的状态,已然被权力迷失了心窍。

    有人欢喜有人愁,愁的人无数,但要说最愁的人无疑是大将军宁元了。

    前段时间浩浩荡荡的伐魏行动,满载而归之际,论功行赏后,最不开心的无疑是司马大将军宁元,孙谷被封为濮阳君,而他却只是加封了三千户食邑,本来便有所不满,但此次出征由国君亲自统兵。

    期间白起先是率领一支兵马成功截获了魏军运往襄陵前线的大批粮草辎重,立此一功。随后又被派遣北渡河水再立一功。司马大将军宁元在此次出征行动并未有太大的作为,没有被封君也在情理之中,也只能郁闷了。

    然而卫峥刚刚还都朝歌城不久,便募集了近一万兵马,这下宁元就感受到了巨大的危机感了,卫峥虽然没有明着要收回兵权的意思,但这番行动明显是在弱化他的军权,而且种种迹象表明,孙氏也希望看到宁氏被制衡。

    今日一条诏令下来,孙谷代国君执掌国政,宁元的危机感越来越明显,朝会一散便亲自来到了孙氏府邸,然而出来的时候宁元的面色却不怎么好看,甚至有些阴沉,至于具体发生了什么恐怕只有孙谷和宁元两人知晓了。

    显然,孙氏和宁氏隐隐的有失和的趋向,孙氏在卫国卿大夫家族有着朝向一家独大的趋向,这是其他世卿贵族不愿看到的。

    卫国的卿族都在各自打着小算盘,卫峥却全然不顾。

    简单的一招亲此疏彼,卫国的两大卿族便有着朝互掐的趋势演变。

    这是卫峥最愿意见到的,这帮人自以为各自把持卫国各大命脉,便以为可置君权于不顾,这样正好合了卫峥的心意,先他们去互掐,去争权夺利,自己好好的练习拳脚功夫,拳头一硬便是收拾这般卿族的时候。

    ……

    新军训练校场。

    征兵期间卫峥同时下令召集三千民夫和征集的新军开始按照他的要求打造训练场地,征召结束之际正好是训练校场建造完毕的时间,确切的来说比之还提前了两天。

    偌大的训练场放眼望去军帐无数,场面凛然萧萧,朝气飘扬。

    这一日黎明之际,征召的一万余名青年士卒在平旷的校场外列阵而立,威风凛凛,万人聚集的场面异常震撼。

    在士卒列阵的前方架起的便是点将台,排列成行的旗帜张牙舞爪的随风飘扬,每面旗帜上的“卫”字醒目异常。

    “咚咚咚——!”

    擂鼓声在这片天际间骤然响彻,与此同时万人大军列阵前方出现了两人朝着点将台走去,一前一后,赫然便是卫峥和白起两人。

    卫峥身穿黑金甲胄,一手掌心搭在腰间剑柄之上,身披红袍因风而向擦面飘动。

    一步一步走上点将台,刷的一下转身刹时便面向了正前方列方阵而立的大军。

    这时,擂鼓声戛然而止,万人汇聚的校场上唯有呼啸的风声与旗帜的飘逸声,此外别无杂音,全场无不蔓延着威严肃穆的气氛。

    一语不发的卫峥,身披戎装,自带一股威严,炯炯有神的双目扫过列阵前排的一众士卒,被目光扫过的兵卒们下意识的昂首挺胸。

    一双双眼睛纷纷投向将台之上。

    每十足都知道,那便是我卫国的国君,我们的君侯——!

    先秦时代没有国家观念,人民只需要为领主大夫做事就行了,但今天开始卫峥要给他们灌输国家观念。

    惟见其骤然凝视着前方,新军成立国君亲自誓师训话之际,卫峥用以最极限的嗓音吼道:“吾辈儿郎!当何以为战?天性不可夺!何为天性?是为人性!何为人性?心之所向!”

    “便是有所求。所求何也?便是存国以卫家、护妻儿老小、光耀门庭、蒙恩后辈!”

    “大乱之世,民不聊生,祸患不息而战无休止,失国者民,无不沦为奴隶,无国何以光耀门庭?无门何以为家?无家何以蒙恩后辈?”

    “是以,卫国儿郎当为此而战也——!”

    “今日,本侯便告诉卫国的儿郎们,卫国已然事处危急存亡之秋,魏梁亡我之心不死,魏梁对我虎视眈眈,他日敌军破城而入,卫人将失其家国,绝其姓氏,从此沦为奴隶,如牛马牲口一般苟存,敌人将夺我等土地、虏我等妻女、杀我等后辈。”

    “今日,本侯便给卫国的儿郎们一个抉择,是从此沦为奴隶,失去家国、土地、妻儿……还是修我戈矛,复我河山,与子同仇,共赴国难?”

    啸风兮兮之下,卫峥的话以浑然雄厚之音携以无与伦比的感染力,沉雄的蔓延在校场之上,万人列阵中的士卒心中悄无征兆的涌动着一股莫名的热血。

    “卫风——吼——!”“卫风——吼——!”

    一双双目光凝视着那威风赫赫的身影,万人齐声高呼,一声大吼而同时持长矛击地,撼天震地。

    彼时,卫峥拔剑而出,遥指前方,万人齐吼之声戛然而止。

    “今次时刻便明我国志、铸我军魂、号卫风!”校场之下的这片天地,正直破晓黎明之时,光浴倾洒在剑身,持剑者卫峥,惟闻其携以盖天之气而道:“朝歌黎明,如日方升。岂曰无衣?与子同袍。铸我甲兵,复我河山!无休乱世,何以止戈?卫之斗士,谁与争锋?”

    “谁与争锋——!”“谁与争锋——!”

    校场上万人列阵的士卒们歇斯呐喊,撼天震地的声音在天地间回荡,犹若山呼海啸一般势不可挡,撞破了天际间的黎明,初阳徐徐而高升。

    一种视死如归,油然而生。

    “谁与争锋——!”

    “谁与争锋——!”

    儿郎万众热血高呼,所有人目送着将台上的君侯离去,高呼声依旧持续不断,这热血沸腾的一幕不仅仅激荡着每一个兵卒的心,此番形成的冲天气势,即便是白起也难忍心中的激动,要知道现在的白起也是年轻人。

    勉励之言誓师之语便到此结束,卫峥离去并把这里交给白起。而本人则返回了军营帅帐。

    卫峥很清楚,军不可有二言的道理,固然有统兵之能,固然想要插手,但身为一国之君也万万不可出现在台前。

    身为国主,纵然亲力而为下可以做的比他人更好,但话说回来,国君亲力而为本身便是证明御下之道的失败,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也不该亲自出马,亲力而为。否则,事事亲为的结果必然导致事事无为。

    知人善用而御下才是真正的帝王之道!

    白起是个不世帅才,济水之下中道截击和北渡河水两次独立统兵尽皆完美的执行成功便已经足以说明。

    区区一万人都带不动,可不是那个战必胜、攻必克的杀神白起了。

    现在的白起虽然年龄还比卫峥小了些是唯一的不足,但卫峥早就发现并且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此番伐魏行动给白起的两次行动圆满完成,便已经建立起了初步的威望,这一万人都是征召的新军,自然没有人会因为本就有功的白起因其年龄而不服。

    就在在卫峥离去片刻,白起在万人高呼之际走向了中央,高举手中蚩尤神剑,利刃未出,锋芒尽敛,手中蚩尤神剑朴实无华。

    而与此同时,高呼声停止了。

    下一刻,利刃出鞘,蚩尤神剑,杀气迸发,寒光凛然。

    一双摄人心魄的双眼,让前列的兵卒凛然之至,难以忘却其双目摄人心魄之神韵,那是一双充满啸凛锐利的目光,白起持蚩尤古剑而遥指万人列阵前:“剑之所指,纵横披靡;兵之所至,遍野哀鸣;君侯所指,吾等所向,虽千万人,吾往矣——!”

    肃啸之气席卷全场

    ……

    (Ps:特别感谢“angel122的110000起点币”打赏,并成为本书第一个盟主。散花。。。。)

第41章 日夜操练() 
——

    列国诸雄都有其帐下骄傲的精锐部队:秦之锐士;韩之材士;魏之武卒;齐之技击……

    而今天,卫之斗士在卫峥的引领下以颠覆历史而横空出世。

    正如其言,卫之斗士,谁与争锋!

    此刻的卫峥已然退居幕后,该如何将这支新军打造成一支“战必胜、攻必克,无往不利,无所不破”的天下骁锐,卫峥只负责执掌大方向,具体训练则是交给白起,他相信白起能担此大任。

    卫峥给这支新军亲自下达的军令只有简短的三条:第一,严守军规;第二,指哪打哪;第三,无条件严守以上两条。

    一支所向披靡的军队不一定符合以上三条,但符合以上三条的军队必然是一支所向披靡的军队。

    白起的治军之严,完美的按照卫峥下达的三条军令执行着,今日誓师大会一结束,随后集训便有三百多人因触犯军规被踢出队伍,震慑了这支新军的每一个士卒的心弦。

    只要犯了上述三条的任意一条,立刻革除!

    与此同时,一则新的告示让原本以为进了新军恪守军令就能高正无忧的士卒们大惊失色。

    新军预备竟然只有五千人,而目前入伍的人数高达一万人左右,换句话说,有一半的人将会被淘汰。

    留下来的五千人才算帐下斗士营的正式兵卒!

    这一则告示刚刚贴出来,紧随而至又颁发了另一则告示,正式成为斗士营的士卒月俸将从三石粮食增加到五石,在今后的战斗中凡在战场上斩敌士卒一名赏岁俸六十石,以此类推,杀一个敌人就能多领赏一年的俸禄。

    斩敌士卒十名以上或斩敌甲士一首级(敌军军官)拜将封爵,按照累积的军功论功劳行赏。

    这一折告示公布出来,每一个士卒在忧心忡忡的同时又是兴奋不已。

    以往打仗,那是属于无回报的义务,甚至还要倒贴性命和粮食,乃至武器。如此天翻地覆的待遇变化怎能不让他们兴奋。

    但紧随而至的也有凝重,一想到自己随时可能都会被淘汰出去,那这些待遇就跟自己没任何关系了,一万多人只有五千人能够最终留下来,意味着谁都不能泰然自若的享受这份待遇。

    享有这种待遇的资格,得拿出真本事来。

    这一手萝卜,一手大棒下来让每一个士卒的既兴奋又忐忑,更多的人是摩拳擦掌,面对那眼红的待遇谁也不愿被淘汰。

    期间不乏有人打起了小心思,利用旁门左道挤走同僚士卒,这样的蛀虫并没有欢实多久,被揪出来之后便是领军棍杖三十打了半死直接轰出去,从此永不录用。

    几番整肃下来,整军之严厉让每一个士卒印象深刻,再也不敢动歪脑筋,想要留在军队中只有一个出路,不怕死、敢杀敌、打胜仗、练出真本事。

    恍惚间,时间便过去了一个月,这一个月的时间,新军训练只有一项,那便是让所有的士卒把三条基本军令深入骨髓的烙印在灵魂之中。

    起初的十天时不时就有人因此被踢出军队,十天之内便有一千多人被遣散离军,尽管只是初犯,然而白起却没有丝毫留情,一句“战场上至此一次机会便是决定生与死之别,尔等已亡!”的话,便让抱有初犯的情况,或可有一次原谅机会的人黯然离去。

    不过,这些人却并不是说从此就再也没有机会了,来年征召依旧可以报名。

    一个月的时间,白起的“无情”、“冷酷”便在新军私下渐渐流传开来,“带头大哥”的威信逐渐在这支军队中开始竖立。

    十日之后便再也没有人因此而被驱逐校场。

    士卒们为何不愿意离开新军?这样的一幕在战国乱世可谓是一大奇观,在其他国家根本就不可能出现这样的一幕。

    那是因为军队的伙食好的近乎让每一个士卒都不敢相信,普通百姓一年也未必能够吃的几顿食肉,然而在军中却是天天都有肉吃,管饱管够,还不算在俸禄中,一切开销全部由官府承担。呆在军中虽然日夜不断操练的痛不欲生,每每累的趴下便不想起来,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尽管日日夜夜经历魔鬼般的操练,但在军中也犹若天天过年一般吃好喝足,这是普通士卒百姓以往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这一日,正直新军训一个半月之后,校场上一列列士卒方阵在甲士的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