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战国霸天下-第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君侯此言当真?”剧辛一听实在吃了一惊,一个小小的工具竟然被卫峥说的这么强大,实在感到不可思议。
“看看便知。”卫峥示意他看去,此刻套上曲辕犁的耕牛赶至田中,在郑奎亲自驱动下正式开始犁田。
……
(Ps:喜欢本书的书友品读之后还望投投推荐票、收藏啊,石慌先行拜谢!)
第100章 推广小麦()
城外田野。
剧辛专注的目视郑奎驱赶着套上曲辕犁的耕牛在田野中犁土,随着时间的渐渐推移,剧辛的两眼由好奇转而吃惊,更是忍不住亲自来到了田中。只见他情不自禁的敞开双臂,微微半躬身的看着田里倾翻的土壤,双眼之中仍旧掩饰不住震惊以及惊喜。
所有的倾翻的土壤整齐有序的侧翻在一侧。
被郑奎驱使着的耕牛始终没有减少速度,从始至此仿佛都是匀速耕犁,而且速度非常之快。
这一幕看在剧辛眼里怎能不知意味着什么,旋即走出田野而来到卫峥身边,剧辛有些激动的说道:“君侯,此曲辕犁若在卫国上下推广定能富足国民,百姓收成若能翻番,国府税收也能极大提高,举国臣民受益无穷啊。”
剧辛突然这么兴奋不无道理,有了曲辕犁这种极大提高农耕效率的生产工具,原本用耒耜这种蹩脚工具的农人撑死了种地十多亩便是极限了,有了曲辕犁的耕牛一下子便能让一个青壮年的农人完成三五十亩地的耕种也不在话下,其中的经济效益几乎难以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
国富了,国力才能强盛!
显而易见,曲辕犁的诞生意味着青壮年可以更多的分配到军队中,不能上战场的妇人乃至老弱可以替代耕种,以保证粮食的产量等等。
剧辛不兴奋才怪。
卫峥笑道:“强国之根本在于富国,曲辕犁此事子辛不可轻怠,卫国境内的所有耕牛全部都要将直辕犁置换成此曲辕犁,耕牛乃战略公器之物,官府务必要妥善管制……”
“剧辛明白!”
卫峥点点头,剧辛办事靠谱,这一点交代一番便不需要过多阐述,旋即举目望去把郑奎唤来,道:“郑奎,本侯旬日前有言在先,自然君无戏言。”笑了笑,旋即收敛神色,口风顿转:“郑奎铸曲辕犁有功,本侯亲命之,升士爵,至五级上士。”
郑奎一听不禁有些发呆,就这么爵至五级上士了?
“郑奎愣着干什么,还不快谢君侯!”随行而来的左宫监看到他有待呆然,旋即低声吼道。
郑奎一回神来看到笑容随和的卫峥正目视着自己,迟钝的郑奎看到左宫监在使眼色,终于反应了过来,大喜之下情难自已,顿时匍匐在地连连拜谢道:“草民谢君侯恩典!万谢君侯隆恩!”
爵至五级上士,每年可享受国府发放五百石粮食的俸禄,只要不死年年都有。我郑奎就这样成了贵族了?我郑奎就这样成了贵族了?
卫峥看着喜悦难以掩饰的郑奎,心道:“你恐怕还不知道本侯真正送给你最大的好处是什么,本侯给你郑奎之名流传千古才是对你最大的赏赐啊!”
显然,工匠出生的郑奎并不知道曲辕犁这件农耕器具有着多么强大的历史寓意。
卫峥再次回到宫中,而郑奎就这样被剧辛给带走了,大肆铸造曲辕犁刻不容缓,如今正直春耕之际,把卫国目前已有耕牛身上的直辕犁置换成曲辕犁,今年的收成增收或许不明显,但生产效率一提上去,提前完成春耕的老百姓空出的时间就能无所顾忌的展开大开荒行动,来年的粮食增收绝对是一大惊喜。
解放生产力意味着提高生产效率,卫国境内只有近百万人口,实际上荒地仍旧有一大片,只不过是碍于生产力的制约,如今曲辕犁的诞生将大大提高人口与土地的利用比例,卫国的耕田此时不扩充何时扩充。
总领国政治理卫国的剧辛的对于曲辕犁的重视不亚于变法,变法的目的是为了富国以强国,曲辕犁的推广同样是为了富国以强国。
随着时间的推移,卫峥这个一国之君在外人看来是做的越来越不像是国君了。
而剧辛这个变法执法者,总揽卫国朝政俨然成为了卫国新一代的权臣、卫峥的宠臣,右丞相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
之所以说卫峥越来越不像国君是因为这段时他尽是干些另外人匪夷所思的事情,或者说在外人看来简直就是儿戏国家社稷,尽做些上不得庙堂之事和国君不该做的事情,哪有一国之君的风范。
实际上,卫峥所做的在外人看来匪夷所思的事情莫不是为了富国强国。
几个月转瞬即逝,卫国变法平稳有序的推行,而曲辕犁的诞生提高生产效率之后,腾出时间的老百姓们不出意外的开始进行拓土开荒。
卫国举国上下都是一片奋发向上的激昂气氛之时,最近的卫峥却开始苦恼起来了。
卫宫廷之内。
“君侯今日为何总是愁眉苦脸?”玖儿看到卫峥伏案不语,后者盯着下面传来的奏疏一会儿皱眉一会儿流露深思之色,玖儿不免好奇的问道。
“种地!”卫峥言简意赅的说道。
“种地?”玖儿很是狐疑不解,心中不免非议君侯你可是一国之君,种地这种事情怎么能让你去劳心,国君不是该关注国家大事?
卫峥没有理会玖儿的不解,仍旧在深思着,如今距离变法已经过去半年多时间了,随着曲辕犁的普及,生产效率的提高几乎立竿见影,最直接的体现便是卫国的老百姓明显空出了大多数时间并开始展开火热的开荒大潮。
可一片片荒地被开垦出了良田,该种植什么成为了一大苦恼的问题。
卫峥也是个十足的“败家子”,各种花销不是一般的大,就说卫国军队的俸禄及其军资的消耗简直就是一个无底洞,如列国的评价一般这样下去迟早要耗空国力。
花钱如流水,不想办法猛赚钱迟早被军队把整个国家给吃空了。
卫国变法的初期便是富国,何以富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经济该怎么来抓怎么才最有效,整个卫国除了卫峥怕是没有人能做的更好了。
眼看着从六卿那里搜刮的巨额财富在国库中一天天减少,卫峥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别看相当于卫国十多年的税收,但按照卫峥这么个消耗速度也就只能维持两三年的事情。
抓经济更是刻不容缓的事情的了,这是国家大事。
“小麦!”卫峥忽然眼前一亮,愁眉的神色顿时消散的一干二净。
方今天下列国的粮食主要是粟米为主,小麦早就出现,史书记载乃上古时代从西域楼兰古道之地传入中原,但小麦却处于边缘地带,这种从西域(西亚)传入中原的种植作物并未在中原得到快速普及。
但卫峥却知道小麦是不亚于粟米的三大谷物之一,古书便记载早在虞夏殷商时期便有小麦,而到了今天依旧没有多少人种植小麦,关键的一点便是得以把小麦磨成面粉的“石转盘”还没有普及。
小麦是个好东西啊,开垦的荒地就推广种植小麦!
看来,是时候把“石转盘”在卫国上下普及开来。
卫峥心中大定,旋即看向玖儿笑道:“本侯要办一件大事!要传授卫国子民新鲜的吃法!”
……
第101章 两件大事()
——
过了几日,忙于推行变法的剧辛;总揽招贤馆的苏秦;不断在操练新军的白起,这三人全部被卫峥火急火燎的唤来宫中。
剧辛、白起、苏秦三人接到消息之际以为出了什么大事情,卫峥的急诏一到便立刻便放下了手头上的一切事务而来到了宫中。
但来到宫廷之后,三人莫不大跌眼镜。
宫廷御厨房。
此时此刻,苏秦、白起、剧辛三人站在一起面面相觑,又看向后厨里的一幕实在不知该说什么好。
“这……”剧辛忍不住指了指里面,又看向白起、苏秦两人,脸色一阵愕然之际欲言又止。
后厨的几个下人和厨子莫不胆战心惊,吓出了一身汗,卫国的一国之君竟然亲自下厨!!!
这种匪夷所思的事情简直让他们的三观碎了一地。
一国之主,成何体统啊!
然而无人敢忤逆。
“君侯啊,这这这……成何体统——!”剧辛实在看不下去了,走进去连忙说道。
“子辛迂腐了,怎么有点腐儒的味道?”卫峥头也不回的说道,脸色一阵惬意,正想要亲自把蒸笼拿开之际,后厨内的下人连忙说道:“君侯且慢,让小人来——!”
国君要是被烫着了,伤着了,那就出大事了,是要掉脑袋的。
里面赫然便是包子——!
另一边还有拉面!
这几日,卫峥专门派人去找来一些小麦,利用“石转盘”磨成面粉,石转盘早在春秋时代就出现了,只不过并没有得到推广普及,更重要的是这个时代没有包子、馒头、面条这种食物。
蒸笼一打开,只见白蒙蒙的雾气顿时四处飘散,热气滚滚袭来。
卫峥的贴身侍女玖儿也在场,见他脸上冒着汗液,顿时来着锦绢为其擦拭,卫峥转头看向剧辛,笑道:“上古之时,三皇治世,五帝定伦,神农氏辨药而尝百草,本侯下一次御厨,何足论哉!”
“两者岂可同日而语啊,君侯还是快出来吧!”苏秦也看不下去了。
终于,在三人的时不时的督促下,卫峥终是走出了御厨,更衣之后来到了偏殿,卫峥看着三人无奈的表情,心下也无奈,古人的固执也不是一般的强,这种事情即便是苏秦这些人看在眼里也觉得荒诞至极。古人向来信奉千金之子,坐不垂堂,身份尊贵,不宜涉险。
“下不为例——!”卫峥见剧辛要提口教唆,立马先言打住。
“民以食为天,本侯也不是为了下厨而下厨,实乃与国之长策大有干连。”卫峥忽然说道,此话一出倒是让苏秦和剧辛感到意外,看起来君侯此举别有用意啊。
不消片刻,宫中侍从纷纷端着食物而来,卫峥见状立刻提起了兴致,顿时说道:“诸位,正主来了!”
三人看着眼前的从未见过的食物,不禁倍感好奇,三人身前的案几上各自呈上了一碗面条、一盘馒头、一笼包子还有一盘饺子。
卫峥看到众人的狐疑好奇的神色,心中一笑,又道:“诸位可知此为何物?”见三人很耿直的摇头表示不知道,卫峥又是一笑,他们当然不知道,于是拿起了一个小笼包示意众人看来,道:“本侯将其起名为包子!”又拿起了馒头,道:“馒头——!”
“器皿中的食物就换做面条吧!还有这盘,饺子——!”
包子、馒头、面条、饺子?
三人面面相觑,又盯着案几上的几盘热气腾腾的食物,名字倒也颇为贴切。
“三位可知这四样食材用何物所制?”卫峥又问道。
“臣不察,素未尝闻也!”剧辛老实的回答,心下也很郁闷,本相堂堂一国重臣,掌卫国之相印,更心系的是国家大事,哪会有时间理会这些食物?
“麦谷——!”卫峥言简意赅的说道。
“麦谷——?”三人异口同声的说道,众人看着盘中的食物,心中一动似乎猜测到了卫峥的意图了。
君侯这是想要在卫国境内推广种植麦谷?
“来来来,国事稍后再议,且先品尝本侯的手艺,好吃便是好吃,不好吃便是不好吃!”卫峥看着众人又补充了一句:“不许奉承!”
呃……
三人不免一阵干笑,这才把注意力放在了闻所未闻的几样食物上来,苏秦率先动手,看中了盘子里的饺子便用筷子夹上一枚,一品尝之下苏秦惊讶的道:“内有食肉?”
“肉馅——!”卫峥说道。
“肉馅?”剧辛也率先品尝了饺子,一听卫峥言顿时连连点头:“君侯妙语,言简意赅,更形象贴切啊!”
倒是卫峥听了笑而不语。
“包子也有肉馅?”首先品尝包子的白起也发现了这一点。
显然是肉包子!
“味道如何?”卫峥兴致勃勃的看着三人,问道。众人顿时称道交好,见此情形的卫峥顿时感觉无聊,反正好吃不好吃都会一个劲的说好吃,就连这几个心腹臣子也不能免俗。
卫峥不再询问,好不好吃看来还得自己品尝了才知道。
“味道不错!”卫峥夹着个饺子细嚼慢咽,看到三人逐个的品尝,面色倒也不像是跟吃了瘪一样难受,说明还是能吃的。
能入口就行!
过了一段时间,众人吃的也差不多了,卫峥命人将这些剩下的食物全部撤下,换上了酒水,苏秦、白起、剧辛三人顿时上心了。
不出意外接下来就是重点了,想来也是,没有重要的事情君侯也不可能的火急火燎的把我们一同叫来。
卫峥邀杯示意,一饮而尽之后便说道:“今日唤三位前来,有两大要事商议!”三人看着卫峥竖起了两根手指,“其一,如今卫国因曲辕犁的普及极大提高百姓的耕种效率,据我估计一农五口往日可耕田百亩,如今耕田三五百亩亦不在话下。新法颁布以来一口农人只分得十六亩田,老百姓为广至良田而开荒火热,大片荒地成为良田。”
“荒地该种植谷物可想到没有?”卫峥说着把目光落在了剧辛身上。
“还是君侯想的周到,未雨绸缪,剧辛惭愧!”
显然,今天卫峥亲自下厨的用意已然明了,想不到君侯不但把这件事情想到了,还找到了解决办法。更没有想到小麦这种杂谷竟然能做成包子、面条、饺子、馒头等闻所未闻的吃食之法。
“惭愧不惭愧且先滞后!”卫峥说道:“当下重要之事乃如何让卫国的子民根种麦谷!都有什么计策,不妨思量思量!”
这件事情本来有些难办,强制老百姓种小麦固然可以,但终极不是什么好办法。问题的关键便是老百姓不愿意种植小麦,效益比种植粟谷划算多了,不管是卫国还是天下列国的老百姓目前都是以种植粟米等谷物为主,不愿意种植小麦是因为没有粟米好吃!
但现在怎么吃的问题完美的解决了!
小麦磨成面粉,可以制作面条、馒头、包子、饺子等等,加点其他佐料更加美味可口,有了这些新鲜的吃法,小麦提前普及几乎是水到渠成的问题了。
作为军中大佬的白起在这个问题上忽然又了见解,于是说道:“白起倒有一策,不妨让国府广发告示于民,国府以较高价位收麦谷为主之粮草,方下军中粮草亦所剩不多,收来百姓种植的麦谷正好可用于军中消耗,制成馒头、包子等,如若再将此等食用之法广而告之于民,民亦可不趋而自耕麦谷!”
“此策到不失为一个好法子!”剧辛点点头的说道:“强制耕种麦谷不是上策,因势利导方为上策,君侯此番亲自下厨创造如此新奇之食法,若推广出去,卫国百姓定能自发根种麦谷。”
“就这么办!”卫峥当即拍板,补充道:“此事子辛总揽!”
“剧辛明白!”
曲辕犁有了,推广小麦的方案也敲定了,老百姓新开垦的荒地今年正好还可以种植一年麦熟,卫国经济这一块也差不多了,不出意外,今年过后生产总值和经济体量翻它一番没有任何压力。
农耕这一块暂时得到了解决,卫峥的精力也该放到其他地方了,也必须要转移到其他方面。“这第二件大事,乃事关卫国今后二十年以至三十年后的大事,此长策更为绝密之邦交策略!”
……
第102章 苏秦间齐()
三人听卫峥如此郑重的言论,更是把事情想到了二三十年之后去了,心中莫不感到震撼,即将商议的事情有多重要,心中都有了一杆秤。
卫峥来到了地图跟前,三人紧随而至,见其凝视着地图头也不回的呢喃自语:“天下时势,因何而变,我却不得而知,更不能料事如神。诸卿想过没有,我卫国崛起之后天下变象因卫会有何之变?”
苏秦思绪片刻便道:“卫国趁势崛起而自成大势,则外势必退,所谓外势,是为秦国之势,秦之势,必将不再为我所用之。天下格局因第八雄而变,列国之间的局势必然更为错综复杂,更难以窥视其时、其势。”
“季子所言不错!”卫峥点点头说道:“然,列国局势再如何变,于我而言始终不变的是于卫国或有利否?或是弊否?是弊当如何去其弊而转其利?”
剧辛擅长治国,白起擅长治军,现在谈论的事情都是谋国,谋数十年之国,这并不是他们的强项,也就只有苏秦和卫峥两人能够说得上话了,白起和剧辛只能默默的听着。
显而易见,卫国一旦崛起而成为天下第八雄主,实力将于七雄平起平坐,同样也将不可避免的参与到了七国争霸天下的行列中去。如此一来,秦国绝对不会在把卫国当作一个弱国、小国来看待,同样的道理,天下七雄也绝不会把卫国当作小国、弱国来看待。
诸雄对卫国态度的转变势必会转变对卫国的策略,而卫国也必须要因此而改变,不因时而变则必然会至于新的险境当中,乃至万劫不复。
不可不察也!
谋定而后动是卫峥始终恪守的谋国信条,如今还没有到这个时候才是谋国的正确时间。
当没有了秦国的庇护也意味着卫国不需要秦国的庇护,更意味着卫国从此只能靠自己,同时也会被诸雄忌惮,加上先天处于不利的地理位置,卫国的处境强大了反而更加堪忧。
卫峥正是看中了这一点,容不得不他不提前为此考虑,谋国之策,生死之地,存亡之道,国灭了就不能复存,不能有一丝一毫的轻怠疏忽。
“季子以为,卫国崛起谁最害怕?”卫峥凝视着地图上的天下列国,忽然问道。
“齐——!”苏秦回答的毫不犹豫,更言简意赅,只此一字。
“不错!”卫峥盯着齐鲁大地,目视着地图上写着的“齐”字一动不动。设身处地的一想便能得出齐国最害怕的结论,试想一下齐国怎么可能容忍西境中原的咽喉之地出现一个强大的诸侯国?乃至一小霸?
面朝天下西境一看,看看魏国和秦国的实际地理关系就能得出结论,秦国想要东出函谷而逐鹿天下,阻挡在秦国家门口的第一座大山便是魏国,秦与魏国之间在河西之地的战争打了多少年了?
秦要东出函谷,必须要解决魏国,可以说魏国河西之地的疆域对于秦国而言简直如鲠在喉一般难受,不拔掉这跟扎在咽喉的刺骨,东出函谷永远都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反过来一看,当强大了的卫国对于如今地处东海之滨的中原第一霸主齐国。
这是何其相识的一幕,秦要东出函谷进军中原就必须要面对魏国,齐国想要西进中原就必须要面对卫国。
其中要害,一看便是了然于目。
苏秦、白起、剧辛三人都默不作声,盯着齐国地界的卫峥喃喃自语道:“卫国崛起,我蛰伏多年所暗蓄之国力绝不能在齐国身上消耗殆尽,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卫国与齐国如若刀兵相向,我的心血必然全部都将为秦国做了嫁衣!”
“卫秦之盟终有破灭之日,缔结卫齐之盟必须要成!”卫峥言简意赅的说道。
“君侯既然说齐国最惧怕我之崛起,又怎可能与我互相盟?”剧辛道,显然这是有些自相矛盾。
“这便是我要说的第二件大事!”目光旋即移开地图,回头望向了苏秦,卫峥的双眼涌动着精光,盯着苏秦而道:“何为天下时势?又如何揣天下?”
“季子,我要你辞去左丞相一职位,为间者而事齐国,离开卫国庙堂折返临淄,蛰伏齐国,待时而动,趁势而入齐国庙堂,身在齐国而为卫国谋!”
间齐——?!!
卫峥此话一出,侥是剧辛和白起也不免把一双眼睛瞪的滚圆。
反倒是苏秦陷入了一阵深思。
时也!命也!运也!苏秦与齐国之间的夙愿仿佛是命运之中冥冥注定了一样,即便他如今提前出山,更为卫国谋,为卫峥而谋,依旧摆脱不了以一人之力身肩倾覆整个齐国的使命。
因为即将崛起而成为天下第八雄主的卫国,其国力绝对不能消耗在齐国身上,而齐国绝对不会任由卫国做大,必然会经略卫地,如若置之不理必然成为现实,显然,卫峥绝不会容忍好不容易积蓄的国力就这么毫无意义的耗尽,而想要通过外力改变齐国庙堂的决策几乎不可能,只有让苏秦进入齐国庙堂为臣,为间者暗中为卫国谋,从庙堂内部把齐国的意志和矛头不指向卫国,两国才有可能不会发生战争。
能做到这一点的,整个天下怕是非苏秦不可胜任。
“子辛,还有起弟,此事你二人已经知晓,务必谨记,季子今后之举动该当如何就当如何,苏秦弃主离国,你们该愤恨就该愤恨,明白吗?”卫峥看着两人郑重的说道。
“剧辛(白起)明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