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战国霸天下-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禀君侯,齐国特使奉齐王之命出使卫国,已然抵达朝歌,目下在馆驿安顿。”左宫监带着齐国特使送来的符节递向卫峥,后者接过一看符节的内容,顿时眼眸一闪。
齐国特使竟是苏秦——!
……
第122章 齐使苏秦()
——
卫峥看完之后便把符节顺手递给了白起,笑道:“起弟看看——!”
白起接过符节,一看内容苏秦之名首先便入得眼中,白起吃惊而举目看向了卫峥:“兄长……苏秦他……!”
符节内容更加让他吃惊,如果说苏秦代表齐国特使来卫国要联姻盟齐交好这一事情让他意外,那么盟齐之后的另一个重点则让他吃惊更百思不得其解。
卫峥轻笑的说道:“齐王不但主动盟好于我,借‘虎皮’于我不说更送美人联姻,如此盛情,盛情难却啊。有道是来而不往非礼也,齐国如此盛情我若不以它礼回赠,岂不失了礼仪?”
“可这礼……”白起欲言又止,符节当中苏秦竟是要讨城池,虽然说的委婉但明显就是来讨地的,卫国就两郡几百里地,这苏秦一讨要就是尽五十里地不说,其中垂都、顿丘、观泽三城池更是卫国东境的屏障,尤其是顿丘一城位于河水以东,通过此城便能渡河水入卫国河西郡。
苏秦讨要的地无不是齐国西进中原的咽喉要道,对于卫国来说这些城池也是战略重地,难怪白起面色不自然。
卫峥看白起此刻的情感表露,显然有些怀疑苏秦到底为谁而谋,但卫峥却是深信不疑,苏秦的为人没有人比他更清楚,“头悬梁、锥刺股”可见他的心之坚定、意之坚决。
“一城一池得失并不重要……”卫峥慨然自言道:“我卫国四境莫不一马平川,无险可守,加以齐国这个庞然大物,如若要对我用兵,而今之卫国或可阻挠一时,卫国国力虽因这几年变法图强而大大激增,然与强秦并强之齐国国力相比,卫国还是远远不能敌之,如何……?”
白起一听顿感无言以对,卫峥一笑而又道:“起弟不必担心,苏秦对我之忠诚不亚于你,毋庸置疑。再者,与我数十年之长策相比,与富饶的宋国相比,这五十里地送给齐国又何足挂齿?起弟须知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放长线才能钓大鱼啊!”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白起听此一言不禁讶异,兄长一如既往的时不时就会出奇言妙语,深切要害无比贴切,旋即应允道:“白起明白了——!”
“其余之事你不必操心,当下重中之重乃是聚兵合将掠魏地。”卫峥揣着苏秦的齐国符节再次把目光落在了沙盘地图之上,笑眯眯的说道:“话虽如此,可送五十里地给齐国,等于从我身上割下一块肉,怎能不肉痛……这割肉之苦,只能从魏国身上补偿了,呵呵——!”
“起弟,此次由你统帅西征,有何把握?”卫峥又问道。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凶也。不可不察之……!”白起转移视线至沙盘地图的卫国西境,深邃的目光凝视着死对头魏梁国全境逐一分析对手的情况:“十一年前河西雕阴一战,犀首统帅秦军大败魏军,斩首八万,龙贾被俘,魏从此再也无力以军力抗击秦国。”
“雕阴一战之后,赵韩两国合兵攻魏,魏损部将三万;魏楚襄陵之战,楚克敌拔城八座,魏又损四万;两年前秦再攻魏,重夺曲沃、平周,魏国又损兵近万……魏国数十年来四境征伐,国为苦战,民为战苦,国由强而转弱。”
卫峥听着白起的分析默默点头以示肯定,果然是帅才,而后者最终将目光从沙盘地图上的大梁转移到东境与卫接壤的边境之地,继续道:“魏东驻军已长时间无新丁换防,百姓赋税一加再加,兵丁入伍年龄一降再降。”
“桂陵之地……”白起又转而指着己方平阳城南方不过数十里地开外的桂陵说道:“公孙衍虽有防备我卫国企图在他攻略函谷之时乘虚而入,故增兵一万布防守城备我。”
“呵呵……”闻此一言的卫峥忽然一笑,瞥了眼沙盘之上桂陵之地插着的小旗子,道:“起弟说的不错,魏国,国为苦战数十年,民为战苦数十年,国力重挫此为其一;其二,如今公孙衍几经将魏国精锐悉数调遣至河西,虽亦有所增兵桂陵,看似万众部将实则不过是一群残兵庸将尔。魏国如今能打战的统帅,就一个犀首了,却要应对合纵攻秦,魏梁东境守军将士在我眼里不过是一群老弱病残、酒囊饭袋而已,不足为虑尔。”
旋即看向了白起继续言道:“兵者云,有制(精锐)之兵,无能之将,不可以败;无制之兵,有能之将,不可以胜。而今魏国东境守军,既无有制之兵,亦无有能之将,何敢言不败乎?而我卫国,兵有制、将大才、粮仓溢、天时地利人和俱至……”
卫峥话音戛然而止,白起肃然而道:“我主剑锋所至,战必胜、攻必克之——!”
显然,魏国与卫国之间,统帅对比卫峥有白起;士卒对比卫峥有斗士营精锐,优势不可谓不大。
“此战必先取桂陵,桂陵一破,魏军必兵败如山倒——!”卫峥当即拍板决定,显而易见桂陵之地是魏东境守军最强的一处,此城一破,其余城池守军必然闻风丧胆。之所以要选择先对最硬的一块骨头下手,卫峥是想要借助其余威在接下来兵锋转向之际,借助其威势以势压人,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方式夺取其余城池。
商议数个时辰,大致的作战方针已然完备,只待时机一到,公孙衍西调精锐而出,即可发兵迫境,攻城掠地。
……
翌日卫国朝堂。
“宣,齐国特使觐见——!”
一声宣召,苏秦代表齐国使臣再次步入阔别数年之久的卫廷大殿,当他缓步走入大殿之时,卫国的群臣百官看到他的面容莫不面色微变。
座上的卫峥瞬间开始狂飙演技,众臣虽然没有面主,但卫峥却是看着苏秦时两眼越睁越大,正襟危坐也不免筹措不已,假意见到苏秦而大感惊讶。
“外臣苏秦,谒见卫侯——!”群臣看着殿中苏秦不卑不亢的长身一躬,拜首而道。
卫国朝臣半数以上谁不知道苏秦乃是曾经卫国的左丞相,而今却是代表齐国使臣再入卫庙,不少人大感来者不善。
“免……免礼……!”卫峥似乎在惊诧中下意识的抬手回应,看在群臣眼中,国君此刻的表情和举动显然是猝不及防的动作。
“谢卫侯——!”苏秦回应便直身而立,双目不偏不倚,对卫国庙堂之上群臣的目光和议论淡定使然,但卫庙的无数臣子看着他苏秦却不是面色不善就是愤愤不平,其中百司长璟仓最盛。
这一切苏秦皆视而不见。
这时候,刚刚被卫峥重用时间不是太长的百司长璟仓见此情形立马出列并立在苏秦身边,他微微踱步而出,上下扫视着一动不动的苏秦,面朝其背忽而带以若有所思言道:“齐使……”
“哎呀不对,这不是我卫国的左丞相吗?”璟仓忽然面向群臣带着惊诧的目光而道,旋即又皱眉头,好似疑惑不解,又道:“也不对啊,璟仓糊涂了,先生到底是卫国之臣还是齐国之臣啊?”
这璟仓是大大的忠臣啊!此刻卫峥见他出言讥讽苏秦,心中乐了,但又不能表露出来,只能憋着!
璟仓可不知道其中的道道,卫峥也不能跟他说,秘密多一个人就多一份泄露的风险。
“百司长不必为难,在下为齐国之臣。”苏秦面向璟仓礼道。
“哼——!”璟仓拂袖冷哼,旋即质疑道:“齐使可知此地为卫国庙堂?”
“知道——!”
“齐使可知所面国君乃尔之旧主?”
“知道——!”
“苏秦——!”被蒙在鼓里的璟仓瞬即义愤填膺的拂袖遥指苏秦,责斥道:“身为人臣子,我主待你不薄,尔之一介布衣寒士,我主官拜你为左丞相,爵至上国柱。你不报恩也罢、你弃主而离也罢,非但知恩不报,竟是以齐国之臣而面旧主,如此大不敬,如此忘本负义、孤恩负德之人,令人不齿——!”
苏秦不卑不亢的说道:“择主而事并非稀事啊,百司长不也是齐国人吗,如今却为卫国之臣。百司长择卫国而事,当为卫侯谋,护主自然无错,而今大骂苏秦无错;苏秦择齐国而侍,当为齐王谋,我王派苏秦出使贵国,苏秦亦是尊奉王命,并无不敬卫侯之意。”
庙堂之上的一众朝臣旋即摇头自叹,这不就是说的那句什么话来着,“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虽然无错,但终归令人不齿。
演戏就要演足了,沉默的卫峥终于开口了,旋即对示意愤愤不平的璟仓不再追究了,便道:“罢了罢了,道不同不足与谋尔,过往之事既往不咎,本侯更希望能有个继往开来。齐使……此行使卫而来意欲何为……可否指教——?”
……
(新的一周开局,求推荐票、收藏……上架一定爆发,小伙伴们追更蛋疼,这点石慌也知道,但公众期每日两更近6K也不少了,别的书都两更4K字,最后记得投票支持哇~~~全职不易!)
第123章 忠臣璟仓()
——
卫国庙堂之上,卫峥如此一问,苏秦的声音片刻响彻殿宇之中,“苏秦此行,实乃为报卫侯昔日之恩。”
此话一出,以璟仓为首的卫国臣子旋即看向了苏秦满眼尽是怀疑的神色,卫峥顿时面露好奇的说道:“哦——?报恩,何以然?”
苏秦不动声色的说道:“如今卫国亦是危如累卵,苏秦愿为卫侯献策,挽救于卫国将倾之厦。”
“放肆——!”璟仓忽然遥指苏秦呵斥道:“苏秦,我卫国全境,百姓安居乐业,国力蒸蒸日上,你敢在我卫庙大雅之堂出此惑众之言,其心可诛——!”
座上的卫峥面无表情,沉默不语,这是必须要有的,什么时候该说话什么时候不该说话,卫峥拿捏的很清楚。
苏秦微微一笑,昔日舌战齐廷,今日怕也是不得不在卫廷与群臣周旋一番,旋即移目至璟仓身上,先有礼一拜而后说道:“苏秦并非蛊惑之论,实乃肺腑良言。方今天下,风云际会,六国兵峰,剑指函谷。敢问上大夫秦能敌否?”
“能敌又如何?不能敌又如何?他国聚众互殴、刀兵相向,于我卫国有何干系?”璟仓冷哼道。璟仓有才,但终究在谋国之上不如苏秦,也就和姜牧是一个层次了,如此一言已然明目。
“当然有干系,不仅有,更息息相关,此番秦与诸国之战,胜败实乃系于卫之国运或昌盛、或衰亡。”苏秦当即肯定,又立刻解释道:“秦卫互盟,天下皆知。贵国与魏梁宿愿难消,怕是无法言和,唯有刀兵相向,此番犀首身配六国相印合纵攻秦,秦若大败,魏国携大胜之余威兵锋调转东境,第一个要打的便是贵国啊,上大夫以为如何?上大夫真以为秦能胜诸国百万雄兵?”
“你……这……”璟仓一听顿时微愣,不知何言以对,苏秦说的不无道理,一时之间朝堂之上的卫国群臣不禁开始议论起来。
苏秦微笑道:“秦若败,贵国必殃及池鱼矣。上大夫果真以为将一国之运决于他国胜负,此行当真是明智之举否?”
“先生之言非但夺人耳目,更真是惊的本侯一身冷汗啊。哈……”座上的卫峥忽然说道,刻意一笑却细细表露出以笑而掩饰心慌的样子,群臣也不知是真是假。
“外臣之言虽肺腑之论,亦且出言不讳,实乃忠言逆耳,望卫侯明鉴——!”苏秦转身面君而拜首道。
“既如此,先生言能挽救卫国于将倾之厦,可否细解——?”卫峥很是“真挚”的说道。
“毁秦盟,结齐好,则卫国无忧矣——!”苏秦言简意赅的说道。
与秦国撕毁盟约?与齐国结交盟好?苏秦此言一出,卫国庙堂的群臣再一次议论纷纷,不少臣子若有所思的点头,与齐国结盟不失为一个好法子,秦国这座大靠山倒了,找齐国做新的靠山,倒也能震慑魏国。
璟仓这个齐国人今日算是与苏秦杠上了,此言一出旋即又出列质问道:“璟仓愚钝,齐使之论,卫齐互相盟,怎么看齐国都得不倒半点好处,其不得寸土之利却行殷殷之举,如此弘义之举未免恐有居心叵测之嫌疑啊。”
天底下哪有这样的老好人?帮着别人不拿好处不说,还要得罪他人,世间哪有这样的好事?无事献殷情非奸即盗啊,璟仓可不相信苏秦是为了报恩来的,即便他想借助齐国报恩,齐王也不会答应为了你苏秦而愿意用齐国出来押注,这一点璟仓深信不疑。
苏秦闻言笑道:“外臣面我王竭力撮合齐卫之盟,我王不但答应与卫国交好,更要结齐卫盟姻,齐与秦并强,我齐国盟卫国交好,其心之诚犹有过之啊。上大夫言之有理,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然也。”
璟仓嗤笑一声,淡淡的说道:“果然如此——!”
“先生此言颇有深意啊,可否直言——?”卫峥忽地一笑,明知故问的说道。
“卫侯容禀!”苏秦面君躬身一礼,而后再道:“有道是礼尚往来才能互通有无,外臣为卫侯讨的这一纸护国之盟书,苏秦想来卫侯如若答应互盟,自然必有所大礼回赠我王,故苏秦厚颜而代我王向卫侯讨要些许薄礼,以示礼仪之道。”
“何礼——?”卫峥言简意赅的说。
一道道目光刷的一下便落在苏秦身上,后者面露怡然之色,平静说道:“外臣替我王讨要贵国河东一郡之垂都、顿丘、观泽五十余里地。”
什么——?
此话一出顷刻卫庙惊堂。
苏秦这索要之礼简直过分的不能用言语来形容,一双双愤愤不平的目光旋即落在了苏秦身上,如果眼神可以打人,估摸着苏秦已然被群臣暴打一顿了,河东一郡在姜牧的治理下俨然有着直奔天下最富饶的陶邑追赶之势,光是看河东一郡缴纳的税赋就足以见得了。
座上的卫峥便似笑非笑的说道:“齐特使倒是很会做买卖嘛!讨要之地不但富饶,更是战略重地,观泽之地与马陵道遥想对望,齐国西进中原之咽喉也,垂都位于河水之滨,以此为跳板,渡过河水则我卫国河西一郡乃至我卫国全境一马平川,齐王此举怕是西进中原之心,傲视天下之举啊。”
苏秦谦虚一拜礼,道:“卫侯谬赞,此举实乃互惠互利,如若结盟功臣,皆大欢喜矣——!”
璟仓旋即讥讽而道:“互惠互利?苏秦!观泽、垂都乃我卫国重城略地,东境屏障。”显然,璟仓还是有点军事意识的。立刻面君说道:“君侯切莫答应之,我卫国全境本就一马平川,四战之地亦无险可守,今日我若割此地与齐,他日齐国如若借此跳板发兵迫境,强兵夺国,卫国危矣——!”
卫峥真是越来越爱这个璟仓了,只见后者两指并合遥指苏秦而怒道:“此厮居心叵测,行的窃国求荣之举,我主切莫听之信之啊——!”
璟仓语毕,双手附于前身的苏秦站立不动,忽然仰望大殿悬梁,朗声侃侃自言而道:“齐国,万乘之国,与秦楚并强天下也!卫国,千乘之国,弱国小国也。卫三五百里之疆土,兵微将寡也。齐之疆土、国力、粮草辎重、带甲兵士皆十数倍于卫国,齐国兵有技击,将有田忌、匡章等良将猛将,将如云、兵如雨,即便卫国派重兵布防东境,齐若有觊觎卫地之心而欲行强兵夺国之实,发兵迫境、围地取势、料无难事也。”
“你……”璟仓怒而不知何言以对,齐国是山东列国中的第一强国,不论是人口、资源、军队、器械等等,齐国都要强于卫国不知多少倍,齐国如若强兵夺国,的确是必胜的结果,璟仓知道齐国有这个底气。
惟见苏秦旋即面向座上的卫峥躬身行以一礼,激昂道:“齐鲁美名天下晓喻,而今鲁国得齐之庇佑便是佐证,齐国乃礼仪之邦,齐国并非虎狼之秦,我王更不是虎狼之君,齐有诚其盟好之心,卫若献出观泽之地数十里,以城卫结盟交好齐国之心,如此将来也不会突生兵患。还望卫侯明鉴——!”
“这个……”卫峥犹犹豫豫,游离的目光不经意的瞥了眼始终不语的剧辛,虽然很快移开了,但剧辛却看到了,这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顿时让他领会到君侯之意,剧辛立即出列笑呵呵的看向了苏秦,和颜悦色的说道:“齐使不妨先回馆驿稍息,带我家君侯亲拟互盟国书交于特使,如何——?”
……
“如此,外臣告辞——!”苏秦面向卫峥再行一礼,一副静候消息的模样,礼毕便是转身而离。
第124章 秘密会见()
——
“君侯……”
宫中内殿,朝会刚刚散去不久,剧辛便连忙追赶而至。
“里面说,此不为议事之地!”卫峥只此一句话,剧辛闻言旋即应允,待得进入内殿,卫峥把所有的侍从逐一唤退下去并严厉警告之后方才看向剧辛说道:“此时非同小可,我应当立刻与季子亲自见一面。”
的确是非同小可,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出现一丝一毫的纰漏,否则一切布局非但付诸东流不说,还要赔了苏秦进去,这样的结果是卫峥绝对不能容许发生的。
“此事交给臣去安排。”剧辛想了想心中一动,便道:“不若离宫于淇水秘密召见?”
“不可——!”卫峥下意识的罢手,来回踱步而走之际自言自语道:“季子不能动,他不能随意离开驿站,否则随行而来的齐人会生猜忌,如若传到齐王耳目,季子危矣……还需我亲自去密见他,对——!就在今夜!”
好在朝歌城是卫峥的老巢,这一亩三分地想要促成此事就容易得多了。
……
另一边,苏秦离开朝歌宫廷之后如是回到馆驿休息。入夜之际苏秦忽然听到了敲门声,紧随而至便是店中伙计的声音传来:“先生,有一故人自从先生同门师弟,欲求见——!”
同门师弟?
此话一出,苏秦眼眸微闪,旋即起身小步快走而来,亲自打开大门,见一身穿斗笠的男子进入屋内,苏秦未曾看清面容,很快紧闭门阀便转身前来。
苏秦见其卸下风衣回望而来,卫峥的面容映入眼中,虽然白天在卫廷之上已然与之见面,但那是齐国之臣谒见卫国之君。
而今如此,才算是真正的君臣见面。
“臣……”
卫峥连忙罢手打住,苏秦即将脱口之言又一次倒入咽喉,两人就这样双双对案席地而坐,卫峥久久的凝视着苏秦,悠然点头,喃喃而道:“苏秦舌战齐廷……头悬梁、锥刺股早已名扬天下!”
“季子啊,你可知如此一来彻底得罪了田婴父子,如若一朝不慎……”卫峥无奈的摇头,答应了生间齐国,而今如此却将己置于死地。
苏秦移目别处而笑,再而向望卫峥便说道:“不论生间死间,苏秦必身陷其中,主公无需忧我,苏秦自有分寸。”
卫峥也知道多说无益,只是没想到苏秦“悬梁刺股”这一流传千古的事迹流,而今传天下竟是从齐廷之上传出,有这种决心的人都是认准一件事情脑袋比铁还硬。
事已至此,卫峥也不愿在这上面纠缠,此番密见时间紧迫,于是便问重点:“季子,依你所见这齐国新王如何?”
卫峥当然知道而今齐国之主便是后世所称的齐宣王,但身在其中唯有实际信息才最为可信。
“齐王有其父威王拓土强国之志向,亦有西进中原傲视天下之雄心,然与齐威王相比不及其雄略也。”苏秦只此简短的一句话说出了他个人对齐宣王的评价。
卫峥一听若有所思的点点头,自言道:“有其父齐威王的雄心壮志,惟雄略棋差一筹,这新王成不了雄主做个明君倒也料无难事。”
“当是如此——!”苏秦很是赞同的说道。之所以评价齐国新王有雄心、雄志却无雄略,那是因为苏秦在临淄齐廷与齐王相处发现,其主过于仰赖朝臣,处事决断被臣子的言论影响颇大,如此君主不可能比得上其父“一鸣惊人”的齐威王。
而后世的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齐宣王一死,齐闵王即位之后,孟尝君田文名震天下,在齐国更是出现齐人知齐国又孟尝君而不知有齐王。
孟尝君田文能有如此名望,齐宣王若真有其父的雄略,怎会后来让权臣当道,这一点亦是其中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
卫峥基本有一个大致的判断,这样的齐王执掌下的齐国,国力不会再如齐威王掌国时提升的那么快,明君在位国力自然会继续提升,但肯定不会如齐威王在位时期那么快了,也算是个好消息。
“主公,此番卫齐联姻结盟,苏秦私下妄自将垂都、观泽……”
“哎……”卫峥罢手摇头笑道:“师尊曾言教诲:潜谋于无形,常胜于不争不费。小人谋身,君子谋国,大丈夫谋天下。放眼天下者,岂会看中一时的得失?岂会在乎一城一池之得失?今日我失五十里地,来日我要五百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