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战国霸天下-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实际上,得此消息的宋军将领建议宋王偃在卫国军队渡河之际突发奇兵,定能破敌制胜,轻而易举。

    然而,如卫峥所判断的结果如出一辙,宋王戴偃如他那祖宗“仁义”宋襄公的仿佛如出一辙,这一次对卫峥和卫国大军“仁义”了一把,任由卫国军队安然渡河。

    而宋军将领更是搬出了宋襄公时期,宋楚泓之战宋国大败的原因,正是宋襄公的“仁义之举”让楚国大军渡河之后,更摆开战阵之后才发动决战,宋襄公因此大败,宋国再也无力争霸,更为兵家人耻笑不堪。

    然而有如此前车之鉴,射过天、杀过神的宋王偃却是一概不听。自持拥兵十万众,言卫国不过两万大军,更藉此训斥进言之将胆小如鼠。

    如此兵力悬殊的形势让宋王信心十足,自认为只需要命大军正面一阵冲杀便能克敌制胜,又何须出什么奇兵?

    另一边的卫国两万大军成功东渡河水,宋王至始至终果然未曾派遣奇兵趁机突袭而来,卫国大军帐下的众将领对卫峥战前之论更加坚信,也更加坚信此役卫国必能以少胜多。

    此后对于卫峥一系列看似匪夷所思的举动虽然不明其意,但也随着时间越来越坚信君侯之举必有深意。

    曜日逐渐高升……

    “启禀君侯,宋军举兵十万众已出成阳,现于历山脚下安营扎寨。”濮阳城的守将亲自前来禀告,此时此刻,卫峥的两万大军已然全部渡河完成进入濮水东岸。

    大军之中一辆大型辇车的装配看上去极为奢华,濮阳守将便站在辇车旁对着垂帘禀告,不一会儿卫峥掀帘而出站在辇车前,闻此言,摇头失笑一声,道:“兵者,凶也!宋王到底是酒囊饭袋还是真有恃无恐?”

    随意发了句牢骚,卫峥皱眉而遥望历山方向的天际,宋军所在方向背东朝西,而己方大军则反之背西朝东,举目仰望高空,此时曜日的光辉越来越盛。日炎之晖如若西射向东,定能影响宋军弓箭手,这一点必须要利用。

    卫峥旋即转目移至来报将领,道:“传令下去,三军布阵,背水列阵。另,即刻派人去宋军大营,就说我卫峥欲在今日会战宋军于历山之地,请宋王速举兵而来,一决雌雄。把宋军引蛇出洞再说。”

    “喏——!”

    卫峥传令下去便再次回到辇车之内,狐姬那一身殷商色彩浓厚的白裘服饰如仙女一般,此刻她静静坐卧在辇车内,见卫峥再次进来,忍不住担忧的说道:“君上……”

    “不必担心,此战必胜。”卫峥怡然而笑,邀樽而道:“来……陪我一块喝一樽,待会儿看你夫君是如何戏耍戴偃那厮、如何破敌制胜的!呵呵……!!”

    ……

    卫峥派遣的单骑信使来到驻扎在历山脚下的宋军大营,将原话一字不差的悉数带到宋人耳中转承宋王偃。

    有恃无恐的戴偃一得知卫国大军已然渡河成功,卫国之君亲征而来更先于他阵前叫战,宋王何许人也,当场鸣鼓发兵,十万大军从营帐之内浩浩荡荡倾巢而出。

    临近未时,宋王偃亲率十万大军迫境而来。此时此刻,卫宋两国的边境之地,历山东西两侧两军总计十数万众带甲兵士分别对峙而立。

    东面赫然便是宋国浩浩荡荡的十万大军,而在宋国大军阵前对面便是卫国两万余兵士,卫军阵帐之前迎风飘逸的战旗上一个硕大的黑色“衛(卫)”字醒目异常。

    大战似乎一触即发。

    宋王偃一看卫国大军背水列阵,先一愣瞬即大喜,哈哈的说道:“背水列阵,兵之大忌也。如今我宋国王师更数倍于卫,此役已无悬念尔!”

    “恭贺我王,我王英姿神武,必荡平敌军!”

    宋王一听部将的奉承之言更加高兴,卫宋两军,一为哀兵、一为骄兵,而哀兵必胜,骄兵必败,宋王对此却是全然不知。

    卫国大军方向,辇车内的狐殷微微一掀垂帘目视着前方,在双方大军对峙的平阔中场上有一个巨大的遮阳华盖,下方扑上了一张席垫,中间有一席案几。

    而卫峥此刻正于蒲团之上席地而坐,在他的背后正是卫国大军,而在其前方正是宋国大军。

    卫峥独坐在两军对峙的中场之上,己方阵仗前策马而立的濮阳守将挥一挥手,一支单骑从卫国大军当中飞奔至宋军所在方向,稍刻便抵达,那兵士对着战旗帅车之上的宋王拱手道:“禀宋王,我家君侯恭请宋王开战前,杯酒论英雄——!”

    这兵士一说完便拉动缰绳转身策马飞快的回奔己方大军,没有任何犹豫。

    “好——!”宋王一听自帅车之上站立而起,遥望中场那面硕大的遮阳华盖及其席地而坐的人,那便是卫国之主了吧,宋王笑意使然,朗声而道:“此役乃孤雄起之战,胜券在握也,历山之战必青史名流,孤之威仪赫赫由此而生。”

    “传令孤诏,三军待命,无孤之诏令,任何人不得擅自行动,违者立斩不赦——!”宋王留下这么一句话便走下帅车,遥望着卫峥而徒步走向两军对峙的中场而去。

    ……

第133章 示敌以弱() 
——

    遮阳华盖之下的卫峥席地而坐,目视着前方宋王戴偃走来,心思追忆到了后世决定曹操与袁绍谁才是中原之主的“官渡战役”。

    此情此景,何其相似。

    卫国兵将处于弱势,而宋国举兵十万之众,数倍于卫国,又是在这中原之地。

    然宋王戴偃在卫峥眼里不过是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匹夫,说句不好听的就是个脑子残缺的国主,袁绍的智商“波动频繁”,关键的官渡战役脑子不够用,但戴偃的智商非常“稳定”。

    戴偃和袁绍相比也拍马不及,袁绍帐下好歹有众多谋臣,而宋王戴偃不得民心,无谋臣良将,帐下臣民表面上只会对其阿谀奉承,无所不从,而背地里却是称之为“桀宋”。

    作为“仁义”宋襄公的后嗣,宋王戴偃果然前来赴会了。

    卫峥见戴偃越来越近,旋即收敛了心中思绪,连忙从席垫蒲团上起身静候而立。

    宋王一到遮阳华盖帐下,卫峥顿时一脸笑意而拱手说道:“宋王真乃英姿焕发,非凡之君也!”

    “宋王请先坐——!”卫峥又连忙伸手示意,一脸赔笑的说道。

    面对未知的示弱宋王偃满不在乎,并毫不客气的席地坐下,没有丝毫觉得不妥,坦然受之却又非得“谦虚”的说道:“卫君与孤皆为一国之主,大可无需相让!”

    “哎……”卫峥连忙罢手笑道:“宋王此言差矣,宋王本来就年长于卫峥更为王者,卫峥不过是一路小小诸侯,自当宋王之尊贵高于一等,卫峥岂敢失了礼仪尊卑?”

    “卫君也坐吧——!”宋王戴偃一副居高临下的口吻说道。

    “宋王真乃仁义之君!”卫峥笑着竖起大拇指,席地而坐之际,两国之主对案而望,面对宋王戴偃始终一副高姿态的模样,卫峥并不介意,笑意始终挂于面容,更亲自酌酒两樽,持杯笑道:“来来来,卫峥敬宋王一樽——!”

    卫峥遮袖一饮而尽,宋王好酒,自然当仁不让。

    这酒水倒也是并未做手脚,宋王虽不得民心,但终归是宋人的王,倘若被毒死在这里,对面那十万大军必成哀兵,而哀兵必胜,卫峥当然也不会傻到去下毒。

    酌酒灌入咽喉,卫峥放下樽杯便感慨的说道:“说起来啊,卫宋两国渊源流长,宋襄公霸天下之时,卫国就与宋交好,两国至今数百年从无刀兵,如兄弟骨肉,同手足啊。怎奈何,如今宋王举兵伐我,悲夫啊——!”

    “哈哈……”宋王戴偃听此言,看卫峥愁色之容,大笑一声便斜视着对方嗤笑道:“大争之世,卫君之言,自欺欺人也!”

    “宋王果然真英雄,天下豪杰也!”卫峥再次竖起大拇指而道:“霸气概四溢,如此大争之世,宋王必霸天下——!”

    卫峥再次酌酒诚邀,笑眯眯的附和道:“来来来,我们再喝一樽,你我坐而论天下,杯酒而论英雄——!”

    “孤帐下大军如乌云压境而来,箭在弦上已不得不发,卫君有什么事就直言吧。”放下酒樽的宋王,当即说道。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然可延缓再发的嘛,你看我只有区区两万兵马更背水列阵,而宋王拥十万精锐之兵,孰强孰弱、谁胜谁负早已有了定数,宋王何必急于一时呢?”

    卫峥尽显弱势之态非但没有让宋王警觉,反而非常喜悦,更加觉得自己英武无敌之姿威震八方,宋王淡淡的说道:“卫君既已知必败,不若就此归降于孤,免得刀兵相交而死伤无数,如何?”

    卫峥旋即回头看向自己大军所在方向,同时看了眼天空的曜日,再次回目便一脸无奈的说道:“然宋王看,我军已然摆开了阵仗,如若不打一架岂不是白忙活了?”

    “既如此,何须废话?速速开战便是——!”宋王偃这暴脾气说来就来,当即起身就要折返而去。

    “宋王且慢——!”卫峥连忙起身说道。一脸赔笑进行一番说辞才让戴偃重回坐下,再次为宋王亲自酌酒一樽,示意其品酒,而他继续说道:“宋王啊,卫峥此举实乃愿与君求和,止刀兵,息人事——!”

    “呵呵……”宋王嗤笑一声,戏谑的看向卫峥说道:“孤道听途说,卫君乃鬼门传人,天下云鬼门纵横策士,口舌如利剑、口辩如利刃。卫君莫不是以为任凭三寸不烂之舌便能让孤撤军?罢兵?言和?”

    “如若仅凭口舌便能让宋王撤兵,卫峥也想啊,然宋王何许人也?岂能如那些世间凡夫俗子一般,仅凭口舌而小施以微计便能上当的?”卫峥如是说道,面色一副坚信不疑。

    “那是自然——!”宋康王笑呵呵的道。

    卫峥一脸赔笑不断,不知是附笑、嘲笑还是讥笑,反正笑是不会有错的,不一会儿便言辞诚恳面向戴偃说道:“宋王如若愿意此次罢兵,卫峥必将把河东一郡悉数拱手献于宋王,从此卫宋两国划水(黄河)而治,而且卫峥起誓宋王若有召,卫国必响应之。”

    宋王戴偃愣了愣,看着卫峥满脸诚恳之色不由得相信了三分,带着狐疑之色凝视着对方:“河东一郡悉数献于孤?宋卫划水而治,卫向宋称臣?”

    “正是——!”卫峥连忙肯定的应允,更借此机会又赞扬道:“宋王拥汤武之象,必霸天下也。卫峥不才,然宋王之身扑面而来的霸气却是告诉卫峥,顺君则昌,逆君则亡矣——!”

    卫峥说出这些话的时候只感觉心生作呕,觉得自己的智商也跟着这货直线拉低,而且还不能带智商与这货交流。更不得不跟这个脑残加疯狗进行周旋,谁也怕被疯狗扑上来咬一口啊。

    戴偃射天,还“杀”社、稷二神,更以此自以为是,连天都能灭之,一国之主如此昏庸,宋国不灭才是真见了鬼。

    但不得不说,宋国到底也有“五千乘劲宋”之称,说明还是有点实力的,宋王戴偃这条疯狗疯起来还真不能掉以轻心,这十万大军就在阵前列阵却做不得假。

    果不其然,卫峥这么一吹捧,宋王偃更加得意,顿时夸夸其谈的说道:“卫君审时度势,果然是明白人,孤便告诉你,旬日不久宋国都城突现祥瑞,有雀生于陬,小而生巨,必霸天下尔——!”

    “卫峥倍感幸甚——!”卫峥此刻的心里是崩溃的,如若公孙衍就在眼前非暴打他一顿不可。

    本侯竟是与此等脑残坐而论道?

    很想爆粗口,但还得忍着,更要好好的奉承这货的炫耀。

    如此也好,这货不急着开战,卫峥更不急了,当下晴空朗朗,烈日当空之际他也在等待太阳西射向东的倾角度,在最有利己方军队的战机时刻选择开战。

    更是在等孟贲这支奇兵一把火把句渎城给焚烧殆尽,没了粮草辎重,宋国十万大军必将军心动摇。

    使不利于宋军的因素集于其一身,使有利于己方军队因素集于一身,当此便是一决雌雄之时。

    ……

第134章 历山之战() 
——

    “为以示我称臣之心,此番卫峥特意带来了并献于宋王朝思暮想之大礼。”卫峥又诚恳之至的说道。

    “大礼——?”宋王偃好奇一问。

    卫峥旋即遥指后方自己帐下大军阵前,回身指向那辆豪华的辇车,“宋王请看……”卫峥立刻回头看向戴偃又道:“看见了吗——?”

    宋王偃伏案微微起身举目望去,辇车之上若隐若现的白色身影看不太清,卫峥一挥袖袍,辇车前的帘子顿时微微掀开,宋王戴偃瞳孔微缩,就在这时辇帘再次落下,宋王偃下意识的伸手。

    此时此刻,宋王的眼睛几乎不想从辇车那里移开。

    “宋王,来来来,我们再喝一樽。”卫峥又倒酒说道。

    宋王偃连忙看向卫峥而道:“这便是卫君身边的那位狐姬之女?”

    “呵呵呵……”

    宋王一看他长笑却不答,顿时明了也是连声朗笑不止,“卫君能把如此美人献于寡人,果真能割舍?”

    “宋王是天下英雄、豪杰——!”卫峥正襟危坐,伸手竖起拇指,一本正经的说道:“所谓英雄豪杰当配天下美人。”随即又是一脸无奈和酸苦的说:“我何德何能?天下美人在我这里那是祸水,配宋王,那宋王的霸业风流定能平添艳丽!”

    “说的好——!”宋王喜笑颜开,初师驾临就得一国俯首称臣,戴偃已然沉醉在脑子里的风流霸业天下无法自拔,顿时乐不可支,少有的亲自倒酒敬了卫峥一樽。

    就在这时,卫峥这边的军中忽然出现了一批女子,尽皆年过十八,莫不端着美酒美肉而来,这一幕不断让宋王偃注意到了,宋国的兵士也看到了,如此艳丽的一群女子一个个打扮的花枝招展朝着宋军而去,顿时让宋国的兵士一阵躁动不安,一个个眼睛盯着这些貌美女子。

    卫峥心中感慨多亏了前世看了三国,否则仓促之间还真想不到摆这么一出“迷魂阵”来。

    战场之上突然出现如此艳丽的风景想不惹人注目都难。

    宋王戴偃愣看着走来的这群女子,下意识的说道:“这是……她们要作甚?”

    “哎……宋王稍安勿躁——!”卫峥连忙抬手示意安抚道:“宋王容禀,这些都是宫中侍女,手里端着的都是我的一点心意,卫宋两国素来是兄弟之情,此番两军对垒实非我愿啊,你看……”

    卫峥遥指着一大片朝着宋军阵仗方向而去的宫女说道:“……卫峥不但献地献美人,此情此景,卫峥是多想与宋王止刀兵、息人事啊,所谓万事和为贵嘛,有人陪酒共醉,有人起舞助兴,一片歌舞升平不是更好吗?何须动不动就喊打喊杀的呢?”

    “卫君当真是风流快活啊,哈哈哈……!”宋王一副贼笑的指了指对方,道。卫峥连忙赔笑道:“嘿嘿……来来来,宋王请,卫峥再敬你一樽——!”

    此时此刻,卫峥于戴偃这弱智周旋之时,那百余名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民女已然来到了宋军阵仗前方,一个个持盘端酒笑嘻嘻的走来。

    “军爷,小女子请军爷喝一樽!”

    “来嘛……”

    严肃的大军阵仗被这一群女子搞的顷刻间画风突变,这些普通士卒哪里扛得住如潮水般汹涌袭来的秋波媚眼,阵前的士卒开始享受美酒美食,而后面的只能眼巴巴的看着,不少人开始往前拥挤,看着前排的弟兄又是喝酒吃肉,又是与美女调情,那叫一个心痒,恨不得自己是在最前排。

    十万大军的军心已然在悄无声息当中开始躁动不安。

    军心动摇,败象的征兆!

    卫国这边的大军列阵不动,皆一语不发,几个将领遥望对垒一方敌军阵前,看到宋军阵前因一群女人而出现阵仗不续的景象不由得大喜。

    君侯果然是妙计百出啊,卫国的将领已然拜服不已。

    宋大军军心不稳,躁动不安,士气必然羸弱不堪,这是败象之兆,君侯这一招迷魂阵当真是妙绝也!

    宋军内部无谋臣良将,有戴偃这样的脑残君主,那个能臣良将会去佐士这样的庸主?

    而此刻宋王依旧还未看出任何迹象,这样的计谋也就只有这样的庸人才会上当。

    若非形势所迫,卫峥委实不屑与这样的对手较量,这一次被公孙衍膈应的不轻。

    随着时间的推移,百余名“****”的卫女带着空空如也的盘子悉数折返,卫峥不由得回望瞥了眼天空的曜日,烈日当空下日炎之晖西射而来异常刺眼,而阳光西射折角已然到了最有利与己方大军,不利于宋大军弓弩阵。

    宋王的心思基本上都专注在卫峥大军方向的那辆辇车之上,对车内那朦朦胧胧的白色身影充斥着贪婪的目光,就连他自己也没有意识到心中的贪欲渐渐在取代他的战意。

    终于,卫峥漫无目的游离目光注意到了东南方的天空,忽然出现的黑烟直冲云霄,这个信息让他心中狂喜不已,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解放。

    孟贲亲率的三千精锐火烧句渎成功了!

    这股涌动在天际越来越盛的黑烟就是决战的号角。。

    时机已然在此刻,卫峥终于露出了本性,憋着一股跟智障周旋的鸟气一时间全部毫不掩饰的展露出来。

    只见席地而坐的卫峥忽然大笑不止,笑的拍案不断,笑的毫无遮掩。

    “卫君这是作甚?”宋王戴偃终于注意到了卫峥一八百十度的转变,但这货还没有反应过来。

    “戴偃——!”卫峥直呼其名,伏案的双手立即收回并双双附于大腿之上,忽然右手一抬指向对案的宋王而道:“如果本侯是你,那就不会兴兵攻卫;若攻卫当动若雷霆;若会战,必发奇兵突袭于卫军渡河之时;此番更会一声令下,举十万大军碾压过境……哈哈——!”

    “你——!”戴偃愣愣的看着对方撂下这么一句话便起身转身拂袖折返而去,宋王至今站在原地还没有反应过来,仍旧发愣的看着卫峥被一群濮阳守将带领的卫国兵士包围的严严实实而重回大军阵仗。

    “卫风——!”“卫风——!”

    卫峥刚回到阵前,卫国的大军顷刻间持盾握长矛一次次齐齐捶地,震天的声音如潮水般奔袭而来,场面所絮绕的气势摄人心魄。

    就在这时,宋军的一个副将带着一小队人马火速赶来,同时惊颤的说道:“大王……不好了……大王……句渎被袭,我军粮草辎重悉数被焚烧殆尽——!”

    “什么?”戴偃下意识的望向南方,黑影在天际间直冲云霄,那正是己方粮草囤积的方向。

    这一刻,戴偃就是在蠢也知道上了卫峥的当了。

    “卫川……你这奸人——!小人做作,孤必将你碎尸万段!”

    “大王,速速回营,此地危险,不宜久留——!”

    气得面色铁青的宋王偃回到军中阵前当即嘶吼道:“三军听令,杀——!十万大军碾杀过去——!”

    “气煞我也——!破城夺国之际,孤势必屠城,以解心头之恨——!”

    宋军瞬即奔袭而来,辇车上站在前段的卫峥旋即回到车内,笑看着惊慌的殷狐。

    “君上……”

    “不必担心,女儿家不宜见血腥之象,来人……先回去,静候你夫君凯旋而归!”

    狐殷欲言又止,只得默默点点头,卫峥走下辇车,目视着狐殷离去。

    终归帅车(ju)之上,远眺宋军冲杀而来,当即大声吼道:“三军将士听令:长矛阵列阵前军,待敌军冲杀阵前即刻反击;步卒战阵持长盾掩护中军准备接受敌军冲击……”

    卫峥看着冲杀而来的宋军,随即面向原濮阳守将说道:“传令下去,弓箭手立刻引弦而发——!”

    “喏——!”

    宋大军冲杀而来之际,卫军这边的弓箭手而立军中,弓腰举天拉弦引箭,弓弦劲拉的声音紧随而响,箭头整齐而划一的遥指天际。

    “放——!”

    一声令下,弓箭离弦,万箭齐发。

    老兵冲阵的时候都知道会面对敌军的箭雨袭击,冲阵攻势也会有所减弱,然而此刻宋国大军自东向西冲杀而来之际,卫国大军万箭齐发从天际落下。知道敌军万箭齐射而来,心里上终会带着被乱箭射杀的心里恐惧,有些兵士下意识的举目望去,曜日当空正好西射而来,天际耀眼的光华刺目而来让本就心生恐惧而雪上加霜。

    冲阵的兵士对此倒也并无大碍,有没有刺眼的光芒对其冲锋没有多大障碍,只需要铁着头悍不畏死的冲杀而去就是了,会不会被乱箭射杀只能听天由命。

    但宋军所在方向的弓箭手就不一样了,宋军的弓弩手举目望去被西射而来的刺眼光芒影响巨大,等于智能凭借经验和感觉射箭,导致的结果便是弓箭对敌军的压制力大大减弱。

    战场上,两军阵仗中传来凄厉的号角声仿佛让历山振动,两军呼啸迎击,宋国大军如海潮一般在平阔的战场上席卷而来。

    两国军队终于如排山倒海般相撞了。

    卫国前军持盾兵士接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