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战国霸天下-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遭一次蹂躏。
就在这时,一支披盔戴甲的魏国士卒军队浩浩荡荡的开入襄陵城,卫峥看到这一幕有些惊疑不定,旋即令姜牧派人去打探一下消息,不一会儿,姜牧便来到卫峥身边回报:“禀少主,方才我方之人去打探城内消息惟闻市井传言,楚国要将魏国公子高护送回魏境,不日临至襄陵,满城都在议论此事……”
“护送公子高回母国?”卫峥眼眸微微一凝。楚国伐魏之初不正是打着送魏质子公子高返回母国的旗号作为幌子的么?指不定现南方那帮要为一血径山耻辱的楚军已经抵达魏国境内,这襄陵城便是此次楚魏之争的战场,是非之地啊。
“迅速休整,今日出城,越快越好!”卫峥旋即看向姜牧,毫不犹豫的说道,他可不想摊上这浑水。
这么着急?姜牧微愣,有些不解却也没有出言反对,卫峥并未解释士气正盛的楚军这是要来狠揍魏国一顿的事情,姜牧不知真相便把原因归结于少主是心切而急于回国复位的原因,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哪会知道襄陵就要成为刀兵相向的是非险地。
卫峥估摸着啮桑会盟应该已经失败,当然这是相对于秦国而言,张仪或许已经离开宋国在返秦的路上了,指不定已经回到咸阳城了。
楚国即将伐魏,这两国一交恶,便给了秦国出兵河西之地的机会,还能借此良机交好楚国,让齐威王坐立不安。
想到这里卫峥有些振奋,此次楚国大败魏国,秦国又趁机发难,进一步让一蹶不振的魏国奄奄一息,几经到了四面楚歌的境地,此番回国正好趁着魏国最虚弱的时刻咬上一口,机会可谓千载难逢,绝不能错失良机。
来到襄陵城不久便仓促休整离去,刚刚进入魏国新都大梁,楚军伐魏的消息就传回了魏都。一时间魏廷朝野震动,魏国不得不仓促迎敌。
近几年魏国四处征伐皆以告败而终,国力枯竭,此次楚国北伐,魏国仓促迎敌,失败也只是时间问题了。
魏国南境已有乱象,不过这大梁城却是没有战火硝烟。
卫峥这批人马来到大梁,距离帝丘的路程比从襄陵赶至大梁还要稍短,姜牧以为很快就会启程,没想到卫峥要在这里休整三日再度启程。
“起弟,随我出去走走。”卫峥带着白起离开驿馆,一路上轻松惬意的欣赏这座城池,魏国自从安邑迁都于大梁筑城。这座城池即便对于卫峥这后世来人也不会太陌生,今之魏国都城,而后的历史多个朝代都定都于此。
后世的开封市便是现在的大梁城了。
要在大梁城停留数日,便是想要好好领略一番今之中原文化的中心。
战国时代,人才辈出,而这个时代一系列后世有名的天下大才几乎都在魏国境内,吴起、李悝、卫鞅、吕不韦、子贡这些牛人虽是卫国人却也在魏国境内,而乐羊、西门豹、张仪这些名人则是地地道道的魏国人了。
魏国能在战国初期称霸中原,后世人第一便是想到了李悝的变法、吴起的魏武卒、西门豹等这些人汇聚在魏文侯帐下而强大了魏国。
然而促使魏国能够称霸百余年的根本却不是这些人,强大的军事实力是一方面,王佐之才尽入魏也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便是在魏国兴盛的西河学派,使得魏国成为了中原各国文化中心的缘故促使魏境人才百出,加之鬼谷派就在朝歌境内亦是不能忽视。
西河学派,鬼谷派皆在魏国境内于天下中原地,如此,魏国才会出现一批批不世的王佐之才,治世能臣,这才是国强的根本原由。
春秋战国时代,法家思想能够成长迅速,西河学派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卫峥要留在大梁数日便是想要看看与自家鬼谷门素来争锋相对的西河学派如今光景如何。
“雀楼——?”卫峥看着眼前这栋风雅古楼的牌匾,时不时就有仕子装扮的人出入,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仕子便是这个时代的精英阶层。
卫峥和白起一前一后进入雀楼之内,环视一周,热闹非凡,礼乐相伴,对弈者有,对论者亦有,议政论天下势者应有尽有,才子仕子汇聚的人杰地灵之地啊。
虽然热闹,但卫峥也感受到了一些寂寥,因为雀楼格局太大,此刻人虽然依旧不少,在再雀楼庞大的格局总体上看去也显得少了些,可见眼前这番景象绝不是此地全盛之际。
如今魏国衰败,已不复当年盛况,大大减弱了天下名士对魏国的吸引力,齐威王时在齐国创办稷下学宫,稷下学宫说起来可以担当世界上第一座官办的高等学府了,而今诸子百家尽皆争鸣于齐,中原文化中心隐隐的要转移至齐鲁大地的趋势。
卫峥同白起二人一并进入雀楼之内,魏国虽然被天下诸国揍的很惨,但富硕奢华却是不假,光是这雀楼的庞大,在秦国的时候也没有。
来到雀楼核心,二人漫步行走在亭台楼阁的湖泊回廊上,就在这时耳旁传来的远方声音吸引了卫峥的注意力,两位老者在前方的弯曲回廊走道上有说有笑,言行举止一看便是饱学之士的大才。
卫峥停下步伐,好奇的望去,两位老者恰巧忽然停留在回廊上,其中一位指了指湖泊内的游鱼说道:“这池水鲦鱼出游从容,其鱼乐也。”
其中一名看似大隐之人的老者忽然说出这句话,却是听得卫峥木然一呆,实在是猝不及防。脑海中顿时浮现出了“濠梁之辩”四个字。
说的便是庄子与惠子一场辩论轶事的典故。
现在这个年代不正是庄周(庄子)、惠施(惠子)、孟轲(孟子)这些名人并列于世的时代吗?这两老者莫非就是道家庄周和名家祖师爷惠施?
卫峥有点小懵了,这样都能撞见“古代大明星”?。
没错。魏国当朝相国惠施惠子,今天正好与好友私下会面,此刻并未身着官服。果然,弯曲回廊之上看向湖泊的惠施回答道:“庄子非鱼也,安知鱼之乐?”
回神了的卫峥很快稳定了错愕的神情,便带着侥有兴致的眼神不语而旁观倾听。
想不到能够亲眼目睹庄周和惠施两人经典的鲦鱼乐辩,倒也不虚此行了,倒是身边的白起有点呆萌,不知兄长为何站着不走,还看着两老头无聊之谈一副性质使然的样子,对那水中游鱼品足论道。
庄周抚须笑道:“惠子非我,怎能知我不知这鲦鱼之乐?”
惠施不然,反驳道:“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亦非鱼也,固不知鱼之乐,如此全矣。”
“哈哈哈~~”庄周而笑,便看向好友,道:“不若请循其本,重归上题。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子亦已知吾知而问吾之,吾知之其湖水上也。”
惠施一愣,两人旋即开怀大笑。两个人都以为自己赢了。
实际上,正在聆听的卫峥却是知道庄周在这场辩论中偷窥了概念,庄周刚刚那句话的意思是:你既然知道我不知道鲦鱼之乐而问我,按照你惠施的逻辑,便是证明我知其乐而你不知,好,那我便告知你我是在这湖中知道滴,如此怎能说我不知道鲦鱼其乐?
从辩论的开始惠施便自己挖了个坑跳进去而不知,而两人都以为自己赢了便不再争辩。
“妙言妙语,二位老先生巧辩胜负不分,奇也,叹也——!”两人正欲离去时,卫峥朗朗之声忽然传来,倒也没有加入辩论大军的序列。
庄周与惠施惊讶的回头,此刻的卫峥已经来到两人身边,笑而拱手礼道:“晚辈见过庄子,见过惠相。”
庄周不由惊奇的看向卫峥,道:“奇——!阁下与老夫未曾谋面,何以肯定老夫便是庄周?”
你们这两个好基友不在这里辩论什么鱼之乐,我卫峥还真不知道大名鼎鼎的隐士高人庄周和魏相惠施便是你们两个了,卫峥在心道反驳道。
听庄周此问,卫峥灵机一变,礼道:“天下知晓,庄子与惠子乃莫逆之交,惠子如今为魏国相国,‘卫黎’却是认得相国大人,是以断定老先生定是道家庄子不假。”
……
第13章 坐而论道()
——
“哈哈~~不错,老夫正是。”庄周恍然,便是朗声一笑,又见卫峥一身打扮,不像是庶民,便好奇问道:“老夫观足下如此年轻却也气度不凡,确是不知哪位天下名士?敢问足下师承何门何派?”
卫峥拱礼笑道:“在下卫黎,师承鬼门一派是也。”
此话一出,庄周和惠施两人面面相觑,看出了彼此甚是惊讶的表情,便将信将疑的打量着卫峥,后者亦是淡定之至。
这天下怎么又冒出了个鬼谷门徒?前些阵子鬼门一派出山的公子川便让天下侧目,一言可存国、复国。如今名动天下的张仪,公子川皆为鬼谷门徒,又冒出来一个,庄周和惠施委实吃惊。
惠施见卫峥自曝师门,又来魏国,莫非是想要出仕魏国?自曝家门也是为了提高声望,否则以卫峥这般年纪,又不是师承名门,说不定会被视为乳臭味干呢。
卫峥感叹这年头的师门,尤其是鬼谷门这块响亮的招牌作用之大,曝出师承,这庄周和惠施看来的眼神都不一样了,虽然年轻之至,但鬼谷门徒纵横天下,尤其在孙膑庞涓以来到今天张仪、公子川莫不是天下侧目的大才。
不一会儿,卫峥便被惠施应邀入雀楼的一高雅之所畅谈一二,实际上也有想要试探一下卫峥所说是真是假。
是不是鬼谷门徒,有没有真才实学,一试便知。
卫峥自然深知其隐意,但也不介意,能和鼎鼎大名的庄周惠施坐而论道一番,亦是人生一大快事。
彼时,庄周、惠施、卫峥三人在雀阁顶楼一幽静雅区静坐畅谈。
惠施看向卫峥问道:“先生出山鬼谷,今来大梁,是否有意事魏?”
此话一出,卫峥却看到老庄忽然玩味一笑,进而惠施却面露尴尬,虽然很快就消失在神色间,但也被卫峥敏锐的察觉到了。
这一幕让他很快便想起了关于老庄的典故《惠子相梁》这一篇。
这篇古文讲的便是惠施在魏国事相,也就是目前自己所处的这个时代,惠施好友庄周来大梁看望他,惠施被人告知庄周来大梁,是想要取代他的相国之位。惠施知道庄周的才华在己之上,害怕被取而代之,于是在大梁搜捕三天三夜,庄周得知便去亲自见这莫逆之友,大肆数落嘲讽了一番。
看这两位先秦“基友”的表情,难道已经发生这档子事儿了?
不过更让他好奇又费解的是,惠施虽然有才华,却是醉心功名,利欲熏心,心胸狭窄;庄周亦是天下大才,深得道家无为真意,却是鄙视功名,清高自守,淡泊名利,做起了隐士高人。
世间两位大才,性格却是南辕北辙,所求亦是截然相反,竟能成为莫逆之交,也是一大奇观!
“非也,卫黎才疏,学未大成,故无出仕之意。”卫峥拱手而笑,如此说道。
事魏?做魏国的臣子?给魏国这个快要“破产的公司”打工?开什么玩笑?哥是要自己创业的男人。
“不然,足下非才疏乃志向远大,欲大成再出仕,来日步入朝堂便是一国之相也。”庄周笑道。
“可惜了,今之魏国正直用人之际,足下却不愿出山佐士,若他日出仕,还望先生事魏,老夫定当向我王力荐,定然重用鬼门门下之高足。”惠施真挚诚恳的说道。
卫峥拱手致谢,笑而不语,惠施的性格怎能不知晓,才大功欲也大却又心胸狭窄,若是先前不说出那番话,指不定还会怕自己夺了他的相位呢,还力荐个鸟。
相比较惠施,卫峥倒是更敬佩庄周的超然,大隐高人的风范令人钦佩,便看向庄周说道:“老子道家学说,卫黎甚是仰慕,庄子深得道家真意,在下钦佩之至,来日若有远辞庙堂之际,定追随先生左右,朝夕问道。”
“若真有那一日则无需来找老夫,已然悟道。”惟闻庄周悠悠然的说,看向卫峥而不语,片刻才继续说:“只不过,那一日怕是与足下遥遥无期矣——!”
“庄子此言颇有深意,卫黎敢请先生指教。”卫峥拱手礼拜,虚心说道。
“呵呵——!”庄周闻言却是忽然摇头失笑,叹息的说:“如此简明之理阁下却是看作高深莫测,亦可见足下已是尽染俗尘啊!”
“卫黎受教了——!”卫峥若有所思的点头,酌酒而自饮一杯,思考了片刻便是感慨的说:“只是这天下世人皆有所求,庄子所求乃道之真意,无为而超然之至,已然悟道,悟道者历来世间确是无几。卫黎所求亦是天下多数人所求,如庄子所言倒也的确是尽染俗尘,已是南辕北辙,确是无法与庄子相比,不谈也罢。”
雅间畅谈,两老一少,三人坐而论道,卫峥的才华在言语间时不时流露,鬼谷一门的捭阖术论非常明显,庄周与惠施二人也非寻常之士,心中逐渐相信他的确师承鬼谷不假,即便不是也是少有的年轻才子。
卫峥心里之前在琢磨着,庄周这样的天下大才,是不会留在魏国的,是有那么一点心思想要让庄周出仕卫国,想要把庄周给忽悠过去,以庄周的才华定然拜为相国。
但很快否定了心中的想法,庄周这样的高人,天下少有,庄周这样深得道家真意的人,更加适合做一个闲云野鹤的世外高人,世界难寻的奇才。
而道家这种无为的主张虽然有其崇高伟岸之处,但也是推崇返祖,用其思想主张以治国,尤其在这大争之世,简直一无是处。
庄周一个得道高人,也不适合仕途也无意仕途,《惠子相梁》这片典故就足以看出庄周不会走上仕途之路。
即便如此,自家现在的庙堂之小,庄子这样的大才指不定还看不上呢。
如此,这样的心思很快便消失,礼贤下士也要看情况,免得热脸贴上冷屁股。
在魏国停留了三日,卫峥主要停留在雀楼,目的是想看看有没有西河学派的大才出现,现在已经在大梁,卫国境内近在咫尺。卫峥已经通过姜牧大致了解了一番卫国境内的消息。
现在的卫国内部局势,基本一团乱麻,自从秦王昭告天下,公子川之名远播中原大地之后,卫国上下便是动荡不安,卫峥现在还在大梁城,也可以想象到回去接收这第一块底盘,肯定是乱的不行。
缺人啊,接下这么一块烂摊子更是需要能人分忧,武有白起这个帅才倒也暂时不缺武将,但文臣却没有,卫峥最理想的臂膀是想要一位法家大才辅佐,执掌国政,为今后实时变法做准备。
奈何出名的法家大才却在这个时代断层了,或者历史上记载有名的法家在商鞅之后短时间没有出现法家大才了,像李斯、韩非子这些法家代表人物要在几十年后,现在还没出身呢。
卫峥无奈的发现,能用的治国能臣没有,文臣似乎只有商人出生的姜牧可以作为心腹,能重用或许尚可,能不能成为王佐之才还有待考究。
第三日已过,便启程回国,没有带回一个治世文臣,那就姑且好好培养姜牧吧,希望能争气点,现在地盘还小,用姜牧也还凑合着,再不济就亲力而为,亲自多多劳心一番。
……
卫国都城,帝丘(濮阳)。
卫国自春秋以来,卫庄公之后,便不断衰落下去,春秋之际的卫武公时代,卫国也是天下少有的诸国之长,也是大哥级的存在之一。
但在战国之后却只能在七雄之中夹缝求存,若不是身处四争之地,东西南北皆为强国,怕是早就被吞了。能够存留至今,还得得益于当今天下,七雄都不大敢有灭国之心。
血淋淋的教训便是五十年前,赵国伐卫,取了七十多个小邑(小县城、小地方),更是取了甄、漆、富邱等地,卫国危在旦夕或将国灭。
当时的卫国已经从齐国的附庸投向了魏国,赵国便是因为伐卫而触怒了当时还是霸主的魏国,进一步导致了随后的魏大军挥师北上伐赵,若不是齐国驰援,已经快把邯郸都破了庞涓迟早要灭赵。
赵国带着灭国之心伐卫几经惨遭国灭,魏国带着灭国之心伐赵亦是被重创,虽不至于灭国,却在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后失去了天下霸主的地位,藉此落得今天人人喊打的悲惨境地。
赵魏两国的教训让天下诸侯明白欲灭他国,即便有灭国之力仍须慎之又慎,血淋淋的教训啊。
此时此刻,卫峥等人已然来到了帝丘城门之下……
卫国从今天开始要变天了——!
……
第14章 古剑饮血()
——
“怎么回事?”卫峥遥看城门大开,一大批人汇集在城门之外,衣着打扮不是庶民,而是世卿世禄的贵族或卫国群臣,白起见此状况,一手已经握住了蚩尤古剑,警惕之心越来越高,策马紧跟在卫峥身旁而一语不发。
“禀少主,方才我方探子已经回报,帝丘都城内的世族贵族已经反了。”姜牧闻言拱手道。
“反了——?”卫峥闻声看向姜牧,拧着眉梢。
“禀少主,是反了伪侯子男劲,十数日前孙氏、宁氏、石氏三大老世族合谋宫廷政变,抓捕了伪侯,而今伪侯被软禁在帝丘宫廷,孙、宁、石三大老世族合力掌国至今。城外之人便是三大卿族为首的卫国贵胄及其群臣得知少主回国拨乱反正,便出来恭迎。”姜牧连忙仔细的解释道。
此言一出,白起眼眸微凝而转头看向了卫峥而沉默不语,后者闻言若有所思的说道:“孙氏、宁氏这一手倒是玩的轻车熟路了,先朝孙、宁两族便废了先君庄公、出公,现在又废了子男劲献于我……”说罢,卫峥回头看向姜牧,低声笑眯眯的补充道:“这是在向我示威吗?姜卿以为,我若惹他们不快,以后是不是也要把我废了啊?”、
“这……”姜牧一听不禁背后发凉,不知该如何作答,一时不知卫峥说给自己听是何用意?商人出生的姜牧脑子也灵光,很快便知道了其用意,继而不由自主的咽了口吐沫,从卫峥说出这句话的那一刻起,等于自己脑袋上悬了一把利剑。
少主对于那群世卿贵族的敌意毫不掩饰啊,偏偏又毫不犹豫的告诉自己,自己也要成为卿大夫。
这是意欲何为啊?
这还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卫峥毫不犹豫的对己展示出非常敌意那些世卿贵族,这才是姜牧惧怕的,卫峥这句话是隐晦的敲打自己最好不要跟他们走的太近,否则脑袋上的剑是会落下来的。
是会掉脑袋的!
难道,少主准备要整肃卫国朝野?想到这里的姜牧心下一惊,两腿一凉。心中已然有了断定,那便是绝不能和那些世卿世俸的贵族走的太近,以免殃及池鱼。
只见卫峥悠然一笑,挥了挥手示意退下,姜牧如临大赦一般。
“兄长,这孙、宁、石三卿之族不除,必成祸害。”白起策马近身卫峥,看着帝丘城临之下的人群,低声说着只有两人听得见的细语。
“不急。”卫峥目视着前方低声说道:“现在只有你我二人,姜牧亦或可信任之,其余人皆不可信。”
“这些毒瘤依附在卫国上下,是如蛆附骨的蛀虫,除肯定是要除的,即便没有宫变此事,这些卿族贵胄也是未来阻碍我变法图强的绝对绊脚石,但整肃朝野不是现在。”卫峥补充说道:“时下我有秦国的威势,他们不敢贸然行动,在我掌握军队之前亦不可动他们。起弟,我虽可以操练新军,但却无从分心,所以你很快便有一个重要的任务,便是以最快的速度给我操练一支精锐之师,规模不能太大,否则会遭到猜忌,五千余人规模即可,每一个士卒都必须要是精锐中的精锐,我要的是一千可拒万敌之师,更胜魏武卒之精锐。至于这些蛀虫,仍可为我所用。”
“兄长放心,新军操练交给白起便是。”白起信心十足的说道。
“其余之事你不用操心,今后只管操练新军即可,军需等消耗物资我会找姜牧配合你。”卫峥小声回应嘱咐道。
姜牧可是个巨富,先找他帮忙借点钱,维持几千人规模的军队半年消耗还是不成问题的。等以雷霆手段将孙、宁、石为首的大世族给铲除,再补偿姜牧。
只有先把整个卫国从上到下牢牢掌控在手中才能变法图强。
欲图强,先集权——!
“新军之事你我回头再详细议论。”卫峥说道,两人结束私语,继而便把注意力集中在城下的卫国世卿贵胄身上。卫国自庄公后便沦为世族贵胄实际执政的国家,经常出现内部争权夺利,君位继位更是斗争不断,光是被逐出国的就有卫惠公、献公、殇公、出公、庄公。
更可笑的是庄公和出公本是父子,竟然也发生君位争夺,一个出国,一个入国,卫峥一想到这个便宜先祖那些不堪回首的事迹,这样的卫国不衰败简直没天理,到了秦始皇一统天下还能存留世界更是有违天理,估摸着也是秦始王体恤卫人帮助秦国太多,反正仅存濮阳一隅,于始皇帝而言不过是只蚂蚁罢了。
队伍终于驾临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