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战国霸天下-第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苏代喟然而叹道:“与君上相比,苏代万分不及也。”

    这并非奉承之言,而是实实在在的钦佩,因为卫峥几乎一手而把卫国这盘死局硬生生的给下活了,不但活了还一举跃居而为七雄战国之一,苏代的确很钦佩,举目望向他站立的背影,便悠然回忆道:

    “《鬼谷子》谋篇言:凡谋有道,必得其所因,以求其情,审得其情,乃立三仪,以得其利也。暗中谋事燕国当要顺着燕局趋势,加以引导。苏代入燕布局,始于燕王哙……”

    果然如所料那般?卫峥一语不发,细心聆听苏代与苏秦二人一手导演的这处大戏。

    苏代侃侃而道:“燕王哙不失为一代贤者,更是一个有抱负的王……”

    燕王哙是一个善良的君主,礼贤下士也在燕国行仁政,甚至亲自下地耕作,然而却善良的有些迂腐,就是因为如此给了苏代找到了突破口。

    苏代入燕国之后得知燕王哙的种种事迹,便开始潜心研究这位体恤老百姓的燕王。

    鬼谷派纵横家最擅长的便是揣摩人心,苏代入燕国之后便用了近一年的时间去研究这个燕国的王到底有何喜好,欲揣摩到燕王哙所求为何。

    所谓上之所好,下必苦思,尤其是君主,国君想什么、需要什么,总会有一些臣子苦思冥想,乃至费尽心思不放过一丝一毫的细节也要揣摩出国君真正想什么,只有明确知道国君主上在想什么,想要什么,做臣子的才能使对力道,帮助国君解决他的欲望自己也能有大利可图。

    这是亘古不变的至理。

    苏代便用了一年时间终于揣摩出了燕王哙所求之欲在于何处。

    燕王哙的种种行为迹象,体恤百姓也好、善良也好、施行仁政也好,甚至亲自进行耕作也好,这些都在告诉苏代,燕王对尧、舜这些上古圣贤挥鞭牛耕的时代非常向往。

    而且还知道了燕王哙很向往和推崇尧舜禹禅位让贤的事迹。

    不得不说,燕王哙有这种想法并非没有原因,当下这个时代诸子百家的显学墨门对整个天下的影响不可估量,墨家这样对天下有强大影响力的学派尤为推崇尧舜的时代,这也是一大不可忽视的原因,当年秦孝公也想让贤给商鞅,在往后一点魏惠王曾一度也想要让贤惠施,禅让之风在这个时代非常盛行,墨家一派的兴盛就是一种证明。

    只不过秦孝公也好、魏惠王也好最后都没有成功。

    都说燕赵之地多慷慨悲歌之士,墨家一派的弟子在燕赵之地最为密集。

    那么燕王哙能有这样的想法也无不道理,他想要做万人敬仰,被歌颂千古的圣贤,想要让尧舜禅让的故事发生在自己身上,苏代一得知并确认之后,最终决定选择在燕王哙身上开始布局。

    所谓君主只要想什么,那就一定会来什么,燕王哙想要让贤身边就得有贤人,那么贤人就会出现在王的身边,苏代就为他创造一个想要的贤人。

    那个人便是燕相国子之,苏代考察结束之后立刻佐士燕国,投入子之帐下,找到了一个合适的时机非常断定的告诉子之一件大事,那就是燕王想要效仿尧舜禅位让贤,子之一得知此事大惊之下带着怀疑去查实,一查之下果然与苏代说的入木三分,燕王的确非常向往和憧憬尧舜的故事。

    子之想到最先发现此事的是苏代,便第一时间召见他商议,苏代顺势进言:既然燕王哙想要效仿上古圣人禅位让贤,何不让把王位让给相国呢?相国何不就此在燕王身边以贤者而自居?

    子之动心了,这个诱|惑让他难以抵抗。

    于是,一场围绕子之的计划开始密谋酝酿,苏代告诉子之首要便是成为燕王眼中最佳禅让的贤者,目的就是让燕王哙能够在子之身上如愿以偿的实现他禅让的伟大理想,从这一刻开始,一个进行谋划一步一步为夺权而层层设局开始不断进行着,燕王不知不觉跳进了局中。

    苏代在幕后策划着这场大戏分为了三个阶段,第一步便是在燕王哙想要有禅让这个理想基础下让他越陷越深,让他想要禅让的想法越来越盛。

    “如何让他越陷越深?先生快说来听听,寡人都等不及了!”卫峥忍不住好奇的问道,苏代这出戏一定相当精彩,此时此刻,他和剧辛两个人犹若好奇宝宝一样,专心致志的注视对方而竖起了耳朵。

    苏代回忆道:“两年前臣作为燕国使臣出使齐国回归蓟城,燕王问臣:齐国如何?齐王又是怎样一位君主?”

    卫峥点点头而静默不语,燕王哙还没有继位的时候,齐国就从燕国那里夺了差不多十座城池,齐国和燕国的恩怨天下皆知,本来这燕王哙问这样的问题很正常,这是关心南边的强势邻居,没有任何问题,但苏代却是借此机会成功的把他引入了自己的局中

    苏代说道:“臣回答燕王只四个字:齐必不霸!燕王不解,问:齐国乃天下强国,主有雄心臣有才能,国力强大,文昌武盛,齐为何不能称霸?臣答曰:齐不信其臣,故田忌蒙冤数十年,故不能霸也。”

    卫峥不由得暗自拍手称道,燕王就这样不知不觉的被他套进去了,苏代的意思是告诉燕王,齐国不能称霸是因为其主或不信任自己的大臣,或用人不专,连田忌这等功勋卓越的人都能蒙冤出逃,流亡楚国数十年。

    如此一来燕王哙同样作为一个王,面对这样的回答,他本就以圣贤自居便不可回避的开始反思自己,反思自己重用子之是否力道还稍有不足?不专?是不是不够信任臣子?燕国是否会犯齐国的错误?

    就这样不知不觉的,燕王哙自然而然的钻入了苏代的局中,非但越陷越深,更是完全不知。

    “于是燕王重用子之?予以更大权力?”卫峥忍不住问道。

    “然也——!”苏代一笑:“第一步完成,燕王重用子之。而第二步紧随其后……”

    ……

第066章:纵横者流() 
——

    苏代的为子之夺权完成了第一步骤,第二步便开始运作,目的是让燕王哙由憧憬尧舜让贤,转为真正进行让贤。苏代便让子之安排了一个人找到机会对燕王哙说:上古时期,圣人尧要禅让给许由,但是许由这个贤者不愿接受而且还跑掉了,但是,尽管尧没有禅让成功给许由,但也得到了禅让的美名。

    苏代安排的这个人先说出了这个故事之后,再顺势进言建议燕王哙不若把假意把王位让贤给相邦子之,然后审视他的态度,子之如若接受禅让则证明他不贤,不可让贤与他,子之如若不接受便是真正的贤者。

    燕王哙一听觉得很有道理,便采纳了意见。

    听到这里的卫峥乐了,不由得抢答言道:“……于是,子之假装再三推辞,万般不肯接受?”

    “正是如此!”苏代侃侃言道:“燕王见子之无论如何也不愿接受王位,便以为他就是真正的贤者,便认定了他,让他必须接受禅让而成为燕国的新王。”

    旁坐的剧辛看着这两个纵横家一问一答的,实在忍不住咽了口吐沫,竟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更不由自主的回想到了苏代开场前说的那句话:凡谋有道,必得其所因,以求其情,审得其情,乃立三仪,以得其利也。

    纵横家的手段太可怕了,简直防不胜防,几乎无孔不入。

    欲攻其人,先攻其心,欲攻其心,先揣其情,结其情而后料其行,可以无所不破。

    这就是鬼谷绝学纵横之术么?

    被纵横家揣摩到了心思,实在太可怕了,当他们这样的人彻底摸透了一个人的喜怒哀惧之后,也意味着攻破了最坚固的防线。

    当下的剧辛不仅仅大开眼界,更是对眼前那个如同好奇宝宝一样在聆听故事的卫峥久久不能释怀,越是这样就越看不透,看不透就会心存敬畏,剧辛在无形中不知不觉又对卫峥多了一分敬畏。

    恐怕这世间无人能够看透卫国之主的心吧。

    这时候,苏代继续说道:“……也就是在今年,燕王哙在蓟城举行了禅让大典,在隆重的典礼上真正把燕王的位置禅让给了子之,从此子之面南称王,而燕王成为了臣子。第二步成功了,第三步紧随其后,三步功成,燕国必乱……”

    确说苏代口中说的最后一个步骤,他又安排了一批人说燕王哙,说:上古时,大禹禅让伯益。但大禹之子“启”却仍旧身居要职,大禹仙逝之后,启兴兵杀死伯益而得其位,于是立了夏王朝。天下人都耻笑大禹明面上是禅位让贤给伯益,实际上是让儿子自取,否则为何还要让自己的儿子身居要位呢?

    燕王哙幡然醒悟,于是彻底把自己的亲信等数百个原来身居要职的臣子统统革职撤掉,再让子之重新任用他的亲信。

    燕王哙做了这一步之后非常高兴,觉得如此一来大禹的悲剧就不会出现在自己的身上了。

    “……于是燕国大乱,苏代幸不辱命,历时三年完成了二哥重托于我的间燕乱燕之使命。间燕功成便遵照二哥之命南下朝歌面我主。”

    听到这里,卫峥缓缓点头。

    剧辛整个人几乎都懵了,而今如此他在局外清清楚楚的看着这盘棋局是如何一步一步推进,听着苏代通过燕王哙进行布局,在利用子之层层设局,帮助子之一步一步完成夺权的计划。

    可笑当今天下,都认为是燕王哙是主动让贤给了子之,燕王哙也的确是了,但实际上燕王哙不过是被利用的一枚棋子。

    一切都是苏代在暗中谋划了这场大戏,即便身在局中的燕王哙也不知道,甚至直到死在了蓟城也还不明白是被他人所利用。

    苏代自从完成了第三步之后,无论谁在燕王哙那里说子之的不是,都被他认定是嫉妒贤能而想要谋害子之。

    非但是身在局中的燕王哙不知道,确切的来说身在局中的所有人除了苏代一个人,其他人皆一概不知,局中所有的人都是他苏代为乱燕国的棋子之一,只有他这个下棋之人明白这一切的真相。

    剧辛今天算是彻底被震撼到了,对于鬼谷纵横家有了一个翻天覆地的认识,更让他坚信一个心惊肉跳的事实:能与纵横家斗法的,只有纵横家。否则与他们为敌者一定是被卖了还不知道,燕王哙、子之就是典型的事实,被苏代卖了直到到死在了蓟城也不明白原因是哪里。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可怕——!”剧辛忍不住心中喟然而道,苏代为他揭开了间燕乱其国的大戏真的让他惊出了一身冷汗。

    显而易见,欲望才是万恶之源,燕王哙向往尧舜而心存让贤做圣人的欲望是根源,这成为燕国内乱埋下了伏笔,苏代借助子之的欲望在暗中把他推向燕国之主的位置上,也是把他推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之中。

    子之做了燕王便坐定了燕国大乱不可回旋的余地,为此苏代最后在添一把火,他的第三个步骤让他有了绝对把握使得燕国在自己预设的时间之内发生大乱。

    燕王哙把王位禅让给了子之也就算了,还把数百名身居要位的旧权贵统统撤掉,这等于是彻底把燕国内部的旧势力推向对立面,于是这些被夺权了的旧贵,一部分旧贵族依附太子平,太子是最不能接受子之为王的,作为王储不可能容许子之夺了他应得的位置。

    于是乎,太子平登高一呼,祭出“平乱之名”带着一批亲信杀入燕国。

    还有一股势力便是齐国,也是打着“拨乱反正”的名头率军北伐燕国,也是以平子之之乱的名义,但却拥护公子职为新王,燕国内部的一部分旧贵族绝大多数都选择了投靠公子职,因为有齐国这个大国和强国的介入,燕国内部的权贵都认为公子职能够成为燕国的新王。

    就这样,本来稳定好好的燕国因为燕王哙的禅让而爆发内乱,这场内乱进一步恶化演变成了太子平与公子职的王储之争,随着时间推移局势也不断恶化,赵国、齐国、中山国乃至秦国、楚国等势力先后介入燕国的内乱之中。

    天下列国形成犬牙交错的局面,七雄战国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燕国的内乱遭到他国的介入是必然的结果。

    现在的北境几乎乱成了一锅浆糊,而始作俑者的苏代,这个耗时三年一手精心策划导演了这场大乱的人却潇洒的离开了那片是非之地,并来到了朝歌城向他真正侍奉的君主汇报。

    苏代悠然平静的说道:“……臣离燕国之前,齐国大将匡章率领大军一路北伐,燕国内部的权贵翘首期盼平乱的援军,在他们的接应下几乎没有受到任何阻碍,匡章很快就破了蓟城。臣在武阳城的时候得到蓟城传来消息,燕王哙死于战乱当中,子之不敌匡章,战败而逃,逃亡失败被齐军俘虏……在蓟城示众被……被剁成肉酱!”

    “据说是齐王下的命令!”苏代补充道。

    “剁成肉酱?”剧辛震惊的有些发懵。

    “千真万确,蓟城的老百姓都看到了,要不了多久恐怕整个天下都会知道。”苏代肯定道。

    “齐王怎么如此残忍?”剧辛忍不住的说道,实在感到不可思议。

    而苏代却没有回答他的话,冷静下来的剧辛很快就明白了齐王的用意,不由自主的看了眼卫峥。

    显而易见,齐王这样的举动是在警告齐国的臣子,警示齐国的权臣、乱臣,切莫效仿之,否则就是子之的下场……剁成肉酱!!!

    难怪苏代低头不语的自饮一樽,这种事情怎么在这种场合说?那是大忌啊,尤其剧辛明白自己身居高位,不论如何,涉及到忌讳的事情,忌讳之所以是忌讳,那是不能说不能碰,否则会惹来大祸。

    没有人知道卫峥此刻的想法是什么,片刻之后,剧辛和苏代忽闻他不苟言笑的说道:“燕王哙、子之都死了,燕国怕是乱上加乱,燕国人翘首期盼的齐国援军……呵呵!”

    卫峥说到这里自饮一樽,酒水灌入喉咙之后忍不住长叹一声,进而嘿然笑言道:“……燕国人怕是想不到他们翘首欢迎的义军很快就会成为乱军了……先生的这盘局,甚是精彩,令人大开眼界。只不过是依旧是天下棋盘的一个小角落,这盘棋还远远没有到结束的时候,燕王哙、子之这几枚棋子已提子,但这一切才刚刚开始而已……新的棋子已然入局……至于下棋的人么……嘿……”

    苏代和剧辛闻此言,对卫峥口中所谓的下期人心中不约而同的有两个答案。

    一个就是卫峥本人,另一个说的便是苏秦。

    至于卫峥口中所说新的棋子,其中最重要的一枚便是齐国,苏代知道他受二哥苏秦的重托而乱燕国,目的就是为了燕国内乱而引诱齐国入局,一环套一环,一盘更大的局,大到苏代也难以想象的局逐渐让他看的越来越清晰。

    苏代心中慨然叹息不止,对于兄长苏秦自叹不如,而对于卫峥更是敬佩的犹有过之,自己是放眼一国。

    而君上……却是放眼天下。

    他似乎能够理解自己的兄长苏秦为何会佐士卫国了,也只有这样的君主才有资格让兄长苏秦去追随,当然还有自己。

    能够侍奉这样的雄略之君,苏代心中倍感热血沸腾,更期待这个天下今后会走向何方,卫国会走向何方。

    ……

    ……

第067章:封君于三国,威震天下() 
——

    天下都把燕国大乱归结于燕王哙的禅让,因为没有燕王哙闹这么一出就不会爆发子之之乱,更不会在后来爆发王储之争。

    但整个天下只有卫峥、苏秦、苏代、剧辛四个人知道燕国内乱是因何而起。

    苏代乱燕,只此这份壮举必然要载入史册,成为当下有名的纵横家之一。

    燕国爆发了内乱,随着燕王哙和子之的死,燕国陷入无主掌国的局面,太子平、公子职的王储之争让燕国的乱局雪上加霜,齐国想要拥立公子职为燕王藉此获大利,奈何公子职却逃走了。

    天下局势,七雄战国任何一国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齐国大将匡章率领齐军一路攻城拔寨几乎攻破了燕国大半的国土,如此一来势必让赵国、中山国介入,两国都不能容许一个强大的齐国成为东面的邻居,而秦国、楚国也不能容许齐国在中原这样做大。

    齐国大军乘乱讨伐燕国,子之被剁成肉酱,最后连带着把太子平也给斩杀与乱军之中,齐国差点就把燕国给灭了,在北燕这样的乱局之下,赵武灵王不知道从哪里找到了公子职,并且非常果断的接过齐国的大旗,赵武灵王派军队护送公子职入燕国拥护其为燕国新王,并且随同燕国共同抗击齐军。

    赵武灵王的强势介入终于让势如破竹齐军受到了阻碍,齐国的军队本为义军,却成为乱军,虽然一路攻城拔寨,但齐国军队军纪不严,烧杀虏虐几乎无恶不作,激起了燕国老百姓的义愤。

    赵国大军的介入拥护公子职入燕国,义愤填膺的燕国百姓也拥护了公子职为燕王开始抵抗齐国,这个新王就是鼎鼎大名的燕昭王。

    面对燕国君民的齐心抗敌,还有赵国的援助,卫国商人的“有偿帮助”之下,齐国由攻势转为了守。

    而就在北燕之地乱成一锅浆糊的同时,西僻之地的巴蜀也暴发大战,司马错率秦军假道苴国远征伐蜀,秦国正式开始劳师远征而灭巴蜀。

    几乎与此同时,天下的东南方已然敲响了震天战鼓,齐、卫、楚三国聚兵合纵伐吴越也正式拉开序幕。

    天下不但没有随着合纵攻秦之战而有所止戈,四境天下反而大乱不止,战火从崤山函谷直接扩散到了四境,七雄战国没有一个诸侯相安无事,无不在刀兵相交。

    ……

    卫、齐、楚三国啮桑会盟已经结束,会盟告终说明伐吴越大计已经商议妥当,三国达成了共识。

    合纵联军的统帅由武安君白起担任,楚国争取到了合纵长。

    三国对于分吴越之地也商议妥当,齐国分到了琅琊两百里地,淮泗、淮北之地自北向南一分为二,东面为齐国所有,延绵至淮南九夷,达广陵隔江水南望江东一郡,齐国分到的土地将近七百里。

    楚国则分到了淮泗、淮北以西的土地,北至下邳,再得江水以南的九江一郡、会稽一郡都划入楚国的版图之内,总共分到了一千两百多里地,楚国得到的地虽然最多,不过最好的地是在会稽一郡和淮泗之地,尤其会稽这里是越国的发祥地,数百年的开发自然不是南蛮荒地可以比拟的。

    至于卫国则分到了江东一郡五百里地,分到的地虽然是最少的,但这块地作为南方的土地算得上是最肥沃的一块土地了,地处长江下游的平原地带,又是吴国的发祥地。

    卫国能得到江东一郡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那就是齐、楚两个大国相互之间的妥协,否则合纵灭吴越就要为争夺这块地的归属而闹崩,先分给卫国也不失为一条权宜之计,反正卫国远在千里之外,留待以后再谋其地,大有可为。

    在齐王、楚王眼里是暂时让卫峥捂着,待来日稳定之后再谋取。

    信誉、道义在战国时代根本就是一坨Shi罢了。

    拳头硬才是至理。

    在齐楚两国看来,卫国在千里之外的中原,江东这块地不是属于齐国就是楚国。

    正因为如此,最好的一块,齐楚两国反而愿意分给最小的卫国。

    三国联军各自出兵总计二十万,卫国出兵五万、齐国出兵七万、楚国出兵八万众。三国之兵以拥立合纵长楚怀王聚兵合将与楚国地界。

    ……

    三国聚兵合将,楚国为合纵长,这一日齐相苏秦、武安君白起、卫相剧辛、孟尝君田文等人皆来到了楚国郢都。

    今日楚怀王作为合纵长无比隆重的礼遇了齐、卫两国的将相。楚国的文臣武将皆汇聚一堂,以令尹昭阳为首,昭、屈、黄、项、景五大楚国的世族头头汇聚在郢都王宫,排场那叫一个壮阔。

    今日的楚怀王精神抖擞,因为合纵伐吴越在即,先王楚威王都没能灭掉越国,却要在他当朝掌国之下灭掉这个楚国的心腹大患,可谓是一份赫赫功绩,楚怀王怎能不喜。

    王宫之内,大摆酒宴,楚怀王以最高礼遇对待来自中原卫、齐两国的四位重臣。

    “诸位……”座上的楚王面向群臣说道:“寡人为合纵长,得卫、齐两国鼎力相助,请得武安君白起入楚,统帅我楚国大军迎击蛮越,蛮夷吴越,乃我大楚与齐国共患,今日三国联军,合兵二十万,由武安君统帅三军出击,小小蛮越,牛刀杀鸡,必一战而克之——!”

    “一战必克!一战必克!”

    大殿之上的朝臣被楚王的情绪激发起来,莫不高呼起来。

    末了,席地而坐的楚令尹昭阳扶案而起,来到了楚王身前,昭阳令站在王台之下面向群臣而道:“武安君白起请授楚国大将军印——!”

    话音一落,几名宫中侍从抬着一席青铜案几走到了大殿中央并放下,楚怀王放下了手中的酒樽而漫步走下王台。

    另一边,剧辛瞥了眼白起,后者当下从座中而起,带着肃穆之色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