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战国霸天下-第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把韩国打的彻底胆寒,从此再无反心之后,反手过来在与韩盟,再把魏国绑在秦国的战车上,韩魏惧秦见到秦国犹老鼠见猫一样胆寒,定会唯秦马首是瞻。如此一来,秦全力战韩之后便会换来韩魏两国南下伐楚,秦、韩、魏三国伐楚,秦国一路为主力与楚相争,韩魏两国则可南下滋扰楚国腹地。”
“妙绝也!”公孙衍拍手称道,如此一来局势便会倒转过来,反而楚国要面临两线作战的压力了。
公孙衍话锋一转又说道:“可是君上,秦军主力调离函谷,楚国定然不会放过如此天赐良机,势必集中楚军主力直破武关啊。”
“不错!”卫峥点点头,继续推演着说道:“楚国势必出兵,如此局面只能两害取其轻,弃车保帅,否则都想要坚固到头来反而连线皆陷入泥潭,秦国危矣。楚国毕竟是强国,秦军主力若是调离武关,势必不敌楚国之兵,于秦而言在此时应当选择战略后撤,放弃武关商於之地,且战且退至蓝田,战略性放弃商於之地是为秦军反败为胜奠基后发优势。”
“只待函谷一路秦军把韩国彻底摁住之后,便是秦绝地反击之时。”卫峥自顾自的点头,看着两位又说道:“诸位,秦军若是退守蓝田意味着楚国已经深入腹地,楚军主力与过境之外纵深千里也意味着后勤补给战线拉长,这一刻的楚军主力看似已经深入秦国腹地,咸阳在望,实际上已经陷入最致命的隐患,漫长的补给战线犹若一根紧绷的弦容不得任何挑动,任何闪失必会引起剧烈震荡从而导致楚军全线崩溃,兵败犹如山倒。”
“恰恰另一路韩魏联军的实力虽远不及秦军,但楚军主力纵深于楚境千里之外,内部空虚啊,韩魏之兵这一路看似不太强的军队却足以成为压垮楚军的最后一棵救命的稻草!”
说到这里,苏代、公孙衍两人震撼的无以复加,尤其是公孙衍,在统军作战和用兵谋略之上有自己的傲气,但这一刻却被卫峥的这番推演彻底的折服。
公孙衍忍不住的说道:“秦国怕是无一将才能够如君上这般看的透彻吧?樗里疾、司马错等秦国名将虽然有才,臣却敢断定他们绝对不会如君上这般看得透彻,那有何人会洞悉其中玄妙?”
卫峥淡淡的一笑,道:“便是我那位同门师兄张子张仪!”
听此一言的公孙衍喟然慨叹的说道:“世人皆以臣与张仪齐名而论,臣亦且如此认为,今日之后臣才得以醒悟,公孙衍不如张仪也!”
只见卫峥悠悠的起身,遥望着南方楚国的方向,自发长叹一声而喃喃的说道:“此战楚国若败,势必元气大伤,费尽心思的秦国也断然不会再让楚国有一丝中兴的机会,这一败有可能促使一个偌大的强楚便从此一蹶不振,群雄格局或将因此而变,秦、楚、齐三强并列之局由此作古,于是秦、齐东西并强于天下矣……”
……
(Ps:订阅血扑,如果在追看的童鞋请来起点中文网支持,订阅一张也就几分钱,一天一毛多,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经济体有7年啦,无力吐槽……)
第096章:三国混战,一片混乱()
——
韩国撕毁与秦的盟约还少有的直接下了战书,下战书在战国天下显得另类,在春秋时代还好,两国大战那是非常的有“礼貌”,两军交战仿佛是一种程序化的活动一样,有条有理,先下战书,然后同意,最后约定双方开战日期,战胜的一方还不会追击战败的一方,为此被孟轲孟夫子嘲笑五十步笑百步。
而随着群雄争霸的愈演愈烈,天下礼坏乐崩,天下战国互起征伐哪还会如春秋时代那般,韩国下战书的确是想要聚众壮胆。
而卫峥的推演也没有错,至少目下并没有发生多大的意外,就像张仪万分肯定苏秦绝不会是弃旧主的人一样,卫峥同样也万分肯定张仪绝对会如他想的一样,因为只有这样对秦国当下局面才是最有利的。
无他,如此肯定都是因为作为同门师兄弟太了解彼此了!
卫峥此刻一边继续力行胡服骑射,加紧骑兵战阵的训练,这支华夏历史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支骑兵军团正在形成战斗力,另一边也在坐看天下变局,密切关注三晋秦楚之间的纷争。
韩国毁盟约战之后,秦军果然调集主力部队至函谷关,秦国应对此次变局的策略几乎与卫峥的推演如出一辙。
秦军这次是真的要对韩国下狠手了,要么不打,要打就一定要摁住,能让秦国下决心并且有信心还要得益于犀首离开了韩国。
公孙衍虽然自认为不如张仪,但他的才华是毋庸置疑的,秦国现在的表现正好映衬了那句话:纵横者流,所在国重,所去国轻。
韩国虽然枕戈达旦,韩人想要报仇雪耻却不代表韩廷上下一心抗秦,韩朋是主战伐秦派、而公仲之流却是亲秦派,即便到了现在韩廷也是争吵不休。
与卫峥想的一样,把韩国给摁住打残之后便要盟韩,但指望元气大伤的韩国成不了大事,于是张仪自然而然的想到了母国魏国,不得不说张仪对魏国已经仁至义尽了,一直在帮衬着母国,当然,前提是在确保秦国的利益为前提下。
随着时间的推移……
函谷关外。
十万韩军陈境与此,韩军为首的将领赫然便是武安侯韩朋。
秦韩大战近在眼前,几乎一触即发。
“楚军怎么还不来?”韩凭遥看着崤山天险的函谷关塞,他有些怒了,韩军已经等待了很长时间,谈好的要与韩军合兵的一路楚军怎么还不来?
“报……”就在这时一路单骑而来的斥候大喊道:“启禀将军,楚军撤兵转至秦地商於了!”
“什么?”韩朋大惊的嘶吼,破音的嗓子沙哑的吼了出来,当场失态。
“陈轸误我,楚国欺韩,韩国休矣……”这一刻韩朋终于明白,楚国根本就是把韩国当枪使了,后知后觉却是为时晚矣。
与此同时,函谷关内的嬴疾也差不多时间收到了楚军转退的消息,之所以不出关迎战韩军,秦国也有顾虑为此留了心眼,万一楚国使诈呢?
这下好了,楚军没来的消息就是秦军出战的信号。
嬴疾一声令下,秦军将士如潮水般涌出函谷关主动开战。
一时间,杀声撼天震地。
“将军,秦军杀出来了!”副将跑道韩朋身边。
“韩国以无退路!”怅然若失的韩朋闭目摇头了片刻,陡然拔除长剑:“杀——!”
……
与此同时,秦军主力在函谷关与韩国激战陷入焦灼的时候,楚国一得知秦军主力不再商於之地,立刻发布迫境,楚军大将景翠将军率大军主力精锐部队发起猛攻,镇守此地的秦军主将甘茂与楚军在丹阳一带陷入鏖战。
秦军虽勇武,但主力不再商於,面对国力不弱于秦的楚国,又集中主力精锐部队发起猛攻,守将甘茂不敌而退守武关准备死守。
……
秦咸阳宫。
一个惊慌失措的信报斥候直接在秦王面前匍匐跪下:“禀大王,商於八百里加急信报,我军与楚军于丹阳发生大战,不敌楚军,丹阳、三户丢了,商於之地半数已被楚军所占,甘茂将军死守武关,武关亦是告急!”
“速传相国——!”赢驷稳了稳颤动的心弦,当即伸手令道。
张仪被火急火燎的召入宫中,秦王一看到他便连忙走来拉着对方的手臂,“相国免礼吧,秦国危矣!”
“王上,该来的终是要来,王上莫慌!”张仪连忙说道。
“好,相国如此淡定,寡人不慌!”赢驷看到张仪的确心神稳定了不少,来到了沙盘地图跟前便说道:“相国,刚刚接到八百里急报,丹阳丢了!秦国目下腹背受敌,武关亦是告急,我军主力尽在函谷与韩军激战,没把韩国打怕必再生事端,若撤兵驰援则顾此失彼,北方守军要防备义渠乘机扰我后方,寡人目下已无兵马可调遣。”
“左右为难之际秦国该当如何?”秦王转目直视着张仪问道:“相国可有奇谋之策?”
“有是有,只是需要王上定夺才行。”张仪说道。
“有就好!相国快说!”秦王连忙说道,看到张仪犹犹豫豫,赢驷奇怪的看向他,问:“相国这是何意?”
“此策虽可,但需要王上能够顶得住朝野上下及其内外诸多压力才行,也要相信张仪。”张仪拱手说道。
“寡人当然信相国,信相国更甚寡人自己,但说便是!只要能破秦危局,寡人什么压力都能顶得住。”赢驷斩钉截铁的说,又补充道:“顶不住也要顶住啊相国,秦国不能出事!”
闻此一言,张仪肃然起敬,再无疑虑,于是便道:“王上,楚国国力不弱于秦,若独战楚国秦不惧敢战亦能胜,然楚有齐盟,而齐与卫国而盟,秦目下又与韩国交战正酣,北境义渠觊觎之心不死,可谓四面树敌,不扭转局势,秦国危矣,故秦楚之战秦欲胜楚必先孤立楚国,使其陷入孤立无援之境方能破此危局,臣之策乃以退为进,后发制人。”
“哦?”秦王好奇了。
张仪又说道:“王上,韩国打是要打,而且要狠狠的打,但打完之后还需盟韩,韩国此刻恨秦不假,此战若惨败却是归咎于楚国欺韩,所以打了之后就要给好处,王上可把秦原所占韩之阴城、武遂等城归还韩国使其与秦伐楚;把河西魏地再归还魏国,秦盟魏使其共伐楚国。”
把韩国打趴下之后秦国准备把河西之地归还魏国,拉拢魏国出兵与韩联合秦国共同伐楚。
韩魏两国都是一副德行,楚国能用新城一郡就能让韩国会盟于楚修好,秦国同样可以把河西之地归还魏国让其出兵与秦联合。
……
(强烈推荐一部黑科技文《科技巨头》,已经完本,那个作者ID是“石慌”,喜欢的话要多多滋慈他~~~~~)
第097章:虽乱,张子了然于胸()
——
“此为其一,其二我军应当且战且退,待函谷战事告落,盟三晋之兵便是反击楚国之时。”张仪说道。
“且战且退?退至何等境地?”秦王直接问重点。张仪深深呼吸了一口气,便道:“弃商於之地,止于蓝田。”
秦王愣住了,瞪大眼睛的说道:“我的相国啊,若用此策不是你疯了,就是寡人疯了!”赢驷顿时激动的说道:“弃商於之地我大秦南境门户大开,止于蓝田?如若蓝田有个闪失而丢了,楚军隔日便能兵临我咸阳城下,相国知道吗?”
“臣知道!可目下多国战秦的局面欲扭转为多国战楚就必须要这么做。”张仪看着激动的秦王继续说道:“王上,秦虽面临危机,然危机之中必有转机。”
赢驷稳定了一番心神后说道:“何为转机?”
张仪立即分析道:“王上,假设秦若失商於之地而楚得之,楚军此番伐战精锐尽出,若是一路武关自商於之地长驱直入,势必延绵楚境千里之外,楚军漫长的后勤战线势必延绵千里,这便是秦国的转机,楚军精锐若是纵深秦国腹地,国内必然空虚,若得三晋之盟趁机伐楚,来个围魏救赵之计,秦国则可里应外合发起反击,秦之且战且退乃是战略后侧,为的便是后发制人!”
“妙——!”秦王言简意赅的竖起大拇指,但立即话锋一转:“秦有三晋,楚也有齐国,乃至卫国,相国考虑到没有?”
“臣考虑过了,所谓孤立楚国自然要拆解齐楚之盟,臣请王准许臣前往楚国再欺楚王一次!”
“相国的这张嘴那可是足以退百万之兵,寡人是深信不疑啊!”秦王一听笑了,但又道:“还有个卫国呢,卫国这个小霸亦且不能忽视啊,今日韩魏联军万万打不过卫国,万一楚国许以大利让卫国牵制韩魏联军依旧会满盘皆输!”
“臣也考虑过了!”张仪笑道:“楚国可以许诺大利,秦国亦可!”
“哦?何以然?”
“王上,臣也恳请王上准张仪入朝歌与卫侯密谋,暗中许诺可让卫国趁韩魏联军打蹦楚军之后立刻发兵伐魏,将魏国东境以大梁国都在内的四百里核心魏地承认卫国占领之,至于魏王,就让他换个地方呆着,回河西旧都安邑城吧。如此,可稳住卫国!”
秦王不禁发呆,刚刚说要给魏国河西之地,转瞬之间就要把魏国卖了,张仪窃国之举果真行云流水。
万幸张仪是为秦国而谋!
赢驷不禁闭目长呼吸一口气,“相国大才、鬼才也,寡人还有最后一惑不解。”
“王上请说!”
秦王当即说出了疑惑:“秦楚皆为并强之国,秦国能许诺的楚国亦且能许诺,乃至比我大秦更甚,凭什么卫侯愿意与秦为伍,而非楚国?”
“卫侯复国得以功成是秦国鼎力相助,秦于卫有恩姑且不说,也不说张仪与这位师弟有同门恩情,就以国家之利益而言,凭卫之江东一郡足矣!”张仪斩钉截铁的说道。
旋即遥指地图补充道:“王上,卫侯是明君雄主,不是当今韩魏两国之君可以相并论的。卫助楚国而弱秦,于是楚国更强,如此一来江东必为楚国囊中之物,远在千里的中原卫国只能眼睁睁的坐看强楚吞并江东一郡;而卫助秦国以弱楚,不但可得实际利益,一个衰落的楚国于卫是长久之利,弱楚可以让江东一郡免于楚的觊觎啊,卫侯精明,不可能看不出其中的要害。”
说到这里,张仪拱手礼道:“敢问王上若是卫侯,王上是选择助秦国还是助楚国?”
“秦——!”赢驷毫不犹豫的说道,再看张仪时情不自禁的点头,“天下局势在相国心中了然于胸,不愧是经天纬地之才!”
“王上若是准了,臣这就是准备赶赴楚国,而后再入朝歌!”张仪拱手礼道。
“好!此次秦国危局,全仰赖相国解围,务必要多国攻秦转为诸国伐楚!”秦王郑重的说道。
……
当前局势,秦、楚、韩三国混战,局势可谓一片混沌,秦韩两国于函谷关交战正酣,秦楚两国也在商於之地大打出手。
而张仪就在这样的乱局之下带着秦王寄予厚望的使命赶赴了楚国。
秦楚两国正在交战,张仪入楚并不顺利,途中被屈原扣下,几番辗转买通了楚公子兰才如愿见到了楚王。
郢都。
“宣,秦国使臣张仪觐见——!”
风尘仆仆的张仪在楚廷群臣怪异的目光下不为所动的进入大殿,要知道现在秦楚正在商於之地大打出手,秦的国相在此刻来到楚国,实在诡异,也耐人寻味。
倒是位列其中的陈轸看到张仪的时候有些迟疑,却也一语不发。
“张仪拜见大王!”
“免礼!”楚王坐在王座之上俯瞰下方的张仪,不动声色的说道:“先生此行意欲何为?可否指教?”
张仪面露微笑的说道:“大王说笑了,张仪岂敢担当大王下问?外臣此番入楚,无他,与楚修好!”
楚王微愣,正襟危坐的说道:“寡人记得秦相上次入楚也是与力合秦楚修好,秦相为两国友好而不辞劳苦奔走,国之大幸,寡人甚慰!”
张仪站在殿上笑着应允:“与楚修好虽是老生常谈,方下张仪又要絮叨了,还请大王拨冗。”
“无妨,寡人也好奇秦相此行与楚修好有何新鲜说辞,但说便是!”
“大王定然知道张仪最愿佐士之国便是楚国,无奈事王不成反而得了个窃玉之名,张仪并非是在楚廷之上说老昭阳令的坏话,而是张仪由衷推崇楚王愿舍生事王,无奈无缘,而今如此不谈也罢。”
楚王听张仪说到这里也暗叫可惜了,楚国失去了这么一个大才,不过楚王也没觉得多可惜,楚国也有芈原、陈轸、昭阳、景翠等谋臣良将。
“我王生平推崇之国君亦是楚王,是故才有张仪多次出使贵国,亦皆为修好结盟,且秦楚两国百余年来只有互结联姻从无交恶之先例。秦之大患是为齐国,曾有远征齐国之例,秦齐桑丘一战,无奈秦军铩羽而归,成就了匡章之名,我王也成就了齐威王之名。”
“此恨未消之际,而今齐国又助楚国与秦伐战,实乃再添新愁啊,楚夺秦地拿去了也无妨,怕的就是齐国怂恿楚国与秦交恶,以便从中谋取私利,到头来秦楚相争,两败俱伤,齐国却坐收渔利啊。”
……
第098章:巧言说楚怀王()
——
此刻楚国庙堂大殿之上,张仪那一张一弛的口舌之辩说的振振有词,目下让他感到一丝庆幸的是芈原和老昭阳这两个人在前线,若是他们在楚廷之中,势必会成为最大的阻挠。
“秦相危言耸听,楚与齐国联盟,对齐没有歹意。”楚怀王淡淡的说道,心下也好奇张仪有何说辞。
“哈哈哈……”张仪的笑声顿时响彻楚廷,再面王而道:“齐国自诩中原第一强国,豪夺天下不敢却为窃取邻邦寸土之地,得点蝇头小利便高兴万分,这样的强国张仪不屑。外臣若是没有记错,淮泗三百里之地被楚国所占,齐国不会忘了,定然待时机一到便借机谋取。”
“齐国对楚有觊觎之心不假,但比不上虎狼秦国占巴蜀而害楚之心。”楚王不动声色的说道。
“楚王若是仍旧这般见地,那秦楚交恶不可避免了啊,非我王之意,实属无奈之举啊。”张仪摊手的说,又补充道:“若秦楚交恶相争,必苦国累民,两败俱伤而齐国坐收渔利,望大王三思啊!”
楚王一听不为所动,自信的笑道:“秦相,楚秦两国已经交战,秦国腹背受敌,主力尽在函谷,我大楚将士已遥指武关,一路攻城拔寨无往不破,所谓两败俱伤由何而来?”
楚怀王有自信的理由,现在的局势对楚国一片大好,张仪来到郢都更是让楚王坚信秦国顶不住了。
楚怀王现在的内心自信而意气风发,虎狼秦国号称天下群雄之首,各路豪杰莫不畏秦惧秦,而今在他手中一番运作之下已经陷入苦境,此战过后楚国势必威震天下,楚王势必威加海内。
“大王不说外臣差点忘了……”张仪一副不解的表情看着楚怀王,摊开着双手又问道:“秦国并未有主动与楚交恶之先例,两国百余年来皆相安无事,互通盟姻、互通有无,而今楚国为何突然攻打秦国啊?”
此话一出,楚王捧腹而笑,再而拍案大笑,再看一脸茫然的张仪笑的更盛了,“张仪啊张仪,大争之世,此话从你鬼谷门徒之口而出,笑煞寡人也!”
楚国群臣除却陈轸一动不动,皮肉皆不笑之外,余下朝臣皆与楚王一并大笑。
末了,楚怀王又道:“秦相既然有此一问,寡人便予以一答。”张仪一脸静等下文的看着楚王,后者便肃然而道:“秦吞巴蜀便是楚伐秦国之由,秦王千不该万不该灭了巴蜀,更不该私吞巴蜀,秦灭巴蜀而吞之,鄢郢在望,寡人岂能坐视不理?”
张仪左右遥看见楚臣带着戏谑的目光轻蔑投来,也并不在意,摊开的双手旋即合在小腹前,低头自言自语的说道:“大乱之世,是为大争,大争之世,凡有血气,必有争心,或为存国、或为强国,不得不战,是为战国。然而大王和楚国不必如此,我王和秦国亦不必如此啊。”
楚怀王止住了笑声而面带笑意的看着殿下的张仪,道:“秦国面对楚齐双雄,秦不说胜,便是能存国否也是两说。”
“是啊!”张仪再面楚怀王,带着无所谓的语气说道:“大王尽可再来一次合纵攻秦嘛,曾有犀首合纵伐秦之先例,大王或可借鉴一二的嘛。”
此话一出让楚怀王面色一凝,笑意顿时烟消云散,黑着脸的说道:“张仪,你以为此次还能凭借口舌之辩就能退我百万楚军?今日秦国在劫难逃,即便你秦相张仪有十张嘴,今下也了无事处!”
“单凭口舌退兵这样本钱太小了,外臣拿出来也丢人啊,哈哈哈……”张仪朗声笑道,楚臣之中的陈轸不禁面色一凝,目光瞥向了张仪落在他身上。
“哦?寡人倒要悉听秦相高论了!”黑脸楚王立刻变成好奇楚王。张仪笑看着楚王,“楚军攻打商於之地,虽丹阳大胜,而今兵临武关,却因我秦军守将甘茂将军死守而至楚军久攻不下,甘茂将军虽也举步维艰,但目下外臣算来楚军怕也是损失惨重了吧。”
说到这里,张仪长叹了一声,“秦楚两国皆为并强之国,真要这么打下去不知道何时才能止戈,到头来势必两败俱伤,我王虽有无奈,却更不愿齐国从中尽得渔翁之利,是故秦国愿意将商於之地送与楚国!”
“什么?”楚王本是一副悉听尊便的神色,但听到张仪最后一句话时错愕的脱口而出,楚廷群臣一片惊诧之声,顿时议论不断。
张仪见状重复的说道:“商於之地六百里,秦国拱手献于大王。”
楚王掩饰了失态的神情,正襟危坐的说道:“商於之地本就是楚国祖地,秦相说献地那就错了,是归还!”
“无所谓了,楚国拿去了便是,总之这块地秦国不要了,惟愿与楚修好而止兵互盟,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