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战国霸天下-第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正欲说话,魏缭已然拂袖了去,就连自己手中押注的那一代珠宝也没拿走。
魏缭,生于国尉世家,区区软玉珠银,何足道哉。
……
一入宫门,随行的苏代忍不住的好奇问卫峥:“君上,这魏缭胸腹才华,大才之士也,竟是看出了卫国南征之意图,君上为何不将其招揽麾下?”
苏代一愣,又道:“君上是想要欲擒故纵?”
“何须欲擒故纵?何须屈尊拜贤?”卫峥反问了一句,又答道:“他除了效力卫国,别无他选。”
“呃,请君上示下。”苏代好奇的说道。
“魏缭,魏人也,出手如此阔绰,怕是魏梁国尉世家,寡人要南征取魏地,魏缭的家族世代扎根于此,从此只能效命寡人,如若不然便只能举族迁移别国,此为其一!”
“其二,从晋闲楼那里可以看出,此人胸腹才华且有远大抱负不假,却也心高气傲,过于锐利……不好,戳戳其锐刃再用方可游刃有余。”
“原来如此。”苏代恍然大悟,魏缭在晋闲楼悉数点名了秦国诸将,久经沙场的老将有司马错、樗里疾、公子昂魏章,冉冉升起的将星又有蒙驁、魏冉、甘茂,他魏缭的根不在秦国,秦又猛将如云,怕是难有大作为,胸腹伟略和抱负怕是在秦国难以施展。
再说楚国,虽是强国,然目下看来气数已尽,再说齐国,齐国也有匡章等多数名将,又说燕国,破燕之国怕是难以存国,最后一个可以选择的便是赵国了,然赵国也有廉颇、肥义这些名将被赵王倚重。
佐士这些诸侯国,怕是难以受到重用。
最后再说卫国,卫峥要南伐,魏缭及其家族怕是从此要成为卫国人了,而天下列国皆有名将坐镇,国君倚重之,皆不缺乏统军帅才,唯独卫国谋臣如雨,将才却是稀有,目下能够独当一面的就是一个武安君白起却也坐镇江东,在有有犀首公孙衍,然衍却是老矣,几年之后尚能饭否?
卫国的将领可谓青黄不接,但一代旧人必要换新人,而魏缭如此年轻,又胸腹远志报复,怎么说佐士卫国才是对他而言最好的选择。
以其才华不可能看不出卫国的潜力和卫国是急缺将才之国,想要出头,在卫峥麾下才有出人头地的机会。
“不然?”漫步而走的卫峥笑道:“否则魏缭何须从大梁跑来朝歌意欲何为?依寡人之见,无非是为了家族、或为抱负尔,便是不入寡人麾下效命又何妨?少他魏缭一个,寡人便无可用之将?穆邯此人便是个可造之才嘛,没有贤者来,我寡人自行培养未尝不可!”
苏代一听此言,在心中说道:君上您可莫要膨胀啊!
……
第025章:下手前的动作谓之“邦交”()
——
“不说他了,目下时局,寡人等这一天一等便是两年,终是等到这一日了,卫国的将士也磨刀霍霍了两年,这一次不狠狠的吃个饱……”卫峥笑着侧头看向苏代:“……天理不容!呵呵~~”
随行的苏代微微点头,说道:“秦军一路反击,截击景翠大军如虎狼入羊群,又对屈丐聚拢的残军聚而食之,蓝田、丹阳一役,三十五万楚军竟被斩首近二十万啊,此次楚伐秦国死伤总数悉数加起来不下二十五万……”
“此役楚国重创矣,数年之内不能恢复元气,天下列国也不会容许楚国中兴,偌大楚国,怕是从此一蹶不振,呜呼哀哉,惜哉!”卫峥也忍不住为强楚而倍感惋惜,喟然一叹之下又说道:“秦国势必乘势倾吞汉中六郡,亡汉中六郡,丹阳不守,千里楚地皆为秦所有,楚国西北两境从此门户大开,再无可守之地了。”
司马错远征巴蜀,为秦所有,便对楚国西部形成俯瞰形式,而今再此大败,强秦已经对南楚形成泰山压顶之势,秦若再攻楚国,秦军沿着丹阳一线顺游而下便可直达郢都,可见楚国的危局已经到了什么地步。
历史上也正式如此,楚国经此大败之后再也无力阻秦军与门户之外,正是此役的伏笔,才有了白起后来率领秦军孤军深入与楚再打了一次鄢郢之战,楚地方数千里,持戟百万,白起只率数万之师以客战于楚,竟是一战举鄢郢以烧夷陵,再战南并蜀汉。水攻鄢郢,城内二十余万口皆惨死,守军十余万皆被斩首,仿佛血流成河的伊阙大战再现,鄢郢之地流血成川,沸声若雷,天若见天亦犹怜。
而此番国运之战,楚国大败,已然国运尽衰败,气数将尽。
回到宫中,卫峥便召犀首、陈轸等人来见,目下秦楚已然分出胜负,该是卫国有所作为的时候了。
“犀首,卫国的将士们准备的如何了?”卫峥面朝公孙衍说道。
“禀君上,将士们已枕戈待旦两年,磨刀霍霍两年,随时可战,战亦必胜!”犀首虽老了,却是风采依旧,可谓老当益壮。
“好——!”卫峥道了一个字便环视众人笑而轻言:“何以谓之邦交?伐战前夕的动作便是邦交!大战在即,邦交先行,伐战为主,伐交辅之。”
“南征之前还需要一切布置妥当方能无后顾之忧,便劳烦爱卿出使齐国一趟,强齐毕竟还是卫国的老大哥,小弟我要搞事情,怎么说也要知会一下大哥的嘛。”卫峥看向苏代带着调侃的语气说道,惹得众人相视而笑。
“请君上示下,以何目的出使?”苏代拱手道。
“告知齐国寡人要取魏地,并怂恿齐国乘此机会夺了楚国淮泗之地,如此一来卫国南征,齐国在收复失地也无暇顾及。”卫峥回答道,众人深以为然的点点头,齐国是强国不假,但齐国天生就是一个喜欢做无本买卖的诸侯,在这样的前提下与卫国交恶实属不智,两军交战必互损国力,现在的卫国乃当世小霸,对其用兵到头来还是便宜了秦国,还不如趁着楚国“大病一场”先把唾手可得的淮泗之地给占了,毕竟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臣遵命!”苏代领命道。
卫峥旋即又看向了陈轸,笑道:“还要劳烦太傅奔波了。”
“岂敢,请君上明示。”陈轸拱手笑道。
卫峥点点头,便下派任务:“太傅此行先去大梁,寡人以拟定好战书,讨伐之由皆以写入战书之中,太傅此行便交与魏王,再折道去一趟睢阳出使宋国,对了,要带一份大礼、厚礼相赠与宋王偃,主要目的怂恿其举兵南伐楚国。”
挑唆宋国伐楚?众人不解的看向了卫峥,后者笑着解释:“宋王戴偃是一条疯狗,是一个不会按照常理出牌的王,六七年过去了,惠施虽然逝世,但宋国在惠相的治理下已然恢复元气,疯狗有了力气之后便不会安生的,便会寻找目标,万一这宋王又怼着寡人扑上来咬一口也难保不准,宋王来犯打回去便是,但令人头疼呐,寡人有自信摸准天下六雄国君的心思,但宋王的心思寡人还真是摸不透啊。”
“怎么办?”卫峥反问而自答:“那便给他上一条绳索,牵着绳子引其咬楚。”
倒是犀首颇为尴尬,毕竟当初可是他暗中挑唆宋王兴兵伐卫的,在座的璟仓也忍不住的吐槽道:“宋王戴偃当真是天下一奇葩之君,怪诞之君执掌一国简直千古难见,也是一绝了。”
“哈哈……”
“君上,臣当以何为由出使宋国?”众人一笑过后,陈轸问了重点。卫峥回答道:“此事好办,寡人欲太行称王,诚邀宋王观典,互相王!”
此策甚妙啊,众人心中佩服的说道,宋王自顾自的称王,但这个王却做的不是滋味,因为得不到七雄战国的承认,终归有点名不符实的感觉,那这王做的也忒没意思了,现在有卫国诚邀互相王,宋王定然大喜,就算脑子再缺根弦也不会在这个时候扑上来咬一口吧?
说到这里,卫峥又看向了苏代,补充道:“差点忘了,爱卿出使齐国之后,便折道去赵国,代寡人向赵王问好,并诚邀其入太行称王观典。”
又看向了璟仓:“爱卿也要奔波一趟,去韩国新郑邀约韩王入太行观我称王大典,若是不允便下战书以威胁伐韩,韩王必来!此行落幕便折道去东都洛邑,知会一下周天子,称王大典怎么说也要‘禀明’天下的共主,不过无需多言,只此一句:就说寡人要称王了。”
“臣谨遵君命。”璟仓拱手应诺的说道。
“至于右丞相便着手布置准备太行称王大典一事。”卫峥又看向剧辛说道。
“臣明白——!”剧辛拱手道。
一条条指令有条不絮的布置下去,这一幕让陈轸连连点头,不禁感慨楚国的王要是有卫峥这样深谋远虑,何患今此与秦之战的惨败而输了国运啊。
伐战前夕,诸臣尽出以周旋于列国,或以为战、或以为和、或以为盟,去除一切可能的变数和后患,便能安心取地而无后顾之忧。
卫有如此深明的雄主,何愁不能霸天下?
翌日,犀首点兵七万卫军甲士,率其属陈兵于河东一郡重镇之桂陵城,统兵之帅犀首只待来自齐国的消息大定之后便挥师南下,向魏梁国迫境而去,可谓万事俱备,只待东齐的风声传来。
能够左右卫国伐战的诸侯唯有秦、齐、楚三国有这个能力,但目下时局,秦国不用说了,卫峥本就与张仪暗中达成了不齿的协议,张仪更在年前便把魏梁国给卖了,即便没有这一伏笔,秦国目下也无力只能眼睁睁的看着。
楚国更不用说了,偌大一国经此惨败,八百年强楚的国运尽衰败已经到了沦为他国鱼肉,自身难保的地步,如今楚国西北两境已经对秦门户大开,更别说东境腹地还有一把宛若尖刀利刃横插此地的江东一郡,更是赫赫武安君白起坐镇此地,此时此刻的楚国哪还敢去惹卫国?他不趁虚而入就谢天谢地了,现在的楚国还没有缓过这口气来真的是连卫国都打不过。
三强之秦楚皆无力干涉,燕国天高地远,韩国战战兢兢,赵国置身事外,卫国伐战师出有名,列国都无言以对,唯一能够无视而强力干涉的只有强齐。
显而易见,这下的局势下,只要稳住了齐国把齐王的注意力转移到他日思夜想的淮泗之地,最后一个变数也压了下去。
兵者,凶也,存亡之道,死生之地,不可不察,卫峥可不是楚怀王,要吞魏梁六百里沃土即便势在必得,却也谨小慎微,小心驶得万年船终归没有错。
……
第026章:乘夏車、称夏王()
——
卫峥派出了麾下的臣工分成三路出使六国,苏代出使齐国、赵国;陈轸出使魏国、宋国;璟仓出使韩国、东周。
伐战之前,伐交先行,犀首点兵以整备军武,待势而伐。
不过这三路特使也有个先后顺序,最先出使的便是苏代前往齐国,苏家三兄弟对于齐国都非常熟络。
这一次苏代出使邦交并没有出现太多的意外,齐廷之上齐王得知卫国要南征大梁先是感到分外吃惊,这里就不得不说执掌齐国相邦之位的孟尝君田文了,此人是一个极其注重名声的人,有了这样的一个人主导齐国的政坛就能少许多变数。
卫国南征师出有名,卫国又与齐国有盟,齐国君臣都是注重名声的人,向来一礼仪之邦而自居,齐国没有说法便强行干预卫国的政局显得无名无实,齐王却又担心卫国继续做大,北有燕患、西北有赵患、南部有楚患,要是在与西境的卫国也交恶,齐国便会处于被群虎包围的境况,实在令人不眠。
一时间犹豫不决,紧随其后苏代建议齐国伐楚,收复淮泗之地,齐国果然动心了。
干预卫国那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反而会让秦国捡了大便宜,向来就喜坐收渔利的齐国是能不这么做是最好。
搞定了齐国的事情,苏代派随行的左右把消息带回朝歌,而他本人则是从齐国赶赴邯郸谒见赵武灵王去了。
消息一经传回,确定了齐国的事情大定之后,陈轸便立刻动身南下入大梁出使魏国。
大梁,王宫。
朝会之际,一个兵士匆忙惊慌的奔入大殿:“报……启禀大王,犀首举兵七万卫军发兵迫境,目下大军已尽出桂陵,虎视大梁!”
此话一出无异于惊雷四方,魏国君臣当场闻之色变,卫国这是要故伎重演?大殿上的魏相田需惊呼的说道:“卫国忽然发兵攻我,我大军目下与韩军合兵伐楚,无可调动之兵马啊,便是回援怕也难敌卫国之兵啊!”
“启奏大王,卫国特使陈轸求见!”就在这时,又一殿前守卫入堂禀报。
“快快有请!”座上的魏襄王连忙说道,形势比人强,卫国是当今天下除秦、楚、齐之外的最强战国,除了这三个强国没人能镇得住卫峥,魏国再也不是当初那个不可一世,称霸中原的超级大国了,而今局势早已非同往日而语。
片刻之后,只见陈轸不慌不忙,不快不慢的走入魏国大殿,使臣的腰杆子硬气不硬气取决于身后的国强大不强大。
“外臣陈轸拜见魏王!”陈轸拱手一礼,旋即双手奉上一份竹简,又道:“请魏王接战书——!”
座上的魏襄王面色一变,正欲脱出口的一声“免礼”也生生的咽了回去,宫侍递上战书,不过魏襄王根本就没看,而是死死地的注视着陈轸质问道:“卫国何故突发大军攻我?”
陈轸再而一礼,站直了身板便不卑不亢的说道:“两年之前,韩相犀首发起合纵,恭请卫国发兵合纵以伐秦,卫允三晋合纵大策,故大开库府助以军辎钱粮以抗秦,魏相田需认同卫之善意,接收卫国馈赠之粮草军辎,魏王答应发兵攻秦。”
陈轸说到这里让田需和魏襄王心中一惊,已然猜出了来龙去脉,这下才知道当初还为白白捡了这么大的便宜而高兴万分之事竟然成今日卫国攻来的借口。
一时间悔不当初,早知如此,就不该捡这个便宜,现在看来是有毒啊。
果不其然,陈轸接着说道:“……不料大王出尔反尔,非但未曾抗秦,而今更是助秦,我主盛怒,故此发兵迫境,我主考虑此事重大,又命陈轸为特使,出使魏国!”
天下的战国皆为持强凌弱的主儿,卫峥也不能例外,此情此景不就是持强凌弱的一幕?就是仗着现在比你强,所以说打你就打你。
“这……”魏襄王一时间无从说起,左思右想之下找不到一个可以解释的理由,这时候魏相田需出列解释道:“先生,此一时彼一时,魏有此行实属无奈之举啊,与强秦对抗魏国不能敌,便是楚国而今也是大败,我王知晓此为存国之计,实非刻意欺瞒卫君啊。”
田需又连忙的说道:“不若如此,卫君所赠之军辎钱粮,我王悉数奉还,并且以双倍奉还,如何?”
“魏相这是施舍之举啊。”陈轸淡淡的说道。
“先生说笑了,怎能说是施舍。”田需干巴巴的赔笑着说道。看到陈轸一副泰然自若的神色,田需无可奈何,又说道:“卫君如何才肯罢兵?”
“大军出击,势必广国以收兵。”陈轸言简意赅的说。
魏国君臣皆不淡定了,这已经是再直白不过的意思了,卫国就是要土地来了。
“卫君看上了那座城池?”魏襄王试探性的问道。
“不是哪座城池,而是济南所有疆土及其丹水长平关隘之地。”陈轸坦言的说道。
此话一出,顷刻间庙堂大殿之上一片静止,宛如落针可闻一般。
“卫君胆大,竟想灭国!”魏襄王几乎从牙缝里挤出了几个字,面皮更是有些抽搐,取济南魏地四百余里,那魏国不就是亡了国?
陈轸笑着说道:“我主岂敢灭国。只是将济南之地划归卫界,最富饶的大梁城方圆五十里地依旧为魏国所有,再说了,贵国不是还有河西魏地四百里的嘛,秦国出手大方去年又归还河西魏地二度占领的曲沃、焦等城池。大王如若献地,也可免于两国互相刀兵啊。”
“简直岂有此理,卫君可是知晓魏国乃与秦国已重修盟好,卫君就不怕秦国发兵迫境?”田需狐假虎威的怒道。
非但没有唬住陈轸,反而惹来一声长笑:“魏相怕是不知秦国以厚赠五万匹良驹恭贺我主称王大典,何来攻我一说?”
“称王?”魏襄王着重的听到了这个关键词。
“大王是否看完国书?”陈轸说道。
这么一说,魏襄王才把注意力转移到案几上的竹简,打开一看面色逐渐难看了起来,斜视着陈轸带着沙哑的语气,近乎咬牙切齿的说道:“……乘夏車,称夏王!还要寡人劳驾?卫君何德何能……啊?”
陈轸拱手一拜,不慌不忙的回答:“贵国先王称王大典之时也是乘夏車、称夏王,贵国先王曾也在秦王龙门称王大典之际为其劳驾,我主大概是仿效秦国之举吧。”
末了,庙堂之上忽然响彻着魏襄王的纵声长笑,继而俯瞰着殿下的陈轸:“昔主霸中原之魏国,煌煌一国,我魏王……岂能容忍此等羞辱?卫君想要寡人为其劳驾称王……休想——!”
田需接着问道:“先生之意割地劳驾于以卫君称王,便是说大梁从此便要向北朝歌俯首、称臣纳贡从此便要看卫国的脸色了?”
陈轸殷殷一笑,解释道:“魏相说笑了,称臣纳贡有些过了,魏国行事也并非要看我主眼色啊,只是今后大梁行事,事无巨细,都要与朝歌商议,仅此而已。”
王座之上的魏王显得落寂,陈轸却也无动于衷,又说道:“外臣置身事外为大王着想,大争之世,强者强,弱则亡,魏国昔日虽然霸天下,然今朝连年征战,兵挫地削,其大势已明,已无多少选择之余地了,外臣实话是说,冒犯大王了。”
“事无巨细,简直岂有此理!”魏襄王笑了,笑的诡异。
“外臣知道大王难做,但这是目下最好的法子,大王依旧是魏国的王啊,况且有我主庇护,也可使大梁从此免于兵患,国防战事今后便交给卫国,岂不美哉?顺势而为方能存国啊,望大王明鉴。”说到这里,陈轸再次拱手一礼,便不再多语。
……
第027章:献地以求兵()
——
“卫国发起太行相王,要寡人帮卫国开道,帮卫王劳驾,这比丢城失地更加耻辱……”魏襄王坐在王座之上俯瞰着陈轸。
“既如此,事情怕已无回旋之余地了,那便刀兵相见了再另说其他。”陈轸说道。
“慢走不送!”魏襄王硬气的说道。
“告辞——!”陈轸不再多语,最后拱手一拜便退去,当天便离开了大梁城。
魏国庙堂大殿之上,就这么上演了一出持强凌弱的一幕,弱肉强食在这战国林立的天下是最常见不过的一幕了。
须知,当年的魏国何其不可一世,魏惠王在位期间魏国处在鼎盛之际,那是看谁不对付二话不说先打了再谈,谈不拢再打,打到服为止。
只不过这样的辉煌从马陵道折戟之后便从此一去不返了。
外人一去,可内殿之中的魏国群臣却依旧无一人出言,魏国庙堂再无一能人了。
“大王,与卫国开战,如何拒敌?”久久无人说话之际,田需忍不住的说道。
魏襄王看向了殿下的魏遫,“遫儿,魏不能独战此强敌,需外援相助,你便以魏太子之身份质于秦国,请秦国发兵讨伐。”
“秦……秦国会发兵吗?”田需却是忧虑不已,秦以赠五万匹良驹恭贺卫国太行称王,又怎么会发兵讨伐卫国呢?
“把河西魏地悉数割让于秦国,寡人不要了!”魏襄王咬牙切齿的说道:“帮卫王开道驾车,这是寡人的耻辱,是国之耻辱,是可忍孰不可忍!”
所谓耻辱怕是魏襄王的借口颇多,真正不能容忍的是因为不甘做一个傀儡之君,凡事事无巨细皆要与朝歌商议,这句话过于刺耳。
……
秦,咸阳宫。
“宣,魏公子遫进殿!”
“魏遫拜见秦王——!”确说卫国发兵迫境而来更是下令战书以讨伐魏国之际,魏王匆促的派遣太子遫入秦为质并肩魏特使一职前来求秦兵驰援,数日之后便抵达咸阳宫。
殿上为首的张仪赫然在列,秦王微笑的轻轻抬手,“免礼,魏太子一路劳顿,可休息好了?”
“谢秦王体恤,外臣入秦很好。”魏遫拱手很快回答。
“好好好……”赢驷笑了笑,知道了魏遫此次入秦目的为何,却是明知故问的说道:“太子此来,有何赐教啊?”
“秦王说笑了,魏遫岂敢与秦王下教。”魏遫拱手的说道:“目下魏国大难,犀首率卫军数万精兵甲士迫境桂陵,大梁告急,外臣此来是想恳请秦王发兵驰援,以挽救魏国于广厦倾覆之际啊。”
“梁国怎么就惹恼了卫国,卫君竟是不惜举大军伐来?”秦王故作好奇的问道,一脸寡人不知所以然的模样,那份演技简直毫无破绽。
魏遫有苦难言,更难以启齿,片刻之后,拱手而道:“贵国与魏国有盟约,还请秦王发兵救友盟之国于危难啊。”
“秦与三晋有盟约不假,然秦国刚刚与楚国大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