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特工决战密营-第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给周佛海下命令?”
“对,我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的正式名义,下达正式命令,命令周佛海,听从我们调遣。”
方江的话,声调不高,但说得相当有份量,这几句话,每个字都象是珠落玉盘,掷地有声。
“我把话,给他讲清楚了,很简单,摆在他面前的,就两条路,一是继续做汉奸,战后杀头;二是悄悄听我们安排,战后绕其一命。他的那个什么所谓提案,滑稽可笑,不值一提。他如果识时务,能够表面事敌,暗中为抗日志士服务,那么,饶他一命。如果,他不接受,那么咱们就是敌人,战争时期,对于敌人我们自然不会手软,战争结束以后,也就只有一条路,公审枪毙,遗臭万年。”
“好,这话说得硬气。说出了咱们大家的心声。”矮胖子老黄,听着格外舒畅,一拳砸在笼屉上,把里面的馒头,都给颠了起来。
“嗯,”老桑满意地说:“这样,就把主动权,从他的手里,拿到咱们手里了,好。”
“本来,周佛海之流,还幻想着,跟咱们讲条件,谈筹码,以争取更多利益,我当时便很明确地回复他,一切条件都没有,对他,只有命令,没有其他。更不会答应他,日后驱走日寇,还会给他奖赏之类。这事简单得很,眼下,他们在南京伪政府权势熏天,那么,等将来抗战胜利了,给他多大的官合适呢?再大还能盖过现在汪精卫给他的官吗?”
“嗯,有道理。“唐老师点点头。
“因此,我直接告诉他们,周佛海先生,没有提条件的资格,如果他能与我们合作,咱们是朋友,达不成一致,就只能做敌人。做了朋友,战后,就留条生路。做了敌人,自然就杀无赦,除此之外,再无第三条路,至于奖赏、授勋什么的,一概没有,只留他一条命,已经是最好的奖赏,这条命,他要还是不要,就完全取决于他自己的选择了。”
“哗”树林里,又响起一片掌声。
“好了,”方江笑道:“各位,我报告完了,下面,你们继续开会,讨论起事事宜吧,我这个临时配角儿,要退场了。”
老桑说:“不,方组长,咱们起事,已经定了盘子,只是时机问题,大家还拿不准,我们想听听你的意见。”
“对,老方,你给我们讲讲吧。”“方组长,别客气,请指点迷津。”旁边的喊声此起彼伏。
方江看了看大家,爽快地说:“好,那我就再罗嗦两句。”
树林里,安静下来,大家都瞅着林中空地上这副担架。
“有关急与缓的问题,我是这样看的,急,不至于这几天就起事。缓,也不是无限期地缓下去,需要商讨的,并不是具体日期,而应该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起事。”
他说得很慢,众人都在思索。方江就象是一位教师,在引导着课堂上的学生们。
“我们有个想法,便是里应外合。你们起事的时候,我们必从外部接应,这才事半功倍,同时减少损失,扩大影响。按照这个原则,我们的意思,是在反攻的时候,效果最佳,到那时候,我们必定会从几个方向,同时展开进攻,让敌人应对不暇,这时候,如果咱们在他们的心脏地带起事,一定会造成全局震动,给敌人带来毁灭性打击。”
“妙,”老刘一拍手,“我同意,自古里应外合,是最好的进攻手段,咱们不动便罢,若动起来,必须要动若脱兔,闹他个石破天惊。”
树林里,又活跃起来,大家纷纷抢着发言,一时间,对这个“里应外合”的计划,讨论得沸沸扬扬。
趁着大家讨论,方江退到一边,把陈榆和腊梅,给叫了过来。
“陈榆,腊梅,这里的会议结束以后,你们俩还有个紧急任务。”
“好,没问题,什么任务?”陈榆精神抖擞地说。
“跟着许群,去上海,到那里去和项先生接头。”
项先生自从远赴上海,便一直没有音讯,南京这边的特工们,有时候议论起来,都颇为惦念,现在提起项先生,都不免有些感慨。
陈榆搓了搓手,“好,也不知道项先生在那边,怎么样了。”
这时,树林里,忽然响起一片歌声。
原来,是开会的代表们,经过协商讨论,达成一致,大家心情兴奋,情不自禁,高声唱起救亡进行曲来。
“工农兵学商,一齐来救亡,拿起我们的铁锤刀枪”
歌声在老林里低回宛转,唱得大家都是心潮澎湃,慢慢地,方江、惠姐、陈榆等人也跟着一齐唱起来,大家一起高唱:“到前线去吧,走上民族解放的战场,脚步合着脚步,肩膀扣着肩膀”
第241章 冲出包围(1)()
上海市郊。
上海一带,经济自古发达,早就有“香港不如上海”的说法。这里城市群遍布,城区郊县连绵成片,公路四通八达,远郊近郊,都是繁华的平原地带。
许群、陈榆和腊梅,装扮成逃荒的难民百姓,背着破包袱,拿着打狗棒。腊梅盘起头发,青布包头,打扮成一个半大小子,三个人风尘仆仆,到了郊外一个叫做“莲花池”的小村庄外。
“也不知道项先生怎么样了。”陈榆说。
“叭叭——勾,”前面的小村庄里,忽然传过来一阵枪声。声音是尖利刺耳的三八大盖声音。
“日本鬼子。”腊梅马上判断出来。
从前面的村庄里,升起一缕黑烟,向天空飘散,就象是谁家失了火。侧耳细听,随风隐隐传来哭闹叫嚷声。
“是鬼子在扫荡,”许群沉着地说:“咱们从旁边绕过去,避开他们。”
此时秋后,地里庄稼稀疏,三个人下了公路,岔向原野上的羊肠小道。没想到,走了没有二里远,刚绕过一片树林,迎面就看见一片黄乎乎的军装。
“和平军。”腊梅一伸手,把手枪掏出来。
这群伪军士兵,大约有百十号人,一连之众,队形散乱,漫地而来。正好跟许群等人走了个头碰头。
前面一个当官的,拎着一把手枪,冲这边喊道:“站住,过来。”
“快跑。”许群命令道。
旁边就是树林,三个人毫不犹豫,拔腿就跑进了树林里。
树林不大,长着些粗细不一的栎树柳树,但隐蔽身形是够用了,三个人都没有还枪,弯腰一阵猛跑,身后,响起一阵“叭叭叭”的乱枪声。
子弹射在树林里发黄的枯叶上,击打得树叶片片飘落。
一口气跑出这片林子,三个人发现后面的伪军,并没有追上来,而是打了一阵乱枪,朝另一个方向去了。许群说:“敌人是有计划的扫荡。”
这一阵猛跑,已经远离大路,辨别了方向,走出一片收割后的庄稼地,横穿过一片坡岗,转过弯来,正要走上大路,忽然许群一摆手,三个人都蹲下来。
前面的大路中央,站着一排日本兵,头上亮闪闪的钢盔,映着太阳,发现一片精光,手里的三八大盖步枪,每一支都上着刺刀,一个佩戴王八盒子的军官,正拿着双筒望远镜,向远处了望。
“乖乖,邪了门了。”陈榆说道。
“鬼子要干啥子哦?”腊梅把手枪端在胸前。
“哇啦伊啦——”有鬼子发现了他们,朝着这边怪叫。
许群命令:“后退。”
这片地形,只有一片缓坡,对于撤退逃跑,极为不利,三个人猫着腰,利用每个路沟、垄沟,迅速飞跑,后面鬼子兵的“伊里哇啦”声,不住传来,三八大盖“叭——勾”的枪声,追着屁股响起来。
日本兵的枪,打得都很准,子弹“啾啾”地从身前身后,尖利地鸣叫着飞过。
腊梅身轻灵活,许群战斗技能丰富,陈榆功夫卓绝,三个人象三只草原上的猎豹,身如闪电,窜沟越垄,转眼便跑出几十丈远。
后面的日本兵,并没认真追赶,打了一阵枪,便无声无息了。正如许群说的一样,敌人是有计划的扫荡,并不针对许群这三个“逃荒难民”。
陈榆气哼哼地摇了摇头,“今天赶上黑道凶日了,出门就见鬼,遍地都是鬼子伪军,就跟灾年里的蝗虫似的但愿别让咱们再碰见这些黄鬼了。”
“你就咒吧,呆会又招来黄鬼。”腊梅开玩笑道。
“日——哐。”远远地,一声炮弹爆炸声,在原野上传过来。
“咱们误打误撞,跑进敌人的包围圈里来了,是不是鬼子在和新四军打仗啊?”陈榆疑惑地瞅着四周的茫茫原野,和星罗棋布的村镇公路。
有些地方,升起阵阵黑烟。有些地方,响着零乱的枪声。
远处,前方,有一片黄乎乎的东西,象蝗虫一样在蠕动,腊梅用手指着叫起来,“陈榆,老许,还有敌人,你们看。”
“糟了,”许群皱着眉头,“那边还有。”
另一个方向上,也出现了敌人。黄乎乎的军装,一杆太阳旗,在迎风摇摆,旗子中心那个血红的圆圈,远远地放着毒光。
他们尴尬地发现,自己正处于敌人合围的中心。
远处的敌人,排成散兵阵形,慢慢向前拉网式搜索,这一片平原地带,只有少量坡岗,空旷平坦,陷入包围,最难逃脱。陈榆瞪起了眼睛,“奶奶的,跟狗日的们干一场吧。”
许群看了看面前这两个年轻人,他俩虽然只有二十出头,却是毫无惧色,神色如常,仿佛四面围拢过来的鬼子伪军,只不过是一群没用的蝗虫。他满意地点了点头,战火硝烟里,这些饱经风霜的特工,无论男女,都胆大如斗,勇似虎豹,他们每个人都是作战精英。
“准备战斗。”
许群简短地发出了命令。他四下观望一阵,用曲尺手枪的枪筒,指着西北方向,“你们看,那里兵力虽然较密,但没有日本鬼子,都是乱哄哄的和平军,只要闯过一道沙岗,就能冲出包围圈。咱们突然袭击,给他们一个虎入羊群。”
“好。”
三个勇敢的战士,拉开距离,悄悄向西北方向跃进,手里的曲尺、大肚驳壳枪,都大张开了机头。
果然象许群说的那样,前面的伪军士兵,排着散兵阵,一片乱糟糟,也不象个战斗队形,倒象是羊拉粪一样,一疙瘩一块,忽多忽少。
有些士兵身上,背着花布包袱,甚至还有红绸子被面,就跟赶集的一样。很显然是刚从老百姓家里抢来的。
这些士兵,有人发现了许群他们了。
“站住,举起手来。”“有情况,开枪。”一阵乱哄哄地叫喊,伪军士兵们在举枪,瞄准。
“叭叭,叭,”子弹打过来。
许群在前,陈榆和腊梅在后,三个人谁没有还枪,窜蹦跳跃着,向前冲去。
“嗖嗖,”子弹从头上飞过,窜向天空。
还不到开枪的距离。
前面的伪军队伍里,闪出一个大个子士兵,歪戴着军帽,大瞪着牛眼,挽起袖口,怀里抱着一支司登式冲锋枪,叉开两腿,朝着许群等人,哇哇叫着开了枪。
“哗——”一阵弹雨,如同惊起的飞蝗,扫射过来。
第242章 冲出包围(2)()
许群和陈榆、腊梅身子一伏,继续前冲,他们面对飞过来的子弹,没有丝毫的慌张,大家都知道,这种英国制造的简陋冲锋枪,用于冲锋扫射,效果极好,但想单个命中目标,准确性极差,因此谁也没有在乎,象是三匹脱缰的野马,嗖嗖地向前冲去。
“叭,”许群开枪了。
那个大个子士兵,“哇哇”一声怪叫,身子一歪,向后仰面倒下,怀里的司登式冲锋枪,还在扫射,“叭叭,”子弹斜着向湛蓝色的天空飞去。
大个子胸膛上,一股鲜血,猛地喷出来,阳光下象一道红色喷泉。
“叭,叭叭,”陈榆和腊梅手里的枪,也同时打响了,曲尺和驳壳枪,威力都大,一阵短促点射,马上把伪军的队形给打乱了。
一阵乱纷纷的叫嚷,前面的散兵线,象潮水般地退下去,一片黄乎乎的军装,有的趴下,有的往沟坎而后躲藏。有的举枪乱射,“叭叭叭,”子弹交叉出一片弹道网。
“打军官,”许群象豹子一样跳过一段浅沟,高声大叫。
三条枪,一起吼叫起来,子弹在空中闪烁着火焰,向一个挥舞手枪的军官倾泻过去。那个军官正在指挥着手下的士兵们向前包围,突然遇到集中射出的弹雨,身子一歪,臂上腿上,两处中弹,登时骨断筋折,大叫一声,仰面栽倒。
三个人,象出膛的炮弹,猛冲上去。
伪军们被三个勇士的气概给吓往了,军官被打倒,一下让他们畏惧顿生,这三头猛虎,眼看着势不可挡。
枪声,乱纷纷地响着,伪军士兵们趴在地上,胡乱开枪,这种射击根本一点准头也没有,子弹交叉着飞向四面八方。
陈榆飞步跑过去,将被打死的大个子伪军的司登式冲锋枪,一把捞在手里。
前面,是一道路沟,有三五尺深,许群和腊梅,“扑通”跳下去,以路沟隐住身形。陈榆临下路沟的时候,返身朝着伪军的散兵线,“哗哗——”扫出一通子弹。
司登式剧烈地跳动,弹雨倾泻而出。
陈榆的射击技术最差,便是瞄上半天,也不一定打准,使用这种“司登式”倒最适宜,一阵弹雨射出,横扫一片,一下子将伪军们打得抬不起头来。
射出一片子弹,他也跳下路沟。
“轰——”伪军队伍里,甩过来一颗手榴弹,在路沟边上爆炸了。巨大的爆炸声,差点将人的耳朵给震聋,一阵冲天的黑色泥土浪头,掀了起来。
路沟炸塌了半边,三个人被气浪推得同时跌倒在地,一片黑黄色泥沙,象海浪般涌过来,将三个人一起淹没。
陈榆被爆炸的冲击波掀翻,立刻便象弹簧一样,一个打滚弹了起来,不顾满天落下的泥土,向前一窜,伸手去拉腊梅。
腊梅象被猛推一把,被混杂着泥土石块的气浪掀翻在地,一阵黑色沙土,象浪头一样劈头盖脸地落下来,砸在身上,一下子将身材细弱的腊梅给埋住了半截。
陈榆抓住腊梅的胳膊,将她从泥土中拉起来,腊梅借着陈榆一拉之势,身子一跳,从土堆里钻出来,嘴里“呸呸”地吐着泥沙,扬起满是黑土的脸,冲着陈榆笑。
“受伤没有?”前面的许群喊道。
“没有。”
钻出泥土硝烟,三个人象灵巧的猴子,窜过路沟,跑过沙岗,腊梅的青布包头,被爆炸掀掉了,满头的长发,披散开来。她用手抠着耳朵里的土,咯咯笑着对陈榆说:“差点活埋了。”
伪军士兵的散兵阵,甩在身后了。
象前几次一样,伪军们没有追赶,他们按照预定计划,在慢慢向前拉网搜索。
陈榆把司登式冲锋枪,裹进身后的破包袱里,这种冲锋枪小巧精干,没有木柄,比曲尺手枪大不多少,藏在包袱里并不显眼。
前面,是一个村子。
村庄里的住房,都是白墙黑瓦,典型的江南风格,远远看去就象美丽的水墨画。一座座宅院,掩映在榆柳树木里,看上去就让人心旷神怡。腊梅说:“真好看,这小村庄好美哦,若是惠姐在这儿,又要忍不住画画儿了。”
村子里静悄悄的,看不出有敌情,弯曲宽阔的大路,从村外绕过。
三个人这一阵乱战,跑迷了路,许群说:“你们等一会,我去村里问个路。”
“老许,我觉得村里太安静了,好象不对劲。”
仔细看去,陈榆说得倒有道理,四外,处处都是鬼子伪军扫荡的喧嚣声,枪声七零八落,偶有黑烟火光冒起,但是眼前这个小村,却是安安静静,鸡不鸣狗不咬,反倒让人觉得不太正常。
“没事,你们俩给我放哨。”许群说着,把手枪藏在腰里,紧了紧腰带,迈步走进小村里。
村里,街道平整,房屋古朴,只是不见人影。
怎么回事?
许群东张西望,满心疑惑。他拐过一个墙角,忽然吓了一跳。赶紧一闪身,又隐在墙角后面。
前面是一个空场,平整宽阔,似乎是村里的打谷场,打谷场上,黑压压地站满了人。
呀,原来全村的人,都集中在这里。
许群吓了一跳,把头露出墙角,向前偷偷观察。只见男男女女,足有几百个人,一个个神色紧张,如临大敌,聚集在空场里,拖儿带女,紧紧挤在一处。
人群外面,是一排日本鬼子兵。
鬼子兵都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象一排凶恶的狼,在看守着一群落入狼窝的绵羊。刺刀的刀光,阳光下闪出贼光。
一个穿着高筒皮靴,佩戴着指挥刀的日本军官,站在人群前面。倒背着手,象是一根木桩子,一动不动。他的身边,站着个穿军装的中国翻译。
这个日本鬼子军官,长得矮小粗壮,一副罗圈腿,穿着宽裆黄呢子马裤,更显得腿短胳膊长,远远看上去,活象一只穿了衣服的大猩猩。
整个一片人群,鸦雀无声,连人群里的小孩子,也被大人紧紧管束着,一声不吭。这情景,让人觉得有些喘不过气来。
第243章 冲出包围(3)()
“下面,请太君给大家训话。”
站在鬼子军官身后的翻译官,声嘶力竭地冲着打谷场上的老百姓,喊了一声。
挤在一起的老百姓,一片低头沉默,有的小孩子,吓得哭叫起来,立刻便被大人捂住嘴巴。打谷场上的空气,压抑得让人窒息。
鬼子军官迈上一步,挥着手,伊里哇啦地吼了一通日本话。他讲话的时候,手舞足蹈,罗圈腿前后晃动,象是一头野蛮的大猩猩在草地上发狂。
旁边的翻译官伸长了脖子,给他翻译,“太君说了,村里出了不良分子,良心大大地坏了,破坏皇军建立的新秩序,皇军决不能容忍”
许群悄悄躲在墙角后面,听了两句,蹑手蹑脚,往后退缩。
怪不得村里这么安静,原来老百姓都被鬼子驱赶到打谷场上来了。
他贴着墙根,隐蔽着自己的身形,慢慢往村外退。
快退出村子的时候,忽然一面矮墙后,闪出一个鬼子兵来。
这个鬼子兵,把三八枪背在肩上,一手提着裤子,他长得身材矮小,三八枪几乎垂到地面。原来这个鬼子是村头的哨兵,刚才是去上厕所了。
鬼子陡然遇到许群,两人都吓了一跳,鬼子嘴里“哇呀”一声怪叫,也不顾得提裤子了,一抖肩膀,把背后的大枪给顺了过来,伸手便拉枪栓。
此时许群距离鬼子尚有两三丈远,近身搏斗来不及,他毫不犹豫,举起手里的曲尺手枪,“叭”地一枪打出去。
鬼子兵也已经把三八步枪举了起来,但是他慢了一步,许群的手枪射技,在两三丈的距离内,可以百发百中,大威力的曲尺手枪枪口微光一闪,子弹正打在鬼子的脑门上,一片血污,登时把鬼子的圆脑袋染成了一个血葫芦。
许群拔腿就跑,直奔村外。
枪声一响,身后的村里马上乱起来,打谷场上,传出来一阵乱纷纷的喧哗,“叭,叭叭,”枪声从村内传出来。
许群听到身后阵阵枪声,却感觉不到有子弹冲自己飞过来。他有些奇怪,难道鬼子不是在追赶自己吗?是在冲着老百姓撒野?
许群奔出村外,看见陈榆和腊梅两个人正在村外路边,隐在树后,拎着手枪,着急地向这边张望,许群把手枪一挥,“快走。”
身后的村里,这时炸了营。
就象是一个马蜂窝,突然间被竹竿捅了,成群的马蜂乱冲乱撞,无数乱纷纷的人群,从村里街道里,象潮水似的跑出来,“叭叭,叭,”的枪声,从村里传出,枪越响,人群越乱,一片乱喊乱叫,夹杂着哭声骂声。
刚才还安安静静的村庄,霎时便乱成了一团。
村里的枪声,越响越激烈,“叭叭,叭叭叭,”急促的枪声,象是点燃起一团火焰,村里村外,越烧越乱。一个个人影,狂呼乱叫,从村里跑出来。
许群和陈榆、腊梅三个人,正在拔腿飞奔,忽然陈榆大喊一声:“不对呀,腊梅你看,那是谁?”
两个老百姓打扮的人,从村里飞跑出来,一边跑,一边向后打枪。
许群一下子明白了,自己打倒了哨兵,只不过是点燃了导火索,引发了村里的混乱,但村里这么激烈的枪声,却不是冲着自己来的,而是另有原因。
这两个打枪的便衣人,是谁?
头前那个人,身材高大,跑得飞快,一举一动,都显出娴熟的军人战斗技巧,跑两步,便利用地形地物作隐蔽,向后打出两枪,每一枪射出,都恰到好处,打得村里的墙角瓦檐,噼叭作响。两个追击的鬼子兵,被他迎头击中,狂叫着栽倒在村边街口。
他身边跟着一个矮个子,身形也很灵活,两人轮换掩护,你一枪,我一枪,阻击着身后的追兵,风快地跑出村外。
“项先生,”腊梅激动地叫起来。
前面的高个子,正是项先生。
许群吃了一惊,怎么项先生被困在村里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