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时代之死人香-第1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机意识的官绅来说,竟是向宣政院上书,劝进高旭称帝,对于这些人,高旭只是一笑置之。他改元为宪,不过是提高同盟宪章的影响力,至于现在称帝,那真是不成熟,至少光复了南京、北京这样的具有政治意义的大城市之后,再可能考虑这种事。

    当然,反对同盟会改元为宪的人也有不少,其中就以隆武朝的原大学士朱继祚为首。

    朱继祚是福建莆田县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历任礼部右shi郎。在隆武朝廷中曾任大学士。当然,在隆武当政的时候,为了收买人心,大学士的名额达到二十多人,像大白菜一样不值钱。他集聚一批福建的传统官绅,活跃在桂、唐、鲁三藩的使者当中,对于同盟会的改元为宪之举,言道:“自古以来,改元之事,从未如此草率而行,毫无章法,简直是海盗行径!”

    朱继祚此言直指高旭出身海盗家族,对于国政信手涂鸦。

    对于朱继祚的指控,同盟会会报中华报终于作为正式回应,言称同盟会改元为宪,只是同盟会内部会政,宪历纪年为了配合新政,只在同盟会的光复区推行。

    明眼人都看出了,历来只有先称帝,才有改元之事,而这高旭根本是反其道而行之,先是改元,将来时机成熟的时候,才正式称帝。至少高旭的出身,当年明太祖朱元璋的出身很好么?所谓窃国者候,到时真的有了问鼎天下的实力,谁还会计较开国者的出身?

    其实高旭现在并没有想得这么多,以他看来,他领着同盟军拼死拼活地从鞑子手中收复汉家河山,到头来,又是那帮腐朽不堪的士绅阶层坐享其成,这是他绝对不允许的。

    既然高旭决意奉行重商主义,在驱逐满清之后,进入大航海时代,那批守旧的、固步自封的、目光短浅的士绅阶层恰恰就是拦路虎。推广同盟宪章,淡化士绅阶层的影响力,提高商人、匠人阶层的地位,必须从现在就开始做起。

    他不会像李自成那样拷掠这些官绅,因为没有必要,在闽海光复、郑氏瓦解之后,同盟会的发展资金,以及同盟军的钱饷,完全可以通过华商会的商业渠道筹集,海上贸易的巨额利润,现在足以支撑他的事业。

    对于高旭改元为宪的ji进举措,身在苏州主持江南抗战大局的沈廷扬也来信相劝,但是高旭回信道:“岳父大人,我们要想走得更远,必须独树一帜,必须彻底抛弃这大明朝的数百年积弊。但是光是凭着一面中华旗还不够,我们还要把同盟宪章的观念深入人心。因为我们驱逐鞑虏之后,不是恢复一个已经腐朽到骨子里的大明朝,而是打造一个焕然一新的大中华!”

    ∶∶∶∶∶∶

    在同盟会把隆武纪元改为宪历的争议声中,随着许用和陈永华的福建宣政院成立三个月后,在八月上旬,刘中藻的福建行政院正式成立。行政院作为同盟会的省级行政机构,隶属于同盟会总部中枢的行政司。在行政院之下,又设立吏政、户政、财政、学政、农政、商政、邮政诸署。

    刘中藻作为院理长,负责吏政以及行政院全局统筹;张肯堂负责户政、农政;为官清廉的曾樱负责财政、邮政;陈永华的父亲陈鼎负责学政,把倡导新学为主的同盟公塾从崇明移植到福建;还有身为华商会福建分会大掌柜的周福生,兼任商业署理事长。

    除了刘中藻的行政院之外,高旭又授权路振飞组建都察院。都察院也就是御史台,作为政fu的监察系统。但是高旭授权都察院的并不是风闻奏事的权力,所谓风闻,不过是浮言而已,要弹劾就要讲证据,以品德、传言为理由发动弹劾的御史会被撤职。

    “路院理,如果御史要弹劾一个官吏,必须要以事实与数字说话。比如他贪了多少钱,害了多少人,劫了多少sè。如果无凭无据,御史的弹劾就不成立。”

    在都察院成立之初,高旭就如此对路振飞说道。路振飞曾任都察院监察御史、福建巡按御史、河南按察司检校、上林丞、光禄寺少卿、右佥都御史等职。对于御史弹劾的流程也极为熟悉。面对高旭如此要求,路振飞忧虑道:“总理事,要收集证据,就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支持,光凭着御史的个人能力,万万难以做到。”

    路振飞的忧虑也不无道理,历来的御史不乏有正直之人,但他们个人却没有办案能力,除了靠风闻之外,要搜罗证据,着实在他们的能力范围之外。高旭沉思一番之后,决定把后世的廉政公署这个机构搬过来。有了廉政公署,这样都察院就有了独立的调查与会计组织,有收集证据的能力,要对官吏发起弹劾,也就言之有物,而不是全靠风闻办事。

    同盟会的省级执政框架搭建起来之后,接下去就是任命各级官吏。对于刘中藻提jiāo上来的名单,高旭在原则上自然是同意了,但高旭提出了三个月的公示期以及试用期,要等通过了三个月后的同盟会会试之后,这些官吏才正式成为同盟会的会务员,成为同盟会的各级执政者。同时,路振飞的都察院廉政公署也开始正式筹建,一旦有了独立审查能力之后,将对这些官吏进行调查筛选。

    要想把福建建设为一个稳固的后方根据地,设官理民,恢复社会生产秩序是必须的。当初李自成为什么兵败如山倒,就是因为他的流寇思想在作怪,每占领一地,就像蝗虫一样侵蚀一空,在经济上完全靠打土豪,抄官绅来维持,而没有设官理民,恢复生产。但是,高旭因为有了海商阶层的支持,凭着巨额的海上贸易利润以及华商会这个吸金组织,已完全解决了资金问题,也就无需采取李自成那样极端的政策,从而能得到一部分士绅的支持。

    高旭在军事上,凭着同盟军的旭卫镇和安义镇光复了福建全境;在政治上,又凭着刘中藻、张肯堂、路振飞、曾樱、陈鼎这批支持同盟会事业的本地官绅稳定了局势;在经济上,又凭着华商会接受了宏大的郑氏商业遗产。然后,就是如何利用福建省丰富的战略资源。

    对于日益扩军的同盟军来说,崇明的高氏工坊已满足不了同盟军对军械的需求。而福建有煤,有铁,有丰富的林业资源,也有丰富的水力资源。无论是军械制造所需的煤铁,船舶制造所需的木料,还是高旭倡导的水力机械化战略所需的水力,福建都有。

    明代福建的冶铁业极其发达,泉州府的安溪,漳州府的龙溪,还有延平府的尤溪县,都是有名的冶铁中心。这福建省内为数众多的冶铁中心之中,高旭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在位于福建省腹地的延平尤溪县,开拓一个尤溪基地,作为高氏工坊的补充。

    ∶∶∶∶∶∶ 

第五七章 涂鸦的信笺() 
第五七章涂鸦的信笺

    “嘟……嘟……嘟……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更夫叫喊在深夜里清脆的叫更声使得伏案之中的高旭抬起了头,望着案头堆积如山的公文,疲倦地捏了捏眉头,立起身,走到窗口,望着窗外那静谧的八月的夜。'搜索最新更新尽在'

    八月上旬的月光静静地洒在福州行宫的每个角落,月光虽然不算明亮,但过个七天就是八月中秋节了。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对于高旭来说,来到大明时代的第二年,每逢佳节时,心中的那种属念却是超脱在这个时代之外。

    只是他从事的事业要求他收拾起那些多愁善感的心思,凝望着月光,思绪又拉回到现实。如今高旭身处高位,他颁布的每一道政令都影响着这个时代的进程,他所做的事影响着千家万户,责任之大,使得他越发的谨慎,以及全身心的投入。日理万机,可谓是他这些日来的真实写照。

    同盟会的事业从去年的江南一隅,如今已扩展到福建的一省之地,身为同盟会的总理事,高旭已进入了主政一省的角色。尽管在政务上,高旭全权由刘中藻的行政院去负责,分担了他的大部分琐事,但有些事,比如新技术的开创,重商主义的提倡,这些事务自然无法指望刘中藻这批旧式官绅,必须由高旭亲力亲为。百业待兴,现在还不是完全能做甩手掌柜的时候。在同盟会主政下的各个范畴内,他高旭永远是第一掌舵人。

    每一天,江南战局的军情通过同盟军的海上快运,第一时间摆在高旭的案头,时间上的延迟也不过三四天。在福建大后方巨大的物资支援下,阎应元没有让高旭失望。

    常州战役仍然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满清博洛的十数万大军仍然像去年在江阴城下一样一筹莫展,面对这个时代最杰出的守城将领阎应元,清军对于江南长三角光复区的进攻被阻止在常州战线之外。已改造为初级棱堡型的常州城,清军的红夷大炮也是徒劳无功。苏州、上海两地宏大的人力物力,再加上福建的巨额军需物资支持,浦东军区的新兵源源不断地投入到常州…江阴一线。

    在阎应元领导的同盟军的顽强抵抗下,清军企图速战速决的奢望,在铁与血铸造而成的现实上破灭了,在八月份起,战况就进入了僵局。由于有徐玉扬和铁一镇与史必达的同盟舰队在水陆两路对南京城的牵制,博洛也不敢冒然饶过常州城这个硬骨头,进入苏州、上海两府的腹地。否则,到时后路一旦被常州的阎应元所断,南京万一有危,便难以回援。况且,同盟军的主力旭卫镇还没有投入江南战场,以郑亲王济尔哈朗的保守的性子,绝不会由着博洛的主力陷入苏松两地的沼泽之中。

    让江南成一座流血的绞肉机,基本上已实现了高旭的战略意图。

    如今,他终于成为这个时代的棋手,而不是当中的棋子。只要假以时日,总有一天,他会有与满清摄政王多尔衮博弈的资本。事实上,这种博弈已经处在进行时了。

    有了阎应元与徐玉扬的两镇人马在江南战局中的攻守结合,以及史必达对清军长江沿岸长江重镇的骚扰,为高旭经营福建这个大后方争取了时间。

    满清贝勒勒克德浑与高旭在争取闽海控制权的斗争中败北之后,其招降郑氏家族以水制水的计划也彻底破产,根据邬含蓄传送来的情报,那勒克德浑已离开江西,回到南京。对于福建战役的失败,使得坐镇南京的郑亲王济尔哈朗越发的谨慎起来。随后中,勒克德浑又北归返京,向满清摄政王多尔衮述职。

    让高旭引起警惕的是,顾君眉通过锦绣楼的南京情报渠道,向高旭递交了一条重要情报:满清当局早在年初就开始仿造同盟军的自生火铳,在八月初已有一千支投入恭顺王孔有德的火枪营。对于这点,高旭也早有心理准备。自生火铳没有什么技术壁垒,只不过是把火绳改为燧石击发。而且自生火铳并不是高氏工坊的专有技术,早在崇祯年间,自生火铳就已经现世。至于枪口插一把刺刀,也不过是概念性革新而已。

    在人力资源方面,满清占领北京之后,几乎接收了明朝的遗产,比如北京工部火器制造坊,其中就有大量的工匠,再加上满清高层一直重视火器,在枪炮铸造数量方面,同盟军没有优势,仅仅在质量上,由于高旭提出的铁模铸法的改良,在这个新技术没有泄露之前,保持着的相对优势。

    所以,高旭在取得福建之后,对于治铁业的产业升级便迫在眉睫。

    在清军中,也就只有三顺王之一的孔有德部精于火器。尽管红夷大炮在改修为初级棱堡式的常州城下毫无作为,只是在旭卫镇火器制致的显赫战绩下,满清当局也意识到火器在野战中的决定性作用。

    “看来真的要进入排队枪毙时代了。”当时收到这个情报的时候,高旭忍不住叹道。但是画虎画皮难画骨,想要照搬旭卫镇的排队枪毙战术,没有刻苦的训练,严格的军纪,以及思想上民族主义的奉献精神,也只是得其形而不得其神罢了。

    总有一日,旭卫镇将与清军的火器部队孔有德部正面对决,对于这一战,高旭极为期待。

    ∶∶∶∶∶∶

    从年初就进行的崇明讲武堂第三期学业早在六月份就已经结业。对于以夏完淳和汤志远为首的一千余名第三期士官学兵,高旭没有把他们调到身边来,而是各有所用。

    汤志远的性子叛逆之极,高旭自然不会放在身边头痛,直接命他领着五百学兵补充到徐玉扬的铁一镇,进入常州前线实战。而夏完淳则是领着五百学兵士官加入浦东军区,组成一个教导营,训导新兵。

    夏完淳是同盟军中的第一号督帅门生,是高旭军事意志的坚定执行者。在同盟军新兵集训营的浦东军区,训导上有夏完淳负责,军需后勤上有阎小玉统筹,高旭也就放手让他们去做。

    一想起阎小玉,高旭眼前不由得浮现出她那瘦削的身躯,那总是抿着的倔强的唇,以及她那细长却又锐利的眼,在这个时代里,唯一的一个让高旭时刻保持着敬意的女子。想起她以一个弱女子之力,肩负着浦东军区将近十万之众的后勤统筹,并且打理得条条有理,着实让高旭心中深感敬佩。

    自从高旭那次私下里送给阎小玉一对玉镯,并捎去一封带着关怀与慰问的书信之后,大约过了一个月,阎小玉突然来信,请教一些阿拉伯数字的计数问题。高旭把阿拉伯数字提前发明,对于明代的数学来说,带来的便利无疑是革命性的。

    很显然,阎小玉有出众的数学天赋,对于她的疑问,高旭在回信之中一一作答。于是,俩人开始鸿雁传书,当然信中的内容大都是算术上的讨论。作为后来人,高旭提出的某些很浅显的东西,从算术,再到简易几何学,再到后世会计学的复式记帐法,对于身处三个世纪之前的阎小玉来说,无疑是震撼性的,而且马上能学以致用,对她在后勤统筹数据方面的帮助也是极为巨大。

    随着俩人在书信中学术研究的深入,阎小玉面对高旭的学识如此“渊源”,在她那貌似淡然的文字中,高旭感觉到其中蕴含了一份被折服的不平静。

    “你还懂得多少东西?”

    一次,阎小玉在信未疑问。

    “很多。”高旭回信道:“多得你想不到。”

    “能都教给我么?”阎小玉在来信中第一次表示不耻下问。

    “可以。”高旭又回信道:“看你打算用多少时间来学。如果想要学会我脑子里的东西,除非你准备好一生的时间……”

    很显然,俩人的书信从以前的洋洋万言,变得越来越惜墨如金,而高旭的文笔却从以前的谨慎,变得越来越随意起来,甚至有时候竟然会开起玩笑来。

    面对高旭提出“一生的时间”,阎小玉的回信第一次严厉起来,笔迹如刀,回信只有一句:“高少庄主,你知道我这时怎么想的?”

    阎小玉也是第一次在信中称高旭为“高少庄主”,表达了对高旭这种登徒子作风的强烈不满。

    高旭回信:“我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但我肯定,你那时想的一定是我。”

    阎小玉的回信,只有一张白纸。

    高旭拿着那张透着一股子幽香的无字信纸,暗想这莫非是传说中的一切尽在不言中?高旭喜滋滋在信纸当中画了个红心,寄了回去。

    托同盟军海上军情特快专线的福,不过四五天功夫,这回信就会到达阎小玉的手上。

    十多几天后,高旭终于收到阎小玉的回信,还是那张信纸,只不过信纸多画了一个土罐,把高旭的所画的红心埋在当中,用土填得严严实实的。

    高旭自然不甘示弱,又在土罐上画了一朵花,原本是打算画朵百合的,画着画着画成了玫瑰,一朵又画成了九朵。

    然后寄了回去。

    高旭再收到回信时,先是捏捏信封,发觉里面空空如也,没有信纸。

    高旭不信邪,撕开信,里面果真没有信纸,倒出来的却是一撮灰。

    ——阎小玉竟然把那张信纸烧成灰寄回来了。

    高旭苦笑,看来这次玩笑真是开过头了。这时,他不由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大摇其头,对于向来敬重的阎小玉,他怎么能如此对待?在俩人的鸿雁传书中,他对阎小玉的敬重竟是不知不觉地转化到怜爱了。

    只是,这次估计真是冒犯她了。

    焚毁了信笺,这可是相当于釜底抽薪,表明了她的决绝态度啊。以高旭看来,这阎小玉的理性,总是比他多上几份,对于那张表明心迹的信笺,她竟是一把火烧个干净,斩断了他的念头。

    ∶∶∶∶∶∶

    而高旭所不知道的是,在浦东的某个深夜,阎小玉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索性披衣起身,从床侧的箱底处,翻出那张俩人涂鸦的信笺,坐在在烛光下,静静地凝望着,直到天明也浑然不知。 

第五八章 尤溪基地 一() 
第五八章尤溪基地一

    自从顾君眉为首的这些秦淮nv子加盟高旭的后宫之后,身为赵明月的心腹,汤嫣儿表示极大的忧虑。但是,以赵明月的xì;ng子,却是嘻嘻一笑,道:“怕什么,你那少爷自从穿开档kù;时,我就看着他了。”

    以赵明月看来,像顾君眉这些欢场出身的nv子根本不足以与她来争宠,要论起对手来,也只有入主高老庄的高少夫人沈洁才有资格。而且,在赵明月的世界里,男人不是她的全部,她曾经不止一次地对汤嫣儿道:“嫣儿,你可知道,其实有一样东西比男人更可靠。”

    汤嫣儿表示不知,这段时间,她对那天晚上高旭中了mí;yà;o之后,把自己送到高旭的跟前他都不要,宁愿去宠幸那秦淮六子,对此汤嫣儿一直耿耿于怀。高旭老是以她年纪尚小为由,果实“清涩”,拒绝“吃了”自己,却不知那叶子、包子为首的秦淮六子们也大都是十四至十六七岁的年纪,比她大不了多少。而且,由于她的母亲汤娘子的言传身教,汤嫣儿深切知道一个好男人的重要xì;ng。

    当时,汤嫣儿听罢赵明月的话,想起她那不负责任的父亲,以及次次视自己为无物的高旭,顿时恨恨不平起来,道:“的确,这天下最靠不住的东西就是男人了。”

    赵明月捏捏汤嫣儿这个小小怨fù;的鼻子,道:“以我看来,比男人更可靠的东西,只有一样东西——船。你想想看,如果你在汪洋大海之中,多好的男人也无用,没有一艘好船,早晚得葬身鱼腹。”

    赵明月自然是基于一个nv海盗的视角来类比男人与船的作用。

    “所以,拥有一条好船,比拥有一个好男人更重要。”赵明月悠然道。

    汤嫣儿听了赵明月如此话语,心底莫名的心惊rò;u跳一下,问道:“姐姐,你又想出海了?”

    赵明月点点头,道:“一天到晚窝在地上,实在不舒服,全身的皮儿都痒了。”

    汤嫣儿自然没有赵明月对大海那份向往之情,嘻嘻地挠了她一下,笑道:“姐姐,你要是皮儿痒,让爷挠你的三天三夜,挠得你皮儿都酥透也可以,干吗又想出海啊。”

    赵明月道:“现在想归想,但是没有一条牢靠的大船,还是出不了海啊。”

    汤嫣儿道:“明月号不牢靠么?”

    赵明月道:“它当然牢靠,可它不够大,火炮不够多,你没瞧到她与同盟号一比,小得可怜么?所以,老娘要打造一艘新明月号。以后你那少爷每多收个nv人,老娘就要多造一艘大船。他敢三宫六院,老娘就造七八艘巨舰,每舰装上火炮百mé;n,他称霸大陆,老娘就称霸大海。哼哼。”

    汤嫣儿嘻嘻笑道:“姐姐,到时我们把秦淮河的妓nv们都抓到舰上,让她们做我们的船夫。她们要是发…chun了,让她们开个磨镜大会,如何?”

    所谓磨镜,也就是古时对nv同的别称。nvnv相处,犹如对镜相磨,磨镜之说,极为形象。

    赵明月眼睛一亮,要说起来,以她男xì;ng化的xì;ng格,倒真有这种倾向,赵明月笑道:“没错,要是你少爷将来三宫六院,老娘也能啊。哼哼。”

    赵明月发亮的眼光让汤嫣儿莫名有点怕,她怯怯道:“姐姐,我不是磨镜的,我是磨爷的。今天晚上,等你和少爷都睡着了,你再让我偷偷地上chuá;ng磨他一下,好不好?”

    这些日子来,尽管高旭连连宠幸顾君眉,但高旭对征服顾君眉这样八面玲珑的秦淮nv子,虽然有着足够的成就感和新鲜感,可在男nv之欢上,高旭有着相当的自制力,猎yà;n却不沉mí;。而顾君眉出身秦淮欢场,深知以自己低贱的身份是无法与赵明月来争宠,面对强势的赵明月,一直保持着低调,每次晚上ji情过后,都央求着高旭回到赵明月的寝宫。

    每次高旭意犹未尽地归来,汤嫣儿仍然恨恨不平,但赵明月却是不以为然。她xì;ng格的大条不仅表现在生活细节上,也体现在这种让平常nv子极为芥蒂的分享上。

    至于汤嫣儿,仍然像当初高旭与汤娘子同寝的时候一样,每到深夜,趁高旭入睡之后,就偷偷爬上chuá;ng。对于汤嫣儿的这种行为,赵明月觉得有趣,只是高旭有点消受不起,因为这个鬼机灵h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