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之誓死不降-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然明知秀儿喜欢着自己,但仇天行依旧认为,秀儿才十五六岁,按照他的前世正当是在念初中的时候,年龄还小。自己和她是不可能的,就算以后怎么样,现如今还不到那个年纪。可秀儿与她爷爷却都不这样认为,一方面他们都觉得十六已经不小了。再过两月就过年了,过完年秀儿就十七了,再不成婚就是大姑娘了。另一方面,他们看到了仇天行潜意识里所忽略的一面,他现如今寄托的躯体也只是大约二十而已,不再是前世的二十八。这年纪正好和秀儿的年纪相配。
对于这爷孙俩的心思,仇天行只能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了。他心底里也对自己说过,实在不能推得话,过两年再说。
布衣草被,粗茶淡饭,虽不富足,但温饱有余。仇天行白天随宋安上山采集草药、劈柴烧火,晚上则是仰望星空,数星星给身侧的秀儿讲着好听的故事,说着前世时的那些好吃好喝的东西,将秀儿馋的直流口水,嚷嚷了一夜。于是,日子便这样一天天的过去了。
这几个月安逸的生活让仇天行简直认为自己是活在太平盛世里似的。可事实却不是如此,转眼间,年关到了,然后天塌了。
第4章 鞑子来了()
过完年后不久,仇天行就发现事情好像不对劲了,他经常看到一连串的人拖家带口的往南方逃亡。于是,他问了一些逃亡的人,得到的回复都是鞑子已经大举南下,如今已经快过开封府了。
仇天行将这些消息告诉了宋安和秀儿,他们都非常紧张。秀儿嚷嚷着要赶紧随着逃难的人群南逃。可宋安却舍不得山上的几间屋子,这可是他用好不容易才积蓄够的钱盖好的。若是这样就轻易放弃了,他感觉很心疼很不舍。
对于那些来自辽东的鞑子,宋安没有直接接触过,但却听过很多他们的传言。宋安也有一些亲戚好友们在鞑子数次入关时被掳掠去的,从此生死未卜。对于鞑子,宋安的仇恨不比流贼少。但要他放弃如今好不容易才安顿下的生活,随着大家伙一起逃亡再过那种颠沛流离的生活,他又很难做决定。因为他的儿子媳妇就是在这样一次次的逃亡中死去的。
又过了几天,南逃的人群队伍越来越庞大,大到让仇天行看着都触目惊心起来。此时,望着庞大的人群,宋安也心慌了起来。他在想着前几天自己的决定是否错了,自己是不是也该带着孙女,孙女婿一起逃难了。
“哎!这老天爷到底是怎么了,怎么就这么糟践我们这些百姓啊!难道就不能有一个安生的日子过吗?我们要求不高,只要太太平平的有碗饭吃就好了啊!”宋安望着山下庞大的人群,口中无力的喃喃道。此时,他的白胡子也不像往日那般精心打理了,都已经一团团的纠结在一起打上死结了。
听到宋安的话,仇天行也不知道该说什么是好,他只能报以深深的沉默。他不能用前世他在现代社会生活不如意时的自我催眠的话来回答宋安。
“好日子是过,苦日子也是过,反正都是过,又谈何好坏呢?”这种话,仇天行说不出口。他知道,宋安其实不在乎好日子还是苦日子,他需要的仅仅只是安生的日子。
对于宋安,仇天行觉得他真是一个好人,那些路人生病前来求医问药的,他都尽力的招待,从来不嫌弃别人给不起医药费。可以说,仇天行认为他的医德是刚刚的。可就是这样的一个积善行德,一心为了病患的好人却求不来一个好时代,一个能让他能落下脚的太平之地,这真是一个悲哀。
望着宋安那落寞佝偻的身影,仇天行一时间想到了一句话。
“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铺路无尸骸。”
仇天行已经分不清谁对谁错了。是恶人错了,是善人错了,又或是他们都没错,是这个时代错了?
就在仇天行的目光中,山脚下的人群滚滚向前,他们携家带口,拖儿带女,怀里揣着身上背着仅有的家当,向着心目中安全之地涌去。可他们真的能到达目的地吗?在这条不归路上,他们最终又有几人能活下来?
“为什么,为什么他们宁愿死在逃亡的路上做异乡鬼,而不愿意留在故乡拼死一搏?”仇天行口中喃喃的说道。
仇天行身后的秀儿听见了这话,可她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她只知道这些人其实就是想活而已,就像数年前那逃亡路上的她那样。
看了一会儿后,宋安便回屋去了,他决定了还是随众人南逃。于是,三人便开始整理起行礼来。
对于仇天行,宋安和秀儿都认定他和自己是一家人了。其实宋安是想年前让仇天行和秀儿拜堂成亲的。但仇天行以为秀儿太小,缓两年再说为由推辞了。于是,虽然仇天行没有与秀儿拜堂洞房,但其实与一家人无异了。
对于仇天行这个准孙女婿,宋安很是满意的。这孙女婿踏实肯干,人又老实,对孙女儿又非常体贴,自家孙女嫁了他绝不会吃亏的。可唯一遗憾的就是,这准孙女婿自称是秀才功名,可看他样子仿佛不通八股,也不喜文章。这以后咋去考功名啊?为此,宋老头还唏嘘不已,愁白了几根头发。
如今,宋安不愁这个了,他在愁着出门逃难后又要过那种衣食不周、四处飘零的生活了。就在宋安嘱咐着这次出门远行要多带些衣服被褥和粮食餐具时,却不知一场杀幕已经逐渐笼罩过来了。
家中简陋实在没有多少东西需要整理的,不到一个时辰,所有的东西都收拾好了。只是此时已经渐渐天黑了,宋安觉得还是住上一夜,等明天一大早再出发,反正不差这一夜了。多年的逃亡经历让宋安自以为懂得了很多,可惜的是,这次他将对象算错了。鞑子不是安定不动的天灾,也不是靠脚步行的流贼,而是骑兵,鞑子可都是有马的!
第二天刚蒙蒙亮,仇天行他们还在睡梦中。这时突然远处传来一阵哭喊声,无数的人吼叫着嘶喊着往岘山方向跑来。这巨大的声响直接惊醒了仇天行三人。
“发生什么事情了?”仇天行直起身来自语道,这时他有种很不好的预感。
“难道,难道是北方的鞑子追过来了?”
想到这里,仇天行赶紧套上衣服,起床跑到屋外。一看之下,他感觉自己的魂都要吓出来了。
前方不远处的地面在正翻着鱼肚皮的朝阳映照下,一个个跌跌撞撞的身影往自己的方向涌来。这浩瀚的人群背后则有数十个骑马的人在人群中一闪一现。人们拼命地逃跑着,哭喊着,试图远离这些骑手,可现实是无论这些人如何推挤奔跑,这些骑手都尾随在他们身后,仿佛是吊在后面的尾巴一样。
如此诡异的情形让仇天行头皮都快要乍起来了。他知道,这肯定是鞑子的士兵追来了。
“鞑子来了!”无数的人发出的声音汇聚成的一声巨吼终于传到了仇天行的耳朵里。这声音里包含着惊恐、凄厉和绝望,却没有愤怒,没有抵抗的众志成城之心!
此时,前方数百米外人群汹涌。而仇天行却站在门口,被吓得动不了了。
第5章 队伍初建()
这一番慷慨的鼓动后,愿意跟随仇天行去杀鞑子的总共有三十三个人。这三十三个人都是家人被鞑子杀害,与鞑子仇深似海的汉子。他们此时已经孤身一人,无牵无挂,唯一的生存下去的动力就是亲手为家人报仇。
带上自己招揽的汉子们,仇天行迅速的从这里离开。据他所测,很快鞑子就要追过来了,再留在这里不是报仇而是等死了。仇天行决定先避开鞑子的锋芒,然后再寻求机会杀鞑子。
果不其然,在仇天行一行人离开这里一个多时辰后,留在原地休息感伤的人都再次遭了一次劫难。
快步离开了岘山,一直向南走了数里后,仇天行却不知道去哪里。他只知道去那些越是偏僻,越是穷困的地方才越安全。想到前世看到过的红色在大革命时代发展的策略,他准备去山区积攒储备力量,发展复仇的势力。可如今,他却不认路,连该去哪里都不知道。
好在这三十三人中还是有一个本地人的,此人姓冯名京是信阳人士,曾经是行商的伙计,这次随东家跑货却遭遇鞑子。货物遗失了,东家也死了,这一切都是鞑子造的孽。已经无处可去,加上对鞑子的恨之入骨,素以冯京决定跟仇天行一起去杀鞑子。
“大当家,此处一直向南百余里,则是湖广省德安府的应山县,哪里靠近大别山,若是鞑子追来,我们大可退往大别山。”
仇天行没有告诉这些新入伙的人该如何称呼自己,所以冯京便按照以前走南闯北时那些道上人的名称。
“这位兄弟如何称呼?”仇天行看着冯京说道。
刚刚时间有点赶,他没有时间详细了解众人的姓名籍贯与职业。此时暂时远离危机后,他便有让大家互相介绍一番的想法。
“在下姓冯,名京,本地信阳人士,曾是行商伙计。这里见过各位兄弟了。”说完,冯京还面相众人做了一个团辑。于是,众人纷纷回礼。
望着大家开始互相招呼了,仇天行继续说道:“大家互相认识下吧。本人仇天行,以后大家就叫我头就好。我们今后将一起杀鞑子了,那就是战友了,什么是战友,战友就是战斗中结识的朋友,就是一群拥有共同追求信仰的人!”
虽然众人还是有些不理解仇天行话中的意思,但他们还是按照仇天行的吩咐,开始向着身旁的人说话打着招呼。慢慢的,众人都感觉到四周的气氛似乎有了一种融洽的感觉。不过,因为刚刚遭到不幸,所以气氛还是有些压抑。
最后,仇天行还是按照冯京的建议,继续南下前往应山。
渐渐地,时间已经日渐中午了,众人腹中都是空空如也。因为逃得匆忙,许多食物都遗落了,此时在荒郊野外,又哪里去找寻食物?
这时仇天行方才发现,此时自己刚刚组织起来的小队伍什么都缺。钱财、衣物、粮食、兵刃,无一不缺。其中尤以粮食最为重要,一顿不吃就会饿得慌,三天不吃恐怕连走路的力气都没了。这时,仇天行方才知道组织起一支队伍根本不像电视里演的那么简单。可是方方面面都要考虑的,若不是如今在鞑子的摧残下产生了愤怒的情绪,意外的有了一股士气,否则这种刚成立不到一个时辰的队伍早就垮了。
粮食,粮食该去哪里弄呢?这时的仇天行真是发愁啊!眼下天下大乱十几年,许多民众逃的逃,死的死,土地抛荒无数,粮食一粒也无。这让仇天行无比羡慕自己那丰衣足食的前世,大米两块一斤,到处都有得卖。
“难道,难道自己这短命的队伍成立不到一个时辰就因为缺粮要散了吗?”此时的仇天行愁得头发都要变白了。
这时,一阵天籁之音解救了他。那个率先应和他的赵二牛发出一阵欢呼的声音。
“头!前面有一处甘蔗地!”
听到声音后,仇天行抬眼望去,看见前方数百米外白茫茫的覆盖着一层浅浅的积雪,积雪中果然有着一小片植物。估摸了距离,起码也有三百米以上,不由得叹道。
“这么远就看到是甘蔗了,眼神真tmd好。”
听到有吃的了,众人顿时发出一阵欢呼,撒腿便朝甘蔗地奔去。这些人中短的半天未食,长的都一天多没吃的了。这下看到有吃的了还不激动死?虽然这只是甘蔗不是粮食,但至少它甜甜的汁水能扛饿不是?
看着自己刚刚组织的队伍这番无组织无纪律的行为,仇天行不由得低低一叹。
“真是散兵游勇,还得多加训练啊!”
说完,他也迅速的跑去了,因为他也饿了。
美美的吃了几根甘蔗后,仇天行拍了拍有些滚圆的肚子,心满意足的躺在地上。虽然地上积雪还有些小冷,但仇天行还是舒舒服服的躺着。
“虽然这甘蔗还没熟,但也有了点甜味了,就当喝了几碗淡淡的甜水了吧。”仇天行心中不知足的想道。
“该怎么办呢?甘蔗是不能当饭吃的。若老是找不到粮食,那么自己这些人会迅速生病的,然后渐渐地队伍也肯定要散了。”
如今,自己这个刚刚成立的小小队伍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向鞑子报仇,而是先保护自己,让自己能生存下去,这样才有能力去报仇。
于是,在短暂的休息后,仇天行让大家尽可能的多带几根甘蔗,这甘蔗既能填肚子又能解渴,真是好东西啊!
在每个人肩上都扛了好几根甘蔗后,仇天行带着他的队伍继续上路了。为了凝聚他这支队伍的军心,仇天行便教会了队员们唱一首歌。这是一首仇天行前世时红色军队的军歌,很能让人激发起内心的自豪感与使命感。仇天行将歌词改编缩减后便教给了他的队员们。
向前向前向前!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脚踏着祖国的大地;
背负着民族的希望;
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我们是百姓的子弟;
我们是百姓的武装;
从无畏惧;
绝不屈服;
英勇战斗;
直到把鞑子消灭干净;
中华的旗帜高高飘扬!
歌声朗朗中,仇天行的队员们似乎感受到了一种与以往价值理念中所不同的东西。虽然不甚明白,但总觉得歌曲的意思深入骨髓,发自肺腑,让他们产生了一种极大地认同感。似乎歌曲中的队伍就是如今他们所处的队伍一般。
第6章 救火()
天渐渐的黑了,太阳下山后气温也逐渐低了下来。此时,仇天行感到一股寒风正拼命地往自己的脖子里钻。大家也不再唱歌了,都死命的缩着脖子笼着袖子一步一步的向前走着。
“阿嚏!”一个队员打了一个喷嚏,顿时一股黄黄的鼻涕挂了下来。他用手背抹了一下,然后又在身上擦了擦。接着便扭头向仇天行问道。
“头儿,我们什么时候到应山县啊?天都要黑了。再不到,就该找个地方困觉了,不然这天荒郊野外的可是要冻死人的。”
“李大年,再坚持下,前面就快要到了。”仇天行也是强忍着疲惫,对着李大年说道。
接着,仇天行猛吸了口气,向周旁的队员们大声鼓动道。
“兄弟们,加把劲啊!前面就快要到了!到应山后,我们就能吃顿饱饭,洗个热水澡了!兄弟们,你们说好不好啊?”
“好!”
四周传来稀稀拉拉的一阵应和声。
见到大家一副没有精神的模样,仇天行心底里想到。
“果然在物质面前,精神力量还是没法比啊!而且这支小小的队伍也没有那么强大的精神力量。看来还是早点找到吃的和住的地方,不然,这大冷天的真要冻死人了。”
此时的仇天行一伙人已经整整走了一下午了,他们在荒无人烟的田地里穿过,没有再找到一点吃的。中午时带的甘蔗已经吃完了。此时的大家肚子里早已经是咕噜咕噜的响成一片了。
“冯京,我们还有多久能到应山?”仇天行走到冯京的身旁,悄悄地问道。
“头,我来应山是好两年前的事情了。这两年天下不太平,这去应山的路也毁了。按理说我们还有一小半路就该到了,但我总觉得这四周情况不对,不会是走错了吧!”冯京挠了挠头发,一副很是不好意思的说道。
对于冯京的话,仇天行有些无语了。这时的他是多么的渴望有个指南针和一张地图啊!这样或许就不会走错路了。
没法子,只能继续向前走了。若是能找到落脚的自然好,若是找不到那也没法子,怎么办,凉拌吧。
就这样,天渐渐黑了下来,大家伙深一脚浅一脚的向前走着。没有吃的,没有喝的,也没有露宿的帐篷棉被,只有不停地前进着。缺衣少食没有帐篷让一些人心生背离之意,但最后却没有一个人要脱离这个团队,因为他们都想到脱离后一个人在这荒郊野外铁定是一个死字时,便冷静了下来。
虽然暂时没有人离开,但牢骚声还是不断的传来。
听到大家伙的抱怨,仇天行唯有不言一发,继续前进。他觉得只要向前总会有希望的。
在翻过了一个个小山头后,天终于黑了下来。因为大多数人都有夜盲,所以此时就是想走也不知该往哪走了。就在仇天行不知该怎么办时,不远处的天空突然显现出一片红光,仿佛有什么东西在燃烧似的。火光照亮了众人的眼帘,也指引了方向。
“火!前面有个村子着火了!”眼神最好的赵二牛突然大声的叫了起来。
仇天行心里一阵欣喜,他终于见到人烟了,虽然村子起火了,但总归能找到一些残渣剩食吧!这时候,就是一袋糠放在仇天行面前,他觉得自己都能吃掉。
“兄弟们,加把劲。前面村子着火了,我们去帮忙灭火,人家就给我们吃的了!”
听到这话,众人士气大振,顿时生出了力气,大步向前走去,整支队伍的速度便又快了起来。
见到大家兴奋的心情,仇天行心里有些黯然,因为自己还有一半话没有说。前方虽然可能有吃的,但也可能有危险。这荒郊野外的村子是不会无缘无故就突然失火的。不是鞑子来了就是歹人行凶,去了之后会有危险的。就凭自己这赤手空拳的三十几号人哪干的过人家?
不过,仇天行也是没法子了。若不冒险一搏,那今夜过后绝大部分人可能冻饿死在野外。那自己刚刚组织起的抗鞑队伍就烟消云散了。与其慢慢等死不如拼死一搏,这就是此时仇天行的想法。
这段路不长,小半个时辰后,仇天行一行人终于赶到了这个着火的村子外围。
刚一接近,仇天行便听到许多人的痛哭声和咒骂声。
“呜呜呜!娘!娘,你在哪啊?”
“二狗子,二狗子,你挺住啊!”
“这些杀千刀的土匪!老天爷怎么不降下雷火劈死他们啊!”
见到这番情景,仇天行立马下令道。
“救火!快去救火啊!”
于是,这一行人立马一窝蜂的跑进了村子,有的拿起地上的农具拼命的拍打火苗,有的到处找寻水源准备泼水。
突然出现的一伙人让这个村的村民们大吃一惊,以为土匪又去而复返了,一些反应快的都已经转身准备逃跑了。好在,见到这群人是来救火后,便纷纷安心下来。土匪是不会帮自己救火的。
就这样,一个时辰后,火终于熄灭了,整个村子已经烧得只剩下一半了。而仇天行的队员们也已经累得直接躺在地上了。好在经过大火的烧烤,地上还是有些暖和,至少躺在地上不冷。这时,仇天行他们肚子已经饿得不行了。一天来没吃没喝就啃了几根甘蔗,走了数十里路不说,还参加剧烈运动的救火。这下实在要了他们的老命了。
火熄灭后,仇天行他们中有些人几乎快要昏迷了。救火时精神高度紧张时还没觉得身体的疲惫,而火灭后放松心情时顿时便感到虚脱了。有些人躺在地上都快要睡着了。
对于这些突然出现的一群人,这个村子的人们是非常感激的。若非他们帮忙,恐怕这个村子就要毁于一旦了。
村民们没有问这些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他们又是什么人。而是纷纷从地里挖出了藏好的粮食,准备煮粥,好献给这些帮助他们救火的恩人。
土匪们放火烧村都没有抢走的粮食就这样被他们毫无怜惜的倒进了锅里,煮成了一锅锅香甜的米粥。
接过粥碗后,仇天行的队员们争先恐后的将米粥往自己喉咙里倒去,一点都不顾及那些粥还散发着很高的热量。
捧着粥碗,看着那些带着感激笑脸的村民们,仇天行仿佛看到了自己复仇的根基——人民!
人民的军队倚靠人民,可不是随便说说而已,而是要用行动证明的!
第7章 张老()
吃饱粥,又在尚未烧毁的屋子里休息了一夜后,仇天行和他们的队员们恢复了体力,他们感觉自己又活了过来。
天刚一亮,这个村的村老便过来了。村老是一个身材干瘦的老者,大约六十上下,拄着一副拐杖,头发花白的,下颚的胡须也是白白的一片。这次前来,他带上了一些临时拼凑的礼品算是对仇天行一行人的感激。
见到了仇天行后,村老献上了他们带来的礼品。多是粮食,盐巴之类。虽然不多,但也是他们的心意了。毕竟能在半个村子被烧毁后还能凑出这些东西也是不易的。
在一处未曾焚毁的大屋子里,仇天行和村老坐在一起。
“多谢壮士们出手相救,否则小村昨夜便要毁于一旦了!”村老坐在椅子上,跺了跺拐杖,感激的说道。
“老丈客气了,对于贵村昨夜遭逢不幸之事,在下深表遗憾。我们都是华夏子民,遇到困难都该互帮互助,这是应该的,老丈不必太过客气。”
仇天行吃饱睡足后,说话声音都精气十足起来,再也不复先前的沙哑。说完,他还喝了口桌上摆好的茶水,润了润喉咙,感觉十分的舒服。虽然他话说的十分慷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